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翻译 » 因明学怎么翻译英语

因明学怎么翻译英语

发布时间: 2022-03-16 04:02:08

㈠ 怎样学好因明

入门可看看沈剑英的《因明学研究》,再有兴趣可先看看商羯罗主著玄奘法师翻译的《因明入正理论》和陈那著玄奘法师翻译的《正理门论》,《集量论》这几部论比较容易入门,并且也是因明的精华所在。然后去看应用实例的著作护法菩萨的《成唯识论》和弥勒菩萨的《瑜珈师地论》。祝您成功!

㈡ 佛教中关于因明学的书有哪些推荐

“因明”由于属于印度五明之一,它区别于“内明”而自成体系,所以一般佛经中对其虽然有所运用但并不列出专门提及。很多佛教的大师们觉得,利用好“因明”这个思维、辩论的工具可以很好的进行弘扬佛学,以及增加自己学习佛法的智慧,所以倒是写了不少因明论著。比如,玄奘法师翻译的《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就是印度陈那论师一系所传承的因明,这两本书文字晦涩,想要读懂必须借助参考书,其中,陈大齐先生、李润生先生、吕澄先生等都写了相关著作,当代专门研究因明的郑伟宏教授、沈建英教授等,都有自己的学术专著和科普性读物。不过,几乎都是运用了与西方形式逻辑进行比较的方式来研习的,不过这样更好,一方面了解了因明,另一方面学习了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等知识,顺便还抓了一把佛教以及印度各宗教的知识,可谓一剑n雕!推荐书目:祁顺来的《藏传因明学通论》、王森的《藏传因明》、沈剑英的《佛教逻辑丛论》、郑伟宏的《佛家逻辑通论》+《因明正理门论直解》、李润生的《因明入正理论导读》、沈剑英的《因明学研究》+《因明正理门论译解》。还有很多,这些看完,您就知道该如何往下研习了!

㈢ 为什么古印度的因明学说和古代中国战国先秦时期的名辩学说没有发展到现代,原因是什么

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不作为主流,学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就淡出了大众视野。
换句话说,高考如果不考英语,你还学吗?

㈣ 虞愚的人物贡献

虞愚一生工作勤奋,为学不辍,临老因病住院,在病榻上仍不辍笔。一九八九年在《哲学研究》上所发表的《法称在印度逻辑学史上的贡献》一文,是在医院中撰写的。他的《虞愚自写诗集》──北山楼诗集,也是在病榻上完成的。他一生的成就,有三方面可述:一、在佛学研究上的成就:虞愚在佛教哲学研究上,以在因明学和唯识学方面用功特深,除了早期因明学的著作外,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发表《唯识学的知识论》论文,五十年代发表《慈恩宗》论文,都是研究唯识学的重要文献。因明学,中国自唐代以后,此学殆成绝响。逊清末年,史一如居士在日本留学期间,搜集唐代古德章疏,及近人所著,参照研究,于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在北京中国大学讲授《佛教论理学》(即因明学)。一九二二年,武昌佛学院成立,一如在院任教期间,翻译日本著作,编辑为《因明入正理论讲义》;同时南京支那内学院的吕秋逸(澄)居士,亦致力于因明学的研究,他依藏本《集量》校对《正理门论》,较史一如更为深入。至此,千年绝学,得史、吕二氏之研究倡导,重为世人所知。至于虞愚,他一方面根据古代论疏,一方面与泰西逻辑学及中国名学,互相参证,并运用西方逻辑概念及意义,解释古因明学的术语,把因明学引进至现代思想中,将因明学解释得通俗易懂,是他对此学的贡献。
二、在书法上的成就:虞愚自幼爱好书法,曾下过苦功,且曾受于右任和弘一大师两大书家的指导。抗战期间,他所书写的《正气歌》曾在中国美展中入选;抗战胜利后,以“辉光天地抱,钩素月窥椽”一联,在上海市举办的书评展中获得第一名,他曾以自己研究书法的心得,撰写《书法心理》一书行世。虞愚晚年,名声益著,文雅之士,以获得虞愚的墨宝为荣,他的墨迹遍及厦门、八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日本各地。生前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协会理事,并曾访问日本,交流书道。
三、在文学上的成就:虞愚不特研究佛教哲学,精于书道,且在中国文学上也造诣颇深,他曾在大学和研究单位主讲“先秦文学史”、“杜诗研究”、“佛典翻译”、“中国文学史”等课程,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擅诗能词,生平吟哦不辍,所作诗词格调清雅,情意真挚,著有《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二书行世。虞愚逝世,佛教界和学术界,曾在厦门举行隆重的追悼会。
四、虞愚一生,致力于因明学的研究,对因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书法独具一体,其墨汁不仅遍及八闽家山、大江南北,而且远涉南洋,东渡扶桑。他是我国著名的因明学家、书法家。
虞愚的主要论著有:
《因明学》,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l938年再版,l989年新一版。台湾多次重印。
《中国名学》,正中书局,l937年出版,l949年后台湾印4版。
《印度逻辑》,商务印书馆,1939年出版。
《怎样识别真伪》,商务印书馆,1944年出版。
《玄奘对因明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l期。收入1982年出版的《因明论文集》。该论文集选收虞愚于建国后发表的有关论文、译文9篇,几乎占了全书的半数。
《因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哲学研究》,1986年第11、12期连载。收入l989年出版的《因明新探》一书。
《法称在印度逻辑史上的贡献》,1988年在病榻上完成,刊于1992年第2期《哲学研究》上,收入1994年出版的《因明研究》一书。

㈤ 佛教的因明学说是什么样的

楼主,你好
以下选自专业回答:
因明学是佛教用来诠解哲学思想的形式方法,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中,是义学一门重要科目和论辩方式。因明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其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因明这一词语首先出现在无著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中。
因明是古代印度佛家五明之一。五名所指如玄奘法师所云:“一声明,释古训字,诠目疏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名针艾。四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1][1]。此五明有层次之别。因明初为佛家论义之方便法。其用于与其他各派、甚至是大小乘之间的辩论。在佛家因明产生之前,古代印度已有的学问一般称之为正理。正理思想首先由小乘开始研究。佛家有关因明的第一部著作是由法救著的《论义门论》,此书已失传,据说与龙树菩萨的《方便心论》相似。此后到弥勒、无著的大乘时代他们觉得正理思想可以采用,因而改造为佛家之因明。因明这一词语就首先出现在无著所著的《瑜伽师地论》中。在无著之后,世亲又继续发展因明,并著有《论轨》和《论式》两书。因明发展至此,虽直承正理,但与佛家根本教义相融合,他们已经开始将因明与内明相辅发展。这是弥勒、无著及世亲共同努力的结果。

㈥ 大家好,在微信看到的标题"因明学的五段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谁可以说说嘛

因明学是古印度的逻辑学,也是佛教用于逻辑推理和辩论的重要工具,五段式(也称为五支式)是古因明的一种论述固定格式,分为:宗、因、喻、合、结五部分。简单说明一下,宗就类似是论点;因就是类似论证;喻就是类似论据;合就是类似重新强调论点与论据相互印证;结就是类似重申论点是正确的。后来经陈那论师改为三段式(即三支式)称为新因明,在佛学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中都相关的作品。但愿能给您一个大概的了解。

㈦ 什么是因明学说

逻辑学。

㈧ 因明学入门看什么书好

学佛能读佛经尽量读佛经,入门读篇幅不太长的《金刚经》比较好,不太明白的话可以读其参考书《坛经》。现在披着袈裟胡说八道的附佛外道太多,所以尽量读流传千年,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我也知道现在的人文言文基础不好,但是为了求得真正的佛法,还是要先过语言关,如果还嫌累,不妨想想玄奘法师,走了十万八千里还要再读几年语言才能读懂梵文佛经,比起古人,我们有文言文可以读已经够幸运的了,况且市面上也有一些加了白话译文的佛经。

如果专门要学因明,首推玄奘翻译的《瑜伽师地论》,此书我也读过,文字重复严重,读起来得有耐心。

㈨ 五部大论是什么

五部大论的汉译名为:《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宗论》。这五部大论,包括了藏传佛教显宗基础原理。 五部大论包括: (1)《释量论》 《释量论》是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名著,此处的“因”指推理的依据,“明”为通常之学。顾名思义,因明学就是关于推理的学说。现代逻辑学将印度因明学列为古逻辑学之一种,是专门研究思维和思维规律的一门学问。因明学深奥难学,极费时间,当代的汉地僧众很少有舍得花时间去研习的。有的学者甚至非议因明学,将印度佛教衰微之原因也归于因明唯识等学问的日趋学术化,每一门学问非穷一生之功而不能精通,一与百姓越来越远。这种责难也不无道理。汉地净土宗大弘的原由之一,便是其修证简单,目的明确,易为百姓接受。但有一个事实是,许多跟外道辩论而取得最终胜利之大德,多是因明学大师。千年来,佛教就是在与外道的辩论中渐为更多的人所理解,进而信仰。一个仅想自己往生净土者固然可以不必学习因明,而一个大德便不能不学习因明。我看过不少佛学著作,有许多名气很大的人,一著书立说便漏洞百出,虽也观点正确,却显得逻辑混乱。其原因,就是不懂因明学之故。 因明学创立之初,主要用于辩论和著述。古印度宗派林立,号称有九十六外道,为争取信众的支持,各宗教之间,多以辩论定高下,故其思辩色彩很浓。许多时候,辩论的成败,直接影响宗教的存亡。败者往往自弃信仰,拜胜者为师。藏传佛教今日的格局,也源于公元八世纪末汉地和尚摩诃衍和印度僧人莲花戒的一次宗教大辩论。欲知详情者,请看法国戴密微著的《吐蕃僧诤记》(1952年在巴黎出版)若不是莲花戒获胜,藏地佛教也许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古印度因明学形成于公元100年至150年间,最早研究因明学的是婆罗门教的正理派。最早的因明经典是《正理经》,成熟于公元3世纪左右。后来,龙树、无著、世亲诸大师也致力于因明研究,传世著作是《方便心论》、《回诤论》、《如实论》等,历史上将此以前的因明列入古因明系统。 到公元五世纪时,因明学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其标志是诞生了一个大论师陈那,《集量论》便是其代表作。法称等大师对《集量论》的理论进行了注释和发展,为新因明学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其代表人物。 论师陈那是世亲的亲传弟子,先学小乘,后入大乘,为印度著名人物,常在那烂陀寺讲授因明和唯识等。法称是陈那再传弟子,天资聪颖,跟其师自在军学《集量论》时,只学一遍,见解就和老师一样精妙;学第二遍后,便超越老师自在军,能和陈那比肩;学完三遍后,法称就发现了陈那学说中的不完善之处。他的著作是《释量论》,主要是评释《集量论》。著此书时,他接受上乐金刚的灌顶,并得到本尊加持,尽悉因明学奥妙,名声大振,受到当地国王的供养。婆罗门中有不服者,前来辩论,总是大败而归,外道皈依者甚多。法称一生,修建寺院百余座,授徒十万余人。 因明学于公元七世纪进入西藏,随着藏文的逐渐完善,译著和著述也得以盛行,在纳唐版《丹珠尔》中,就收入印度因明学著作66种,因明学在藏地地有了一定的影响。 到公元十一世纪,仁钦桑布、玛•勒贝喜饶继续翻译因明学著作。鄂•洛丹协绕译师边翻译,边授徒,弟子达2300人。此后,诸学者也开始著述。到公元13世纪,萨迎派第四祖萨班•贡噶坚赞著《正理藏论》,从而奠定了藏传因明学基础。 公元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赴藏求法,穷究经典,通达义理,藏地因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学不仅仅是推理辩论之学,更是佛教哲学的重要体系之一,除了能训练僧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修行悟道。因明通于内明,运用因明,照样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其名著《七部量论入门启蒙》,是藏地因明学重要经典。由于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阐扬,因明学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藏传因明学,体系严密,思想深邃,文字古奥,分析十分繁琐。初学时,往往不得要领,如入迷宫,望洋兴叹。按格鲁派的教学安排,学完因明学需五年时间。学习圆满者,才成为摄类论士,称为“堆扎哇”。因明学虽然艰涩,但若是窥得门径,熟悉了它的推理规则和辩论程序,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闻思学院中,对《释量论》的学习分为五个学级,前四级学习《堆扎》、《因理论》、《悟慧论》,以掌握因明学的基本概念。最后一级学习具体运用,就原理中的三十个论题,以破他宗,立自宗,断除邪见。 因明学的一些词汇有时也会出现在具体的修持仪轨中,如香巴噶举的《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中的观空中,就有“所取性空”和“能取性空”,其中的“所”与“能”便是因明学术语。法称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作用,他将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称为“能量”,将主观认识对象称为“所量”。若不知何为“能”“所”,就会不知所云。 由于因明学内容深奥,非几句话所能解释明了,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去读因明学著作。 (2)《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属般若部,以八品七十义解释全部大般若经,讲述菩萨循序渐进修至成佛的佛学内容、所观义理、所行境界。格鲁派学僧系统学修该论需要四年时间。般若学是佛教大乘的基础理论,因此被称为诸佛之母。 般若为六度之一,可以理解为智慧,但又非世俗智慧,而是出世间智慧。为防混淆,取其音译。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般若为导,五度为伴,若无般若,五度如盲。” 《现观庄严论》的作者是弥勒,也即是汉地称为未来佛的那位贤劫第五佛。不过,亦有学者称,此弥勒非彼弥勒,说著述者可能是另一人,但此说不为宗教界认可。注:资料来源于 密严寺 新浪微博

热点内容
你喜欢果汁还是咖啡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06:24:48 浏览:995
谁是你最喜爱的老师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5-15 06:21:02 浏览:267
我喜欢怎么去幼儿园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06:19:30 浏览:964
喜欢的运动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5-15 06:11:53 浏览:614
重新谈判的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5-15 06:11:09 浏览:948
他们喜欢看动物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05:59:07 浏览:186
兔子喜欢吃草用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05:40:41 浏览:852
他们喜欢爬树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5-15 05:40:28 浏览:520
信息表示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发布:2025-05-15 05:37:41 浏览:782
新工作用英文怎么翻译成英语 发布:2025-05-15 05:37:36 浏览: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