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级学生 »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怎么读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2-06-13 17:50:51

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生字拼音组词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生字拼音组词在课本中有详细的介绍

六年内级是五年级和七年容级之间的年级,也是六年制小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年级,最后一个年级(五四学制的学校为初一年级)。小升初的来临将使小学生忙碌起来,此时家长也会带着孩子到各种中学参加考试。

六年级学生要仔细复习以前的所有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牢固的基础。时刻准备,万万不可怠懈,不可松懈。六年级的学生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骤变期,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的认知人物及社会。

六年级课程和之前年级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

五四学制的学校六年级为初中开始,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或生物学)、道德与法治、地理、音乐、美术等。

❷ 怎样上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十课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2)对词语的理解。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教学时可以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段落,造成对课文片面的理解。

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需强化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因为课文长,要分段进行朗读指导,但要避免从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两句话练习朗读,违背朗读的情境性。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相关链接

1.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

2.李大钊被捕以后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1927年4月8日《晨报》报道:李大钊受审问时,“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同日《顺天时报》也报道: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李无确供”!《晨报》1927年4月17日又报道:李大钊被捕10天来,受到了多次审讯。每次审讯,李大钊除对于“共产学理及主义,均承认不讳”外,其他一概不知,对所谓种种“罪名”“则竭力辩白,谓并无此项行动”。

他在监狱中的自述中,历历叙述了他为挽救民族危亡而立志从事革命的抱负。他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审讯和严刑拷打无济于事,张作霖变换手法,企图以高官厚禄进行收买,但遭到李大钊的严词痛斥!

李大钊的被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同情。京津“各报社评,皆暗为守常呼吁”。国民军拍来电报,向奉系军阀提出警告。北京25所大学校长,联名发表声明,要求将此案移交法庭处理。学生群众、社会名流和他的同乡好友,多方设法营救。尤其是北方的铁路工人,组织了劫狱队,准备采取劫狱行动。李大钊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作冒险事业,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党组织忍痛接受了李大钊的意见,说服铁路工人放弃劫狱的行动。

❸ 六年级下册英语课本第十模块的单词的读音

ie hadspent three days with an English dictionary until she found them

❹ 6年级下册英语第一个Story time怎么读

英文原文:Story time 英式音标:[ˈstɔːrɪ] [taɪm] 美式音标:[ˈstɔri] [taɪm]

Storytime意为故事时间。

双语例句

1、.

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围在老师的周围。

2、StorytimeHello!Whatwouldyoulikeforlunch?I'dlikesomericeand.

故事时间你好!午餐你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些米饭。

(4)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十课怎么读扩展阅读

国际音标

1、国际音标(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是1888年国际语音协会(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的语言学家制定出的一套可国际通用的语音符号叫国际音标符号(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希望以一个符号代表一音,避免各人使用一套自己的符号所产生的不便。

2、国际音标,如其名,是设计来标注国际各种语言的发音的,很多语言学家把国际音标做局部修改以标记他们所研究的语言,所以国际音标也有很多种。

3、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英语教学课程采用国际音标,例如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俄罗斯。

英式音标

1、就是通常我们说的英式发音音标,由英国语音学家Daniel Jones研究出,英式发音的国际音标由他的姓名首字母缩写DJ表示。

2、英国语音学家Daniel Jones根据IPA编了一本英国英语的发音辞典《英语正音辞典》(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这本辞典后来成为一种典范。它代表了被称为“Received Pronunciation”(RP)(标准读音)的读音,这在受过教育的英国人尤其是南部英格兰人中通用。

美式音标

1、K.K.音标,俗称美式音标,由美国两位语言学家John S. Kenyon和Thomas A. Knott共同研究出来的。

2、K.K.音标,是《美式英语发音辞典》(A Pronouncing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所使用的音标。此本辞典在1944年首次出版,由于两位作者John Samuel Kenyon及Thomas A. Knott的姓皆以K为开头,所以此辞典俗称为K.K.(Kenyon and Knott)。

3、K.K.音标的主要用途之一是教导母语非英语者学会美式英语的发音,K.K.音标的使用区域越来越多,现今在台湾被广为采用,中国大陆也在逐渐推广,属于当前流行的音标学习种类。

元音

美式元音(18个)

1、单元音:/i/ /ɪ/ /e/ /ɛ/ /æ/ /a/ /ʌ/ /ə/ /ɚ/ /ɝ/ /o/ /ɑ/ /ɔ/ /ʊ/ /u/

2、双元音:/aɪ/ /aʊ/ /ɔɪ/

3、注:有的地方将/a/写作/ɑ/,有时习惯上也将单元音/o/的位置读成双元音/oʊ/,将单元音/e/的位置读成双元音/eɪ/。

英式元音(20个)

1、单元音:/i:/ /ɪ/ /e/ /æ/ /ɜ/ /ə/ /ʌ/ /ɔ:/ /ɒ/ /u:/ /ʊ/ /ɑ:/

2、双元音:/aɪ/ /eɪ/ /aʊ/ /əʊ/ /ɔɪ/ /ɪə/ /eə/ /ʊə/

3、注:美式音标中摈弃了英式音标中的长元音符号 /:/,这是英式与美式音标书写上的最大区别!

几种常见的音位变体

1、齿音闪音[ɾ]:better,city,writing(浊辅音;非词首、非重读音节t的发音;多见于北美与澳洲英语)

2、喉塞音[ʔ]:curtain,botton(清辅音;非词首、非重读音节/t/与/n/构成成音节时,字母t的发音;多见北美英语、Eastury英语和Cockney英语),(ʔ)uh-(ʔ)oh

3、如果清爆破音位于s后面,且处于词首或者是非重读音节的话,通常不送气(类似于汉语拼音的b,d,g)。

在学习音标时,以下几个事项需要注意:

1、字典的注音不是很准确的。注音只能知道单词是发什么音的;但不能知道怎样发音。要靠自己的发音实践补充这个不足。关于字典的问题,在此不推荐国内的字典。建议学美语使用Webster或Random。

2、国际音标并不准确,对美国英语来说更是如此,比较准确的音标是Webster,即韦氏音标,能够比较好反映美国人的实际发音;还有K.K.音标等。

3、初学音标不可能准确无比。要慢慢地纠正自己的发音。

4、用心体会纯正美国人的发音。

❺ 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英语第十课翻译

12345 组成的两位数共5*4=20组成12的可能性为1|20 因为12是固定的,第一次抽到一的机会为1|5 ,第二次因内为拿出一个容一还有四个卡片,抽到二的可能性为1|4 所以 1|5*1|4=1|20以次做法以下的答案是组成十位上是数字2的可能性是 1|5*1=1|5组成的数不是43的可能性是多少 1-1|20=19|20组成的数大于31的可能性是多少3*1|5-1|20=11|20组成的数是偶数的可能性是多少2*1|5=2|5组成的数能被5整除的可能性是多少4|5*1|4=4|20取出5张卡片组成5位数,共有5*4*3*2*1=120个大于30000的可能性是3|5 以3、4、5开头都大于30000的数共有4*3*2*1*3=72 72|120=3|5小于50000的可能性是4|5能被3整除的可能性是1 因为只要和被三整除就行所以都能的话可能性是一不能被2整除的可能性3|5能同时被2、3整除是1-9|15=2|5能同时被3、5整除的可能性是1|5能同时被2、3、5整除的可能性0

❻ 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木兰诗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②。不闻/机杼声③,惟④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⑤,问女/何所忆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⑦,可汗⑧/大点兵,军书/十二卷⑨,卷卷/有/爷名⑩。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⑾,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⑿,南市/买/辔头⒀,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⒁。旦⒂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⒃/鸣啾啾⒄。
万里/赴戎机⒅,关山/度若飞⒆。朔气/传金柝⒇,寒光/照铁衣(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Ⅱ)/坐明堂。策勋/十二转Ⅲ,赏赐/百千强(Ⅳ)。可汗/问所欲(Ⅴ),木兰/不用(Ⅵ)/尚书郎(Ⅶ);愿驰/千里足(Ⅷ),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Ⅸ)/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Ⅹ);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Ⅺ)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Ⅻ),对镜/帖花黄一。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三?
译文
唧唧唧唧,木兰在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木兰在思念什么,在回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木兰没有思念什么,也没有回想什么。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市集里四处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在西边内房的坐榻,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对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地说:我们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① 唧唧(j ī j ī):织布机的声音。
②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④惟:只。
⑤何所思:想什么。
⑥何所忆:思念。
⑦ 军帖:军中的文告。
⑧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⑨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⑩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⑾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⑿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⒀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⒁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⒂旦:早晨。
⒃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⒄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⒅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⒆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⒇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Ⅰ) 铁衣:铠(kǎi)甲,古时军人穿的护身符装。
(Ⅱ)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Ⅲ)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表示多数,非确指
(Ⅳ)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Ⅴ)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Ⅵ)不用:不愿做。
(Ⅶ)上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Ⅷ)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Ⅸ)郭:外城。
(Ⅹ)扶将:扶持。
(Ⅺ)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Ⅻ) 著:通“着”,穿。
一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二 帖花黄:贴,“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三.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❼ 六年级英语下册第十课

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

❽ 英语六年级下册课本河北教育出版社第十课怎么写

英语六年级下册课本河北教育出版社第十课
The sixth grade English textbook 2 Hebei Ecation Press tenth

英语六年级下册课内本河北教育容出版社第十课
The sixth grade English textbook 2 Hebei Ecation Press tenth

❾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生字+拼音

螳 tang(二声) 螂lang(二声) 侯hou(二声) 禀bing(三声)

❿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10单元课文翻译

问题补充:(广东版)开心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10课翻译 哪个版本的啊?? 是苏教版的吗 ,

热点内容
野区第一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8:20:10 浏览:499
你每天怎么回家的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56:31 浏览:401
校准气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5 07:55:08 浏览:118
加点糖吧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46:36 浏览:394
喜欢马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9:21 浏览:849
简单的英语句子翻译成英文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7:28:36 浏览:115
幸运时光翻译成英语怎么说 发布:2025-09-15 07:28:36 浏览:771
变形过程英语怎么说及英文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0:10 浏览:32
介绍自己的家在哪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20:06 浏览:167
学会用英语怎么翻译 发布:2025-09-15 07:14:27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