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磨耳朵的英语怎么说
A. 英语磨耳朵英语怎么说
你好!
磨耳朵
Grind the ears
B. 磨耳朵英语
磨耳朵的英文是passive listening。
近年来,一个叫“磨耳朵” 的英语学习方法在中国家长中间广为流传。在网络搜索“磨耳朵”三个字,搜到一篇标题颇为耸动的文章:游念《女儿一年级开始磨耳朵,12岁英语接近母语水平》。这篇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磨耳朵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你能听懂有声书或者广播的内容,那么,这就不叫 passive listening。 Passive listening 的拥护者宣称,只要你经常听,不管能不能听懂,那么在无意识中,你的外语水平就会提高。
C. 英语启蒙什么叫磨耳朵
让孩子学好一门语言,最大的秘诀就是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低压力的真实语境中让孩子自然习得英语,磨耳朵就是这样的一个启蒙过程
D. 这是我听过最适合磨耳朵的英语儿歌了
家里有了小宝宝了,很多家长都希望宝宝从小听听英语,有一个英语环境。自然,就少不了各种可以用来磨耳朵的英语儿歌。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种语言,最好就是能够在日常生活大面积高频率的使用它。学了不用,很容易就忘掉了。
那么,要让宝宝学会初级的英语单词和句子,最好的让他们先接触的必然是有关日常生活的英语。而且是有关爸爸妈妈和宝宝日常互动经常用到的单词和句子。
之前,听英语儿歌此者正,比如什么old macdonld had a farm.什么I saw three ships.这样的儿歌虽然旋律好,但是只能听听,你无法让宝宝每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直到我听到海贝少儿英语的这个专辑。里面整整20首个,都是关于宝宝从起床到晚上睡觉的各种和爸爸妈妈的互动。真的,学会这些歌,你在叫宝宝起床的时候能唱,给宝宝刷牙嫌锋洗脸的时候能唱,给宝宝洗澡的时候能唱,和宝宝嬉闹的时候能唱,最后陪宝宝睡觉的时候也能来一首安眠曲。
来感受一下。
妈妈:Good morning, time to get up
宝宝:I don’t want to get up, I’m sleepy
妈妈:Tickle ,tickle, tickle, I’ll tickle you
妈妈:Hurry and get up sleepyhead.
是不是很形象,这样一场这首歌,孩子,一下就能明白,哦,tickle原来就是挠痒痒的意思,sleepyhead就是瞌睡虫。多唱几遍再配合场景,动作,宝宝轻松就能GET到每个单词的意思。
再来一首。
宝宝:I need to pee.
宝宝:I need to pee.
妈妈:Go to the bathroom
妈妈:Don’t forget to wash your hands.
妈妈:Flush you the toilet.
还有各种如wash your face, breakfast time. Go for a walk. Clean up time等等的森悔歌。旋律简单,歌词易懂,实在是日常教学互动神器。
喜马拉雅松英语儿歌磨耳朵,选择海贝少儿英语的就能找到了。
������e�
E. 如何给孩子磨耳朵进行英语启蒙
启蒙阶段:
关键是英文概念灌输,方式之一就是大量的听。
比较孩子一回般在两三岁答学说话时,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在汉语的环境当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自然而然孩子就会说话了。
扫盲阶段:
继续大量的听,把家里的听力环境改成英文背景,并把睡前听力培养成孩子的习惯。
学习自然拼读,把听力词汇量转化为内在的储备,运用Phonics认读单词,培养英文阅读的兴趣,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英文交流做出简单回应。
发展阶段:
系统的学习英文教材,开始接受正式简单语法、精读、拼写的学习。
同时注重词汇量的积累,这个部分仍然很强调听和说,系统的学习Phonics之后,认读能力水 平也要有所提高,另外,泛读分级读物也是词汇量积累的方式之一。
提高阶段: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10岁之后,在认知方面会有大幅度的飞跃
英语学习也会由“通用英语”向“学科英语”转变,即把英语语言学习当成一门学科。
这时候,可以加强语法、读写的训练。
F. 英语磨耳朵
磨耳朵简单来讲,指的是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给孩子有意播放英文的音频,让孩子积极的去感受和理解,培养语感,进而不断积累词汇,促进英语的学习。
2. 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好每一个碎片时间给娃磨耳朵。磨完耳朵后可以刻意多用听过的英语表达和孩子交流,或就着素材内容问问题,加深他们的印象。
G. 英语小时候如何磨耳朵
孩子听不懂英语,平时磨磨耳朵很重要。儿歌、童谣、动画、绘本音频都属于磨耳朵的素材。
但磨耳朵并非像有些人理解的,就是随便找来个资源心不在焉地听。磨耳朵是一件很系统的事情,并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做法。今天就来讲一讲孩子英语磨耳朵的方法。
磨耳朵是要让孩子听懂为止吗?
磨耳朵的精听和泛听实际上并非以懂了多少为目的。
别人喜欢的儿歌你的孩子不喜欢完全不用听,所谓10倍的资源供给完全可以找到适合孩子的资源。如果真的还没找到,那么家长需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的亲子关系,从读懂孩子这一步入手,而不是英语启蒙的问题了。
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磨耳朵方式。比如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尤其是中文已经有强势的大孩子,排斥很正常。
磨耳朵第一步是为了解决排斥,让他建立英语等于好玩这样一个概念。
这是孩子今后对应于有内在动力的关键。这个时候,如果是听儿歌童谣,完全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家长在旁偷偷地观察孩子的反应。这种做法要比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听反复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当然凡事都有度。有的人会走极端,要么把音频放上N个小时让孩子厌倦,要么就是不知道及时转换,几首儿歌听了好几个月还在泛听,结果让孩子觉得听力就是这么一回事。有的甚至弄几本英文书的音频随便播放,孩子自己玩自己的,根本不被吸引。
我们所说的泛就是孩子还没有明显的喜欢上这个素材,所以没要求反复听。而所谓的精,是孩子喜欢上某个素材自发地要求反复。
精听不以听懂100%为目的。这个素材在目前的状态下听30遍可能只有30%的理解,但是随着听力时间的增加,听别的素材提高的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能力一样可以促进对这个素材的理解。
如果过于追求100%的理解,就会陷入到我们过去的老路,要求孩子只能用这个,只能听多少遍,会强制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而这,很有可能会挫伤孩子对英语的兴趣。
孩子磨耳朵中 家长该怎么做?
我赞成在磨耳朵的过程中亲子互动,并且认为亲子互动会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但是我并不认为一定要把儿歌童谣拆开了大人唱给孩子听才算有效,更不认为看动画片的时候要大人一句句解释孩子才能理解。
互动是情感交流,它更大的价值在于让孩子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对于语言学习大有帮助。
互动过程与其说是教孩子,不如说是帮助孩子理解语境,加强对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互动不可干扰孩子对原汁原味语音的正常吸收。孩子多次重复听到的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完整英文输入,而不是家长的中式英语。如果家长英语不好,仅仅帮助孩子对英画面的中文帮助理解,也一样有效果。
情境对应是磨耳朵的方式之一,不对应单纯的听音频或者说裸听也是磨耳朵的方式之一,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阶段具体方法会有不同。但是,语音输入就是硬道理,时间积累就是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有互动会激活,输出更快,效果更好。
至于说磨耳朵的时间,我赞成细水长流。越小的孩子越有资格慢慢来。1岁宝宝每天半小时英文儿歌、童谣、亲子阅读的愉悦生活,到三、四岁的时候也能有几百小时的积累了。这个时候再放到英文环境中,沉默期会大大缩短,很快就能互动交流了。
困惑孩子磨耳朵不专心怎么办?要从简单的开始吗?
关于磨耳朵对专注力的影响,如果不把磨耳朵理解成心不在焉地瞎听,而是把磨耳朵理解成结合孩子的需要提供他能接受的素材,那么磨耳朵是一个孩子 主动吸收的过程,自然和其他事情不能相互干扰,也不存在一心几用的问题了。
当然有的时候孩子对于自己听过多次的内容包括儿歌,边玩边听也是很正常的。
有些家长从自己的角度总是担心孩子听不懂,所以一定要从简单的资源开始,说这样可以增强信心。
从目前我所接触的孩子看,这种做法行得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须且只能用这种方法。有些孩子抱着《神奇的校车》啃了几个月,回头再看别的素材,一下子就能懂百分之七八十。
总而言之,任何教育和孩子自身比起来,都没有重要到为了教育效果而牺牲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步。所以大家在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脸上乐开花,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评价教育方式是否科学的标准。
读懂孩子不容易,但是这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读懂孩子就知道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素材适合他。要想读懂孩子,就要观察孩子,研究规律。我们成长了,才能更好地伴随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