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肖邦的夜曲用英语怎么说
Ⅰ 弗里德看里克.肖邦用英语怎么说
弗雷德里克·肖邦
英文:Frederick Chopin
释义:弗雷德里克·肖邦 (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请及时点击采纳。
Ⅱ “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这句话用英语怎么说不要有单词和语法错误哦
play a night piece by Chopin for you,in memory of my dead love
Ⅲ 劳烦哪位高人来翻译这段《肖邦的夜曲》 (音乐艺术类)
life was short, he will all the energy into the creation of the piano, and left behind a great deal for the art of crystallization. His unique music is fine, elegant and delicate, with typical originality. The piano in all of its works can best embody the Chopin "Piano poetic temperament" is his Nocturne was. Chopin's five elements in his own unique Irish composer's first romantic lyrics Field - Nocturne development of the genre to its peak, a typical theme of romantic piano. Chopin's Nocturne beautiful melodies, delicate emotions, depression is the creation of Chopin's most lyrical and poetic and musical genre. If the appreciation of Chopin's Nocturne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music of these works are very rich language, contains many different emotional colors, with a strong lyrical and dramatic. These areas are and help us understand the Romantic period music of Chopin Nocturne a good starting point, we still need to make a thorough study music.
In short, the Chopin Nocturne create their own unique style, the Nocturne and the future.说一下,钢琴诗人的曲子带了一些神秘感,包括他很爱国,比如圆舞曲就很静!而革命练习曲就很有力了!
Ⅳ 翻译:夜曲
一群嗜血的蚂蚁被腐肉所吸引 我面无表情看孤独的风景 失去你爱恨开始分明 失去你还有什么事好关心 当鸽子不再象征和平 我终于被提醒 广场上喂食的是秃鹰 我用漂亮的押韵 形容被掠夺一空的爱情 周杰伦啊乌云开始遮蔽夜色不干净 公园里葬礼的回音在漫天飞行 送你的白色玫瑰 在纯黑的环境凋零 乌鸦在树枝上诡异的很安静 静静听我黑色的大衣 想温暖你日渐冰冷的回忆 走过的走过的生命 啊四周弥漫雾气 我在空旷的墓地 老去后还爱你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跟夜风一样的声音 心碎的很好听 手在键盘敲很轻 我给的思念很小心 你埋葬的地方叫幽冥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而我为你隐姓埋名 在月光下弹琴 对你心跳的感应 还是如此温热亲近 怀念你那鲜红的唇印 那些断翅的蜻蜓散落在这森林 而我的眼睛没有丝毫同情 失去你泪水混浊不清 失去你我连笑容都有阴影 风在长满青苔的屋顶 嘲笑我的伤心 像一口没有水的枯井 我用凄美的字型 描绘后悔莫及的那爱情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跟夜风一样的声音 心碎的很好听 手在键盘敲很轻 我给的思念很小心 你埋葬的地方叫幽冥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 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而我为你隐姓埋名在月光下弹琴 对你心跳的感应还是如此温热亲近 怀念你那鲜红的唇印 一群嗜血的蚂蚁被腐肉所吸引 我面无表情看孤独的风景 失去你爱恨开始分明 失去你还有什么事好关心 那鸽子不再象征和平 我终于被提醒广场上喂食的是秃鹰 我用漂亮的押韵形容被掠夺一空的爱情。
group of bloodthirsty ants are attracted to carrion I blankly look at the scenery alone start to lose your love and hate what you have clearly lost interest when the dove is no longer a good symbol of peace and I was able to remind the square is the vulture feeding I use nice rhyme to describe the love was looted dark clouds began to shelter the night Jay ah funeral in the park is not clean echo send you flying through the sky, white roses withered in plain black crow on the branch environment is very strange, my black listen An Jingjing coats to warm your cold graally fills the life ah diffuse fog around the empty tomb, I love you also get old after you play Chopin's Nocturne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love with the night wind, like the voice of heart broken's good to hear a very light stroke the keys give me your thoughts carefully buried in the place called Nether you play Chopin's Nocturne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love I have for you in the moonlight playing incognito on inction or your heart miss you so hot and close to the scarlet lip prints those winged dragonflies scattered in this forest but not the slightest sympathy for my eyes losing you tears turbid smile without you I do not even have a shadow of the wind in the mossy roof laughing at me The sad Like a water dry well I used the font depicts the poignant regret of that love for you to play Chopin's Nocturne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love, like the night wind as well to listen to the voice of heartbreak stroke the keys are very light I'll miss you very carefully buried in the place called Nether as you play Chopin's Nocturne commemorate the dead and I love you anonymous in the moonlight playing on your heart rate sensor or a close miss you so warm, red lips India a group of bloodthirsty ants are attracted to carrion I watch the lonely scenery deadpan love and hate to lose you start to lose clear what you have to care about the dove, symbol of peace, I am finally no longer be reminded that the bald eagle feeding the square I with beautiful rhymes to describe the love was looted
Ⅳ 肖邦英文简介
钢琴诗人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Polish-born composer and renowned pianist, was the creator of 55 mazurkas, 13 polonaises, 24 preludes, 27 etudes, 19 nocturnes, 4 ballads, and 4 scherzos.
Frederic Chopin was born in Zelazowa Wola, Poland, on February 22, 1810, to a French father and Polish mother. His father, Nicholas Chopin, was a French tutor to many aristocratic Polish families, later accepting a position as a French teacher at the Warsaw Lyceum.
Although Chopin later attended the Lyceum where his father taught, his early training began at home. This included receiving piano lessons from his mother. By the age of six, Chopin was creating original pieces, showing innate prodigious musical ability. His parents arranged for the young Chopin to take piano instruction from Wojciech Zywny.
When Chopin was sixteen, he attended the Warsaw Conservatory of Music, directed by composer Joseph Elsner. Elsner, like Zywny, insisted on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associated with Classical music but allowed his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the more original imaginations of the Romantic style as well.
As often happened with the young musicians of both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Periods, Chopin was sent to Vienna, the unquestioned center of music for that day. He gave piano concerts and then arranged to have his pieces published by a Viennese publishing house there. While Chopin was in Austria, Poland and Russia faced off in the apparent beginnings of war. He returned to Warsaw to get his things in preparation of a more permanent move. While there, his friends gave him a silver goblet filled with Polish soil. He kept it always, as he was never able to return to his beloved Poland.
French by heritage, and desirous of finding musical acceptance from a less traditional audience than that of Vienna, Chopin ventured to Paris. Interestingly, other young musicians had assembled in the city of fashion with the very same hope. Chopin joined Franz Liszt, Hector Berlioz, Felix Mendelssohn, Vincenzo Bellini, and Auguste Franchomme, all proponents of the "new" Romantic style.
Although Chopin did play in the large concert halls on occasion, he felt most at home in private settings, enjoying the social milieu that accompanied concerts for the wealthy. He also enjoyed teaching, as this caused him less stress than performing. Chopin did not feel that his delicate technique and intricate melodies were as suited to the grandiose hall as they were to smaller environments and audiences.
News of the war in Poland inspired Chopin to write many sad musical pieces expressing his grief for "his" Poland. Among these was the famous "Revolutionary Etude." Plagued by poor health as well as his homesickness, Chopin found solace in summer visits to the country. Here, his most complex yet harmonic creations found their way to the brilliant composer's hand. The "Fantasia in F Minor," the "Barcarolle," the "Polonaise Fantasia," "Ballade in A Flat Major," "Ballade in F Minor," and "Sonata in B Minor" were all procts of the relaxed time Chopin enjoyed in the country.
As the war continued in Warsaw and then reached Paris, Chopin retired to Scotland with friends. Although he was far beyond the reach of the revolution, his melancholy attitude did not improve and he sank deeper into a depression. Likewise, his health did not rejuvenate either. A window in the fighting made it possible for Chopin to return to Paris as his health deteriorated further. Surrounded by those that he loved,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 died at the age of 39. He was buried in Paris.
Chopin's last request was that the Polish soil in the silver goblet be sprinkled over his grave.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是近代浪漫派的抒情音乐家,他在音乐史中,是一位神秘、爱国而最富于诗意生命的钢琴家。他一生创作了55部马祖卡舞曲,13部波罗涅滋,24首序曲,27首练习曲,19首夜曲,4首叙事曲以及4部诙谐曲。
1810年2月12日,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他的父亲尼古拉斯是具有波兰血统的法国人,而母亲却是一位纯粹的波兰人。尼古拉斯原本是波兰贵族家庭的一名法语教师,后来到华沙的一所中学教授法语。
肖邦最初接触音乐的机会是跟随母亲学钢琴。六岁那年,肖邦创作出了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非凡的音乐天赋。不久后,他进入了父亲所在的学校学习,并在父母的安排下,跟随捷克音乐家W.日夫尼学习钢琴。
中学毕业后,肖邦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从师德国音乐家J.A.F埃尔斯纳。与日尼夫相同的是,埃尔斯纳在坚持古典派推崇的传统练习外,鼓励学生们从浪漫派中吸取灵感。
离开华沙音乐学院后,肖邦来到了当时的音乐圣地-维。在那里,肖邦不仅举行了多场音乐会,也发表了不少音乐作品。在波兰民族运动走向高潮,与沙俄的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肖邦身在奥地利。不久,他回到华沙为出国做准备。临行前,华沙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为他送行,并赠以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尽管从此肖邦再也没有回到他深爱着的祖国,他一直保存着这捧祖国的泥土。
为了得到更多浪漫派听众的认可,加上自己拥有一半的法国血统,肖邦来到了法国巴黎。有趣的是,许多抱有同样想法的年轻音乐家们也都聚集到了这座流行之都。在这里,肖邦结识了西欧文艺界许多重要人物,包括匈牙利艺术家李斯特,柏辽兹,意大利音乐家贝利尼等新浪漫主义的拥护者。
尽管肖邦有时也在大型音乐厅演出,但他更喜欢在家或是一些私人的场合,享受更融洽的氛围。他也更喜欢教学时放松的心情。肖邦认为他细致优美的演奏技巧和纷繁的旋律更适合小环境演奏,而不适合宏伟的音乐厅。
波兰陷入战火的消息促使他写了许多充满悲伤的作品,以表达对祖国波兰的哀伤与思念,其中包括名曲《革命练习曲》。肖邦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加上思乡心切,一度患上肺病,曾在法国南部疗养。期间写过不少成名的珍品。《F小调幻想曲》,《威尼斯船歌》,《幻想波罗涅滋舞曲》,《降A大调叙事曲》,《F小调叙事曲》,《B小调奏鸣曲》等都是在南部疗养时创作的。
战事从华沙蔓延到了巴黎,肖邦不得不和朋友们躲避至苏格兰。虽然肖邦远离了波兰的战火,但他忧郁的情绪丝毫没有改善,反而陷入了更深的沮丧之中。同样地,他的健康状况也没有恢复。回巴黎后,肖邦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最终在友人们的陪伴下逝世于巴黎的寓所中,结束了短短39年的生命。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巴黎。
肖邦最后的遗愿是将银杯中祖国波兰的泥土撒在他的墓碑上。
Words:
Mazurka 马祖卡舞曲
Polonaise 波罗涅滋
Prelude 序曲
Etude 练习曲
Nocturne 夜曲
Ballad 叙事曲
Scherzo 诙谐曲
Prodigious 非凡的
Melancholy 忧郁的
Rejuvenate 恢复,复原
Deteriorate 恶化,衰退
Ⅵ “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用英文怎么说
Chopin(肖邦): Nocturne No 2 in E Flat Major
Ⅶ 我最崇拜的人(肖邦) 英语作文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Chopin, polish composer and pianist. On March 1, 1810, was born in Warsaw suburbs LaZuo watts hot, walter. Father originally from France, and his mother, poles. He is an abnormal precocious child dates age of 6 write poems dates his music genius soon proved he destined to be "Mozart's future generations". By the age of nine, in the music played at the open, press, he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as if his collar, not his phenomenal performance skills, he said to his mother: "all people are watching my collar, mom."
After graating from high school in Warsaw music college study, and started early writing activities. 1830 years after he settled in Paris, there for life. Chopin's failed to return from forever. At that time, when the polish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rising ?
Ⅷ 请问一下肖邦的夜曲名字的英语,谢谢啦..
夜曲:nocturne/notturno
幻想即兴曲:Fantasie-Impromptu
Ⅸ 夜曲肖邦
夜
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18世纪的夜曲常以意大利语notturno为名,是一种器乐合奏的小夜曲。J.海顿、W.A.莫扎特均写有此类乐曲。19世纪的夜曲是旋律如歌、富于诗意的抒情特性曲,类似无词歌,但内容较为深沉,常含有忧郁的情绪,始作者为爱尔兰作曲家J.菲尔德。F.F.肖邦把它发展为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体裁,他的21首夜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C.德彪西的3首夜曲《云》、《节日》和《海妖》则是管弦乐套曲,不属于特性曲的范畴。 注意:夜曲与小夜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裁!小夜曲只表现夜晚的情景,而夜曲可以是作者在晚上任何内心想法的抒发,在肖邦的夜曲中很少有真正描绘夜晚景象的。
编辑本段肖邦夜曲简介
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鲁宾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节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种完整性与统一性,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却又恋恋不舍。 要想认识钢琴诗人的浪漫气质,领略钢琴诗的独特韵致,肖邦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首选,肖邦似乎命里注定是为钢琴而生的,在他的指下,钢琴以自己独有的声音诗意地吟唱起来,音乐的个性与钢琴的特性如水乳交融一样和谐。我们不妨先从夜曲听起,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你会感到夜晚的风格是统一的,而夜中的情调又是如此得不同。
编辑本段肖邦夜曲目录
三首夜曲op.9(1830-1831) 1、降b小调夜曲 2、降E大调夜曲 3、B大调夜曲 三首夜曲op.15 1、F大调夜曲(1830-1831) 2、升F大调夜曲(1830-1831) 3、g小调夜曲(1833) 二首夜曲op。27(1834-1835) 1、升c小调夜曲 2、降D大调夜曲 二首夜曲op.32(1836-1837) 1、B大调夜曲 2、降A大调夜曲 二首夜曲op.37 1、g小调夜曲(1838) 2、G大调夜曲(1839) 二首夜曲op.48(1841) 1、c小调夜曲 2、升f小调夜曲 二首夜曲op.55(1843) 1、f小调夜曲 2、降E大调夜曲 二首夜曲op.62(1846) 1、B大调夜曲 2、E大调夜曲 e小调夜曲op.72Nr.1(1847)
编辑本段肖邦本人介绍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一、又一个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个伯爵夫人的庄园宅地的三间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间,有着白色的墙和发光的天花板,有挂着雪白薄沙窗帘的窗户,宽大的窗台上,倒挂金钟和天竺葵生气勃勃地开着花。房屋里面摆着沉重的红木家具、许多书架和一个白柱式火炉,在天冷的时候,里面的松木劈啪作响,发出芳香的热气。三间房子中最大的一间里面摆着钢琴。有别于其他神童音乐家的是,少年肖邦并不喜欢那架钢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师是个奇怪的人物,他总是穿着淡黄色的大衣和裤子、漆皮长靴以及颜色华丽但很俗气的背心,据他说这是在一个拍卖行买的波兰最后一个国王的所有物。他总是带着一支长铅笔,常用来敲那些迟钝和不守规矩的学生的脑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欢上了钢琴,而且弹得非常美妙,于是少年肖邦逐渐以“第二个莫扎特”而闻名华沙。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当肖邦还很小,不会记谱时,他就能编出一些小品来,让老师为他写在稿纸上。后来肖邦在父亲教法文的华沙学会里学习了作曲和其它课程。当他十七岁时,终于离开学校献身于音乐。 二、“从一而终”的爱国音乐家 肖邦是终生献身于一种乐器的第一个作曲家。甚至连李斯特这位钢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转而为全部管弦乐队创作作品,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不论肖邦的作品节奏是什么——是圆舞曲还是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或是波兰舞曲——那旋律几乎总是用简单的ABA三段体歌曲形式。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 三、巴黎岁月 肖邦到巴黎后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时兴的教师。他愿意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价格是最高的。他上课时象一个王子,总是戴着白羊皮手套,并且由一个仆人陪着,坐着一辆马车来到。 李斯特把他介绍给在乔治·桑的笔名下写作的著名小说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过她,他被拉进以巴黎为家的艺术家们、作家们和音乐家们的欢快的圈子里去。可是降临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乐趣都永远不能使他忘记波兰的光荣和忧伤。 所有的肖邦的音乐作品都是他各种感情的短小音画。有一些是从他自己的生活中取来的——当他在玛佐尔卡岛上访问乔治·桑和她的女儿们的时候写的梦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圆舞曲——特别是降D大调的那一首,据说是在他注视着乔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后写的。但是他的音乐的更大部分都是从他对他的出生地的热爱里生长出来的。 四、波兰节奏 肖邦的许多最伟大的作品都是用波兰的两种古代舞蹈玛祖卡舞和波罗乃兹舞的节奏写成的。波罗乃兹舞是一种贵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们在国王宝座前面稳重而庄严地行进。肖邦用这种曲式创作了他的一些最宏伟的作品。玛祖卡舞是肖邦时常看见的,这是波兰农民们力图在朝气蓬勃的尽情欢乐中忘掉他们生活中的艰苦时跳的一种农村舞蹈。其节奏是每一小节三拍子,在最后一拍,跳舞的人们把脚后跟咔嗒一声碰在一起时加强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玛祖卡舞曲,并且在这一种节奏里,表现了从悲伤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欢乐等种种感情。肖邦伟大的《降b小调鸣曲》是建立在古老波兰的一首诗的基础上的,而他的四首《叙事曲》则讲述了波兰最伟大的诗人写的四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讲的是一个年轻的骑士对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小姐的爱情。甚至他那些《练习曲》,也不仅是一些练习,而是一些音乐素描。所有想做钢琴名家的学生都想要学会的那首伟大的《革命练习曲》,是当肖邦听见波兰人一再起来反抗俄国,但一再被残酷镇压时写的。浪漫派大师舒曼曾这样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那带着“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态度、象天使一样有着一绺美丽的鬈发”的文雅的小音乐家成了巴黎客厅的宠儿。但是巴黎生活的经历毁坏了肖邦的健康,他变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争吵之后,他同乔治·桑十年的友谊彻底崩溃了。 五、繁杂的曲名与潇洒的谱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为钢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钢琴独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烦的是,他的作品大多只有体裁而没有标题,很多作品,即使标上调式和体裁及体裁编号,仍然难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后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时,往往以作品编号(Op. )作为查找的主要根据,因为作品编号是不会出现重复和混乱现象的。 肖邦作曲时,基本离不开钢琴键盘。据当时的人所说,肖邦擅长在钢琴上即兴创作,而且有着一气呵成般的流畅,但当他落笔追思即兴乐念时,却异常费力,稿纸上往往留下很多涂改痕迹。许多已成之作,每经他本人演奏一次,就会出现一种有所改动的版本。可见肖邦对于作曲是十分情绪化的。 六、肖邦的信条:让人们去猜吧! “脱帽吧,先生们!这里是一位天才!”这是1831年12月,舒曼发表在《大众音乐报》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评论肖邦作品第二号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话。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乐评论文章。德国人对肖邦的了解,是从舒曼的这篇文章开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间,以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丽娜的小二重唱作为主题,写成了作品第二号——钢琴和乐队的变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国钢琴家尤里乌斯·克诺尔(1807—1861)在莱比锡布业公会音乐厅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号。舒曼评论这个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乌斯的名字作为笔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从巴黎写信给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说:“几天以前,我从卡塞尔收到一个热心的德国人写的一篇长达十页的评论,他在冗长的绪言以后一小节一小节地进行分析(作品第二号)。他认为按照正统的观点,它们不能算是变奏,而是一幅想象的图画。他说,第二变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罗在追赶;在第三变奏里,唐·璜亲吻着策丽娜,使马捷托看了呕气;在慢板第五小节的降D大调上,唐·璜和策丽娜在接吻。这位撰稿者大发奇想,实在可笑,他还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在《音乐杂志》(属于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个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对我十分关心,马上告诉菲梯斯的岳父说,他写那篇评论对我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肖邦所说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时音乐学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报》编者罗贝尔的女儿阿黛拉伊德结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创办的《音乐杂志》是一种周刊。那么,写那篇评论文章的“热心的德国人”,应该就是罗贝尔了。 肖邦最反对用文字解释他的作品。伦敦乐谱出版商威塞尔(1797—1885)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给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标题,如《降B大调变奏曲》(作品2)标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罗乃兹》(作品3)标作“快乐”;《玛祖卡风格回旋曲》(作品5)标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标作“塞纳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标作“西风”;《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18)标作“邀舞”;《波莱罗舞曲》(作品19)标作“安达卢西亚回忆”;《b小调谐谑曲》(作品20)标作“地狱里的宴会”;《第一叙事曲》(作品23)标作“无词叙事诗”;《两首夜曲》(作品27)标作“哀怨”;《降b小调谐谑曲》(作品31)标作“冥想”;另外《两首夜曲》(作品37)标作“叹息”;《两首波罗乃兹》(作品40)标作“宠物”;而《玛祖卡舞曲》则统称为“波兰回忆”。 1841年,肖邦从诺安写给他的朋友丰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愤慨地说:“至于威塞尔,他是一个蠢才和骗子。你写信给他时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赔钱,那是由于他不照我的意见,而加上愚蠢的标题所致。从我心灵里发出的声音,教我不能再送给他任何作品让他加上这些名称。你对他说话可以尽量讲得尖锐些。” 在肖邦看来,那位“热心的德国人”是和威塞尔同样愚蠢,同样可笑的。但这个德国人在文章中所描绘的“一幅想象的图画”,也许并不是他的发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后尘;因为舒曼的文章里也谈到第二变奏“象一对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仆人列波累罗)在追赶”,优美的降B大调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欢给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学性的标题,如《狂欢节》(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则对此深恶痛绝,他的《g小调夜曲》(作品15之3)原想注上“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字样,后来还是取消了,他说:“让人们去猜吧。” 让音乐本身去说话,不把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这就是肖邦的信念。“让人们去猜吧”这句话,对于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义的。
编辑本段傅聪演奏版本
中文名称:肖邦夜曲 英文名称:Chopin Nocturnes - Fou T'song 专辑歌手:傅聪 专辑介绍 肖邦音乐中的梦幻感是意境浓密,情致万繁,万般迷人的。而最能让我们陶醉于这一诗一般梦境的,就是他的夜曲。肖邦的夜曲,一共21首,其中有两首是没有编号的。他将夜曲发展成为意境深远的体裁,远远地超越了费尔德。正像哈聂卡所评述的那样:“肖邦是把费尔德的形式筑高,吹进戏剧性的气息,热情,使之更加壮大。费尔德的夜曲是朴素的牧歌形。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单纯的表达,而是经过装饰,太过于阴郁、热带性,或说带有东方的气息。” 演奏家介绍: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帕器。 一九四六年梅帕器去世后,傅聪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曾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年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顽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毅然移居英国伦敦,一直到一九七九年四月,才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先后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名誉教授。最近两年又受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邀请,两度归国演出和讲学。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尼成功合作。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四十七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他完美无疵的演奏技巧表露无遗,就是考托(Cortot)或鲁宾斯坦(Rubinstein)也无法超越,他的演奏不仅是最卓越的,而且是肖邦作品真正的诠释者”。 当代三位钢琴大师玛塔·阿格丽琪,莱昂·弗莱歇尔和拉杜·鲁普为《傅聪的钢琴艺术》(激光唱片)的小册子撰文说,“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还评论说,“傅聪是个伟大的天才,生来具有音乐天赋,而且具有奇妙的演奏技巧,傅聪还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能和古典作品的大师,‘心心相印’的混成一体;因此傅聪一成为我们时代的音乐大师之一。我们非常感激傅聪,他给了我们许多启迪,给我们展现了新的音乐天地。” 傅聪毕生在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化与西方音乐之中,从而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从而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更有切实的认识,使他的演奏达到了新的境界,更接近作曲家的原意。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美国《纽约时报》说“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德国报刊更认为“傅聪确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伯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这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 ”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他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专辑曲目 01 op.9 no.1 in B flat minor, Larghetto 02 op.9 no.2 in E flat major, Andante 03 op.9 no.3 in B major, Allgretto 04 op.15 no.1 in F major, Andante Cantabile 05 op.15 no.2 in F sharp major, Larghetto 06 op.15 no.3 in G minor, Lento 07 op.27 no.1 in C sharp minor, Larghetto 08 op.27 no.2 in D flat major, Lento sostenuto 09 op.32 no.1 in B major, Andante sostenudo 10 op.32 no.2 in A flat major, Lento 11 op.37 no.1 in G minor, Andante sostenuto 12 op.37 no.2 in G major, Andantino 13 op.48 no.1 in C minor, Lento 14 op.48 no.2 in F-sharp, Andantino 15 op.55 no.1 in F minor, Andante 16 op.55 no.2 in E-flat major, Lento sostenuto 17 op.62 on.1 in B major, Andante 18 op.62 on.2 in E major, Andante 19 op.post.72 on.1 in E minor, Andante 20 op.post. in C-sharp minor, Lento con gran espressione 21 op.post. in C minor
编辑本段鲁宾斯坦版本
肖邦夜曲全集 钢琴:鲁宾斯坦 录音:ADD,1967 (RCA) 出版:1984 (U.S.A) 编号:RCA 5613-2-RC 评鉴: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最高评价 关于此套CD的弹奏者——20世纪权威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他是最权威的演绎肖邦作品的专家、“真正的肖邦代言人”。鲁宾斯坦是肖邦的同胞,也特别钟情于肖邦的作品。他琴键上表现出的肖邦是一个精神健康、格调高贵,作品充满激情与丰富内涵的音乐家。他演奏的夜曲,饱满平衡,将肖邦独特的自由速度、不规则的重音、惊人的极强音、沮丧的渐弱音、极弱音等等都表现得无微不至,在若有若无的忧郁中透着深邃的意境。他宽大的心胸,无尽的勇气,永不言止的闯荡,使他的演奏洋溢着海阔天空、上为日月、下为河岳的浩瀚感性。他的演奏不仅具有超人的技巧和独到的见解,而且还赋予乐曲以深邃的内涵,所以,鲁宾斯坦的演奏是:情到时,金石为开。他的活力、灵感,对生命的热爱,和优雅潇洒的容态,都给精研在他的音乐里,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世人。 这绝对是鲁宾斯坦最值得推荐的作品,也是他独奏唱片中的最佳录音。鲁宾斯坦是个音色的魔术师,不仅在乐曲的诠释上完美地呈现出作曲者的内涵,章句的处理和对时间拿捏的技巧也已随心所欲,轻易地掳掠了每一位听者的心。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 名: 肖邦夜曲 作 者:肖邦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544429597 开本: 16开 定价: 42.00元
内容简介
《肖邦夜曲(中外文对照)》内容简介:维也纳原始出版社向来以出版最具权威性的依据作曲家手稿及第一次出版(俗称“原版”)的版本而著称。这种“净版本”(或称“原始版本”),即URTEXT,对每个细节做出详细而殷实的考证,对多种有据可查的最初来源进行比较分析,以最接近作曲家原始意图为其追求目标。因此,“维也纳原始版本”在世界音乐界享有盛誉。业已成为一切严肃的音乐学家、乐器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研究音乐作品本来面貌的最可靠的出发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是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中起巨大影响的作曲家,他们的钢琴作品被出版过不计其数的不同版本,由此造成的混乱也最严重。
Ⅹ 我安静的听着肖邦的夜曲,找寻我们一直找不到的缘分被捆绑 英文原文
I quiet listen Chopin nocturnes, for we have been looking for less than the fate of love b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