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孔維振翻譯成英語怎麼寫

孔維振翻譯成英語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2-01-13 07:28:42

1. 中國有多少叫孔維振的

你好,名字查詢系統顯示,全國 孔維振 同名同姓者共26人,名字很好,重名者相對較少,詳細省份地址以及性別無法查詢,(網路數據不保證%100准確.希望樓主能夠理解)如果滿意還望樓主及時採納,謝謝。

2. 宋史 列傳第一百九十一翻譯

是儒林的傳記(2),涉及15個人,太長,你需要哪一段,請明示,我可以給你敲進來。

胡旦字周父,宋代渤海縣人(今濱城區人)。公元978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宋太宗欽點為狀元,被委任升州通判。當時,江南剛剛平定,南唐時出家的僧人多數還俗,胡旦認為他們缺房無田,極易聚而為盜,主張在他們臉上刺字,收為黥兵。隨後調任左拾遺,又曾任海州知州。胡旦喜歡議論時政利弊,多次上書。983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黃河決口,很快被堵復。胡旦向太宗呈獻《河平頌》,粉飾太平,攻擊宰相趙普等,宋太宗極為不滿,將其貶為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胡旦曾上《平燕議》,主張利甲兵、雄士卒、饒給養,「齊心平敵,恢拓舊境」,因復起,任直史館修撰,預修國史。�
胡旦平生好書善史,晚年雙目失明後,猶令人誦經史,憑幾而聽,不知疲倦。一生善治經史,著有《漢春秋》、《五代史略》、《將帥要略》、《演聖通義》、《唐乘》、《家傳》等三百餘卷。曾制一大硯,方五六尺,上刻「胡旦修漢春秋硯」字樣埋入地下,以傳後世。
胡旦好評論人物短長,每聞大臣、名士去世,必為之做傳,記其善惡,頗為時論所鄙視,又貪圖錢財,常干擾地方,屢屢遭貶。晚年任襄州通判,服母喪之後再服父喪,以秘書省少監身份閑居襄州,再遷為秘書監,直到80歲病逝。其子孫非常貧困,只能將靈柩安放於民間。後來,襄州知州王田將情況上報朝廷,撥二十萬錢,才得以下葬。

3. 屬羊的男孩姓孔維輩分

孔維暢 孔維達 孔維斌 孔維寧 孔維真 孔維若 孔維榮 孔維陽 孔維宇 孔維挺 孔維超 孔維展 孔維濤 孔維鑫 孔維洙 孔維明 孔維飛 孔維胥 孔維克 孔維濤 孔維盟 孔維文 孔維藝 孔維鵬 孔維雲 孔維澤 孔維志 孔維振 孔維琀 孔維嵩 孔維華 孔維超 孔維森 孔維紀 孔維澗 孔維虎 孔維震 孔維磊 孔維博 孔維封 孔維敏 孔維若 孔維翔 孔維德 孔維剛 孔維帥 孔維淳 孔維俊 孔維滔 孔維函 孔維旭 孔維偉 孔維鵬 孔維榮 孔維滔 孔維凱 孔維剛 孔維岩 孔維瑞 孔維進

4. 史記集解序翻譯成白話文

○聶崇義 邢昺 孫奭 王昭素 孔維 孔宜 崔頌(子曥) 尹拙 田
敏 辛文悅 李覺 崔頤正(弟偓佺)李之才
聶崇義,河南洛陽人。少舉《三禮》,善《禮》學,通經旨。漢乾佑中,累
官至國子《禮記》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刊板於國學。周顯德中,累遷國子
司業兼太常博士。先是,世宗以郊廟祭器止由有司相承製造,年代浸久,無所規
式,乃命崇義檢討摹畫以聞。四年,崇義上之,乃命有司別造焉。
五年,將禘於太廟,言事者以宗廟無祧室,不當行禘祫之禮。崇義援引故事
上言,其略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上仙,至五年二月祫祭,明年又禘,自
茲後以五年為禘。且魏以武帝為太祖,至明帝始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
一也。宋文帝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大祠,其太學博士議雲:案禘祫之禮,
三年一,五年再。宋高祖至文帝裁亦三帝,未有毀主而行禘祫。其證二也。梁武
帝用謝廣議,三年一禘,五年一祫,謂之大祭,禘祭以夏,祫祭以冬。且梁武乃
受命之君,裁追尊四朝而行禘祫,則知祭者是追養之道,以時移節變,孝子感而
思親,故薦以首時,祭以仲月,間以禘祫,序以昭穆,乃禮之經也。非關宗廟廟
與未備。其證三也。」終從崇義之議。
未幾,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又詔翰林學士竇儼統領之。崇義因取《三
禮圖》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之,儼為序。太祖覽而嘉之,詔曰:「禮器
禮圖,相承傳用,浸歷年祀,寧免差違。聶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討尋故實,
刊正疑訛,奉職效官,有足嘉者。崇義宜量與酬獎。所進《三禮圖》,宜令太子
詹事尹拙集儒學三五人更同參議,所冀精詳。苟有異同,善為商確。」五月,賜
崇義紫袍、犀帶、銀器、繒帛以獎之。拙多所駁正,崇義復引經以釋之,悉以下
工部尚書竇儀,俾之裁定。儀上奏曰:「伏以聖人制禮,垂之無窮,儒者據經,
所傳或異,年祀浸遠,圖繪缺然。踳駁彌深,丹青靡據。聶崇義研求師說,耽
味禮經,較於舊圖,良有新意。尹拙爰承製旨,能罄所聞。尹拙駁議及聶崇義答
義各四卷,臣再加詳閱,隨而裁置,率用增損,列於注釋,共分為十五卷以聞。」
詔頒行之。
拙、崇義復陳祭玉鼎釜異同之說,詔下中書省集議。吏部尚書張昭等奏議曰:
按聶崇義稱:祭天蒼璧九寸圓好,祭地黃琮八寸無好,圭、璋、琥並長九寸。
自言周顯德三年與田敏等按《周官》玉人之職及阮諶、鄭玄舊圖,載其制度。
臣等按:《周禮》玉人之職,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羨
度尺、好三寸以為度」之文,即無蒼璧、黃琮之制。兼引注有《爾雅》「肉倍好」
之說,此即是注「璧羨度」之文,又非蒼璧之制。又詳鄭玄自注《周禮》,不載
尺寸,豈復別作畫圖,違經立異?
《四部書目》內有《三禮圖》十二卷,是隋開皇中敕禮官修撰。其圖第一、
第二題雲「梁氏」,第十後題雲「鄭氏」,又稱不知梁氏、鄭氏名位所出。今書
府有《三禮圖》,亦題「梁氏」、「鄭氏」,不言名位。厥後有梁正者,集前代
圖記更加詳議,題《三禮圖》曰:「陳留阮士信受《禮》學於潁川綦冊君,取其
說,為圖三卷,多不按《禮》文而引漢事,與鄭君之文違錯。」正刪為二卷,其
阮士信即諶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諶之紕謬。兼三卷《禮圖》刪為二卷,應在今
《禮圖》之內,亦無改祭玉之說。
臣等參詳自周公制禮之後,叔孫通重定以來,禮有緯書,漢代諸儒頗多著述,
討尋祭玉,並無尺寸之說。魏、晉之後,鄭玄、王肅之學各有生徒,《三禮》、
《六經》無不論說,檢其書,亦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參驗畫圖本書,周公所說正
經不言尺寸,設使後人謬為之說,安得便入周圖?知崇義等以諸侯入朝獻天子夫
人之琮璧以為祭玉,又配合「羨度」、「肉好」之言,強為尺寸,古今大禮,順
非改非,於理未通。
又據尹拙所述禮神之六玉,稱取梁桂州刺史崔靈恩所撰《三禮義宗》內「昊
天及五精帝圭、璧、琮、璜皆長尺二寸,以法十二時;祭地之琮長十寸,以效地
之數。」又引《白虎通》雲:「方中圓外曰璧,圓中方外曰琮。」崇義非之,以
為靈恩非周公之才,無周公之位,一朝撰述,便補六玉闕文,尤不合禮。
臣等竊以劉向之論《洪範》,王通之作《元經》,非必挺聖人之姿,而居上
公之位,有益於教,不為斐然。臣等以靈恩所撰之書,聿稽古訓,祭玉以十二為
數者,蓋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辰,日有十二時,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園丘之籩
豆十二列,天子以鎮圭外守,宗後以大琮內守,皆長尺有二寸。又裸圭尺二寸,
王者以祀宗廟。若人君親行之郊祭,登壇酌獻,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
秉尺二之圭,神獻九寸之璧,不及禮宗廟裸圭之數,父天母地,情亦奚安?則靈
恩議論,理未為失,所以自《義宗》之出,歷梁、陳、隋、唐垂四百年,言禮者
引為師法,今《五禮精義》、《開元禮》、《郊祀錄》皆引《義宗》為標准。近
代晉、漢兩朝,仍依舊制。周顯德中,田敏等妄作穿鑿,輒有更改。自唐貞觀之
後,凡三次大修五禮,並因隋朝典故,或節奏繁簡之間稍有厘革,亦無改祭玉之
說。伏望依《白虎通》、《義宗》、唐禮之制,以為定式。
又尹拙依舊圖畫釜,聶崇義去釜畫鑊。臣等參詳舊圖,皆有釜無鑊。按《易
·說卦》雲「坤為釜」,《詩》雲「惟錡及釜」,又雲「溉之釜鬲」,《春秋傳》
雲「錡釜之器」,《禮記》雲「燔黍捭豚」,解雲「古未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
即釜之為用,其來尚矣,故入於《禮圖》。今崇義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鑊,供
鼎鑊,又以《儀禮》有羊鑊、豕鑊之文,乃雲畫釜不如畫鑊。今諸經皆載釜之用,
誠不可去。又《周》、《儀禮》皆有鑊之文,請兩圖之。又若觀諸家祭祀之畫,
今代見行之禮,於大祀前一日,光祿卿省視鼎鑊。伏請圖鑊於鼎下。
詔從之。未幾,崇義卒,《三禮圖》遂行於世,並畫於國子監講堂之壁。
崇義為學官,兼掌禮,僅二十年,世推其該博。郭忠恕嘗以其姓嘲之曰:
「近貴全為聵,攀龍即作聾。雖然三個耳,其奈不成聰。」崇義對曰:「仆不能
為詩,聊以一聯奉答。」即雲:「勿笑有三耳,全勝畜二心。」蓋因其名以嘲之。
忠恕大慚,人許其機捷而不失正,真儒者之戲雲。
邢昺,字叔明,曹州濟陰人。太平興國初舉《五經》,廷試日,召升殿講
《師》、《比》二卦,又問以群經發題。太宗嘉其精博,擢《九經》及第,授大
理評事、知泰州鹽城監,賜錢二十萬。昺以是監處楚、泰間,泰僻左而楚會要,
鹽食為急,請改隸楚州,從之。明年,召為國子監丞,專講學之任。遷尚書博士,
出知儀州,就轉國子博士。代還,賜緋,選為諸王府侍講。雍熙中,遷水部員外
郎,改司勛。端拱初,賜金紫,累遷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改司勛郎中,俄知審刑院,以昺儒者不達刑章,命劉元吉同領其
事。是冬,昺上表自陳夙侍講諷,遷右諫議大夫。咸平初,改國子祭酒。二年,
始置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慕清、崔偓牷等校
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經》、《論語》、
《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勛。俄為淮南、兩浙巡撫使。初置講讀之職,即於
便坐令昺講《左氏春秋》,侍讀預焉。五年講畢,宴近臣於崇政殿,賜昺襲衣、
金帶,加器幣,仍遷工部侍郎,兼國子祭酒、學士如故。知審官院陳恕丁內艱,
以昺權知院事。
景德二年,上言:「亡兄素嘗舉進士,願沾贈典。」特贈大理評事。是夏,
上幸國子監閱庫書,問昺經版幾何,昺曰:「國初不及四千,今十餘萬,經、傳、
正義皆具。臣少從師業儒時,經具有疏者百無一二,蓋力不能傳寫。今板本大備,
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上喜曰:「國家雖尚儒術,非四方無事,
何以及此!」上又訪以學館故事,有未振舉者,昺不能有所建明。先是,印書所
裁余紙,鬻以供監中雜用,昺請歸之三司,以裨國用。自是監學公費不給,講官
亦厭其寥落。上方興起道術,又令昺與張雍、杜鎬、孫奭舉經術該博、德行端良
者,以廣學員。三年,加刑部侍郎。
昺居近職,常多召對,一日從容與上語及宮邸舊僚,嘆其淪喪殆盡,唯昺獨
存。翌日,賜白金千兩,且詔其妻至宮庭,賜以冠帔。四年,昺以羸老艱於趨步
上前,自陳曹州故鄉,願給假一年歸視田裡,俟明年郊祀還朝。上命坐,慰勞之,
因謂曰:「便可權本州,何須假耶?」昺又言楊礪、夏侯嶠同為府僚,二臣沒皆
贈尚書。上憫之,翌日,謂宰相曰:「此可見其志矣。」即超拜工部尚書、知曹
州、職如故。
入辭日,賜襲衣、金帶。是日,特開龍圖閣,召近臣宴崇和殿,上作五、七
言詩二首賜之,預宴者皆賦。昺視壁間《尚書》、《禮記圖》,指《中庸》篇曰: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因陳其大義,上嘉納之。及行,又令近臣祖送,設會於宜
春苑。大中祥符初,上東封泰山,昺表曹州民請車駕經由本州,仍令濟陰令王范
部送父老詣闕,優詔答之。俄召還。車駕進發,命判留司御史台。禮畢,進位禮
部尚書。
上勤政憫農,每雨雪不時,憂形於色,以昺素習田事,多委曲訪之。初,田
家察陰晴豐凶,皆有狀候,老農之相傳者率有驗,昺多采其說為對。又言:「民
之災患,大者有四:一曰,疫,二曰旱,三曰水,四曰畜。災歲必有其一,但或
輕或重耳。四事之害,旱為甚,蓋田無畎澮,悉不可救,所損必盡。《傳》曰: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此之謂也。」
三年,被病請告,詔太醫診視。六月,上親臨問疾,賜名葯一奩、白金器千
兩、繒彩千匹。國朝故事,非宗戚將相,無省疾臨喪之禮,特有加於昺與郭贄者,
以恩舊故也。未幾,有旨命中書召其子太常博士知東明縣仲寶、國子博士知信陽
軍若思還侍疾。逾月卒,年七十九,則左僕射,三子並進秩。
初,雍熙中,昺撰《禮選》二十卷獻之,太宗探其帙,得《文王世子篇》,
觀之甚悅,因問衛紹欽曰:「昺為諸王講說,曾及此乎?」紹欽曰:「諸王常時
訪昺經義,昺每至發明君臣父子之道,必重復陳之。」太宗益喜。上嘗因內閣暴
書,覽而稱善,召昺同觀,作《禮選贊》賜之。昺言:「家無遺稿,願得副本。」
上許之。繕錄未畢而昺卒,亟詔寫二本,一本賜其家,一本俾置冢中。
昺在東宮及內庭,侍上講《孝經》、《禮記》、《論語》、《書》、《易》、
《詩》、《左氏傳》。據傳疏敷引之外,多引時事為喻,深被嘉獎。上嘗問:
「管仲、召忽皆事公子糾,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乃歸齊相桓公。豈非召忽
以忠死,而管仲不能固其節,為臣之道當若是乎?又鄭注《禮記·世子篇》雲:
『文王以勤憂損壽,武王以安樂延年。』朕以為本經旨意必不然也。且夏禹焦勞,
有玄圭之賜,而享國永年。若文王能憂人之心,不自暇逸,縱無感應,豈至虧損
壽命耶?」各隨其事理以對。
先是,咸平中,王欽若知貢舉,有告其受舉人賄賂者,下御史台鞫得狀,欽
若自訴,詔昺與邊肅、毋賓古、閻承翰就太常寺覆推。昺力辨欽若,而洪湛抵罪,
欽若以是德之。昺之厚被寵顧,欽若與有功焉。
仲寶貪猥不才,舉止率易,士大夫多鄙笑之。欽若在中書,用為三司判官,
後至祠部郎中,坐贓黜官,卒。若思終於駕部郎中。
孫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與諸生師里中王徹,徹死,有從奭問經者,
奭為解析微指,人人驚服,於是門人數百皆從奭。後徙居須城。
《九經》及第,為莒縣主簿,上書願試講說,遷大理評事,為國子監直講。
太宗幸國子監,召奭講《書》,至「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帝曰:
「此至言也。商宗乃得賢相如此耶!」因咨嗟久之。賜五品服。真宗以為諸王府
侍讀。會詔百官轉對,奭上十事。判太常禮院、國子監、司農寺,累遷工部郎中,
擢龍圖閣待制。
奭以經術進,守道自處,即有所言,未嘗阿附取悅。大中祥符初,得天書於
左承天門,帝將奉迎,召宰相對崇政殿西廡。王旦等曰:「天貺符命,實盛德之
應。」皆再拜稱萬歲。又召問奭,奭對曰:「臣愚,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
也?」帝既奉迎天書,大赦改元,布告其事於天下,築玉清昭應宮。是歲,天書
復降泰山,帝以親受符命,遂議封禪,作禮樂。王欽若、陳堯叟、丁謂、杜鎬、
陳彭年皆以經義左右附和,由是天下爭言符瑞矣。
四年,又將祀汾陰,是時大旱,京師近郡谷踴貴,奭上疏諫曰:「先王卜征,
五年歲習其祥,祥習則行,不習則增修德而改卜。陛下始畢東封,更議西幸,殆
非先王卜征五年慎重之意,其不可一也。夫汾陰後土,事不經見。昔漢武帝將封
禪,故先封中嶽,祠汾陰,始巡幸郡縣,遂有事於泰山。今陛下既已登封,復欲
幸汾陰,其不可二也。古者圜丘方澤,所以郊祀天地,今南北郊是也。漢初承秦,
唯立五畤以祀天,而後土無祀,故武帝立祠於汾陰。自元、成以來,從公卿之議,
遂徙汾陰後土於北郊,後之王者多不祀汾陰。今陛下已建北郊,乃舍之而遠祀汾
陰,其不可三也。西漢都雍,去汾陰至近。今陛下經重關,越險阻,輕棄京師根
本,而慕西漢之虛名,其不可四也。河東,唐王業之所起也。唐又都雍,故明皇
間幸河東,因祠後土。聖朝之興,事與唐異,而陛下無故欲祀汾陰,其不可五也。
昔者周宣王遇災而懼,故詩人美其中興,以為賢主。比年以來,水旱相繼,陛下
宜側身修德,以答天譴,豈宜下徇奸回,遠勞民庶,盤游不已,忘社稷之大計?
其不可六也。夫雷以二月啟蟄,八月收聲,育養萬物,失時則為異。今震雷在冬,
為異尤甚。此天意丁寧以戒陛下,而反未悟,殆失天意,其不可七也。夫民,神
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今國家土木之功累年未息,水旱幾沴,
飢饉居多,乃欲勞民事神,神其享之乎?此其不可八也。陛下必欲為此者,不過
效漢武帝、唐明皇,巡幸所至,刻石頌功,以崇虛名,誇示後世爾。陛下天資聖
明,當慕二帝、三王,何為下襲漢、唐之虛名,其不可九也。唐明皇以嬖寵姦邪,
內外交害,身播國屯,兵交關下,亡亂之跡如此,由狃於承平,肆行非義,稔致
禍敗。今議者引開元故事以為盛烈,乃欲倡導陛下而為之,臣切為陛下不取,此
其不可十也。臣言不逮意,陛下以臣言為可取,願少賜清問,以畢臣說。」
帝遣內侍皇甫繼明就問,又上疏曰:
陛下將幸汾陰,而京師民心弗寧,江、淮之眾困於調發,理須鎮安而矜存之。
且土木之功未息,而奪攘之盜公行,外國治兵,不遠邊境,使者雖至,寧可保其
心乎?昔陳勝起於徭戍,黃巢出於凶飢,隋煬帝勤遠略而唐高祖興於晉陽,晉少
主惑小人而耶律德光長驅中國。陛下俯從奸佞,遠棄京師,涉仍歲薦飢之墟,修
違經久廢之祠,不念民疲,不恤邊患。安知今日戍卒無陳勝,飢民無黃巢,英雄
將無窺伺於肘腋,外敵將無觀釁於邊陲乎?
先帝嘗議封禪,寅畏天種,尋詔停寢。今奸臣乃贊陛下力行東封,以為繼成
先志。先帝嘗欲北平幽朔,西取繼遷,大勛未集,用付陛下,則群臣未嘗獻一謀、
畫一策,以佐陛下繼先帝之志者,反務卑辭重幣,求和於契丹,蹙國縻爵,姑息
於繼遷,曾不思主辱臣死為可戒,誣下罔上為可羞。撰造祥瑞,假託鬼神,才畢
東封,便議西幸,輕勞車駕,虐害飢民,冀其無事往還,便謂成大勛績。是陛下
以祖宗艱難之業,為姦邪僥幸之資,臣所以長嘆而痛哭也。夫天地神只,聰明正
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未聞專事籩豆簠簋,可邀福祥。《春秋傳》
曰:「國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愚臣非敢妄議,惟陛下終賜裁擇。
後天下數有災變,又言:「古者五載巡守,有國之事爾,非必有紫氣黃雲,
然後登封,嘉禾異草,然後省方也。今野雕山鹿,郡國交奏,秋旱冬雷,群臣率
賀,退而腹非竊笑者比比皆是。孰謂上天為可罔,下民為可愚,後世為可欺乎?
人情如此,所損不細,惟陛下深鑒其妄。」
六年,又上疏曰:「陛下封泰山,祀汾陰,躬謁陵寢,今又將祠於太清宮,
外議籍籍,以謂陛下事事慕效唐明皇,豈以明皇為令德之主耶?甚不然也。明皇
禍曹之跡有足為深戒者,非獨臣能知之,近臣不言者,此懷奸以事陛下也。明皇
之無道,亦無敢言者,及奔至馬嵬,軍士已誅楊國忠,請矯詔之罪,乃始諭以識
理不明,寄任失所。當時雖有罪己之言,覺寤已晚,何所及也。臣願陛下早自覺
寤,抑損虛華,斥遠邪佞,罷興土木,不襲危亂之跡,無為明皇不及之悔,此天
下之幸,社稷之福也。」帝以為「封泰山,祠汾陰,上陵,祀老子,非始於明皇。
《開元禮》今世所循用,不可以天寶之亂,舉謂為非也。秦為無道甚矣,今官名、
詔妙、郡縣猶襲秦舊,豈以人而廢言乎?」作《解疑論》以示群臣。然知奭朴忠,
雖其言切直,容之而弗斥。
久之,以父老請歸田裡,不許,以知密州。居二年,遷左諫議大夫,罷待制。
還,糾察在京刑獄。是時初置天慶、天祺、天貺、先天、降聖節,天下設齋醮張
燕,費甚廣。奭又請裁省浮用,不報。復出知河陽,又求解官就養,遷給事中,
徙垧州。
天禧中,朱能獻《乾佑天書》。復上疏曰:
朱能者,奸憸小人,妄言祥瑞,而陛下崇信之,屈至尊以迎拜,歸秘殿以
奉膊,上自朝廷,下及閭巷,靡不痛心疾首,反唇腹非,而無敢言者。
昔漢文成將軍以帛書飯牛,既而言牛腹中有奇書,殺視得書,天子識其手跡。
又有五利將軍妄言,方多不仇,二人皆坐誅。先帝時有侯莫陳利用者,以方術暴
得寵用,一旦發其奸,誅於鄭州。漢武可謂雄材,先帝可謂英斷。唐明皇得《靈
寶符》、《上清護國經》、《寶券》等,皆王鉷、田同秀等所為,明皇不能顯
戮,怵於邪說,自謂德實動天,神必福我。夫老君,聖人也。儻實降語,固宜不
妄,而唐自安、史亂離,乘輿播越,兩都盪覆,四海沸騰,豈天下太平乎?明皇
雖況得歸闕,復為李輔國劫遷,卒以憂終,豈聖壽無疆、長生久視乎?以明皇之
英睿,而禍患猥至曾不知者,良由在位既久,驕亢成性,謂人莫己若,謂諫不足
聽#心玩居常之安,耳熟導諛之說,內惑寵嬖,外任奸回,曲奉鬼神,過崇妖妄。
今收見老君於閣上,明日見老君於山中。大臣屍祿以將迎,端士畏威而緘默。既
惑左道,既紊政經,民心用離,變起倉卒。當是之時,老君寧肯御兵,寶符安能
排蒲邪?今朱能所為,或類於此,願陛下思漢武之雄材,法先帝之英斷,鑒明皇
之蹤禍,庶幾災害不生,禍亂不作。
未幾,能果敗。奭又嘗請減修寺度僧,帝雖未用其言,嘗令向敏中諭令陳時
政訪失奭以納諫、恕直、輕徭、薄斂四事為言,頗施行焉。
復十戶,以供灑掃。乘生靈珍,襲爵,歷秘書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聖侯,邑
百戶。靈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恭聖侯。後周宣帝大
象二年,追封孔子為鄒國公,以渠襲爵,邑百戶。
渠生長孫,隋文帝復封長孫為鄒國公。長孫生嗣哲,應制舉,歷涇州司兵參
軍、太子通事舍人,大業四年,改封紹聖侯、邑百戶。嗣哲生德倫,唐太宗貞觀
十一年,封褒聖侯,邑百戶,朝會位同三品,復其子孫。則天天授二年,賜德倫
璽書、衣服。德化生崇基,襲侯,中宗神龍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
玄宗開元中,歷國子四門博士、邠王府文學、蔡州長史。二十七年,詔追謚孔子
為文宣王,改封褒聖侯禘之為襲文宣公,兼兗州長史。璲之生萱,襲封,歷兗
州泗水令。萱生齊卿,德宗建中三年,詔以齊卿為兗州司馬,陷於東平,卒。至
憲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師道,其子惟晊歸魯,詔以惟晊為兗州參軍,奉夫子
祀,復五十戶,以供灑掃。惟晊生策,會昌元年,歷國子監丞、尚書博士。充弘文館學士、判館事。議者以敏止可任學官,宰相桑維翰聞之,即改授檢校右
僕射,復為祭酒。漢乾佑中,拜尚書右丞,判國子監。
周廣順初,改左丞,遣使契丹,將歲賂錢十萬貫,止其侵剽,契丹不許。周
祖將親郊,命權判太常卿事。世宗即位,真拜太常卿、檢校左僕射,加司空。顯
德五年,上章請老,賜詔曰:「卿詳明禮樂,博涉典墳,為儒學之宗師,乃薦紳
之儀表。朕方資舊德,以訪話言,遽覽封章,願致官政。引年之制難著舊文,尊
賢之心方深虛佇,所請宜不允。」遷工部尚書。俄再上表願歸故鄉,以遂首丘之
志,改太子少保致仕,歸淄州別墅。恭帝即位,加少傅。開寶四年,卒,年九十
二。
敏解官歸鄉,有良田數十頃,多釀美酒待賓客。體強少疾,徒步往來閭巷間,
不以杖。每日親授諸子經。自作父墓碑,辭甚質。敏嘗使湖南,路出荊渚,以印
本經書遺高從誨,從誨謝曰:「祭酒所遺經書,仆但能識《孝經》耳。」敏曰:
「讀書不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諸侯章》雲『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
滿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時從誨兵敗於郢,故敏以此諷之,從誨大慚。
敏雖篤於經學,亦好為穿鑿,所校《九經》,頗以獨見自任,如改《尚書·
盤庚》「若網在綱」為「若綱在綱」,重言「綱」字。又《爾雅》「椴,木槿」
注曰:「日及」,改為「白及」。如此之類甚眾,世頗非之。
子章,至殿中丞。
辛文悅者,不知何許人。以《五經》教授,太祖幼時從其肄業。周顯德中,

熱點內容
馬克的房間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19:17:03 瀏覽:135
考研英語作文太差怎麼辦 發布:2025-09-13 19:16:52 瀏覽:30
怎麼從家到學校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3 19:16:09 瀏覽:455
為某人提供服務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3 19:16:09 瀏覽:764
暑假去哪兒小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19:06:09 瀏覽:205
媽媽是什麼工作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3 19:06:02 瀏覽:104
怎麼贊美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3 18:51:57 瀏覽:175
表達關心的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3 18:48:34 瀏覽:63
考研英語一作文沒背怎麼辦 發布:2025-09-13 18:47:57 瀏覽:269
關於這個的英語作文兩篇怎麼寫 發布:2025-09-13 18:33:28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