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酒過三巡英語怎麼翻譯

酒過三巡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時間: 2022-01-14 05:02:14

『壹』 酒過三巡是什麼意思

《水滸傳》中寫到武松上景陽崗之前,在一家號稱「三碗不過崗」的鄉村野店裡喝了十五碗酒。醉打打蔣門神時,又搞過一回「無三不過望」。「望」,類似現在酒店外面掛的招牌,即他每見到一個酒店就進去喝上三碗。

《水滸傳》中的酒具,大的有桶、瓮,中的有瓢、角、旋、壹、瓶、葫蘆,小的有杯、盞、盅、樽等。經常看到「打兩角酒」的說法。從缸里向外打酒用「角」,也稱「提子」,分大角、小角,一般一「大角」一斤,一「小角」半斤。估計武松一定用的大角。

宋代喝酒高檔些有時用觥(gong),形如一隻橫放的牛角,長方圈足,有蓋,多作獸形,也常被用作罰酒。一般都用盞,也就是酒碗。根據現有實物,北宋定窯燒造的酒碗一碗能倒兩百毫升,即四兩酒。以此估算的話武松在上景陽崗前相當於喝了六斤,打蔣門神時喝了三十碗左右,大約十二斤。

一看挺嚇人,實則武松喝的應該是釀造酒,宋朝沒普及白酒(燒酒)。而且白酒太貴,酒桌上推杯換盞熱鬧的多是黃酒、果酒、葯酒。

所謂釀造酒就是將米飯蒸熟,放涼,拌上酒麴,讓它發酵,發酵到一定程度,米飯都變成了酒糟,用酒篩過濾掉,放進壇子里密封起來,少則仨月,多則十年。這樣釀造出來的酒最高度數不超過十五度,一般度數在六度左右。

蘇東坡有個學生叫張耒,據他自己說:「平生飲徒大抵止能飲五升,已上未有至斗者??晁無咎與余酒量正敵,每相遇,兩人對飲,轍盡一斗,才微醺耳」。

晁無咎又叫晁補之,也是蘇東坡的學生。按張耒說法,當時愛喝酒的人一般只能喝五升,喝一斗的人很罕見,他跟晁補之兩個人的酒量差不多,每次見面喝酒,倆人加起來能喝完一斗,而且還不至於爛醉。

唐朝一斗有六千毫升,宋朝一斗將近六千毫升,相差不大。六千毫升酒大約十斤(酒比水輕,六千毫升水有十二斤,六千毫升酒只有十斤)。

他們的老師蘇東坡酒量就很小了,據蘇東坡在《東皋子傳》所記:「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五合也就是半升,也就是他一天連一斤低度酒都喝不完,酒量可見不大。

宋朝政府極大促進了酒類的生產和技術革新。宋人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周密的《武林紀事》等書,都對宋代酒業發展做了很詳細的記載。《清明上河圖》上面也繪有百姓當街沽酒,酒肆飲酒,瓦肆聽唱飲酒的熱鬧場面。

宋代極品美酒由大內釀造,皇家專供,絕不對外銷售。宋代的宮廷酒也叫內中酒,比較著名的有:

蒲中酒。蒲中是指山西境內的蒲州,蒲州酒在北周時候就名揚天下,到隋唐時期經久不衰。

蘇合香酒。北宋宮廷內的御用葯酒,極為珍貴。每一斗酒以蘇合香丸一兩同煮,能調五臟,祛腹中諸病。

鹿頭酒。一般在宴會快要結束時才啟封呈上。

薔薇露酒和流香酒。南宋皇帝的御用酒,皇帝慶壽時,宮中供御酒名薔薇露酒;賜大臣酒謂之流香酒。

長春法酒。這是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賈秋壑獻給皇上的釀法。共用三十多味名貴中葯,採用冷浸法配製而成的葯酒。具有「除濕實脾,行滯氣,滋血脈,壯筋骨,寬中快膈,進飲食」之功效。

這些御酒極其珍貴,民間很難得到,如有宮內人偷賣,一經發現,「刺配遠惡州軍牢城。」(《宋會要輯稿》食貨52--2)。

普通老百姓喝的酒價格並不很貴。春天釀造,秋天出售的酒叫「小酒」,小酒分成二十六個等級,最低檔五文一斤,最高檔三十文一斤;冬天釀造,夏天出售的酒叫「大酒」,大酒分成二十三個等級,最低檔八文一斤,最高檔四十八文一斤(參見《宋史》卷185《食貨志?6?酒》)。

王安石有詩:「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常聞鼓。」一百文錢能買一斗酒,估計也就是國營酒廠這種。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徽宗時開封?院街酒坊的銀瓶酒賣到七十二文一斤,羊羔酒(羊羔酒起源於漢魏,興盛於唐宋,元時暢銷海外,「色澤白瑩,入口綿甘」,黃酒做法加肥嫩羊肉製成,故名羊羔酒)賣到八十一文一斤。

北宋米價比較穩定,一般在三十文一斗,買一斤羊羔酒相當於近三斗米。當時一斗米八九斤重,三斗也就二十多斤,以一斤米三元折算,三斗也不到一百元。

另外蘇軾在《洞庭春色賦》序言中提到黃柑酒:「安定君王以黃柑釀酒,名之曰洞庭春色」。

范成大在《吳郡志》中說:「真柑,出洞庭東西山,柑雖桔類,而其品特高,芳香超勝,為天下第一。」歷史上黃柑酒有較高的知名度,如今仍有生產。

宋人田錫曾寫《曲本草》,敘述各種葯酒的原料、製法和功能,文字簡略,頗有參考實用價值。《曲本草》中提到廣西蛇酒、江西麻姑酒、淮安綠豆酒及枸杞酒、菊花酒、葡萄酒、桑椹酒等。

關於酒宋代比較著名的有兩件事,都與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

一是「杯酒釋兵權」,二是山東高青的扳倒井。另外趙匡胤本身就喜歡喝酒,比如他曾經對人說:「朕每日宴會,承歡致醉,經宿未嘗不自悔也」(司馬光《涑水紀聞》)。意思是我每次宴會都會喝到大醉,一晚上總是發誓再也不喝了。

但他仍經常喝的醉醺醺的。

宋代寬松的政治氛圍和高薪的公務員待遇形成了強大的酒類消費群體。

宋代官場嗜酒者多,朝廷希望多取酒利,也鼓勵酒消費,宋代飲酒之風,與漢唐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人尤其喜歡喝「花酒」和「行酒令」。以妓侑酒在宋代極為普遍,可謂「無妓不成席」,如同現在喝酒無美女不稱宴會。

當時政府甚至鼓勵「以妓佐酒」,讓妓女在酒肆招攬生意。王?緣摹堆嘁碲蹦甭肌匪擔骸靶路?刃校?す橛詮??仙⑶嗝縝?諫杼???鎂撲劣譖勖牛?癯智??穌擼?罩?掛???啞潿?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蠱惑之」,就是用妓女來引誘消費者,與現在一些酒吧一樣。

酒令的盛行形成了大量的慢詞、小曲,很多詞牌名在長期的行酒游戲中固定下來,比如「調笑令、天仙子、水調歌、荷葉杯、醉公子、南鄉子」等等。

宋代對官員喝花酒也比較寬容。

據《西湖游覽志余》載,杭州每有新太守上任,營妓都出境迎接陪酒。

到了南宋,理學興起,官吏和青樓之間逐漸涇渭分明。政府開始限制官員狎妓,規定妓女只能為官員提供歌舞和陪酒這類活動,不能發生性關系,違者都要受到各種處分。

古人飲酒按巡。按巡飲酒酒是由尊長到卑幼一個個依次飲,酒宴上,眾人都飲完一杯稱為一巡,一次酒宴往往要飲酒數巡。

唐代飲酒一般為三巡。如元稹《和樂天初授戶曹喜而言志》一詩雲:「歸來高堂上,兄弟羅酒尊。各稱千萬壽,共飲三四巡」。

宮廷酒宴上,過了三巡,就有大臣箴規了。《舊唐書·李景伯傳》載:「中宗嘗宴侍臣及朝集使,酒酣,令各為《回波辭》。眾皆為諂佞之辭,及自要榮位。次至景伯,曰:「回波爾時酒??,微臣職在箴規。侍宴既過三爵,喧嘩竊恐非儀」。

宋代時,多稱「巡」為「行」。與唐代比,宋代酒宴飲酒的行數一般較多。北宋中期以前,人們飲酒多在五行左右,如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六十九《訓儉示康》載:「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或五行,多不過七行」。

北宋中期以後,飲酒行數增多,民間酒宴飲酒一般為十行,宮廷酒宴飲酒多為九行。

巡(行)酒所到,每人都必須飲盡自己杯中酒,否則主人會以各種形式勸飲。兩次巡酒之間,往往進行各種娛樂活動。歐陽修《醉翁亭記》中:「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射應該是射壺,奕者是下棋,可見當時喝酒娛樂項目很多。

而且多數酒宴上巡酒結束並不意味著飲宴就要散場,恰恰相反,如果此時人們酒興未盡,飲宴尚未進入高潮。巡酒完畢後則進入「自由」飲酒階段,主賓間或賓客間可以自由敬酒。

如果某一座客向鄰座或他人敬酒,要手捧杯盞,略微前伸,這就表示了敬酒的願望,俗稱此為「舉杯相屬」。被敬酒的人一般要予以接受。

唐宋時期,人們敬酒時還流行「蘸甲」,即用手指伸入杯中略蘸一下,彈出酒滴,以示敬意。若酒興仍高,人們或賦詩填詞,或歌舞助興,或行酒令,各種佐觴活動逐漸把飲宴推向高潮,以盡興而歸。

現在飲酒以共同舉懷一次為「一巡」,一般也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才切入酒宴的正題。舉行敬酒、酒令佐飲等活動,這些也正是古代按巡飲酒習俗的遺存。

《從小說到歷史---水滸傳中宋朝事》一書是作者以《水滸傳》為資料,參閱研讀宋代史料寫出的一部使讀者快速了解宋代社會和風俗世故的輕松閱讀作品,歡迎閱讀指正。

作者微信號/QQ:7

新浪微博讀書、網易號、搜狐號、網路號、企鵝號搜「作家趙燕雲」均可訂閱。

即將在喜馬拉雅電台開通語音服務,敬請關注。

『貳』 酒過三巡怎麼解釋

所謂「三巡」,就是三遍。主人給每位客人斟一次酒,如巡城一圈,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就叫「酒過三巡」。

『叄』 「酒過三巡」中的三巡是什麼意思

三巡在古代的時候就是互相敬酒已經過了三輪了,然而現在一般說的意思就是酒和得差不多了。

『肆』 酒過三巡的「巡」是什麼意思

這里的「酒過三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三輪。比如,同桌的人有五位,那麼每個人都喝了一次,那麼就是一輪,也就是「一巡」。這是「巡」的最初的意思。

『伍』 「酒過三巡」是什麼意思啊

這里的「酒過三巡」的意思是酒喝了三輪。比如,同桌的人有五位,那麼每個人都喝了一次,那麼就是一輪,也就是「一巡」。這是「巡」的最初的意思。
後來個別地區有個延伸的意思,就是必須每個人把酒幹了,才叫一巡。
有句話叫「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是指跟同桌的人喝過三輪(每個人都喝過三杯),菜色也上了五道之後。這是指飯局已到了尾聲的意義。

『陸』 酒過三巡的「巡」是什麼意思

「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以後。像《宮樂圖》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一位宮女執長柄杓為其他宮女輪流斟酒,這才有「巡」的意味。古人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因此「酒過三巡」的深層含義應是:酒已經喝得不少了,有正事談正事,沒有正事的話,也就應該散了。所以答案中說喝酒才剛開始,不是非常准確.

『柒』 酒過三巡 翻譯

after have some drink,...

『捌』 酒過三巡中的「巡」是什麼意思

酒規

首先,所有人得共同喝三杯,這叫「酒過三巡」,過了這「三巡」,喝酒才算正式開始。然後,是喝「見面酒」,就是從未在同一酒桌上喝過酒的人互相喝,每人又是兩杯。接著是各人要跟酒桌上的每一個人喝,一般是從首席開始,輪流跟每個人喝,這叫「打通關」。一桌要是10個人的話,一個「通關」打下來,20杯酒就下肚了。自己打了「通關」還不算,碰上別人「打通關」輪到自己了,還得喝,因為「通關」各算各的,他喝的你的「通關」不算數,這次你要喝他的「通關酒」。

有能力打「通關」的人打完了,然後再進入下一輪———劃拳。劃拳也打「通關」,一般每人劃6拳,一拳半杯酒,6拳3杯。這一圈輪下來,別說「打關」的要喝得多,每個「應關」的人也至少要喝一杯酒。

『玖』 酒過三巡是什麼意思

酒過三巡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酒喝了三輪。比如,同桌的人有五位,那麼每個人都喝了一次,那麼就是一輪,也就是「一巡」。這是「巡」的最初的意思。

來源:「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以後。唐代以前,人們進食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食具,分餐而食。與宴者各有一席,分散而坐,為之斟酒也不會有「巡」的感覺。隨著胡床(一種高腳折疊椅)傳入中原,人們有了高凳,為此逐漸發明了桌子。

到了唐代人們圍著桌子吃飯的出現了,像《宮樂圖》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一位宮女執長柄杓為其他宮女輪流斟酒,這才有「巡」的意味。古人倡導飲酒有節,飲不過三爵,過則違禮。因此「酒過三巡」的深層含義應是:酒已經喝得不少了,有正事談正事,沒有正事的話,也就應該散了。

(9)酒過三巡英語怎麼翻譯擴展閱讀

酒過三巡中的「三巡」的含義:

1、第一巡叫辣口,就是當第一杯酒喝入嘴裡後,在口裡稍作停留,然後再喝下去。這一巡,重點在口裡。

2、第二巡,叫嗆喉,就是當第二杯酒咽下去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喉部,讓上半身感到舒服。這一巡,重點在喉部。

3、第三巡,叫燒心,就是當第三杯酒喝下去後,肚子里會像火燒一樣,像熨燙按摩一樣,酒者此時要認真感受這種剌激。

在評書與舊戲中經常可以聽到「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話,其中菜過五味的意思是:五味一般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種基本味,是中國烹飪中調味品的總和,後來泛指各式菜餚。

熱點內容
而且很會跳舞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8-03 11:05:42 瀏覽:625
滑雪怎麼寫單詞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03 10:56:07 瀏覽:867
足夠努力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03 10:55:32 瀏覽:727
玩雪翻譯成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8-03 10:51:12 瀏覽:627
一張什麼照片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03 10:39:35 瀏覽:240
英語不熟悉的人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8-03 10:39:34 瀏覽:274
每個國家人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03 10:39:25 瀏覽:314
媽媽叫兒子起床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03 10:28:50 瀏覽:223
什麼是誰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03 10:23:16 瀏覽:470
水稻收獲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8-03 10:16:34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