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單位節用英語怎麼翻譯
⑴ 游輪行駛時,航速幾節的「節」的英文縮寫怎麼說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節,符號kn或kt,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後延伸至航空方面。
等於船隻或飛機每小時所航行的海里數。
1節的速度為:
每小時1海里(nm/h)
每秒0.5144444米(m/s)
每小時1.852千米(km/h)
每小時1.150779448英里(mph)
16世紀為了計算船的航行速度,水手們想出辦法,在一根長繩上打很多結(knot)然後在船尾隨水流放下,通過計算一定時間內沖走的結的個數來計算船速。
海里是航海上的長度單位,每小時航行1海里的速度叫做1結。結的英文是Knot,它原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因此在不同緯度的1分其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為1843米;在緯度45°約為1852.2米,在兩極約為1861.6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以1分的平均長度1852米(或6076.115英尺)作為1標准海里長度,目前已為國際上所採用。
⑵ 男生說kt是什麼意思
Kt是速度單位,是英文knots的縮寫,中文名字叫「節」。
此速度單位常用於航海、航空等領域。例如:船舶的航行速度一般國際上都均採用「海里/小時」計算,簡稱為xx節。故飛機的速度有時也用Kt表示。
引用:海里是國際度量單位。1海里=1.852公里(千米) (中國標准)。標准符號n mile。《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所用的符號是n mile。它等於地球橢圓子午線上緯度1分(一度等於六十分,一圓周為360度)所對應的弧長。
節的詳細規定:
單位符號:kn。
1節=1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0.514444m/s。
陸上的車輛,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時,而海船(包括軍艦)的速度單位卻稱作「節」。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 節的符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採用「kn」表示。
1節等於每小時 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計量短距離的單位是「鏈」,1鏈等於1/10海里,代號是英文「Cable」的詞頭,用「cab」 。另外節還是艦船錨鏈分段製造和使用標志的長度單位。通常規定錨鏈長度27.5米為1節,而中國艦船錨鏈長度標志以20米為1節。
⑶ 戰艦的航速'32節'是什麼意思
戰艦的航速'32節'是32海里/小時,59.264公里/小時。
陸上的車輛以及江河船舶,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里)/小時,而海船(包括軍艦)的速度單位卻稱「節」,作為船舶航行速度單位。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 節的符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採用「kn」表示。1節等於每小時 1海里,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里)。
16世紀初荷蘭的流木法是用計量流木通過一個船長的時間來核算航速和航程。稍後,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使用沙漏計程法。此法是利用一個14秒或28秒的沙漏計計時,另以木板一塊連接繩索一根,在繩索上等距打結,兩結之間稱為一節。如用14秒沙漏計,兩結之間距離為23英尺7.5英寸。
觀測每14秒內放出的節數,即表示船舶每小時航行的海里數(1海里約等於6076英尺)。因此,至今船舶航速單位仍稱為節(1節=1海里/小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節
⑷ 30節是多少速度
55.56km/h。
節(英語:knot)是一個速度單位,定義為每小時1海里,等於1.852km/h(海里的標准)。ISO標准及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使用單位符號為kn,而亦有常用kt,是一個專用於航海的速率單位,後延伸至航空方面,相當於船隻或飛機每小時所航行的海里數。
需要注意,由於飛機位於不同的大氣條件下飛行,航空儀表指示空速的節可能會與真實速度有所不同。
雖然單位節不適合 SI 系統,但它在航海和航空用途中的保留很重要,因為作為該節所依據的海里長度與經度/緯度地理坐標系密切相關。因此,海里和節是在飛機或船舶航行時使用的方便單位。
標准海圖位於墨卡托投影上,水平(東西)比例隨緯度而變化。在北大西洋的圖表上,從佛羅里達州到格陵蘭島的比例變化了兩倍。
因此,許多地圖上的單一圖形比例尺在這樣的圖表上是無用的。由於實際上一海里的長度相當於一分鍾的緯度,因此海圖上以海里為單位的距離可以很容易地通過使用分隔線和海圖兩側的緯度刻度來測量。最近的英國海軍部圖表在中間有一個緯度刻度,使這更加容易。
起源
直到 19 世紀中葉,海上船隻的航速都是使用晶元測井儀測量的。這包括一塊木板,通過線連接到一個卷軸上,並在一個邊緣上加重以垂直於水面漂浮,因此對圍繞它移動的水有很大的阻力。切屑原木被投在移動船的船尾,並允許放線。
結以 47英尺3英寸(14.4018 m)的距離打結,穿過水手的手指,而另一名水手使用 30 秒沙漏(28 秒沙漏是目前公認的計時) 來計時操作。
結數將被報告並用於航海大師的航位推算和導航。該方法給出的結值為 20.25 in/s,或 1.85166 km/h。
⑸ 航海中速度單位「節」是每小時多少海里等於多少m/s.鏈是多大
一節=一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
[節]:為輪船航行速度的單位,後來,也用於風及洋流的速度。
「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是指地球子午線上緯度1分的長度,由於地球略呈橢球體狀,不同緯度處的1分弧度略有差異。在赤道上1海里約等於1843米;緯度45°處約等於1852.2 米,兩極約等於1861.6 米。1929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通過用1分平均長度1852米作為1海里;1948年國際人命安全會議承認,1852米或6O76.115英尺為1海里,故國際上採用1852米為標准海里長度。中國承認這一標准,用代號「M」表示。
鏈是航海上計量短距離的單位,1鏈等於1/10海里,用代號「Cab」表示。另外節還是艦船錨鏈分段製造和使用標志的長度單位。通常規定錨鏈長度27.5米為1節,而我國艦船錨鏈長度標志以20米為1節。
⑹ 船的速度 節 是什麼意思
一節=1.852km/h 補充: "節"是航海上的計量船舶速度的基本單位,它是從英語「Knot」翻譯過來的。1節=每小時1海里,也等於每小時1.852公里(1海里=地球上北緯48處經度1分的距離)。 在西方航海界,從1570年起開始是用手動計程器來測量傳播的航行速度,即船舶向水面拋出後面拖有繩索的浮體,然後根據一定時間里拉出的繩索長度計算出船速。時間的測量,是用當時在西方廣泛使用的流沙計時器;最初是以1分鍾偉時間單位,1756年以後以28秒和14秒為時間單位。 為了便於計算繩索的長度,在繩索上隔一定距離有一個繩節。因此,只要數出在一定時間里(例如14秒)放出的繩索節數就可以知道一小時里船舶航行的海里數。作為習慣,船員在日常航行中直接用節數替代每小時海里數,於是「節」就在航海界和造船界成為通用的計量船舶航行速度的單位。 1802年愛德瓦特·馬賽發明了一種通過測量在水中旋轉體的轉速來確定船速的拖拽式計程器,而且慢慢的代替了手動計程器。再後來,船上有使用了轉輪式計程器、水壓式計程器、電磁式計程器,近期進一步使用了更加先進的多普勒計程儀和聲相關計程儀。這些計程測速裝置中都不再有繩節,但是「節」作為航速單位卻使用至今。
⑺ 航海速度 節 用英語怎麼說
knot
節(航速單位,等於海里/時)海里(約1852米)結
巡航速度9.5節
cruising
speed
of
9.5
Knots
In
nautical
usage
knot
is
a
unit
of
speed,
not
of
distance,
and
has
a
built-in
meaning
of
「per
hour.」
Therefore,
a
ship
would
strictly
be
said
to
travel
at
ten
knots
(not
ten
knots
per
hour).
在航海術語中,knot
是一個速度單位,
而不是一個距離長度單位,這個詞本身就含有「每小時」的意思。因此嚴格的說法應該是:一艘船以10節的速度航行(而不是每小時10節)
⑻ kts是什麼單位
速度單位。意思是:海里/小時。kts是英文knots縮寫,也可簡寫為Kn,翻譯為中文是節。船員用來測船速,每走1海里,船員就放下繩子打一個節,用節做船速單位。
kts是速度單位。意思是:海里/小時。kts是英文knots縮寫,也可簡寫為Kn,翻譯為中文是節。船員用來測船速,每走1海里,船員就放下繩子打一個節,用節做船速單位。
⑼ 男生說kt是什麼意思
K他、打他的意思。
打架亦稱為斗毆。是指對立雙方或多方,在相互矛盾發展到極點時,其行為特點為具有暴力傾向,以對他人產生身體造成傷害為目的的一種主觀意識行為。
不管這種行為起因何由、什麼目的都是一種不理智不文明的行為,打架嚴重者甚至會觸犯刑律,因此,在處理打架事件時要區分情況採取不同方式和辦法。
名詞解釋:
關系個人或者關系群體,譬如黑社會性質的「爭奪」地盤的打架、尋仇動刀的打架、以及在街頭極其常見的集體斗毆。其造成的傷害程度略輕,傷害范圍也比較小,嚴重者也將接受法律處理。
像國與國之間的爭斗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甚至於民不聊生,天下縞素。正因為人們意識到打架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無論是大在國際社會還是小在群體在個人,都會強調和平,和諧,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更好地生存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