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作文翻譯 » 地址標志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地址標志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5-08-16 18:14:09

A. 什麼叫ID,IP,和IC,我經常能看見這三個

ID就是帳號

IP協議依據IP頭中的目的地址項來發送IP數據包。如果目的地址是本地網路內的地址,該IP包就被直接發送到目的地。如果目的地址不在本地網路內,該IP包就會被發送到網關,再由網關決定將其發送到何處。這是IP路由IP包的方法。我們發現IP路由IP包時對IP頭中提供的IP源地址不做任何檢查,並且認為IP頭中的IP源地址即為發送該包的機器的IP地址。當接收到該包的目的主機要與源主機進行通訊時,它以接收到的IP包的IP頭中IP源地址作為其發送的IP包的目的地址,來與源主機進行數據通訊。IP的這種數據通訊方式雖然非常簡單和高效,但它同時也是IP的一個安全隱患,很多網路安全事故都是因為IP這個的缺點而引發的。

IP的這一安全隱患常常會使TCP/IP網路遭受兩類攻擊。最常見的一類是DOS(Denial-of-Service)攻擊,即服務拒絕攻擊。DOS攻擊是指攻擊者通過網路向被攻擊主機發送特定的數據包,而使被攻擊主機陷於不能繼續提供網路服務的狀態。以TCP-SYN FLOODING攻擊為例,攻擊者向被攻擊主機發送許多TCP- SYN包。這些TCP-SYN包的源地址並不是攻擊者所在主機的IP地址,而是攻擊者自己填入的IP地址。當被攻擊主機接收到攻擊者發送來的TCP-SYN包後,會為一個TCP連接分配一定的資源,並且會以接收到的數據包中的源地址(即攻擊者自己偽造的IP地址)為目的地址向目的主機發送TCP-(SYN+ACK)應答包。由於攻擊者自己偽造的IP地址一定是精心選擇的不存在的地址,所以被攻擊主機永遠也不可能收到它發送出去的TCP-(SYN+ACK)包的應答包,因而被攻擊主機的TCP狀態機會處於等待狀態。如果被攻擊主機的TCP狀態機有超時控制的話,直到超時,為該連接分配的資源才會被回收。因此如果攻擊者向被攻擊主機發送足夠多的TCP-SYN包,並且足夠快,被攻擊主機的TCP模塊肯定會因為無法為新的TCP連接分配到系統資源而處於服務拒絕狀態。並且即使被攻擊主機所在網路的管理員監聽到了攻擊者的數據包也無法依據IP頭的源地址信息判定攻擊者是誰。不單是TCP-SYN FLOODING攻擊者在實施攻擊時自己填入偽造的IP源地址,實際上每一個攻擊者都會利用IP不檢驗IP頭源地址的特點,自己填入偽造的IP源地址來進行攻擊,以保護自己不被發現。

IP的不進行源地址檢驗常常會使TCP/IP網路遭受另一類最常見的攻擊是劫持攻擊。即攻擊者通過攻擊被攻擊主機獲得某些特權。這種攻擊只對基於源地址認證的主機奏效,基於源地址認證是指以IP地址作為安全許可權分配的依據。以防火牆為例,一些網路的防火牆只允許本網路信任的網路的IP數據包通過。但是由於IP不檢測IP數據包中的IP源地址是否是發送該包的源主機的真實地址,攻擊者仍可以採用IP源地址欺騙的方法來繞過這種防火牆。另外有一些以IP地址作為安全許可權分配的依據的網路應用,很容易被攻擊者使用IP源地址欺騙的方法獲得特權,從而給被攻擊者造成嚴重的損失。

解決方法:這一IP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安全隱患目前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我們只能採取一些彌補措施來使其造成的危害減少到最小的程度。防禦這種攻擊的最理想的方法是:每一個連接區域網的網關或路由器在決定是否允許外部的IP數據包進入區域網之前,先對來自外部的IP數據包進行檢驗。如果該IP包的IP源地址是其要進入的區域網內的IP地址,該IP包就被網關或路由器拒絕,不允許進入該區域網。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但是考慮到一些乙太網卡接收它們自己發出的數據包,並且在實際應用中區域網與區域網之間也常常需要有相互的信任關系以共享資源,這種方案不具備較好的實際價值。另外一種防禦這種攻擊的較為理想的方法是當IP數據包出區域網時檢驗其IP源地址。即每一個連接區域網的網關或路由器在決定是否允許本區域網內部的IP數據包發出區域網之前,先對來自該IP數據包的IP源地址進行檢驗。如果該IP包的IP源地址不是其所在區域網內部的IP地址,該IP包就被網關或路由器拒絕,不允許該包離開區域網。這樣一來,攻擊者至少需要使用其所在區域網內的IP地址才能通過連接該區域網的網關或路由器。如果攻擊者要進行攻擊,根據其發出的IP數據包的IP源地址就會很容易找到誰實施了攻擊。因此建議每一個ISP或區域網的網關路由器都對出去的IP數據包進行IP源地址的檢驗和過濾。如果每一個網關路由器都做到了這一點,IP源地址欺騙將基本上無法奏效。在當前並不是每一網關及路由器都能做到這一點的情況下,網路系統員只能將自己管理的網路至於盡可能嚴密的監視之下,以防備可能到來的攻擊。

重組IP分段包超長及其解決方法

國際互聯網是由許許多多的網路連接在一起而構成的。這些相互連接在一起的網路往往擁有不同的最大傳輸單元(MTU)。為了使IP數據包能夠在MTU不同的網路之間無差錯傳遞,IP提供了對IP數據包進行分段和重組的功能。即為了將IP數據包發往MTU較小的網路,IP以目的網路的MTU為IP包的最大包長,將本地生成的較大的IP數據包分成若干個分段,發往目的主機。當這些IP分段數據包到達目的主機的IP時,目的主機的IP發現到來的IP數據包不是一個完整的數據包,就會將這些IP數據包先緩沖起來,一旦這些IP數據包全部到齊,IP就將這些IP數據包組合成一個完整的IP數據包,交給上層協議處理。IP頭的標識域(Identification field )、協議域(Protocol field)、源地址域(Source addreee field)、目的地址域(destination address field)這四個域可用來唯一標識同屬於一個完整的IP數據包的所有IP分段數據包。IP頭中的標志域(Flag field)的DF位表示是否允許分段,MF位表示該IP數據包是否是一個IP分段數據包。IP頭的分段偏移域(Fragment offset field)表示該分段在完整IP包中的位置。IP就是根據這六個域來對IP數據包進行分段和重新組合的。重新組合的過程是將所有標志域的MF位為1的同屬於一個完整IP包的IP分段合並成一個IP包,直收到最後一個MF位為0的IP分段。重新組合而成的IP數據包長度由各個IP分段的數據長度累加而成。IP頭中的數據包長度域只有16位,這就限制了IP包的長度最大為65535。如果到來的IP分段的累加長度大於65535,而IP又沒有進行檢查,IP會因溢出而處於崩潰或不能繼續提供服務的狀態。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常常有攻擊者利用這樣的隱患發動攻擊,很多網路操作系統都有這種隱患。著名的Ping攻擊就是利用這一安全隱患進行攻擊的。Ping是一個用來診斷網路狀況的常用診斷程序,它實際上是依據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通過向目的主機發送類型為請求響應(ECHO_REQUEST)的ICMP包,如果目的主機的ICMP模塊接收到該包,會向源主機發回一個類型為響應回答(ECHO_RESPONSE)的ICMP包。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ICMP響應回答包沒有返回,ping就超時顯示目的地址不可到達。Ping攻擊也是向被攻擊主機發送請求響應包,但是請求響應包是由攻擊者手工生成的一系列IP分段數據包構成,並且這一系列IP分段數據包的累加和大於65535。其目的是造成目的主機的IP對這些IP分段數據包進行重新組合,使其面對如何處理長度大於65535的IP包這一不正常情況。

解決方法:重組IP數據分段時,要加入對大於65535的IP包的判斷和處理。如果發現已經收到的IP分段數據包的累計長度已經大於65535,則將已經收到的IP分段數據包全部丟棄,並且釋放它們所佔的資源。

廣義的講,IC就是半導體元件產品的統稱,包括:
1.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縮寫:IC)
2.二,三極體.
3.特殊電子元件.

再廣義些講還涉及所有的電子元件,象電阻,電容,電路版/PCB版,等許多相關產品.

一、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結構的變化及其發展歷程
自1958年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TI)發明集成電路(IC)後,隨著硅平面技術的發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先後發明了雙極型和MOS型兩種重要的集成電路,它標志著由電子管和晶體管製造電子整機的時代發生了量和質的飛躍,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具有極強滲透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興產業集成電路產業。

回顧集成電路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自發明集成電路至今40多年以來,"從電路集成到系統集成"這句話是對IC產品從小規模集成電路(SSI)到今天特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發展過程的最好總結,即整個集成電路產品的發展經歷了從傳統的板上系統(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統(System-on-a-chip)的過程。在這歷史過程中,世界IC產業為適應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其產業結構經歷了三次變革。

第一次變革:以加工製造為主導的IC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
70年代,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是微處理器、存儲器以及標准通用邏輯電路。這一時期IC製造商(IDM)在IC市場中充當主要角色,IC設計只作為附屬部門而存在。這時的IC設計和半導體工藝密切相關。IC設計主要以人工為主,CAD系統僅作為數據處理和圖形編程之用。IC產業僅處在以生產為導向的初級階段。

第二次變革:Foundry公司與IC設計公司的崛起。
80年代,集成電路的主流產品為微處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專用IC(ASIC)。這時,無生產線的IC設計公司(Fabless)與標准工藝加工線(Foundry)相結合的方式開始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隨著微處理器和PC機的廣泛應用和普及(特別是在通信、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領域),IC產業已開始進入以客戶為導向的階段。一方面標准化功能的IC已難以滿足整機客戶對系統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時整機客戶則要求不斷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減小晶元面積使系統的體積縮小,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性能價格比,從而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得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更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由於IC微細加工技術的進步,軟體的硬體化已成為可能,為了改善系統的速度和簡化程序,故各種硬體結構的ASIC如門陣列、可編程邏輯器件(包括FPGA)、標准單元、全定製電路等應運而生,其比例在整個IC銷售額中1982年已佔12%;其三是隨著EDA工具(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發展,PCB設計方法引入IC設計之中,如庫的概念、工藝模擬參數及其模擬概念等,設計開始進入抽象化階段,使設計過程可以獨立於生產工藝而存在。有遠見的整機廠商和創業者包括風險投資基金(VC)看到ASIC的市場和發展前景,紛紛開始成立專業設計公司和IC設計部門,一種無生產線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Fabless)或設計部門紛紛建立起來並得到迅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標准工藝加工線(Foundry)的崛起。全球第一個Foundry工廠是1987年成立的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它的創始人張忠謀也被譽為"晶晶元加工之父"。

第三次變革:"四業分離"的IC產業
90年代,隨著INTERNET的興起,IC產業跨入以競爭為導向的高級階段,國際競爭由原來的資源競爭、價格競爭轉向人才知識競爭、密集資本競爭。以DRAM為中心來擴大設備投資的競爭方式已成為過去。如1990年,美國以Intel為代表,為抗爭日本躍居世界半導體榜首之威脅,主動放棄DRAM市場,大搞CPU,對半導體工業作了重大結構調整,又重新奪回了世界半導體霸主地位。這使人們認識到,越來越龐大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並不有利於整個IC產業發展,"分"才能精,"整合"才成優勢。於是,IC產業結構向高度專業化轉化成為一種趨勢,開始形成了設計業、製造業、封裝業、測試業獨立成行的局面(如下圖所示),近年來,全球IC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這種結構的優勢。如台灣IC業正是由於以中小企業為主,比較好地形成了高度分工的產業結構,故自1996年,受亞洲經濟危機的波及,全球半導體產業出現生產過剩、效益下滑,而IC設計業卻獲得持續的增長。
特別是96、97、98年持續三年的DRAM的跌價、MPU的下滑,世界半導體工業的增長速度已遠達不到從前17%的增長值,若再依靠高投入提升技術,追求大尺寸矽片、追求微細加工,從大生產中來降低成本,推動其增長,將難以為繼。而IC設計企業更接近市場和了解市場,通過創新開發出高附加值的產品,直接推動著電子系統的更新換代;同時,在創新中獲取利潤,在快速、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積累資本,帶動半導體設備的更新和新的投入;IC設計業作為集成電路產業的"龍頭",為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二、IC的分類
IC按功能可分為:數字IC、模擬IC、微波IC及其他IC,其中,數字IC是近年來應用最廣、發展最快的IC品種。數字IC就是傳遞、加工、處理數字信號的IC,可分為通用數字IC和專用數字IC。

通用IC:是指那些用戶多、使用領域廣泛、標准型的電路,如存儲器(DRAM)、微處理器(MPU)及微控制器(MCU)等,反映了數字IC的現狀和水平。

專用IC(ASIC):是指為特定的用戶、某種專門或特別的用途而設計的電路。
目前,集成電路產品有以下幾種設計、生產、銷售模式。
1.IC製造商(IDM)自行設計,由自己的生產線加工、封裝,測試後的成品晶元自行銷售。
2.IC設計公司(Fabless)與標准工藝加工線(Foundry)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公司將所設計晶元最終的物理版圖交給Foundry加工製造,同樣,封裝測試也委託專業廠家完成,最後的成品晶元作為IC設計公司的產品而自行銷售。打個比方,Fabless相當於作者和出版商,而Foundry相當於印刷廠,起到產業"龍頭"作用的應該是前者。

B. 關於英語地址翻譯的問題,想請教下各位前輩

現在的地址名一般是先音譯,再括弧附註英文解釋。音譯的目的是方便外國使用者找,意譯的目的是為了讓其理解其意思。
如現在大城市的街名路牌好多都是既有音,又有意譯。如北京的東三環北路採用的是音譯 Dongsanhuan Bei Lu 但是全國農展館意譯為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 天壇意譯為Temple of Heaven等等。因此:

1.金融大街直接音譯為 JINRONG DA JIE即可(因為北京的路牌全是音譯,只有這樣外國人才能找見),此處既不需要意譯為Finance Street也不需要音意結合翻譯成Jinrong Street.

2.與此對應,建築名的翻譯則相對更靈活一些。第一,若是不太著名、規模不太大的建築物,一般採用音譯名稱+Building即可;第二,若是較為著名、規模比較大或有深刻歷史或文化內涵的(如天壇,故宮等),一般採用意譯法;第三,若是該建築物規模、名聲等不好評估,則看該建築物入口處是否已經有英文標識,如有,則不論音譯、意譯,照搬即可(只要讓他/她拿著地址能對上號兒這是終極目標)。因此,你說的國際企業大廈應視作較大規模建築物,採用意譯為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Building即可。

熱點內容
經常閱讀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16 20:23:10 瀏覽:276
你怎麼到達學校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8-16 20:22:24 瀏覽:359
考研英語怎麼查作文分 發布:2025-08-16 20:11:49 瀏覽:454
登黃山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16 20:10:10 瀏覽:523
喬布斯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16 19:56:56 瀏覽:103
出行方式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8-16 19:42:55 瀏覽:269
在鼠疫中作為醫生應怎麼做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16 19:39:36 瀏覽:917
英語作文怎麼介紹人 發布:2025-08-16 19:35:16 瀏覽:498
媽媽的一周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8-16 19:35:14 瀏覽:547
英語中的作文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8-16 19:32:59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