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用英語怎麼翻譯
① 二十世紀的英文是什麼
二十世紀的英文是:twentieth century。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二十世紀」這個詞指的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的這一百年時間。在全球范圍內,這個時期經歷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革。為了在英語中准確地表達這個概念,「二十世紀」的英文翻譯就是「twentieth century」。
2. 在英文中,「世紀」這個詞通常表示為「century」,而在具體的年份前面加上數字時,需要加上序數詞表示第幾世紀。因此,「二十世紀」在英語中就是表示為二十世紀的序數形式,即「twentieth」。通過這樣的詞彙組合,「twentieth century」就能准確地描述二十世紀的含義。
3. 這個時期是全球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出現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無論是在科學、技術、文化還是政治領域,二十世紀都有許多值得銘記的里程碑。因此,「twentieth century」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的表達,更是一個充滿變革和進步的時代的象徵。
總的來說,「二十世紀的英文是twentieth century」,這一表達方式准確、簡潔地描述了這一概念。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在日常交流中,這一表達都廣泛地被使用。
② 用英語怎麼說最喜愛的月份
最喜愛的月份是favorite month。month是月份的意思,是歷法中的一個概念。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當儒略·凱撒第三次任執政官時,指定以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為首的一批天文學家制定新歷,這就是儒略歷。
儒略歷的主要內容是:每隔三年設一閏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這樣,羅馬執政官上任時就恰值元旦。
儒略歷每年分12個月,第1、3、5、7、10、12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9、11月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因為是行刑的月份,為了使這個月份快快過去,儒略把二月份減少了一天,在平年是29天,閏年30天,雖然月序不同於改歷前,可是仍然保留著原來的特點,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奧古斯都當上新國王後,把儒略歷的第八月改稱為「August」,即奧古斯都月,因為他的生日在八月。但這個月是小月,未免有點遜色,何況羅馬人以單數為吉,而30天卻是個雙數,於是就從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奧古斯都月里,這樣8月就31天了,可憐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閏年也不過29天。這樣,大小月相間的規律破壞了,一直到兩千年後的今天還受到影響。
農歷中的二十四節氣,也是一種陽歷,從戰國、秦漢時期起,就一直是我國人民安排農事活動的主要依據。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從春分點算起,太陽沿黃道穿越星座,每運行15度定為一個節氣。如「春分」就是太陽過春分點的時刻;清明、穀雨……夏至……冬至……各節氣,就是太陽經過距春分點15度、30度……90度……270度……的各點的時刻。由於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並不十分均勻,即每運行15度花費時間不盡相同,因此相鄰節氣間的間隔天數少則14.7天,多則15.7天。
二十四節氣雖然嚴格說是指24個時刻,但一般也可指日期。如1988年的「春分」為二月初三17時39分,我們也可說1988年二月初三為春分日。
二十四節氣循環的周期,正是四季變化的周期——回歸年。這一點從二十四節氣名稱就可看出來。所以,二十四節氣其實就是四季變化周期中的24個標志點(時刻),因而純屬陽歷。而儒略歷也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歷年平均等於回歸年。所以二十四節氣中的每一個都總是對應著一至兩個儒略歷日期,例如,春分總是固定在3月20日或21日,但這樣規定後卻帶來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覺,真正的春分不再與當時的日歷一致,這個晝夜相等的日期越來越早,到16世紀末已提前到3月10日或11日了。於是乎,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頒發了改歷命令,內容是:
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就是星期五,也就是說1582年的十月有21天,而不是31天。1582年有355天,而不是365天,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老賬一筆勾銷了。
為避免以後再發生春分飄離的現象,改閏年方法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但當公元年數後邊是帶兩個零的「世紀年」時,必須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閏年。如1600年、1700年、1800年和1900年,在儒略歷里都是閏年,但在格里歷里只有1600年為閏年。
格里高利歷的歷年平均長度為365日5時49分12秒,比回歸年長26秒。雖然照此計算,過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誤差,但這樣的精確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③ 請有經驗的英語翻譯前輩翻譯幾個歷史時間
清朝光緒初年 In the first years of Emperor Guangxu of the Qing Dynasty
清道光十五年 In the 15th year of Qing Dynasty's Emperor Daoguang
明永樂十二年 In the 12th year of Ming Dynasty's Emperor Yongle
1.「初年」翻譯為「first years」(最初那幾年),「光緒」英文翻譯為「光緒皇帝」(Emperor Guangxu)。中國人直到光緒是光緒皇帝,老外可不知道。
2.3.點簡單。只是語序上略微調整, 's所有格和 of所有格並用。
④ 英語翻譯年份用英文怎麼說
日期方面,美國英國英語的表達方式是有差別的。以日為先,月份為後,此為英國式;美國式則與此相反,以月為先,日期則在後。如一九九六年三月二日的寫法:
2nd March, 1996(英)
March 2, 1996(美)
在美式的寫法中,1st, 2nd, 3rd的st, nd, rd是不使用的。由於日期書面表達不同,讀法也不一樣。如1987年4月20日,英式的寫法是20th April, 1987,讀成the twentieth of April, nineteen eighty-seven;美式的表達是April 20, 1987,則讀成April the twentieth, nineteen eighty-seven。同樣,全部用數字表達日期時,英美也有差別。1998年5月6日按照英國式應寫成6/5/98,而按照美國式應寫成5/6/98;01.08.1998是英國式的1998年8月1日,按照美國的表達方式卻是1998年1月8日。
參考答案:(英式)15th January ,1929 或 15/1/1929,讀成the fifteenth of January, nineteen twenty-nine;
(美式) January 15th ,1929 或 1/15/1929,讀成January the fifteenth , nineteen twenty-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