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關於中醫介紹英語怎麼說
㈠ 中醫史的西方影響
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延綿不斷,醫學也是文化交流的組成部分。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外域文化的傳入,對中國傳統醫學並未產生強烈沖擊。16世紀後半期,歐洲傳教士(利瑪竇、鄧玉函等)利用醫葯進行傳教活動。澳門主教卡內羅(Belchior Carneiro)於1569年在澳門創辦了仁慈會和兩所醫院。隨著歐洲的文化科學知識不斷地被介紹到中國,西方的醫葯理論和診斷方法等也相繼傳入,但對當時的中國傳統醫學影響甚微。
19世紀,中國的封建制度日趨腐朽沒落,英國用炮艦迫使中國輸入鴉片,並在1840年發動了侵華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西洋醫學的理論和技術被加速介紹到中國。許多傳教士和醫生在華行醫、辦學校、譯書並創辦刊物。
傳教士在他們的診所或醫院里培養了第一批中國的西醫,中國也陸續派留學生出國學習西醫。因此,由中國人組成的西醫隊伍在不斷擴大,產生了許多西醫葯學術團體。西方醫學的理論和醫療技術,以及在中國成長起來的西醫隊伍,對中醫學來說無疑是強有力的競爭對象。 西醫傳入中國後,兩種體系完全不同的醫學的共存局面就此形成。20世紀上半葉,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當政期間,接二連三發生了由政府當政人物出面主張廢止中醫的嚴重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扼殺中醫的事件發生在1929年。
國民政府召開第一次中央衛生委員會議,通過了余雲岫等人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該項提案設置了種種限止中醫生存和發展的障礙,引起了全國中醫葯人員的強烈反對。同年3月17日,全國中醫代表聚集上海,召開了全國醫葯團體代表大會,組織了赴京請願團。經過頑強地抗爭,終於使廢止舊醫案未獲准施行。中醫界從此定3月17日為國醫節。
中醫在近代面臨著社會乃至政府機構的一些壓制和不公平待遇,同時又面臨著西醫學在學術上的競爭,不得不為生存和發展而抗爭。為此,中醫界開始下力氣興辦中醫教育,在上海、紹興、北京、廣東等地辦起了中醫學校。
近代最早的中醫學校為利濟醫學堂,創辦於光緒十一年(1885)。此後,在辛亥革命至抗日戰爭爆發(1911~1937)期間,有過80多所中醫學校。其中辦學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上海中醫專門學校(丁甘仁、謝觀等創辦)、浙江蘭溪中醫專門學校(張山雷等創辦)、廣東中醫葯專門學校(廣東中葯界人士創辦)、北京國醫學院(蕭龍友、孔伯華等創辦)、華北國醫學院(施今墨等創辦)等。
這些中醫學校培養了大量高水平中醫人才,為1949年以後中醫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近代中醫界又積極編刊中醫書籍雜志,組織中醫葯學術團體,以期使中醫學術得到積極發展。在如何發展中醫這一問題上,當時存在著多種不同的思想。中西醫匯通派是近代中醫發展史上一股強勁的潮流,他們為在中醫發展的道路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代中國傳統醫學依靠民間力量自發組織起來為生存發展而奮斗的局面,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得到了改觀,其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的肯定。在一系列保護中醫葯的方針政策和支持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措施制定實施以後,中醫葯事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毛澤東同志在1950年8月為全國第一屆衛生工作會議題詞,號召團結新老中西各部分醫葯衛生工作人員,組成鞏固的統一戰線,為開展偉大的人民衛生工作而奮斗,並由此制定了衛生工作的方針。團結中西醫、繼承發揚中國醫葯學遺產、保護人民健康,作為國家衛生工作的方針,使中醫學的發展得到政策保證。
國家領導人的指示更進一步提高了中醫的社會地位。1955年12月12日周恩來同志為中醫研究院建立題詞:發揚祖國醫葯學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1958年10月11日,毛澤東同志在衛生部給中央關於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畢業的報告上批示: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並強調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
衛生部根據上述方針政策和國家領導人的指示精神,先後採取了一系列促進中醫發展的重大措施,如建立中醫醫院,在綜合醫院建立中醫科,建立中醫研究院,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建立高等中醫院校,舉辦離職學習中醫班,成立中國葯材公司,在衛生部設立中醫司及中醫學術研究委員會,取消不利於中醫葯事業發展的種種限制等等。到60年代中醫已有了長足發展。
在文化大革命中,中醫發展一度受挫。1976年以後,中醫葯事業又重新得到發展。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及中華中醫學會相繼建立。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新憲法作出明確規定:發展現代醫葯和我國傳統醫葯。198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年改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由於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中國傳統醫學的教育、科研、醫療、古籍整理、對外合作交流有了新的發展。
中西醫結合是在國家的倡導和支持下,從中國既有中醫又有西醫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人民對防病治病的需要,逐步形成的一支力量。這支力量的核心是50年代一批西醫學習中醫人員。他們把現代醫學科學的一些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與中醫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是基礎理論的實驗研究和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成果斐然。這些成果對促進中國傳統醫學科學的現代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是發展中醫學的首要工作。出版中醫古籍原著是研究中醫理論的重要條件之一,近40餘年共出版中醫書籍千餘種。20世紀50年代及80年代,影印或整理出版了大批中醫古籍。中醫經典著作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尤其受到重視。在學術刊物上開展的有關陰陽學說、臟腑經絡、三焦命門、甘溫除熱、益火培土等學術問題的討論,以及對歷史上各學術流派的總結,促進了中醫傳統學術的發展。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中醫基礎理論進行的研究十分引人注目。診斷學中的脈診和舌象研究有相當大的進展。藏象學說的本質研究,主要從單個臟器入手,研究得比較多的是脾和腎。腎本質和腎陽虛的現代研究已獲得了進展,為治療腎陽虛證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和可遵循的原則。對氣的本質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針刺麻醉是在古典的針灸止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是中西醫結合工作中的一項重大成就。在深入探求針刺麻醉的臨床應用規律的同時,針刺麻醉的原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對經絡實質的探索較多地集中在研究循經感傳現象。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特色之一。在廣泛運用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中醫臨床治療的同時,對辨證的科學依據和物質基礎也有一些現代科學方法的研究,揭示出了一些八綱和衛氣營血辨證的物質基礎。
此外,中醫的治則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這主要體現在探討治則的科學基礎,尋求可供檢驗和說明其科學性的客觀指標。這方面的進展以活血化瘀和扶正固本兩大治則最為引人注目。對治則的科學研究又反過來促進這些治則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
中西醫結合是當今臨床研究中最常採用的方法之一。中西醫結合的臨床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急腹症、骨科病、燒傷、泌尿科疾病、白內障、肛腸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效。
在葯物研究方面,品種鑒定取得的成績十分突出。中葯的炮製、制劑、葯理、葯化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從中葯里已挖掘和篩選了一批新效或高效葯(如青蒿素抗瘧及某些抗病毒、抗癌葯物的出現)。中葯復方的研究也有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為了搶救散失在民間的用葯經驗,由政府組織了群眾性的采風運動,收集整理單秘驗方。整理發掘老中醫的臨床經驗,也被作為繼承發揚中醫的重要工作得到開展。
綜上所述,中醫學在經過5 000年的發展之後,正在以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醫學之林。對中醫發展經驗和規律以及理論的探討,必將對世界醫學的發展提供歷史的借鑒。

㈡ 西方人心中的中醫
我看過一些文章。中醫在外國漸漸得到人們的認可。最開始中醫進入外版國是從開始的深入人權心的。不客氣地說,西醫和中醫相比,唯一據有優勢的是外科手術。像一些急救等等是很先進的。像一些腰腿疼、頸椎病西醫幾乎沒有什麼方法來治療。而中醫的針灸、推拿按摩等等卻有很好的療效。在國外,中醫診所很多,但都是個人開辦的。規模不是很大,但看病的人很多。
㈢ 西醫是如何傳入中國的又是如何取代中醫成為中國主流醫學的中醫能否並如何受到西方社會的歡迎
沒有取代
㈣ 請從西方醫學的角度解釋下中醫"濕氣重"所謂何物,謝謝.
樓上的說法我又不同見解,濕是正統的中醫說法, 你說的難消化的為濕,那說明內脾虛啊,跟濕不容搭邊。
中西醫本來就不同,由於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別,很多道理無法用具體的文字來解釋。 中醫起源於自然 ,開始於養生和保健講求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不生病。 講的是大道,而西醫只研究精細之物,頭疼治頭腳疼治腳。中醫細微之處不足, 倒更應該把西醫融入中醫,來加強中醫學。 以中醫為指導方針,用西醫來精確研究 。
中醫濕氣重治療是分寒濕和燥濕, 寒濕是燥脾利濕,燥濕 濕大健脾利濕 燥大是瀉濕 。 說的不全對,我這只是打個比方。 從治療手法上,你就可以從中看出如何用西醫解釋了。 西醫估計是沒有脾虛生濕一說,一般都會利尿吧。 但利尿的弊端是根本不除,一旦停葯還會繼續生濕,治標不治本。
㈤ 西方人相信中醫嗎
不能說所有的西方人都相信中醫,只能說有的西方人相信中醫。其實國內也一樣,有的信,有的不信。
㈥ 第一個承認中醫的西方國家是誰
【英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中心,也是現代醫學發源地之一,具有較高水平的現代文明和科學技術,一般引進外來文化與科技比較慎重。然而隨著人類回歸自然的影響,近十年來,中醫葯在英國的發展甚為迅速,並成為歐共體的第三大中草葯市場。
中醫是16世紀傳入英國的,17世紀被人們接受。一批國內本科畢業生出現在英國中醫隊伍中,對中醫中葯人員的技術素質提高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英國政府當局及醫學管理部分對中醫葯的態度正在逐漸變化之中,開始是歧視和限制,繼之因民眾的需要而適當放開,近幾年,因中葯療效顯著採取默認許可,中醫葯得到了英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在民眾的醫療保健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信任。
在英國,中國的醫葯還受到皇家的信賴,女皇每次外出旅遊,總是帶著順勢療法的各種葯物,女皇的妹妹瑪嘉烈公主,曾用中草葯治療同期性偏頭痛,皇太後也贊成用中西醫結合的療法治病。
或許在皇家的默許下,使中草葯、針灸等各種中西醫結合療法在英國蓬勃興起,現每年大約有250萬英國人採用順勢、中草葯、按摩、正骨和針灸療法,支付醫葯費用多達9000萬英鎊。英國現有中葯店350餘家,60%的中草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品達1200餘種,其中60%是從中國進口,英國每年進口葯材量達8000萬美元,在歐洲名列前茅。但從1995年進口中葯的情況來看,英國全年進口中葯1043萬美元,其中中葯材9893噸,計1012萬美元,中成葯約31萬美元,還有很大的貿易潛力有待開發
㈦ 西方人為什麼把中醫認為是日本人的
因為西方人對東方文化根本搞不清楚,所以中日韓三個國家的文化很容易被西方人誤解成為一體。
同理,東方人對西方人也存在誤解,你分得清楚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的區別嗎?
㈧ 中醫的五音樂和西方7音的區別
五音非調,乃音名也,其為宮、商、角、徴、羽。相當於現在的do(1),re(2),mi(3),so(5),la(6).因為中國音樂回是以這五個音為主的,叫「五正答音」,其它的是偏音或叫變音,即是音名。其實也沒什麼區別,古代也有七音,即 宮商角 變徵 徵羽 變宮
㈨ 如何用英文向西方人解釋中國的中醫文化
not be taken, and but one camp
㈩ 中國有中醫學西方有西醫學 非洲為什麼沒有自己的醫學
非洲也有自己的醫學,哪個國家在科學誕生前都有自己的醫學體系,而且基本都是專是草本醫學,就是以草屬葯為主,其醫學理論基本都是玄學的、迷信的。
現在非洲有兩大醫療種類,一是較文明發達的國家都用現代醫學(就是我們常說的西醫),二是較落後的國家或部落還使用傳統醫術或巫術。很多非洲國家、部落用跳大神、念咒驅逐惡靈甚至用殺嬰兒來治病,他們都認為治療效果很好,他們認為現代醫學只治標,他們的傳統療法是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