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英語介紹美食的口感
⑴ 描寫美食的句子(有口感 色澤 樣子)
1、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2、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3、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4、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5、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⑵ 純,就是地道,是選材優質,口味純正的優秀美食 英語怎麼說
Pure, is authentic, is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and that means pure delicious food by tasting.
⑶ 形容美食的詞語和品嘗美食後感覺詞語
形容復美食詞語:爽滑酥嫩、肉制汁四溢、 口感飽滿 、回味悠長 、軟嫩滑爽、 入口即溶、 酥脆香口
形容品嘗美食後感覺詞語:沁人心脾 、芳香四溢 、香飄十里、朝齏暮鹽 、囫圇吞棗、 大快朵頤 香飄四溢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侈衣美食、 津津有味、 回味無窮、口齒留香、垂涎三尺、望眼欲穿、食指大動、玉盤珍饈、 秀色可餐、 饕餮大餐 、鳳髓龍肝、 唇齒留香 、色味俱佳、 垂涎欲滴 、八珍玉食、 其味無窮、膾炙人口
三牲五鼎
詞義: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後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詞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語典故: 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製細做。
成語出處: 《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例句: 「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
⑷ 形容食物好吃的英語詞語
描述食物的英語單詞具體如下:
delicious 美味可口的,好吃
Does that slice of chocolate cake look delicious or is it all in your head ?
那塊巧克力蛋糕是不是看上去很好吃?你是不是滿腦子都想著它?
yummy 好吃的;美味的
Well, I believe it is safe . Wow ! Just look at those yummy -looking tomatoes !
唔,我相信它是安全的。哇!瞧瞧那些看起來很美味的西紅柿!
tasty 可口的東西;味道好的
That is why plants proce fruit that is often brightly coloured and tasty .
這就是為什麼植物結出色彩鮮艷並且可口的果實。
appetizing 開胃的;促進食慾的
Seafood is always so appetizing .
海鮮總是那麼的誘人。
delectable 美味的
He ate every savoury morsel of a delectable stew at the dinner.
晚餐時他吃遍每一道味美可口的燉食。
flavorful 可口的,有味道的
Some Americans pop across the border simply to fuel up flavorful Mexican food and beer.
一些美國人越過國境,只是為了吃點可口的墨西哥食物,喝點墨西哥啤酒。
good-tasting 口感好的
One way of persuading people to drink sensibly is to provide good-tasting alternatives with less alcohol.
勸人適量飲酒的一個方法就是提供口感好但酒精含量低的酒。
luscious 香甜,甘美的(可以形容人)
He enjoyed the luscious fruit.
他很喜歡吃那種香甜的水果。
palatable 美味的,可口的
This dish is quite palatable.
這個菜很對胃口。
savory 可口的;風味極佳的;味美的
There where barbecue mutton -chops for lunch , huge, savory hunks of meat sizzling like the devil over charcoal.
午餐是燒烤羊肉,香噴噴的大塊烤肉端噝噝作響,就象在炭火上的惡魔似的。
scrumptious 美味的;絕妙的,極好的
While sipping his sangria , he noticed a scrumptious-looking platter being served at the next table.
品嘗著香格里亞酒,他注意到一盤熱吱吱,看起來香噴噴的菜被端上鄰桌。
⑸ 西方美食介紹
六大西餐菜式
德國菜
德國菜在口味上較重,材料上則較偏好豬肉、牛肉、肝臟類、香料、魚類、家禽及蔬菜等;調味品方面使用大量芥茉、白酒、牛油等,而在烹調上較常使用煮、燉或燴的方式。
德國菜在肉類的應用有其獨特的方法,單是火腿、熏肉、香腸等的製作就有不下數百種,特別是在巴伐利亞省所產的,其數量及品質均堪稱第一。在世界美餚中也佔有相當的地位;其種類樣式有鹹的、煙熏的、釀餡的,有的加上芥茉子,亦有用豬血做成的肉腸,真可謂是不勝枚舉,而這些肉類的製品大都是吃冷的,但也有不少香腸或熏肉是以熱食為主的,而這類食品在食用時通常會附帶酸菜、烤洋芋及芥茉醬。德國菜中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食,如酸牛肉(SOUR BEEF),用醋、香料先腌泡數日,取出後加以燜或燉,而在食用時切片,並附火洋芋醬。還有紅燴牛肉卷及生的韃靼牛排(TARTAR STEAK),此種牛排選用上好的菲利牛肉將其剁碎加上蛋黃、酸黃瓜、芥茉等調拌均勻,食用時並附帶些黑麵包。
此外,德國也盛產葡萄酒,大多在萊茵河區域;但啤酒的產量更大,每年約產二十億加侖。德國並於每年的九、十月間在慕尼黑市舉辦盛大的啤酒嘉年華會,每年吸引數百萬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前來參與。
德國人吃的習慣與歐洲其它民族有著很大的不同,通常較注重早餐和午餐,而晚餐則較為隨便,大多吃些冷肉、沙拉、洋芋、麵包、啤酒等,但他們很講究晚餐的氣氛,一般都會放些音樂或點些蠟燭來增加氣氛及食慾
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法國菜
法國菜的文化淵原流長,相傳16世紀義大利女子Catherine嫁給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以後,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牛肝臟,黑菌(黑松露),嫩牛排,乳酪等烹飪方法帶到法國,路易十四還曾發起烹飪比賽,即現今流行的Corden Bleu獎。曾任英皇喬治四世和帝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首席廚師的安東尼.凱萊梅寫了一本飲食大字典,成為古典法國菜式的基礎。
17世紀後,法國菜不斷的精益求精,並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所謂的新菜烹調法(NouvelleCuisine),並相互運用,調制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法國菜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含有許多地域性菜餚的特法國北部畜牧業盛行,各式奶油和乳酪讓人食指大動。南部則盛產橄欖、海鮮、大蒜、蔬果和香料。
法國菜在材料的選用較偏好牛肉(bœuf)、小牛肉(veau)、羊肉(agneau)、家禽(volaille)、海鮮(fruits de mer)、蔬菜(légume)、蝸牛(escargot)、松露(truffe)、鵝肝(foie gras)及魚子醬(caviar);而在配料方面採用大量的酒、牛油、鮮奶油及各式香料;在烹調時,火候佔了非常重要的一環,如牛、羊肉通常烹調至六、七分熟即可;海鮮烹調時須熟度適當,不可過熟,尤其在醬料(Sauce)的製作上,更特別費功夫,其使用的材料很廣泛,無論是高湯(Stock)、酒、鮮奶油、牛油或各式香料、水果等,都運用的非常靈活。
法國是世界上引以為傲的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產地之一,因此,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飲用較淡的開味酒;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酒或玻瑰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飯後則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類。
義大利菜
義大利的菜餚源自古羅馬帝國宮廷,有著濃郁的文藝復興時代佛羅倫薩的膳食情韻,素稱「歐洲大陸烹調之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義大利菜多以海鮮作主料,輔以牛、羊、豬、魚、雞、鴨、番茄、黃瓜、蘿卜、青椒、大頭菜、香蔥烹成。製法常用煎、炒、炸、煮、紅燴或紅燜,喜加蒜茸和干辣椒,略帶小辣,火候一般是六七成熟,重視牙齒的感受,以略硬而有彈性為美,形成醇濃、香鮮、斷生、原汁、微辣、硬韌的12字特色。這都表現在佛羅倫薩牛排、羅馬魔鬼雞、那不勒斯烤龍蝦、巴里甲魚、奧斯勃克牛肘肉、扎馬格龍沙拉,米列斯特通心粉、雞蛋肉末沙司、板肉白豆沙拉子、青椒燜雞、燴大蝦、烤魚、冷雞、白豆湯、火腿切面條等名食之中,四方遊客絡繹不絕。
與大菜相比,義大利的面條、薄餅、米飯、肉腸和飲料更上一層樓。義大利面條也叫義大利粉,名聲很響。它分為線狀、顆粒狀、中空狀和空心花式狀四個大類,用麵粉加雞蛋、番茄、菠菜或其它輔料經機器加工製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通心粉、蜆殼粉、蝴蝶結粉、魚茸螺絲粉、青豆湯粉和番茄醬粉,有白、紅、黃、綠諸種顏色。這些粉大都煮熟後有咬勁,佐以火腿、臘肉、哈蜊、肉末、魚絲、乳酪、蘑菇、鮮筍、辣椒、洋蔥、蝦仁、青豆和各色作料,馨香可口。義大利年產各種面條多達200萬噸,每年人均食用 30公斤。
義大利菜餚最為注重原料的本質、本色,成品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在烹煮過程中非常喜歡用蒜、蔥、西紅柿醬、乾酪,講究製作沙司。烹調方法以炒、煎、烤、紅燴、紅燜等居多。通常將主要材料或裹或腌,或煎或烤,再與配料一起烹煮,從而使菜餚的口味異常出色,締造出層次分明的多重口感。
英國菜
羅馬帝國曾經佔領並控制過英國,因此影響了英國的早期文化,但大多數烹飪知識後來都失傳了。
公元1066年,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繼承了英國王位,帶來了燦爛的法國和義大利的飲食文化,為傳統的英國菜打下基礎。
但是受地理及自然條件所限,英國的農業不是很發達,糧食每年都要進口,而且英國人也不像法國人那樣崇尚美食,因此英國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英國人也常自嘲自己不精於烹調,但英式早餐卻比較豐富,英式下午茶也是格外的豐盛和精緻。
英國菜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簡單)。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入烤箱烤,或者放入鍋里煮,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的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說起來是尊重各人的好惡,卻也難免有偷工減料之嫌。
吃英國菜就是在戀愛,味道與愛情,都是自己選擇的。並非是用舌頭來評判味道,而是用心。英國的飲食文化里,英國菜是很豐富的,人體說需要的各種營養都會從這些不同的食物中得到滿足,其中英式早餐的標准都包括了熏肉、黑布丁、煎蛋、麵包、番茄和茶飲等。
1、選料局限
英國菜選料比較簡單,雖是島國、海域廣闊,可是受地理自然條件所限,漁場不太好,所以英國人不講究吃海鮮,比較偏愛牛肉、羊肉、禽類等。
2、口味清淡、原汁原味
簡單而有效地使用優質原料,並盡可能保持其原有的質地和風味是英國菜的重要特色。英國菜的烹調對原料的取捨不多,一般用單一的原料製作,要求廚師不加配料,要保持菜式的原汁原味。
英國菜有「家庭美餚」之稱,英國烹飪法根植於家常菜餚,因此只有原料是家生、家養、家制時,菜餚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3、烹調簡單、富有特色
英國菜烹調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配菜也比較簡單,香草與酒的使用較少,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煮、燴、烤、煎、蒸等。
俄羅斯菜
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俄羅斯在亞洲的領土非常遼闊,但由於其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歐洲部分,因而其飲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歐洲大陸的影響,呈現出歐洲大陸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徵,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飲食文化。
俄斯菜式特點
油膩較大:由於俄羅斯氣候寒冷,人們需要補充較多的熱量,俄式菜一般用油比較多,多數湯菜上都有浮油。2. 口味濃厚:俄式菜口味濃厚,而且酸、甜、咸、辣俱全,喜歡吃大蒜、蔥頭。3. 講究小吃:俄式小吃是指各種冷盤,其特點是生鮮、味酸咸,如魚子醬、酸黃瓜、冷酸魚等
美國菜
美國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自從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後,歐洲的一些國家就開始不斷向北美移民,在此開拓殖民地。在開發當地經濟的同時,他們也把原居住地的生活習慣、烹調技藝等等帶到了美國,所以美國菜可稱得上是東西交匯、南北合流。
但由於其中大部分居民都是英國人,且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後期,美國受英國統治,所以英式文化在這里占統治地位。現在,大部分的美國人是英國移民的後裔,美國菜也主要是在英國菜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另外又揉合了印第安人及法、意、德等國家的烹飪精華,兼收並蓄,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由於大部分美國人是英國移民的後裔,所以美國菜可以說是以英國菜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並且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口味咸中帶甜。但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菜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是講究營養配搭和方便快捷的原則,美國人普遍認為雞、魚、蘋果、梨、香蕉、甜橙、花椰菜、馬鈴薯、脫脂奶粉、粗麵包都是最有營養的食品,而快餐也成為了現代美國的典型飲食,兩者皆成為美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布朗尼(Chocolate Brownie)
布朗尼,19世紀末發源於美國,20世紀上半葉於美國、加拿大廣受歡迎,後成為美國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布朗尼蛋糕的質地介於蛋糕與餅干之間[1] ,它既有乳脂軟糖的甜膩,又有蛋糕的松軟。布朗尼可以有多種樣式。布朗尼的原料通常包括堅果、霜狀白糖、生奶油、巧克力等。
在美國,布朗尼是常見的午餐,通常直接用手抓取食用,並配以咖啡、牛奶。製作布朗尼可以在表面覆蓋冰淇淋、生奶油、杏仁糖或撒上粉狀白糖等等。布朗尼在餐館里尤為常見,並由此演變出多種甜品陳列於菜單上。例如,美國的一款甜點blondie("blond[e] brownie","brookie")即是由布朗尼演變而來,blondie中添加了黃糖,無巧克力。
布朗尼是美國一種很普通的家庭點心,布朗尼的口感是介於餅乾和蛋糕之間,有些人將它歸屬餅干類,它有像蛋糕般綿軟的內心和巧克力曲奇樣鬆脆的外表。
蘋果派(Apple pie)
蘋果派最早是一種起源於歐洲東部的食品,不過如今它稱得上是一種典型的美式食品。蘋果派有著各式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口味。形狀包括自由式、標准兩層式等。口味包括焦糖蘋果派,法國蘋果派,麵包屑蘋果派,酸奶油蘋果派等。蘋果派製作簡單方便,所需的原料價格便宜,是美國人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甜點,算得上是美國食品的一個代表。蘋果派還屬於一種主食,許多青少年都喜歡吃,它既簡單方便,又有營養。在外國,許多家庭都把它當做主食、這樣既可以填飽肚子、又可以省下很多錢,是一種非常方便的食品。
蛤蜊濃湯
1. 蛤蜊用鹽水泡兩小時以上,吐干凈沙。清水洗干凈,隔水蒸,直到開口。
2. 洋蔥切小塊。大蒜切小片。
3. 鍋里放入黃油,小火融化,放入洋蔥煸至透明。
4. 放入蒜片,翻炒,直至出現香味。
5. 倒入白葡萄酒。熬煮5分鍾左右。
6. 放入蛤蜊,蓋上鍋蓋,繼續熬煮5分鍾左右。
7. 打開鍋蓋,加鹽,加蔥,大火再煮幾分鍾即可出鍋。
果塔餅干
先製作塔皮:將塔皮材料中的黃油軟化後加入糖粉和鹽,手動攪勻後再使用電動打蛋器打發
2 分次加入蛋液,攪打均勻
3 篩入低筋麵粉,拌勻成團後蓋保鮮膜冷藏1小時
4 冷藏好的面團放到案板上邊按壓邊擀薄,最後擀成厚度約3mm的面片
5 將面片移到塔模上放好,按壓麵皮使其緊貼塔模,邊緣多餘的麵皮向內折,在側面貼緊,最後壓平,並使邊緣高出塔模2~3mm
6 用叉子在底部戳洞,然後裝袋冷藏靜置30分鍾
7 15分鍾後開始預熱烤箱,設定條件為餅干/蛋撻模式、180度、40分鍾
8 取出冷藏好的塔皮,在表面鋪一層油紙,裡面鋪滿豆子,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開始烘烤,15分鍾後取出油紙和豆子,繼續烘烤5~10分鍾,出爐晾涼備用
9 烤箱以170度開始預熱,然後開始製作杏仁奶油:黃油軟化後加入細砂糖打發
10 分次加入蛋液,攪打均勻
11 加入杏仁粉,繼續攪打均勻即可
12 將做好的杏仁奶油平鋪在晾涼的塔中,送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烘烤約15分鍾,出爐晾涼備用
13 下面開始進行表面裝飾的奶油製作:取30g草莓切碎備用
14 向淡奶油中加入糖粉打發,然後加入草莓碎,拌勻後裝入裱花袋中
15 將草莓奶油呈螺旋狀擠到塔中,然後裝飾各種水果即可
美式大龍蝦
製作過程:
1、大龍蝦一隻,用流動的水沖洗干凈剪去所有的腳,尾巴,扭下頭部,鍋里倒橄欖油燒熱,下入龍蝦炒至變色,加入白蘭地燒至水分蒸發完關火。
2、高湯加入兩根大蔥煮軟,將番茄去皮切在小丁,胡蘿卜、洋蔥、芹菜都切成小丁,蒜拍散,鍋里放黃油化開,下入蒜片爆香,放入胡蘿卜、洋蔥、芹菜丁翻炒。加入炒過的龍蝦肉,加入大蔥燒過的高湯,加入番茄丁和番茄醬,加入義大利綜合香料,燒開後小火煮7-8分鍾後將龍蝦都撈出
3、將中間段肉剝出,切成片,杏鮑菇、蘑菇切成丁,鍋里放黃油化開,放入杏鮑菇、蘑菇丁翻炒一下,倒入之前剩下的高湯,煮幾分鍾即可
4、將龍蝦原位擺好,身體的位置放上兩根煮過的大蔥,將切好的龍蝦身體肉擺放在大蔥上,鍋里煮好的湯放入料理機,加一勺淡奶油,打成濃湯,將湯料倒在龍蝦上。旁邊放上炒好的雙菇,還摁點蒔蘿裝飾即可
布法辣雞翅
布法羅辣雞翅是在1964年10月3日在布法羅商業街近北大街的船錨吧首度面世的。身為其夫法蘭克的合夥人,泰蕾莎·貝利西莫(Teressa Bellissimo),為了招呼她的兒子多明尼克(Dominic)和他的朋友,把雞翅炸了,配上醬汁,馬上受到了歡迎—在此以前,雞翅是下等貨色,不是熬湯就是丟掉。
在布法羅,正宗的店要數Anchor Bar和位於城市邊緣、安默斯特薛理丹路(Sheridan Drive)上的Duff's了。在周邊地區多數的比薩餅店和路邊酒館都有雞翅出售。Anchor Bar 每月賣出的雞翅達36,000 磅。這道菜色在美國其他地方稱為布法羅辣雞翅(Buffalo wings),但在布法羅周圍和東北部大部分地區就直呼為雞翅(chicken wings 或 wings)。
雞翅深入民心的程度,可以在其食法的發展體現出來。當中較多人採用的有把中翼較小的骨扭出(small bone twist)或者以擠壓法去骨(smash)以增加趣味及使食用更方便。
⑹ 體現一種美食口感脆用什麼詞
可以用口感酥脆
⑺ 用英語寫一篇我喜歡的食物的短文
My Favorite Food
My favorite food are vegetables.I eat them every day.As we know, vegetables can give us a lot of vitamins and cellulose.They can help us to keep fit.Everyone needs to eat plenty of vegetables.If we don't eat enough vegetables.We will be ill easier.So we had better like to eat vegetables.
我最喜歡的食物抄
我最喜歡的食物是蔬菜。我每天都吃它們。大家都知道,蔬菜能給我們大量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它們能幫助我們保持健康。每人都需要吃充足的蔬菜,否則我們會很容易生病。所以我們最好喜歡上吃蔬菜
⑻ 形容食物味道的英語單詞
形容食物味道的英語單詞有:
1、酸:sour
2、甜:sweet
3、苦:bitter
4、辣:hot;spicy
5、咸:salty
6、軟:soft;tender
7、硬:hard
8、脆:crispy
9、美味的:yummy
(8)怎麼用英語介紹美食的口感擴展閱讀
sweet讀法 英[swiːt] 美[swiːt]
1、作形容詞的意思是:甜的;芳香的;悅耳的;漂亮的
2、作名詞的意思是:甜食;糖
詞語用法
1、sweet的基本意思是表示味覺的「甜的」,引申還可指「鮮艷的、悅耳的」或「使人愉快的、賞心悅目的」,形容人時表示「和藹可親〔好心腸〕的」或是形容那些小的事物或年幼的孩子「可愛的」。其程度可以是適中的,也可以是過量的或飽和的。
2、sweet還常用來加強語氣,表示某些令人感到不適意的事物,常譯成「非常的,驚人的」,有時還可用於反語表示「艱苦的,可怕的,糟透的」等。
3、sweet的比較級是sweeter,最高級是sweetest。
4、sweet用作名詞的基本意思是「糖果」,作此解時是可數名詞。
5、sweet還可指飯後的「甜食」,此時sweet可用作可數或不可數名詞。
6、sweets用於比喻可表示「溫柔,芳香,快樂,樂趣」,常用於thesweets of sth 結構。
詞彙搭配
1、sweet apples 甜蘋果
2、sweet baby 可愛的嬰兒
3、sweet biscuits 甜的餅干
4、sweet child 乖孩子
5、sweet cottage 可愛的農舍
6、sweet disposition 溫順的性情
⑼ 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請用一段話形容吃它時的口感
特點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捨得花錢。法專國人不愛吃無屬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餚。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餚。法國人一般都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餚的鮮嫩,強調菜餚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鹹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麵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願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製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餚。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乾果喜歡葡萄乾、糖炒栗子等。
⑽ 描寫美食的詞語(20個左右,越多越好)
給你推薦以下描寫美食的詞語:
1、芳香四溢:拼音:fang xiang si yi;甜氣味到處擴散。
2、垂涎三尺: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涎:口水。 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3、垂涎欲滴:拼音:chuí xián yù dī;涎:口水。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形容十分貪婪的樣子。
19、齒頰留香:拼音:chǐ jiá liú xiāng;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吃過美味之後,牙齒和兩頰逐漸感覺到香甜的味道。
20、肥而不膩:拼音:fei er bu ni ;指菜,雖然是肥肉做的,但是不油膩;指人,人長的比較豐滿,但沒有贅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