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介紹 » 介紹七大洲的由來英語怎麼說

介紹七大洲的由來英語怎麼說

發布時間: 2020-12-30 10:35:24

⑴ 世界七大洲全稱叫什麼及其由來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現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個洲,都是根據它所處的位置而定的。

亞洲: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廣泛地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歐洲: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其英文名為Africa。對於Africa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了,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把「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說法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是由阿拉伯文afar一詞變來,意思是「塵土」,以該大陸的氣候乾燥,風沙大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侵入迦太基地區(今突尼西亞)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加」。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的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稱,全稱是「亞美利加洲美洲」。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隊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跨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稱構詞形式,「亞美利哥」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意思是大洋之內的陸地。大洋洲還有一個名字 ——「南方的大陸,用拉丁語說就是「澳大利亞」,簡稱為「澳洲」。17世紀歐洲人發現了它,因其處於世界各大洋的包圍之中,游離於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紀被發現時,人們誤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陸,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稱為澳大利亞(即南端大陸之意)。

南極洲:南極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中文稱為「南極洲」,是一個與地理情況相符的地名。南極洲是1738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的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⑵ 七大洲名稱的由來是怎樣的

七大洲指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版大、人口最多,權名字最為古老。

亞洲是亞細亞洲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於用「亞洲」來泛指這塊大陸。閃米特人居住的西部,就理所當然地被看做是太陽西落的地方。「歐羅巴洲」就是閃米特語「日落之處」。亞洲的國家被稱為東方,歐洲的國家被稱為西方。

美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總稱。美洲是義大利人亞美利哥航海時發現的一塊「新大陸」,為了紀念這位「新大陸」發現者,便用亞美利哥的名字稱它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是「陽光灼熱」的意思。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拉丁美洲是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故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是17世紀歐洲人發現的。人們誤認為它是地球最南端大陸,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稱為澳大利亞。

南極洲即南極所在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洲」。

⑶ 四大洋七大洲的名字來歷

一、太平洋——「和平之洋」

⑷ 七大洲的名字來源的故事有嗎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

亞洲名稱的由來

亞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為Asia。相傳亞細亞的名稱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愛琴海以東的地區泛稱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愛琴海以西的地方則泛稱為「Ereb」,意為「日沒地」。Asia一詞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確的,范圍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紀Asia已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政省的名稱,以後才逐漸擴大,包括現今整個亞洲地區,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洲名。

歐洲名稱的由來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等。拉丁美洲這個名稱的來由與這一地區流行的語言有關。從15億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的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就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名稱的由來

大洋洲這個洲名的概念和范圍,比地球上其他6個大陸要復雜一些,至今還沒有一個國際公認,統一的解說。中國多數地理學家認為,大洋洲是指不屬於其他大洲的太平洋島嶼的總稱。包括奧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4個部分。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當時僅指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群島,這就是狹義的大洋州。

南極洲名稱的由來

南極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中文稱為「南極洲」,是一個與地理情況相符的地名。南極洲是1738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的許多島嶼。但是,現在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 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甚地區(今突尼西亞) 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 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時,這 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 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⑸ 七大洲 八大洋的由來

1、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2、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3、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4、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5、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6、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7、大洋州: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五大洋】:

1、太平洋:18000萬平方公里
2、大西洋:9300萬平方公里
3、印度洋:7500萬平方公里
4、南極洋:2033萬平方公里
5、北冰洋:1300萬平方公里

七大洲:(按面積從大到小)亞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2400,南美洲1800,南極洲1400,歐洲1000、大洋洲900
四大洋:(按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是四大洋才對

⑹ 你知道七大洲名稱的來歷嗎

亞洲的來全稱是亞細亞洲,歐自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這兩個詞都來源於古代的一種語言。亞洲在東方,「亞細亞」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歐洲在西方,「歐羅巴」意思是太陽落下的地方。非洲的全稱是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來源於希臘語,是陽光熾熱的意思。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稱阿美利加洲。這兩塊大陸是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的。1499~1504年,義大利探險家阿美利加來到這里,進行測量並繪了地圖。阿美利加洲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⑺ 七大洲的來歷

大洋洲:大洋洲的英文名稱是Oceania,意思是「大洋中的陸地」,其中「Ocean」表示「大海」,後綴-ia表示土地。這一名稱出現於是1812年,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大洋洲的范圍指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群島。由於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面積的85%,所以過去大洋洲也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所有美洲各國和地區的通稱,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從15世紀開始,這個地區的絕大多數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在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多年,這些國家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取代。現在該地區除巴西通用葡萄牙語,海地通用法語外,其餘國家幾乎均採用西班牙語作為國語。而法語、葡萄牙語均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羅曼語是古羅馬帝國語言,說這種語言的古羅馬城郊一帶稱拉丁姆(latirm),所以羅曼語族又被稱為拉丁語族。因此,採用拉丁語作為國語的這大片陸地就被稱為「拉丁美洲」。
美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全稱「亞美利加洲」,是英文america的音譯,以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個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而得名。 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曾從歐洲向西航行,尋找通往印度的新航路。他於1492年10月到達了加勒比海的一些島嶼,但卻誤以為此處就是印度。7年之後,哥倫布的同胞亞美利哥隨葡萄牙人的船隊沿哥倫布走過的航路抵達美洲。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沿岸的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的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亞美利哥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這本書詳細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新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地球結構理論。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中世紀地理學權威著作《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命名新大陸,以表彰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這就是新大陸稱為美洲的由來。起初,亞美利加僅指南美洲,1541年,在墨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成了美洲的一部分。
歐洲:歐洲全稱「歐羅巴洲」,其起源與亞洲的名稱相同,均來自腓尼基人的創造。「歐羅巴」系「europe」的音譯,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洲」。由腓尼基語「ereb」一詞轉化而來。 但腓尼基人為什麼要將歐洲命名為ereb呢?這來源於一個傳說。相傳「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有一天,宙斯看到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倍伴下在大海邊遊玩,於是靈機一動,趁機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來到歐羅巴公主的身邊蹲下。公主看到一匹可愛公牛伏在身邊,便身不由已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趕緊起身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踏波前進,帶著歐羅巴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以後這塊陸地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稱為歐羅巴。
亞洲:亞洲的名稱很古老,全稱為「亞細亞洲」,是英文「asia」的音譯,意譯即「東方日出之洲」。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創造的。公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稱為「ASU」,即「東方日出處」所指范圍後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而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為「ered」,意為「西方日落處」,後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亞細亞「asia」一
詞是從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的,「ereb」也演變為「europe」,音譯為「歐羅巴洲」。 後來,古希臘人把巴比倫人將此兩洲名沿用下來。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和烏拉爾河作為兩洲的界限,其東稱亞細亞洲,簡稱亞洲;其西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這就是亞洲名稱的由來。
非洲: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是英文africa的音譯。其來源眾說不一。一種傳說是說,「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名字,人們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來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另一種傳說是,古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了一座名叫afridyah的城市。人們便把這大片地方稱為阿非利加。而得到了大多數人認同的傳說是: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侵入迦太基附近地區(今突尼西亞一帶),其首領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加」。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塊殖民地稱為「阿非利加」。當時,「阿非利加」這一名稱還僅限於指北非部分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整個北非,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和本地人均被稱為阿非利加人,整個北非也就被稱作「阿非利加」了。以後,「阿非利加」被用來泛指整個非州非州大陸。由於africa一詞來源的語種未定,對其含義也有多種解釋。一是源出拉丁文apric,意為「陽光灼熱」,因為整個大陸處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炎熱。二是源出腓尼基語afriquah,意為殖民地,指古代腓尼基人殖民於北非的迦太基。三是源出阿拉伯語africa,其詞根為afar,意為「灰塵」。四是源出當地土著阿非利加人或是迦太基人對鄰近牧民的稱呼africi。
南極洲:南極的英文名為Antr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是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的,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附近的眾多島嶼。但現在一般認為南極大陸到19世紀才被真正發現,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南極洲因處於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而得名。由於被人們發現最晚而被稱為「世界第七大洲」。又由於終年為冰雪覆蓋,白雪皚皚,故又叫冰雪大陸和白色大陸。

⑻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簡答,

歐洲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地」。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亞洲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之地」。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英語「Asia」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脈等作為兩洲的界限,分界線以東南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簡稱亞洲;以西北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美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始終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紀念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該地區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註:美洲約有三種分類方法:①北美洲-南美洲②北美地區-拉丁美洲③北美地區-中美洲-南美洲)
非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基地區(今突尼西亞)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當時,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之後,該名稱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1]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狹義上指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5% 。而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
南極洲,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點的周圍,由此而得名。其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在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共7張
七大洲地圖
按照面積巧記:「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各洲人口土地面積概況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共5張
七大洲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亞洲
定義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Asia),佔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
①東亞: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②南亞: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③西亞: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塞普勒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④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⑤東南亞:汶萊、柬埔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共4張
七大洲
⑥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西方的理解
歐美國家通常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及外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Near East);將西亞東南部等地稱為中東(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北亞等地稱為遠東(Far East)。
大洋洲
定義
大洋洲的范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
人口
居民:居民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 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波利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環境
自然環境: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島嶼面積約為133萬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島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島。地形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大陸東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多高山,平原狹小,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新幾內亞島最高點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島上有幾座獨特而世界聞名的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這一地帶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外流區域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的內流河都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屬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攝氏53度,為大洋洲最熱的地點。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1-4月受台風影響,波利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的源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冬季受極地吹來的「南寒風」的影響,氣溫降低至攝氏10度以下。
資源與經濟
自然資源:除澳大利亞外,主要礦物是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等,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首位。各島上的鳥糞也很豐富。大洋洲的森林面積約7600萬公頃,占其總面積的9%。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
經濟: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采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濟的金和諾魯的磷酸鹽開采較發達。
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澳大利亞:以動植物的珍異聞名,是藍桉、大葉桉、檸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黃、蠟菊等載培植物的原產地。
紐西蘭:是紐西蘭麻及考力代綿羊的原產地。
新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亦稱伊里安島或巴布亞島)的面積為78. 5萬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 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歸線之間。陸地總面積約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當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亞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有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於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北。陸地總面積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源地之一。主產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鹽等。
(1)諾魯共和國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居民多諾魯人。諾魯為一珊瑚島,屬熱帶雨林氣候。諾魯行政管理中心為亞倫。
(2)吉里巴斯共和國位於諾魯東部,面積684平方千米。產椰干、磷酸鹽、水果、魚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我國建交。
(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由6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722平方千米。首都科洛尼亞。198 9年9月11日同我國建交。
(4)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面積181平方千米。首都馬朱羅。1990年11月16日與我國建交。
(5)帛琉共和國面積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羅爾。
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約翰斯頓島、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赤道附近各島屬熱帶草原氣候,其它各島屬熱帶雨林氣候。波利尼西亞中部是台風源地之一。礦物有磷酸鹽、鎳、鉻等。沿海產珍珠。盛產並出口椰干,還產可可、甘蔗、天然橡膠等。
(1)湯加王國位於波利尼西亞的西南部。由約170個島嶼組成。面積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並出口椰乾和香蕉。首都努庫阿洛法。
(2)法屬波利尼西亞,位於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甘比爾群島、刀羅蒂里群島(巴斯群島)和拉帕島等。陸地面積400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
(3)紐埃(新),位於南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2 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
(4)薩摩亞群島,位於斐濟東北,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主要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及土土伊拉島等13 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群島分東、西兩部分,西薩摩亞已經獨立,東薩摩亞仍為美國佔領。東薩摩亞陸地面積197平方千米,產並出口椰干、香蕉、水果、魚罐頭,首府帕果帕果。
(5)托克勞群島(新),又稱尤寧群島,位於薩摩亞群島以北。陸地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產椰子、可可、香蕉。
(6)吐瓦魯,位於薩摩亞群島西北。陸地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主要為波利尼西亞人,1978年10月1日獨立。居民多從事椰子種植和捕魚。首都富納富提。
(7)庫克群島(新),位於薩摩亞群島東面,分南、北兩部分。陸地總面積240平方千米。盛產並出口柑橘、椰干、蕃茄及珍珠貝,還產香蕉、咖啡、木薯、菠蘿等。首府阿瓦魯阿。
(8)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位斐濟和薩摩亞群島間。陸地總面積153 平方千米 。產椰子、薯類、芋頭、香蕉。首府馬塔烏圖。
(9)皮特凱恩群島(英),位於土阿莫土群島東南面。面積5. 2平方千米 。主產水果、魚類,首府亞當斯敦。
非洲
定義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十億(2009年)。
非洲現有54個獨立國。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
①北非: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民主剛果、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
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大部分地區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四季如春。
環境與地理資源
非洲海岸線平直(其海岸線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被稱為「赤道雪山」。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
主要河流:注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經濟與文明
非洲經濟還相對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相互間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流血沖突爆發戰爭。
歐洲
定義
歐洲是歐羅巴洲(Europe)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歐大陸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4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①歐洲西部: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摩納哥、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梵蒂岡、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奧地利、波蘭、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 、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馬爾他、冰島 、丹麥 、芬蘭 、挪威、瑞典
②歐洲東部: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烏克蘭
地理與環境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歐亞分界之一),北臨北冰洋,南至地中海,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Alps)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多瑙河(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烏拉爾河(Ural River,亞歐分界之一)、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泰晤士河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歐洲氣候特徵形成的元素是,.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度至60度之間,為北溫帶,常年盛行西風,深受大西洋影響。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支離破碎,各地距海較近,使暖濕氣流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狀況: 中部為平原,北部和南部為山地,阿爾卑斯山呈東西走向,利於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影響: 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在西風的吹拂下,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美洲
北美-南美
美洲包括國家:
①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哥斯大黎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加拉瓜
②南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以義大利探險家亞馬利哥·維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稱新大陸。在西半球。位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北瀕北冰洋,南與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由北美和南美兩個大陸及其附近許多島嶼組成。巴拿馬運河一般作為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北美洲僅指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百慕大群島。面積4,2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6.47億(1983)。歐洲移民後代、印歐混血種人、黑白混血種人佔多數,還有黑人、日本人、華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紐特(愛斯基摩)人等。大陸從東向西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東部是久經侵蝕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西部為年輕的高峻山地,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點。山脈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狹窄

⑼ 七大洲四大洋有哪些各大洲、大洋的由來是什麼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極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亞洲:世界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名字也最為古老。全稱是亞細亞洲,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英文為Asia,由腓尼基語Asu演化來的。

歐洲: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相傳,宙斯看中了腓尼基的公主歐羅巴,於是變成一頭公牛誘使歐羅巴騎上,然後帶她來到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便由此得名。

非洲:全稱是「阿非利加洲」,其英文為Af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因為非洲被赤道橫穿中部,多處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美洲:英文名為America。哥倫布最早發現美洲,但他至死都以為那是印度。後來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證實了哥倫布所到過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塊新大陸。後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並沿用至今。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直到1541年,在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才算是美洲的一部分。由於南美洲過去曾是拉丁語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也稱為拉丁美洲。

大洋洲: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英文為Oceania,意即「大洋中的陸地」。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大洋洲包括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和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大洋洲又稱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

南極洲: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的周圍,因此被稱為「南極洲」。

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1513年,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巴爾沃亞將其命名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經過四個多月的艱難航程,來到一個新的大洋。驟然風平浪靜,因此把這個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稱為「太平洋」。

大西洋:源於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普羅米修斯因盜取天火而犯了天條,株連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宙斯便讓阿特拉斯支撐石柱使天地分開,於是阿特拉斯在人們心目中成了英雄。最初希臘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後因傳說阿特拉斯住在遙遠的地方,人們認為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棲身地,故有此稱。

印度洋:最早見於1515年中歐地圖學家舍爾編繪的地圖上,標注為「東方的印度洋」,「東方的」一詞是和大西洋相對而言。奧特利烏斯編繪的世界地圖集里正式稱之為「印度洋」。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東航尋找印度,便將沿途所經過的洋面統稱之為印度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面積最小、深度最淺的洋。由於終年氣候嚴寒,絕大部分被冰層覆蓋,因此一度曾經被稱為「北極海」、「北冰海」,現在稱之為「北冰洋」。

⑽ 七大洲名字的由來不超過五十個字

亞洲的全稱是亞細亞洲,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這兩個詞都來源於古代的一專種語言。亞洲在東方,屬「亞細亞」意思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歐洲在西方,「歐羅巴」意思是太陽落下的地方。
非洲的全稱是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來源於希臘語,是陽光熾熱的意思。
南美洲和北美洲合稱阿美利加洲。這兩塊大陸是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的。1499~1504年,義大利探險家阿美利加來到這里,進行測量並繪了地圖。阿美利加洲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大洋洲原指南太平洋上的三大群島。後來,人們把它們和紐西蘭、伊里安、澳大利亞合稱為大洋洲。大洋洲也叫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澳大利亞的意思是「南方的陸地」。南極洲地處南極,是人們最後發現的。

熱點內容
聲音按鈕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0 14:43:28 瀏覽:738
電信術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0 14:33:35 瀏覽:782
一些草英語怎麼翻譯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9-10 14:17:12 瀏覽:72
我喜歡小狗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0 14:16:38 瀏覽:818
睡覺聽什麼能提高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0 13:53:31 瀏覽:976
工業的巨頭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0 13:52:42 瀏覽:928
郵票翻譯成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9-10 13:49:56 瀏覽:176
狗年大吉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0 13:41:32 瀏覽:797
開始上課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0 13:35:14 瀏覽:170
同學們的興趣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0 13:20:45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