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用英語怎麼說
① 在中國的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在我們的課堂里,中國留學生對中國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其他國家的學生。」在英國名校中國行2009春季見面會上,曼徹斯特大學的面試官海倫李女士對中國留學生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你想留學,請先了解你的祖國,帶著中國特色去。」
無獨有偶,在此前舉辦的留學澳大利亞活動中,澳大利亞大學的官員們也對中國留學生提出了幾乎相同的要求。面試官們表示,不僅對中國不了解,只要是課本之外的知識,中國留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熟悉程度都有待提高。
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的海倫李女士面對中國留學生不了解自己國家文化的現狀,就曾提出了:「中國留學生,請帶著中國特色去留學,因為時代變了,連英國的金融時報也開出了關注中國的版面,中國大學生更應該主動地去關注自己國家的發展和變化。」海倫李表示,無論來自多麼好的名牌大學,學生們都更應該主動地去學習課本之外的知識,學習來自社會的知識。
在哈佛的商業院里,師生們正在做中國企業的案例調研,其中包括聯想、海爾等中國知名企業。同樣讓人失望的是,來讀商科的中國留學生並不知道聯想、海爾的大致情況。「其實,中國財經類報紙、雜志非常多,只要學生們課余讀一點專家觀點就可以了。」海倫說,有一部分中國學生顯然不讀報,甚至不看電視。
「大部分學生是從校門到校門,缺乏中間環節,他們無法帶著中國特色去讀書。」面試官們認為,中國學生之所以不懂中國,原因在於他們大學生活視野只有課本,沒有社會。
以上這段文字,出自於《文匯報》2009年4月1日的一篇報道。當我們就這個話題與教育界、留學服務行業以及正在留學和留學歸來的人士交流時,持認同態度者有,感觸頗深者有,觀點相抵者亦有。顯然,當留學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態」時,人們對待留學、對待中國留學生顯然有了更多的期待以及更加多元的態度。
他們對中國學生要求高了
看到這篇報道後,多年從事中外教育交流工作的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宗瓦先生的第一個反應是「我認為,對中國國情不知道到這種程度,還是個別現象。在這個問題上,留學生對國情的了解至少與國內學生的現狀是相同的。」
宗瓦認為,中國有幾十萬留學生在國外,不能用老外這幾個例子說事。他說,從我們項目上出去的學生,在國外大學里很活躍,搞留學生聯誼會、搞中國日,每年的春節,中國學生是在扮演民間大使的角色,在他所接觸的范圍內搞一些活動,介紹中國的情況和文化,包括飲食文化、戲曲文化等,留學生們會自發地組織很多的活動,宣傳中國。
中教國際每年都舉辦不同層面、不同學科的學生對外教育交流項目,參加這些項目的學生,一般會有一個出國前的培訓,內容就涵蓋了目標國的習俗和中國的國情。其中有不少學生因出去homestay,走之前就會帶上自己的家庭、社區、以及自己所接觸和了解的國內社會有關的背景知識、材料和照片,到國外有機會就向接待家庭和那邊的社區介紹,同時介紹自己平時的生活、學習情況。宗瓦說,這是一種老百姓對老百姓的交流。中國的學生不一定去宣傳中國的大國情,但在民間交流上所起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
一位在國外學習交流多年、兩年前回國的劍橋社會學博士說,她在國外見到過很多中國學生,有特別優秀的,也有素質很差的,這同以往留學生的情況不太一樣。在劍橋,十幾個20多歲的中國學生,策劃組織了一個國際會議,請到世界一流的學者來參加。中國學生從找BT電話公司贊助、到主持會議、發放禮品等細節,都井井有條,表現了新一代留學生敢想、敢為、能為的風貌。現在出國的中國學生很多年齡比較小,要求所有的中國學生都能做到說清國情和文化,這個要求有點高了。
當然,對有的國家的大學來說,接受國際學生是大學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指標。他們從本土學生的教育為主要目的出發,希望國際學生能夠以不同的思維角度來看問題,能夠給他們的學生一種補充、一種差異和新穎撞擊。國外大學講究創新,創新就是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一個問題。所以,他們需要這種文化背景差異比較大的學生。從這點看,提出要求中國學生了解自己的國情和文化,也就很自然了。
留學的目標不同
正如那位劍橋博士所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後出國留學的人,和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出生、如今出國留學的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前者背負著振興國家、報效祖國的責任且自覺自願,後者則是帶著自豪與驕傲走出國門;前者常常會因為國家的落後、貧窮而自卑並激勵自己自高自強,後者卻從不覺得自己或國家比別國差什麼,甚至還會在一些方面有著些許的優越感。正因為此,前者大多目標明確,又是幾經選拔的佼佼者,回國後被人稱作精英;而後者中的絕大部分是囿於國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緊缺、家境尚可的一些人的選擇,對他們來說,留學是取得學歷、學位的一條途徑,盡管其中不乏優秀者,但總體上對國情關注的動機已不同於他們的前輩。
正因為中國學生留學大多是為了文憑,與國外學生的留學主要為開拓視野,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也不相同。中國學生為了解決證書、文憑,出國之前拚命提高語言,出國之後更是埋頭苦乾地學習,為了搞好學業,無暇顧及其他,既沒有多餘的精力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搞社交,參加各種活動。
「這樣的學習狀況我們也不提倡,但短時期內很難改變。」宗瓦說,「如果中國經濟發展到了我花這么多錢在國內上大學跟花同樣的錢也能在國外上大學,那就不一樣了。我可以選擇到你那裡去交流一年,交流是目的,他就有準備了。
② 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這句話用日語該怎麼翻譯呢
第二句話是正確的。第一句話,翻譯過來是「留學生來自中國」,表達很別扭。
③ 我是來自中國的學習韓國語的留學生,這句話用韓語怎麼說
저는 중국에서 한국어 공부하러온 유학생입니다.
我是來來自自中國的學習韓國語的留學生
저는 한국어 공부를 하러 중국에서 온 유학생입니다
我是來學韓國語的中國留學生。
④ 我國的」留學生「一詞來源於哪個時代
就知道英美的.
首先說說美國,起初美國的大學升學考試是每個州自己定的版,中央政府無權干涉,可是隨著時權間推移,這種制度並不好。於是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考試誕生了,也就是類似我們中國的高考,與高考不同的是這考試重點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其中分為SAT1和SAT2,1就是考語文(英語)數學,2就是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等等...
英國就是A level (advanced level), 兩年的課程.一般是讀三個a level 加一個as level. 科目都是自己選得,有很多, 數學,英語,英國文學,社會學,物理,化學,生物,哲學,會計,心理學,商務,經濟...等等,其實就是修學分啦.
⑤ 留學丨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為什麼不敢大聲發言
1、中國留學生很多語言上不過關,雖然雅思托福成績過了,但是日常聽力和口語還是有差距的;
2、中國人性格原因,比較慢熱,沉默寡言,不太樂於在公共場合發言;
3、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的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
⑥ 你好我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用韓語怎麼說
안녕하세요,저는 중국 학생 입니다.
⑦ 大家好,我是歪果仁(外國人),我是一名來自法國的留學生,很喜歡中國文化,所以現在在中國學習漢語,我
寒舍是謙虛的說法,就是他家的意思
⑧ 我國有"留學生"一詞來源於何時
據美抄聯出國考試了解,襲留學生一詞起源於中國唐朝時期中日文化交流,意為當遣唐使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現在泛指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
唐朝時,日本政府為了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曾多次派遣唐史來中國。遣唐使團是外交使節,在中國停留的時間不能過長,因而難以更好地吸取中國的先進文化。所以日本政府從第二次派遣唐史起,就同時派遣「留學生」和「還學生」。所謂「留學生」就是當遣唐使等回國後仍然留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還學生」則在遣唐使回國時一起回國。後來,「留學生」這個詞就一直沿用下來,其語義也有了變化發展:凡是留居外國學習或研究的學生,都稱作「留學生」。
⑨ 中國的留學生是來自哪些國家
教育部官網發復布的來制華留學生數據統計,來華留學的前五名國家為韓國、美國、泰國、俄羅斯、日本。數據顯示,韓國留學生在來華留學生中佔比最高。值得一提的是,共有36943人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占來華生總比9.8%。
⑩ 自我介紹 我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我的名字是楊翰,我是一名男生。我喜歡韓國
。。。同是留學生,先敬個禮
其次,你如果想找人咨詢留學的話,應該把問題說回清楚,但我建議答你去找個機構,因為在網上的信息只能相信個30%,最多也80%(別以為這很多,等你判斷和應用的時候就混亂死了)
然後,不是我反韓,韓國真的不好混,而且我確確實實有個韓飯朋友去了韓國留學後韓夢被徹底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