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英語作業應該怎麼留
❶ 如何有效布置小學英語課外作業
新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包括教學和課外作業以及作業評價在內的全部過程,它們都是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目前,不少英語課堂已形成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但學生一走出課堂,還是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這主要是因為英語作業的布置上並沒有與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有機的聯系起來,顯得很不和諧。而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它也是教師反思教學活動得失的重要手段。設計、布置、完成及評價課外作業能有效地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和檢測,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對達到某種程度的和諧和統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外,如何布置一些英語課外作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對小學英語尤為重要。
一、 課外作業的有效布置
1.作業的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學習的動力。因為有了興趣,就會有強烈的內驅力,就會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熱情去學好一樣東西。事實也證明,人才的成長往往始於興趣。同樣在布置的課外作業上要盡量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滿趣味性,從而引起學生興趣,產生內在動力,使他們覺得完成作業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負擔,表現出喜悅和求知慾望,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因此,課外作業的內容不僅應有必要的朗讀和背誦,還應當有一些活用性的練習,如情境對話,采訪活動,根據采訪的信息填寫表格或進行總結的活動,讀一讀,再動手做一做的活動,用英語打電話的活動等,這些課外作業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練習,也可是雙人或小組活動。
(1)說一說。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說說當時、當地,本人、本班的真實情況。如學了牛津小學英語6B第一單元對人或物如何進行比較後,讓學生說說家庭成員,說說家裡的變化並與組員簡單介紹交流。也可以用家裡的照片進行交談。組員在交流完後要有一張情況信息表上交。使學生在聽的時候養成獲取信息的習慣。
(2)練一練。要求學生可以把課堂上所學的句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我在教授到牛津小學英語5A,5B時,課堂上學習了簡單的電話用語,除了課堂上的練習外,我布置給學生一項家庭作業,用英語打電話給同學或老師我。同學們在看到這項作業的時候都顯得非常的高興,也非常的積極。
(3)做一做。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製作類作業,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製作類作業既可以讓學生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體現了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三年級的學生時間那個單元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根據書上最後一部分,先讀一讀猜一猜,然後動手做一做漂亮的鍾。做完後用今天學的句型問一問,答一答。並告訴學生下節課上要展示自製的鍾,並出示時間考考大家。因此,孩子們就相互合作,彼此盡心盡力幫助對方認識時間,學說句子,自然達到了預期效果。
(4)訪一訪。新課程改革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習內容設計各種交際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學會用英語做事,體驗學習語言的過程。
如:學習句型「Who runs faster?Who jumps farther?」等。我布置了讓學生課後調查的作業,並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查,過幾天匯報調查結果。教師在黑板上設計一個大調查表,通過問答形式,要求學生用英語匯報各小組調查的結果,統計出本班的調查結果。這類型的任務有助於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與人交流,培養學生學習,如何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促進了各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而且對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精神很有幫助。
(5)找一找。為了使英語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我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設計了「找一找」的作業,即讓學生充分利用身邊資源,通過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渠道,增加信息的輸入量,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平時可經常布置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學習英語知識,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如摘抄生活中所見到的英文。學生興趣很大,幾乎每個人都能自覺去完成。有了准備,有了內容可講,學生在課堂上自然有了強烈的表現欲。自從有了這樣的回家作業要求,學生成了生活的有心人。他們找到的食品名稱有:hot dog(熱狗),hamburger(漢堡包),pizza(比薩餅)等;飲料名稱有:Robust(樂百氏),Coca Cola(可口可樂),Sprite(雪碧)等;商品名稱有:Jeans West(真維斯),Nike(耐克),Sportsman(斯波茲曼)等;還有各種卡通人物如:Mickey Mouse(米老鼠),Donald Duck(唐老鴨),Snow White(白雪公主)等;通過平時看電視,他們認識了「CCTV」是中央電視台的意思,有的還發現了電視機上有「panasonic」 「peacock」「National」等英文字樣;他們從自己平時玩耍的玩具上知道了「Made in China」是中國製造;他們從父母的手機上找到了「Motorola, Nokia, Siemens」;他們發現公園里有「Keep off the grass!」的警示牌;他們在大街上找到了「Bank of China」「supermarket」等等。還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收集學習有關知識資料。如在教「Holidays」一課時,學生在課外利用網路還學到了有關愚人節、母親節、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節日的傳說和有關知識,從中領悟了英美文化,感受到了異域風情。
通過這一作業,學生為自己能發現並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課外英語而十分欣喜。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自覺地有意識地去發現身邊的英語單詞和句子,在這種「自我發現」式的學習中,發現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英語,由此感受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產生想學好英語的心理。這樣,由間接興趣入手來培養了學生的直接興趣,誘發學生努力學習的內部動機。
這些具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任務型作業,既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和整理所學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自覺有效主動地完成課外作業。
2.作業的實踐性
實踐性是指設計作業時既要體現英語學習的實踐性,又要能把學生生活實際和語言運用緊密結合,富有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如果說小學英語低段學生的課外作業是以聽力、口語作業為主的話,那麼隨著年級的增高,書面作業將逐漸成為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布置英語書面作業時,除了布置一些必要的機械性抄寫作業外,更應該多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樂於完成英語作業,並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達到復習鞏固和運用延伸的效果。而在 《英語課程標准》也指出:具有實踐性的英語作業不僅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認知能力。其實踐性體現在:
(1)與其他課程的有效融合。
〈英語新課程標准〉提出了在教學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任務之外的有效延伸,它是鞏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個重要支持點。那麼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注重課程性教學外,也要有效布置融合各門課程在內的課外作業。
如可以與美術相結合,在學完表示顏色和服裝的詞彙後,我讓學生設計一套服裝,並用英語描述或介紹自己的作品;在學習完水果和蔬菜後,讓學生畫連環畫,然後看圖寫故事,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有關詞彙,而且培養了其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可以與音樂相結合,英語書上都有許多的chant 和 song,他們都十分的琅琅上口。一般小孩子跟著節奏聽幾遍就會了。無論chant也好,song也好,都具有這樣的一個優點:加快學生對句型和單詞的掌握。他們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音樂的最直觀方式。所以在課堂上我每授完一曲,就讓學生回家根據此旋律自己作詞。如:Who』s that girl? Who』s that girl? Sorry,I don』t know, 學生可把歌詞中的girl用man,woman,boy詞來替換,可以把Sorry,Idon』t know.替換成She』s a nurse.讓學生把今天教的替換進去唱唱,學生很樂於做這個作業,且效果很好。
只有設計一些需要學生發揮想像的作業,才能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2)英語在課外的有效交流。
英語是一門有聲語言,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口語的記錄,是第二性的。教師多布置口頭作業,不光有助於學生打好良好的語音基礎,還能引起其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口頭作業有朗讀、閱讀、背誦、復述、答問、口頭解釋等形式。如,在學了有關請求和提供幫助的用語後,可設計一個高個子幫一個矮個子學生取牆上的畫的作業,讓兩個同學進行對話。另外,教師給出某個話題,如「my family」、「my favorite subject」等,讓學生課外進行 「free talk」。同時在課外要求學生與同學、老師之間盡量用英語交流;在家裡要求學生與懂英語的家長用英語交流,不懂英語的家長還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教父母學英語,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種實踐性的英語家庭作業,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進行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
各單元可圍繞一個話題展示,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體現時代精神,圍繞話題內容的是一系列的課堂活動和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真正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因此,設計作業時要力求將語言知識置於生動的語言情景之中,使枯燥的語言學習成為真實、有趣的實踐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布置學生圍繞單元話題開展網路相關信息搜尋、社區調查、課本劇排演、演講比賽、賀卡設計、海報製作等活動性作業。這樣,既使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提高了自身語言運用能力,更使得學生在親身經歷、觀察、調查、操作中來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了學生樂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作業的多樣性
學者吳也顯指出:「作業系統如果安排得好,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利於教師改進教學法。」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作業設計應靈活多樣。小學生是天生的喜新厭舊,同一類型的作業做的次數一多,他們便會漸漸失去興趣,作業類型的多樣化,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其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
(1)布置有聲作業。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於聽說能力的要求很高,而聽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相關的語言環境。學生在有聲作業中可以體會語境,增強預感,了解英語詞句的特點,為今後的「說」和「邪」打下堅實的基礎。
(2)探究性作業。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利用所給的材料,主動進行學習,強調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去「接受」知識。教師應根據進度,適時地布置一些以問題為中心的、能充分激勵學生聰明才智的、需要經一番艱苦努力才能完成的、探究性的專題作業。例如:給學生一幅迷宮土,讓學生從中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線,並寫下經過了什麼地方,如何走。這樣學生可以從中練習地名的書寫和指路;給學生一組單詞,讓學生尋找它們的共同點;較晚了顏色,可以尋找生活中的顏色。
(4)自我設計作業。讓學生自己設計、布置作業就是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它是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的一種尊重,是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如:加工、整理、採集、剪貼、展評與課文有關的圖文資料,編輯英語手抄報,或根據課文里的對話、故事理解進行會話、編曲創作等。
4.作業的層次性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我們不能按統一標准去看待學生。教師們要尊重個體差異,設計相應的難易不同的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去練習。使後進生通過做一些相對較易的作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從而使他們更認真地投入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將成績逐步提高,使高層次學生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二、課外作業的有效檢查
如果作業不檢查,學生就不會在它上面花時間。有布置就要有檢查,教師要認識到檢查學生的口頭作業也是批改作業的一種形式,能督促學生的聽說訓練有效進行。
①課內抽查。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對檢查口頭作業作出安排,一般應與復習步驟相結合,要精心設計問題,還要確定抽查的學生名單,有的放矢,避免提問的隨意性和無計劃性,在新知識教授之前,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對學生的口頭練習進行抽查,抽查的學生應經常輪換,做到大致均衡。抽查後要及時記載成績,並鼓勵做得好的同學,充分調動學生開展口頭活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②審聽磁帶。
有些模仿朗讀的口頭作業,可由學生回家聽錄音後自己錄制,把磁帶交給老師聽,教師一般審聽部分或個別學生的磁帶並記載成績,並將成績計入期末成績。
③輪流互查。
由班級的小組與小組、或同桌的個人與個人交替檢查口頭作業,教師每隔一階段進行普查或抽查口頭作業情況。
總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處於啟蒙時期,其教學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要按照《英語課程標准》的理念,圍繞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認真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思想情緒、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英語程度等,結合科學的理論依據,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拓展視野,從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多角度、多方位、想像和創新意識等多種能力出發,發展學生思維、想像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巧妙設計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讓課外作業成為每個學生和教師間心與心的對話,使小學英語家庭作業布置更具合理性、有效性。
❷ 小學英語作業布置的要求
一、 作業的書寫要求
1、 作業本要求
1)作業本封面的書寫要統一。封面左上角寫明作業的類別:「課堂練習」標為A;「家庭作業」標為B;封面上分別寫明校名、班級和姓名。
2)學生要養成愛護簿本的良好習慣。作業本要求干凈、平整、無卷角、無破損。不撕扯作業本上的書寫用紙。作業本未使用完,不隨意更換。
2、 用筆要求
1)三年級用鉛筆。
2)四年級上學期用鉛筆,下學期開始用鋼筆。
3)五、六年級用鋼筆(藍黑墨水或碳素墨水)。
3、書寫格式要求
1)每次作業要求用英語寫上課題,課題寫在每次作業第一行的正中,右邊寫上作業日期(英文格式)。
2)每次作業左邊要求留下1厘米的空格、右邊留下0.5厘米的空格(兩邊均劃線)。作業題目的序號一律寫在作業左邊的空格內,序號可用數字或字母表示。
3)書寫採用教科書上的手寫體字型。
4)要求按字母的筆順和在四線格中應占的位置書寫。
5)單詞或短片語書寫每行3個,後接中文詞義,詞與詞之間要求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一個字母的寬度為宜)。
6)句子書寫可根據句子的長短,每行一至兩句。要求大小寫及標點符號書寫規范。
7)對話書寫時「:」上下對齊,「:」後要求留有空隙(以兩個字母的寬度為宜)。
8)填空和劃線字母讀音的劃線均在第二線上。
4、習慣培養要求
1) 培養學生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2)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3) 培養學生課後聽錄音的良好習慣。
4) 培養學生大聲朗讀及用英語進行對話的良好習慣。
二、 作業的布置
作業設計要求
要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英語課程標准》和教學要求,增強作業的針對性和科學性,避免隨意性,作業量適中(3年級約20分鍾、4-5年級約30分鍾、六年級約40分鍾)。聽、口頭、筆頭作業的布置要兼顧到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設計作業時還應兼顧到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可適當增加一些錄音作業、配畫作業、英文歌曲演唱與詩歌朗誦等趣味性較強的作業。嚴禁懲罰性作業。
❸ 給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布置什麼樣的英語作業好
背背單詞,再抄一點單詞或者句子。副科作業盡量不要太多。
❹ 小學英語作業怎麼布置
淺談怎樣科學合理的布置小學英語家庭作業只要是有過教育經歷的人都知道在學習階段家庭作業的重要性。家庭作業是教師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一種很好的復習方式。家庭作業大致可分為:口頭作業、閱讀作業、書面作業、實踐作業幾種。那麼如何才能更合理、更有效地設計、布置小學英語於游戲、製作、觀察、調查、畫畫、表演之中,形式多樣並保持新穎,甚至放手請學生自己設計作業,自主選擇作業,把作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業的分量要適中
家庭作業的分量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段和其它學科的作業量來布置。作業量過多,會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作業量太少,就達不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尤其是英語學科,小學英語作為副科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熱愛英語、敢於開口說英語,在課堂上的聽、說、玩、演、唱的氛圍里學習英語知識,課後也能從高效有趣的作業里延伸對學習英語的成就感。適量的英語作業能夠讓家長及學生都意識到英語家庭作業的必要性。這里談到的量,它的度則要由老師定。每個年級、每個班都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作業的分量。我個人所教的三年級,三年級以口頭作業為主,以及一周一兩次的字母書寫、聽寫、默寫。當然,書寫作業為了規范學生們的作業格式和寫作習慣,所有的書面作業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
四、作業的難易要適當
難易適當是對全班大多數學生來說的。家庭作業難易程度,要把握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稍高於學生的現有水平,讓學生需要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要充分發揮作業在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總之,小學英語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應圍繞教學要求,拓展視野,從聽說、玩演、讀寫、視聽等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從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出發,使小學英語家庭作業更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❺ 如何布置低年級英語家庭作業
家庭作業是英語課堂教學任務之外的有效延伸,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而設計一份優秀的英語家庭作業,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也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布置小學英語家庭作業呢?讓作業成為學生藝術的享受,從而達到知識的鞏固、興趣的激發、創造力的培養和多元智能的開發呢?本人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1、讓家庭作業與多元智能相結合,布置豐富多彩的作業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一個正常人都有八種智能: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智能。每一個人都可以使自己的這八種智能發展到不同水平,而這八大智能的合理發展能有效地促進學習。我們應該盡力創設家庭作業的最佳環境,布置合理的、豐富多彩的作業,發展學生的多種智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
1)繪畫類作業
把繪畫與語言相結合,是開展空間智能和語言智能的有效手段。繪畫類作業中,學生通過想像和色彩感受,創作出自己喜歡的圖畫,然後藉助圖畫來記憶單詞,這樣學習,記憶的效果會更好。教師可以根據單詞的特點,布置一些繪畫作業,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在教完文具類單詞(pen、pencil、ruler ……),動物類單詞(cat、dog、ck……),玩具類單詞(plane、kite、car……)等後,都可以讓學生看單詞畫一畫,並在第二天課堂中反饋交流,學生可用簡單句型描述。例:I have a red pencil . I like it .如在教完26個字母後,可布置想像型的繪畫作業,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把每個字母畫出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教師要抓住每個單詞的特點,適時布置繪畫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學於樂。
2)說唱類作業
說唱是發展音樂智能和人際關系智能的一種嘗試,在說唱之中,還能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他們愛唱愛跳的性格特徵,布置家庭作業時,根據所學內容,讓學生編自己喜愛的chant與歌謠,嘗試讓學生在chant與歌謠中鞏固所學知識。下面是三年級學生學完牛津英語Unit 2 My family 後自編的歌謠:
爺爺、爺爺、grandfather, 奶奶、奶奶、grandmother,爸爸、 爸爸、father、 father,媽媽、媽媽、mother 、mother,哥哥、弟弟、brother 、brother,姐姐、妹妹、sister 、sister,我、我、me、 me。
孩子們將這些零散枯燥的稱謂編成漢堡式歌謠,拍起小手,有節奏的說唱下來,既有趣味,又很容易記住這些稱謂詞。
在學了Old Macdonald』s farm 這首歌曲之後,本人讓學生課外自創歌詞並演唱出來。很多學生用學過的動物單詞替原歌詞中的cow,並模仿該動物的叫聲,學生們自創的歌曲竟是如此歡快動聽。試想這種作業形式與讓學生每個單詞朗讀20遍,哪種效果好呢?
3)製作類作業
在「任務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製作類作業,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如在學習完祈使句後,可以要求學生為校園的各個場所設計英語警示牌;學完詢問電話號碼後,讓學生製作英文電話薄;六年級的學生學完Making animal salads 這一單元後, 讓學生製作自己的色拉, 在展示給其他同學看時,用英語介紹是如何製成的。
通過檢查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可以看出學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對於這類作業,應給學生充分展示的空間,教師應盡可能在第二次上課時安排合適的時間讓學生交流反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由於課堂時間有限,也可把學生的作品在班級英語角展出。現代心理學表明,當學生某種良好的行為出現之後,如果能及時得到相應的認可,就會產生某種心理滿足,形成愉悅的心境,並使同類行為繼續向更高層次需要做出積極努力,教師在反饋評定時應遵循這一原則。
2、讓家庭作業走進學生生活,具有實踐性
1)自然觀察類作業
學以致用,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能很好地運用語言,學英語要與生活、大自然緊密結合,體現英語的生活化,開發自然觀察者的智能。如:學完天氣這一課後,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本周天氣情況的作業,並作好記錄。以下是同學做的觀察類作業:
On Monday, it is sunny. On Tuesday, it is cloudy .OnWednesday, it is cloudy too. On Thursday, it is rainy. On Saturday and Sunday, it is sunny. I like the sunny day.
學完 The farm一單元後,布置描述他們寵物的作業,學生仔細觀察寵物,畫出了簡筆畫,做出了類似如下的描述:
I have a lovely cat. It has a long body and short legs. It has short black hair. It has brown eyes and a small nose. It has a big mouth and big ears. Its tail is short. I love my cat.
2)合作和交往類作業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想像力,思維力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團結的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結合農村學生地域性特點,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互相督促,互相檢查,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此類作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設計。
(1)調查。在學完Shopping這一課後,可設計如下作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本地各大超市商品的價格,為消費者協會提供參考數據。這類作業可以安排在周末完成,每人至少調查十種商品的價格,並用英語填寫商品的名稱和價格。在學完《My birthday》一單元後,給各小組布置了調查作業,運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It is……
(2)采訪。如:在學完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 課後,可以設計下列作業:校運會就要開始了,了解一下其他班同學在校運會上的報名情況,以便「知己知彼」,爭創佳績;制定一份采訪記錄表,要求學生用英語記錄被采訪對象的姓名及參賽的項目名稱,至少採訪五位同學,並在小組交流。這些「采訪」作業貼近生活,學生們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大大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溝通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3)表演、創作。學完課文後,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幾人一組表演課本劇或課本劇再創作。本人在教完The magic bird 這一單元後,讓學生三人一組進行角色表演; 在上完My new teacher一單元後,布置了如下作業:以《My English teacher》為題,創作一段對話。通過合作類作業的布置,使每個學生在積極的學習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❻ 如何布置小學中年段英語家庭作業最有效
目前,在小學已經全面普及了英語這門學科,並且英語還作為一門主要科目,和語文數學的地位相當。隨著減負的不斷推進,該給小學生布置什麼樣的英語作業?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所布置的英語作業不僅要有趣味性,還要聯系生活,既要讓學生對英語發生興趣,又讓學生在適量的作業中發展自己的聽、說、讀、寫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主要從如何布置英語作業來闡述。
一、所布置的英語作業要豐富多彩
小學生活潑、愛動、愛唱、愛跳、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這些特點,要布置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作業。作業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活動,聽、說、讀、寫形式夾雜進行,通過作業,讓學生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發展學生必備的英語技能。所設計的作業要精編精選,作業量要適中。比如:在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 At christmas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布置如下的幾種豐富多彩的作業,供學生選擇其中一項來完成:(1)畫一張中西方的節日對比連環圖,圖上要用英文作下簡單的說明。(2)學唱一首有關聖誕的英文歌曲。(3)能較順暢的背誦story time。(4)寫一篇關於聖誕節的小短文,下節課上課前朗誦給你的同學聽。這些可選性的作業,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兼顧到每一個程度的學生。愛好畫畫的學生可能會選擇畫節日對比圖,在動腦畫畫、配文的過程中,鞏固本單元所學習的知識。在音樂方面稍有造詣的同學會選擇唱一首聖誕歌曲,教師注意引導他們將歌曲中的英文稍作替換,換成他們學過的合適的單詞句型。學唱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英語能力稍高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寫一篇小文章。這樣的作業設計,既讓有著各種才能的學生在英語作業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使英語基礎知識得到了鞏固。既能使學習能力高的學生「吃得飽」,又保證了能力稍弱的學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也培養了自己的創新精神和發展了自己的能力。
二、所布置的英語作業要循序漸進
所布置的英語作業要體現一種科學性,不要盲目的布置。要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規律來設計作業。這種由易到難的作業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完成,成功完成前面較簡單的題目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功的自信,這種自信會引導著學生再接再厲去完成下面較難的題目。
比如在學習譯林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布置這樣的循序漸進的作業:(1)寫出你所喜愛的季節。(2)寫出你所喜愛季節的天氣狀況。(3)寫出你所喜愛的季節可以開展的活動。通過這三個循序漸進的作業,由單詞發展到句型,鞏固了本單元所學習的重點知識。
三、所布置的英語作業要新舊結合
小學英語的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的,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話題,雖然話題不同,但是每一個單元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就決定了我們英語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的時候,要考慮到舊知識,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如:譯林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4的話題是where is the bird?主要是讓學生會用where來進行問及用Its …來回答。我們可以這樣來布置作業:藉助於第三單元所學的句型及文具類的單詞,運用where來進行問及用Its …自己創編一個情景對話。選擇的展示方式:(1)小組對話。(2)小組表演。通過設計這樣一個新舊結合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中融會貫通,不斷的強化、加強、積累所學的知識。
四、所布置的英語作業要輕松愉快
小學生目前的課業負擔很重,作為教師,我們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要適量,所作業不能給學生帶來額外的負擔,所布置的作業形式要多樣化,除抄寫類作業外,我們還可以布置一些口語、畫畫、表演等作業形式,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比如在學習完food這一課時,在作業布置上,我採用了讓學生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還有哪些英語food,調查後進行小組交流,第二天小組匯報。第二天小組匯報的時候,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匯報的既有一些西餐,如:KFC、Macdonald、pudding等等,還有一些是沒學過的水果單詞,如:grapefruit、lemon、watermelon、cherry等等,還有一些調味品,如:cream、honey、garlic等等。這類作業形式會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形式也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學生樂於去做,做的過程中會感到輕松愉快,作業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五、結束語
家庭作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它不僅是學生對於教師上課所講知識的一種反饋,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雖然作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應該盡心為學生設計一些豐富多彩、循序漸進、輕松愉快、合理有效的作業,讓學生有做作業的慾望,而不是把作業視為一種負擔。我們應該少布置一些千篇一律的抄寫類的作業,多一些口語、表演及實踐類的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的去動口、動手、動腦,讓不同學習水平和不同喜好的學生都能夠對作業感興趣。高效的完成作業,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逐步獲得自信,最終實現作業真正的功效。
❼ 請問給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布置什麼樣的英語作業好
1.單詞填字母
2.寫少量單詞
3.背誦課文(3-5句話)
❽ 三年級英語作業要求
三年級英語作業要求如下:
所有作業都是黑筆寫,(家聽)紅筆批,藍筆訂正。寫一行4個。左上角寫日期,右下角家長簽名寫日期。字體要工整,返盯做作業要用鉛筆,訂正作業時加寫改字,錯詞一個改一行,一行四個,每個下面冊銷寫中文;書寫好的可用藍、黑色可擦筆。

英語作業要具有創意性和靈活多樣性。針對農村小學生的年齡、心理、興趣、特長等特點,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為目標,由淺入深,設計開放性作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語言實踐運用能力為目的。
小學英語作業不能僅要求學生讀幾遍單詞或課文,更應注重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州世游,應倡導實踐、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業方式,教師應多設計一些與生活密切練習、形式多樣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