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小學英語閱讀素養的培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加強閱讀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隨著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根據《英語課程標准》的要求,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適度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談談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現行的《牛津小學英語》教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閱讀材料,而且圖文並茂,
語言生動有趣,是學生最好的閱讀資源。針對五、六年級教材,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心設計每個Unit中的A部分,幫助學生准確理解課文,就是引領學生正確完成一篇閱讀理解的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粗讀和略讀課文,布置簡單的任務,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大意,並回答簡單問題。
2.精讀課文,學生互相討論語言知識點,教師指出重點、難點,同時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理解。例如:根據5B Unit 3「Hobbies」的閱讀教材,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What』s Ben』s hobby? (2) What』s Mike』s hobby? (3)Do Helen and Yang Ling have any hobbies ? What are they ? (4) What kind of stamps do you like ? 教師的提問並非無的放失,這樣的提問可喚起學生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還可探測學生認知深度,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
3.總結課文,對課文進行信息梳理、歸納和總結,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強化和鞏固。為此,常用的方法是對課文進行改編,讓學生填入適當的單詞和片語。例如:在閱讀完5B Unit8「At the weekends」後,可讓學生完成如下的填詞:At the weekends, Wang Bing often_________. Sometimes he goes swimming, sometimes he plays basketball, because(因為)he and Mike like _______ very much. Helen likes ________, she and Yang Ling often do housework at home. Su Yang and Su Hai often watch________. Sometimes they_________butterflies in the park.通過這一環節,既了解了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理解,同時又檢測了學生對語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增強學生記憶能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中,常用的有三種閱讀:略讀、細讀和尋讀。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尋讀能力。尋讀指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生閱讀前提出問題,要求捕捉文章重要的信息,這不但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閱讀效率。
眾所周知,學好英語必須過好詞彙關。對於一些英語學習者來講,詞彙是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不少學生就是由於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無法掌握教材中的詞彙而掉隊,從而影響了閱讀能力的發展,為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單詞記憶方法的指導,增強他們記憶單詞的能力。一般來講,小學階段記憶單詞有讀音記憶、聯想記憶和構詞法記憶。
讀音記憶是根據單詞的讀音來記憶單詞,這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讀音記憶法的前提是學生的讀音一定要准確,並掌握一定的發音規律。
聯想記憶法是設法把單詞的音、形、義聯系起來。如拼寫聯想,就是將拼寫類似的單詞集中在一起記憶,如peach&beach&teach, book&look&cook, boy&toy等;利用構詞法記憶,也是猜測單詞的一個好方法。英語中許多單詞是由一個詞根派生而來的,派生而來的詞由詞根加前綴或後綴構成,而前、後綴都有一定的意義。如:形容詞-ly就轉化為副詞,careful&carefully, beautiful&beautifully; 動詞-er轉變為名詞,work&worker, teach&teacher.
三、拓展英語閱讀渠道,促進課外閱讀延伸
小學閱讀能力的提高雖然主要依靠課內閱讀,但不能僅僅滿足於此。課內閱
讀是基礎,課外延伸是補充。實踐研究證明:課外閱讀不但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綜合技能的發展。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英語課外閱讀的機會,創造有利於學生英語閱讀的環境,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利用多種渠道,選擇閱讀材料
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
師可以從一些科學性、時代性較強的讀物上選擇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內容,讓學生閱讀,以此豐富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我引入了《英語周報》、《時代英語報》、《閱讀》等報刊及讀物,讓學生親身感受、直接體驗英語。
(二)開展「漂流」活動,拓寬閱讀視野
「圖書漂流」是一項很好的交流活動,可在每學期初制定課外閱讀方案,為各年級確定不同的閱讀書刊,在班級里、年級中進行「漂流」,學生交流閱讀後的感受,這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平台,開辟了廣闊的閱讀天地。
另外,還可鼓勵班級學生辦好英語黑板報、英語手抄報等宣傳欄目,刊登英語小故事、英語諺語和詩歌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利用每周一次的「小喇叭廣播」,播放一些學生喜愛的英語歌曲及其他英語節目,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知閱讀材料,訓練聽的能力。
四、採用多種訓練方式,加強學生閱讀檢測
閱讀和訓練是無法分割的。優化組合各種方式的訓練,往往能有效指導多層
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閱讀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1.聽力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教師可藉助文本、投影片和多媒體課件呈現對話內容,使學生對語言背景有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看圖,帶著問題聽錄音,發展聽力理解的水平和能力,並對全文大意有整體的把握,閱讀短文後,以排序、選擇、判斷、連線等檢測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這種聽讀結合,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牛津小學英語》的配套練習《聽讀訓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聽力和閱讀的素材,是培養學生聽讀能力的最佳選擇。
2.仿寫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高年級的閱讀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能忽略學生的語言輸出:像讀寫訓練,因為有了前面的閱讀輸入,又有範例可仿寫,學生們便「言之有物」。例如,在閱讀完5B Unit 9 Part E「My classmate, Jim」後,讓學生根據範文仿寫短文《My classmate》或《My friend》,根據一定的語言規則進行再創造,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通過仿寫、改寫、續寫、縮寫、擴寫等多種方式,實現從語言輸入到語言輸出的過渡。
3.競賽和閱讀訓練相結合
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是閱讀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所謂速讀,就是指快速閱讀「fast reading」。雖然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速讀的技能並沒有作出要求,但作為一種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按時間或按數量認讀課文,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記憶,也可為以後的閱讀學習作鋪墊,這種競賽活動迎合小學生的心理,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從競賽中讀出精華,讀出樂趣。
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指出:「閱讀教學的三個主要目標是:read for fun, 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language.」她指出:應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感到愉悅,並同時獲取信息和學到語言知識。因此,教師應從各方面優化閱讀教學,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耐心地對他們進行閱讀指導,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潛能一定會得到充分的挖掘,他們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大大提高。
❷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哪些思維品質
《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發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寓道德教育於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如何做人,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所以,和其他學科一樣,小學英語教學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要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素質教育。下面我將談談我個人的認識。一、充分運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學我們使用的這一套PEP教材在選材和活動設計方面都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其中不乏德育素材。有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知識。特別是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如在教授Inanaturepark單元中可滲透保護森林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教學Whatdoyoulike?時,出乎意料的竟然有同學回答「Ilikemoney」,針對如此的金錢觀,我及時進行教育,舉例說明Moneyisn』tthemostimportant.又如在教學交際用語時,要說明不同的使用場合,讓學生做到語言文明禮貌,並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良好品質。例如「Lady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條基本准則,也體現了自我風度及良好的修養,培養學生具有紳士風度;「WhatcanIdoforyou?」不只是客氣化,而是看到對方有困難而要真心實意的幫助對方;「Howdoyoudo?」是初次相識朋友間的問候,而「Howoldareyou?」對女士而言是粗魯及其不禮貌的表現。教材中Goodtoknow和Storytime的內容也不可忽視,如「MyDaysoftheWeek」單元中的Goodtoknow部分就是關於母親節、父親節這些節日的,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品質的好素材。這兩部分雖然是選學內容,如果我們好好利用的話,可以讓它們發揮到很好的作用。教師在備課時,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德育素材,有意識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及道德行為習慣。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環節中滲透德育教學。教師在每節課的教學中,從開始上課第一聲招呼「Goodmorning.Boysandgirls.」開始,熱身、導入、操練、鞏固這些環節都要連貫,並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尤其我們要注重熱身活動,這是能不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把他引導到英語課堂中來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復述故事,唱歌謠,唱歌曲,甚至配上動作來熱身,同時,我們的德育因素可以從這里融入。在操練中,教師可多採用groupwork,pairwork,discussion等形式,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學會與別人合作。另一方面,教師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到課外活動,都不能放鬆思想教育。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wouldyoulike?」和「Wouldyoulike…?」的功能結構時,我設計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theweatherlike?」時,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muchisit?」時,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如在教授「Whatcanyoudo?」時,可設計某同學媽媽病了,大家一起去看望她,帶去問候,並一起為她打掃衛生;使同學們懂得,要樂於助人,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在今後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為人師表的風范,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❸ 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著近年來我國新課標改革的不斷加快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圍繞如何利用英語閱版讀教學來提升學生權核心素養(Core quality)的話題,正越來越受到英語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核心素質的培養是新課標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它倡導當代的教育不光要教給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加強對於學生科學精神、科學興趣以及創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培養.而英語閱讀教學又正好是當代學科教育當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個教育組成,它對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❹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高中英語類屬於交際性語言學科,其學科核心素養中語言能力構成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中教師應該竭盡所能地通過一些教學途徑來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將英語學習獨特的魅力展現出來,將活力和生機帶進高中英語課堂之中。本文主要針對提升高中英語語言能力的策略進行了闡述,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
基於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焦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會以更加主動、積極和富於創造性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學習活動,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和發展自身的英語素質,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的學習策略。
一、學生核心素養概念分析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為中學教育帶來六大變化,包括,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基於此,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應該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理智感和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學生認真鑽研的意志力和毅力,使得學生具備基本的識別真善美、假惡丑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核心素養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更加重視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唯美的、優秀的課堂建構一方面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將教師將要講授的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接受英語教學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而持續性地開展英語學科學習。比如說教師進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課文時,文章中涉及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等多種節日,教師可以重點選擇Spring Festival作為案例進行展示,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中國年的特色圖片,或者讓學生通過視頻形式感受到中國濃厚的年味兒,從而構建起唯美和生動的課堂,使得學生在其中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英語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信心感。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節日習俗介紹來鍛煉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使得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和錘煉。在此之後,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後寫作作業,讓其以Spring is in March,April and May. In spring,its warm. We see …in spring. We …in spring.等形式寫出一段話,讓學生感受到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所具備的獨特魅力,使得學生持續不斷地獲得學習英語語言的動力和熱情。
(二)創設良好課堂情境
課堂情境的創設是好的課堂的必備要素,課堂教學唯有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才會以更加聚精會神的態度參與其中,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才能獲得保證,當前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的位置上,教師的任務是通過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多個渠道、多種角度進行語言的運用和學習,使得學生的語言學習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讓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來。
例如,教師在教導wildlife protection可以為學生播放物種多樣性和當前地球物種保護的現狀,使得學生對自然界多種多樣的生物充滿著敬畏和愛意,讓學生在動物圖片的吸引之下逐步進入到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中,接下來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Do you know Top 10 most endangered animals in China?這樣學生可以帶著問題進行接下來的學習,並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不斷進行思考,當學生帶著疑慮和問題進入到相關的教學情境之中時,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會大大加深。學生在課上尋找到教師布置的問題之後,教師還可以接下來為其布置課後思考問題:What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wildlife should be ?學生在課後會認真思考這樣的問題,從而去積極地搜尋資料尋找答案,在無形中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材料組織能力,自己創造語言空間來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
(三)提升英語課堂活力
高中生屬於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剛剛進入到青年期,人生也才剛剛開始,他們是充
❺ 如何培養小學英語核心素養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導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從兒童心理學角度來說,兒童時期是培養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兒童對一種語言——英語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而這種興趣的產生,往往決定於如何導入新課。良好的導入新課,如同橋梁,聯系著舊課和新課:如同路標,引導著學生的思維方向。良好的導入新課,猶如樂曲「前奏」,戲劇的「序幕」,具有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景的作用。
下面就英語導入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得到的體會,與大家進行交流,希望提出寶貴意見。
一、新課導入要突出目的性和針對性
良好的導入新課,應注意以下主要功能的充分發揮。
(一)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注意
以豐富多彩的新課導入手段,誘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注意力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會集中注意力並能持久,而任何實踐活動都是只有人們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特別是設計教案中導入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導入的過程要新穎,且有針對性,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一上課就集中注意力,是其認真聽課,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二)引起課題的關注,傳達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意在引路,通過導入來向學生介紹所講的知識及所要達到的意圖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性質、深淺、難易,充分考慮與教學內容建立有機聯系,寓理於事,因果設計。
(三)有效地導入是實現情感交流,縮短師生距離的有效途徑
教師有時可有意識地用錯誤觀點或不精確的敘述讓學生修改、補充、糾正、有時也可「以誤引正」即根據學生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沿著他們的思路尋出荒謬的結果,使他們悟出「我錯在哪裡?」這是用以展開討論,解決教材難點的好路子。
二、導入新課的多樣性和啟發性
導入新課的方式和內容,要緊扣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師風格,而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或從已知引起,或同課型而異。教學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灌輸或傳遞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寓意深長的開導。運用啟發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積極探求。
導入新課應注意它的多樣性和啟發性,給學生留下適當的想像餘地,讓他們能由此想彼、由因溯果、由表思里,由個別想一般。在習題中練習課的開頭也可如此。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通常有以下幾種:a.連貫性導入;b.點撥性導入;c.懸念性導入;d.習題性導入;e.直接性導入;f.實踐性導入;g.激勵性導入;h.對比性導入;i.問答式導入,j.逆反式導入。但要求根據教師自身、班級、學生、時間,環境等各因素來選擇合理的導入方法。
三、導入新課要有情景性
王義智老師曾經說過:「學生情感的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一定的真實情景。我曾對此做過一個試驗:
實例5 在講授What would you like ? 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把授課時間安排在早上第一節:把事先准備好的「蛋糕、麵包、雞蛋、蘋果、牛奶」放在准備好的課桌上,擺上幾把椅子。一上課,教師座在其中(裝作一種不知想吃什麼?什麼都愛吃的樣子)通過特定的情景及動作介紹「Cake、Apple、Bread…」(用手分別指出),然後教師可拿著「Cake」又說:「I』d like cakes .」(作出非常愛吃的樣子)最後通過幾名同學上來與教師對話導入新課。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四、導入新課要有引導型
導入新課具有它自身的特點,突出引導和銜接性,且得體自如。因此,應特別注意前後呼應,在「導」與「接」上顯示神通。無論是迂迴曲折、還是直截了當、是高談闊論,還是娓娓而談、是出其不意還是循規蹈矩…都要在自然得體上下功夫。
在導言中通過聽錄音、跟讀,扮演角色等活動。一點帶面,一好帶差,很自然地把舊課轉為新生課的運用。課堂熱烈的氣氛,使他們的情緒開始處於亢奮的狀態。
五、導入新課注意間接性及時間的合理分配
導言意在牽引學生思維,進入新授內容領域,故宜簡短不宜太長,宜精當不宜繁瑣。導入新課所用語言要精煉,力求用最少的語言,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聽課與思考上來。應提要鉤玄、簡明凝練、迅速進入正文、不要繞彎,更不好生拉硬扯、以免「喧賓奪主」沖淡主題,影響進程和授課的效果。
實例7教材(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Four Lesson 20)How』s the weather today ?一課,在導入單詞「warm、cool、」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利用課件展示「取暖、吹風扇」的簡筆畫,然後用事先配好的鈴聲做輔助,這樣教師在「真實」的情境中導入新課。
時間的運用也不宜太長,即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引起他們濃厚興趣和求知慾望。
以導語的「志堅、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需要、得知(興趣產生於知,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初」)、疑難、思源、方新(原則不便,方法常新」)、變換」等來引趣。不但活躍氣氛,敞開思路,且培養想像達到短時間內以趣引導。
總而言之,學校是知識的「天堂」,教師是知識的「使者」,而學生是哺育中的「嬰兒」,當「嬰兒」接受新鮮知識的時候,要進行思想品德和學習能力的教育,要樹立良好的學習風氣,突出學習的重要性、緊迫性,同時把觀念逐步轉化成新知識的傳授,使學生迅速進入特定的教學活動軌道。對這一環節的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和適當運用,可以起到巧妙導入,先聲奪人的作用。能展示教學目標、誘導學生思考、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習的興趣、引起積極求知慾望、促成學習情緒高漲,提高學習能力的培養。但不能「一暴十寒,有始無終」,只要鍥而不舍,日積月累、年復一年、久而久之,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