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核心的體現
政策需求《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就提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內育、整體設計目標容,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等基本理念,這些都與英語教學的核心素養相契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差異,要將這些理念貫穿進現在的教學活動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每個課程的目標,對現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
❷ 小學閱讀教學目標的核心
1、具有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
2、擁有一定的語文積累;
3、達到一定的閱讀量;
4、在以上進程中,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獨立閱讀的基本能力
感受能力:能用普通話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擁有默讀、略讀、瀏覽的本領。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在300 字以上,並不斷提高識記和概括的能力。
理解能力:擁有理解詞、句、篇表達了什麼和怎樣表達的基本能力,及相應的判斷、推理、聯想、想像的能力。
輔助要求:一是擁有快速、准確辨認音節的能力;二是學會使用常見的工具書;三是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二、一定的語文積累
1、累計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字;
2、理解、熟記一定數量詞語、成語、名言警句、格言俗語,認識基本的句式,常見的表達方式和方法。
3、背誦詩文160篇(段)以上,其中低年級50篇;中年級50篇;高年級60篇。
三、一定的閱讀量
小學六年累計的閱讀總量在175萬字以上( 課文總字數大約30萬字左右;課外閱讀的總量在145萬字以上:其中低年級達到5萬字以上;中年級在40萬字以上;而高年級則應在100萬字以上)。
將以上的四項綜合,「 好讀書、會讀書、多讀書 」當是閱讀教學的歸宿,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小學與初中階段。
落實 「九字訣」 的七條建議
1.濃濃的讀書氛圍;
2.課內外緊密結合;
3.剛柔相濟的制度;
4.基本的物質保證;
5.教師的示範引領;
6.多方的協調共管;
7.經常的讀書活動。
四、各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
一、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四個重點
1.誦讀感受:確保人人都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不錯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復、不破句)朗讀(誦讀)課文;
2.識字寫字: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課課都要落實到位的教學重點;
3.理解應用:了解詞句的意思,能讀懂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與人交流;低年級理解的重點
4.熟讀背誦:注意詞語、句式、篇章的背誦,豐富原始積累;背誦優秀詩文50篇;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二.中年級段的三個加強點
1.感受識記:繼續抓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加強默讀、略讀能力的培養;注意邊讀邊想(識記與概括)能力與習慣的培養
2.理解應用:一是理解詞句的意思,能體會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三是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內容復述 中年級理解重點
3.積累拓展:背誦優秀詩文50篇以上,課外閱讀總量在40萬字以上。
三.高年級段的三個延伸點 高年級理解重點
1.感受識記:繼續提高朗讀和誦讀的水平,學會瀏覽,提高默讀速度:1分鍾在300字以上,並在此過程中強化邊讀邊想的能力與要求;
2.理解應用:一是理解詞語在語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敢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作出自己的判斷;三是提高對記敘性、說明性、詩歌等文體的理解與把握。
3.積累拓展:形成初步的獨立閱讀的能力,背誦詩文60篇,課外閱讀在100萬字以上。
以上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一個以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為重點,既突出學段不同要求,又前後聯系、螺旋式上升的目標體系。
五、各課時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建構本課的閱讀話題;
2.把握本課的生字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把握課文要點及主要內容。
提示:低年級暫不安排第4項內容;進入中高年級後,對2、3兩項要求主要通過課前預習及課堂反饋予以落實。
第二課時
1.低年級以了解詞句的意思和感受課文內容為主;中年級重在把握課文結構以及關鍵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高年級主要是從文體、表達順序、關鍵詞句去體悟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握它的表達的方式與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2.熟讀課文,形成積累;
3.適當安排拓展性閱讀以及讀寫結合的練習
❸ 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意思
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❹ 小學英語課程的核心目標和核心任務是什麼
讀,多讀才行
❺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重要環節有哪些
(一) 閱讀前——鋪墊背景知識pre-reading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2 ).巧猜詞,排除閱讀障礙。
(3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4).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像。
說話也是我們課標里的要求,能很快幫助學生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
(5).鼓勵平時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
(二) 閱讀中——活學教材 while –reading
(1.)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A.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詞彙 達到 「四會」要求 、功能句等語言項目分步進行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和交際性操練。通過形式多樣的機械操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力求多種感官協調互動,使學生學得活潑扎實有效,牢固掌握詞彙。
B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這一環節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現要藉助情景的創設而進行,以便讓學生明晰語言意義及使用場合;要將活潑有趣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任務的設計要有較強的目標性、序列性和整體性。
C.從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以問題推動學習,以任務貫穿課堂」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牢牢把握的一條准則。
D.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通過多層次、多梯度讀的操練,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反饋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習慣和策略。
E.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2、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把它表演出來。3、讓學生進行接龍傳話。4、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全方位展開,基礎性、層次性和拓展性相結合,不僅訓練學生的閱讀感知力和閱讀鑒賞力,而且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再造力,全面提高其綜合運用課文知識的能力,並為下一環節實踐型任務的順利實施作鋪墊。
F.實現訓練型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正確熟練地運用。結合語言項目和生活實際設計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自主交流,溝通信息,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用能力。
G.培養文化意識,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並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搜尋更多的相關信息
(三) 閱讀後——有效延伸 post –reading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根據課標的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源」於課內,「流」向課外。即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展開外延性拓展,通過經常性的閱讀積累,鞏固、擴大詞彙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以及閱讀習慣和能力。
❻ 小學英語課程資源的核心部分是什麼
英語教材
❼ 小學英語的閱讀課教學
小學的英語課
主要就跟著老師的節奏來做
課後看哈英語動畫片(英文對白的)
稍微積累點單詞
對閱讀很有好處!
呵呵!
❽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哪些思維品質
《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發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寓道德教育於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如何做人,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所以,和其他學科一樣,小學英語教學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要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滲透於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素質教育。下面我將談談我個人的認識。一、充分運用教材的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學我們使用的這一套PEP教材在選材和活動設計方面都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其中不乏德育素材。有本國和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禮儀、習俗風貌等知識。特別是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願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如在教授Inanaturepark單元中可滲透保護森林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教學Whatdoyoulike?時,出乎意料的竟然有同學回答「Ilikemoney」,針對如此的金錢觀,我及時進行教育,舉例說明Moneyisn』tthemostimportant.又如在教學交際用語時,要說明不同的使用場合,讓學生做到語言文明禮貌,並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良好品質。例如「Lady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條基本准則,也體現了自我風度及良好的修養,培養學生具有紳士風度;「WhatcanIdoforyou?」不只是客氣化,而是看到對方有困難而要真心實意的幫助對方;「Howdoyoudo?」是初次相識朋友間的問候,而「Howoldareyou?」對女士而言是粗魯及其不禮貌的表現。教材中Goodtoknow和Storytime的內容也不可忽視,如「MyDaysoftheWeek」單元中的Goodtoknow部分就是關於母親節、父親節這些節日的,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尊敬長輩的品質的好素材。這兩部分雖然是選學內容,如果我們好好利用的話,可以讓它們發揮到很好的作用。教師在備課時,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德育素材,有意識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自覺的道德意識及道德行為習慣。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環節中滲透德育教學。教師在每節課的教學中,從開始上課第一聲招呼「Goodmorning.Boysandgirls.」開始,熱身、導入、操練、鞏固這些環節都要連貫,並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尤其我們要注重熱身活動,這是能不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把他引導到英語課堂中來的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復述故事,唱歌謠,唱歌曲,甚至配上動作來熱身,同時,我們的德育因素可以從這里融入。在操練中,教師可多採用groupwork,pairwork,discussion等形式,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學會與別人合作。另一方面,教師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外輔導到課外活動,都不能放鬆思想教育。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組織一些模擬情景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向學生滲透德育。如:在教學「Whatwouldyoulike?」和「Wouldyoulike…?」的功能結構時,我設計了在快餐店就餐和家裡來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theweatherlike?」時,設計了天氣預報發布會的情景;在學習「Howmuchisit?」時,布置了小商店情景。如在教授「Whatcanyoudo?」時,可設計某同學媽媽病了,大家一起去看望她,帶去問候,並一起為她打掃衛生;使同學們懂得,要樂於助人,講究衛生,熱愛勞動。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伴隨著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德育融匯其中。學科教學中的德育,重在滲透。在今後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挖掘英語教材中豐富的德育資源,通過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為人師表的風范,按照英語教學的自身規律,自覺地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靈和豐富知識的一代跨世紀新人。
❾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教育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專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屬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