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課環節
A.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體現幾個環節
三個
pre-reading , while reading , post-reading
B.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哪些基本環節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基本環節
1.導課。英語課前的熱身活動用英語說是「Warmup」,又可以稱之為導課。課前幾分鍾的導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前奏。課前熱身活動不僅能夠調節氣氛,而且還能復習舊的知識,起到鞏固作用。
2. 復習。復習過程是對所學知識鞏固和再現的過程,業是引出新知識的紐帶,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過程。
3. 呈現。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在導入新課時進行,因為這是學習新課的重要一步。
4. 操練。這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對知識點記憶和掌握的主要過程。
5. 鞏固。鞏固過程可以形象地比喻為收割玉米,已經將玉米一個個掰下,鞏固就像是一個袋子,要將玉米都裝好帶走,如果鞏固過程沒有進行好,就如同扔下收割好的玉米帶著空袋子回家。
6. 作業。作業是看似平常卻又要講究方法和方式的過程,因為根據人的記憶周期和遺忘曲線,完成作業的過程就是更好地記憶和鞏固所學知識點的過程。
(2)小學英語閱讀課環節擴展閱讀
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
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
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
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
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
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C.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讀寫課的環節有哪些
讀寫課教學目標錯位
有的老師過分重視教學內容中新授的詞和句型,常常通過多種途徑導入,再化大量的時間在跟讀、朗讀、操練和拓展相關詞彙和句型上,等學生完全掌握透了再呈現語篇,學習、練習並拓展運用,結果能花在語篇上的時間不夠多,有把讀寫課上成對話課甚至詞彙課之嫌。
2.讀、寫教學比重失調
讀寫課的教學中,教師教讀和寫的力度和時間沒有根據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對於新體裁或連讀、略讀等朗讀異化現象比較多的課文,教師的教學可偏重於讀,對於書寫內容較多、較復雜的課教師花在寫的時間上可以多一些。兩者旗鼓相當的盡量要統籌安排相應的活動,訓練學生讀和寫等綜合能力。
3.活動設計針對性不強
活動除了要有趣味性、梯度性,最主要的還應該具備明確的語言和能力目標,讀寫課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要應該能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但有些教師在讀寫課中過分追求形式的多樣性,為了形式而活動,忽視了讀寫課的教學實效,以致讓讀寫課成了單獨的表演課或閱讀訓練課,學生的朗讀、閱讀能力和單詞拼讀、書寫水平都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二、「Top-Down」教學模式下有效開展小學英語讀寫課的探究
「Top-Down」教學模式是相對於Richard,Celce & Olshtain提出的「Bottom-Up Processing的教學模式,就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和初步理解學習材料,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水平,將學習材料中的語言知識點提取出來,之後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整體的學習材料。
(一)明確「Top-Down」教學模式下讀寫課教學的主要任務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盡管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不同的課型中教師對學生各種技能的培養也應該有所側重,小學英語讀寫課中「讀」包含了朗讀和閱讀,「寫」包含了拼寫與寫作,所以教師應該在讀寫課中著重培養學生這四方面的能力,並結合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1.培養學生語篇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Halliday&Hasan把語篇定義為和文化背景相聯系的語義單位,是語言的使用單位,他們認為語篇是由句子實現的而不是由句子構成的。所以,教師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才能保證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單個詞語、句子的理解上,而是從文章整體的角度出發,以語篇為基礎單位,立足於篇章全局,對文章的內容和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為後繼的閱讀學習奠基。
D.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speaking環節怎麼做
呃。你來是在自己學校做這個課程源呢。還是自己放書上的CD???像我們學校,內網里做這網路課程,錄音部分沒法兒做,老是不能錄完整。老師也就沒讓我們做這部分了。而自己放碟操作的話,如果你電腦之前沒安裝,它會提示你要先安裝語音識別。嗯 順便一提,現在我報讀的ABC天芐英語中心的老師才和我提過,如果要掌握好英語是很容易的~絕對要擁有一個適合的學習環境以及實習口語對象,外教水平很重要 最好歐美母語 口語純正才行,不間斷經常口語學習 1&1針對性教學就有.好.的學習效果~課程結束後同樣要復習聽取課堂錄音檔,幫助加強記憶..不過實在沒有練習對象的話,那麼就上可可或大耳朵獲取課外教材閱讀 多說多問短時間語感就提升起來,整體效果應該可以突飛猛進的..你要按照光碟提示先安裝語音識別。。如果你這些都正確操作了。嗯。換個瀏覽器唄。我覺得IE真的太爛了。不知是rp原因,還是,、、我用的時候經常崩潰。希望能幫到你。
E. 小學英語語篇閱讀課堂教學分為幾個階段進行呢每個階段的教學目的是什麼
三個階段:閱讀前、中、後。
1、閱讀前:鋪墊知識 介紹背景
達成目標:幫助學生了解與迴文本相關的知識、文化答背景,預測文本內容。
2、閱讀中:任務驅動 理解文本
達成目標: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文本,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整理信息,發展學生的自主閱讀技能。
3、閱讀後:拓展運用,提升能力。
達成目標:設計多種形式的綜合語言運用實踐活動進行拓展並適時滲透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F. 小學英語閱讀課怎麼上
一、聯系實際、引導小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可見,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如何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呢,那麼教學就變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教師應採用多樣的靈活的機制來激勵學生,要善於創設氛圍,一旦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要能及時調動並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來一段小幽默等。閱讀的內容,可以採用另類的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叫學生聽錄音,再朗讀的模式,可以試著叫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講小故事來把這內容演澤出來。既達到了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二.擴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學生學習英語,僅僅限於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收集資料,為學生提供能夠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的語篇材料。如英語學習報,英語故事書等給學生進行傳閱。學習只有多閱讀,才能擴寬知識面,掌握更多的詞彙。才能提高閱讀的效率。英語教師只有跳出英語教英語,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斷開發與創新語篇,實現拓展化、實踐化和趣味化,才能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得以發展,使知識在被拓寬的同時,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
三.教學分層,降低難度。
六年級的學生英語知識積累少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六年級的閱讀材料或多或少會涉及到以前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加充分地開展好閱讀前的復習活動。帶領學生做單詞游戲,對話表演,認讀重點句式等,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熟練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詞彙。在充分的復習活動之後,我再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找出剛才復習的單詞、句型,並同桌進行認讀。然後,我提出一兩個在短文中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閱讀活動。難度降低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增強了。讓學生完成以上活動之後,我再領著學生理解短文,鼓勵學生完成檢測題。
四、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至關重要。
1、養成整體閱讀的習慣 掌握文章大意。
整體閱讀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讀的句子盡可能分成意義較完整的組群,目光要盡可能少的停頓,要從整體把握句子的含義。而不是逐字逐句去翻譯閱讀材料。
2、學會猜測詞義,並對單詞的結構進行聯想。
英語閱讀的最大障礙就是詞彙量,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一篇英文只認識那麼幾個單詞是不行的,就感覺在看盲文,無厘頭。但完全沒有生詞的閱讀是不可能的,所以學生要學會根據上下文、語境,單詞結構等猜測詞義。
3、用英語思維
也許這一點在小學很難做到,但是要從小培養他們英語的語境,不要從母語轉變意思,也就是不能逐字逐句的譯成中文後,再把全文大意掌握,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學英語就要直接用英語理解,減少母語與英語間的互譯。盡可能的培養這種英語的語感。
4、 正確選擇閱讀材料。
教師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是很重要的,否則起不到英語閱讀教學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閱讀內容最好是原文,不要自己編寫,原汁原味更能貼進語言的真實性,;其次選擇閱讀材料時要與學生課本中的閱讀材料難易程度相當,如果把握不好,可以看看課本中用的是什麼句式等,與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對比;再次,所選的閱讀內容生詞不宜太多,最多不能超過5個。因為太多的生詞會使學生的閱讀受阻,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閱讀後的成就感與積極性。
G.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重要環節有哪些
(一) 閱讀前——鋪墊背景知識pre-reading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2 ).巧猜詞,排除閱讀障礙。
(3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4).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像。
說話也是我們課標里的要求,能很快幫助學生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
(5).鼓勵平時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
(二) 閱讀中——活學教材 while –reading
(1.)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A.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詞彙 達到 「四會」要求 、功能句等語言項目分步進行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和交際性操練。通過形式多樣的機械操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力求多種感官協調互動,使學生學得活潑扎實有效,牢固掌握詞彙。
B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這一環節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現要藉助情景的創設而進行,以便讓學生明晰語言意義及使用場合;要將活潑有趣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任務的設計要有較強的目標性、序列性和整體性。
C.從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以問題推動學習,以任務貫穿課堂」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牢牢把握的一條准則。
D.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通過多層次、多梯度讀的操練,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反饋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習慣和策略。
E.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2、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把它表演出來。3、讓學生進行接龍傳話。4、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全方位展開,基礎性、層次性和拓展性相結合,不僅訓練學生的閱讀感知力和閱讀鑒賞力,而且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再造力,全面提高其綜合運用課文知識的能力,並為下一環節實踐型任務的順利實施作鋪墊。
F.實現訓練型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正確熟練地運用。結合語言項目和生活實際設計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自主交流,溝通信息,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用能力。
G.培養文化意識,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並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搜尋更多的相關信息
(三) 閱讀後——有效延伸 post –reading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根據課標的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源」於課內,「流」向課外。即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展開外延性拓展,通過經常性的閱讀積累,鞏固、擴大詞彙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以及閱讀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