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閱讀活動設計環節
① 如何設計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環節
讓孩子們的多聽,多讀,多互動
② 小學英語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有些什麼活動設計
應該有一些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
③ 小學英語閱讀課的重要環節有哪些
(一) 閱讀前——鋪墊背景知識pre-reading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2 ).巧猜詞,排除閱讀障礙。
(3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
(4).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像。
說話也是我們課標里的要求,能很快幫助學生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
(5).鼓勵平時搜集相關的背景知識。
(二) 閱讀中——活學教材 while –reading
(1.)分步進行語言項目訓練
A.教師將課文中的重點詞彙 達到 「四會」要求 、功能句等語言項目分步進行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和交際性操練。通過形式多樣的機械操練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力求多種感官協調互動,使學生學得活潑扎實有效,牢固掌握詞彙。
B將新的語言功能句呈現給學生,分層設計小的任務予以訓練。這一環節要注意的是:句型的呈現要藉助情景的創設而進行,以便讓學生明晰語言意義及使用場合;要將活潑有趣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任務的設計要有較強的目標性、序列性和整體性。
C.從視聽入手,整體感知語言材料以問題推動學習,以任務貫穿課堂」是教師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牢牢把握的一條准則。
D.具體了解語篇內容,加強過程指導通過多層次、多梯度讀的操練,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閱讀反饋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態度、習慣和策略。
E.以語篇為單位綜合訓練,強化綜合語言能力1、 用不同的方式復述課文。2、學生根據各自掌握的情況把它表演出來。3、讓學生進行接龍傳話。4、 完成教材中的相關練習,全方位展開,基礎性、層次性和拓展性相結合,不僅訓練學生的閱讀感知力和閱讀鑒賞力,而且培養學生的閱讀遷移力和閱讀再造力,全面提高其綜合運用課文知識的能力,並為下一環節實踐型任務的順利實施作鋪墊。
F.實現訓練型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正確熟練地運用。結合語言項目和生活實際設計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自主交流,溝通信息,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所學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用能力。
G.培養文化意識,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並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搜尋更多的相關信息
(三) 閱讀後——有效延伸 post –reading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根據課標的要求,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源」於課內,「流」向課外。即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展開外延性拓展,通過經常性的閱讀積累,鞏固、擴大詞彙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度,逐步形成良好的語感以及閱讀習慣和能力。
④ 如何組織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方案
在小學高年級階段, 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較難把握的方面。 因為閱讀教學既要讓學生讀, 又要適度講解,我就針對閱讀方面來談談怎樣進行教學設計
⑤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活動設計
讀中活動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主體,也是英語語篇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是經過閱讀理解文本大意,理清文本思緒,從而獲取文本的詳細信息或細節性信息。這一過程中,教員能夠依據篇章構造、言語各層次之間的關系、句法、詞彙等設計一些帶有整體性、層次性、梯度性等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協助學生由表及裡、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地解讀語篇,探求語篇的意義。
1. 導讀型問題。英語語篇教學倡導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學習和了解所學言語資料。導讀型問題是在整體呈現語篇之前,教員依據完好的語篇情節提出的概括性和整體性問題,用來協助學生快速把握語篇的宗旨大意,從而培育學生整體閱讀的習氣。
2. 梳理型問題。梳理型問題是在學生整體初步感知語篇的根底上,教員依據本人的教學思緒,緊緊抓住語篇的主線而設計的一些主幹性問題,這些問題的設計是協助學生理清語篇脈絡的關鍵,是學生全面、深化了解語篇內容的前提。這些問題要層次清楚,邏輯性強,注重學生的認知開展過程,有力地撐起了語篇的「骨架」,使得整個語篇主幹清楚,全文的言語與情感有了向心力,許多貌似系統的信息被這些問題串連在了一同,協助學生理清了了解語篇的思緒,提升了記憶語篇的效果。
3.細節型問題。由於小學英語語篇內容大都簡單,思想情感也比擬粗淺,所以許多教員常常只注重整體性問題和主幹性問題的設計,疏忽細節型問題的設計,招致設計的問題粗心大意,從而使得語篇的了解淺層化。細節型問題是教員依據語篇中的一些細小而關鍵的字、詞、句提出的一些關鍵性、蔭蔽性的問題(如以what, who, when, why, how等提出的問題),旨在培育學生靜心閱讀,捕捉文本的細節信息,引領學生正確控制語篇內容,從而到達全面透徹天文解語篇的目的。
⑥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體現幾個環節
三個
pre-reading , while reading , post-reading
⑦ 小學英語教學策略讀寫課的環節有哪些
讀寫課教學目標錯位
有的老師過分重視教學內容中新授的詞和句型,常常通過多種途徑導入,再化大量的時間在跟讀、朗讀、操練和拓展相關詞彙和句型上,等學生完全掌握透了再呈現語篇,學習、練習並拓展運用,結果能花在語篇上的時間不夠多,有把讀寫課上成對話課甚至詞彙課之嫌。
2.讀、寫教學比重失調
讀寫課的教學中,教師教讀和寫的力度和時間沒有根據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對於新體裁或連讀、略讀等朗讀異化現象比較多的課文,教師的教學可偏重於讀,對於書寫內容較多、較復雜的課教師花在寫的時間上可以多一些。兩者旗鼓相當的盡量要統籌安排相應的活動,訓練學生讀和寫等綜合能力。
3.活動設計針對性不強
活動除了要有趣味性、梯度性,最主要的還應該具備明確的語言和能力目標,讀寫課中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要應該能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但有些教師在讀寫課中過分追求形式的多樣性,為了形式而活動,忽視了讀寫課的教學實效,以致讓讀寫課成了單獨的表演課或閱讀訓練課,學生的朗讀、閱讀能力和單詞拼讀、書寫水平都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培養。
二、「Top-Down」教學模式下有效開展小學英語讀寫課的探究
「Top-Down」教學模式是相對於Richard,Celce & Olshtain提出的「Bottom-Up Processing的教學模式,就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和初步理解學習材料,然後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和水平,將學習材料中的語言知識點提取出來,之後再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整體的學習材料。
(一)明確「Top-Down」教學模式下讀寫課教學的主要任務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盡管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但不同的課型中教師對學生各種技能的培養也應該有所側重,小學英語讀寫課中「讀」包含了朗讀和閱讀,「寫」包含了拼寫與寫作,所以教師應該在讀寫課中著重培養學生這四方面的能力,並結合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1.培養學生語篇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Halliday&Hasan把語篇定義為和文化背景相聯系的語義單位,是語言的使用單位,他們認為語篇是由句子實現的而不是由句子構成的。所以,教師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才能保證學生在閱讀文章時不把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對單個詞語、句子的理解上,而是從文章整體的角度出發,以語篇為基礎單位,立足於篇章全局,對文章的內容和語句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為後繼的閱讀學習奠基。
⑧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一、閱讀前——引出話題,激發興趣
這一階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導入新課」內。在這一階段容,為了激起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根據不同的閱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看圖說話、猜謎游戲、觀看錄像、歌曲或歌謠引入等方式,進行有效的預熱。這是對即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也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這些直觀的表現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這對下面的課文閱讀理解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閱讀中——理解教材,整體把握
本階段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取較詳細的篇章信息,了解和熟悉課文中的生詞、短語、結構等語言現象。在閱讀中,老師可以優化組合各種閱讀訓練的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閱讀,從而讀活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