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課的目標怎麼寫初中
如何理解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
一、引言「教什麼」是一個關於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問題。英語教師寫在教學計劃中的教學目標不一定就是他們實際實施的目標,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教學目標。只有仔細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才有可能發現他們真實的目標傾向和對教學內容的實際理解。本文將圍繞兩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際案例展開討論,試圖回答兩個問題:①兩位英語教師的主要課堂教學活動涉及哪些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②教師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理解與選擇是否能反映教師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的理解?二、案例分析與討論1.教材內容介紹和編者意圖分析以下是兩個高一英語教學案例,兩位教師(以下分別簡稱「教師A』,和「教師B」)使用的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NsEFC Stu-dent,5 BookZ(2007年4月第2版)。兩位教師的教學內容都是必修二第5單元翔壓『ic第一課。教材內容主要包括: (l)熱身活動:呈現八種不同音樂風格的圖片及相應單詞(。玩sie習musie,roek』n』roll,orchestra,raP,folk music,jazz,eountry musie,ch。司),以及與音樂、音樂風格和個人音樂喜好
❷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好的教學活動有哪些
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
摘要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語言輸入的重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有三個,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和教學過程設計。本文以筆者的實習經歷為例,對教學活動的單個環節進行了逐步分析。
關鍵詞:前端分析 目標分析 過程設計
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充當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逐句翻譯文章大意,教師設法向學生解釋大量的語法知識點,這就是所謂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堂課下來,學生容易疲勞,感覺既枯燥又乏味。同樣,這樣的模式也不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關於怎樣設計初中閱讀課的教學活動,下面我就從教學活動設計基本過程的各個環節來逐一闡述:
一、閱讀課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對於學習者的分析。初中生剛正式接觸英語這一門學科,對一門新鮮的學科還是感到好奇並且極其願意學好的。但正因為從前沒有學習的經驗,所以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和習慣要靠教師來設計和培養。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既要逐步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心理,評估他們對這一門學科的興趣和意見。
2、學習需要分析。《新英語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面對新課程,我們必須牢記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叫學生學。」 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自己後面亦步亦趨的習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且弘揚人的主體性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分析。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目標英語》的廣泛使用,對初中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只注重句型,詞彙和語法,但初中生閱讀的學習不能僅依賴於語法,句型和詞彙量,還要依賴有效的閱讀策略和技巧,而閱讀策略是在老師系統的,長期的培養下形成的,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技巧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 英語閱讀課的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分析和處理。對於閱讀內容,教師必須注意結合學生的需求、興趣和語言程度,循序漸進,精心選擇,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在閱讀的初級階段,教師應盡量避免傳統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幫助學生樹立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到了中高階段教師應加大課堂輸入,以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能力,拓寬視野,開發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媒體的選擇。在英語教學中、對教學媒體的研究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科學、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 ,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功能和優勢 ,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英語學科的教學媒體有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兩種。如教師的言語、表情及演示 ,各種實物或模型 ,圖片、圖表和簡筆畫、黑板及各色粉筆等屬於直觀教具 ;而錄音、錄像、幻燈、投影及計算機等屬於電教媒體 ,這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是現代英語課堂上的新寵。在考慮如何運用以上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時 ,需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學生狀況及媒體特性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3、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設計。閱讀是一種復雜的認知過程,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主要的途徑之一。那麼在閱讀課中怎樣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新教材擺脫了傳統的逐字逐句分析課文,死摳語法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導入(presentation)——閱讀(Reading)——練習(practice)」的教學模式。
下面結合我在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閱讀課的實習,作為案例逐步分析。
教學設計案例:3a 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
教學材料:七年級上冊英語教材
一、 前端分析
這篇文章講得主要是Huaxin 服裝店大甩賣。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來教,逐句分析課文,這樣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倦怠。初一的學生剛接觸英語,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到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 、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解決文章提出的問題,了解文章的主要知識點。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談論商品價格。
三 、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處理
本篇閱讀與我們這單元剛學到的新句型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有很大的補充作用,談論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是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的。
(2)教學媒體的選擇
這節課需要學生跟錄音大聲朗讀,因此需要一些播放設備。同樣地,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服裝類的圖片,以活躍課堂和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學方法的選擇
1、採用任務型教學方式(Pask-based Learning)進行教學。
2、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新單詞和新短語仿照原文寫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 、 主要的教學流程
1、先聽錄音 掌握大意
首先讓學生同一邊錄影材料,讓學生完成題目中要求填寫的價格標簽,同時,使用幻燈片展示衣服鞋襪等各種商品的圖片,產生情景效果,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2、提出問題 設置懸念
在上課之前,學生要合作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如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如下一些問題:
Q1, 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2,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
Q3,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Q4,Lisa has 20 yuan,what does she can buy in Huaxin Clothes Store?
這些問題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並不容易回答,但這些問題的次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3、團隊合作 解決問題
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先默讀課文之後再自發地討論這些問題,然後再引導學生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運學生們通過運用了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加強了對「How much...」句型的熟悉程度,而教師只是充當了引導學生正確地解決問題的角色,讓學生培養了合作學習的精神。
4、合理安排 逐步引導
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逐句翻譯文章的內容,再板書重要的語法知識點,這樣的課堂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也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先聽錄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然後,讓學生再跟錄音讀,在讀的過程中,再向學生解釋一些need、want、sweater重要的詞彙和語法,並適當引入了pink、purple、jacket等新詞,雖然生詞量有所增加但效果明顯,這樣學生不容易感到厭倦,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發音,循序漸進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5、書面輸出 反饋調控
為了檢測學生對本篇文章的掌握程度,我選擇讓學生根據教材原文寫一篇服裝店大甩賣的文章,在學生完成文章之後引導個別學生上台讀出自己的文章並要求其作出自我評價,讓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我在充分肯定其寫作成果的同時也指出村阿紫的不足,聽過評價是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生自信。另外,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強了語篇片意義的深層理解,這樣整堂課下來不僅鞏固了學生所學知識,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為基礎教育的英語教師,閱讀課教學不能只重視知識點或停留在知識的識記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具備加工、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觀點去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讓學生融會貫通,使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開拓思路、勇於創新,更好地培養自己創造性地使用語言的能力。總而言之,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仍需不斷探索和努力,讓學生在充分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及資料:1 尹俊華.教育技術導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盛群力,李志強.現代教學設計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 「合作學習」策略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5 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
❸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目的是什麼
擴大單詞量,增強語感,為作文打基礎
上到高中以後,作文就不再是簡單的拼湊單詞,還需要很多技巧為作文增色,閱讀的作用就在於學習、欣賞別人作文的技巧,領會寫作的要領
❹ 如何提高新目標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體。新課程中學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中考試題為例,閱讀理解題共佔了30分。這就意味著考生閱讀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考試成績。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必要的一些課外閱讀量以外,更應該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是本人對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許多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輕視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講解生詞、逐句逐段分析,然後對對答案,沒有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目前的教學方法沒有很好地體現英語課程標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很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於是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很難得到提高。
二、影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般說來,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有:
1.背景知識。背景知識不僅指文化背景,還指人們掌握的各種知識,包括語言知識本身及已有的各種生活經驗、經歷。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是造成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閱讀,並提供多種適合學生閱讀水平和興趣的英語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多了解英語國家的背景知識。
2.詞彙掌握。一般說來,詞彙量的大小預示著閱讀能力的高低,因為詞彙量的缺乏是構成閱讀困難的首要原因。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詞彙的擴充。
3.語法知識。學生語法基礎知識不扎實,也是造成閱讀困難的原因之一,特別是當遇到長句、難句或者是對句法結構的陌生同樣會影響閱讀。
4.閱讀策略。閱讀策略是有效閱讀的保證,不能正確運用閱讀策略就很難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影響閱讀的質量和數量。
5.閱讀習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教學。比如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學生喜歡用筆或手指著閱讀,有的學生喜歡在心裡默讀或者唇讀,還有的學生喜歡不斷回頭重復閱讀過的內容。這些不良的閱讀習慣不僅費時費力,影響閱讀速度,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連貫思維,進而阻礙理解。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各種不良閱讀習慣,可以經常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努力提高閱讀速度。
三、提高閱讀有效性的策略和建議
1.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孩子們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語言的。我們在課堂中所開展的活動應有助於這樣的語言學習,故事便是開展這種活動最好的資源。故事有助於孩子把新事物和他們已經知道的事物聯系起來,讓孩子了解異國文化和觀念,通過小組合作來分享別人的經歷,有助於思維的發展。
2.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老師在選擇閱讀的書籍時,不論是故事書,還是其他的非小說類書,都要有目的性,而不是隨便選一本書讀給學生聽,要選擇適合學生年齡段的書籍,而且要逐步加深書的內容、書的長度以及語言的難度和情節的復雜性。選擇的標准以剛剛超出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宜,不能太容易,那樣學生會使感到乏味;也不能太難,那樣學生又容易產生挫折感。所以選擇的書籍對學生來說既要有可讀性,也要有挑戰性。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閱讀時用眼睛掃視閱讀材料,而不是用手指或用筆頭指著所讀的閱讀材料,也不能在閱讀時將頭左右擺動。因為這樣做不僅容易疲勞,而隨著手指、筆頭、頭部的移動。學生的注意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也不利於閱讀速度的提高,不利於養成「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
4.教師應掌握閱讀課文教學的方法。人教版新目標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編排了閱讀課,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這些訓練來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圍繞此目的,充分利用好閱讀課文這個載體,精心研究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使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較好的發揮。
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導——讀——練」的閱讀課文教學三步法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導——感知教材。對於學生來說,影響閱讀的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詞彙了。教師應在閱讀前通過游戲、動畫、圖片、故事、對話等形式,設計語境導入詞彙,掃除詞彙障礙,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教師可以通過「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的方式在課前指導學生預習,並布置難度適當的預習題,這種有針對性的預習使處理課文的節奏明顯加快,為閱讀課文後的鞏固理解,即課文的「升華」處理贏得了時間,從而加大了課堂的容量。
(2)讀——理解教材。這同樣是輸入階段。讀,即指導學生閱讀。閱讀訓練不僅僅是讓學生看懂文章,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更新教學觀念,靈活處理教材,仔細尋求文章內容與學生思維相關的切合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開展各種思維活動,如預測、想像、推論、判斷、歸納等,激活學生思維,有效延伸知識。
(3)練——總結升華。這是輸出階段。在教授完課文以後,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達到基本的能力培養目標,還要有拔高性的練習,讓優等生的能力發展再快一步。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讓學生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閱讀教學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且方便、實用,始終貫穿於日常的英語教學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發現,認真摸索,善於總結,找到更好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❺ 初中階段英語寫作技能發展目標是什麼可以怎樣檢測運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檢測有什麼優點和難點
一、一、英語寫作教學的特點與設計 寫作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領悟和生活體驗運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的過程。這一過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英語寫作要求寫作者必須掌握大量英語詞彙,通曉英語組詞成句、連句成篇的各種技巧,熟練駕馭這一門語言。在英語寫作過程中,作者必須充分調動思維能力、生活積累、語言知識、寫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儲備,再用英語進行恰當的表達。寫作的全過程,是素材——思維——文章的過程,英語寫作就是用英語進行的這種生產過程。對於初中階段的中學生而言,外語寫作比使用母語寫作更難。在語言應用綜合技能中,寫作對學習者的要求最高,它不僅要求學習者必須具有充分的語言基礎知識,具有用外語遣詞造句、熟練掌握拼寫、標點等寫作基本功,而且還需要具備能以外語思維方式創造性地、合乎邏輯地表達思想的能力。英語寫作能力包括書寫端正、拼寫正確、語句通順、語法規范,層次分明、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等。英語寫作教學要注意三個階段:①構思階段,根據自己的目的在頭腦中構思所要表達的思想,選擇寫的內容。②轉換階段,選擇表達思想的語言形式,或者利用語法規則把要表達的思想轉化為語言信息。③執行階段,將頭腦中的語言轉化成用英語表達的文章,這個階段也包括成文後的修改、加工與潤色。二、英語寫作教學的發展回顧與外語口語教學、閱讀教學理論研究相比,外語寫作教學研究的歷史短暫得多。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這一方面的研究既陳舊,又未形成科學的體系。由於長期受語法——翻譯法的影響,學生只習慣於死背英語語法條目和單詞,寫作上機械地照搬翻譯法。在寫作教學課堂上,注重結果和語言錯誤的糾正,教學方法單一死板、缺乏靈活性和交際性。對於句子結構、句型變化,文體風格中用詞的准確性,語篇的銜接,英漢思維結構的異同重視不夠。再加上語言輸入不夠,缺乏英語語言環境,學習者無法擺脫漢語思維習慣的束縛。新型寫作教學方法研究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步後,基本上吸收了第一語言寫作教學研究的方法和成果,但缺乏本學科的個性特點。直至八十年代,我國英語教學引進吸收國外寫作教學方法,第二語言寫作教學的研究才初具規模,出現了大量可予以借鑒的外語寫作教學模式和寫作訓練模式。三、目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方法和形式英語作文分類有多種,如:按體裁分為描寫、記敘、議論和說明四類。雖然文章按照傳統分為四類體裁,實際上卻很少有純粹屬於哪一類體裁的文章。寫文章的目的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重疊的,作為手段,它們在寫文章表達思想時的使用是不可能受到完全嚴格的限制。根據當前初中英語寫作訓練中所用的方法和形式,我們分為以下四類:1.運用句型寫作。要想寫作時做到句子正確,學生在寫作時就要能靈活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短語和句型。這一類型的寫作主要就是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短語和句型。2.語篇連接寫作。這一類型的寫作已超越句子水平而側重在段落水平上進行操練。教師除了對學生在寫作時有用詞貼切、語法結構正確等語言表達形式上的要求之外,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單句轉到語篇的連接上。3、模仿練習寫作。這類寫作指導學生在有精選的範文下練習寫作,有助於學生熟悉英語寫作的修辭格。重點還是在於作文的語言是否精確,結構是否緊扣提示規定的要求。4、手法技巧寫作。英語寫作教學的側重點也有變化,老師不再單單強調語言的精確性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寫的目的和寫的對象上,強調寫作的目的意識和讀者意識,並引導學生了解外語寫作的鋪敘手法和寫作技巧。 四、初中英語寫作的要求和特點對於中學生寫作的要求,新課程標准將英語寫作技能以「能做什麼」的描述,量化為九個級別的不同目標要求,根據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對初中學生寫作技能的目標要求為: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准備素材;能獨立起草短文、簡訊等,並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修改;能使用常見的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寫人物和事件;能根據所給的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貴在有效地傳授語言基礎知識,加強語言輸入,盡量克服語言石化、避免母語遷移的干擾,逐步擺脫母語思維的束縛;隨著學生所學知識的拓寬加深,教師適當給學生授以寫作技巧和文體知識,讓他們真正做到用英語語言自由地進行思維和表達思想,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書面交際的能力。五、初中英語寫作的過程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操作步驟分三個階段:准備一寫作—修改。在這三個階段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協調活動貫徹始終。在准備階段,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列出寫作提綱,打好腹稿。具體操作如下:(1)對已有材料進行閱讀、分析、篩選;f2)通過口頭討論達到交流觀點、集思廣益的目的;(3)作筆記摘錄;(4)草擬寫作提綱。寫作階段成敗的關鍵在於確立好文章的框架結構、觀點布局。教師可根據題目、立場觀點把學生分成小組,並就文章的中心和進一步展開的設想交換意見。討論是開放性的,學生常常能施展一定的辨證思維能力、判斷力和辯論技巧,並能以大度、寬容、客觀的態度對待來自同輩的不同意見,最終達到獨立完善提初的目的。修改是寫作過程的最後階段,是定稿前不可或缺的環節,對提初文章質量有重要意義。修改階段是對文章的框架結構、觀點布局、局部的觀點進行的整體把握,檢查文章是否達到連貫統一、重點突出、簡潔而富有變化的要求。六、新課程下如何搞好英語寫作教學(一)目前英語寫作中常見問題分析1.語法使用混亂在我國中學英語教學中,語法訓練普遍是強調知識傳授、詳細講解,重視書面練習、語法分析和掌握規則,卻輕視了技能上的反復訓練,以及口頭練習,輕視了語法的使用及實例的掌握。這是因為傳統的中學英語教學沒有將語法看成是幫助表達的工具,只是注重語法條條框框的講解,使語法變成空泛的教條,教學組織圍繞著應試而進行,學生為了考試而學語法,所習得的語法信息大部分是領會式語法,而非表達式語法。2.語篇布局生澀中國學生的語篇布局能力較弱,不懂得在寫作中使用語篇聯結手段將寫作主題有機地連接,文章前後沒有明顯的照應,意義很難連貫。即便一些在英語詞彙、語法等方面基本功較扎實的學生,作文中仍存在缺少連貫、因銜接方面的錯誤而使意義模糊等問題。在語篇訓練中,正確地使用邏輯連接詞不僅能有效地連接句子或段落,做到承前啟後,還能起到自然變換上下文語氣的作用。3.易受母語干擾由於初學者對英語語言習得過程中的認知心理表徵缺乏系統訓練,所以在用英語表達思想的過程中必然受到母語的影響。當對一些概念的表達方法不知所措時,就按照漢語的表達方式或者思維方式強行翻譯,致使寫作中出現大量的「中文式英語」。4.寫作內容貧乏目前學生英語寫作中是突出的難點是寫作內容貧乏和思路不暢,表現為對主要思想和細節的挖掘還遠遠不夠。不能完整深刻地挖掘主題思想,不能完整連貫地刻畫主要細節。(二)英語寫作教學應對策略英語寫作是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綜合能力的表現,只有掌握了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才能組織一篇優秀的文章,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過詞、句、段的系列訓練,並且結合聽、說、讀、寫,以增加語感,體會表達語言的准確性。英語寫作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了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始終伴隨著新教材中的對話,閱讀課文及詞彙、語法等英語材料和語言知識的教學而展開。新教材圖文並茂,內容豐富,是寫作的極好素材,教師可在教學實踐中活用教材,以下教學的方法值得教師借鑒。1、加強詞彙的有效記憶和鞏固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建築材料,是寫作的基礎。學習詞彙不僅要記住單詞的拼寫和意義,還要盡可能地展開聯想,記住與該詞相關的同音、同義、近義、反義、一詞多義,詞類轉換派生詞和合成詞。因此,教師在詞彙教學中要遵循語言教學規律,採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注意單詞之間各種關系,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記單詞。如教學happy這個詞,我們可同時讓學生記住其反義詞sad和unhappy以及其副詞形式happily,同樣,也可讓學生掌握luck的形容詞lucky,lucky的反義詞unlucky,副詞luckily。2、加強句子練習,掌握常用句型(1)基本句型的造句訓練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在聽、說、讀三個方面做得不錯,對單詞及其句形變換也掌握的很好,但一旦讓他們寫完整的一句話語,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特別是母語的干擾。針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中國式英語(chinglish)現象,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五種基本句型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基礎書面表達能力。因為所有的英語句子都是這五種句型的擴展延伸或變化。這五種基本句型是:(1)S+V(主語+不及物動詞)例句:They study hard.(2)S+V+O(主語+及物動詞+賓語)例句:We love our motherland.(3)S+V+P(主語+連系動詞+表語)例句:His skirt is beautiful.(4)S+V+IO+DO(主語+及物動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例句:My father bought me a bike.(5)S+V+O+C(主語+及物動詞+賓語+賓語補足語)例句:We must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在寫作的初級階段,教師可靈活運用插圖,簡筆畫,連詞成句,縮寫或擴寫句子的不同形式先由簡單句開始訓練,逐漸過渡到並列句,再教會學生能用一些簡單的復合句。這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秩序漸進的訓練,能增加學生寫作興趣,樹立他們的信心。(2)重點句子的翻譯訓練:利用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語法聚焦設計漢譯英練習,每句一個點,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對語言點的熟練程度,同時逐步培養學生譴詞造句的能力。 (3)重點句型的轉換訓練:在學習語法時,設計句型轉換練習,如:利用形式主語it將不定式、主語從句或-ing型後置;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相互轉換等。讓學生在轉換練習中掌握句型,進而能自覺地將句型應用到寫作中去。通過替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多種方式、變換角度的表達習慣,使語言富有變化,同時避開學生未掌握的詞彙和表達。以上這些機械操練雖然枯燥,但也是必要的,它是能力培養的基礎,所以我們在設計練習的時候和安排課堂步驟的時候,可以採用多種形式,盡量要搞得活一點。 (4)復合句的專項訓練:中學階段學生接觸的幾種復句包括:賓語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而從句的難點表現在引導詞上。通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反復地接觸,已經大致地了解了復句的一些用法。在復習階段可以把幾種復句集中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它們的區別,隨後輔之以復句的漢譯英練習。 3、根據課文內容,加強改寫對話練習 新教材中有很多的對話。而對話是書面表達的好素材,教師可以在操練聽、說、讀後,通過寫的活動鞏固聽、說、讀學到的知識,實現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的轉化,以此培養寫作能力。4、根據課文的關鍵詞縮寫課文 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一般為一周一個單元,所以學生的寫作題材可以跟剛學過的這一單元的題材相關。我們可以按照關鍵詞—思考—討論—復述—動筆這樣的思路進行,將課文中的關鍵詞串起來,寫出本課的主題或中心思想。5、加強學生的仿寫課文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還可以對學生按單元里的重點課文進行仿寫訓練,當然初中是英語入門階段,對學生進行書面表達訓練時一定要注重難度的把握和控制,否則學生會因為畏難而失去寫作的興趣。6、文章體裁練習切實指導學生掌握各種體裁文章格式。初中階段要求學生掌握的文體主要有記敘文、日記、書信。幫助學生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要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能,知道對於不同體裁的文章該如何入手,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七、對英語寫作教學的思考英語寫作,不但涉及到詞彙、語法等語言要素,而且還和學生的組織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對各種語體的掌握有關。從認知學的角度講,認知法所關注的是學習者的認識過程,而不是教師強加的死板的程序。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我們必須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來解決上述幾個問題。(1)在寫作教學中融合語言要素和篇章結構的訓練;(2)在寫作教學中訓練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增強理解性輸入,克服母語遷移;(3)在准備和寫作階段中將寫和聽說讀結合訓練;(4)在寫作教學中融合範文閱讀和課文的背記;(5)在修改階段將教師批改和學生自查結合。八、總結寫作是一種語言的輸出形式,只有大量的語言輸入,語言的輸出才有可能。語言輸入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詞彙、句法、語言素材的積累。要完成這積累僅靠考前「臨陣磨槍」式的所謂強化訓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寫作訓練必須重在平時,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寫作訓練序列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寫作是一個如何尋找最有效的語言進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連續過程,是一個循環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思維創造過程和社會交互過程。學生在書面表達准確性、流利性和得體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斷提高改進。寫作能力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對寫作能力的訓練亦應採取不同的題型和不同的形式。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採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從語言基本要素、語言基本技能、思維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層次和綜合性的寫作訓練,這樣才能有效地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❻ 如何確定高中各年級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
考生應能:一是來理解主旨要義;二是理解文源中具體信息;三是根據上下文推斷生詞的詞義;四是作出簡單判斷和理解;五是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六是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態度。《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對高中英語語言技能七級目標的能力要求是「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30萬詞以上;九級目標的能力要求是: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傳統的教學大綱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要求相比,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更高了。與此相適應,高中英語新教材的一個明顯特點也是閱讀量比以前加大了,表現為每個學年由原先的兩本教材增加為四個模塊,四本教材,而且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裡面,閱讀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如果再按照傳統的以課文為教學單元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是完不成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不能適應新形式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成了高中英語教學中關鍵的問題。
❼ 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標與描述
1.高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改革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使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現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單純是要學生學習掌握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學習文化、發展閱讀技能和策略,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認知方式、學習方式、英語水平、性格特點、情感態度、對老師的態度,學習環境等方面。這些因素決定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因此,從初一開始,我在選擇閱讀材料時就特別注意,難易一定要適度。材料過分容易,學習起來沒有成就感;過難,學生就會喪失興趣和閱讀信心。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為他們選擇難易不同的讀物。而且閱讀材料的內容必須多樣化,故事、傳記、歷史、地理知識等都能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開闊了眼界,了解了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從而極大的增加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是有區別的。課文一般是一個主題一個篇章。在教學中,老師常會對課文進行很細的分解,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而純粹的閱讀,我們可以更多的去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淺顯易懂的課文,我從不花大量時間去精講,通常會通過一些活動讓學生自己去領悟;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排成課本劇進行表演;一些有難度的文章,可以讓學生帶著任務分組討論後在全班進行講解,有時候也會要求學生寫英文的讀後感。這樣一方面可以使聽、說、讀、寫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日後的高層次學習打下了基礎。
2.抓好課堂教學,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獲。
從初一起,教師就應制定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明確初中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應採用的措施。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細化到每一個教學模塊,避免閱讀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無論是哪種課型,我們都必須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其次才是針對這些目標考慮採取哪種教學模式。閱讀有多種目標,包括尋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閱讀技能(read for skill)、獲得語言知識(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樂趣(read for enjoyment)等。對於中學階段的英語課程來說,其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應該定位於培養學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兩種能力,這是英語教師首先必須明確的①。在初中階段,從初二下冊及初三的教材才開始出現較長較難的閱讀材料,在處理這些文章時,應根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去設計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初中學生的語言知識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分析課文中的語言現象及其內容,對課文中的詞、短語和語言現象進行有重點的分析和講解,不能過於復雜,必須帶領學生一步一步的去閱讀。可以在上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及語言有一定的了解並帶著一些疑問來到課堂。
在閱讀教學中,設計不同的活動來培養學生不同的閱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的閱讀要在精確性和速度方面逐漸加強對學生的要求,由於初中學生年齡較小,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尚有欠缺,因此就需要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想方設法的去設計一些新穎的課堂活動來完成閱讀任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給課堂帶來活力。
3.閱讀教學要堅持常抓不懈
3.1教師備課要充分,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課堂活動重「熱身(warming-up)」
3.1.1介紹與閱讀內容有關的一些背景知識。
3.1.2簡單介紹部分有礙文章理解的生詞。凡是學生可能猜得出的生詞一定要讓學生在閱讀時去猜測。
3.1.3要善於引導學生根據文章標題、插圖和有關信息來預測文章內容。
3.1.4最好准備一兩個有深度的問題,使學生讀有所感,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3.2閱讀過程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goal)」,帶著任務進行閱讀。
3.2.1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指定的內容,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2.2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提前設計好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圍繞中心思想(main idea),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
3.2.3提出細節性問題,讓學生獲取有關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要素以及start, process, end總體過程脈絡的信息,幫助他們在寫作方面也有所積累;
3.2.4分小組討論問題答案,然後全班檢查答案。
3.3注重閱讀教學的擴展——「表達(express)」
3.3.1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語言表述他們對文章的見解,而不是復述課文。不要總是糾正學生的語音、語法錯誤,鼓勵學生盡可能流利的用英語說出自己的想法。
3.3.2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只要能猜到大意就行,對一些高頻率出現的詞彙可以對其用法作一些必要的分析並要求學生記憶。
3.3.3做相應的閱讀理解練習。
3.3.4對一些較長的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語篇結構和文體特徵,圍繞文章開展各種形式的口筆頭活動,如復述課文、問題討論、角色扮演、仿寫、續寫、改寫等。並要求學生積累文章中的優美詞句,為他們的自由寫作打下基礎。
4.培養學生閱讀方面的「自學(self-studying)」能力
閱讀能力是不可能完全在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因此培養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自學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4.1根據學生的不同的閱讀興趣指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
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千差萬別的。我們不可能滿足學生的所有興趣,而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材料、開展閱讀活動。比如想要拓展知識的學生,可以指導他們選擇網路類的圖書、報紙、網站等;希望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的學生,可以告訴他們去選擇專門的圖書、材料;對於喜歡文學的學生,則應引導他們選擇由淺入深的文學讀物。
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閱讀興趣,教師應適當的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進行指導,避免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
❽ 如何理解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目標
我覺得更重要在於換位思考,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像他們需要什麼喜歡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對方滿足。
❾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後活動有效性
理論背景 隨著信息社會的出現,教育既要傳播信息,又要培養學生攝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於培養交際性閱讀能力,能有效地獲取書面信息,並對此信息進行分析、推理和評價,以實現交際的目的。
與其他語言學習一樣,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閱讀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且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英語閱讀是接觸英語,吸收語言材料,獲取感性認識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體。新課程中學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以中考試題為例,閱讀理解題共佔了40分. 這就意味著考生閱讀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英語考試成績。而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必要的一些課外閱讀量以外,更應該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是本人對如何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
點思考。
一、閱讀教學的低效現象
1.教學理念上。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沒有認識到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判斷以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 日常教學中。許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能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的教學方法。純粹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單詞,片語等書面字元提供的語言信息,忽視閱讀者儲存的非語言信息的作。,注重對詞義、句子、語法結構等表層的教學,誤導學生在閱讀時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林」的尷尬境地。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有甚者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劃片語,對對練習答案。學生自讀後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由於教學方法簡單、陳舊,教師、學生均感到課堂枯燥乏味,沒有閱讀興趣,他們的閱讀能力很難得到鍛煉。
三、提高有效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合理利用課本閱讀資源,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英語閱讀教學是復現、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進一步活用詞彙、語法、句法,並學習新詞彙,擴大詞彙量,鍛煉思維,提高閱讀興趣。對培養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對發展個性,磨勵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等都起著重要作用。英語教材在編排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適當的有一定代表意義的閱讀材料,針對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
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課本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准,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知識結構、認知能力、不同年級的閱讀速度、閱讀量的要求,可適量增添一些必要的課外閱讀材料。如選擇符合本校特點並具有新課程理念的閱讀教材,或者通過網路、21世紀英語報等優秀報刊文摘廣泛收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具有時代特點,內容健康豐富、原汁原味的閱讀資源,自編練習。如:Junior Book3 lesson70《Because it』s there. 》,敘述了有關登山運動員(如George Mallory)攀登Mt Qomolangma的事件及體現的精神,課外我從網上查閱了有關電影《垂直極限》的英語故事介紹,並編成了練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人文精神再一次震撼了學生。再則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等因素,可在開發校本閱讀課程方面做一些探究工作,積累一些材料。例如有關文娛、運動,飲食文化,著名的節假日,旅遊勝地,外國音樂,常用典故和俗語等閱讀材料。因這些材料有實際意義,所以既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素養,全面規劃,保障閱讀教學順利實施。
教師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理論素養,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實際作用。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閱讀水平和課本閱讀材料、校本課程閱讀材料的難易,制定教學計劃,確立閱讀訓練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根據閱讀課程的計劃、目標,每周確定閱讀課時間(不一定是整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強閱讀訓練。從而在課時、組織上對英語閱讀的訓練提供有利保障。
(四)、加強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促進教師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
JEFC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編排了閱讀課,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這些訓練來提高閱讀能力,教師應圍繞此目的,充分利用好閱讀課文這個載體,精心研究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活動,突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使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較好地發揮。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採用了「導——讀——練」的閱讀課文教學三步法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
果。
1、導---感知教材
這是知識的輸入階段。導,即導入新課。指的是以教師為指導,對學生的閱讀實踐給予巧妙的導入。課文的導入,實質上就是課文最初呈現(Presentation),也是課文教學的「序曲」。巧妙而恰當的導入能先聲奪人,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知識上做好學習上的必要准備,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興趣和求知慾,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內容的教學。導入部分應力求做到新穎別致、簡練到位。課文導入後,為了進一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還可以趁熱打鐵,在學生興趣得到激發時,進行「讀前活動」(Pre-reading activity)為正式閱讀做准備(Preparation for reading)。
針對中學英語教材課文類型較多的特點,我們可採用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設計恰當精煉的導入語進行課文的導入。新課導入的方式是多樣化的。教師往往運用啟發手段,如問答、討論、聽有關材料,看有關插圖或片段並提問等引入本課話題。
如:Junior Book3 lesson70《Because it』s there. 》,可開門見山,然後步步靠近主題。首先,精心挑選出與課文中所提及的Mt Qomolangma特徵相符的圖片,然後提出三個問題:
1. Do you know what』s in the picture?
2. What』s its name?
3.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t Qomolangma?
問題1點擊主題;問題2自然教單詞Qomolangma;在學生回答第三個問題前組織一個小小的討論,同時在圖片上顯示height, location, scenery, 並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三個關鍵詞的意思,使學生在討論中不迷失方向。在收集學生的答案後,可歸納如下:
height: 8850 meters
location:between Tibet and Nepal
scenery: be covered with snow a misty mountain mist
在指出location時可截取相關地圖具體顯示其位置。這時,學生對Qomolangma已有了深刻印象。
T: You know Mt Qomolangma is so beautiful and amazing that it attracts many people to climb every year. Here is one of the climbers.
此時,顯示從網上搜索到的Mallory真實圖像,形成懸念。為調節課堂氣氛,
T:Is the man strong ? Is the man handsome?
根據學生的思維發展,
T:You are right, but he has a strong mind , because he climbed Mt Qomolangma. Today we are going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im.
直觀形象的導入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又能對文章的理解更快、更准,閱讀也會變得輕松。
2、讀---理解教材
這同樣是輸入階段。讀,即指導學生閱讀。閱讀訓練不僅僅是讓學生看懂文章,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如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訓練他們的閱讀技巧等。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更新教學觀念,靈活處理教材,仔細尋求文章內容與學生思維相關的切合點,指導學生在閱讀中開展各種思維活動,如預測、想像、推論、判斷、歸納、總結等,激活學生思維,有效延伸知識。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即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第一步:略讀(Skimming):布置任務,理解大意,把握整體 。通過閱讀文章列出提綱、找出線索,根據線索來把握文章的整體性,了解課文大意和輪廓。如L70文章內容分三大塊(1)介紹George Mallory 這個人物(2)以時間為線索介紹George Mallory 登Mt Qomolangma的經歷(3)George Mallory的思想及蘊涵的精神 。
Who
When
What happened
Result
George Mallory
1921 1922
failed
George Mallory
Andrew Irvine
1924
disappeared into…
could never return
failed
(misty)
Edmund Hillary
Tenzing Norgay
1953
reached the top
succeeded
other people
1999
found … six hundred meters away from…
第二步:精讀(Intensive Reading):布置任務(詳細理解全文)→按具體任務要求去讀→檢查。
深層閱讀,局部了解課文的主要情節和要點。本人以時間為序,通過列表格,要求學生掌握所閱讀材料的主脈,從而詳細掌握課文內容。
在進行具體操作時,因每一個空格所含的難度系數不同,因而在完成的過程中有快慢緩急的區別,這樣的教學節奏較好地照顧了不同程度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完成倒數第二格時,為激活學生思維,設計如下問題:
You see ,it』s only six hundred meters away from the top. That』s to say they were very near the top. So maybe there are two possibilities.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y are ?
該問題深層挖掘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走出課本,設身處地想問題。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後,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逐個解決文中知識點的歸納和釋疑。並使各個語言點得到落實,重難點得到突破。
第三步:研讀(Study Reading):布置任務(反復閱讀課文,反復思考)→研讀(力求從所讀內容中受到啟發,活躍思想,創造性地對待課文所提供的知識和結論)→檢查。
讀以致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題,能聯系實際,並發揮現象力,使思維呈開放狀態,緊緊圍繞主題開展活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主題的升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環。從總結George Mallory敢於挑戰困難的勇士精神發散到問We all know climbing the mountain is very dangerous. Many people even lose their lives. But today, many people still like this sport. Why?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都有自己的看法。這個任務好比無線電設備的天線,找到了合適的角度和方位,延伸了主題,使學生迸發出了思想的火花。筆者歸納了學生的發言,有以下六類:
1.Because it』s there.
2.Because they can enjoy themselves and seeing the beautiful scenery makes them close to the nature。
3.Because they can do some sports to make them stronger and stronger, healthier and healthier.
4.Because climbing the mountain is interesting and makes people excited.
5.Climbing the mountain may make advertisements for the company and make money for the climbers.
6.Life is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 Climbing the mountain can help people face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can improve themselves and make them better and better.
3、 練--總結升華
這是輸出階段。在教授完課文以後,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達到基本的能力培養目標,還要有拔高性的練習,讓優等生的能力發展再快一步。例如(1)復述練習:為照顧中下面同學,在復述時可保留信息,從有提示到無提示,培養學生的組織語言的能力;(2)改寫練習,讓學生把課文改寫成一篇短小故事,正敘、倒敘方式都可,還可擴寫或續寫課文並進行交流,既鞏固了文章內容,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課文中角色的扮演或涉及課文內容的記者采訪等。總之,這一系列活動的宗旨是為了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使得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閱讀是一個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讓學生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閱讀教學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且方便、實用,始終貫穿於日常的英語教學之中。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發現 ,認真摸索,善於總結,找到更好的方法,進一步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