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朱浦小學英語閱讀最終目的

朱浦小學英語閱讀最終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1-06 17:07:34

Ⅰ 小學英語老師應該看些什麼書

主要看課程標准,然後再看下英語雜志,童話故事。朱浦《走進新課程》也可以看看

Ⅱ 朱浦的主題報告

朱浦老師報抄告的主題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朱老師從理解英語新課程的目標、內容入手,通過文本課程,體驗課程的過程中關注語量的適度、語境的創設和語用的功能,讓學生形成綜合運用的能力。其關鍵在於教學中關注文本內容、文本語言和文本情感,通過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不僅要「懂」,而且要「能」,從而確實改變我們的課貌、提升課質和課效。朱老師以他的智慧,詮釋了上海市英語新課程標准中的新理念。

Ⅲ 朱浦 小學英語教學到底應該怎麼教

小學英語教學抄應該注重老師與襲家長的溝通,特別是家長要承擔起責任,課前輔導孩子預習,課後輔導孩子復習鞏固,當然,很多家長會說,我不會,不會沒關系,你可以下些英語學習應用到手機上,特別是和學習教材同步的應用,如小學同步學,http://www.penglish.cn/app/tbxapp.htm
希望你滿意!

Ⅳ 朱浦的進行講座

朱老師這次講座題為「我職業生涯的十七年——在職業生涯中規劃專業發展」。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他對英語教師職業規劃的見解。報告分為堅持的積累、思考的形成、教研員的工作、課改的推進、收獲的感恩等幾部分。
朱老師非常注重積累。不管多忙,明天總是堅持至少40分鍾的語言訓練,比如閱讀英語原版書籍,收聽英語電視廣播以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他還每天堅持閱讀各種外語教育刊物,以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同時,他能做到不斷聽課,評課,整理聽課筆記和教研活動筆記,年復一年。在座的所有教師,無不為這種可貴的堅持而感動。
光積累也是不夠的,朱老師又告訴教師們要學會思考。他以自己的實踐經驗為例,以自己不斷整理的各種素材為線索,總結出了60字英語學科的課程標准以及上海英語教學存在的困難並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朱老師還出示了自己多部教學論文和著作,提出了積累的思考和思考的積累兩個概念。
在教學方面,朱老師十分強調語境、語言和語用的關系,主張英語教學要教會學生在語境中靈活運用所學語言,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而不是過於注重語法和詞彙的教學。這點對每個英語教師的課堂設計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談到個人的成長,朱浦老師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離不開父母、同事、領導和社會的幫助,要學會感恩。個人的職業規劃更離不開積累、思考、教學、教研、素養等幾條必經之路。
朱老師的報告留給所有的英語教師很多思索空間,使她們將來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Ⅳ 需要一些關於中小學英語教育的文章

21世紀英語報社發來一條消息:在某地區,初一英語平均分最高的學校為129. 9分,而最差的學校僅為55分。同時,市教科所對該市中考英語成績分析發現,考生英語成績相差懸殊,掉隊學生比例高。因此,提出了如何解決英語兩極分化的問題。
外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凸現了學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這在中國是個普遍的現象。張正東教授曾對此有過描述:「我國英語教育普及面之廣,接近漢語,而學程之長則超過漢語。我國學生的英語成績有的能在國際競賽中奪標;有的只能在課標/教學大綱要求上下浮動;有的則遠遠不能達標。僅就基教而言,我們有高水平的外語學校、雙語學校、有較高水平的重點高中和英/外語特色學校,也有大批一窮(稍有使用外語的需要)二白(少教師、設備)的普通中小學。」這段話勾畫了我國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眼下,我國有億萬人在各級學校里學外語(以英語為主)。其中,學習優秀者佔少數,平庸和不成功者佔大多數。這是否表明外語教學是失敗的?不,這種不平衡是正常的。也許大多數學過外語的學生以後並沒有用外語從事工作的機會,但外語教育所賦予的文化素養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可以緩解,但很難徹底消除。為什麼?這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了的。中國幅員廣大,地區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差別懸殊,各學校條件千差萬別。就學生而言,他們的家庭背景及其受教育程度大相徑庭,每個學生個人的秉性、特點、學習基礎、學習風格、情感態度等都不相同。鑒於此種狀況,英語教學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並不足為怪。可是這樣一來,外語教育發展不平衡成了個老大難的問題。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外語教育如何適應我國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呢?要求高了,條件差的地區和學校的學生負擔就過重;要求低了,低水平的外語教育與我國的國際地位又極不相稱。上個世紀曾想拔高中學英語要求,1978年大綱要求學生掌握2800個詞,結果教材出來遭到「深、難、重」的批評,於是一再降低大綱要求,90年代末僅要求高中生掌握不到2000詞,中學師生不叫難了,可大學的老師認為中學的基礎太弱,影響了大學生的發展。怎麼辦?於是,新課標規定,學生應具有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初中(三年)畢業由原來要求學習1000詞提高為(五級)學會使用1500—1600詞。這個要求對於小學學過英語的學生來說並不算太高,對於零起始的初中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高中畢業(七級)要求一年多學會使用2500詞,八級(高考要求)兩年達到3300,九級(選修)三年達到4500詞。普通高中兩千多萬學生基本上都想參加高考,結果大家還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八級——挺進。這顯然難度加大了許多,兩極分化現象提前出現,學生負擔加重。難度直接體現在課標教材上,負擔重,兩極分化加重,於是,許多師生把矛頭直接指向教材,認為「罪魁禍首在於教材」。豈不知,教材的編寫是依據大綱或課程標準的,否則教材是難以通過教育部審查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什麼上面?中小學英語教育如何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
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經驗中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早在1986年,教育部召開的全國中學外語教育改革座談會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提出過這樣的方針:「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區分層次,分類指導;講求實效,保證質量」「分期分批地提高中學外語教學水平」。教學大綱初高中分級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不但有小學和初中起點,還設有高中起始的教材;課標設置多級要求和必修、選修;上海市根據發達地區特點,單獨編制課程和教材,充分發揮沿海發達地區的優勢;創建外語學校,在全國各地起到外語教學的龍頭作用。此外,具有外語特色的學校和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這樣,一方面保證大部分學生學有所獲,即使初中未學好,高中再重新起步,迎頭趕上去也能學有所獲,甚至還有希望考上大學。另一方面,發達地區和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成為培養我國外語精英的搖籃。
那樣是否違背教育公平的原則?教育公平不是「齊步走」。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時,不能要求所有的學生接受內容和水平一致的教育,更不能要求教育結果的整齊劃一(朱新梅,2008)。區分層次、不同要求才符合實際。英語教學起點至少有三個:小學一年級、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應該有不同起點的教材。可是,為什麼高中課程中只有一個起點,僅供應同一個起點的教材(以五級為起點)?高中雖然有三級要求,但在課程實施中,都朝著高考要求的八級走,實際上仍然是一個標准。今後高中的起點應該不同,至少要有三個「入口」,甚至還要設第四個「入口」,即高中起點。比如,高中起點的學生用三年的時間可以達到七級或七級以上要求,這對條件差的地區或學校是有可能做到的。這一點已被歷史所證明。當然,不同的「入口」自然應有不同的出口。實際上,現在全國高考實行中央和地方自主命題結合的方法,即使實施了高中新課程的省、區高考也並不急於達到八級要求。不同的「入口」和不同的「出口」還會帶來管理上的問題,但是如果認為必須這么做,總會有智慧找出好辦法解決的。
義務教育是大眾教育,是全民教育。外語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應該使我們的國民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語。但是,外語不一定是每個公民必要的謀生手段,不需要每個人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因此,不必要求所有的小學都開外語課,不顧條件(學校管理、師資條件和解決銜接問題)勉強開設,效果很差,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億萬人學外語是地地道道的大眾教育,不能要求過高,達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即可。「一條龍」(從小學到大學)的主張無疑是提高外語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但這條龍可大可小,也可有幾條龍並舉,來個「群龍齊舞」豈不更好!這就是說,從小學一年級始到大學研究生是條巨龍;次之,從小學三年級始;再次之,從初中起;更次之,從高中起始到大學。龍雖小也是「龍」,是人才嘛。
大眾教育要和精英教育結合才能發揮教育的效益,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個性,也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培養出高級的外語人才。這就需要中央和各地區教育部門加強對外語(實驗)學校、有外語特色的學校、民辦學校及雙語教學等各種試驗的領導。這樣便可在提高全民族的外語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如陳琳教授所說的「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外語人才。2001年11月,上海市教委制定了關於「上海市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英語)能力基本過關實施意見」,提出了上海「高中畢業生一門外語基本過關」。「基本過關」就是要求高中畢業生能在外語環境中聽得懂外國人說的話,能和外國人進行口頭交流。「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強化英語、試驗雙語、探索多語」的戰略措施。從2001以來逐步實施了從小學一年級起始開設英語課,擴大學生英語閱讀量,初中生閱讀量至少為30萬詞,高中生閱讀量累計60萬詞以上,外國語學校和外語特色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閱讀量累計要達到80萬詞以上。高中畢業生累計掌握詞彙量在5000個左右;初中畢業生至少掌握3000個;小學畢業生至少掌握1000個。(朱浦,2008)
上海的課改經驗說明,像上海這樣有較強英語底蘊的發達地區可以先行、快行,迅速提高要求,實現雙語和多語種教學。那麼是否也可容許其他地區效仿呢?例如廣東省地處珠江三角洲,與香港和澳門比鄰,有外語發展的優勢,是否也可像上海那樣單獨設置外語課程使之發展得更好一些?當然,還有別的省市也具有外語優勢,國家也可對其提出較高的要求。
以上說的主要是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尋求出路。從教材等課程資源開發的角度,也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的。近30年來,教材編寫經歷了改革,觀念不斷更新,從重視結構到重視功能,到採用任務型活動。英語教材從封閉式走向開放時,要求學生自主創新和探究能力。這是時代的要求。我們也欣喜地發現新的一代孩子在英語課堂上釋放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一股子靈氣,真是前所未聞未見的。然而,我們不能不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新的教材的挑戰性給師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課本不容許越編越厚,開放性的活動增多了,必然減少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從機械性練習到交際性的練習一直到任務型的活動,這里需要補充過渡性的語言練習。師資水平高的和語言環境好的學校好辦,他們會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彌補空缺,可條件差的學校往往束手無策,難以應對,教學中出現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不扎實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和教師,各出版單位和英語報刊雜志印發了大量的教學輔助材料和讀物及工具書,有紙質的,也有電子的。這些極大地改善了外語語言環境,有利於師生的教與學。希望出版單位和報刊社特別關愛我國邊遠和落後地區,為他們提供優惠的服務。
說到底,關鍵還是教師。教師貫徹課程標准必須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要求(不可過高),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不必拘泥於一種方法)、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以求實效,不求形式,決不搞花架子。當學生有潛能時,就要大膽開展各種綜合運用語言的活動;當學生需要細致的指導和幫助時,就要設計單項微技能的練習,哪怕是比較機械的訓練,只要需要,就去做,不必擔心被人說成是「保守」「穿新鞋走老路」。對後進生要特別關注,要動員同學互助合作,鼓勵進步,樹立信心,磨礪意志,頑強地克服困難,爭取進步。如有條件還可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總之,我們需要努力使英語教育適應發展不平衡的國情,在不平衡中求得發展。

Ⅵ 朱浦寫的與英語新課程同行的書有哪些

主要看課程標准,然後再看下英語雜志,童話故事。朱浦《走進新課程》也可以看看 如果只是為了教學的話,那多研究下教學方法比較實際,還有就是多讀讀

Ⅶ 如何利用繪本教材來教學小學英語

如何利用繪本教材來教學小學英語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立人》電子版 >> 第十期 >> 教海縱橫 >> 正文


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許瑾編輯:周建剛]

【內容摘要】本文闡述了英語繪本的定義以及英語繪本的特點,分析了英語繪本在運用時常見的誤區,並結合筆者的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收集、創編英語繪本以及運用英語繪本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英語繪本有效性

「我的英語課堂上除了做游戲還靠什麼吸引學生?」這個疑問成為當前不少小學英語教師們熱議的話題。對於這一個問題的探究,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摘自《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的兩段話:
《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英語課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
「浙江省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第十條指出:盡可能選用純正地道、原汁原味、體現英語文化特色的視聽材料,給學生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量,發揮視聽媒體對小學生良好的語音語感形成的積極作用。
介於以上兩段話,有一種媒介脫穎而出,那就是——英語繪本,許多裝幀精美的繪本均為譯本,大多來自英語國家,《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中也談到,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文化。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如果能使這些英語繪本以其純正的英語語言參與到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來,必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我們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英語繪本的定義
繪本一詞來自日本, 英文名稱為「Picture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是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是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簡言之,英語繪本是指用英語來講述的繪本。
二、英語繪本的特點
1.精美裝幀
繪本中的圖畫部分,多數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的作品,他們運用各種手法營造故事情節,不僅繪畫精美,而且在構圖、色彩上都能使閱讀者在視覺上引起愉悅,圖與圖之間也能呈現出獨特的敘事關系。教師在借鑒繪本上的圖片時,也只需要直接用相機拍攝下圖片,不需再做過多的修飾,便可復制粘貼於PowerPoint 的課件中使用了。
2.經典完整
優質的繪本大多有著深遠的主旨,其中所呈現的故事情節和意境能加深孩子對周遭環境和世界的了解,並涵養他們的生命,而且英語繪本故事本身是一個整體的語言應用實例,能夠給孩子們提供英語學習的完整學習經驗。
3.真實語境
英語繪本能夠提供給孩子學習英語的真實生活情境和豐富的詞彙,能協助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良好的語境創設也為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4.復現強調
繪本的語言具有形象性、重復性及簡潔性的特點。由於繪本是給孩子們看的,裡面沒有特別華麗的辭藻和復雜的句型,基本句型在故事裡的復現率很高,句子也基本遵循押韻的方式展開。學生能更容易掌握英語詞句與發音的特性,這給孩子們掌握運用核心句型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支架。
5.思維發散
繪本提供給學生和老師的思維空間很大,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機會。繪本裡面的故事常常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學生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使學生的創造力無限擴大。學生還可以根據繪本的整體意境,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聯想,使想像力無限擴大。繪本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孩子邏輯思考、預測、推理等的能力。
三、英語繪本在運用時常見的誤區
教師不是教材的被動使用者,而應該是教材的積極開發者。而我們不少的小學英語教師拿到一本英語繪本之後,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繪本,常常會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產生以下的誤區:
誤區一:朗讀型
繪本,圖畫精美,語言精煉。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老師往往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反復的朗讀訓練。在枯燥無味的朗讀要求壓力下,會讓英語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學生對其也將望而卻步。
誤區二:精讀型
一些老師往往會像初中語法課一樣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篇章結構,語法分析,面面俱到,精雕細琢,卻不知,這些項目的訓練早已使孩子們精疲力竭。繪本與孩子之間距離也被這些條條框框的語法知識活生生拽開了。
誤區三:提問型
好的英語繪本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在演繹著經久不衰的永恆的主題,蘊藏著深刻的內涵。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們在繪本閱讀中受到教育,常用不斷的提問來貫穿繪本教學的始終。殊不知,在一連串的「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story?」, 「 How do you know?」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已被蒸發。
誤區四:放羊型
在通過繪本展開教學的實踐中,一些老師依仗著「繪本是讀給孩子看的書」的理念,純粹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不啟發、不質疑、不點撥、不引導,使學生處於一種無助,無序的狀態。不少學生由於缺乏引導,只看圖不看文字,亦或是只讀文字不感受畫面,最終會使繪本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我的探索與實踐
1.收集繪本——使繪本資源系統化
常聽老師們抱怨,找不到合適的繪本展開教學。其實教師應該在平時做一個有心人,多收集、多整理、多歸納。讓自己手中、腦中的繪本資源逐漸系統化,條理化。例如,老師們收集到繪本之後,可以將繪本信息歸納如下表:
此外,教師還應建立相關文件夾,將相關繪本的圖片、音頻或視頻信息統一放入文件夾內,以便需要時及時的提取。教師在整理和收集過程中,繪本資源會產生量的變化,教師自己對於繪本的解讀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質的提升。教師對繪本理論、內涵的思考,以及對繪本資源的選取、教學策略的把握等方面也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逐步提高。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PEP 五年級上冊Unit5 時學生普遍反映,該單元教材的編寫比較枯燥,學習興趣不大。由於平時的積累比較多也比較系統,我很快鎖定了繪本《Rosie』s Walk》,故事中涉及到方位介詞「across, around, over, past, through, under」。我如果能通過《Rosie』s Walk》這本有趣的繪本對方位詞進行鞏固與拓展,應該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勁頭。帶著這種沖動,我就開始著手我這堂課的設計,導入故事之前,我設計了小蜜蜂出去采蜜時迷路了(圖1)。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蜜蜂歷經了千難萬險(through the fence, around the pond,over the haystack,get in the beehive)終於回到自己的蜂巢了(圖2)。課前,我設計了精美的教具。課中,我適時附之以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繪本故事內容。課後,我讓學生來演一演Rosie 和Fox。為了讓學生准確掌握故事中介詞的含義及區別,我還設計了一個詞圖搭配的任務活動,讓學生對於方位詞的詞義理解更為透徹,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後,我請學生們用所掌握的方位介詞,試著續編這個《Rosie』s Walk》的故事,或者是自己也創編一個類似這樣的有趣故事。由於先前的課堂教學十分有效,無論是介詞的運用,還是故事內容的理解分析,學生都掌握得很不錯。因此,在課後完成此項任務時學生們都熱情高漲,紛紛開心地邊說、邊畫、邊寫。最後,學生們都編出了很精彩的故事(圖3)。
圖3:學生作品《Little Pet Cat》、《Who Can Playwith Me》、《Little Chick and Little Dog》
2.潛心思考——使繪本內容合理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思維決定視野」。也就是說,思維決定了你到底能看到什麼。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對於不同的師生,應有不同的話題形式。同一本繪本,對於不同教師,不同教學對象,也應該呈現出不同的教學設計。如果我們在接觸到每一本繪本的同時,都能聯系教材,聯系教學對象仔細地潛下心來思考,那麼,靈感便會在那一瞬間迸發,繪本的魅力也將在那一刻展露無疑。
2010 年的4 月,我被指派上一堂幼小銜接的英語課,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決定選擇《A LittleHungry Snake》這本繪本作為教學素材。由於教學的對象年齡比較小,所以我打算截取繪本中部分內容,通過
該繪本教學3個水果的單詞:apple,banana,pineapple。
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幼兒園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持續不長,如何讓孩子們的注意力持久保持呢?為此我整整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一周多的思索,驗證,再思索,我終於使得整堂課的設計顯得節奏鮮明,富有吸引力。
在課的呈現階段,我讓孩子們猜今天學習哪三種水果的英語單詞?為了讓每次的猜測都牢牢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我設計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猜單詞apple 時,先看水果,再看水果吃進蛇肚子的樣子;猜單詞banana 的時候,先看水果被蛇吃進肚子的樣子,再讓學生根據蛇肚子,猜蛇吃進了什麼水果;最後猜pineapple 這個單詞的時候,是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看到蛇吃進這種水果之後的猙獰的表情,聽到蛇的大聲
的尖叫後,再讓學生猜,蛇吃進什麼水果會如此痛苦(圖4)?在這三個單詞的復習鞏固環節,我又利用Photoshop 技術,製作了一幅圖片,告訴學生,小蛇吃進去的東西在胃裡還沒有消化,思考一下,小蛇先後吃
進去了哪些水果(圖5)?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教學設計,無論從難度上,還是在趣味性上,都符合了他們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發展的要求。
圖4:導入三個水果單詞時的課件演示圖
圖5:看一看小蛇的肚子,猜一猜小蛇先後吃下哪些水果呢?
3.創編繪本——使繪本文本教材化
正如有些老師提到的那樣,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找到合適的繪本,就如音標的教學,我久久沒有尋找到合適的繪本可以借鑒,於是我試著自己創編繪本,使繪本的文本更貼近教材,並為教材服務。
上海市英語教研專家朱浦認為,作為當代的英語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學會在教學中重新整理教材進行文本再構,再構的文本要達到完整性、真實性和情景性的要求。
圖6:創編繪本的文本內容
例如,字母i,o,u 的重讀閉音節發音教學分布在PEP 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三、四、五單元中。為了更好的
展開教學,我將這三部分內容整合為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圖6 中紅色標注字母i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i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i],紅色標注字母o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o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 c],紅色標注字母u 的發音是母音字母u 在重讀閉音節中的發音[Λ]。在故事的教學和演繹中,讓孩子體會他們的發音規律,由
於故事創編得很有趣,孩子們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弄懂了其間的發音規律。使原本分散而枯燥的音標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有效。
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應該多點思考,善於聯想,思維敏捷,讓自己的教學中多些新鮮的創意、多點值得學生回味的內容,努力用為人師者的獨特性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
4.傾聽童言——使繪本思維童趣化
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學生;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傳授的是一種語言;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所想,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服務。我們要學會像孩子一樣懷揣著一顆童心,像孩子們一樣天馬行空地去想像,像孩子一樣感受著繪本所帶來的快樂與幸福。因為只有那些具有童趣的老師才能找到或創作出孩子們愛看的繪本,設計出孩子們喜歡的繪本教學方案。輔助繪本教學的教具設計上,也要力求充滿童趣。使有趣的繪本故事錦上添花。例如,在音標教學這堂課中,我不僅用cool edit 軟體處理了我自己的錄音,使繪本中的角色更分明,動畫效果更強烈。而且我也製作了一些教具輔助繪本教學,讓教學活動顯得「有聲有色」(圖7、8、9)。
圖7:一字開花圖。練習音標[i]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能力。
圖8:會變長的木頭。練習音標[ c]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能
力。
圖9:會變大的雨傘。念出繞口令後雨傘變大。練習音標[Λ]
與其他輔音音標的拼讀以及整句連讀能力。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之餘,應該多彎下腰來和孩子們聊聊天,了解現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正在流行著什麼;關注如今的孩子們喜歡些什麼,不喜歡什麼;傾聽孩子們的心聲。也許有一天,我們就能從與孩子們的對話中找到繪本與教材的聯系點,亦或是得到創編新繪本的珍貴靈感。
5.分享繪本——使繪本讀物大眾化
我所在學校英語組的老師們經常會把自己在平常教學實踐中找到的合適繪本拿出來分享,教研組一起討論,哪本繪本更適合哪個板塊教學內容的學習;每本繪本在教學中應該如何操作等等。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做到教研組內資源互補,資源共享,最終的受益者將會是我們的學生。以下便是我們學校教研組集體收集整理並已經嘗試教學過的,可以用於我們教材進行配套教學的繪本:
五、結束語
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缺少語言環境,他們從有限的教材中接觸不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讓孩子通過學習英語繪本感受到英語語言的魅力,掌握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是一條值得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摸索前行的道路。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學生就像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好餓的毛毛蟲》)中的那條毛毛
蟲一樣。他們的確很「餓」,他們亟需在繪本中汲取知識的養分。而作為小學英語教師的我們能做的,就是
給予孩子所需要的,不讓飢餓的「毛毛蟲們」再「餓著」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每一位孩子都會成為展翅飛揚的美麗蝴蝶。

Ⅷ 朱浦的《與英語新課程同行》叢書哪有賣

當當 卓越上看看吧。要不然淘寶。

熱點內容
你英語可真菜翻譯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0:47:29 瀏覽:483
我的家人都很好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0:47:23 瀏覽:184
甘草味膠英語怎麼說及的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20:47:12 瀏覽:403
聽英文歌曲怎麼樣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20:46:28 瀏覽:864
今天是周日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0:41:14 瀏覽:694
它們也是新的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6 20:38:43 瀏覽:742
木樣的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20:37:03 瀏覽:77
做某人的車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20:32:22 瀏覽:773
大學四年規劃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20:21:22 瀏覽:644
輔導員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20:18:41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