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測試的理論與實踐在線閱讀
⑴ 英語閱讀理解策略與技巧
英語閱讀理解策略與技巧
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中考高考、還是更高一級的英語測試,英語閱讀都是重頭戲。下面是英語閱讀理解的策略與技巧,供大家參考與學習!
英語閱讀理解策略與技巧 篇1
英語閱讀既是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目的,也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手段。許多專家、教師等教育工作者都從不同的角度研討過英語閱讀方法、技巧,但很多都是從教師的角度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技巧,他們精心設計課堂來激發學生頭腦中的圖式(圖式理論觀點)。但是,在生活實際閱讀中,在中考、高考中,學生都得依靠自己完成這些重要的活動。因此,筆者嘗試換位思考,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如何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我認為:應該讓學生自己學會如何激活、運用、構建、豐富大腦中的圖式,提高閱讀能力,完善閱讀技巧。
一、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
圖式(schema)一詞最早出現在德國哲學家康德(Kant,1781)的著作中。德國現代心理學家巴特利特(F·Burtlett,1923)應用並發展了圖式概念。20 世紀70 年代美國的人工智慧專家魯梅爾哈特Rumelhart 指出:圖式理論基本上是一種關於人的知識的理論,它是關於知識是怎樣被表徵出來的,以及關於這種對於知識的表徵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於知識的應用之理論。該理論強調人已經具有的知識及知識結構對當前的認知活動起決定作用。按照圖式理論,人腦中所貯存的知識都組成單元,這種單元就是圖式。對閱讀而言,圖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和修辭圖式(rhetorical schema)。語言圖式指讀者已有的語言知識,即關於語音、詞彙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它是閱讀的前提條件。內容圖式指讀者對閱讀材料所討論主題(內容範疇)的了解程度。修辭圖式指讀者對閱讀材料文章體裁、篇章結構的熟悉程度。
圖式理論認為:任何語言信息,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本身都無意義。它只指導聽者或讀者根據自己的已有知識及知識結構恢復或構成意思。根據該理論,閱讀理解首先是文字信息輸入,然後讀者在自己頭腦貯存的信息中尋找能夠說明所輸入信息的圖式。當這些圖式被找到以後,讀者就產生了理解,否則就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閱讀時,需要 Reader 和 Writer擁有共享的一部分 schemata。
顯然,如果Reader 和Writer 各自的原有圖式沒有共享的交集,那麼Reader 的閱讀理解就會失敗。另外根據圖式理論,讀者接受文字信息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過程,即文字元號輸入人的大腦之後,人就不斷地在頭腦中尋找有關的圖式,直至找到能說明輸入信息的圖式,即形成閱讀理解。
現代圖式理論還認為,圖式是「大腦為了便於信息儲存和處理,而將新事物與已有的知識、經歷有機組織起來的一種知識表徵形式,是互相關聯的知識構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統。」人民對新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很依賴大腦已經形成的圖式。根據圖式理論,閱讀理解歸根結底是結合適合的圖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圖式具體化的過程,填充的內容可以是直接連接或推論出的新信息。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明確,如果Reader 和Writer 共享的圖式越多,閱讀理解就會越多,但是Reader 和Writer之間除了擁有共享的圖式之外,還是會有大量的圖式差異,即他們之間有不同的個性信息,這樣就會導致一個結果:閱讀者不能完全理解,只能部分理解文章。要完成閱讀理解,閱讀者只有在原有共享的圖式基礎上展開聯想、猜測,不斷激活相關的圖式,並經過推理、判斷、選擇適合Writer意圖的圖式。在Reader 和Writer的圖式逐漸同化、具體化的過程中,Reader 和Writer之間的信息不斷地交流,即「猜測——推理——證實」,相同則被選擇、儲存,不同的被舍棄,在該過程中「Area of shared schema」之交集不斷變大,最後完成閱讀理解。藉助圖式理論,我們可以引導、幫助學生培養、完善自己的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並逐漸形成有效的圖式閱讀策略。
二、英語閱讀的策略
(一)整體閱讀,預測主旨
通過預測文章的主旨,學生能迅速有效地整體理解全文,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策略預測文章主旨。學生可以藉助修辭圖式來順利地完成預測主旨的任務,因為一般閱讀材料文章體裁、篇章結構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例如有標題文章,學生要學會從標題入手進行預測。新聞報道文章大多有標題,標題又常常是全文的中心、主題,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濃縮的精華,學生可通過閱讀標題得到啟發,能准確預測出文章的大概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徹底理解全文做好鋪墊。如果沒有標題,讀者可快速瀏覽全文,從整體入手了解內容大概,尤其關注文章首尾句,以便迅速抓住文章主旨,有時文章段落較多內容復雜,學生可跳讀每段首句或找到中心句(有一些文章的中心句或主題句在文章的中間),聯系文章的首尾段,也可很快獲得文章主旨。如一些記敘文、議論文就可通過該方法快速預測文章主旨。有些文章附有圖表,此類文章多半可從說明、標注著手,按以上方法進行預測文意,要處理具體細節時再結合圖表。
(二) 把握文章脈絡,掌握主要信息
根據圖式理論,閱讀能力取決於三種圖式,即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修辭圖式。因此,閱讀理解文章就是經過讀的行為,主動的「猜測——證實」,來激活、同化、具體自己已有的各類圖式。要把握文章脈絡,必須做到通過快速通讀全文激活自己記憶中適合該文的修辭圖式。例如,學生閱讀一篇新聞報道,經過對該文的預測——閱讀——證實——再預測——再閱讀——再證實,學生就可逐漸激活自己大腦中已有的修辭圖式,這篇文章符合「線性原則」,結合相關的內容圖式,可以明確該文是新聞報道,其脈絡是標題——精要——事件過程。再如學生閱讀議論性文章,可通過閱讀——預測——證實,再閱讀——再預測——再證實,很快就能激活他們已知的修辭圖式,文章脈絡也清晰可見,即提出觀點——論證、說明——重申觀點,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結論,同時也激活、具體了相關的內容圖式,獲得了證明、說明的主要材料信息,能夠大體上理解文章。又如,許多敘述性文章,可一邊讀一邊畫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要素或做一些必要的簡易的筆記,學生很容易就能回憶起已有的某些圖式,把握住文章的脈絡,並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即明確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基本能夠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較為復雜的文章會有時間、地點變化,學生激活這樣的圖式,(時間1/事件1)——(時間2/事件2)——(時間3/事件3),或(地點1/事件1)——(地點2/事件2)——(地點3/事件3),當然文中的主要內容也就一目瞭然。如有很多人物傳記,脈絡是(現在/事件1)——(過去/幾件事)——(現在/感受)。學生要想准確把握文章脈絡,捕捉住重要信息,關鍵是平時閱讀實踐時要不斷豐富、儲存足夠多的相關圖式在大腦中。
(三)弄清結局、明確結論
很多文章結尾非常精彩,目的是為了讓閱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辭圖式的一種。如有的文章結尾幽默;有的文章結局發人深思、給人啟迪;有的文章令人意外卻又在情理中;有的文章得出一些結論,或有一點點感受。總而言之,文章的結尾也很重要,有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弄清結局或結論對於理解全文當然也具有關鍵性的功效。弄清了文脈(修辭圖式),把握住了主要信息(內容圖式)之後,結合細節進行分析、推理、歸納,緊密聯系結尾的語句提示,可徹底理解文章的內涵和外延。
(四)讀懂題意,選擇答案
做了以上的准備工作,可以開始讀題答題。但是無論是哪一個題目,學生選擇時必須以確定的主旨為統率。選擇前一定確保理解出題的意圖。表層的問題可迅速選定,對於那些較深層次的題目,選擇一定要有根據,一定要將相關原文找到,並結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推理,然後再確定。
三、閱讀時應注意一些小技巧
1.學生自己應注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只用眼和腦閱讀,整體閱讀,整體理解,這樣閱讀速度將更快。
2.要注意猜詞、句技巧的培養。閱讀時學生常常會遇到一些不解的詞、短語,有的可跳過,而對進行整體理解無大礙;有的可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猜測、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據構詞法推理,可明確它們的含義。
3.學會運用關聯詞。文章中有些復合句較長且結構復雜,晦澀不易理解,學生可根據關聯詞、引導詞的邏輯關系迅速分清主幹和重句,從而明確句意。在段落中或段落之間也有一些關聯詞,如but, however, although, ever though, as, because, so等等,在這些詞的幫助下,學生可明確句與句,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本質聯系,因而能盡快把握住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平時閱讀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學生可選擇一些難度適當、語言鮮活地道、時代感強的文章閱讀;畢業年級的學生更應該針對中考、高考選材閱讀,以便積累豐富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修辭圖式,逐漸構建新的各類圖式,在閱讀時能夠激活、運用圖式,成功理解有一定長度和難度的英語文章,在閱讀理解方面取得優勢,為考試和實際生活中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英語閱讀理解策略與技巧 篇2
第一,考生應該學會瀏覽全文。
英文的文章與中文略有不同,這是由中西方思維方式不同而決定的。英文總喜歡採取總分結構,即作者傾向於將比較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首段、段落首句等。基於這一規律,考生要學會瀏覽。在考試中有兩種不同用處的瀏覽方式。一是在解題前略讀全文。在略讀時,不需要詳盡的理解,知識了解基本內容、作者的立場、文章的篇章結構,可以跳過細節或例子。另一種瀏覽方式相當於檢索性的閱讀,用於階梯式尋找需要的特定信息,如主題句、有關細節、難句等。在考試過程中,要想縮短解題時間,就應該根據需要對閱讀速度進行適當調節,該快時則快,該慢時則慢。瀏覽時要求盡快掌握全文大意,速度就要快些。檢索信息、尋找答案時,速度也要快;找到有關句子或段落,需要仔細研究理解時就要適當放慢速度。
第二,學會調節閱讀速度。
為了確保在所給時間內達到最佳的理解准確度,學會在瀏覽中選擇重要信息顯得格外重要。選擇信息的要點在於「准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或短語。
(2)善於判斷文章各段的主題句。一般出現在段落開頭或結尾最常見。
(3)瀏覽中善於總結全文的主題。第三,掌握常見行文方式,了解作者意圖,預測內容。在正式做題之前,做到文章結構,大概主旨在心中有數,這就能幫助各位考生很好的解決題目,不偏離文章中心主旨。
英語閱讀理解策略與技巧 篇3
一、強化基本技巧訓練
1、讀懂文章細節的訓練
對文章細節的理解,是學生基本理解能力的體現。學生讀不懂文章細節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一,不會分析長句、難句;第二,不理解代詞的指代內容:第三,不懂詞性、詞義的變化。針對這些因素,教師在上閱讀課時就必須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針對性訓練:
(1)長句、難句分析。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長句和難句,大多數學生對這類句子存在恐懼感溶易造成閱讀障礙,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閱讀時先找出這類句子,抄寫在本子上,然後分析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及非謂語、從句等成分,最後將該句譯成漢語。日積月累,學生就養成了分析長句和難句的習慣並掌握了分析這類句子的技巧。
(2)代詞的指代分析。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會遇到一些含有代詞的句子,如果學生明白代詞的指代內容,那麼,句中之意就顯而易見了。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該教會他們如何分析代詞的指代內容,養成敏捷的思維習慣,掌握閱讀技巧。
(3)詞性、詞義轉化猜測。英語單詞的詞性、詞義變化多端,需要根據不同的語境進行判斷、猜測。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應該訓練學生根據句子成分判斷詞性,根據語境判斷詞義的能力。堅持長久的訓練,定會大有收獲。
2、讀懂文章主旨大意的訓練
在閱讀一些說明文、議論文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關於判斷文章標題、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試題。讀記敘文時,有時也會遇到排列順序的試題。主旨大意題主要測試學生的全面理解與概括能力,提問的內容可能是全文的大意,也可能是某段的段落大意,一般不易在文中找到答案。
常見以下幾種設問方式: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age is that.
The passage ismainly about.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From the passagewe can learn conclude that.
這些試題測試學生是否抓住文章主旨大意,領會文章中心思想。這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歸納、概括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也離不開經常的訓練。
(1)加標題訓練。閱讀題大多沒有標題,在指導閱讀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後,給文章加標題。加標題訓練,其實就是找出文章的中心主題句,所以加標題訓練也就是找中心主題句的訓練。
(2)劃分層次訓練。找出主題句後,並不等於完全讀懂文章大意。還應該讀懂該文章談到的多層意思,這就要求閱讀者首先要讀懂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然後再進行歸納。這樣就能夠清楚地分出文章的層次,完全領會文章大意。
(3)辨認重要事實的訓練。在記敘文和某些說明文、議論文的閱讀中,我們需要弄清一些主要事實,以達到明確文章大意的目的。這種訓練是閱讀中必不可少的。訓練可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在閱讀中以句子的形式寫下重要事實:第二步。以時間或以步驟等順序排列這些事實。
3、讀懂深層含義的訓練
深層含義是指文中一些需要想像的`抽象概念:作者的態度和意圖:全文的邏輯關系。這是一種難度比較大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可以分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
(1)換句訓練。對於需要發揮想像力才能讀懂的抽象概念,教師可以把有關句子抽出,進行改寫。這種換句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作者意圖猜測訓練。讀完文章後,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
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Whom does the authorwrite for?
What'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assage?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來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訓練他們判斷語境,猜測有關事實的能力。
(3)邏輯推測訓練邏輯推測訓練包括四種內容:數量推測、年月推測、故事結局推測、人物關系推測。前兩種屬於數字推測後兩種屬於邏輯推理。進行邏輯推理訓練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組討論。
4、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
衡量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尺度是閱讀速度。如果一個學生閱讀速度太慢,即使理解正確,也不能說明他閱讀能力強。《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是每分鍾60~70個單詞。因此,教師可以按大綱要求,進行限時訓練。可精選5篇文章,讓學生在40分鍾內完成。每周至少進行兩次限時閱讀訓練。閱讀旨在提高閱讀速度。閱讀速度的提高取決於一定的閱讀技巧。所以,教師要在限時閱讀中培養學生以下快速閱讀技巧:
(1)視讀。用眼睛掃描文章內容,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意思。看文章時。禁止學生朗讀、默讀、逐詞讀或用手、筆指著讀,因為看文章比讀文章的速度快。
(2)猜測詞義。學生看文章時,經常會因遇到生詞而緊張,影響閱讀情緒。其實,可以採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策略,放鬆心情,根據上下文或語法知識猜測詞義。
(3)抓整體。閱讀時,應把注意力放在整篇文章上,不要過多地考慮每個單詞、短語或單句的意思,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豐富文化背景知識
學生對世界的認識。對人文、歷史、地理、科技、體育、衛生、環境、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知識的多寡直接影響對文章理解的水平。學生的非語言信息也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每個學生都必須有意識地排除非語言障礙,利用各種途徑充實自己的背景知識。現有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閱讀材料,題材多樣,主要涉及科學技術、天文地理、環境保護、人文歷史、自然災害、醫療保護和飲食文化等。在使用教材時,學生不僅要注意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注意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和掌握相關的常識,還應鼓勵學生泛讀各類有助於增長見識的課外讀物。
三、注意閱讀篇目題材形式特徵
文章的題材主要有:科技小品、說理小品、新聞報道、人物傳記、短篇故事、史地文化、幽默小品和圖形表格。不同題材往往有各自的寫作方法和語言表達方式。學生若不了解題材,閱讀就會帶有盲目性。在學習和閱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題材特徵,掌握不同題材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的准確性。以新聞報道的題材為例,這類文章有非常明顯的特點:
(1)主題突出。文章的第一句話或第一段即是對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
(2)要點明顯。寫作即要求五個「W」(when,where,who,whathow)的表述一目瞭然。但命題時往往不會幾點俱全,而需要考生根據已提供的幾個「W」,以及各「W」之間的聯系去推出未知的「W」,同時也不會排除對細節的理解。學生可根據這兩個特點,較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細節,從而較快地作出正確判斷。
總之,提高閱讀能力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但是如果學生講究閱讀策略,閱讀方法得當,快速的提高也是可能的。
;⑵ 23考研:上外英語語言文學復試科目內容、參考書目
註:報考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考生,在復試時各研究方向復試內容有所不同,網報時請謹慎選擇研究方向,一旦選定,不得更改!
註:同等學力考生需在國家一級中文核心學術期刊(CSSCI)上發表兩篇及以上與報考專業相近或相關的學術論文。(同等學力考生指高職高專畢業生或本科結業生,本科畢業生或應屆本科生不屬於同等學力,正常報考即可,無以上要求。)
一、研究方向及招生人數
專業代碼及名稱
研究方向050201
英語語言文學
(全日制學習)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語言學方向a.音系學b.音位學c.形態學d.英語語法研究e.句法學f.語義學g.語用學研究h.社會語言學i.心理語言學j.修辭學k.話語分析l.文體學m.認知語言學n.語料庫語言學2.應用備雀語言學方向a.外語教學法b.外語習得理論
c.外游滾輪語測試學d.外語課程與教材e.外語教師專業發展3.英美(及其他英語國家)文學方向英美文學a.英國文學 b.美國文學 c.其他英語國家文學
d.文學理論4.翻譯研究(筆譯)方向a.中西翻譯史b.中西翻譯理論c.翻譯批評d.翻譯技術翻譯研究e.翻譯研究方法
f.高級翻譯實踐g.典籍翻譯h.文學翻譯i.報刊翻譯j.政府公文翻譯k.應用文翻譯
l.語料庫翻譯研究5.翻譯研究(口譯)方向
a.口譯理論與實踐b.專題口譯 c.視譯
d.交替傳譯e.同聲傳譯f.翻譯技術
g.口譯研究方法
h.語料庫翻譯研究
國別與區域研究6.英國研究方向
a.英國社會與文化
b.英國近現代思想史c.中英人文交流7.美國研究方向
a.美國社會與文化
b.美國內政與外交
c.美國經濟與中美關系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8.比較文學方向
a.中英中美文學關系b.中英中美文化交流c.翻譯文學研究
d.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研究9.跨文化交際方向
a.跨文化心理與人類學研究b.跨文化教育與培訓研究 c.跨文化適應與交際研究 d.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10.區域國別研究(世界語言政策)特色研究生神信項目
二、復試筆試科目和參考書目(包括筆試與口試):
1.語言學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語言學方向卷參考書目:
戴煒棟、何兆熊(主編)《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胡壯麟(主編)《語言學教程》second edition,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Yule,George 1996/2000 The Study of Language(seco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Teaching Press.
2.應用語言學方向、區域國別研究(世界語言政策)特色研究生項目筆試科目名稱:應用語言學方向卷
參考書目:
Davies,A.2007.An Introction to Applied Linguistics:From Theory to Practice(2nd ed.).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Ellis,R.1999.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Johnson,K.2001.An Intro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rown,H D.2002.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lock,D.2016.The Social Tur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
3.英美(及其他英語國家)文學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英美(及其他英語國家)文學方向卷參考書目:
美國文學:
李公昭:《新編美國文學選讀》第4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年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第3版,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年
英國文學:
佩克(John Peck)等: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羅經國等:《新編英國文學選讀》(上、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4.翻譯研究(筆譯)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翻譯研究(筆譯)方向卷
參考書目:
Munday,J.Intro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6;
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增訂本).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翻譯研究(口譯)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翻譯研究(口譯)方向卷
參考書目:
弗朗茲•波赫哈克:《口譯研究概論(第二版)》(仲偉合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年;
江曉梅:《英漢口譯理論與實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吳遠寧:《口譯研究:理論與實踐》,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5;梅德明:《高級口譯教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6.英國研究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英國研究方向卷參考書目:
Morgan,K.(Ed.)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鍾美蓀注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比爾·考克瑟等著:《當代英國政治》(孔新峰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美國研究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美國研究方向卷參考書目:
王恩銘:《美國社會與文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4(新版);王恩銘主編:《英語國家概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Shi,D E.&Tindall,G.America:A Narrative History,10th edition,New York:W.W.Norton&Company,2016.
8.比較文學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比較文學方向卷參考書目:
Wellek,René&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San Diego: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陳惇、劉象愚主編:《比較文學概論》(第2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
吳偉仁編: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第一、二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吳偉仁編: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第一、二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年;
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史》(上、下,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石觀海編:《中國文學簡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楊劍龍、錢虹編:《中國現當代文學簡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查明建:一葦杭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名家講堂),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
9.跨文化交際方向
筆試科目名稱:跨文化交際方向卷參考書目:
關世傑:《跨文化交流學: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學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Creswell,J.W.(2018)Research design:Qualitative,quantitative,and mixed method approaches(3rd ed.).Los Angeles,CA:Sage;
Gudykunst,W.B.&Young Yun Kim.(2003).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4th ed.).Shanghai,China:SFLEP(Vol 1,2007);
Martin,J.N.,&Nakayama,T.K.(2018)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ontexts(5th ed.).New York,NY:McGraw-Hill;
Nisbett,R.E.(2003)The geography of thought: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New York/London/Toronto/Sydney/Singapore:the Free Press.
10.區域國別研究(世界語言政策)特色研究生項目:復試將由英語學院、語言研究
院聯合組織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⑶ 馬廣惠的科研成果
1. 馬廣惠,1997,高分組學生與低分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研究[J],《外語界》(2)。
2. 馬廣惠,1998,1999,「總體史」與歷史社會學方法,《東方論壇》(3),《新華文摘》(1)。
3. 馬廣惠,文秋芳,1999,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
4. 馬廣惠,2001,理工科大學生英語詞彙水平研究,《外語教學》(3)。
5. 馬廣惠,2001,中美大學生英語語篇對比修辭分析,《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6)。
6. 馬廣惠,2002,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的語言特徵對比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
7. 馬廣惠,2003,國外對比修辭研究36年述評,《山東外語教學》(3)。
8. 程月芳,馬廣惠,董娟,2003,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問題,《外語界》(2)。
9. 馬廣惠,2004,英語口語體的語言特徵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0)。
10. 馬廣惠,2004,新世紀西方文學研究與語料庫語言學,《文藝報》12月16日。
11. 馬廣惠,2005,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4)。
12. 馬廣惠,2005,基於語料庫的小說文體學研究,《常熟理工學院學報》(5)。
13. 馬廣惠,2006, 中學生英語高頻詞彙水平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1)。
14. 馬廣惠,2006,大學非英語專業新生英語入學水平測試與分析,《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15. 馬廣惠,2007,二語詞彙知識理論框架,《外語與外語教學》(4)。
16. 馬廣惠,2009,英語專業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
17. 馬廣惠,2011,詞塊的定義、分類與識別,《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
18.馬廣惠,2003,《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統計方法》。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19.馬廣惠,2004,《影響二語寫作的語言因素》。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20.馬廣惠,2006,《新世紀外國語言文學新論》。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21.馬廣惠,2007,《馬廣惠語言學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2.馬廣惠,2005,2006,2007,《主題英語快速閱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3.馬廣惠,2006,2008,《新要求大學英語詞彙手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4.(英國)理查德·達文波特·海因斯著/蔣平、馬廣惠譯,2008,《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南京:譯林出版社。
25.馬廣惠,2012,《2011版新課標·初中英漢學習詞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6. 馬廣惠, 2004-2007,《大、中、小學生英語詞彙習得綜合研究》(04YYB013),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
27. 馬廣惠,2006-2007,《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外語思維能力發展研究》,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
教授課程
博士生課程
1. 現代西方語言學流派
2. 應用語言學通論
3. 應用語言學高級統計方法
碩士生課程
1. 應用語言學概論
2. 二語習得概論
3.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
4. 應用語言學統計方法
5. 語言測試理論與實踐
6. 語料庫語言學
英語專業本科生課程
1. 翻譯(英譯漢)
2. 翻譯(漢譯英)
3. 英語高級寫作
⑷ 《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系列教材淺析
關於《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系列教材淺析
摘要:自教育部批准設立商務英語專業以來,該專業蓬勃發展,教學探索日益精進,各系列教材應運而生。本文以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外語系商務英語專業《商務英語閱讀》系列課程所用教材為例,分析此套教材的優缺點,希望為商務英語專業教材的改進及專業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商務英語閱讀課程;商務英語閱讀教程;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
2009年,《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試行)推出,明確提出了商務英語專業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並確認了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將閱讀課程設置為十二門專業核心課之一。自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外語系成立商務英語專業以來,一直對其閱讀課程進行教改,不斷研究和分析市場各類閱讀教程,現使用教材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系列中的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該套教材主編為劉傑英,共4冊,分為基礎篇和專業篇系列,每系列各兩冊,現已更新至2014年第五版。在使用該套教材過程中,作為工作在一線教學的筆者對此套教材有比較淺薄的認識,現針對此套教材,作出如下分析:
一、教材優點
(一)基礎性強
該套教材課程設置結構合理,循序漸進。其基礎篇內容以商務文化及禮儀、企業商務工作為主線,讓學生學習英語國家文化和商務禮儀,了解企業工作內容及工作環境,提升職業素養,以適應未來的外事及商務工作。此外,基礎篇教材還融入了英語專業普通閱讀教材的特色一一培養學生閱讀技巧、注重學生閱讀能力。每個單元配有閱讀技巧訓練,涵蓋了自我閱讀技巧、速度技能、理解及應用技能,如:詞義猜測、歸納主旨、細節理解、略讀、跳讀等,使學生在大一階段能夠學習到各種常見的閱讀技巧,提高對普通英語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商務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技巧的運用能力,不僅可以滿足學生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及英語專業四級八級等考試的需要,更能為其英語語言的基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專業度高
商務英語學科是一門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學科,該套教材充分抓住了商務英語專業的核心特點,在承接基礎篇的基礎上,專業篇的學習內容涉及到市場營銷、商品定價、風險管理、國際貿易、物流、電子商務、商務法等各方面。商務知識的補充深入、綜合而廣泛,為學生進行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宏觀經濟內容,使學生了解商務相關行業,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為將來從事相關領域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三)創新性強
商務英語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與時俱進是對該專業教學的基礎要求。該套教材不滿足於固步自封,而是通過對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結合學生就業需求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時更新教材版本。我系現使用版本為2014年最新修訂的第五版,閱讀材料選自最前沿的報刊、雜志等,這就保證了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實用最前沿的商務專業知識,同時也對授課教師提出挑戰,消除了授課教案一成不變的不良教學現象,使得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和進步,真正做到與時俱進,符合事物變化發展規律。
(四)實踐性強
該套教材每個單元配有相關習題,既有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有對所學知識的拓展,題型豐富多樣,可以充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設置了期中和期末測試環節,可以分階段地檢驗學生宏觀學習情況。此外,每個單元還有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實踐環節,如:保險單據的製作、模擬公司運作等,這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在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強了實戰能力,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
二、教材缺點
(一)教材編纂缺乏一定嚴謹性
筆者在使用該系列教材以來,也發現了其存在一定的不足,由於版本更新速度過快,編輯人員在審校過程中存在時間短,任務重等客觀問題,造成教材存在一些錯誤。如:專業篇(II)第一單元的主題是介紹國際經濟組織,但是引入部分卻是介紹產品生命周期,且引入內容與專業篇(I)第二單元產品開發的引入內容完全一致。
(二)配套習題專業度不高
該套教材在其專業篇的習題設置中,部分題目與商務英語內容無關。筆者認為「專業篇」應以專業性知識為重點,配套習題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選取更為專業的題目供學生練習更符合教材編纂的指導方針。此外,在專業篇中,由於涉及到大量專業術語加之商務語言具有自身特色,筆者認為應加入翻譯練習題,對文中長難句進行翻譯,提高學生的雙語能力,為日後進行《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參設置缺乏一定科學性
該系列教材學生用書現已更新到第五版,但是教參卻滯留在第四版,第五版僅更新了答案部分,由於版本更換,教材內容更新較多,因此原有教參已不能滿足教師備課的需要,客觀上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教師的精力與時間,且原有教參設置缺乏一定科學性,僅提供了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難句分析、單詞講解、漢語譯文,對於文章的邏輯結構並沒有進行宏觀分析,違背了閱讀課程作為泛讀課程的教學規律,且單詞講解中所給部分示例與商務內容無關。由於商務語言的特殊性,部分學生熟悉的單詞在商務文章中會有專業性解釋與用法,教參編撰人員應將此作為單詞解析的重點,充分融人BEC、PETS、托業、全國商務英語認證考試等英語水平考試和職業資格認證考試題型,既有助於學生備考,為將來踏人工作崗位提供「敲門磚」,又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應用能力。
三、結束語
《世紀商務英語閱讀教程》總體而言瑕不掩瑜,充分滿足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的需要,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我系在今後的教學中會繼續使用該套教材,並進行更深入地教材研究,充分發揮其教學指導作用。希望筆者上述的問題能夠得到出版社重視,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與提高,使該套教材推廣到全國的商務英語教學中。
;⑸ 曹亞民.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主要講了什麼
《曹亞民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主要講述了如何有效地教授英語語言,以及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學習英語吵肆緩。主要內容涉及英語教學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包雹羨括教學課程設計,教升模學策略,教學語言,教學方法,學習技能,語言測試,教學計劃,教學資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