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難點分析
做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需要注意:抓主題、看題干、進行邏輯推理。
1、抓主題
體現閱讀能力的好壞一般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理解能力,一個是閱讀速度。閱讀速度是做閱讀需要具備的一個最基本的能力,我們在考試的時候,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讀完整篇閱讀理解的內容,並把握文章的主題。英語閱讀理解的主題句一般都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主題句起著對全文概括、歸納等作用,一篇閱讀理解的主旨基本上都可以在主題句中找到。
2、看題干
在答閱讀理解的問題時,首先要做到掌握問題的類型,一般信息類的閱讀理解可以直接從文中找到所需要的答案,而主管判斷類的閱讀理解則需要我們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深層次的推理。其次,需要了解題干中的內容和所給的信息,然後有針對性的對文章進行閱讀,這樣才能提高做題的准確性。
3、進行邏輯推理
在做英語閱讀理解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作者主旨表達的不是很明顯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根據文章的內容、通過邏輯推理,分析作者的意圖,從而理解整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意義。
(1)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難點分析擴展閱讀
做高中英語閱讀理解注意事項
1、如果該詞彙是簡單詞匯,則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確答案。
2、高考閱讀不是考察字認識不認識,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據上下文作出正確的判斷。
3、詞彙題的正確答案經常蘊藏在原文該詞彙出現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單詞詞義直接往下推。
4、尋找時要注意同位語、特殊標點(比如分號,分號前後兩句話的邏輯關系不是形式上的並列就是語義上的並列,也就是兩句話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話的意思來推測另一句話的意思從而推出所給詞彙含義)、定語從句、前後綴,特別要注意尋找時的同性原則。比如:讓猜一個名詞片語(動詞片語)的意思,我們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詞片語(動詞片語)。
2.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型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型
閱讀理解是英語考試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下面由我為大家帶來了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型解讀和解題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閱讀理解題型解讀】
(一)閱讀是獲得更綜合、更復雜、更精確信息的必要手段,考生在做閱讀理解時,不僅要看懂文章的字面意思,還需要針對不同題材和體裁的篇目運用不同的方法作出正確的選擇。一般來說,詞彙、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是閱讀理解中三個最重要且有相互聯系的因素。
閱讀的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幾種:
1.跳讀:就是快速的一步閱讀法。實際上是有選擇閱讀,找關鍵詞。用這種閱讀方法回答who、what、when、where之類的問題最為有效。
2.略讀:指比跳讀慢些的二步閱讀法。即泛泛地、粗略地快速閱讀,目的是了解大意,對文章有個總的概念。此種閱讀方法能回答why、how之類的問題。
3.精讀:即最細致、最慢的深層閱讀方法,目的是求得對所讀文章的全部意義的理解與掌握。
在使用閱讀技巧時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1.帶著問題閱讀短文。
2.找出主題句、確定中心思想。
3.推斷單詞、句子和文章的含義。
4.盡快選擇答案。
(二)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及解題技巧
1.記敘文
記敘文又可分傳記類和故事類。 傳記類文章在閱讀中時間是全文的關鍵,根據時間我們可以找到相關的事件,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故事類文章情節性較強,閱讀時要注意故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發生的事件,這些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內容和信息,對於准確理解文章十分重要。
2.說明文
說明文是對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果或功用等進行介紹,解釋或闡述的文章。把握所說明事物的特徵和本質是理解說明文的關鍵。說明事物特徵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定義法、解釋法、比較法、比喻法、數字法、圖表法、引用法和舉例法等。
數字說明文
在閱讀數字說明文時要特別注意文中數字的含義,從這些數字中可以找到文章的主要內容。
解釋說明文
解釋說明文著重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功用等。許多科普文章都屬於這一類。在閱讀這類文章時要學會解決what, how, why 等一類的問題。它們是文章的關鍵。如能帶著這些問題閱讀,將會更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題。
比較說明文 比較說明文是通過對比方法說明問題。在閱讀這類文章時要善於把握全篇陳述的基本傾向。作者在談論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時總要顧及到爭議的各個方面。但是,在一般情況下,作者的陳述總要傾向於某一種觀點。
3.應用文
應用文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包括廣告、通知、書信等。應用文一般語言簡潔,省略及不規范的句子較多。閱讀時一般要求考生全面掌握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並運用這些信息去解決問題。因此對題乾的理解尤為重要。
閱讀理解的考題分為客觀理解題(是指在短文中客觀存在的事實,客觀信息的答案一般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即理解文中的具體事實或抽象概念)和主觀理解題(這類問題都不可能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須通過閱讀文章對文章主旨和深層含義有更深理解,並據此進行判斷和推理)。其中細節理解題和猜測詞義題屬於客觀題;主旨大意題和推理判斷題屬於主觀題。針對不同類型的題目,要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結合具體的題目,給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指導和講解。對於客觀題,要提醒他們閱讀時關注文章的細節,如時間,地點或一些具體數字,在選擇答案時,務必從原文中找到確切的依據。 我們可將閱讀理解歸納為以下四大題型,根據閱讀理解題考查角度的不同,可採用不同的解題技巧來應付。
Ⅰ.事實細節題
屬於細節類型的閱讀理解題一般只針對某個特定的細節,題型可以多種多樣。此類題型一般分兩種。第一種是直接理解題,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第二種是詞義轉換題,正確選項是原文有關詞語和句子的轉換。做此類試題一定要抓住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發展過程和結局等環節,所選答案一定要符合原文,切不可望文生義。這類題型的主要提問方式常為:
①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NOT true in the passage?
②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discussed/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③Which is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④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 細節題的破解一般採用尋讀法,即先看試題,再讀文章。對有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再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甄別、分析、對比,有根有據地排除干擾項,選出正確答案。此法加強了閱讀的針對性,提高了做題的准確率,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尋讀法還特別適用於對圖形表格類題材的理解。做此類型的題目還要特別注意句子的邏輯關系。英語中有許多功能詞,如:表因果關系的because, since, as等;表轉折關系的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等。
Ⅱ.猜測詞義題
在高考閱讀題中,考生遇到的最大障礙往往有兩個:一是被已認識的單詞的某一熟知含義所誤導;二是被完全不認識的單詞的意思所阻礙,從而出現理解偏差或理解困難,影響閱讀的速度。其實解決這兩個困難的一個重要法寶是考生在心目中樹立起上下文觀念,要學會“順藤摸瓜”,通過構詞,語法,定義,同位,對比,因果,常識,上下文等線索確定詞義。
在閱讀解題時要注意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
1)根據定義或解釋、說明猜測生詞的詞義 在be,be called,call等判斷詞出現的判斷句中,或定語從句及標點符號,可以根據已知部分,猜測生詞的含義。例如:
The herdsman, who looks after sheep, earns about 650 yuan a year.通過理解定語從句的意思,能猜出herdsman是“牧人”。
2)根據對比關系猜測生詞的詞義 在but,however,yet,otherwise,though這些表示意義轉折的連詞出現的句子中,其前後的詞有明顯對比關系,根據已知的內容,通過這種對比關系,就很容易猜出生詞的詞義了。例如: Though Tom’s face has been washed quite clean, his neck still remains grubby. 和clean意思相對的便是“骯臟的”了,因此可猜出句中grubby的意思是“骯臟的”。
3)通過因果關系猜測詞義 because, since與as是連接原因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so是連接表示結果的狀語從句的連詞,so……that與such……that中的that是連接結果狀語從句的。當這些信息詞出現在有生詞的句子中,通過因果關系,依據已知部分就能猜出生詞的詞義。例如:She wanted the hairdresser to trim her hair a bit because it was too long. 根據because從句所講的意思,我們就可推測trim就是“修剪”之意。
4)根據生活常識猜測詞義
3 運用邏輯推理能力,自身的生活經驗及生活常識。再聯繫上下文能讀懂的部分,可以正確猜出詞義。例如:Most of the roses are beginning to wither because of the cold. 根據句子意思及生活經驗,wither表示“枯萎”。
5)根據同等關系猜測詞義 同等關系,指的是一個詞,一組詞或短語在句中作同一成分,而且它們的詞義都屬於同一范疇。明顯的標志是,這樣的片語或短語中間常常用並列連詞and或or來連接。例如: At forty-two he was in his prime and always full of energy. 從“年齡42歲”以及與prime具有同等關系的full of energy可以猜出prime的意思是“盛年時期”。
6)根據列舉的事例猜測詞義 You can take any of the periodicals: "The World of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Schools", or "English Learning". 從後面列舉的例子中,可以猜出periodical是“期刊,雜志”的意思。
7)根據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 根據學過的構詞法知識,知道詞根和前綴或後綴的意義,就可猜出由它們組成的新詞詞義。
Ⅲ.推理判斷題
做這類題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整體語篇的同時,又要求學生對作者的態度、意圖及文章細節的發展作正確的推理判斷,力求從作者的角度去考慮,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觀點。不要主觀臆斷,憑空想像,任意發揮,而走入誤區。學生要學會運用主題句去推測、揣摩文字背後作者的意圖,運用歸納、對比、演繹技能,運用背景知識去挖掘文章深層含義,從而正確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同時認真體會文章的語氣與感情基調(如:否定、厭惡、反問、諷刺等)。
這類試題常以如下句式發問:
①What can you conclude/ imply from this passage?
②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態度)towards……?
③We can infer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如: Once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a machine in a factory. The workers could do nothing but turn to a German engineer for help, who drew a line on it and said, “Take off the part where the line is and change it for a new one. ”The machine, with a new line on, began running well again. The engineer then asked for $ 30,000 for what he had done. The following were what he wrote on a bill, “The new part only costs one dollar, and knowing where the problem with the machine is costs $ 29,999.”
Q: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A. the engineer asked for too much money
B. the workers should pay the money
C. the knowledge is worth money
D. the new part could cost more
這篇短文是作者講的一個故事,那麼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判斷出什麼呢?雖然作者沒有言明,但是我們可以斷定,發現問題的所在需要智慧和知識,知識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因此此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 Ⅳ.主旨大意題 這種題型要求考生能夠把握文章的總體,並真正理解主題和中心;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概括、判斷、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解題,難度較大,屬於高層次題。
;3. 淺析高考閱讀理解題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淺析高考閱讀理解題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閱讀理解題是英語考試的難點,並且閱讀理解題的分數佔有很高的比重。因此,做好閱讀理解題對高考英語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閱讀理解題主要作為考查和測試考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形式。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閱讀理解要求:
(1)理解語篇主旨大意。
(2)理解文中的具體信息。
(3)根據上下文提供的線索推測生詞的詞義。
(4)根據文中的事實和線索作出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文脈邏輯關系。
(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
(7)用恰當的詞語補全文章提綱、概括關鍵內容或作要詞詞語轉換。
針對這些要求,考生做閱讀理解題必須要具備讀懂文章,看懂題目要求的能力。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型主要包括
1.主旨大意題。
2.事實細節題。
3.推理判斷題。
4.猜測詞義題這幾種題型。
考生熟悉了這些常考的題型,考試時心中有數,沉著應對。
考試中,主旨大意題一般以這樣的提問形式: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oint?
3、The main idea of the paragraph is__________.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5、What does the paragraph mainly suggest?
6、The paragraph centers on the point that____________.
7、The topic sentence of passage is __________?
8、Which is the best title?
主旨大意題可以有下面幾種情況:
1)主旨在開頭時,開門見山,提出主題,然後用細節來解釋,支撐或發展主題句所表達的主要論點。
2)首尾呼應。為突出主題,作者先提出主題,結尾時再點出主題,往往,前後表述主題的句子不是簡單的重復,後面的表述往往有進一步的引申或發展。
3) 結尾。在表述細節後,歸納要點,結論建議或結果,以概括主題。
4) 文中。通常前面只提出問題,而主題由陳述的細節或引申在文中導出,再作進一步的解釋。
5) 沒有主題句。即主題句隱藏在文中,沒有明確的主題句。必須根據文篇事實細節,進行綜合分析,然後找出共同的東西,歸納成主題。(教學論文 )必須注意的是,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在過於寬泛,要恰當。
細節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2、Choose the right order of the events given in the passage.
3、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may be true except _______.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result of ___________?
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feature of ___________?
6、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事實細節題解題技巧:
1)若針對特殊標點符號,舉例子,名人名言出題,只要閱讀符號,例子,名言前後的句子,再與選項核對。
2)在出現一些關鍵詞,如however、but、moreover、therefore、thus時,要注意句子前後意義的轉折,遞進,因果等關系。
3)細節題的答案往往是同義替換項或者同義轉換項。
4)選項中有絕對語氣詞的一般不是答案。如:must,never,the most,all,merely,only,have to,any,no,completely,none,等。
5)注意選項中
的副詞,形容詞和介詞短語等與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may,often,should,usually,might,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never,few 等存在程度不同,經常被偷換,容易被忽視。
6)細節題干擾項特點:與原文內容相反;與原文內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敘述過於絕對化。
推理判斷題往往這樣出現:
1、From the last paragraph,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
2、Following the last paragraph,the author will perhaps ____.
3、The text is intended to ________.
4、By this passage the author mainly want to say _______.
5、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example that ________.
6、The text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_______.
7、What lesson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推斷題的解題技巧:
1)對作者意圖和目的的推理。考生可以先確定短文的主題和大意,在全面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推測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
2)針對作者態度、語氣、風格、傾向。考生可以從文章中悟出作者的觀點,有時可以通過對作者使用的詞彙(多為形容詞和副詞)的分析,來推斷出作者的態度。
3)根據數字的推斷。
4)細節的.推斷。
詞義理解題常見的題型有:
1、The author uses the word 「…」 to mean __________.
2、The underlined phrase「…」 means __________.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word 「…」 means __________.
4、The word 「…」 in paragraph … refers to __________.
5、By 「…」,the author means __________.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
7、What is 「…」?
怎樣做這樣的題目呢?。
1)利用定義和解釋猜測詞義。
2)根據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
3)根據上下文中的比較、對照關系猜測詞義。
4)通過描述和例證猜詞。
5)通過同義詞和反義詞的關系猜詞。
6)通過原因與結果關系猜詞。
7) 根據前綴、後綴、復合、派生等構詞知識猜出生詞的詞義。
8)根據標點符號推測詞義。
9)注意熟詞新意。
10)根據片語推測。
11)根據句子推測。
除了上面的這些情況之外,還要注意下面的細節:
1.主旨大意題必須通盤考慮,取主題,舍次要的。
2.文章中的數字、日期、時間、表限量的詞或短語等都是細節設題的重要方面,若只注意明顯的內容,而不注意虛的內容,答題多半會錯。因此,必須學會「虛實結合」。
3.推測題必須避免主觀想法,以原文提供的事實邏輯關系為自己思維活動的基準點,切忌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作者的觀點混為一談。
4.猜測題多觀察理解才能確定。當然,這些是考試中常見的內容,要想拿高分,考生平時還必須不斷地提高英語水平,才能穩操勝券
;4. 高考英語答題技巧有哪些
英語作為高考中難點,需要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進行復習,但是要知道除了英語之外,高考還有其他的學科需要復習,有沒有高考英語答題技巧呢?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考英語答題技巧有哪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英語答題技巧有哪些
英語聽力
核心技巧:
1.後句比前句重要,回答比提問重要;
2.若選項中個別單詞或 短語 被明顯播讀,此項多為錯項。 同義詞 替換選項,正確可能性大;
3.同義詞替換;
4.關注英語對話潛在規則。
英語閱讀
建議答題順序:建議在聽力完成後做,最多用時25分鍾。(我在課上多次強調);
很多同學在閱讀理解中,都錯在了關鍵的第一步--審題上。
那麼到底如何看題干,我們應該看哪裡?
大部分同學知道,用時間,大寫詞去定位,但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定位信息。
審題
1.問誰的觀點。(常見四類觀點:作者,大眾,他人,研究 報告 )
2.題干有沒有特殊的副詞或形容詞。
3.定位盡量選兩個詞,迴避全文核心詞。
七選五
難度系數,我判斷為2顆星;
從答案出發,再到 文章 。通常為 議論文 ,著眼每個小標題。小標題就可以決定選項。
英語完形填空篇
建議用時:25分鍾。
1.上課時,我通常建議,先縱觀全文大意,不可看到某個空,就立刻選擇答案,除非是你非常確定的前提下。
2.選擇答案,如果遇上不會的單詞,要學會走反路,從你會的單詞去排除。
3.通常高考英語的完形填空不存在詞性的選擇,選項的詞性基本保持一致的。
英語語法填空
英語語法填空的特點是,無單詞,有單詞。課上我曾多次講過這兩種點區別。
1.無單詞的情況下,你考慮:介詞(+doing sth),引導詞(+ 句子 ),並列詞(句子前後可能是轉折或者並列),冠詞(+adj+n),情態動詞+do,固定搭配。
2.有單詞的情況下:基本是這樣的搭配,形容詞變副詞(大多數情況下是?ly),非謂語動詞(主要是doing,done,to do),比較級,單數變復數……
了解整個文章或者對話,這個拿分,並不是很難。
英語改錯
在英語短文改錯中常出現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名詞單復數用錯,可數與不可數名詞的混用。大多數短文改錯都會有此類的錯誤。
2. 動詞:時態和語態,常出現在總體時態為過去或現在時,中間雜有不適的另一時態的現象;或是及物動詞後無賓語,或是不及物動詞後加了賓語;需要接ing形式的接了to,或相反等。
3. 形容詞副詞:常出現需形容詞的地方用了副詞或相反;關系副詞where, when, why等的缺失或錯用。
4. 介詞:主要是介詞的多餘或缺失,錯用。這一部分需要平時多多積累,弄清常用介詞的搭配。
5. 主謂一致性:第三人稱單數漏掉s,或主語為復數,謂語動詞用了單數;再就是就近原則對主語的影響。
6. 冠詞:定冠詞the的多餘或缺失,如季節,月份,星期,球類及三餐活動,稱呼頭銜前等不能加the的地方加了the,或是same等常和the一起使用的詞卻漏稅掉了the;a, an的混用,特別注意:hour, honest等雖然首字母不是母音字母,但其發音卻是以母音素開頭,故用an,而useful, university, European, one—hour等雖然首字母是母音字母,但卻以輔音音素開頭,故用a。
7. 數詞:主要是序數詞與基數詞的混用和錯用。
8. 連詞:不合句中的邏輯關系。如需轉折連詞(如but)的時候用了承接連詞(so),或相反等等。
9. 代詞:主要是代詞的格與數的錯用。如男性用了女性代詞,單數用了復數代詞或相反;應當用形容詞性的物主代詞用了賓格,主格或相反,關系代詞的錯用或缺失。如只能用that引導的用了 其它 ,或在不能用that的地方卻用了that,或是在「介詞+關系代詞」結構中漏掉了介詞等。
10. 常用固定 英語短語 或英語固定用法及句型用錯。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技巧和 方法高考英語:調節心態,靜心閱讀;先題後文,文題結合;根據常識,巧妙排謬;閱讀速度,合理變化;選擇略讀,快速答題;利用跳讀,排除疑難;復讀檢查,確定答案。
1. 調節心態,靜心閱讀
考生的精神狀態及心理狀況對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影響。若精神狀態佳,心情好,一看到閱讀材料就能馬上進入角色,進行深入的閱讀,從而快速准確地找出答案;反之則亦然。要做好閱讀理解,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考生不要害怕高考,注意調節心態,以一種平常心來參加高考。首先,考生不要害怕高考,注意調節心態,以一種平常心來參加高考。其次,考生須注意考試策略,在靜不下心時,索性把閱讀理解先放到一邊,先做其他的題;或者,乾脆把筆放下,閉目養神,休息一會兒,待頭腦清醒後,再按照自己所熟悉的方法,有步驟地靜心閱讀,從而做好閱讀理解題。再次,特別要注意考試前的休息,切不要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2. 先題後文,文題結合
在高考中,閱讀理解短文後面的問題及選項體現了考查要求,因此,考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應先審題,了解哪些是關於事實性或細節性的問題,哪些又是關於歸納性或推理性的問題。也就是說,考生必須首先明白要解答什麼的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短文,快速找到問題的相關信息。這樣閱讀的目的明確,有的放矢,就會大大縮短閱讀時間,提高理解的正確性。
3. 根據常識,巧妙排謬
考生在閱讀短文之前首先讀文後的試題及選項,同時應根據我們所學過的政治、經濟、 文化 、 教育 、軍事、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及生活中的一些 經驗 和常識對選項進行判斷、推理,排除那些可能性較少的選項,縮小所選范圍,在提高答題的准確性的同時,加快做題的速度。
4. 閱讀速度,合理變化
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同學們必須去掉兩個錯誤認識:一是認為讀得快了就會影響理解;二是如果不把每一個生詞弄懂就不能理解全文。由於這兩個認識,考生對於一篇短文總是細嚼慢咽,逐字逐詞地閱讀,希望理解全文。而事實上,高考中的閱讀是信息性的閱讀,考生必須學會從篇章整體出發,用skimming(略讀)或 scanning(瀏覽)的方法 快速閱讀 ,強化上下文之間的聯系,進行綜合分析,整體理解,抓住文章的主脈,融會貫通。但是,另一方面當考生找到了與問題的相關信息時,對信息部分應該放慢閱讀速度,逐詞逐句地閱讀從而達到對信息的准確把握。
5. 選擇略讀,快速答題
考生在讀了短文後的試題及選項後,就要快速瀏覽全文。在略讀的同時標出與問題相關的詞、短語及句子,並且對於那些事實性、細節性的簡單問題,可直接選出正確答案。對於推斷性的問題,待到把文章讀完後,再作研究。有時,考生只需把與問題相關的句子、段落讀完就可以了,而後面那些與問題無關的句子、段落就可以不讀,以免浪費時間。
6. 利用跳讀,排除疑難
考生在進行略讀答題後,對於那些歸納 總結 性、邏輯推斷性等這樣的間接性、復雜性問題,考生不必復讀全文,而只要skipping(跳讀)那些在略讀過程中所標出的相關的詞句就可以了。考生可用「順讀法」——從相關的句子或相關的段落到問題,或逆讀法」——從問題到相關的句子或相關的段落,跳讀那些與之相關的句子、段落並對它們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從而選出正確答案。
7. 復讀檢查,確定答案
考生在做完閱讀理解試題後,還應仔細復讀短文,對所選答案進行檢查、核實驗證。一方面,考生對事實和細節的分析、歸納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另一方面,考生對文章的分析要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層意義,不要被表面的意思所迷惑;第三,考生必須緊扣文章的事實和細節,切不可以主觀臆斷代替事實,也不要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觀點。對於個別沒有把握的疑難問題,若時間不允許仔細研究時,則根據第一感覺迅速作出決定,不可留有空白。
高中英語短文改錯答題6步法第一步必須熟悉設錯方式
1. 必須熟悉設錯方式:多詞、少詞、錯詞。
⑴ 多詞現象大多出現在冠詞、介詞、助動詞、連詞、語義重復及行文邏輯等方面。
⑵ 少詞現象主要出現在冠詞、介詞、副詞、助動詞、不定式符號to、連詞等。
⑶ 錯詞現象主要在冠詞、介詞、名詞單復數、動詞時態、非謂語動詞、主謂一致、代詞、連詞、詞形。
2. 平時應加強基本功訓練,用一個「錯題集」本把自己或同學在書面表達中出現的錯誤歸納一下,以便考前復習。
短文改錯與書面表達一樣,最能反映一個人的語言功底。大家在該題上失分最厲害,因為此題而影響英語總成績的佔大多數。
第二步對全文宏觀把握
大家應把改錯內容當作一篇小短文來理解,這樣能對短文有個宏觀把握,對上下文有全面的了解。
在理解篇章的基礎上逐句審讀,分析判斷,上下兼顧,把明顯的、拿的準的題先做完,這樣可以縮小包圍圈,也有助於對全文的進一步理解。
第三步從語法角度審查
1. 查看時態是否一致。
My favorite sport is football. I was a member of our football team. 全文都是用的一般現在時,此句中的was顯然與上下文語境不符,應改為am。
2. 查看主謂是否一致。
Anyone may borrow books, and it cost nothing to borrow them. cost應改為costs,因其主語是it(為形式主語),且上下文均為一般現在時。
3. 查指代是否一致。
The Smiths did his best to make me feel at home.句中的主語the Smiths表的是Smith一家人,因此指示代詞his應改為their。
4. 查平行結構是否平行一致。
由and, or, but, either...or...,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as well as等並列連詞和片語連接的結構可稱為平行結構。
It was very kind of them to meet me at the railway station and drove me to their home. 句中的drove顯然與and前面的to meet不平行,應改為drive。
5. 查名詞的單復數與修飾詞語或上下文是否一致。
We study quite a few subject, such as Maths, Chinese... quite a few 只能修飾復數名詞,故subject應改為subjects。
6. 查行文邏輯是否一致。
Most people can quickly get help from a doctor or go to a hospital since they are ill.根據行文邏輯,這里不應該由since來引導原因狀語從句,而應該是when / whenever或if來引導時間或條件狀語從句。
第四步十大常見錯誤
短文改錯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及我們平常的模擬考試,可以發現短文改錯主要有以下十大錯誤:
1. 形容詞與副詞的誤用。
如exciting與excited,hard與hardly,possible與possibly,here與there等,以及形容詞與副詞的比較級與最高級。
2. 名詞的單復數誤用。
如在several,many,various,different,a few,one of等之後,常用名詞的復數,在every與each之後常用單數。
3. 代詞的誤用。
如you與your,it』s與its,it與they或them,one與ones,賓格(如me)與反身代詞(如myself)等的誤用。
4. 介詞的誤用、缺少或多餘。
常見的如in 與on,to與for,instead與instead of,because與because of等的誤用。
5. 時態的錯誤。
看一篇文章,要有一種大局觀,要上前下掛,看看上下文的時態是否一致。
6. 連詞的誤用。
如or與and的誤用,and與but的誤用,so與but的誤用,because或since與so連用,though與but連用等。
7. 第三人稱單數後的動詞形式。
8. 一些固定結構的誤用。
如so...that被誤用作very...that,too...to被誤用very...to,as...as被誤作so...as等。
9. 定語從句中關系詞的誤用。
10. 一些常用詞的誤用。
如what與how,except與besides,any與some以及它們的合成詞如anything與something,anywhere與somewhere等混淆不清。
第五步驗證答案
改完後,要回過頭來重讀一遍全文,查看改過後是否能使語氣通順,時態一致,合乎邏輯。再次通讀可以在初改時感覺不順的地方集中精力,仔細推敲,使答案更加准確。
第六步 要多讀多背增強語感
在平常的學習中一定要注重語感的培養, 英語學習 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語言,而學習語言的根本在於學習和習得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就為英語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語言是學出來的,所以要學好語言,一定要多讀多背,尤其是背,它是語言習得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提高學習的效率方法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所有的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四十分鍾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經驗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
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
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
上課期間還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
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二、學會用心。要自信。選「好題」,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分門別類。
高考英語答題技巧有哪些相關文章:
★ 高考英語的答題技巧
★ 高考英語各題型答題技巧
★ 高考英語選擇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 高考英語閱讀答題技巧有哪些?
★ 高中英語考試答題的竅門有哪些
★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滿分解題技巧有哪些
★ 高考英語各題型答題技巧指導
★ 高考英語選擇題答題技巧
★ 高考英語各題型重點答題技巧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5. 探究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
1英語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
1、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正確流程
1)其實做閱讀理解最正確的流程就是正確的閱讀習慣以及自己的做題習慣。有些同學的閱讀習慣是先看問題,再讀文章,然後做題,最後再次略讀文章。
這個順序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文章,目標明確比較節省時間。第一次讀文章的時候大概了解一下文章內容以及問題的大概位置(看到問題的相關內容就標記一下,省的做題的時候又得找),做題的時候就不用再在文章中找了。做完閱讀理解的所有題以後,再略讀一下文章,看有沒有忽略的地方。
2)先讀文章,再做題目,最後再讀一遍文章。這時大部分同學做閱讀理解題的習慣。首先閱讀文章掌握全文脈絡,然後根據題目和選項排查信息,選出答案。這種方法做閱讀理解正確率比較高,但是比較浪費時間,因為大部分人的記憶都沒有好到讀一遍文章就清楚每個細節的地步,所以讀完文章以後做題的時候還要再次回頭去找。
具體的閱讀流程還得根據自己的做題習慣以及效率來決定。
2、找關鍵詞
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大家可以找一下題目中的關鍵詞,然後根據關鍵詞在文中找答案。再根據題目內容、以及選項確定出正確的答案。
2做英語閱讀理解有什麼方法
1主旨大意題
主旨大意題的提問方式主要有:
1)問文章標題,如: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___.
2)問文章中心,如:
The first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 the ___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s about ___
3)問作者的寫作目的或態度,如:
The author wants to tell __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__
解題指導
找到主題句是解答該類問題的關鍵。主題句是歸納文章中心的句子,在許多情況下,尤其在說明文和議論文中,根據其篇章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尋找主題句來歸納出文章的主旨。主題句通常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有時也會開頭結尾同時出現、首尾呼應)。
做主旨概括類試題我們要仔細閱讀文章或段落的首尾句。多採用瀏覽法,一般不需逐句瀏覽,只需選讀文章的首段, 尾段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重點搜索主旨線索和主旨信息。有些文章或段落無明顯的主題句, 只是暗示性地體現主題. 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文中所敘述的事實或提供的線索來概括總結主旨大意.
做這類題同學們要注意容易選錯的干擾項是:
1.以偏概全 干擾項只說明了文章主旨的一部分或一個方面。
2. 誇大了主題 干擾項所概括歸納的主題,超過了文章所說明的實際內容。
3.把觀點強加給作者, 是非文章事實的主觀臆斷。
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常識經驗對文章進行判斷而忽視了作者的見解。
細節理解題
細節理解題屬直接解答性問題,是閱讀理解題中最簡單的一種,多數屬中低難度的送分題。但由於考試所佔的比例很大,應特別引起注意。
本類試題主要考查我們對閱讀材料中的某一特定細節或文章的主要事實的理解能力。問題包括詢問人(who)、物(what)、時間(when)、地點(where)、原因(cause)、結果(effect)、文中的數據(data)等。 我們常見的提問形式有: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false?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 (where, why, how, who, etc. ) ...
根據近幾年的設題來看,現在很少有直接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考查和測試的,而通常要進行一定的處理。比如:同義變換、概念解析、歸納事實等。
解題指導
做此類題,我們只要抓住解題的三個基本特性,就容易得到高分。
一、對應性 正確答案應與文中的細節一一對應,即,找到對應點。
二、准確性 此類題更多地傾向於將題目中的信息與原文有關細節信息進行語義上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做題時易犯的錯誤是未注意到轉換的准確性,常常將細節信息中的范圍、程度、語義色彩等改變,從而導致錯誤。
3如何提高英語閱讀理解的成績
1.選材很重要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訓練中,選材第一步。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適合來閱讀,太難或者太容易對你來說都沒有意義了,一定要選擇和自己書本難度想同的閱讀文章來訓練。
如果沒有,那就是從你的練習冊和模擬試卷里閱讀理解題目去下手,重讀或者重新做,還能溫故而知新。如果你覺得這些對你沒有誘惑力,那就讀你訂閱的英文報紙或者刊物之類的,泛讀有時候對你的高考閱讀理解也很有幫助的,多讀總是對的。
2.閱讀講究技巧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訓練中,閱讀要講究技巧。先給自己的英語閱讀設定一個時間點,看自己是否能在規定的時間里讀完做好題目,建議一個閱讀理解題目用十分鍾來完成,但是也不要拘泥於時間限定,因為材料有難易分別。
如果碰見難題,那就通過揣測來完成吧,不要拖延時間影響速度。要知道閱讀理解其實在中考中,分數比重很大,也很多,如果你在其中一道題目里時間太長,可能會無法按時完成試卷的進度。
6. 2018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北京卷D篇淺析
首先,文本選自洛杉磯時報http://www.latimes.com/opinion/editorials/la-ed-autonomous-vehicles-planning-20180309-story.html 2018年3月9日發表的名為If we don't plan for them, autonomous vehicles could make our car-dominated transit system even worse的文章。
看原標題可以得出幾個信息:1.目前有plan,2.car−dominated transit system是關鍵問題3.even worse,也就是有前提條件,然後才可能出現某種預期。
這篇閱讀理解試題選文的特點是,1.文章是國外主流媒體新近更新的文章,相對於高考日期來說是比較新的。2.題材相對比較前沿——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相對來說的新科技話題,具有一定的信息引領性。同時,無人駕駛也是目前比較有爭論的話題,所以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會完全從某一個角度獨立來分析闡述這一現象,除非絕對的專業測評或者技術等視角,普通評論或者描述文章一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利弊分析,因為這是未知因素會有所影響的一個話題。本文也不例外,但是本文經過改編後明顯把話題傾向性定位在positive 上,整體看不出明顯的問題,但是會有對客觀事實的微小不尊重。這是從閱讀理解試題選文的真實性信息來考慮的。本文讀者受眾沒有刻意的區分和歸類以及傾向性,文章也不算純粹的科普文,屬於普通的說事文吧,依然是側重introce and describe ,因為沒有明顯的正反觀點的對比,文中對比主要體現在現象的比較,所以涉及argumentation 的成分很少。基於此,本文的行文,正常來說要圍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來進行。
試卷文本和原文比較有大量刪減改編。
首先看改編後的標題Preparing Cities for Robot Cars關鍵信息定位在preparing cities。但是我們在正文當中是否能夠找到關鍵信息來支持標題核心信息,我認真閱讀後,還是不明朗。但是原選文標題比較符合原選文的核心內容。而且此標題從語言角度來說也不好理解,所以標題不做更多解釋。
(2018•北京)閱讀理解D
標題Preparing Cities for Robot Cars
試題文章第一段
原本想和原文比較一下改動部分,但是改動太大,就省略了吧,很明顯感覺改動得不是很好。比如prospect被替換為possibility 這個在理解文本含義上可以理解,但是假如作為精讀去點對點分析,就會不如原詞彙那麼妥帖,我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看prospects詞彙解釋:
以此例來說明改編的可能的不準確性,文本下面部分的改編的類似問題不再重復說明。
The possibility of self-driving robot cars has often seemed like a futurist's dream, years away from materializing in the real world. Well, the future is apparently now. 開篇點「題」,把無人駕駛汽車的現存狀態通過一個語義對比句展示出來。告知讀者本文是圍繞無人駕駛汽車現狀的某個問題闡述的。接下來的test,cleared the way 暗示一是有測試環節,二是有相關輔助環節。
California, it should be noted, isn't leading the way here. Companies have been testing their vehicles in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這是本文中圍繞標題而出現的最重要的關鍵信息。暗示cities在無人駕駛領域所可能做出的貢獻。
But however long it takes, th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ou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our citie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depending on how the transformation is regulated.
此處有本文的一個題點關鍵詞regulated,提示regulation 對於無人駕駛未來走向的重要性。看48題:
As for driverless cars, what is the author's major concern?
A. Safety.
B. Side effects.
C. Affordability.
D. Management.
題幹部分有關鍵信息詞author ,major 所以就限定是本文作者的重點的……關注點,所以需要透徹理解本文所傳遞的信息是什麼,還要結合選項內容來看。同時結合原文看,本文是把safety 部分內容刪除掉了,而我們看四個選項事實上都可以,四個選項和客觀真實性是保持一致的,至於本試題當中認為限制答案為D,從做題角度會有很多解釋,但是這樣的試題不嚴密,且,好的試題不會用major來限定。
第二段
While much of the debate so far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afety of driverless cars(and rightfully so), policymakers also ……段首用了一個暗含轉折,實際上是語義的一個側重「確定」的句子,使用了while …also表達,前後兩者都存在,但是此處側重強調後者的意思。那麼也就是說safety 問題是現存的一個相關焦點,但是這里作者想要強調also後面的內容。所以,從全文角度看,經過改編的文本有了作者或者文章態度上的些許不同,本段和原文比較有部分詞彙改編刪減,但是基本符合要求,沒有大的變化。
接下來的內容作者具體描述無人駕駛汽車的優勢和特色,包括停車管理,環境保護,以及和計程車公司等相比較的更多的便利,原文提到了優步等出租公司的disadvantageous ,但試題文本有刪減,所以個別信息在理解上會覺得有模糊的感覺,不透徹。本段結束。
在此,我們就可以暫停,看試題:
47.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w driverless cars can __________.
A. help deal with transportation-related problems
B.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customers
C. cause damage to our environment
D. make some people lose jobs
題干中使用了pay attention to ,而這個題干是完全可以修改成一個更地道的句子的,也可以是問答方式,不是填空式。重點又在author 和attention 來限定信息,也就是可以推測,題目需要做答的是作者在本文中想要表達的觀點,那麼根據文本內容,c項是可以否定的。abd都不是可以完全限制的信息,也就是都有可能性,只是a項更符合出題人的思路,所以答案是A。
接下來看下一段內容,
Do we want to — or even worsen — the traffic of today with driverless cars? Imagine a future where most alts own indivial self-driving vehicles. They tolerate long, slow journeys to and from work on packed highways because they can work, entertain themselves or sleep on the ride, which encourages urban spread. They take their driverless car to an appointment and set the empty vehicle to circle the building to avoid paying for parking. Instead of walking a few blocks to pick up a child or the dry cleaning, they send the self-driving minibus. The convenience even leads fewer people to take public transport — an unwelcome side effect researchers have already found in ride-hailing(叫車) services.
段首一句屬於段落銜接句,用設問的形式引出來。一方面提示讀者思考,給出自己的思維判斷,同時引出下面作者想要陳述的內容,此句看關鍵詞worsen ,也就是說,作者暗示的觀點是現有的交通的諸多不利因素,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對比分析結果呢?而通過上文中作者的情感態度,大致可以判斷,下文作者想要闡述的是如何規避現有交通的不利因素。通過閱讀試卷上的文本,我感覺此段信息和句首信息不一致,而且不符合常理,所以我再次查閱原文,因為在手機上編輯,順便簡單截圖一下,如下:
通過閱讀原文,可以了解,此處被命題人刪除掉了,但是此舉就完全改變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意義的正常表達。因為在提到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優勢以後,作者做了一個imagine ,也就是假想內容,而此假設導致的結果就是滿街的無人駕駛汽車,而此句也被命題人刪除了,但是這些信息是非常關鍵的信息,是管理者要解決無人駕駛汽車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刪除後,就不能體現初衷含義了,而且閱讀時會晦澀,不能夠真正表達真實場景。具體語言不做分析解釋,接下來看下一段,
A stud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suggested that replacing petrol-powered private cars worldwide with electric, self-driving and shared systems could rec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80% and cut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 and operations 40% by 2050. Fewer emissions and cheaper travel sound pretty appealing. The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riverless cars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fielded by ride-hailing services,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self-driv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issues(責任與維護問題). But driverless car ownership could increase as the prices drop and more people become comfortable with the technology.此段因為刪除掉的信息,而會覺得沒有自然的過度和銜接。在介紹了環保和降低使用成本等優勢以後,作者把話題引到了首批無人駕駛汽車的試用上,
commercially available,almost certainly,technologyas well as 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issues,這些詞是屬於此處的主要信息詞,提示下面舉措的原因,命題人沒有在此處命題,而是避開,命制了一個所謂猜測詞義題目。來看試題:
4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fielded"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mean?
A. Employed.
B. Replaced.
C. Shared.
D. Reced.
根據field所在原文語境,提示,鑒於一些考量首先要把無人駕駛技術應用於叫車服務領域。field在此處取其名詞「領域」的動詞含義「應用於某一領域」,在此,也就是把車輛服務劃分了,可能有:公共交通,私人汽車,叫車服務等等。所以在理解此詞的時候需要理解原語境的微妙提示,而不是簡單來隨意根據主觀判斷下結論,盡管結論可能也不是太離譜,至少我查了很多詞典,沒有查到field的英英解釋為employ。細節不做分析。繼續下一段,
Policymakers should start thinking now about how to make sure the appearance of driverless vehicles doesn't extend the worst aspects of the car-controll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have today.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presents a chance for cities and states to develop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esigned to move more people, and more affordably. The car of the future is coming. We just have to plan for it.
最後一段,我們看它的情感態度,一個對未來的期待和展望,是建立在對現有一些問題和技術的解決和確認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作者的觀點態度中規中矩,但最後一句還是表達了對未來無人駕駛汽車的正面期待。結尾段,對整個上文信息做了概括總結,綜合了上文信息點。看最後一題:
50.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future of self-driving cars?
A. Doubtful.
B. Positive.
C. Disapproving.
D. Sympathetic.
答案是B。這個不多說,假如發散開來還有很多內容能夠闡述。
總結一下:
本題目選自主流外刊,時間比較新,話題比較新。命題人對文本進行了一定量的改動刪減,個人認為已經影響了准確和地道信息的傳遞,這是不太看好的地方。文本語言和結構沒有特殊難點,試題命制也沒有深度思維理解的題目,所以考慮試題安排難度,應該不是難題范疇。解讀本文本相當於外刊解讀的一個過程了。所以說高考題目文本精良,和外刊解讀和運用分割開來不是一個真命題。我記得16年北京好像也是D篇,也是命題人做了一些刪減改編,而使得整個行文不達意,試題缺少信息支持。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命題問題。
沒有時間和精力做更精細的分析。
下面是試題原文:
Preparing Cities for Robot Cars
The possibility of self-driving robot cars has often seemed like a futurist's dream, years away from materializing in the real world. Well, the future is apparently now. The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began giving permits in April for companies to test truly self-driving cars on public roads. The state also cleared the way for companies to sell or rent out self-driving cars, and for companies to operate driverless taxi services. California, it should be noted, isn't leading the way here. Companies have been testing their vehicles in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It's hard to predict when driverless cars will be everywhere on our roads. But however long it takes, th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ou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our citie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depending on how the transformation is regulated.
While much of the debate so far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safety of driverless cars(and rightfully so), policymakers also should be talking about how self-driving vehicles can help rece traffic jams, cut emissions(排放) and offer more convenient, affordable mobility options. The arrival of driverless vehicles is a chance to make sure that those vehicles a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more shared.
Do we want to — or even worsen — the traffic of today with driverless cars? Imagine a future where most alts own indivial self-driving vehicles. They tolerate long, slow journeys to and from work on packed highways because they can work, entertain themselves or sleep on the ride, which encourages urban spread. They take their driverless car to an appointment and set the empty vehicle to circle the building to avoid paying for parking. Instead of walking a few blocks to pick up a child or the dry cleaning, they send the self-driving minibus. The convenience even leads fewer people to take public transport — an unwelcome side effect researchers have already found in ride-hailing(叫車) services.
A stud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suggested that replacing petrol-powered private cars worldwide with electric, self-driving and shared systems could rece carb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ation 80% and cut the cos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基礎設施) and operations 40% by 2050. Fewer emissions and cheaper travel sound pretty appealing. The firs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riverless cars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fielded by ride-hailing services, considering the cost of self-driv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liability and maintenance issues(責任與維護問題). But driverless car ownership could increase as the prices drop and more people become comfortable with the technology.
Policymakers should start thinking now about how to make sure the appearance of driverless vehicles doesn't extend the worst aspects of the car-controll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we have today. The com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presents a chance for cities and states to develop transportation systems designed to move more people, and more affordably. The car of the future is coming. We just have to plan for it.
47.According to the autho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how driverless cars can __________.
A. help deal with transportation-related problems
B.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customers
C. cause damage to our environment D. make some people lose jobs
48.As for driverless cars, what is the author's major concern?
A. Safety.
B. Side effects.
C. Affordability.
D. Management.
4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fielded" in Paragraph 4 probably mean? A. Employed.
B. Replaced.
C. Shared.
D. Reced.
50.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he future of self-driving cars?
A. Doubtful.
B. Positive.
C. Disapproving.
D. Sympathetic.
7. 高中英語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有哪些,怎麼快速提高
8. 高中英語閱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高中英語閱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每年的高考都是關於科普知識類閱讀理解材料的考查。下面是高中英語閱讀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參考與學習!
高中英語閱讀要掌握的方法與技巧(一)
新的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側重提高閱讀能力"。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題,我們不難看出,閱讀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點,自始至終占著主導地位,並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做好閱讀理解題,是獲得高考英語高分的關鍵!
閱讀理解能力測試的主要要求是:
1. 讀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說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實和細節。
2. 既理解具體的事實,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層的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意圖等。
4. 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義,也理解全篇的邏輯關系,並據此進行推理和判斷。
5. 既能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結合中學生應有的常識去理解。根據這五項要求,我們可將閱讀理解多項選擇題歸納為以下幾種題型:細節理解題,詞句理解題,主題、主旨題,猜測詞義題,推理判斷題。下面作者結合平時教學中的經驗體會,談一談做英語閱讀理解題的技巧與策略。
(一)先看題干,帶著問題讀文章。
即先看試題,再讀文章。閱讀題干,首先要掌握問題的類型,分清是客觀信息題還是主觀判斷題。客觀信息題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觀判斷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情基調,作者未加陳述的觀點以及貫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這類題必須經過對作者的態度、意圖以及對整篇文章進行深一層的推理等。其次,了解試題題干以及各個選項所包含的信息,然後有針對性地對文章進行掃讀,對有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再將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甄別、分析、對比,有根有據地排除干擾項,選出正確答案。此法加強了閱讀的針對性,提高了做題的准確率,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特別適用於對圖形表格類題材的理解。
(二)速讀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題。
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閱讀能力一般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兩個方面。閱讀速度是閱讀最基本的能力。沒有一定的閱讀速度就不能順利地輸入信息,更談不上運用英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速度大約是每分鍾40個詞左右。考生必須在十分有限的時間內運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快速閱讀,搜尋關鍵詞、主題句,捕捉時空、順序、情節、人物、觀點,並且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語篇實質。
抓主題句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主題句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用歸納法撰寫的文章,都是表述細節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後。此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最後一句。通常用演繹法撰寫的文章,大都遵循從一般到個別的寫作程序,即從概述開始,隨之輔以細說。這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當然也有些文章沒有主題句,需要讀者自己去歸納。主題句往往對全文起提示、啟迪、概括、歸納之作用,主旨大意題,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題往往直接可從主題句中找到答案。
試試看,你能找出下面一段文章的主題句嗎?
The panda is a popular animal. Stories about the panda in the Washington Zoo are always front page news and important features on television newscasts. Stuffed pandas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oys for children, and panda postcards are always in demand in zoo gift shops.
不難看出,文章的第一句是主題句,後面的句子都圍繞這個句子展開。
(三)詳讀細節,理順思路與文章脈絡。
文章絕不是互不相乾的句子雜亂無章的堆砌。作者為文,有脈可循。如記敘文多以人物為中心,以時間或空間為線索,按事件的發生、發展、結局展開故事;論述體則包含論點、論據、結論三大要素,通過解釋、舉例來闡述觀點。你可根據文章的特點,詳讀細節,以動詞、時間、地點、事件、因果等為線索,找出關鍵詞語,運用"畫圖列表法",勾畫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題和細節的認知圖。
(四)邏輯推理,做好深層理解題。
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並未把意圖說出來,閱讀者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深層理解。深層理解主要包括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加標題等)和推理判斷題,是閱讀理解中的難點。深層理解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必須忠實於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實和線索為依據,立足已知推斷未知,不能憑空想像,隨意揣測;它要求讀者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和邏輯推理,不能就事論事,以偏概全。只有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礎。
推理題在提問中常用的詞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等。
例如高考題:
Annealing
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If metal is heated and then cooled very quickly, for example by dipping (浸) it in water, 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it will break easily. Metal that has been annealed is soft but does not break as easily. It is possible to make metal as hard or as soft as it is wished, by annealing it. The metal is heated, and allowed to cool slowly for a certain length of time. The longer the heated metal takes to cool slowly, the softer it becomes. Annealing can also be used on other material, such as glass.
1. Why do people put hot metal in water?
A. To make it hard. B. To make it soft.
C. To make it cool. D. To make it brittle.
2. In annealing, the required hardness of metal depends on __.
A. the quantity of water used
B.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C. the softness of the metal
D. the timing of the operation
3. As suggested by the text, how can glass be made less brittle?
A.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quickly.
B.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slowly.
C. It can be heated and then cooled slowly.
D. It can be cooled and then heated quickly.
1、 答案為A,此題屬推斷歸納題。文中第二句說如果把金屬加熱,然後迅速放到水裡冷卻,也就會變得非常硬,但也變得脆。hard 是工藝的主觀目的。brittle是伴隨的客觀結果,故選A而不選D。B項明顯錯誤;C項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都可排除。
2、 答案為D,此題屬概括歸納題。timing 是時間的選擇。本答案的依據是5和6兩句,"The metal is heated,…length of time.","The longer…the softer it becomes."cool 的時間是可以控制的,時間越長越 soft,即硬度就越低。由此我們可得出結論:在退火過程中,金屬的硬度是受到冷卻的時間長短影響的。
3、 答案為C此題屬推理判斷題。文中提到"metal"。最後一句說退火工藝同樣可用於象玻璃一類的其他材料。文中我們已知"annealing"就是先"heat"後"cool slowly"。由此推斷C是正確的。
(五)猜詞悟義,掃除閱讀攔路虎。
猜詞是應用英語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題型。它不但需要准確無誤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較大的泛讀量,掌握或認識較多的課外詞彙。我們要學會"順藤摸瓜",通過構詞,語法,定義,同位,對比,因果,常識,上下文等線索確定詞義。
a. 定義法
如:Annealing is 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
句子給予annealing 以明確的定義,即"退火"。
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 , it will break easily.
從後面的解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brittle 是"脆"的意思。
The herdsman , who looks after sheep,earns about 650yuan a year.
定語從句中 looks after sheep 就表明了 herdsman 的詞義為"牧人"。
b 同位法
如:They traveled a long way , at last got to a castle, 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同位語部分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給出了 castle 的確切詞義,即"城堡"。
We ar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8 a.m.---this week.
兩個破折號之間的短語很清楚地表明night shift 是"夜班"的意思。
c. 對比法
She is usually prompt for all her class, but today she arrived in the middle of her first class.
but 一詞表轉折,因此but 前後的意思正相反。後半句的意思是她今天"第一節上了一半才來",因此反向推理,可得出她平時一向"准時"的結論。
d. 構詞法(前綴、後綴、復合、派生等)
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xt fifty years. But the next hundred?
possibility 是 possible 的同根名詞, 據此可以判斷定 possibility 意思是「可能性」。
e. 因果法
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Sometimes the weakness was permanent。So the player could never play the sport again.
從後面的結果"永遠不能再運動"中,可以推測 permanent
高中英語閱讀要掌握的方法與技巧(二)
一、英語閱讀中的三大障礙
1.語言的障礙。Readingis a comprehensive skill because it concerns the recognition of configuration, pronunciation, grammatical inflexion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word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魏立明,孫長順:2001 )由於有的單詞往往有幾種甚至幾十種意思,而一個詞的確切含義只有在具體的文章之中根據上下文才能確定。因此,詞義的轉換和搭配仍是閱讀中的障礙。所以要避免進入見詞就查字典的誤區。
2.文化背景知識的障礙。因為文化背景知識是閱讀的無形障礙。由於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因此有時很難做出判斷。People believe that both visual and non-visual information is involved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seems that the more non-visual information the reader possess, the less visual information is needed.(魏立明,孫長順:2001 )。 所以多做泛讀的訓練將有所幫助。
關於這兩個障礙的排除在本文的以下部分中也有較詳盡的論述。
3.閱讀技巧的障礙。而這一障礙又是多方面的。如找中心思想,推斷文章中有沒有直接說明的意思,確定作者的語氣等。本文將就這一方面進行重點論述。
二、 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原則
大多數人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不利於提高閱讀效率的習慣。以下簡介幾種:
1.音讀
很多人都有出聲閱讀的習慣。這種閱讀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閱讀速度和效率受到說速度的限制。因為正常默讀速度幾乎要比出聲朗讀的速度快兩倍以上。此外,出聲閱讀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有時是唇誦,有時是喉誦。讀寫活動都會影響眼睛的掃視速度。因此,要克服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就要養成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元號的視讀能力。
2.心讀
心讀是一種很難覺察到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之中,人體的任何部位,包嘴,頭喉都不動。只是在心裡自言自語,一字一句地讀出每一個詞。由於這只是一種內在的說話方式,因此要改掉比較困難。所以要強制自己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同時,還要強制自己加快閱讀速度,才可以逐漸改掉這種壞的習慣。
3.指讀
指讀就是用手指,鋼筆或其他東西指著一個一個詞進行閱讀的習慣。這種單純的機械運動不僅會嚴重影響閱讀的速度,而且還會把注意力引向錯誤的方向。況且對英語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單詞的位置,也不是讓其在每個單詞上都平均花費時間,而是讓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恰恰是這種指讀的習慣妨礙了眼睛的運動,並限制了大腦快速活動的能力。因此,必須克服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逐漸養成用腦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4.復視
復視即回視,重讀現象。閱讀能力差的人往往過分依賴復視,以至於養成習慣。所以閱讀大量難度適宜的讀物,就不會因遇到生詞或不懂的短語,句子和段落而回過頭再來看,以至於養成復視的習慣。閱讀時要盡量控制自己,盡量做到一眼讀完就讀懂。如果這樣效果仍不明顯,可選用遮蓋訓練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這樣反復聯練習可見成效。
5.頭的擺動
有的人在閱讀文章時,頭部會無意識地左右擺動。這也是一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時候,他往往會使自己的鼻尖對准正在讀的每一個字。這樣一來,當他順著一行字往下讀的時候,就會輕微地擺動頭部。而當他開始另一行時,就會很快地轉回去,以便使鼻尖再次對准要讀的部分。這種情況下頭的擺動,自己往往自己意識不到。而正是這種不必要的動作,對閱讀速度產生影響。因此,在閱讀時要想辦法檢測並控制頭的移動,以便養成閱讀時只移動視線的習慣。
6.查字典
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部分生詞,有的人查字典尋詞義,而忽略採用猜測或邏輯推理的辦法加以解決。只是頻繁地查字典。這看似勤奮。實則用手代替了腦的思考。閱讀時,查生詞的次數過多,不僅影響閱讀理解,而且容易打斷閱讀的思路,不利於閱讀的進行和閱讀能力的培養。事實上,有很多詞完全可以根據上下文線索以及構詞法推測出來。比如上下文同義或反義現象,關聯詞,以及前綴和後綴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各點之外,還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閱讀效果。比如說有人閱讀時心不在焉,有的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轉筆,不時地發出聲響。有的人身體亂動,還有人過多地進行語法分析等現象。而這些現象頻繁的出現就會變成不良的習慣,影響閱讀的效果,應當予以糾正。Forming good reading habits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魏立明,孫長順:2001 )
三、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一般來說,英語的閱讀可分精讀、泛讀和快讀三種形式。
精讀的任務在於傳授系統的基礎語言知識,如語音,語法,詞彙,篇章結構,語言功能意念等;訓練語言的基本技能,如聽,說,讀,寫,譯等;培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學生進行精讀訓練的一般步驟是先疏通詞彙,粗知文章的輪廓及大概,再研究文章的結構,弄清文章的內部聯系,然後深入重點,剖析語言,分析內容,把握文章的重點,最後綜合歸納,領會作者的意圖。有一些閱讀的基本技術在平時就要注意運用,如圈點,摘要等。最好手裡拿一隻筆,邊讀邊將文章出現的重點信息,如時間,地點,事件,任務,及數字,生詞等勾畫出來,通讀全文後,再將所勾畫的零碎信息閃電般地串起來,重新組成文章。這樣不但有助於學生閱讀答題的速度,而且還可以回過頭來有目的、有意識地核對其中的細節,完成以後,應養成良好的記錄筆記的習慣。對文章的生詞、語法、句法等難點進行整理,以便今後復習。
泛讀的任務在於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細致觀察語言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的能力;培養速讀能力以及閱讀的興趣,擴大詞彙量,增強文化背景知識,學生應盡可能涉獵交際功能強,實用性強的應用文,以及各種體裁、題材的文字資料。如人物傳記,科普讀物,寓言故事,社會文化,文史知識,新聞報道,廣告說明,信函,圖表等。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讀一些英文版的簡易讀本。這對於了解各種文化的共性和差異,從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識則有所幫助。
這兩種閱讀方式都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和加強。然而在各種英語考試之中,時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而我們還需要掌握另一種閱讀方法,即快速閱讀。快速閱讀要求讀者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完成答題者和出題者書面交際的任務。在閱讀的過程之中,略過無關信息,篩選有關信息,利用標題、段落、黑體、斜體、圖表、圖畫、主題句和關鍵詞語,辨認要點,迅速有效地獲取重要信息。但是,要想提高閱讀速度,進行快速閱讀也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泛讀、計時閱讀、略讀和查讀等。
1.快速泛讀
平時要養成快速泛讀的習慣。這里將講的泛讀指廣泛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要求讀得快,理解掌握書中主要內容即可(文秋芳,1996)。要確定一個明確的數額,要結合自己的實踐,量體裁衣。同時應注意讀物的難易程度,單純以速度衡量效果是不全面的。
2.計時閱讀
有的.人對於同一篇文章慢讀時理解准確率就高,而快讀時准確率就降低了。這是為什麼很多學生抱怨平時做題准,一到考試就不理想的原因之一。那麼要想提高閱讀速度,平時必須有意識地多做計時閱讀的訓練。高考中平均每篇閱讀理解平均所需要的時間大約七、八分鍾左右。因此平時計時閱讀訓練每次進行5至10分鍾即可,不宜太長。因為計時閱讀精力高度集中,時間長了,容易疲勞,精力反而容易分散,沒有效果。所以訓練時可以由老師或自己先計下起讀時間,閱讀完畢,計下止讀時間,即可以算出閱讀速度,持之以恆,應見成效。
3.略讀
我們把略讀也可稱為跳讀或者瀏覽。這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的技能。而所謂的略讀,實指盡可能快的閱讀,迅速地獲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題思想。也就是說略讀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以跳過某些不必要的細節,而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的速度。
我們在進行略讀訓練時要注意以下技巧:
(1)要利用排版格式,如書或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小標題、斜體字、黑體字腳注、標點符號等。對書和文章進行預測略讀。預測略讀要了解作者的思路、文章方式,以把握大意、有關的細節極其相互關系。
(2)以一般速度閱讀。閱讀文章開頭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
(3)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聚統計,大約有80%的主題句是段落的首句,其他20%左右的是尾句。因此我們往往可以通過閱讀每段的首句或尾句來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
(4)注意關聯詞,如轉折詞however, moreover,序列詞firstly, secondly 等.
4.查讀
查讀又稱為尋讀。同略讀一樣,查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技巧。熟練的讀者運用查讀,獲得具體信息,以提高閱讀效率。查讀是一種從大量資料之中查找某一具體事實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他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的方法。(文秋芳,1996)。運用這種方法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略過盡可能多的文字資料,找到需要的信息。
作為一種快速尋找信息的閱讀技巧,查讀既需要速度,又要求查讀的准確性。具體地說,查讀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時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的文字映入大腦,不必逐字逐句過目。視線在文字上掠過,一旦發現有關的內容,就要稍做停留,標示或摘下。既要保證查讀的速度,又要做到准確無誤。所以用查讀技巧作應用文體裁的閱讀題型,成效更見顯著。
查讀與略讀不同。略讀時讀者事先對材料一無所知,而查讀則是讀者對材料有所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
為了進行有效的查讀,讀者應運用以下技巧:
(1)利用材料的編排形式。資料多半按字母順序排列,如字典、郵政編碼及參考資料等。但也有按年代或類別。總之是利用某種邏輯方法排列的。
(2)利用章節標題和說明。查讀之後首先看文章標題或章節標題,確定文章是否包含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或者哪一部分包含哪些資料。這樣就可以直接翻到那個部分進行尋找。
(3)抓提示詞。讀者找到所包含信息的章節,准備查讀。這就要留心與那個具體信息有關的提示詞。找到提示詞之後,就可以採用一般速度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我們在做閱讀理解時,這幾種閱讀方法也會交叉使用到,具體步驟為:
(1)先精讀問題,了解題後做到心中有數。
(2)用目光略讀全文,捕捉有關信息。可利用標題、主題句等。例如,讀記敘文時我們要問5W,即為何(Why)、什麼(What)、誰(Who)、何時(When)、何地(Where)、怎樣(How)。例如要找一個人名,我們可以直接找到含有這個人名的句子。
(3)停下來讀這個句子。如果是答案。我們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不是,可以繼續搜尋查找。同時注意一些關鍵的提示詞和標點符號。
四、 結語
實際上正如我們所體驗的,閱讀不是一個繁長線形的過程,不必要把所有的文章一一閱讀。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可以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可以跳過某個詞語、句子,甚至不必要的段落去獲取必要的信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很形象的描述了閱讀的重要性。這對於英語的學習其實也是非常的適用的。然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好的英語不是英語老師講出來,都是學生們練出來的。所以我們的學生以及其他英語愛好者,不僅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恰當運用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更要與長期的閱讀實踐相結合。只有這樣,才會盡可能地克服英語中存在的三大障礙,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增強英語閱讀能力。
;9. 浙江高考英語試卷難不難,難度系數解讀答案點評解析
浙江省高考英語命題思路(英語學科組)
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嚴格遵循「正確導向,穩步推進課改」的命題原則和考試說明要求,在試題形式、題材、文體和考核重點方面,秉承傳統,銳意創新,在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考查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並以考試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一、秉承傳統,銳意創新
試卷兼顧經典與現代,強調思想性和實用性的有機結合。所選語篇均來自於英文原版書籍和國外主流媒體,多為名家名篇,題材豐富,文體多樣,語言原汁原味,文風朴實優美。語篇貼近學生生活,傳遞學習和生活良策,彰顯人生真諦和價值觀,富有時代氣息。在傳播正能量的同時,讓考生感受學習,感受生活,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綜合素質。
二、注重語言知識,突顯運用能力
高考英語 試卷的單項填空和短文改錯考查考生在微型語境中靈活運用 語法 、 詞彙 和語用等知識的能力。完形填空注重考查考生理解語篇及語境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知識能力。 閱讀 理解 的考點覆蓋了文章的主旨和細節、重點與難點,著重考查對篇章結構、作者意圖、蘊涵意義和對修辭的理解能力。此外,初步嘗試考查解讀圖表數據能力,以滿足考生進一步學習和社會實踐需求。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以考試促進教學的發展
高考英語試卷考點覆蓋面廣,重點突出,兼顧普及與提高,滿足學習的各種不同需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書面表達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擁有並多層次和多樣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並促進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立足語篇重視應用關注人文
——浙江省高考英語試題評析
寧波市鄞州區教育局教研室特級教師周道義
桐鄉市第二中學特級教師庄志琳
高考英語 試題浙江卷嚴格依據《 英語課程 標准》、《英語教學指導意見》和《考試大綱》命制,延續前幾年試卷的風格,題型和要求沒有改變,難度保持相對穩定。試卷對詞彙的理解要求略有提高,出現了unavoidable,stunned,humiliation等生詞。從整卷的語言材料看,真實地道,關注思想性、人文性和實用性,比較通俗易懂。從設題情況看,立足考查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用能力,無偏題和怪題。
單項選擇題考點覆蓋面廣,考查內容清晰,難度適中。考題涉及 詞彙 辯析、情境對話和 語法 知識。詞彙辨析依然是單選題的重點,如形容詞辯析、動詞辯析、名詞辯析等。許多題項考查考生的語用能力。
完形填空題講述作者大學畢業後在工作和生活體驗中理解了成功的真正含義,指出「物質上的成功和享受並不代表精神的富足和幸福」這一價值趨向。文章的最後兩句(g?—.)道出了作者的觀點,是理解本文的關鍵。考查難點主要是長句理解,邏輯關系和故事情節的流暢性。此題有一定的難度。
閱讀理解 題選材廣泛,涉及學習、圖表、科普、生活等方面話題,有一定的生詞量。其中A篇是關於學生快樂閱讀的實驗,強調通過快樂閱讀培養閱讀習慣。B篇通過對條形圖、線形圖和餅形圖的介紹,讓學生學會讀圖,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C篇是光污染對生物的影響,集科普性和人文性於一體。D篇講述作者從遛狗的體驗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盡管有時生活艱難、前途難測,但人生總有希望和快樂。任務型閱讀是關於約見教授的注意事項,要求考生根據篇章內容和脈絡,選出每段的首句,考查學生概括主題和查找主題句的能力。閱讀理解題的設問除了部分信息查詢題外,更多的題項涉及主旨大意、推理判斷、作者意圖、句子理解、代詞指代、篇章結構等,對思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難度適中。
改錯題的語篇原文語言地道,根據改錯要求,進行了題目設置,考查考生基本的閱讀和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錯誤典型,易於查找和改正。
書面表達題要求考生以「WhenIhaveadifferentopinion」為題,在「堅持自己觀點並說服別人」和「尊重大多數同學的意見」中選擇其一,用實例闡述觀點,並說明理由。該題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生活體驗,學生有話可說,易於表達。但要寫好這篇短文,考生需要一定的思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從今年的英語試卷看,今後的 高中英語 教學應該繼續關注語篇,重視語境,培養語感。同時,考生也要注重拓展閱讀空間,強化生活體驗,提高思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