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閱讀競賽實施方案
⑴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
提高學生 學習英語 的興趣,增強語感,培養聽說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語音,語調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語境中表達英語,更好地輔助英語教學。這里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 英語口語 比賽計劃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1
為了活躍我院 英語學習 的氛圍,提高學生英語口語的能力,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能力,豐富學生業余活動的生活,我院於12月14日晚6:30舉辦了英語角活動。針對這次活動中我們部門成員的表現以及整個活動的舉行過程特作了一份 總結 :
活動前期: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英語角的活動中來,我們在全校進行了宣傳,宣傳內容包括散發傳單、海報宣傳、網路宣傳、設計簡單的宣傳 口號 等。在英語角開始前我們還以組織者的名義向外籍老師發出了 邀請函 。活動當天,部門成員們都要求在活動開始前2個小時到達場地,對場地進行布置。成員們都很積極配合,在活動場地到處都能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互相配合,充分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吹氣球、掛綵帶、掛宣傳語等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現場的音響設備也由專業人員及時的調到了狀態,工作人員負責維持好現場的秩序,參賽人員在指定地點做賽前准備,英語角活動前期的准備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活動期間:
一切准備就緒後,在同學們的期待中,英語角活動終於開始了。這次活動的形式以個人或團體唱英文歌曲、自由對話為主,輔以趣味活動、主題討論等。為了讓同學們能充分展示自我,我們為這次活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有集體大聲朗讀、同學個人大聲朗讀、自由交談以及寢室或者團對形式參與的比賽。活動過程中的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都積極配合著現場的氣氛,參賽選手們也都激情風揚,為現場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活動後期:
英語角活動結束後,同學們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的離開了現場,部門成員都自主留下來將場地打掃干凈,負責音響設備的人將設備器材歸還原地。
總的來說,這次英語角活動還是挺成功的,雖然還存在著不足的成分,例如宣傳力度不夠,參賽人員不多,活動進行中出現了同學們無話可說的情況,部分原因可能是參與者對本次話題缺乏興趣,以後我們會選擇更貼近大學生活更能引起大家興趣的話題。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英語學習的行列中來!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2
一、活動工夫
「口語之星」,並到場系內的初、復、決賽。
各系初、復、決賽階段:五月 一一日——五月二二日 各系根據人數比例確定系內「口語之星」,到場學院的復、決賽。 英語的以班級為單位,每班一人進退學院的.決賽。小語種每語種報三——五人到場決賽。 (韓、日、德、法為七人)全校總決賽:五月下旬——六月上旬院決賽階段。
二、活動流程:
一、全校初賽比賽流程:
(一)英語自我先容,工夫不超過一分鍾。
(二)命題演講,題目在范疇中自選,三個題目包羅:
A:我與英語,
B:如何練好口語,
C:我在外譯的成長 故事 ,工夫不超過三分鍾。
(三) 即興演講 ,題目隨即抽取,工夫不超過二分鍾。
演講比賽 策劃書
三、全校總決賽的比賽流程:
(一)第一關鍵:出場秀——英語自我先容,總工夫不超過二分鍾。
(二)第二關鍵:即興演講,選手隨即抽取題目舉行演講,賽題范疇包羅:生活娛樂、電腦與互聯網、北京奧運、活動康健、教誨學習、環保綠化、就業應聘、外譯理念、三十尺度建設年的解讀等,工夫不超過三分鍾。(三)第三關鍵: 才藝展示 ,要求與其語種相關,可以是舞台劇、相聲小品、歌曲等種.種類型,可以邀請其他同學資助選手舉行多人組合上演,由三個關鍵的最終總成績決命名次。
《芳華 信心 責任》演講比賽
三.活動前准備事情
一、活動工夫及園地安排
報名工夫:--月--日——--月--日
比賽工夫:--月--日晚上--點--分開始
比賽所在:D---課堂
二、主理者: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生選培辦
承辦者: 西電國防生大隊綜合部和宣傳部
三、掌管人的選定
比賽選男女掌管人各一名:- - -、- - -
掌管人簡介:
四、評委和嘉賓的邀請
嘉賓:
評委: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3
活動目的:促進和提高我校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活躍校園 文化 生活、發現優秀的英語後備人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活動時間:四月中旬(4月22號, 世界地球日 )
活動地點:主樓前空地
活動對象:全院學生
報名方式:物理學院學生由各班學習委員統一上交名單;
其他學院學生可直接到物理系學生會辦公室1-408報名;
活動評委:物理學院英語老師
活動過程:比賽分預決賽
預賽項目:
1、 自我介紹
2、現場答辯
3、才藝表演(有關的英語的任何才藝且與最後的一、二、三等獎的評比無關,只關繫到單項獎的評比)
4、情景對話(請自帶搭檔,內容)
決賽項目:
1、現場答辯
2、以演講方式講敘生活或學習中的故事;即興演講,根據現場抽取題目進行發揮。
比賽細則:
1現場打分,每位評委分10分;
2才藝和演講比賽時間為5分鍾;
3預賽取前十名進入決賽。
設置獎項:設一、二、三等獎各一名,並設單項獎:風采獎、
機智獎、才藝獎、口才獎;
效果預測:由於比賽場地是在室外,來往的人可能比較多,對選手而言更具有挑戰性,而且現場評分可以讓每個選手都有公平競爭的機會。
經費預算:場地申請(場地費),海報宣傳,話筒等音響設備,
桌椅,評委要喝的水(5瓶),給評委的禮物(價值兩三百)。
另註:比賽過程全部用英語進行,包括與老師的交流。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4
活動目的:通過本次活動,鼓勵同學們學英語、講英語,將英語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參賽者的英語口語水平。
活動意義:通過口語比賽可以充分調動同學們練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
活動時間:11月5日,初賽;11月10日,決賽
活動地點:電教2103
賽前准備:人員安排:
總 策 劃:---
物品准備:---,外語協會宣傳部
教室安排:---,外語協會活動組織部
ppt製作:外協宣傳部
攝 影:社聯通訊部
其他人員:計時員2名,記分員2名(復賽),維持紀律人員2名,
活動流程: 初 賽
1、支持人對本次活動的內容及規則做簡單介紹
2、選手進行自我介紹,(不必拘於簡單的自我介紹,可以加入歌曲、 名言 、幽默等,為自己提升人氣。)時間在1分30秒以內
3、選出20為選手進入決賽
決 賽
20位選手分為四組,每5人一組。
一、比賽分兩個環節
1、以組為單位,每位選手進行才藝展示(由組織方選出 經典演講 、 繞口令 或電影片段,並提供台詞,參賽者現場模仿)。
選手才藝展示完後到工作處抽取即興演講題目,到場下准備。
2、根據抽到的題目進行一分鍾即興演講
二、比賽結束,
1、記分員算分
2、文藝部同學表演節目(8』-10』)
三、頒獎
一等獎:一名 人氣獎:一名
二等獎:二名 風采獎:一名
三等獎:三名 口才獎:一名
(復賽設置一次中場休息,准備文藝節目3-4個。)
經費預計:共70元,包括:教室飾品10-20元
獎品、證書 40-50元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5
為了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促使教師關注口語教學,根據本學期小學英語教研計劃,將在本學期末舉行2011年桐鄉市小學英語口語比賽。現將方案公布如下,具體比賽通知日後再發。一、比賽年級:五年級二、參賽人員選拔
(1)校級選拔比賽由各校自行組織。
(2)市級比賽:根據年報數,班級數在5個以內的,每校1位選手;超過5個班的,每校2位選手。
三、比賽方式:
(1)比賽分為2部分。選手先進入第一賽場,參加第一部分競賽;然後進入第二賽場,參加第二部分競賽。
(2)第一部分(50分。3分鍾。)篇章朗讀和 造句 。
朗讀:內容源自五年級教材(上、下冊)中各單元的對話和閱讀材料。(partc和recycle的內容除外。)約30秒內可以完成。
造句:共需要造5個 句子 。每一小題給出2個詞彙。所造的句子必須包括這兩個詞彙,並且必須為句子給出理由(用because)。例如:
詞彙:yao ming, tall
答案:yao ming is so tall---because his father and mother love sports.
(3)第二部分(50分。3分鍾。)單詞朗讀和看圖說話。
單詞朗讀:朗讀10個單詞。所給單詞在教材中沒有出現過,但是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語音知識推測出發音的。
看圖說話:看一幅圖片,說出至少5個句子,或者形成一個小篇章。
四、評分項目
(1)篇章朗讀(20分):語音正確、重音合理、朗讀流暢。綜合評分。
(2)造句(30分):用到所給詞彙。because之前語法正確。because之後合理、豐富、有創造性等。分小題評分。
(3)單詞朗讀(20分):能根據基本發音規律,正確朗讀單詞。分小題評分。
(4)看圖說話(30分):語句數量,語句難度,邏輯合理,富有聯想,……。綜合評分。
五、獎項設置(1)參加市級比賽的選手中,40%為桐鄉市一等獎,60%為桐鄉市二等獎。
校級選拔比賽中,除參加桐鄉市級比賽的選手,另外上報2位學生,為桐鄉市三等獎。
六、其他事項
(1)每個部分的比賽中,只有開始和結束的提示音,中間無提示。需要選手自行把握進程。
(2)各校在5月31日前,將參加市級比賽的選手和獲得桐鄉市三等獎的學生的姓名、班級、指導教師上報到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6
一.前言
在21世紀一零年代的今天,英語在國際交流與對外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魯大新時代的大學生,學好英語,能說一口流暢的英語是順應社會發展所必須的素質。為了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口語水平,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同時增強校園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鑒此我院決定舉辦名為「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第四屆樺林英語演講比賽「的比賽。
二.活動細則
1.活動名稱:
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第四屆英語口語演講比賽
2.活動目的:
為了培養我院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同學們的業餘生活,同時增強校園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激發我院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特此舉辦這次演講比賽。
3.活動時間:
待定
4.活動對象:
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大一學生
5.承辦單位:
食品工程學院學生會、食品工程學院華林英語bar
6.邀請嘉賓:~~~~
7.活動宣傳:海報通知、負責人通知
8.報名方式:待定
9.報名時間:待定
10.獎項設置:
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六名、優秀獎十名、幸運觀眾十名
11.所需器材:
多媒體教室、麥克風、贊助獎品、海報製作工具、報名表、口語評委及紙筆用品
三.公民工作人員安排
1.宣傳部:
負責海報製作與張貼等活動的宣傳
2.編輯部:
負責製作和整理報名表、選手 演講稿 的收集、羅列上場選手名單、選手得分的整理和篩選
3.外聯部:
協助贊助企業
4.策劃部:
做好比賽的賽前策劃和賽後總結規劃工作
5.口語部:
積極參加並呼籲班級其他同學參與比賽
四.比賽具體流程
(初步預計人數為20人)
<1>. 時間地點:待定
<2>. 演講主體與內容:自定
<3>.評分標准:1.發音:30分
2.語言表達與應變能力:30分
3.內容:20分
4.總體印象:10分
5.感情表達與應用:10分
<4>. 比賽內容:
1. 賽前准備:
1. 各部門提前半小時入場准備好多媒體設備及其他工作和設備
2. 各選手至少提前一天將自己的演講稿復制一份上交給負責人
2. 賽中:
1. 開幕式表演
2. 由主持人發布開幕詞並宣布比賽開始
3. 各選手按順序上台首先進行自我介紹,之後開始自己的演講時間限制在3~5分鍾以內。
4. 半場穿插節目表演
5. 主持人宣布比賽繼續
6. 節目表演中等待評委給個選手評分並選出一、二、三等獎
7. 公布評選結果有嘉賓頒發獎品獎章,並在現場抽取獲獎觀眾十名
8. 主持人總結陳詞、宣布比賽結束
3. 賽後:
1. 打掃教室衛生整理活動器材
2. 整理活動中採集的照片准備張貼公布
3. 賽後張貼喜報公布比賽結果和獲獎名單、並將活動中採集的照片張貼公布
五.活動具體要求:
1.評委公平、公正、公開。
2.參賽選手演講內容積極、健康、向上,能體現一定的思想。
3.參賽選手活潑、積極、友好、自信。
4.樺林英語bar各成員積極置辦參與該比賽。
英語口語比賽計劃書相關 文章 :
★ 大學英語演講比賽策劃書3篇
★ 英語演講比賽策劃實施方案範本
★ 有關英語競賽活動的策劃書
★ 英語口語比賽演講稿
★ 英語口語大賽自我介紹範文
★ 英語比賽活動心得優秀範文【五篇】
★ 英語口語演講3分鍾範文
★ 演講比賽活動方案2020最新比賽方案集錦
★ 英語學習計劃書範文3篇
★ 演講比賽策劃書精選5篇範文
⑵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開始時,我給每個學生起一個英文名,學生們很好奇,也很樂意自己擁有了新名字。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我都叫他們的英文名。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語言情景,通過學唱英文歌曲、競猜、搶答、表演等形式組織好課堂教學,有時自編的小品都取材於班內真人真事,讓本人表演。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編劇小組,讓他們積累素材。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寓教於樂,學生不會生厭,讓他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擴大詞彙量
詞彙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生的理解和閱讀速度。擴大詞彙量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對於每個英語學習者,都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詞彙量的獲得,首先是課本上的必須掌握。在記單詞時不要單獨記生詞,那樣很容易忘,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記憶。把單詞同整句話一起記,不僅記住了單詞的意思,也記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廣泛閱讀是擴大詞彙量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在泛讀時不要求對內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進行簡單總結,能就所讀內容進行問答就行。廣泛閱讀可以是老師向學生指定閱讀材料,然後統一檢查、提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閱讀,老師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讀物選擇方面老師應給予指導,作到有布置、有指導、有檢查。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比賽看書多少、難易程度、詞彙量的大小來激發讀書的樂趣。
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閱讀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良好的閱讀習慣應該是:1.
不要出聲讀或指讀,要默讀。出聲讀和指讀都會分散注意力,限制閱讀速度。默讀可以集中大腦,邊讀邊想,可設問、可推測。2.
不要逐字逐句地讀,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句地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3.
不要重復閱讀,這樣影響理解力的集中,減慢閱讀速度,因此會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調用自己的全部知識和智慧,一口氣越障礙看到底。4.
不要一見生詞就查字典,要養成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捨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5.
不要邊讀邊譯,這樣影響速度,不能促進理解。應該直接用英語思維、記關鍵詞、抓主旨。
四、重視閱讀技能的培養
讀書需要多種能力,需要語言能力、記憶能力、語言技能、理解能力及閱讀技能。
閱讀能力也是閱讀方法,閱讀目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閱讀材料不同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類的書需要不同的方法。培根在「論讀書」一文中對閱讀技能、方法作過論述:「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需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也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只須讀其部分者」是有目的,有選擇的閱讀,可通過巡查與略讀來完成;「有可吞食者」,即「只須大體涉獵者」,指快速吞食,可大體略讀、查閱;「少數則須咀嚼消化」,即「少數則須全讀」,需要進行反復閱讀、精讀、研讀。
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後,還要多練,做到熟能生巧,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⑶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5篇
活動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活動所指定的書面計劃,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對具體將要進行的活動進行書面的計劃。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鑒。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 學習英語 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要適應社會、時代的需求,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以學校發展的眼光對待英語教學。
成功的英語教學要依賴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實踐,然而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感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和使用語言的時空受到一定的限制。課外閱讀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閱讀教學在外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閱讀課一直是重視的科目。還有,閱讀是鞏固和擴大詞彙量的好 方法 。然而現行的小學英語並無明確的 英語閱讀 教學目標和配套的閱讀教材,因此在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外閱讀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總體目標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 教育 。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引導學生注重積累,注重閱讀感受和體驗,培養語感。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鑒賞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
三、閱讀目的
1.擴大學生的詞彙量。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彙,進一步提高英語的閱讀水平和范圍,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僅限於課堂上,讓他們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2.積極營造書香校園,激發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拓寬學生的英語視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素養。
3.介紹英美 文化 背景,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習慣用語並增加學習興趣,拓寬眼界,增長知識。
4.通過英語課外閱讀,豐富英語涵養,提升英語能力,挖掘英語潛力,藉助多種形式的英語課外活動,全面展示學生的英語閱讀成果,建立自信、激發動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
四、閱讀對象:三到五年級的學生。
1.注重單詞片語的積累,讓學生自備一本專用記錄本,記下所學的單詞,片語或小語法等,以便經常翻閱,復習,防止遺忘。
2.在各個班級制定英語角,鼓勵學生動手製作英語小報。
五、具體目標
一級(三年級):
1.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 故事 。
2.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
二級(五年級):
1.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2.能結合上下文,理解 句子 。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閱讀速度有所提高,能夠根據閱讀材料的相關內容,回答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
六、方法指導
1、首先,提供語言感受,重視輸入。
對於首先呈現的故事素材,教學中要給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感受語言的機會。教學中可以通過教材上的故事連環畫,根據故事內容製作的動態課件,教師聲情並茂的表演和體態語言等多種輸入方式,使得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用耳、用腦等來感受故事的情景和內容。與此同時學生會積極地接收各種信息、發現事實、發現問題,如生疏的詞語,進而逐步形成通過整體接受事實、領會故事概要的能力;根據感受到的相關信息猜測、推測生疏詞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仔細聆聽、積極思索發現等積極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2、其次,要緊扣故事素材,強調理解。
理解過程採取由表及裡、從易到難的方式,要有層次性。例如:可以先引導學生看故事的插圖和故事的標題,要求他們能預測故事的大意;再讓學生看圖聽錄音或教師表演,要求他們能弄清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再讓學生邊看邊分節聽故事的錄音,要求他們能選擇判斷哪幅圖表現這段錄音的情節;最後組織學生看圖整體聽故事錄音,要求他們能回答有關理解性問題等等。分層次理解故事的方式或活動力求多樣,另外對學生的'表現要及時評價,這樣有助於樹立他們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在故事教學中導入語言知識,促進學生的理解。
故事中肯定會有些新的詞語和句型結構,要根據實際把握時機在恰當層次的理解活動中採用直接式或間接式,集中方式或分散方式,甚至以直接翻譯的方式自然巧妙地導入。但是在教學時要講究分寸,在理解過程中這些語言現象導入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和促進學生對故事更准確全面的理解,絕不可為單純去教詞彙句型而造成對故事理解活動的干擾或終止。當然可以有意識地採取板書、出示卡片等方式強調新的詞語和結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對於這些目 標語 言點的進一步學習和操練,可以在後面有所設計和安排。學生在故事理解過程中對這些新語言現象的初步感受,又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操練、掌握和運用這些詞彙和句型結構作好鋪墊。
3、最後,還要注重模仿表演,強化體驗。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在 英語學習 中,還是應該注重模仿。所謂模仿並不是機械地跟讀。學生的模仿活動一定是在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之後。沒有理解的跟讀活動是毫無意義的。模仿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用准確的語音語調和情感說英語。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跟著錄音機進行模仿。表演是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過groupwork等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語言表達的初步體驗。心理學認為,帶有情感、伴隨動作表演故事有助於學生語言的內化,進而能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這一點在高年級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獲得了很好的印證。當然,對於程度好的學生還可嘗試讓他們創造性地對故事進行改編並表演,以第三者的身份用陳述的方式介紹故事的內容等等,逐步培養他們高層次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
七、保障 措施
1、創設閱讀氛圍
建立班級英語角及 其它 學習陣地。可以向學生徵集英語方面的課外書籍,讓學生將書帶到教室,方便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充分利用教室內外的櫥窗、 黑板報 、 手抄報 等陣地展示經典佳句,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營造誦讀的氛圍。
2、指導閱讀方法
幫助學生制訂課外讀書計劃,指導課外讀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交流活動,對不喜歡讀書的學生,要特別關注,經常引導、鼓勵、熏陶、點撥。
教師自身也要以身作則,不僅對「必讀書」要熟悉,還要拓展閱讀面,多讀書,好讀書。
3、保證閱讀時間
4、開展課外閱讀專項活動
(1)利用英語課的freetalk時間,讓學生介紹自己的閱讀故事。
(2)開展課外閱讀手抄報比賽、連環畫比賽、講故事、演短劇、閱讀競賽等多種活動。
(3)定期評出「故事大王」、「小翻譯家」,並且給予少量的物質獎勵,如課外閱讀材料。
(4)發動學生搜集 英語故事 ,定期進行 閱讀推薦 會。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2
一、活動主題:快樂英語故事會。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能夠運用英語表達故事,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自己。
三、參賽對象:三—六年級小學生
四、比賽要求:
1、所選內容脫稿表演。
2、學生參賽的劇本是學生認識的或感興趣的。從劇本內容、口語表達和動作表演等多方面綜合評分。
3、每位英語教師組織兩個節目(六年級根據情況確定節目類型),可在表演的形式上有所創新,可播放背景音樂,以創造良好的欣賞情境,獲取良好的藝術效果。
4、表演要求語音清晰准確、情感豐富、表情達意、儀表得體大方具有感染力。
五、比賽程序:比賽分低年級組(三、四年級)和中高年級組(五、六年級)兩個組別。
比賽時間:時間初定在5月31日(周五)上午最後兩節課。地點在一樓階梯教室。比賽順序:按組別節目抽簽的先後順序(低年級——高年級)進行比賽。
六、評選方法:
評委由教導處組織,去掉一個分和去掉一個最低分後的平均分為該選手的終得分。
七、評分標准:
1.思想內容:滿分2分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積極向上,要求表現真情實感。
2.語言表達:滿分4分要求 英語口語 標准,口齒清晰,有表現力、感染力。
3.形象風度:滿分2分精神飽滿,姿態得體大方。
4.綜合表現:滿分2分由評委根據選手的臨場表現作出綜合素質評價。
5.時間要求:表演應在5分鍾以內結束
6.總分不得超過10分
八、獎項設置:各年級段(3-4年級,5-6年級)設一、二、三等獎(輔導教師獎:60分、50分、40分,學生獎:待定)
每個組設置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
班級按照參加學生賦予班主任績效分,按每生賦分。
九、有關注意事項:
1、參加比賽時,英語教師統一組織學生參賽,確保學生的安全。
2、凡要背景音樂的統一自備,服裝道具可自定。
3、各班應精心策劃做好本次比賽的各項相關工作。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3
一、活動宗旨:
為全面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__版)》,深化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教學,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臨沂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教學的指導意見》。為此,我校專門制定了落實方案,根據落實方案的活動計劃,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英語語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並給學生提供展示英語才能的舞台,特舉行__小學「小學生英語口語風采大賽」。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__版)》,認真落實《臨沂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教學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一步擴大英語聽說活動的參與面,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活動主題:「快樂英語大家說」
活動 口號 :Everyone says English,everyone in English
四、比賽對象:全校(鄉/鎮)三至六年級學生,每班限報10人。
五、活動方式:
各班(學區)先根據比賽的內容設置及評分標准進行初賽,評出優秀選手參加全校(鄉鎮)的決賽。
決賽時間:____年__月__日----X月X日
六、決賽地點:
七、比賽形式及程序:
1、抽簽決定出場順序。
2、比賽分為五大項: 自我介紹 、自由交際、口語表達(僅限五六年級)、朗讀技巧、 才藝展示 ,每個項目分別有評委。
3、選手進入考場後,根據大賽規定的路線及順序依次進行比賽。評委老師利用打分表進行打分,最後交統計老師進行成績統計與分析。
八、評獎辦法:
根據總成績評出團體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2名。
個人單項獎:每個單項設一等獎10名,二等獎30名,三等獎20名。
個人總分獎:一等獎30%,二等獎40%,三等獎30%。
九、評分標准及評委組成
(一)評分標准(各項根據實際情況酌情打分):
1、聲音宏亮,口齒清楚。
2、語音正確,語調自然。有感染力。
3、語句通順、流暢,語感好。
4、音色、音質。
5、說唱時節奏恰當,內容熟練,說唱流暢,語感好。
6、台風。動作表演嫻熟、優美、大方;表情豐富,有角色的變化;眼神參與有對象感。
(二)評委組成:
自我介紹:__X
自由交際:__X
口語表達:__X
朗讀技巧:__X
才藝展示:__X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4
一、活動目的
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 兒童 節即將到來,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豐富多彩、快樂祥和的節日,給同學們一次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也為了展示我校素質教育取得的豐碩成果,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經學校研究決定,將隆重舉行__年慶「六一」文藝匯演。
二、組委會名單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各班班主任
三、前期工作內容與人員安排
主持人:戴雲俠王鑫豪
文藝節目組:張美、各班班主任(負責文藝節目的檢查、演出順序編排、催台)
文稿組:劉永法、各班班主任(負責串詞、獎狀)
後勤保障組:張鵬程劉永法王振民(負責環境布置、物資采購、器材搬運擺放等)
安全保衛組:薛支金翟亞軍王振民、各班班主任及配班老師(負責維持演出秩序、學生紀律和安全)
道具、服裝、化妝:各班自備
評委:
四、活動時間
20__年x月x日
五、活動內容:
1.李美玉校長講話
2.教師代表講話
3..學生代表講話
4、文藝匯演:
a、節目形式:
①歌舞類:獨唱、合唱、舞蹈、歌伴舞等。
②曲藝類:相聲、小品、 魔術 、 武術 等。
③語言類:詩朗誦等。
④器樂類:獨奏、合奏等。
b、節目安排:(各班2---3個節目)
為減輕老師的負擔,本次慶「六一」文藝匯演節目的准備,由各班班主任負責,統籌安排所本班的節目,要求每個班准備2---3個節目,5月25日前將本班的節目安排報張美。節目要求精選,思想內容健康向上,有一定藝術質量,不能搞應付,不能為完成任務而不重視節目演出效果。
c、節目評獎:
本次活動,對參加匯演的節目按評分標准進行評分,根據得分的
多少為序,按如下設獎: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
d、節目要求:
1、節目內型:綜合反映學生文化生活的歌舞戲曲、小品、相聲、歌劇等均可。
2、節目內容:以反映學生素質教育成果,展現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體現「六一」 兒童節 活潑歡快的節日氣氛充分展示個人風采,展示我校的藝術教育成果,展現我校風貌為主要目的。提倡大膽創新,活潑新穎。
3、節目要求:節目類型多樣化,節目內容貼體生活,服裝相對整齊,道具精緻,舞蹈藝術效果和音響藝術效果好。
六、活動要求
各班要組織好本班學生紀律,制定防範措施,保證學生安全。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的:
為給我校兒童學子搭建一個培養潛力,豐富我校文化生活,展現才華的舞台,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校園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也讓學生度過一個祥和、快樂、向上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我校將精心安排慶「六一」文藝匯演活動。
二、活動主題:「一個也不能少」
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更快樂的「六一兒童節」,我們本次的活動主題是「一個也不能少」,每個班兩個節目,其中一個節目務必是群眾節目,所有的孩子都參加,讓每一個孩子在屬於他們的節日里,都能收獲一份快樂!一份勇敢!一份自信!
三、時間安排:
四、組織方法:
1、以班級為單位參賽,每個單位出2個節目,參賽節目由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調配時間進行指導與訓練。
2、為了保證節目的質量,各單位在5月25日將節目資料、參演人數及服裝、道具、音樂上報__老師處,以便校園統一安排。
五、節目要求及節目推薦:
1、每個節目要體現「精」、「新」,每個節目時長不超過4分鍾。
2、節目形式以歌曲(獨唱、合唱)、舞蹈(獨舞、群眾舞)、 健美操 、童話劇、課本劇、小品、講故事、詩朗誦、快板、器樂、武術、雜技及語言類節目為主,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創作編排。
3、本次節目資料以反映「六一」兒童節歡樂為題材,要健康向上、主題鮮明、題材新穎、富有感染力,突出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的年齡特點。
六、各工作資料、注意事項及負責人安排如下:
1、評委:每班選兩名家長當評委,於5月27日聯系好,並報到詹曉靜老師處。5月30日晚上7:00,召開家長評委會議。負責人:__
2、後勤:邀請村民幫忙負責會場、校園、校門口安全工作。負責人:__。
3、獎品:5月31日下午4:00前,班主任將獎品、獎狀、大紅花發放到位。4:00優秀小組及組長到舞台照相。負責人:__。
4、收尾:5月31日晚上結束後,將場地清理好。負責人:__x。
5、所需物品及采購:化妝品:馬利娜;書畫用品:黃景寬;其他活動用品采購:__
6、當天晚飯安排:當晚就餐的有老師、住宿學生、幫忙化妝的家長、家長評委。負責人:__
七、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共分為兩部分:
5月31日下午4:30,進行書法、繪畫、 折紙 、硬筆書法、 簡筆畫 展覽,屆時將邀請本鎮書法名家到校指導。
5月31日晚上7:30,進行文藝匯演。
八、文藝匯演評分標准及評分規則:
1、每項起評分8.0分,滿分10分,小數點後保留一位小數。
2、去掉分、最低分,計算每隊平均分,然後把四項的平均分相加,按得分高低排序確定名次。100分為滿分,保留兩位小數,四捨五入,前三個節目演出完後,再給分。)
3、評獎分低年級組(幼兒班,一年級、二年級)、中高年級組(三至六年級)二組進行綜合評獎。
4、現場打分,評出低年級組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鼓勵獎一名,中高年級組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鼓勵獎一名。
九、非班主任工作人員安排:非班主任負責協助所在班的班主任工作,生活教師負責學生更換衣服
小學校園主題活動方案5篇相關 文章 :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方案設計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策劃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策劃方案【5篇】
★ 小學活動方案設計方案5篇
★ 小學活動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教育活動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方案設計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實施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活動方案策劃方案【5篇】
★ 小學主題班會策劃方案5篇
⑷ 團結 合力共成長
《小學高年級段非故事類英語文本教學策略探究》課題立項以來,本課題組的成員積極行動,認真探究。按照課題研究方案的安排,通過查閱相關的理論和資料,通過專題學習、研討課,課後反思,集中教研,專家指導等活動,進行認真分析、討論、探究。今天中午我們課題組老師又聚在一起,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討論前段時間總結的問題,並完成了課題中期報告的總結。
(一)准備階段
1.確定實施方案,組建課題組。
為了利用有限時間使學生的「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應用,加強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決定開展此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並申請課題立項,確定實施方案。根據研究方案的內容與要求,成立課題小組,明確分工進行課題研究。課題負責人准備開題報告,與實驗教師共同學習課題實驗方案,了解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明確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並進行研討,對課題方案進行修改,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構想和具體的操作方法。
2.加強理論學習,研討交流,保證研究落實。
為了使各成員對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有進一步的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調查和分析教學中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的現狀,了解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的研究。之後,以課題組成員自學實踐為主,集中培訓探討為輔,加強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引導實驗教師轉變觀念,了解新信息,吸取新經驗,運用新方法,全面提升實驗教師整體素質。同時,查閱有關資料文獻,集中學習相關的理論專著及課題研究理論,引導教師掌握有力的理論武器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在每一次的理論學習、交流會上,成員們暢所欲言,互相切磋,共同釋疑。
在正常開展課題組活動外,還組織課題成員外出學習聽課,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研究的效果。2018年10月派出課題組成員前往北京現場聽課學習,學習之後,在課題組中交流分享心得,增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
(二)實施階段
1.開展對課題研究對象的問卷調查工作。
通過對研究對象發放的問卷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情況:
(1)認識上有偏頗。學生們對「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的了解不夠。這和老師平時對此類型文本閱讀不重視有直接關系.
(2)閱讀材料的缺乏。現有小學英語教材無法滿足閱讀教學需求。
(3)閱讀體驗缺失。學生缺少閱讀思維,很少獨立閱讀,缺乏對於閱讀的內部動機。
(4)閱讀評價片面。閱讀評價的忽略和評價維度的單一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2.通過集中教研、課堂實踐,不斷反思,給出解決當前問題的初步方案。
(1)遵循小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對其進行「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的介紹和指導。
(2)提供適切的閱讀材料。課題組以「麗聲英語網路分級讀物」 為教材。其內容包括動物、人與動物、植物、建築、天氣、農業、機械、身邊的生活等知識。
(3)建構閱讀指導體系,促進閱讀素養的提升。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優化現有閱讀教學策略,利用非故事類英語分級繪本閱讀來拓展教學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
(4)突破傳統閱讀模式,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圖片環游」、「閱讀圈」、「持續默讀」等教學途徑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品格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讓學生有機會與閱讀文本深入對話。讓學生有空間進行拓展性的思考。
(5)加強有效的閱讀評價。制定合理的評價標准,實施有效的和連續的閱讀評價。要提升前測,中測,和後測的高度匹配。將了解,分析和反思有效結合。開展多樣的評價活動,展現教學成果和學習成果,從而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
(6)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制定書單,約定時間進行持續默讀。
3.將前期研究成果應用於課堂教學,跟進評估教學效果,撰寫反思及隨筆。
4.及時收集過程性資料。
三、初步成效
學校對課題研究的關注,極大地調動了課題組各成員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經過研究探索,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和研究能力得以提高,增強了課題組成員順利完成研究的信心。我們的課題研究也收獲了一些成績:
(一)學生層面
1. 通過課題的深入實施,學生對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有了具體的了解,閱讀的興趣大大提高,為寫作和口語活動創造了條件。
2.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展。
3.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已成為學生的主動行為和自覺要求。
4.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大大增加,通過多次的閱讀競賽和展示活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得到提升,自信心、表現慾望有所增強,認真閱讀的習慣逐漸養成。
(二)教師層面
1.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的成員從理論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在研究的過程中,提出自己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索,提出解決方法,課題組成員間形成了良好研討氛圍,並輻射帶動整個學科組的老師加入研討活動中來。
3.課題組成員能及時總結教學實踐中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主動寫教學反思、案例、論文等。
4.通過開展課題研究活動,課題組教師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經不斷的備課,磨課,上課,反思,老師們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四、存在問題
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總結了前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同時,深刻地認識到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對本課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1.理論素養仍需提升。課題組成員在專家的指導下,閱讀了一些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書籍,豐富了自身的理論素養,但隨著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感覺到理論知識的缺乏。
2.部分學生和家長對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不夠重視。導致班級內學生閱讀水平的不均衡。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實施。
3.因為是新課題的探究,所以對於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教學方法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改進的內容。如何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是我們面臨的挑戰。
4.閱讀時間的安排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閱讀課的時間和課時才可以讓學生有所學有所長。閱讀不僅僅要停留在學校,課余時間的補充閱讀學習才是孩子們反映孩子們學習現狀的一面鏡子。
五、下一步計劃
1.深入開展課題理論學習、典型案例學習與分析、研究,做好學習心得撰寫和交流。
2.開展課題的交流研討會,邀請專家講座,組織研討交流活動,認真總結課題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並與其他兄弟學校同行溝通交流活動,促進課題組成員與課題研究共同成長。
3.學生英語閱讀習慣的養成將是今後研究的重點。探索如何取得更多家長的支持,家校共同培養孩子良好的英語閱讀的習慣。
4.進一步加強課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實行專人負責,做到及時整理、歸檔、上傳。
5.在課堂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重視課堂生成。
6.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度探究非故事類英語文本閱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尋找方法,在學生中發現方法,在討論中碰撞出方法,使課題研究進入良性螺旋上升的態勢,將課題研究帶入深水區。
最好的工作方式就是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最有意義的事情。一句話——工作著,快樂著,幸福著,一起努力吧!
⑸ 試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篇文章
試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天台中學 袁根琴
[摘要]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學生繼續深造的需要,也是學生步入社會後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中尤其在閱讀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論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依據,探討了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並結合教學實踐,介紹了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施方案。
[關鍵詞]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自主學習
一、 提出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採用「說教式、填鴨式」,搞「一言堂」。教師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收效甚微。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於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教師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學生即使在學校學到了最新的知識,這些知識也會很快老化。要讓學生能在一生中不斷地獲得新知識,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要求,學校教育就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autonomous learning )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中關注學生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教育部頒布實施的《英語課程標准(實驗)》明確提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而英語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理論依據
關於自主學習的定義,文獻中有不同的描述。 Holec(1985)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管理自己學習的能力,其中包括確立學習目標、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等;Huttenen(1986)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意願和能力;Little (1990) 將自主學習看作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和過程的心理反應。余文森(2002)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自我認知監控的學習。概括地說,就是「想學」、 「能學」、 「會學」、 「善學」、 「堅持學」(龐維國,2002)。
近年來,很多學者根據喬姆斯基( Chomsky )的生成語言理論和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的語言習得論提出,人們使用語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過學習(learning)獲得的,而是習得的(acquisition)獲得的。「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英語而潛意識地獲得英語。 「學得」則是學習者為了掌握英語而有意識地學習和研究該語言。 「對於任何一個學習者來說,這兩種過程都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蔣祖康,1999)。 因此,想要提高語言教學質量不應只在「教」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學生用來習得語言的「策略」上做文章。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使學生主動學習,善於學習。
從「教」的方面來說,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以引導和激勵為主攻方向。必須從激發中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興趣入手,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確立自主探究的意識,開展自主學習的實踐,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自主探究走向大膽創新。
從「學」的方面來說,學生必須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學習策略的具體實踐中,不斷增強自主意識,確立適度的自信心,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在實踐中「創造自身」的要求,並不斷增強克服各種障礙的主體能力,獲得生動、活潑、獨立、主動的發展。
三、主要策略
限於水平,本文介紹的策略主要有:指導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氛圍,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自我調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精心設計;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
1、 指導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日復一日地耐心細致的引導和培養。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從不會到會,從被動到自主學習的關鍵。首先,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嘗試自我調控學習的方法、節奏和進程。其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大膽放手讓學生獨自學習,讓他們自己去感受、觀察、分析和思考,從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盡可能的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2、 營造氛圍,確保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贊可夫認為:「課堂上應該創造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慾的心理氛圍。」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氛圍。這就要求教師有民主的教育觀念,要有正確的學生主體意識,要積極開展學生主體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學。教師要按照學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去思考學生將會怎樣想;學生在思考時可能會遇到什麼思維障礙以及怎樣啟發學生去突破,創造真正意義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自我調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調控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自我調控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學習能力、自控能力等的異同,選擇恰當的切入點,進行持續的培養和訓練。首先,幫助學生摒棄畏難情緒,改變自身被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活躍起來,興奮起來,行動起來。其次,加強學習計劃性的指導。有計劃的學習是學習行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有條不紊的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監控的水平。第三,不斷反思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優勢與不足之處,增強自我意識,調整學習策略(陶純恭,2002)。
4、精心設計,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是通過活動表現的。活動是更新教學觀念,開創英語教學新局面的一個重要支撐點,是轉變教學方式的關鍵。閱讀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來實現的,因此要精心設計主體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長,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再把成功的喜悅化作學習的動力,並誘發為更為主動的參與,更為積極的思維,從而使主動參與學習成為一種持久強烈的意識,最終形成學習的內在機制,實現自主學習。
四、實施方案
本文的實施方案主要圍繞課前、課中、課後的三時段,課前、課中、課後的網路教學以及指導學習策略等展開討論。
1、課前:指導學生有序預習。
英語的課文閱讀教學,預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學生預習的質量對課堂教學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指導學生有序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具體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編寫預習提綱,通過預習來理解文章。其操作要點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說出或寫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關鍵性問題;(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語與常見句型。通過有序預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課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有效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會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化、具體化,而目標明確又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徐育兵, 2005)。學生會循著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主動積極地閱讀語篇信息,理解語言現象,解決語言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因而會有強烈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進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習慣。教師的提問要講究技巧,應盡量避免學生機械回答的簡單問題,多提一些能讓學生開動腦筋的啟發性問題。以教學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中Reading I Have a Dream 為例,即可提下列開放性問題What does Luther King, Jr mean by saying 「This 『wait』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 此類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從被動聽課、機械記憶中走出來,引導學生充分開發學習潛能,積極自主的學習新的知識。
(2)、小組交流和討論。待學生熟練掌握了課文內容、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後,教師可組織小組交流和討論。可把學生分成4人小組,先組內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教學高二Unit 17的閱讀文章 Disabled?Not me!時,即可設置這樣的問題::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課堂上既有師生之間的縱向交流,又有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通過全員參與,踴躍發言,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大了英語信息輸入量,使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更具交際性,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開展辯論活動。新課程標准《高中英語》教材中,可設計辯論的主題有許多。例如: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辯論活動,營造了學生主體意識的情趣氛圍,培養了學生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參加辯論活動之前學生會根據正方或反方辯題的要求,查閱有關資料,通過閱讀、思考,確立論點、論據、和論證事例。在此活動中,教師從「幕前」到「幕後」,學生則由聽眾變為實際參與者、活動的主體。他們熟練地運用課文知識並轉化為己用,思維處於興奮和積極探索狀態中,有利於持續的自主學習。同時,辯論活動給學生一個自主分析思考問題的空間,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悅的同時促進了自主學習能力。
(4)、運用歸納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達到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並歸納該類文章的特點。運用歸納教學法,更多地關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易激發學生的閱讀體驗,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課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課外活動。
教師應樹立「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培養與提高並重」 的理念,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和學習。如何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英語課外學習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王治閑, 王翔, 2006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採取如下措施:
(1)、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教師每學期可列出推薦書目;選擇與課文和作者有關的材料、其他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於一體的讀物供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同時應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交兩篇有關閱讀的文章(如書評或讀後感等),書目不限。
(2)、指導學生「讀」「寫」結合。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反之,寫作也必然要求學生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閱讀。將閱讀和寫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應用於寫作實踐中,突出了他們的學習主體地位。因此,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措施。教師可指導學生採用閱讀擴寫法、閱讀仿寫法、閱讀續寫法、閱讀改寫法、閱讀縮寫法、寫讀後感及寫內容梗概等幾種方式。
(3)、引導學生「讀」「說」結合。讓學生自選喜歡的優美文章或段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並在課堂上朗誦或講解。這不僅有助於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提高口語水平,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的「讀」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體會到了駕馭語言的樂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方法。
(4)、指導「節目式」活動。指導學生舉辦與課文相關的一些活動,如上完了「Necklace」後舉辦英語晚會,上完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一課後組織觀看科幻英文錄像, 上了A Garden of Poems 後演唱英文歌曲如 Waiting Here for You, 上了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後組織「英語小品大賽」。這一系列活動既能使課外活動更加多姿多彩,又能創造真實的學習環境。這些活動寓教於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祖大慶,劉會民,2004)。更為重要的是,學生不再將學習視為被動的、外在的行為方式,而是一種主動的、內需式的自主學習活動。
4、網路教學:利用網路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指導學生藉助網路進行自主學習。
(1)、課前的網路教學。以SEFC Book 2A中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 閱讀教學為例,課前教師布置任務:學生上網查詢下載有關British Isles的相關資料,可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給出4個不同的任務,每個學生自願承擔其中一個具體的任務:
a) Collect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b)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c)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Ireland.
d)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prepositions off , to, on , in and their different usage.
學生在校園網上即可查找到資料。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與課文有關的背景知識,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還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
(2)、課中的網路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網路教室來上閱讀課,指導學生利用網路查詢有關資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研究、探索、實踐和交流,進行自主性學習。每節課留出15—20分中的時間,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抽查或組織小組活動,以考查其是否完成了布置的任務並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以教學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中的閱讀 I Have a Dream 為例,筆者先將全班分成8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一個任務(比如: Martin Luther King』s Childhood, King』s Family, King』s E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lacks in the U.S.A, King』s Struggle, King』s Death, King』s Achievement, King』s Influence on America 等); 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 在網上查找關於Martin Luther King 的文字信息和聲像資料。學生對這樣的學習任務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各小組學生介紹了馬丁·路德·金的生平、家庭、受教育的情況、斗爭經歷、被謀殺的經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響。有的學生還在組內進行角色扮演,開展了「記者采訪馬丁·路德·金」的活動;教師最後引導學生開展了辯論:Has Martin Luther King』s dream come tru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
在這節課中,充分體現了自主性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很強,其學習效果比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教學模式好得多。
(3)、課後的網路教學。教師可從網上下載各種各樣集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於一體的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粘貼到指定的文件中,由學生上網自由閱讀;或鼓勵學生瀏覽一些英語學習網站,了解英美文化;教師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網頁,開設不同的版塊,為學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它既照顧了不同學生對閱讀量的需求,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指導學習策略。
葉聖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需要教。" 教育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在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閱讀材料的同時,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訓練和形成學生的閱讀技能。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在掌握了有效的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基礎上才能獨立而又准確地閱讀,進而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介紹以下幾種常見的閱讀指導方法。
(1)、指導學生學會快速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如引導學生找所讀材料的主題句、用關鍵詞概括所讀的內容和抓住所學文章中的時間和空間順序或主要邏輯線索等。
(2)、 指導學生學會嚴謹思維和正確推理的閱讀方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巧妙設置檢測題,以逐步培養學生分析與綜合、比較與分類以及抽象與概括等良好的思維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 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句子結構的方法。
(4)、 指導學生養成檢查和復核的習慣。
五、結束語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學生能否自覺、正確地運用學習策略是造成學生成績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及獨立運用英語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要記住「方法的掌握比具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須在主體性實踐中實現」。 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跟上新《課標》的腳步,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樹立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翁的觀點,在閱讀教學中利用多種策略培養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成為新時代真正意義上的英語人才。
(共約5800字)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03.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稿)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李庭薌. 1983. 英語教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徐育兵. 2005. 課堂提問初探. 中小學外語教學, (5 )
祖大慶,劉會民. 2004. 從轉型期英語教學實踐談中學教學改革的方向 [ J ].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 ( 4 )
袁小林, 黃曉玲. 2004. 如何有效利用電腦和網路輔助高中英語教學. 中小學外語教學, ( 12 )
王治閑, 王翔. 2006. 新課程標准實施過程中的難點及對策. 中小學外語教學, ( 9 )
劉根林. 2001. 培養高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中小學外語教學, (3)
蔣祖康. 1999.《第二語言習得研究》.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陶純恭. 2002. 談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 11 )
揚繼奮,史維芬. 2003. 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 4 )
⑹ 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五、課題研究的步驟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學位論文是學生獲得不同等級學位的一個必要條件, 但學位論文的撰寫一定要通過開題報告這個關,如果開題報告不被通過,那麼就不允許撰寫學位論文,顯然開題報告對於學位論文而言至關重要。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如何撰寫? 開題報告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之間是什麼關系?各部分的撰寫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撰寫開題報告之前弄明白。一、選題及目的撰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首先要有選題。選題就是學生學位論文的研究題目。選題有幾種來源,要麼來自於個人的生活經驗或專業經驗,要麼來自文獻閱讀,要麼來自於老師的建議。選題還會涉及選題的大小、選題的范圍。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 這也視研究隊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強弱來確定。例如學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縮小為「小學數學幾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選題由大到小的變化。選題意義可以理解為研究目的, 選擇了一項研究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 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確的目標, 通常選題意義或研究目的可
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學術意義,第二是理論價值,第三是實踐價值,第四是個體目的,第五是知識發展。任何一項
選題都可能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設定其意義,但並不是每一個選題都要達到這些目的, 這要視選題大小、范圍和類型而定。
在選題意義上,作為一種科學研究, 論文的意義在於填補知識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識、找到一些現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現象
、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驗證一個假設。
二、概念和理論框架從研究選題、研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到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的
確定中可以明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但一項研究是否具有獨創性或原創性還取決於這項研究的理論框架或分析
框架、研究視角或範式。所以在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中還須提出研究的理論框架, 這個框架將決定學位論文的邏輯結構。
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連,而且研究目的與框架共同對研究問題的形成造成重要影響」[1]8。為什麼研究需要概
念或理論框架呢? 這是因為一個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論可以幫助提出一個科研問題或對某個問題做出解答。科學研究實質
上是為了發展或驗證能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理論、假設、模型、猜想概念框架。研究問題和理論之間的聯系是直截了當
的。一個研究問題可能需要多個理論,不同的理論可能對一個問題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級人數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是
什麼」 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可以用多種理論來回答。另外,觀察什麼與如何觀察是由該問題或選題的一個核心概念來驅動的
。那麼什麼是概念?什麼是概念框架?什麼是理論?什麼是理論框架?概念或理論從哪裡來?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構建概念或
理論框架? 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應用概念或理論框架? 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的理論框架其實還
與研究的假設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每一個開題報告都會有研究的假設,或者說,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設,然後去找證據證
明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如一個研究生提出了一個假設,說一個人的數學成績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強則數學成績
就高,這就是一個假設的理論模型。三、研究問題一切研究都始於問題, 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研究的開題報告,因此也
必須始於問題。年鑒學派大師費弗爾說得明確:「提出問題是所有史學研究的開端和終結,沒有問題便沒有史學。」[2]同
時,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需要數學或實驗技巧,而提出新問題、發現新可能性或以新視角
看待舊問題, 卻需要具有創造性的想像力,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3]52 由此可見在研究中問題的重要地位。什麼
是「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說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麼,想要通過研究理解什麼,因此研究問題一定是指向知識和理解。研
究問題與研究假設是有區別的,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對這些問題的嘗試性回答。問題的來源「多數人的寫作或者緣於現實的思
考,或者緣於閱讀的興趣。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閱讀會促進對現實的思考,對現實的思考常常會求助於閱讀。」[4]「
通過專業或個人日常經驗選擇一個研究問題似乎比通過(老師)建議或文獻的途徑更加危險。但這種擔心未必正確。以個人
經驗指導你的研究有可能會更具價值。」[1]13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專業活動、生活經驗、老師建議都可能成
為研究問題的來源。這里需要解釋和說明的是,在中文中「問題」有多重意義,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 各具
有特定的意義所指。我們用三個動詞就可以解釋這三個詞的意義了:「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議)題」。
在學術研究中可能為了「解決問題」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所有的「解決」「回答」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問題
。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問題」。通常我們會說,「偉大的科學研究工作常常出於解決某一急迫的實際問題。」[3]19三
個基本問題:是什麼? 為什麼?如何?由於研究者的研究價值觀不同, 對研究問題的認識也不同。馬克斯威爾把研究問題
劃分為三類,它們是一般化問題(generic questions)和具體化問題(particularistic questions)、工具主義者問題和
實在論者問題、變數問題和過程問題[1]53。也有方法研究學者認為,「大量的教育研究問題可以歸納為相互關聯的三類形
式:描述性問題———正在發生什麼?因果性問題———是否有系統性的作用? 過程性或機制性問題———為什麼會發生
或怎麼發生的? 」[3]93 我們把問題基本上分為三類,即本體論問題、價值論問題和方法論問題, 通俗地說, 在研究中
時刻要回答「是什麼」、「為什麼」和「如何、怎麼辦」的問題。問題的表述方式研究者應該以有助於實現實踐目的的方式
提出研究問題, 而不應該把這些研究的目的隱藏在研究問題本身中。並且研究問題必須是通過研究能夠得到解答的問題,
研究必須是真正可以實施的。「如果提出一個沒有哪個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因為無法獲得回答問題的
資料,還是得出的結論可能會有嚴重的效度威脅。」[1]51如果把研究問題劃分為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 那麼通
常會有如下說法: 提出研究問題時,要以研究對象所說或所報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觀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為
或因果推論的方式提出。4.問題和選題的關系對什麼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選題意義? 研究問題應該通過研究者的研究
可以回答的問題,而且可以直接詢問研究如何實現實踐的目的。在論文開題報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問題的提出」,也就
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德里達在談到「本體論」問題時,認為本體論始於「這是什麼」這種方式的提
問,但他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方法,但反對的策略則是「回溯到源頭去」,他主張的追溯就是「提問(questioning)」,
「提問看上去只是疑問而無所肯定,其實,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在提問中,所要問的問題的方向就已經確定了。這其中就有
著yes。」[5]因此在我們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肯定, 提問者只是對它進行論證而已。要很好地設計
研究問題, 因為它們會影響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結果。研究問題是研究設計的中心,它決定著其他各個部分。問題提出要有意義。「從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並具體確定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這一過程對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⑺ 讀書活動方案
【推薦】讀書活動方案模板錦集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准備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讀書活動方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活動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教師的學習應秉承「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原則,在全面學習、提高整體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多讀好書,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轉變教育理念,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通過學習教育經典理論,文學名著,激發教師的思維能力和對教育問題的批評性思考,努力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進行教育創新。
二、活動目的:
1.圍繞「建設書香一中」這一主題,開展讀書活動,營造勤奮讀書、樂於提升、奮發學習的師風文化。
2.促進教師的閱讀,開闊視野,提高興趣,增長見識,培養能力。
三、活動口號:
問道求學於經典,厚德積淀於自我
四、活動主題:
經驗提煉 智慧成長
五、活動實施方案:
(一)活動籌備階段。
1.1月10日宣布活動方案,營造讀書氛圍。
2.給教師推薦和提供書籍,建立我校教師讀書資料書目。
(二)活動具體實施過程:教師利用寒假或平時教學時間自主讀書。
六、活動內容:
1.認真閱讀,做好讀書筆記,並寫一份心得體會。
2.進行讀書論壇活動(七年級組、中學數學組)。(27號進行論壇,之後進行讀書筆記評選) 重點談在讀書過程中的收獲、反思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有關故事,可以評論自己對某一文章、論著等的看法,可以介紹自己的讀書經驗、體會,也可以把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困惑提出來,引發大家的思考。 創新論壇形式:可採用配樂朗誦、激情演講
3.相關主題熱議,抽簽然後談個人理解
4.主題相關問題答辯 主題即推薦書籍內容。
七、推薦書籍如下:
1.《創造一間幸福教室》,李虹霞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6月出版
2.《接納成就孩子的一生》,蔡真妮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出版
3.《班級體驗式心理拓展活動100例》,張付山著,山東文藝出版社20xx年4月出版(心理教師讀)
4.《怎樣做學校心理咨詢》,馬志國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1月出版 (心理教師讀)
5.《捕捉教育生命力》,李榮霞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出版
6.《聲音的力量》,瞿澤仁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出版
7.《發展心理學:人的畢生發展》(第6版)[美] 羅伯特〃費爾德曼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xx年8月出版
8.《教師行動研究(第3版)》,[美]瑪麗、路易絲、霍莉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1月出版
9.《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第二版)》,王曉春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6月出版
10.《教師禮儀規范(第二版)》,金正昆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年5月出版
11.《優秀教師應有的溝通技巧》(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12.《從優秀教師到卓越教師》(中國青年出版社)
13.期刊類:《教師月刊》、《中學外語教與學》等。(此項期刊類書籍希望老師們訂閱)
14.學生類:《博覽》(少年版)、《經典閱讀》(中學版)、《讀者》(少年版)(此項期刊類書籍希望語文老師推薦學生做批註式閱讀)
讀書活動方案 篇2
實驗部及初中部相關年級:
為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我校新的五年行動計劃綱要和文化興校戰略的指導下,通過組織讀書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切感受經典的魅力,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良好習慣,進而形成書香滿溢、和諧文明的校園氛圍。經學校研究決定,將在4月份舉辦我校第九屆讀書節活動。具體事宜安排如下:
一、活動主題 經典點亮人生·書香飄溢校園
二、組織機構
主任委員:xx
副主任委員:xx
成 員:相關年級各班班主任及年級語文教學組全體教師
三、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日—4月30日
四、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能力;
2、為學生提供交流閱讀體會的平台,為學生搭建展示閱讀成果的舞台,讓學生在讀書活動中體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3、以讀書節活動為載體,讓學生親近書本、喜愛讀書、學會讀書,形成讀書的熱潮,使校園充滿濃濃的書香之氣,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五、活動安排
1、「小小百家講壇」演講比賽——實驗部初一年級、初中部初一年級負責承辦
①以班級為單位,結合語文、歷史及思想品德等課程內容,閱讀中國古典文學、民族文化、歷史典故、神話寓言等經典讀物,通過主題班會、晨讀或綜合實踐等形式,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講比賽,增強學生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②相關年級組織教師評委,在各班參加演講的學生中評選徵集優秀作品,並將優秀作品刻錄光碟上報;作品視頻一般為5—8分鍾,視頻片頭、光碟外觀務必註明演講題目、演講學生姓名、演講學生單位(河南師大附中xx班級)、輔導教師姓名、聯系方式等信息;每個演講視頻作品單獨刻盤,一式兩份;演講作品文稿同時報送紙質稿和電子稿;學校將對年級各班評選的優秀徵集作品進行評選表彰並擇優推薦到省市級相關比賽中參評。
③所有上報優秀演講作品務必於4月18日前上報校團委,其中徵集的優秀演講作品嚴禁抄襲,一旦發現,取消該作品獲獎資格。
2、開展「獻一本,看百本」書香班級創建活動——實驗部初一年級、初中部初一年級負責承辦
①以班級為單位,要求每個學生把自己喜歡的書,在讀書節期間,帶到班級,由班級圖書管理員統一管理、借閱,建立讀書角,形成「我來讀好書,好書都來讀」的讀書氛圍。
②為更好的指導學生有的放矢地讀書,讓學生讀好書、讀有用的書,語文老師針對我校學生特點和學生的發展規律推薦一百本左右的經典書籍,並幫助學生列出讀書計劃,指導學生閱讀。
③各班要結合本屆讀書節製作黑板報交流讀書心得,並由年級組織對黑板報進行評比。
④年級根據班級和學生參與以上活動所取得的效果,於4月底前評出書香班級、書香少年若干名。
3、舉辦「博雅書香·滿溢校園」勵志公益圖書展覽——面向全校范圍
①活動主題:為了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激發學習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的意識,營造校園濃厚的書香氛圍,校團委在讀書節期間舉辦勵志圖書展活動。
②活動內容:圖書展精選適合師生閱讀的圖書,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科普、勵志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品讀,具體書展時間另行通知。
4、開展新東方「夢想之旅」勵志公益講座——實驗部高一年級、實驗部高二年級及國際部負責承辦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激勵學生堅定理想、自立自強、刻苦學習、奮發成才,學校邀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專業講師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和教學實踐,圍繞目前學生普遍關注的英語學習、成長長材、創新創業等方面於4月底前舉辦勵志公益講座。
六、活動要求
1、讀書節活動本著「人人參與、突出特色」的原則,力求總結、積累讀書節活動經驗,做到有所突破、力求創新。
2、各班要結合本班實際,制定活動方案,積極組織、協調人員,並做好活動宣傳和相關資料(文字、圖片)的收集、整理、上報工作。
讀書活動方案 篇3
為促進我校「書香工程」的深入開展,引導和培養學生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學校將進行「書香少年」評比活動,具體評比方案如下:
一、評比內容:
書香少年、書香示範少年、書香十佳少年
二、評比條件:
(一)「書香少年」評比條件:
(1)愛惜圖書、熱愛讀書,節假日喜歡到書店、圖書館買書、看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2)喜歡與別人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能夠把自己讀到的好書推薦給其他人共同分享。
(3)每天有二十分鍾以上的閱讀時間,善於積累,養成每天閱讀書報的良好習慣。每半年(1-6月;7-12月,下同)能認真完成學校和班級推薦的閱讀篇目,閱讀書籍達10本。
評選名額:
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學生都可評為校級「書香少年」,將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二)「書香示範少年」評比條件:
(1)在閱讀完成學校和班級推薦的閱讀篇目外,能進行自主閱讀,每半年閱讀書籍達15本及以上。
(2)能主動寫讀後感或好書推薦,每半年有2篇較高質量的讀後感或好書推薦發表在班級主頁上。
(3)能積極參加班級、年級組、大隊部、德育處組織的讀書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優秀,能在全班起模範帶頭作用。
(符合條件1,未符合條件2的降為「書香少年」)
評選名額:
凡符合以上要求的學生都可評為校級「書香示範少年」,將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三)「書香十佳少年」評比條件:
每半年閱讀數量在年級組前十名的學生。
評選名額:
每個年級組十名,將在迎元旦、迎六一大型慶祝活動時進行表彰。
三、評比要求:
1、每學年5月底、12月底進行評定,符合「書香少年」「書香示範少年」評比要求的學生先由班級申報,再德育處核實,最後學校審批。
2、「書香十佳少年」由德育處根據年級閱讀實際情況進行評比。最終評選為「書香十佳少年」的學生須上交介紹其特色的材料一份(200字左右,可讓學生自我介紹讀書簡況,包括:學生讀書照片,讀書格言及感受、各種讀書活動的參與情況與結果等。校園網將擇優刊登)。
讀書活動方案 篇4
一、指導思想
為了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建設xx初中部師生的精神家園,大力開展讀書活動,優化閱讀環境,讓校園處處彌漫書香氣息,構建學生素質和諧發展、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具有濃厚校園文化氛圍的學習型校園。
二、活動目標
(一)、教師層面:
把讀書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內在需求,讀好三類書:讀經典名著,增文化底蘊;讀教學專著,強教學實踐;讀報紙雜志,解世事風情。自覺從德和學兩方面完善自己。
(二)、學生層面:
有計劃、有目的、有指導性地開展讀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浸潤先進文化的滋養。培養學生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讀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並進而養成終身的習慣。
三、活動措施
(一)、教師層面:
1、搭建網路平台。建立xx初中部「書香語林」工作室,突出讀書活動指導性、研究性。
2、做好教研組好書推薦工作。各教研組每月為教師推薦1本書,開展「讀書冰桶接力賽」活動。各教研組要將推薦書目和推薦理由上傳「書香語林」網路工作室,力求圖文並茂,各位教師可交流閱讀心得,展示閱讀成果。
3、每位教師每月必讀一本書,同時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寫好隨筆。
(二)、學生層面:
1、各班級要加強「書香班級」環境建設,可通過圖書角、黑板報等形式,給學生創設寬松、愉悅的閱讀環境。
2、各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和課堂教學內容定期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進行師生共讀。語文側重於經典背誦、名著閱讀;英語側重 閱讀;數理化地理側重於科普閱讀,政治歷史側重於社會文化閱讀,藝體組則側重於文藝閱讀。
3、樹立大語文觀。語文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優秀課外讀物或拓展相關主題的優秀篇章,要求每季度至少推薦學生兩本名著、六篇美文。在備課中滲透相關內容,同時做好上好課外閱讀指導課,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4、開展多種形式活動,促進學生讀書活動的有效進行。
組織讀書筆記、名著閱讀知識競賽、作文大賽、課前演講、手抄報等活動,讓每個學生把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四、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要把讀書活動作為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的一項重要舉措,切實加強對讀書活動的領導,成立專門的活動領導小組,為活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組 長:岳xx
副組長:魏xx
執行組長:黃xx
組 員:全體教師
2、確保落實。以「內容充實、形式多樣、落實到位」為原則,各個教研組、各個班級、各位教師、各位同學全員參與,力求讀書活動收到實效。要重視學讀書成果的積累,加強書香校園活動資料(文字材料、活動照片等)的收集與整理。
讀書活動方案 篇5
【前言】
為了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提升全體學生的文化素養,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文化生活習慣,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和諧、全面、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推動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載體,學校決定在今年10月份舉辦首屆「讀書節」活動,努力構建「積極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從而創設一個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書香校園」。
活動中,我們將指導學生制定合理的讀書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生讀書的能力;激勵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靈魂,升華人格,以讀書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通過「讀書節」的開展,推動學習型學校的創建,促進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
活動中,我們將主要抓好「講座、閱讀、競賽、展評、寫作」五個主要環節,使讀書活動在基本內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規范和特色
【活動目標】
堅持以人為本,通過「讀書節」的開展,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自己的良師益友,讀書是一件終身的快樂事情,爭做一個有情趣、有修養的讀書人。
以讀書長知識,以讀書增智慧,以讀書促養成,以讀書樹理想,以讀書育人格,形成「人人愛讀書,讀書來育人」的校園讀書氛圍,使「讀書節」活動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基礎工程。
【活動主題】
點燃讀書激情,共建書香校園。(橫幅)
【活動宣傳口號】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獲取知識,三分在課內,七分在課外。
3、用珠寶裝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未知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5、人不但要有知識,更要有文化。
6、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7、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
8、書是一葉扁舟,帶你駛向成功的彼岸。
9、讀書,為精神打底;讀書,為人生奠基(橫幅)。
10、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橫幅)
【活動時間】
說明:1、初步定於每學期開學的第二個月(約十月、四月左右)。
2、本屆活動時間具體定於10月18日—11月18日。
【活動籌備】
1、印發小學生必背古詩詞目錄(復習),印發初中生必背優秀詩文目錄,印發語文新課標必讀課外閱讀書目,印發中學生課外閱讀選讀書目。
2、寒暑假、「國慶」「五一」長假等課余時間,各年級組語文老師根據新課標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至少3本文學名著,並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好心得體會(讀後感)。
3、做好「讀書節」啟動之前的宣傳報道:學校板報、宣傳櫥窗、班級黑板報盡可能以讀書為主題,或倡導讀書活動,或指引讀書方法等等,內容不拘,形式多樣;並做好宣傳標語的橫幅懸掛工作。
4、重新啟動的《鹿鳴》文學社團要盡快做好人員重組,稿件徵集、審定,版面設計,欄目分配,排版等等相關籌備工作,使「讀書節」活動有一個有效的寫作交流的平台。
5、語文組各老師盡可能做好自己所負責的有關「講座、閱讀、競賽、展評、寫作」等各籌備工作:制定活動計劃,設定比賽規則,選定內容、人員,確定時間、地點,以確保「讀書節」活動高質、實效、順暢地進行。
⑻ 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實施方案
(1)閱讀教學挑戰分析
傳統的英語閱讀課通常把重點單純地放在單詞、句型結內構和語法等基容本知識目標上,認為學生們有了基本的語法和詞彙就可以形成閱讀能力,而且這種教法在以往的教學中也使學生獲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在使用新教材後,面對新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許多老師們突然發現原有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不起作用了;而學生們更是被動應付,課堂上無聲無息,毫無語言教學的激情與互動。新教材詞彙量大,不允許也不可能一遇生詞就翻詞典。學生在初始接觸閱讀材料時,往往易被一個或幾個生字詞影響自己的閱讀和閱讀速度,同時也打亂了閱讀時的良好心境,難以快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2)寫作教學挑戰分析
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寫作教學在外語整體教學中嚴重滯後,以致形成了"聽到寫作學生心煩,見到習作教師頭痛"的現象。新課標與以往教材相比,在寫作的形式、內容到作用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更加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學生必須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更加突出了語言的交際功能。二是寫作題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很強。讓學生有話去寫,有感而發。三是寫作內容更加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和選擇性,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⑼ 如何在英語聽力和閱讀教學中實現聽說讀寫
1、如何進行聽說讀寫的整合教學。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只有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一、聽 精聽和泛聽相結合,將聽英語和語音教學有機結合。 (一)泛聽: 英語老師應該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英語的氛圍內學習語言。課堂用語屬於泛聽形式的內容,對學生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與要求,只要聽懂會做或簡單問答就可以了,因此對學生沒有什麼壓力。多聽會起到增加英語氣氛,培養語感的作用。在開始的一兩節課,可以英漢並用,說一句英語,重復一遍漢語,如Hello, boys and girls. 同學們好!Good morning/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早上/下午好,同學們!Is everyone here? 都到齊了嗎?Who's absent?誰缺席?What day is today? 今天星期幾?等等。有的話可以藉助表情、姿勢、動作、手勢幫助學生聽懂,如Sit down, please. 請坐。用雙手,手心向下擺動示意,表示讓坐下,或教師自己以起立、坐下的動作表示,邊說邊做便可清楚。用左手手心朝下,右手直立於左手心下,示意學生停止說話,邊說Stop talking, please. 或雙唇緊閉用右食指豎立雙唇前,也可示意"停止說話或別說話"。如果雙唇翹起,用食指豎唇前作發噓聲則可表示 Be quiet, please."請安靜"的意思等,另外如Come here. Go back to your seat, please. Turn to Page…. Think it over. 等都可用表情、動作或手勢表明意思。只要教師堅持每堂課都用,經常說,反復做,學生會慢慢習慣形成自然的反應,如老師一說Practise the dialogue. 用兩手指一示意說In pairs, please. 學生馬上就會意,兩人一組練習起來。長此以往形成習慣,師生配合越來越默契,教師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熟練程度,學生可以逐步養成聽英語並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不斷提高聽的能力,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 (二)精聽: 中學生愛模仿,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範發音,就急於開口模仿,輕聲跟講,結果導致自身發音欠准,而且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起始教學階段,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靜心聽,可採用「手勢暗示法」,即教師隨著示範發音打手勢「一、二」,這時學生邊聽教師發音,邊看教師嘴形,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做到看明、聽清,當手勢打「三」時,全班齊聲模仿。這樣,發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中學生聽錄音跟說跟讀,往往只滿足於「聽到」,能跟得上說,跟得上讀,而不注意語音、語調、句重音、停頓等。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聽清」,在播放錄音前,可分步提出聽的具體要求,使學生聽一遍錄音,便有一次收獲。 二、說 培養良好說的習慣的培養 中學英語教材為「說」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選內容均來源於學生學習及日常生活,為學生所熟悉。這是培養大膽開口講英語的又一個有利條件。因此,教師得抓住時機,充分運用教材,從起始年級,培養學生良好的話的習慣。 首先,教師應十分注意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克服怕開口說英語的緊張心理,開創敢講英語、爭講英語、愛講英語的局面。 同時,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一切教學媒體(圖片、實物、玩具、幻燈、投影、錄像、錄音、指套、木偶等等)創設情景,寓教於樂,讓學生身置語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開口練說,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讀 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中學英語教材課文句短簡單,讀來朗朗上口。有些學生覺得這些句都已能講能背了,在朗讀時漫不經心,不是看著一句句朗讀,而是滑句,一古腦兒讀完,存在「假讀」現象。有的朗讀時語速、節奏掌握不好,過慢、拖沓,一字字頓著讀,或是過快,發音不到位,無停頓,混著讀。特別是在集體朗讀時,伴有拖音明顯,節奏較差,語速偏慢等現象。為此,教師要對症下葯,變換教法,隨時糾正學生朗讀的不良傾向,刻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的習慣 四、寫 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讓學生明白書寫坐姿、握筆方法不正確會影響身體健康,影響書寫質量與速度,對今後學習不利。啟發學生加強自我督促意識,保持正確坐姿,握筆方法。在書寫教學一開始,學寫字母時,教師就必須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按照規范筆順書寫,在四線三格中位置正確。值得一提的是,要強調每個字母都要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學生由於寫漢字的習慣,豎直橫平,有稜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書寫英文時,常出現直、方、角現象。對此教師要運用「比較法」教學,及時指正。隨著學習的進展,教師要繼續堅持不懈地抓好單詞、句子、段、篇的書寫及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切實做到英文書寫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不會自然生成的,而是經有意識培養形成的。中學生學習英語,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形式。所以,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是靠教師。教師必須十分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有計劃地、有步驟、嚴格地訓練學生,將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課堂中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請按照讀前—讀中—讀後的過程,設計一個閱讀教學案例。(300字)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概述Do you believe…? 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 The next best way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閱讀是讀者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過程。著名語言學家 Christine Nuttall認為,作者將自己頭腦中的信息編碼,形成語篇,讀者再把語篇解碼,獲取信息。閱讀活動各環節的設置應注重其心理效應、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語篇的整體性。閱讀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傳統觀點認為閱讀就是要從文章中獲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內容就是達到了閱讀的目的。然而現在語言學家們提出了新的看法。「 閱讀是一個語言心理的猜測過程」 ( Goodman )。讀者在對語言層次的詞語進行解碼的同時,也在運用自己的知識(事實和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有關閱讀材料話題的知識、文章結構組織的知識、情景上下文的知識等)對文章的下文進行預測,閱讀檢驗自己的預測、修訂自己的預測、進行新的預測…… 整個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讀者與文章的交互過程。字面閱讀( read the line )字面閱讀是對閱讀的最基本要求。低級層次( low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推理閱讀 (read between the line) 指讀者能依據文章的細節材料推測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根據字面意思進行必要的推理、推論。閱讀的高級層次( higher level skills of reading )形象閱讀 (read beyond the line) 讀者能將閱讀材料與真實的生活聯系起來,特別是與讀者自身的經歷、知識、觀點聯系起來。只有當低層次閱讀和高層次閱讀共同作用時,才能實現流利閱讀的目的。這樣的閱讀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而這,也正是我們閱讀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定義《英語課程標准》指出:「 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英語課程標准》,第 9 頁)英語課程標准》閱讀五級要求:1 .能 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 的含義;2 .能理解段落中各 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 .能找出 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 ;4 .能讀懂 常見體裁 的閱讀材料;5 .能根據 不同閱讀目的 運用簡單的 閱讀策略 獲取信息;6 .能利用 字典等工具書 進行學習;7 .除教材外, 課外 閱讀量達到 5 萬詞以上 ,累計 15萬字。閱讀教學的目的教師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獲取 信息,得到 感知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閱讀的基礎與建立途徑基礎途徑語言知識 語言知識學習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學習深度閱讀學習 廣度閱讀學習(相當於精讀) (相當於泛讀)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域界語言知識學習通過閱讀課文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通過教材學習)閱讀能力的深度學習精深閱讀,形成新的閱讀能力(通過教材學習)閱讀能力的廣度學習廣泛閱讀,強化深度學習獲得的新的閱讀能力(通過課外閱讀學習)閱讀教學的原則 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閱讀教學中採用語篇教學法 (text approach),實際上就是從語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語篇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要求學習者從其層次結構及內容上入手,最大量地獲取和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同時逐步地培養其恰當使用語言的能力,即(口筆頭)交際能力。所以這種方法可以達到把語篇分析、打語言基礎以及交流能力的培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現代語言教學研究證明,人們的閱讀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過程,是一種心理語言的揣摩過程,是一種(作者與讀者)「相互交流的過程」。要進行語篇教學,將閱讀材料進行整體的理解,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要採用從整體到細節的「自上而下 (top down)」的模式,調用學習者的圖式知識 (schematic knowledge)。教課文必須從整體入手,一是學生的預習必須先整體理解內容;二是教師上課必須先從背景知識入手,要求學生說說與之有關的 background information,問幾個 global questions。然後,有重點地討論一下語法、詞彙等知識點。點面結合的原則閱讀理解的對象是整篇文章,而考查時命題卻絕大部分是詞、句、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始終要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總體理解與句、段的理解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把握「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規律。既要考慮全面,又要注重細節,做到點面結合。精泛結合的原則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方面。英語課堂上的精讀應以「精雕細刻」「點滴不漏」 的「講深講透」英語知識為重;泛讀課應以「拓展視野」「培養習慣」「發展技巧」為主。精讀與泛讀相互結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它們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聽說讀寫統籌兼顧原則在教學中,我們只能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有所側重,而不能採用簡單的方法,重視閱讀就不顧其他技能的發展。閱讀的作用與功能從高考的角度講,得閱讀者得天下從中考的角度講,得閱讀者得三分天下二、初中英語閱讀常用教法 閱讀教學模式 1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2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3 .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反對逐字逐句閱讀,強調學生已有知識在閱讀過程中的作用,主張調動學生對課文進行積極思考和擴展的主觀能動性。但這種模式忽視詞句結構,忽視語言知識等其他因素在閱讀理解中的作用,容易導致學生對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導致閱讀水平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下降。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該模式強調教師在閱讀教學前先為學生解決文中的生詞生句以及新的語法結構。認為學生只有掌握了英語語言、詞彙和句法的基本知識,就能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基本的英語知識逐句地閱讀和理解,已達到理解全篇的目的。該模式沒有重視語言篇章層次上的語言意義和閱讀理解必須有的分析、推斷等思維能力及有關的社會文化知識。互動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這種模式基本觀點:在閱讀中,底層面與高層面的加工方式對閱讀理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底層面的加工需要高層面的參與,其加工結果為高層面的加工過程提供「材料」,信息的傳遞具有雙向性。強調讀者與讀物的相互作用,即強調讀者所掌握的詞、句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和有關題材的背景知識與讀物所傳遞的思想和情感之間的相互作用。提問式(問答式)閱讀教學模式。在提問式閱讀教學模式中,老師運用設問—引導—啟發—對話—交流交替模式,展開教學程序。通過設問、解答、幫助、指導等多元教學行為的綜合利用,促使課堂教學信息由單向活動,即教師向學生傳授,變成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也會增多,從而改變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對話式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就比較注重教學情景的設計與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從師生的雙向交流轉向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問互答。教師較為自然地融入學生之中,並與他們建立起對話式夥伴關系。討論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由教師設計、布置討論、組織討論、討論總結四個前後緊密聯系的環節組成,在其具體實施過程堅持知識與能力並重、課上與課下並重、面向全體與照顧重點相統一和恰當性原則。」情景導入—設問—閱讀—疏通、理解—深層問題—討論、擴展—結合實際再討論—總結—布置口頭和筆頭作業、加強語言實踐。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閱讀教學三階段:pre-reading 主要目的:1 )激發學生閱讀的動機;2 )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引出話題;3 )為進一步閱讀解決理解上的語言障礙。活動形式可以有:問答、討論、小測驗、 游戲等。??Warming-up: 提出話題,激發學習興趣??Presentation: 提供文化背景知識 (根據需要安排 ) ??Revision: 回顧上節課所學語言要點注意:呈現那些對閱讀理解形成重大障礙的生詞。while-reading 1 .是學生自己閱讀的環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關鍵信息,去獲得關鍵信息。2 .要給學生留有充分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有眼睛看、用腦思考的時間和過程。老師盡量少提問題或講解。可以在學生閱讀後再做這些事情。3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動手操作一些事情,如:瀏覽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體信息、將信息圖表化、記錄要點、回答各種問題等。注意:為了保證閱讀的有效性,必須交待清楚閱讀的任務。該階段所設計的活動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為目標。設計流程:General comprehension: 首次接觸閱讀材料,解決整體理解問題創設情景—確定理解目標—通過默讀解答所給問題(可伴有錄音)—討論問題答案(先小組後全班)2 .Detailed comprehension: 再次接觸閱讀材料,解決細節理解問題確定理解目標—通過默讀獲取所需信息—解答所給問題—討論問題答案(先小組後全班)3 .Target discussion: 通過掃讀發現教學重點和難點(包括詞彙和語法),並逐個加以解決過程:個人掃讀—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內容:研究情景—確立概念—熟悉結構4 .Mechanical practice: 替換練習、造句練習、朗讀訓練等5 .Meaningful practice: 復述、改寫等6 .Focus summary: 歸納總結所學語言(先小組後全班)閱讀任務建議Put these cut-up paragraphs back in the correct order 段落排序Find words in the text that mean the same as these 文中找同義詞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mistakes in these sentences 讀課文找句中錯誤Give headlines to each section of the article 寫段落標題Put this list of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事件排序Write a reply 寫出應答Discuss interpretations of, reactions to, feelings about the text 討論對課文的認識、反應和感受post-reading 主要目的:1 .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鼓勵學生將所閱讀的內容與自己的經歷、知識、興趣和觀點聯系起來。2 .學習語言知識,並將閱讀技能與 其他語言技能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綜合語言能力訓練。活動形式:Pre-task: 布置任務 (一般為筆頭任務 )(可根據學生水平提供不同任務)創設情景(完成任務的必要性) --布置任務—提供實例2. .While-task: 完成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討論方法—制定方案—實施計劃—總結結果3 . Post-task: 展示評價小組展示—全班評價—確立榜樣—糾正不足注意:讀後理解性的檢測環節,重在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 Homework適量的語言知識練習和對課堂內任務成果的完善三、初中英語閱讀案例分析 看光碟並評課 四、初中英語閱讀策略指導和案例分析 閱讀教學策略 1 .合作閱讀策略教師可首先提出閱讀要求,使學生帶著疑問閱讀,接著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檢查小組活動情況,請一個小組宣讀自己結果,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評論,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2 .交互閱讀策略閱讀教學前使學生了解閱讀過程所涉及的四種技能:概況技能 (summarizing),提問技能 (questioning),析疑技能 (clarifying),預測技能 (predicting)。教師鼓勵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提問,及師生輪流提問。3 .同伴閱讀策略一個問,一個讀。提問的同學根據對方的回答進一步發問,由此一直進行到無問題可問為止。注意,只有在聽到對方的問題時才可以閱讀,根據對方問題的種類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這樣可以訓練學生對閱讀技巧的運用。4 .質疑作者策略1 )布置閱讀任務時交代閱讀時應回答的問題: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Why is the author telling you t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What could you say instead? 2 ) 學生討論自己「質疑」過程中對問題的回答情況。3 ) 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估。5 .圖片故事策略1 ) 根據故事製作相關的系列圖片;2 ) 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3 ) 展示第一幅圖片,組織學生根據圖片故事的發展進行預測;4 ) 以此方式依次展示圖片,直至故事結束;5 ) 圖片故事閱讀完後,指導學生閱讀文字材料,對比與圖片的差別。閱讀基本技能1 .略讀 (適用於判斷短文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2 .掃讀 (適用於細節搜索、捕捉、提取及理解 ) 3 .細讀 (適用於推理判斷、揣摩、理解作者意圖)略讀 (skimming ) 和掃讀 (scanning ) 「 Skimming 」 就是選取課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細節,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的理解。這一技巧可幫學生時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與主題無關緊要的細節和個別單詞上。「 Scanning 」 是在學生查找特定信息時,通常無需認真閱讀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後認真閱讀,來了解課文細節。利用這一技巧進行閱讀時,應指導學生尋找課文的有關細節,幫助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與主題有關的段落中。閱讀策略指導課例(兩節)泛讀教學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閱讀能力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才能培養起來,閱讀能力的增強是與閱讀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特別要注意增加泛讀訓練。 」 泛讀教學的目的要求中學英語泛讀教學的任務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理解主要內容,通過學生對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時鞏固和擴大詞彙及英語知識,培養學生閱讀英語的興趣和習慣,擴大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英國學者弗蘭科斯·格雷里特( Francoise Grellet)認為:「泛讀是一種熟練活動,主要是解決對文章的綜合理解問題。進行泛讀訓練時,首先應該從綜合理解開始,然後再詳細理解過渡。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應該是綜合理解性的,同時,設計閱讀理解練習也應該從對選文的整體意義理解開始,而不是詞彙或較具體的內容。」中學英語泛讀訓練的目的更應掌握選文的基本思想,強調對選文的整體理解,而不應偏離這個方向,去要求過細、過精的理解。明確的泛讀教學的目標,我認為還應包括以下兩方面:第一,泛讀強調在單位時間內更多更好的獲取信息,所以泛讀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內容和中心思想。在進行泛讀訓練時,教師不必講深、講細,對詞彙不做過高的要求,對語法不做過多的分析。第二,泛讀是為了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進行泛讀教學時,對選文閱讀理解的程度,在不同年級有不同層次的明確的目標和要求。教師在進行泛讀訓練時,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漸實現由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進行泛讀訓練的方法很多,如: SQ3R法: Survey、 Question、 Recite、 Review、 Rewrite。Matching :分別給學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個文章標題,讓學生迅速找出哪個標題應該是哪篇文章的。Skimming :略讀,只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梗概。Scanning :只為獲得個別信息,如年代、數據、事件等而閱讀。Task-reading :為了解決某個實際問題而閱讀。Authentic-reading :用實際生活中的資料,如廣告、時間表、商業信函等作為閱讀理解材料。Timed-reading :限時閱讀。在實際教學中,廣大教師要不拘形式,採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分析、綜合、推理、想像等思維能力的形成。鼓勵泛讀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