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立德樹人英語閱讀策略

立德樹人英語閱讀策略

發布時間: 2023-07-29 18:41:13

⑴ 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摘 要】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應該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的具體表現方式。本文將結合我的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閱讀教學;培養;思維品質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應既有利於學生發展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於發展思維能力[1]。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要求中也指出:新課改要突出「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的建構。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和能力,以及在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和特點[2]。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訓練學生英語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水平。本文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巧設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發

⑵ 如何將立德樹人的目標融入到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博客 在英語教學中要實現立德樹人這個版德育目標權,就要採取自然滲透的方式,深挖英語學科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之中,充分挖掘英語教學中的德育因素

⑶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非常感謝崔主任提供的這次與大家共同交流的機會。

      通過這幾天的活動,我覺到非常的感動。

      一是感動於講課老師的全力以赴,比如許多老師都是自帶平板來的。

      二是感動於各單位教研團隊無私的幫助,來的都是一個團隊,有的團隊用行李箱拉著資料。

      三是感動於的聽課老師學習的熱情,外面天氣雖冷,但會場里是溫暖的,參會的老師遠遠超過了報名的人數。

      四是感動於崔主任和各位評委對教研的執著。老師們可以看到,每次聽完課,崔主任和我們教研員都會對某個環節進行熱烈的討論。昨天在回去的路上也討論的很激烈。

      近年來,在崔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的小學英語教研呈現出了積極向上的態勢。許多縣市區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昨天聽任寧主任的報告及會後其他教研員的交流,感覺值得我們區學習的地方很多。

      在座的老師都是各縣市區的精英,今天,藉助於泰安市小學英語「混合式教學」這個平台,想與大家共同學習交流一下德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我和大家分享的題目是《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

      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傳播依靠語言。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文化意識的培養過程中,我們應該隨時注意德育的滲透,隨時注意育人的價值。

      如果不能准確把握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就不能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是為了使學生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並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真正的英語核心素養是要在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的需要。

      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其根本出發點是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立德樹人

      張志勇廳長在《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創新》一文中指出: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

      育人為本,立德為先,是素質教育的本質體現,也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德育要求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自由、尊嚴、終極價值聯系起來,使教育真正成為人的教育而不是機器的教育。

      想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走近兒童,了解兒童的興趣。

三、《英語課程標准》

      「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德育學科化

    《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各學科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途徑。」

五、德育與小學英語學科

      長期以來,我們由於過於關注英語學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語學科的人文性。

      這樣的誤區就會導致英語教學中過多注重英語語言知識的灌輸,忽略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

      英語教師應該在不違背英語教學常規的基礎上,運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直觀形象的手段,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英語教學德育滲透

(一)深挖英語教材

      魯科版英語教材是一套設計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話題為綱,注重學生能力培養。英語課文所滲及的題材廣泛。有的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有的是人類所共同關心的問題,具有思想性、實用性和創造性。

      在魯科版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有價值的德育素材 。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培養良好的品德。

      在備課過程中,老師就要注意課程設計、實施、評價過程的德育滲透,進行精彩解讀。

    例如這次我們選擇的五年級課題《Try yourself》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本課的設計意圖就是讓學生理解文本,了解做事情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在面對困難時,要以頑強的毅力去克服,不能半途而廢。幫助學生初步養成人文素養,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格。

      文章圍繞兩條主線:一是Helen的學習的恆心,一是老師Ann 的教育的耐心。

    參賽老師對文本都挖掘的很好,音頻視頻感動了在場的學生和評委,亮點紛呈。

(二)關注插圖。

      魯科版課本中的插圖體現的德育內容廣泛: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貌;團結友愛;助人為樂。

      讓學生看課本上那些美味的食物,可以共同談論自己喜歡的食物,引導學生合理飲食,吃出健康,擁有健康的體魄。

      讓學生看課本插圖中那些可愛的動物,談論可愛的動物的同時,滲透我們應愛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珍愛生命。

(三)對教材內容進行擴展延伸。

      語言的學習是在自然狀態下,處於豐富的該語言環境中,無需任何外在壓力,沒有任何任務意識,自然地形成對語言的認識,進而掌握這門語言的活動,英語的學習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四)注重文化因素。

        中國快速走向世界,面對著國際交往的大環境,英語教學的文化因素應該受到更多的重視。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鑒於外語教學的學科特點,英語教師應該在講解教材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因素和德育的關聯性。英語教師在介紹課文相關的背景材料中導入文化因素,擴展學生文化視野。

(五)有效滲透德育,創造和諧課堂。

      每節英語課開始,師生之間互道一聲問候,是師生合作的開始,是溝通師生情感,了解學生情緒狀態,喚起學生課堂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課堂問候,可以使用多種形式。

      鑒於英語開放式的語言特點,除了與其他課堂相同的課堂紀律之外,英語課堂的互動活動會更多,英語老師在互動過程中,鼓勵學生具有集體主義感,注意交流方式和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

      在講授新課時,教師可通過課文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其與語言教學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掌握和熟悉各篇課文的思想內容,然後有計劃、有目的地將其滲透到語言教學中。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情景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內向膽小的學生積極參加表現,激發每個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自信心。要不斷向學生滲透文明禮貌,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等品德教育。

(六)作文教學,精心選材,滲透德育。

      作文是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教師在進行寫作指導時應精心挑選作文題材,所選的題材有助於學生表達他們豐富的思想的情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高尚的人格。如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人,「my family」要求學生寫出家人的性格和愛好,同時教育他們要關心家人,熱愛自已的親人,如寫:「my favorite singer/player」告訴學生「明星」也是普通人,也有著很多人,都有嬉笑怒罵,我們每個人都有值得贊美、值得稱贊的優點,不應因崇拜明星而迷失了自己。情景教學,聯系實際,德育易滲透。

(七)課外活動形式多樣有利於德育滲透。

      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不但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還能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組織學生進行單詞接力賽,英語辯論賽、故事接龍、課本劇、英語手抄報等活動,這樣不但能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強英語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樂於學習、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優良品質

(八)進行課後的延伸拓展。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於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的結合。向課外延伸拓展,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繼續再學習,繼續從中感悟其內在的思想。組織豐富的英語課外活動,進行課後的延伸拓展。《課程標准》指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這樣英語學習的德育滲透會更有針對性,更有實效性。

七、教師自身的德育培養

(一)專業素質

      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做好講授語言知識的准備。要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做好輔人育人的准備。

      英語老師除了扎實的語言知識外,還要有洞悉文化的能力,其實就是一種深度學習的能力,這種思想和能力帶入課堂中,相信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並且深刻的。那麼真正的育人,就要挖掘英語語言背後的人文性,傳遞給學生正確的文化異同

(二)教師示範作用

      英語老師在示範作用上首先是英語發音,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的發音習慣是對英語學習至關重要的

      教師要注重自身的行為舉止,在課堂中的儀表得體、語言和對待學生的態度要端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知識性與思想性的有效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直接的或間接地情操陶冶。

      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作為教師要思考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德育的問題,特別是在某個知識點上加上德育的元素。

(三)教師的關心

        加強師德建設,用教師自身關愛他人的行為激勵學生們相互關心,關愛集體,提升學生素質,樹立正確的社會觀。 

        一個英語教師,只有保持身心健康,保持一個樂觀進取的心態,提高教師本身的感染力。教師課堂保持促進和諧的目的,把課堂中的學生組成集體的互學對象,以輕松好學的氛圍進行英語教學會收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

      再看一下我們的課題,Helen雖然身體殘疾,後來卻成為了一位非常優秀的人,不只是她自身的努力,更是有重視她的父母,關心她的老師。現實中,我們的學生健康可愛,但我們的老師是否能夠像她的老師Anne 一樣用生命去教學,去發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從而像Anne一樣,改變學生的一生。

      實際上我們周圍有許多健康但並不那麼幸運的學生,但有可能他也很幸運,因為他遇到了一位好的英語教師,這位教師不僅教會了他英語,而且教給了他做人的道理,雖然不能改變他的一生,但是對他的一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的實踐創新》

張志勇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丁朝瓊

⑷ 國外研究現狀國外研究過讀思達嗎

一、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關鍵概念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2017)(以下簡稱《標准》)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是構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二)「讀·思·達」教學法

「讀·思·達」教學法(teaching method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expressing」)的內涵是:教學過程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是閱讀、思考、表達的過程,閱讀、思考、表達是教學的三個基本環節、步驟和流程。「讀·思·達」教學法是指以讀為導向的讀思達模式、以思為導向的讀思達模式、以達為導向的讀思達模式。「讀」是基礎和前提,「思」是關鍵和核心,「達」是提升和鞏固。「讀思達」三者有機統一,保持和諧關系,缺失任何一個要素一個環節,都會使學習及其功能受損。

「讀·思·達」教學法的英語學科性特性是:英語語感: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英語閱讀+英語思考+英語表達=英語學習/教學。學生經過用英語進行閱讀、用英語進行思考、用英語進行表達這三個相對完整的學習環節,把英語知識轉化、內化為英語素養。「讀·思·達」教學法以學生學習為本位,讓英語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真正落地。

(三)語篇教學

語篇(Discourse)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從功能上來說,它相當於一種交際行為。構成語篇的語段或句子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的。語篇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語篇能夠確定語言運用的場景和具體的語境,體現語言的表意功能,同時又能反映語言成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因此可以作為話題教學的背景。《標准》強調,「在開展對主題意義探究的活動中,語篇不僅為學生發展語言技能和形成學習策略提供語言和文化素材,還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供平台」。

語篇教學(Topic Discourse Teaching)是相對於以詞彙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的,提倡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從篇章的角度理解和把握所學語言材料。語篇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能用目的語來交流思想,包括文化背景、認知等方面的知識。語篇教學不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與語篇教學密不可分。在閱讀教學中,語篇教學從理解整篇內容入手,運用所學語言和知識游覽和捕捉重要語言線索,對所讀文章獲得一個總體印象,然後分段、語篇找出中心思想和重要信息,對語篇功能和結構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思考。在寫作教學中,語篇教學通過寫作活動鞏固詞彙語法,強調寫作過程是一定情景下實現一定的交際功能的語篇創作過程。所以在語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四)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

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以特定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整體呈現的語言材料的教學,其核心思想在於創設有效高中英語話題語境,置教學於具體話題語篇語境中,置語言運用於具體話題語篇情境中。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是基於英語教材話題和語篇,指導學生解讀體驗學習話題語篇,發掘體驗話題知識的交際意義與語篇意識,創設話題語言情境,結合學生的經驗而有效開展的話題語篇教學活動,倡導教師基於語篇整合話題知識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理論依據是《標准》倡導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認知理論和「窄式閱讀」理論。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

《標准》基本理念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著力提高學生學用能力。標准倡導指向學科核心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認為教師設計的英語學習活動應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應用實踐(Applying and Practising)、遷移創新(Transferring and Creating)等一系列容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活動,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Discourse)意義,表達個人觀點、意圖和情感態度,分析中外文化異同,發展多元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

(二)認知理論

認知理論是「讀·思·達」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認知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是建立在格式塔心理學的基礎上的,在這種意義上也被稱為「場的理論」。認知心理學將認知過程看成一個由信息的獲得、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連續的認知操作階段組成的按一定程序進行信息加工的系統。信息的獲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刺激信息。信息的編碼是將一種形式的信息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信息,以利於信息的貯存和提取、使用。信息的貯存就是信息在大腦中的保持。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據一定的線索從記憶中尋找所需要的信息並將它取出來。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對新信息進行認知加工。認知加工理論認為,認知輸入、認知加工、認知輸出三個環節構成完整的認知過程。同樣,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構成完整的學習過程。這兩條主線相互對應,其中,認知輸入、認知加工、認知輸出分別對應求知慾望、探究慾望、表現慾望,前者是「讀·思·達」教學法的顯性要素,後者是「讀·思·達」教學法的隱性要素。

(三)「窄式閱讀」理論

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在1981年提出了窄式閱讀的概念,窄式閱讀指學習者通過閱讀同一風格、同一主題或某位作家的多部作品來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策略(reading on the same topic,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and/or in the same genre)。克拉申認為教師可以採取專題性原則引入窄式閱讀的方法設計教學內容。窄式閱讀有利於增加學習者閱讀的趣味性,使輸入的語言材料既有趣又相關,有利於語言的習得與輸出。窄式閱讀的優越性表現在:同一主題的文章在詞彙的使用上有不斷地重復,能促進閱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習得句法結構並記憶詞彙,並運用相關詞彙進行寫作。

三、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一)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一些學者探索實施「讀·思·達」教學法

全國優秀教師余文森教授指出閱讀、思考、表達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三種。他在第九屆基礎教育改革論壇中指出「讀·思·達」教學法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讓核心素養在課堂真正落地。認為「讀·思·達」教學法的內涵是面向所有學科、學段的通式教學法、基本教學法,學科閱讀+學科思考+學科表達=學科學習/教學。余文森教授認為閱讀的本質/功能是認知輸入和信息吸收。從個體發展角度講,閱讀是一個人精神發展的根基,閱讀決定一個人思想的高度和發展的潛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思考的本質/功能是加工、建構,教學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知識或以知識為媒介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和鑒賞力。使用語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一個人發展的潛力。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能力。

其他一些學者探索實施「讀思達」教學法或「讀思言」教學法。學者王福瑞探究「讀思達」教材分析模型建構與實踐策略,從課程資源開發、整合與生成的角度,以「讀思達」教材分析思想為指導,探索建構「讀思達」教材分析模型,並探究運用這一模型分析教材的有效策略。學者黃遠振、蘭春壽探討英語讀思言的隱喻意象與教學互見,指出英語讀寫教學的讀思言指的是閱讀、思維和書寫,讀思言教學流程包括讀的互見、思的互見、言的互見;教學互見過程就是師生相互學習、互惠共生的過程。學者黃遠振、黃睿進行英語深讀教學讀思言模型構念與實踐研究,指出讀思言構念具有簡潔性、靈活性與可復制性優勢。學者許華華進行「讀—思—言」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反思與探究。

2.國內外一些學者探索實施基於語篇的教學研究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通過語篇可以實現語言的交際。系統功能語法指出語言是語義潛勢系統網路,它能夠實現概念、人際和謀篇三方面的功能;語言的交際是通過語篇而不是通過句子來實現。功能主義語篇教學理論認為,語言教學是語篇教學,它以篇章為中心。應該當代語言家韓禮德和哈桑把語篇定義為具有功能的語言。有人認為,四個階段構成一個完整的寫作過程,第一階段是建構話語范圍知識,第二階段是建立語篇模式,第三階段是合作創造語篇,第四階段是獨立創作語篇。哈蒙德的語言模式為語篇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認為語篇是任何語言交際模式的最里層,是實現語義功能的手段。也有人指出,語言在本性上是語篇敏感的。

國內一些學者探索實施基於語篇的教學研究。學者何慧仙探討語篇分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學者李莉進行高中英語閱讀「語篇思維」教學實踐研究,從「讀解—探究—創生」三個環節設計教學,培育學生的批判性、邏輯性以及創造性思維。學者陳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語篇分析策略,從呈現、泛讀、精讀、復述等方面探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實施。學者吳圓圓探討語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構建。學者曲國紅從語篇層面談高考英語讀後續寫教學,結合具體的讀後續寫教學實例,提出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提供科學的閱讀內容、重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等培養學生讀後續寫能力的策略。學者姜麗萍探索通過英語語篇教學培養高中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學者邢文駿、張復海探討基於主題和語篇的高三英語復習,指出有效提高高三英語課本復習,應做到基於學情,突出學生主體實踐性;基於主題整合教學,鞏固提高知識與能力;基於語篇,指向真實語言應用。學者劉紅麗探索以語篇為依託,話題為載體的高三英語第一輪詞彙復習策略。學者徐繼田探究基於語篇與話題的詞彙教學模式。這些研究合理設計具有情境性的語篇,從判斷辨析、邏輯思維和拓展創新等方面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二)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英語教學要體現語篇意識,是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語言教學有效達成的重要途徑。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意識指導課堂,可為原本或有或無關聯的高中英語語言點的教學提供一個平台,從整體入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英語話題語篇概念,通過有意義的英語話題語篇輸入來激活有意義的英語話題語篇輸出,從而把詞言的習得和語用能力的培養融為一體。語篇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

國內許多高中英語課堂存在走程序、教學不深入的現象,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不利於學生對語篇內容的思考與表達。因此,針對在教學實踐中高中英語傳統的詞篇教學方式和教學缺乏整合的現象,為了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英語語篇閱讀、語篇思考、語篇表達,我們反復思考: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整合運用教材話題進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鑒於上述考慮,我們嘗試實施課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思考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分析語篇教學的優勢,整合運用話題語篇,運用「讀·思·達」教學法,在語篇情境下進行話題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把語篇與高中英語話題教學結合起來,在語篇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學習語境、語用、語篇意義,幫助學生在交際中創造性地使用話題語篇,引導學生在語篇學習中掌握與運用話題知識,促進學生的語言習的和語言輸出,從而達到話題語篇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整合運用教材話題進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很有實踐意義。

四、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與創新之處

(一)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研究目標:努力探索在新高考、新要求、新對策背景下,在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基於「讀·思·達」教學法,聚焦探索形成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的策略。

主要研究內容與重點: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對高中學生進行話題語篇教學實踐操作。

關鍵問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能否活化高中英語語篇教學?能否提高教學效果?

問題假設: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能提高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主要觀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基於「讀·思·達」教學法,結合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根據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主要話題進行有系統性和針對性的語篇教學研究,把話題知識教學與相關話題的教材單元語篇或教材外語篇教學結合起來,使語篇教學不脫離教材,且能體驗按話題教學的優勢。圍繞「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閱讀、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思考、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表達」,採用「讀·思·達」教學法,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力圖構建一個學生樂學的話題語篇學習環境,使教、學、用三結合;突出語用、突出能力、突出學習英語話題語篇的目的——有效的應用。

創新之處:(1)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採用「讀·思·達」教學法,教師整合話題語篇,指導學生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閱讀、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思考、運用話題知識進行語篇表達,契合《標准》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倡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因此,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具有實踐性和創新性。(2)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具有如下優勢:一是話題相關知識在不同語篇中多次復現,與記憶的規律相符合;二是採用「讀·思·達」的話題教學方式,教師指導學生把話題知識運用到話題語篇閱讀、話題語篇思考與話題語篇寫作中,實現運用話題知識完成以讀促思、以讀促寫和以思促寫、以寫促讀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註:本文為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課程研究中心2020年開放課題「基於『讀·思·達的高中英語話題語篇教學研究」(項目編號:KCZ2020094)研究成果。

⑸ 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後活動:設計與實施—讀書筆記(三)

                                        王寒英

我們的行動:

      語言輸出活動有練習性與交際性之分。練習性輸出以吸收剛學過的語言為目的,因此以准確性為評價標准;而交際性輸出活動則有效交際為目的,關注的焦點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因而以有效性為標准。讀後活動分四類:

        1.以學生認知發展為中心的設計,即依據圖式理論在讀後活動中運用內容圖示、語言圖式及結構圖式對文本進一步的歸納、分析與討論。

        2.以學生情感態度發展為中心的設計。這類活動以「美的評價與品味」為突破口來提煉與品讀自然美、社會美、人格美、語言美等。

        3.以學生文化發展為中心的設計。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關注文化、拓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徐范疇。

        4.以學生語言發展為中心的設計,即活動應充分提現目標語言、話題語言的運用。通過在一定的語境下重組閱讀文本的語言、轉換文本的某一方面(如文體、表達、順序、情景或人物等),仿寫(借鑒語言、借鑒片段、借鑒結構、借鑒話題等),擴展等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進行需要實踐,從而鞏固和作用閱讀材料中的新學詞彙和語言結構。

        以上為我們的行動原文摘抄。

        上兩章(我們的困惑,我們的問題),我的反思都沒有提到閱讀讀後的設計,而就新教材的聽說課堂談了自己的理解。讀到我們的行動這一章,我才有了談閱讀讀後活動設計的沖動。上述的四大讀後活動,分工明確,目的明顯,但真正在課堂上,我想我們的活動應該是貫穿了這四大點。我們的活動最終還是在文本話題的基礎上,運用新的語言知識去探討舊的文化背景、文化知識,所以活動不可能千奇百變。活動形式只是學生真正掌握語言知識的腳手架,活動內容是根本。

        這里談談讀後活動設計,就還在進行中的新單元舊文章「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的閱讀讀後活動設計而言,我受新增的第五段內容啟發,放棄了課外活動的設計,直接變成讀後續寫欣賞。因為新增的第五段從內容上來看,並不是太符合標題的內容,學生們認為更像是一段續寫。續寫災後,唐山振興的新面貌。這個觀點,我完全同意。從第五段歌頌的內容來看,非常符合讀後續寫的宗旨—立德樹人,歌頌了災區人民面臨困難,不畏艱難,在政府和人民的幫助下,走出困難,過上幸福的生活。從語言特色來看,非常符合讀後續寫語言的需要。如:with符合結構,with the strong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the city…;介詞結構,in times of disasters,people should  unify together and …這些語言風格都非常適合用來我們在續寫故事情節發展到高潮時,人物的心理和行動變化。

        近一年,學生們不停地聽到高考作文要寫讀後續寫。到底讀後續寫長什麼樣子,還沒有機會去認識。如果直接讓學生去看高考真題,對高一的學生來說,有點晦澀難懂。如果能夠在適當的閱讀中,增加讀後續寫內容和語言風格的欣賞,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也完全符合上述的四大點讀後活動設計的要求。

⑹ 英語教學中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英語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
一、強調情境創設,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可以聯系班級學生生活實際,合理創設情景,在整合英語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科學創設英語情境,可以增加開放性的任務活動(英語教學中的任務是指有利於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發揮具體化情境功能作用,順利激起學生求知慾、探索欲,主動參與到英語課堂中,高效培養語言能力。
二、深挖教材內容,形成良好文化品格
在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生良好文化品格的形成至關重要,深挖英語教材內容是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要在解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其規范化深層次挖掘,引領學生准確理解、掌握、內涵課文知識點的過程中深層次把握課文主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文化品格。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為例,在課題教學設計中,我們需要准確把握課文主題背景、文化背景等,深挖課文教學內容,構建跨文化教育情境,利用師生、生生互動,共同分析、探究基於課題知識的課堂問題,便於學生在學習、掌握英語知識過程中全方位準確把握不同國家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異,在突破「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課文教學重點和難點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順利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實現課文教學目標中提升英語教學設計層次。
三、加強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合作探究,將其穿插到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中,在英語課堂內外相互作用下,科學培養班級不同層次學生英語思維品質。以「healthy eating」為例,在課題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合作探究方法,深化班級學生英語課堂參與環節,指導班級各小組學生閱讀「healthy eating」課文段落內容的基礎上共同探究對應的問題,在分析、解決課題問題中不斷促進思維能力發展,培養英語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圍繞「healthy eating」課文主題,引導班級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在真實的英語情境中分工、協作,進一步理解課文新知識點。課題教學結束之後,我們需要進一步延伸英語課堂,讓班級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進行針對性實踐,巧用英語新舊知識中完成課題實踐作業,在層層實踐作用中科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高效完成英語課題教學任務中彰顯英語教學設計魅力。
四、強化教學實踐,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要強化教學實踐,為學生構建多樣化實踐平台,使其在理論、實踐相互作用下不斷增強自主 學習意識,提升學習能力與效率,高層次培養英語核心素養。以「Friendship」為例,在課題教學設計中,我們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深化課堂教學實踐環節,以「Friendship」為主題,開展基於閱讀、寫作等的實踐活動,設置不同層次實踐任務,科學指導班級學生參與實踐並完成實踐任務,順利提升英語學習能力,高效學習英語學科。

⑺ 淺談如何把立德樹人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

立足教材,重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
從傳統的英語教學來看,學生們往往只是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對於英語課文中的細節沒有做到非常仔細,會顯得很淺顯。那麼作為教師,要試圖改良教學方法,要幫助學生加強對英語課本的感受能力,幫助學生分析下這篇課文中可能獲取的重要信息以及思想內涵。教師可以在講解文章的實施,根據課文內容,給學生們創設情境,任何一個單詞和句型都是不能脫離實際或者情境單純地去教,那樣講失去學習的意義。可以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之間互動表演。比如在五年級上冊的第7模塊中的第一單元《He can`t see》,可以讓一個孩子扮演a little dog,另一個孩子扮演主人。小狗可以幫主人做很多事情,Dogs are clever,dogs are cute ,they can help a lot.dogs are useful,dogs are cool,they can do a lot...,用chant的模式,讓孩子們練習,從孩子們的表演中體會到了人類與動物之間密切的聯系,教導孩子要有愛心。隨著老師的啟發,讓孩子們感受到小狗給人類帶來的溫暖,啟發孩子們要愛護動物。
再例如:五年級第8模塊中的第一單元What time does your school start?在這堂課中,教師先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將鍾表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用漢語表達時間,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導入本課。整點數就表達成at five o `clock,而表達在幾點半,就說成at half past five,利用黑板上的鍾表圖片,讓學生們練習時間的表達方式,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比一比,看誰說得最快最准確。以這樣的獎勵機制,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並能很好地掌握本課教學目標。在課文中有關時間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們能用英語來表達時間,教育學生應該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並且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這種教學法鍛煉了孩子們對英語的掌握能力,也能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課堂的人文關懷。孩子們也可以通過很多途徑,比如電視、網路上,讓學生們有多種多樣的接觸英語的途徑。在英語課堂中,不僅能學到書本上的知識,還能從思想上受到教育,讓情感得到升華。因此,立足教材,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讓學生獲得真知。

⑻ 高中英語閱讀題目應該怎麼做提數的方法有哪些

要想做好高中英語閱讀題目:首先詞彙量要大,越大越好其次要多練,刷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實要做好高中英語閱讀題目要知道英語閱讀的命題規律。那麼高中英語閱讀題目得命題規律是什麼?

學習是持之以恆的事,努力不放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熱點內容
孩子們都喜歡動物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14:03:35 瀏覽:515
我也同樣喜歡科學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14:03:31 瀏覽:127
他們最喜歡吃面條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14:02:53 瀏覽:20
蠟筆的單詞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15 13:49:17 瀏覽:375
當你遇到危險怎麼辦英語作文 發布:2025-05-15 13:41:06 瀏覽:237
你的同學怎麼去學校英語作文 發布:2025-05-15 13:40:32 瀏覽:439
春節風俗英語介紹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5-15 13:35:56 瀏覽:890
我喜歡樂器中的鼓怎麼寫英語 發布:2025-05-15 13:34:36 瀏覽:307
cart怎麼讀英語單詞 發布:2025-05-15 13:29:36 瀏覽:659
英語單詞areology怎麼讀 發布:2025-05-15 13:29:35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