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英語閱讀理解命題特點
Ⅰ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特點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特點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特點比較鮮明。你對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特點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高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特點,歡迎閱讀。
一、題型特點
1. 體裁多樣,題材各異: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情況來看,文章體裁多樣,題材各異,選材更趨現代化、生活化、知識化,突出實用性與時代性,涉及科普、社會、文化、地理、歷史、政治、經濟、人文、日常生活等領域。
2. 兼顧考查多種閱讀能力:既考查字面意思的理解,也考查深層含義的理解;既考查細節理解,也考查推理理解;既考查具體事實的理解,也考查抽象概念的理解。
3. 閱讀量大,速度要求高:雖然《考試大綱》曾要求閱讀量不少於 1000 個單詞,篇數不少於 3 篇這樣一個下限,但近年來的高考試題表明:就篇數來說,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一般為 5 篇,而閱讀量(短文詞量與試題詞量)一般不會低於2000個單詞。也就是說,高考英語的閱讀理解不僅閱讀量大,而且要求閱讀速度也較高,一般要求達到每分種60個詞左右。
4. 生詞增加,難度加大:近幾年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難度一直較大,除文章本身具有較大難度外,許多生詞不夾注中文也是導致難度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如2006年湖南卷的B篇閱讀文章中就有不少生詞,如literature, survey, detailed, decline, reliable, declining, entertainment, participation, irreplaceable, focus等。
二、命題特點
近年來的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具有以下特點:
1. 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和說明主旨大意的事實細節。
2. 考查考生是否既理解具體事實又理解抽象的概念。
3. 考查考生是否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和意圖等。
4. 考查考生是否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義,又能把握全篇的文脈,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並能據此進行推斷。
5. 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據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常識,正確判斷生詞或短語的含義。
三、干擾項特點
干擾項是被設計出來干擾考生的注意力,使考生做出錯誤選擇的選項,因此,掌握干擾項中一些常見的干擾方式對我們准確排除干擾項,確定正確的選項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干擾項的特點主要有:
1. 干擾項的信息與文段的內容完全無關。
2. 干擾項的信息與文段的內容不一致。
3. 干擾項的信息與文段的信息互相矛盾。
4. 干擾項信息的范圍大於或小於文段中信息的范圍。
5. 同一干擾項既含有與文段信息一致的正確信息,也含有與文段信息不一致的錯誤信息。
6. 同一詞彙在干擾項中的意思與在文段中的意思不一致(偷換概念)。
7. 干擾項的信息不符合科學規律或生活常識。
凡是符合上述情況之一的選項都是錯誤選項,應該排除
;Ⅱ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規律及解題方法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規律及解題方法
高考英語的學習不僅需要知識的積累與運用,同時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為了幫助准高三考生進行高考英語復習備考,我為大家整理了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規律以及解題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規律及解題方法】
一、命題規律
此題型以說明文居多,有少數的記敘文和議論文,短文詞數300-350,正文詞數210-270左右,選項詞數60-80左右。短文結構長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文中有五處空白,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結構和內容給出的七個選項中選出五個能填入文章空白處的最佳選項。設空類型一般有標題句類、中心句類以及上下文銜接句類。總體來說,實體的難度比常規閱讀理解試題有所降低,突出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答題思路及注意事項
1、觀察文章中的設題及選項特點來確定不同的解題策略
在做閱讀理解七選五前,先迅速瀏覽文中五個空的設置特點,如果設空處在主題或者標題的位置,答案一般會是那些短小精悍的短語或祈使句,此時學生需要根據整個段落的內容並結合選項來把握正確答案。如果設空處在段首,且十個完整的句子,一般來說是段落中心句,這就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後文內容,根據段落一致性原則,查找同義詞或其他相關的詞,推斷出中心句。如果設空處是段落間的過渡句,這時要“瞻前顧後”找提示,即閱讀上一段結尾部分(通常正確答案可與上一段結尾有效連接起來),並結合下一段內容,看所有答案是否將兩段內容連貫起來。如果空設在段中,則要根據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來觀察選項,如果空設在短尾,那麼空白處的前一句或前兩句是重點,注意鎖定關鍵詞,這時選項應該是總結性語句,選項中常會出現therefore,as a result,thus,in short,in a word這樣的詞語。
2、辨別語境線索,根據題的設空特點來選擇不同的解題方法
學生在做該題型時,可以邊讀邊做題,重點閱讀設空處前後的句子,圈定線索詞,然後從選項中尋找相關的特徵詞,以確定答案。做題時可以採用帶入排除法。如果遇到做不出或拿不準答案的題目,可以跳過空格,先做容易的題,直到讀完整篇文章。至此,文章的要點和主旨,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就基本清楚了。這時,再將多餘的選項放入空白處,看看是否與上下文構成語義和邏輯上的直接關系,是否符合語境,是否能承接前後的寫作線索。不同的設空特點選擇不同的解題辦法,逐一選定,逐一排除。
3、初步確定答案後,放入文中進行復查
在初步選定答案後,學生應該通讀全文,檢查文中內容是否完整,語言是否連貫合理,各段落內容是否緊扣主題,語篇結構是否合乎邏輯,從而判斷選擇的答案是否正確。同時,學生應學會將相近的選項進行對比分析。由於個別干擾項對於某個正確選項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分析,仔細甄別,排除干擾,從而得出正確答案,答題時學生一定要清楚文章的主旨或寫作意圖,不要參雜個人觀點,想當然的盲目選擇。
三、解題技巧
1、詞彙復現法
復現,是保證文章前後銜接而經常使用的一種寫作手段,即作者在上下文的不同位置會對同一個概念進行重復性的描述。復現關系,主要是同義詞復現,近義詞復現,反義詞復現等。但是單純地從復現上找答案也會影響准確性,因為不同的選項會多次出現同一詞彙,所以學生需要注意和其他方法相結合。
2、詞彙同現法
詞彙同現是指屬於同一詞彙或者跟此詞彙相關的同一領域的詞彙在文中共同出現,達到語義銜接的目的。學生可以在選項中找到與此詞彙最相近的詞,從而達到快而準的.目的,圖chooese和choice,think about與consider,concentrate on與put their heart into,cook與ingredient,express thoughts and ideas和communicate ideas等。一般來說,上下文詞彙練習越接近,上下文的銜接關系越緊密。
3、代詞或數次代入法
英語表達中代詞出現的頻率較高,代詞的作用無非是指代表前面提及的名詞或者形容詞概念,如he/she,they,it,them,they等,巧妙利用這樣的指代關系和單詞的單復數差異就可以准確而迅速的解題。數次代入不是很多,但是有時候,作者在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觀點,會列出一些數字,除了和其他數字進行對比和比較之外,學生可以用數據來說明一個觀點。
4、邏輯關系法
由於英語的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經常會用一些關聯詞或者某些具有關聯作用的副詞來進行銜接或者過渡,使文章上下文邏輯更加清楚連貫,因此文章中表示邏輯關系的信號詞在選擇答案時非常關鍵的。在做題的時候,將不同的表示邏輯關系的詞有效結合起來,如表示並列或者遞進關系的詞表示前後句子的名詞或句意具有同指性,表示轉折關系或讓步關系的詞往往表示句意對立或褒貶對立或肯定否定對立;表示例證關系的詞則意味著在舉例之前或之後有表述概念或某一觀點沒,在表例證的時候會出現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這樣的片語。下面例舉幾種常用的關聯詞或片語: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的詞:and,or,also,neither...,equally,in the same way,that is to say,as well as,besides,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 to,what‘s more等;
(2)表示因果關系的詞:because,for,since,therefore,so,so...that...,consequently,accordingly,eto,thanks to,as a result,for this reason等;
(3)表示轉折或讓步關系的詞:but,however,yet,on the contrary,by contray,by contrast,on the other hand,unfor-tunately,while,unlike,rather than,instead of,although,though,even if,nevertheless,despite,in spite of等;
(4)表示時間或者先後順序的詞:afterwards,at first,at last,finally,first,firstly,in the first place,second,secondly,to begin with等。
;Ⅲ 2020年浙江高考英語試題難度相比去年難不難評析
浙江高考英語試題難度相比去年難不難評析
能力立意關注思維
——英語試題評析
一
難度穩定,以人為本
浙江英語試卷體現了「穩中有變」的命題思路,總體難度適中,無偏題怪題,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試題注重交際,強調應用,滲透中外文化知識,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具有適度的開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對考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向引導。
整卷語言材料選自英語國家經典著作和主流媒體等權威資源,題材涵蓋人文、社會、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文體涉及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夾敘夾議等多種類型,考點統籌兼顧,分布廣泛,重點突出。
二
能力立意,關注思維
本試卷不僅關注語言知識,更關注語用、思維與文化。
單項選擇題注重考查基於基礎語言知識的語用能力。試題充分利用了「線上購物」、「絲綢之路」、「抗擊艾滋病」等元素設置語境,要求考生把握語言形式與語境意義之間的聯系。考查詞義辨析的試題多達7題。
完形填空難度與往年持平。所給夾敘夾議的情感故事講述作者困惑消沉之際其父親寫給她兩行書信改變了她的生活態度。故事立意積極向上,但情節不復雜,邏輯性強。試題設空規范、合理,主要考查了考生對故事情節推進、主旨等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斷能力。
閱讀理解第一節的閱讀量、選材風格、設題思路和難度保持穩定。A篇是說明文,介紹「閑話(gossip)」的三大影響:傷害別人、給說閑話者帶來莫名的滿足、約束某個群體行為。B篇是基於圖書館資料庫中以children為關鍵詞的檢索信息,考查考生快速而准確查找信息的閱讀能力。C篇介紹發展心理學的一項科研成果:科學家的實驗工作與兒童的玩耍其實質是相似的:他們都在不斷的實驗與研究中探索未知、解決問題。D篇介紹了作者孩童時的經歷:母親把一隻白色塑料自行車籃子變成了她永生不忘的一堂人生課,是一則典型的情感故事。從設題的角度看,基本的文本理解能力依然是本大題考查的重點,但試題涉及了對閱讀策略的運用、思維能力、文化理解力等方面較為全面的考查。第二節任務型閱讀講的是「關於大學,別人不會告訴你的五個事實」,涉及大一專業定位、機會選擇、與人相處、表達見解、主動參與等方面,對於考生來說也有十分現實的教育意義。試題要求考生給每個要點的描述加小標題,對考生的篇章架構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短文改錯的文本共有112詞,是一則作者回憶孩提時代一些瑣事表達父愛的文本,考查考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語言的准確性、語篇的連貫性和文本的邏輯性。如:名詞單復數、副詞、冠詞、代詞、動詞的時態、非謂語動詞、介詞、形容詞和主謂一致等。突出考查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書面表達部分延續了近年的命題思路,要求考生以「Planningisgood,butdoingisbetter」(計劃重要,行動更重要)為話題,用100-120詞寫一篇短文。試題具有相當的開放性,首先簡述對這句名言的理解,再用一個具體事例加以說明,最後給出恰當的結尾。話題契合高中學生的認知和語言水平,讓考生有話好說,能夠表達,而且讓考生有相當的自由發揮空間,但對考生的辯證思維能力、信息的篩選與組織能力、從理解到表達的能力要求較高,要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並非易事。
三
基於語用,強化閱讀
總之,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難度保持穩定,沒有偏題或怪題,能夠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語言運用的能力和一定的思維能力。以後浙江高考英語考試將進行較大改革,但近年來浙江高考英語試卷強調的語言知識、語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以及在閱讀理解基礎上的表達能力,終將是考試改革的重要指向。高中英語教學要不斷加強閱讀教學和閱讀教學研究,高中英語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文本解讀能力和閱讀教學能力,進而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思考英語教學,注重基礎,重視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
特約作者: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特級教師葛炳芳 1 2
Ⅳ 關於英語閱讀理解命題的特點和解題技巧
一、
細節理解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在閱讀理解中,多數考題是針對文章中的細節設計的,目的在於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體部分的理解程度。這類題旨在考查考生對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細節的理解程度,快速捕捉細節以及多點歸納的能力。做細節理解題,需要考生具備細心觀察的品質和一定的解題技巧。與推理判斷類試題一樣,細節類試題的依據是文章本身的內容,它是我們答題的唯一依據。
二、
推理判斷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文章信息不僅僅存在於文字表面,還包括字里行間作者未明言但意欲表達的意圖,即作者的「弦外之音」。高考英語試題中的推理判斷題,就是旨在考查考生對文章內涵的推理判斷能力。
做這類題時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推理的依據只能是文章本身的內容,一定要擺脫讀者對問題的主觀看法;
二是結合所讀短文以外的有關背景知識和事理邏輯,加以分析、推理,最後作出符合邏輯的判斷。
三、
主旨大意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主旨大意題旨在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題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也包括分析、歸納文章段落大意、重要情節、人物特徵以及環境特點等能力。做這類試題需要考生具有總體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善於運用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應特別注意的是,一切從文章本身出發,切忌主觀臆斷。
四、
猜測詞義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猜測詞義包括對片語和句意的理解,是高考英語試題中的常考題。答題者首先應該知道,這類題中的詞、片語或句子都是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推知其含義的,這是命題的基本要求。根據所猜詞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兩類:
1.
這個詞是可以分析的,即可以運用構詞法知識(如前、後綴等)來判斷它的詞義;
2.
有較完整連貫的語境,即有比較明確的情景限制,此時可根據上下文(包括對比、因果、同等關系等)推測其詞義;
針對這兩種試題的特點我么可以採用以下的答題方法:
1.
構詞法信息。對於派生法和合成法類詞,只要將已知詞的詞義或者前後綴的含義結合起來分析,便可以推知其詞義;對於轉化法類詞,則應根據它本身的基本含義,結合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推知。
2.
上下文信息。包括對單詞詞義和片語含義的推斷,以及對整個句子意思的猜測。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猜測整個句意或者短語意思的試題越來越多。
Ⅳ 高考了英語的閱讀理解怎麼答題比較恰當
英語閱讀理解是高中階段教學的重頭戲,教師在這一塊教學上花了許多心思,也用了許多時間,但學生考出來的成績卻不理想。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並在閱讀理解題這塊「蛋糕」上取得好成績,是擺在高中階段師生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就這個問題,結合本人近二十年一線教學的實際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熟知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特點和對學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1.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學科說明,近幾年高考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大致有:一是閱讀量大,篇數一般為5篇;二是題材多樣化,信息豐富;三是體裁盡量避免單一化,包括各種各樣的文體;四是在難度方面,相較以往的高考閱讀理解題有了明顯的提高;五是試題的設計更加註重對事實細節的理解。
2.題目類型特點
測試的題目大致可分為:(1)猜測詞義試題;(2)細節理解題;(3)歸納主旨題;(4)推理判斷題等。命題的目的是考查學生閱讀的基本能力,概括閱讀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能把握主要內容及事實間的邏輯關系,了解閱讀材料的安排順序;能理解作者在文段中所體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3.對學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根據《考試說明》及近年的試題特點,高考英語閱讀理解測試對學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如下幾點:一是要求考生在通讀材料的基礎上,能理解材料內容,掌握主旨大意;二是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段,段間前後語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把握作者在文段中所體現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是把握文章的寫作思路,並能據此進行正確的推理與判斷;四是能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結合考生自己的經歷與常識去理解。
二、要具備科學的解題方法和一定的答題技巧
1.從文章的邏輯結構、寫作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閱讀時,應要求學生學會處理文章各段間的聯系,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從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師在進行閱讀理解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時刻注意文段中語言的表達、邏輯思維以及作者寫作的思路。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閱讀理解的主要邏輯結構有:一是時間順序。按時間先後順序說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論的發展過程;二是總—分—總邏輯順序。即第一段為總的概括說明,其他段落分別說明或具體論述首段的觀點;三是分—總邏輯順序。前面幾段分別說明,末段總結。
一般來講,以時間為順序的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語句,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後一段中去找;以總—分—總邏輯順序文章的在第一段概括性的語句中找;以分—總邏輯為序的在第一段總結性的語句中會得到體現。
2.以抓關鍵詞為突破口,培養學生快速獲取事實細節信息的能力
從近幾年的高考閱讀理解試題來看,均加重了考查文章的具體事實和重要情節的試題的比例。這類試題考查的目的是檢查學生能否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從文章中找出事件的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及其他的事實細節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注意、辨認和記憶文章的具體事實、主要情節及重要細節的能力。對於此類的題型,考生首先應該從題目尋找或思考可能的關鍵詞,然後以此為線索,運用略讀及查閱的技巧在文中迅速查找這一細節,找到後再把這一部分內容仔細閱讀一遍,仔細比較所給的選項與文章在細節上的點滴區別,在准確理解細節的前提下,最後確定出最佳答案。
3.掌握猜詞悟義的技巧,避免出現閱讀理解的誤差
詞義猜測題也是高考必考的題型,一般占閱讀理解總題量的10%左右。高考大綱中明確要求考生「能根據上下文推斷生詞的詞義」。閱讀中難免有生詞,而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語境去推測生詞的意義是閱讀的必備技能之一。因此掌握猜詞悟義的技巧,培養學生猜詞悟義的能力,也是高中閱讀理解教學的一塊重要內容。如何猜測詞義呢?其實,猜測詞義必須先透徹理解題意,從短文中找到相關的詞、短語或句子,再通過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構詞法等,結合特定的具體的語言環境加以推敲斟酌,最後確定其含義。常用的方法有:聯繫上下文猜測詞義,利用定義或解釋、詞間的對等或相反、因果關系、同位語猜測詞義,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等。
4.合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即通過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這一類的題型在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中占的比例較大,二十個題中常常佔六至八個,也恰是閱讀測試中的難點,屬於高層次題。據統計,學生們常常在這類測試題中失分。在這一類題型的解題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忠實於原文,透過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在文段中所表達的真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發揮合理的想像,對文章的表面信息進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淺入深,從而把握文章的真正內涵。
三、堅持持之以恆的閱讀理解強化訓練,形成科學有效的答題策略
誠然,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理解是一項綜合能力,不僅要求具備扎實的語言基礎、科學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在閱讀訓練過程中學習分析語篇結構,行文特點,提高捕捉有效信息和綜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答題策略;在平時還必須保證每天一定量的閱讀,以增加語感並豐富詞彙量的積累;同時,要注意精讀和泛讀相結合,精選閱讀材料,堅持限時訓練,在保證閱讀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地提高閱讀速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不要出聲閱讀,不要指讀,不逐句翻譯理解文章,不依賴字典解決生詞,不停留於)表面,養成推理判斷的閱讀習慣等。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解題能力,在高考閱讀理解題這塊「蛋糕」上取得較好成績,就要了解高考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趨勢、特點及要求,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解題方法與技巧,同時強化閱讀理解訓練,形成科學有效的答題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取得好成績
Ⅵ 浙江高考英語試卷難不難,難度系數解讀點評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英語試卷難不難,難度系數解讀點評答案解析浙江省高考英語試卷與往年試卷相比,試題的形式和難度保持穩定,體現了「正確導向,穩步推進課改」的命題原則和「在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側重考查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命題特點,並在立足基礎、注重能力、體現科學和人文素養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選材注重思想性和實用性,體現語言學習的教育功能
高考英語的語篇素材均選自英文原版書籍、英文主流媒體和英語國家中學生經常閱讀的書刊,語料真實、地道,語言優美,題材豐富,涵蓋人文、社會、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環保等各個方面,文體多樣,涉及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時間、空間跨度大,覆蓋面廣。同時,所選語篇注重思想內涵和文化意識,有「教育激勵」、「節儉理財」、「文化差異」、「自然與創造力」、「成長經歷」、「人際關系」以及「助人為樂」等主題,體現了試題對傳統文化、科技發展、情感態度等正能量維度的高度關注,倡導健康、和諧生活。
二、注重語言知識與運用的關系,突出綜合能力的考查
高考英語試卷更加註重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對語篇、語境的整體把握和深層理解的考查。閱讀理解中,理解通篇文章和推測深層含義的綜合性試題要求較高,考點覆蓋文章的主旨要義,語篇中所蘊含的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層含義和對修辭的理解等。完形填空注重文章的整體理解,考查學生結合上下文對英語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在單項填空和短文改錯題中,試卷要求考生在特定的微型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詞彙和語用等知識完成具體任務,培養正確運用語境進行理解的能力。
三、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
高考英語試卷在語料的選擇和考題的設計上,從考綱的要求和考生掌握英語能力的實際出發,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命題思路。試卷以考查廣大學生的基本能力為出發點,所選取的知識點既有較廣的覆蓋面,又有合理的難度和區分度。在確保涵蓋詞彙表基本詞彙的基礎上,適當考查考生利用構詞法知識和上下文線索推斷詞義、詞性的能力。今年的英語書面表達,讓考生為圖書館推薦科普類和人文類圖書,由此積極倡導科學和人文素養,引導課改。這既有利於多層次、多類型人才的選拔,更有助於推進中學英語素質教育。評析2:杭州英特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胡躍波
嘉興教育學院高中英語教研員徐雁光
2104年浙江高考英語試卷總體上延續近幾年試卷風格,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單項填空立足基礎,突出語境。完形填空的語篇仍然以「敘事和感悟」形式出現。閱讀理解第一節仍為四篇短文,D篇較長,為故事類文章;閱讀理解第二節與以往有所不同,採用給段落添加首句形式,這與近幾年的添加小標題形式類似,仍然重點考查學生理解、歸納和概括段落信息的能力。短文改錯的選材內容鮮活,錯誤典型。書面表達繼續選擇開放式作文,要求學生具備就事說理能力。整張試卷在考查語言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保持了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呈現了以下兩大特徵:
1.強化語境意識,突出語篇整體感知和局部信息處理能力的考查。
單項填空題語句完整,構建了情景特定、內容清晰的微型語境。有較多長句語境豐富,重點考查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辨析詞彙和靈活運用語法的能力。完形填空語篇主體內容在第二、三段,兩個段落中的情景描述非常生動,學生只有具備較強語境意識才能很好駕馭。
閱讀理解的考查角度廣而多,主要考點涉及主旨要義,細節推斷,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深層理解等。整體理解題占據一定比例,需要學生把握文章主題、段落概要、作者思想。細節理解題多數不只是簡單理解信息,需要學生對具體信息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推理。
2.所選語料豐富,語言地道,注重文化意識,彰顯語言的人文性。
語篇主題涵蓋了教育、經濟、習俗、現代科技和自我成長等方面,是學生所熟悉或需要通過閱讀來達成認識的內容,符合試題對能力考查的要求,即考查學生基於語言理解的綜合分析能力。所涉及的話題,有學生熟知的學校生活,如完形填空,講述了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故事;有符合學生經歷,但又超越學生認知的生活理念,如閱讀的A篇,結合英語詞彙的演變線索,講述了儲蓄罐的起源和發展,並對當下提出理財建議,體現了積極的經濟觀念;B篇介紹了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習俗;而閱讀C篇的內容是關於現代科技公司運用「大自然對人們創造力產生作用」的理念,積極創設原生態的辦公環境,要求學生具備充足的背景知識,並通過閱讀達成嶄新認識;D篇講述了一個曾經不合群的少年,通過自己特長,增強自信,充分融入他嚮往群體的故事,學生在體會這位少年成長經歷的同時,也必定感受到閱讀的力量——因為正是閱讀幫他找到了自信。
總而言之,高考英語試卷強化了語言綜合能力的考查,突出語言的文化屬性,體現學生通過閱讀重構認知的理念,對推進課程改革將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
Ⅶ 2018年11月浙江高考英語閱讀B篇分析
摘要
高考英語試題整體題型結構當中,閱讀理解回答問題(包括本文將要評述的閱讀理解四選一試題)占據高考試卷相當的比例。一線教學當中也會使用此類試題作為評價英語學習的方式,那麼如何判斷一篇英語閱讀理解試題的優劣呢?本文以2819年11月浙江高考英語閱讀理解B篇作為實例來進行客觀分析。
文章首句22個詞。並非是一個短句。而且句中沒有生僻詞彙,也沒有復雜句式。但是卻沒有出現本文的主題詞彙summer vacation 。卻巧妙地運用了forget about classroom bells and set off for grandparents homes, sleep-away camps and lifeguard stands這樣的描述,引出了下面可能的主題。此處正常來說不會設立命題點,因為單從本句看,沒有命題點需要的支撐信息。甚至讀者也可以躍過此句直接閱讀下文,因為接下來的but summer vacation 提示主題內容開始描述了。首句中可以通過閱讀學習的短語為forget about ,set off for,sleep-away camps,life guard stands。假如此處欲命題的話可以命制一個簡單推斷題,但是干擾項不好設計。而此句在寫作情感上屬於比較歡快的文字,用於句首平衡了文章在語意上的表達風格。
接下來But引出的轉折意義並非是首句的直接轉折而是引出本文的核心闡述脈絡。以三個關鍵轉折時間點為依託,突出summer vacation 的發展歷程,以及每一個階段的特點。也就是說從此處開始文章主要以時間順序來描述。層層遞進。
第一個時間點Before the civil war ,關鍵信息neither of which included a summer vacation ,rural ,urban……。此處命題人命制24題:
24. What did the rural school calendar before the Civil War allow children to do?
A. Enjoy a summer vacation.
B. Take a break each quarter.
C. Have 48 weeks of study a year.
D. Assist their parents with farm work.
本套試卷閱讀理解部分命題人均採用了問答式提問。大約看了一下提問風格,沒有特別的測試學角度意義,應該只是命題人的個人喜好而已。本題題幹部分信息很完整了,個人甚至認為因為題干信息提示過多,這條題目的干擾項會是一種「傾向於繞腦的考查」,而不是純粹的對文章主題信息的理解程度的考查。看選項,BC項是描述當時的urban school 相應情況的,所以題干限制在rural上,A項的設置還是比較好的,有對於文中信息neither of which 部分的一個理解誤判的可能性。答案是D項。
接下來是時間標志詞in the 1840s,而命題人也是根據三個時間發展段的相關信息來設計命題點的。文章脈絡沒有特殊分析價值,看試題25題干依然是全包含具體信息題干,關鍵詞ecational reformers ,in the 1840s,基本就完全制約限制了讀者的思維,只需要根據提示回讀原文信息即可。此題的特點是,選項B項的設置為原文信息第一段Rural(農村的)schooling was divided into summer and winter terms, leaving kids free to help with the farm work in the spring planting and fall harvest seasons.和本段中that rural schooling was not enough ,甚至可以說直接根據後者就可以否定,這種干擾項命題方式屬於民間所說的原文信息反面paraphrase ,既然not enough,自然不能再shortenen 了,此干擾項的設置還可以算作閱讀理解范圍內的可能誤判而出現的信息誤差點,盡管選項內容和題干內容的信息提示都過度具體,但是可以接受。C項在原文信息鏈中是不存在相關信息支持的。從原文介紹summer vacation 到此處promote the study of farming,基本沒有邏輯和思維關聯性。原文提示farming calendar 是改革的措施之一。D項也是「張冠李戴」式的干擾項設置,原文it offered a rest for teachers,而rest則在summer vacation 的信息鏈條上。這就是信息鏈條緊密結合相關主題的閱讀模式,可以有助於此類閱讀理解命題的理解和解答。答案A。A項的確認可以從文章發展脈絡以及第二段整體信息可以推測出來,也就是「先無後有」,而通過常識也知道summer vacation 是存在的了。
25. What did the ecational reformers do in the 1840s?
A. They introced summer vacation.
B. They shortened rural school terms.
C. They promoted the study of farming.
D. They advocated higher pay for teachers.
按照時間發展順序看接下來一段信息,modern age,為了便於直觀理解把本段內容復制過來:But people's opinion about the modern U.S.school year, which averages 180 days,is still divided. Some experts say its pleasant but lazy summer break, which took hol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reasons math skills and graation rates of U.S. high schoolers ranked well below average in two international ecation reports published in 2007. Others insist that with children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to devote their downtime to internships(實習)or study, there's still room for an institution that protects the lazy days of childhood.看段落銜接詞But從語篇分析角度這是一個對於之前信息的轉折,也就是說,上面的信息內容傳遞的核心含義在此段會有轉折性的表述,此處以people』s opinion 的形式出現,而首句中的180days,school year暗示假期也是180days,根據邏輯解讀判斷,此假期時間是比較長的。而此句當中divided的運用說明相關觀點是有分歧的,所以26題當中提到了some people unhappy 也就是其中一部分人的觀點。看接下來的一個長句Some experts say its pleasant but lazy summer break, which took hol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reasons math skills and graation rates of U.S. high schoolers ranked well below average in two international ecation reports published in 2007. 首先作者採用了expers的觀點,且提到了two international ecation reports published in 2007,作者如此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觀點的權威性,增加可信度。pleasant but lazy 即可以根據緊接著的舉例而肯定所要強調的是lazy帶來的後果。此句盡管略長,但沒有影響閱讀的生僻詞彙和句式,所以基本可以掌握傳遞的信息。到此處可以完成26題:
26. Why are some people unhappy about the modern U. S. school year?
A. It pushes the teachers too hard.
B. It reces the quality of ecation
C. It ignores science instruction.
D. It includes no time for internships.
因為接下來文章最後的觀點屬於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和26題關聯不大。此題的作答最佳方法就是直接從題目到原文到正確答案。不要細致琢磨干擾項,因為正確答案可以直接判斷,防止被干擾和節約作答時間。答案為B。
簡要總結:
本文文本選取還是可以的,內容為中學生相關,且具有跨文化差異性,可以輔助了解美國中學summer vacation 的相關信息。文章寫作風格比較平鋪直敘,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羅列,因此結構比較清晰,圍繞核心話題論述比較緊湊,信息鏈明確。但由於文章風格是細節描述非常多,所以留給讀者的深層次閱讀和推理審辨閱讀理解的空間不大。命題人全部設置了完全細節問答模式,把閱讀者思維限制在局限范圍內。題目設置優點在於干擾項的設置,大多比較巧妙(通俗說比較繞),避免了細節題目可能的弱干擾或者無效干擾。本篇作答特點是題干——原文——正確答案。盡量減少在干擾項上的徘徊。
Ⅷ 關於英語閱讀理解命題的特點和解題技巧
一、 細節理解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在閱讀理解中,多數考題是針對文章中的細節設計的,目的在於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體部分的理解程度。這類題旨在考查考生對事件、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細節的理解程度,快速捕捉細節以及多點歸納的能力。做細節理解題,需要考生具備細心觀察的品質和一定的解題技巧。與推理判斷類試題一樣,細節類試題的依據是文章本身的內容,它是我們答題的唯一依據。
二、 推理判斷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文章信息不僅僅存在於文字表面,還包括字里行間作者未明言但意欲表達的意圖,即作者的「弦外之音」。高考英語試題中的推理判斷題,就是旨在考查考生對文章內涵的推理判斷能力。
做這類題時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推理的依據只能是文章本身的內容,一定要擺脫讀者對問題的主觀看法;
二是結合所讀短文以外的有關背景知識和事理邏輯,加以分析、推理,最後作出符合邏輯的判斷。
三、 主旨大意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主旨大意題旨在考查考生把握全文主題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也包括分析、歸納文章段落大意、重要情節、人物特徵以及環境特點等能力。做這類試題需要考生具有總體把握文章的能力,以及善於運用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應特別注意的是,一切從文章本身出發,切忌主觀臆斷。
四、 猜測詞義題的命題特點及解題方法
猜測詞義包括對片語和句意的理解,是高考英語試題中的常考題。答題者首先應該知道,這類題中的詞、片語或句子都是可以根據文章內容推知其含義的,這是命題的基本要求。根據所猜詞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兩類:
1. 這個詞是可以分析的,即可以運用構詞法知識(如前、後綴等)來判斷它的詞義;
2. 有較完整連貫的語境,即有比較明確的情景限制,此時可根據上下文(包括對比、因果、同等關系等)推測其詞義;
針對這兩種試題的特點我么可以採用以下的答題方法:
1. 構詞法信息。對於派生法和合成法類詞,只要將已知詞的詞義或者前後綴的含義結合起來分析,便可以推知其詞義;對於轉化法類詞,則應根據它本身的基本含義,結合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推知。
2. 上下文信息。包括對單詞詞義和片語含義的推斷,以及對整個句子意思的猜測。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猜測整個句意或者短語意思的試題越來越多。
Ⅸ 英語閱讀理解題型有哪些命題特點
年來的高考英語閱讀理解的命題具有以下特點: 1. 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回和說明主旨大意的答事實細節。 2. 考查考生是否既理解具體事實又理解抽象的概念。 3. 考查考生是否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和意圖等。 4. 考查考生是否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義,又能把握全篇的文脈,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並能據此進行推斷。 5. 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據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常識,正確判斷生詞或短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