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課師生互動

英語閱讀課師生互動

發布時間: 2023-08-16 01:22:32

❶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小學英語閱讀要如何教學吧!

摘要: 進行英語教學可以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感受語言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進行閱讀教學是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開展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

關鍵詞:教學目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渠道

根據英語新課程標准,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以年段劃分,分別進行拼讀、認讀、朗讀和初步的閱讀訓練。下面我就談談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讀懂一些簡易的讀物,難度不大,但作為起始階段,方法的掌握、習慣的形成卻是非常重要的。依據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首先,培養拼讀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尤其是中低段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就採用了江蘇溧陽實驗小學推行的“直接拼音法”。這是一種按字母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拼讀和拼寫單詞的方法,它既可以內化學生的.認知結構,又可以培養學生見詞能讀音和聽音能寫詞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等壞習慣的形成。其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方法和閱讀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中高段的學生對語音是比較敏感的,一旦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應在實際教學中盡量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形成標准地道的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可以再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再次,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高段的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如:閱讀時唇動和低聲讀、用手指著所讀內容、不斷回讀、腦袋擺動等,這些都直接影響閱讀速度,進而影響閱讀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首先通過題目、圖示、上下文以及構詞法等,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抓關鍵詞的能力,如在閱讀時,注意事物(what)、地點(where)、人物(who)、時間(when)、怎樣(how)、原因(why)等關鍵詞。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的教學模式

目前小學階段“讀”的要求一般相當於基礎教學階段英語課程標准一、二級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一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看圖識字;(2)能在指認物體的前提下認讀所學的詞語;(3)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讀懂小故事。

二級中的語言技能對讀的要求是:(1)能認讀所學詞語;(2)能根據拼讀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3)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讀懂問候卡等中的簡單信息;(5)能藉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和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6)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因此根據課標和日常教學我認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分階段實施。(1)小學低段的閱讀應以聽、說為主線,在圖片、簡筆畫和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從總體上理解閱讀內容,從聽到說,循序漸進。(2)小學中段的閱讀應首先聽錄音看範文,大體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內容,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講解文章,對文章內容有更詳細的認識,再分組或分角色誦讀文章。在進一步理解文章後,完成課後練習並能復述或表演所學內容。(3)小學高段的閱讀應首先通讀短文,對短文有一個初步總的印象。在通讀文章之後,能根據圖片或上下文解決短文中新的單詞,短語,為語言的輸出作準備。在解決課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之後,回到課文對整篇文章作進一步的理解。再讓學生提筆續寫或改寫短文,作為語言的輸出。聽、說、讀、寫是一個有機的互相聯系的整體,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地結合聽、說、寫,來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

(1)針對中低段學生所採取的師生互動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共同積極參與,關系融洽。教師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繪生繪色地講述故事、運用實物、播放錄音、多媒體展示等多種手段引出閱讀材料,使學生初步感知,並產生要閱讀的興趣。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學生的交流、老師的講解下理解一些單詞、片語的含義與用法。還可以設計一些Yes/No 的問題或簡單的選擇題,讓學生反復閱讀,仔細體會。還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進行表演、復述等,憑借互動共振的效應,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

(2)針對中高段學生採取主動參與型策略。這種策略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理解,因為現今的閱讀教材與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極有利於將知識化難為易。但在學生開始閱讀之前,教師應提出一兩個指導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帶著問題快速閱讀,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接著再拋出一些細化的問題,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後,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然後要求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語感,加深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最後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如改寫、續寫,角色扮演,或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設置場景進行說話、寫話,或結合短文話題及提供的圖片開展說寫等活動,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四、閱讀教學的教學渠道

英語閱讀教學發生在課內與課外兩個場所。通過實際教學我認為,英語閱讀教學的主渠道應該是在課堂,因為課堂中的課文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能引導學生如何從文字信息中獲取事實、觀點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態度;如何欣賞;如何評價等等。同時,教師還能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工具書等。這些閱讀技能的訓練對中低段孩子的閱讀學習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緊緊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的。於是,課外閱讀就成了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因此我們要鼓勵高段學生定期地閱讀課外英語報刊和英語書籍,同時他們可以利用網路進行網上閱讀。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技巧才會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鞏固,他們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並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

❷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

一、初中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模式
初中作為義務教育中的重要的銜接階段,是將小學所學的基礎知識和中學要求更高的多元化的知識和能力相互結合起來的重要過渡階段,新課標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對於初中生在這一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使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能夠為初中生更好地接受,並積極參與進去,常用的初中英語課堂的師生互動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1.話題討論模式
由於初中生所處的語言環境問題,實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要求每個學生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並在課後搜集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根據他們的觀點進行分組,每一組都要將自己的主要觀點和內容進行英文表述。這樣的師生互動模式不僅可以是學生用英語進行材料閱讀,還可以使他們對話題相關的課本內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1]。
2.情景表演模式
將學習過程帶入到趣味化的英文表演會話當中,充分發揮初中生的想像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情景表演的內容篩選中,教師應當根據表演小組的不同水平給予他們指導性的意見,掌控其表演的難易程度,修正台詞錯誤,矯正表演學生的發音錯誤。這種模式可以發揮每個學生的想像力,教師可以將重要的句型、單詞套用在台詞中,使情景表演既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又能使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到必要的知識。
3.知識競賽模式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中,聽寫一直是教師提高學生對詞彙和句型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但是對於大多數靠死記硬背來應付聽寫的同學來說,聽寫不但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對單詞、句型的熟練掌握,反而是學生養成了一種高耗能、低產能的學習方式,即使用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很好地應對考試,有些學生也不能標准地讀出所有背過的東西,更不必說用英文進行流暢的交流。
因此,教師可以採用競技性較高,更加富有樂趣的知識競賽模式,通過聽說讀寫四種方式的分類較量進行獎懲,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進行思考,將英語的學習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常常回味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2]。同時,對知識競賽的獲勝者可以給予英文讀物作為獎勵,而懲罰則可以使用朗誦英文笑話等輕松的學習方式,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可以使初中生在頭腦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日後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
二、促進初中英語課堂互動高效化的注意事項
由於課堂教學對象英語水平的良莠不齊,性格內外不一,接受過的小學教育方式不同,為了使初中英語課堂的互動能夠適應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教師應當重視一下幾個事項:
1.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如果在英語課堂一開始就加入大量的英語互動,那麼對於那些英語基礎較差、性格較為內向,從小學就一直接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初中生來說,他們不但難以跟上課堂進度,達到教學最基本的讀寫目標,甚至可能產生對英語課堂的恐懼感和排斥心理。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本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做初步的調查統計,然後據此秉持層層遞進的原則,制定教學方案,將內容和形式逐漸提高難度,當學生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後再進行大量的互動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更強,產生主動學習的意願。
2.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應當遵循不怕犯錯的原則
之所以新課標對於初中生的說英語的要求提高,是因為傳統英語課堂的教學中一直以寫為主,然而實際交流能力卻不強,在課堂中很難有發聲的機會,還有教師對英語發聲訓練的不重視[3]。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應當給予學生發聲的機會,並鼓勵他們進行朗誦,及時糾正錯誤,引導他們的英語學習習慣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更有信心和興趣,營造一個敢說敢想的、活躍的課堂氛圍。
3.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應當遵循學生主體的原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作為課本知識的傳授者和講解者,大多數學生將他們視為不可置疑的權威,對於課堂知識一知半解的學生沒有勇氣提出問題,尤其對於英語基礎較差的初中生來說,在英語教學要求大大提高的課堂學習中,聽不懂,不會讀,不會寫,就很難加入到課堂的互動中去。因此教師應當遵循一些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因材施教,在日常授課中以引導英語學習意願的方式來給學生傳授知識,對於基礎的句型,可以讓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多次造句,並且鼓勵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句式的變換,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❸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與學生互動

小學英語的教學離不開課堂互動,有效的課堂互動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關鍵。就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實施互動教學進行闡述。
一、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互動氛圍
從情感價值的角度出發,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知識傳授,更多的是情感的溝通和價值觀的碰撞。要想實現英語課堂的良好互動,創造輕松愉悅的互動氛圍是前提。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都會出現明顯提高,對小學英語的教學作用顯著。在游戲化、生活化、口語化的英語課堂互動交流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英語知識獲得鞏固和更新。如何才能創設出良好的英語互動氛圍呢?
1.尊重是互動的前提
筆者在長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發現,有很多學生懼怕老師,不願意與教師交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們的語法、詞彙等錯誤會受到教師苛刻的批評,學生們與教師更多的是敵對關系。俗話說,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前提和首要准則。在小學英語的互動教學中,要想實現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相尊敬更是必不可少。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尊重學生個性、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准則之一。
2.角色轉變,課堂交換
在新課程理念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主體。教師不知道學生適合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生不知道教師的用心良苦。所以,要想實現小學英語課堂的充分互動,師生之間的角色互換、課堂體驗是十分必要的。互動課堂中的英語教學必須是雙向的溝通和交流,而不能像傳統英語教育那樣教師教、學生聽。實施角色轉換,學生體會到英語教學的難度,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去觀察問題,更好地實施小學英語的互動教學。角色轉變更多的是為了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分享,促進他們的情感融合,實現有效的互動教學。
二、建設高效的英語互動課堂
1.情境導入,互動教學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多是簡單基礎的故事對話,或是方便實用的生活經驗。對於這樣的英語,教師需要採用情境導入式的英語教學,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效率。在實施英語互動課堂教學導入之前,教師需要詳細閱讀教學大綱,按照教學進度要求選取合適的導入材料。
2.多媒體展示,互動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其操作方便、展示快捷、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特點,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鍾愛。在小學英語的課堂中,英文歌曲播放、圖文信息展示、英文電影簡介等方面,已經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了。要想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是關鍵。小學生的心智、腦力發展還不完全,此時是培養學生們良好學習習慣和品質的關鍵時期。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本中的詞彙、對話等以聲音、圖片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實現學生們的多感官學習。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選定好教學PPT,實現學生、教師、電腦這三者之間的充分互動。
3.小組探究,互動創新
在新課程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在團隊中得到英語交流,更實現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創新。英語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定合適的探究話題,安排學生自由討論、互動創新。學生們在對話的整理收集過程中,實現了對英語知識的鞏固和更新,實現了有效的英語互動教學。

❹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互動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指在課堂課堂教學這一區域內,老師和學生產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它既指老師和學生的交互作用和相互關系的過程,也指老師和學生根據信息交換和個人行為交換,所造成的相互之間的心理狀態上、個人行為上的更改。合理的師生互動,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

3、溝通交流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想像力,真心實意的喜歡它們的想像力。激勵學生常用英語聊天,多講毫無疑問的話。課授課後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關心、毫無疑問每一個學生的點點滴滴發展,並立即的毫無疑問她們的勤奮,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勤奮變成它們的亦師亦友,逐漸塑造她們學英語的興趣愛好。

❺ 七年級英語探究新課堂_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探究

摘 要 眾所周知,我國的英語教學屬於外語教學,學生缺少第二語習得所具有的語言環境,學生在課外很少有機會說英語,特別是大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機會讓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就顯得特別重要。這也就需要我們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在專家的指導下,積極實施「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研究』,大力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構多層次的多維和諧互動。本文將從課堂互動教學的特點入手,著重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大學英語 互動教學 教學策略
英語是當今國際通用的語言之一,作為交際工具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同時我國與世界的接觸越來越明顯,這種新形勢要求我們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特別是作為基礎的大學英語教育。課堂教學是實施英語教育的主渠道,特別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更是英語教育的基礎,應努力使其得到真正的優化。因此,探索一種學生能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參與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互動中發展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英語學習情感態度、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是當前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特點
(一)雙向性
互動是一種交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教師和學生間的影響是連續的動態的,通過充分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雙方能力,實現教與學兩方面的最佳效益。
(二)個體性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教師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同一組師生在不同的環境的互動中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點,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環境的作用,調整教學內容,制定出一套合適的互動教學的方案。
(三) 過程性
在教學過程大學生是一個探索者,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在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四)情景性
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是在一定情景下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模擬一些真實的情景,將生活搬進課堂,為語言提供理解的情景,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語言情景中,有助於學生把知識融於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語言。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足
(一)大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的單一化
從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來看,我國的英語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授受,教師的教學方式仍然以灌輸教育為主,學生無選擇地被動接受。教師與學生互動過程呈現單一化,以教師講解、學生靜聽為主,反饋不及時的問題,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不能全面的了解。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式的單一化
我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以下現象:與師生間互動相比,學生個體間的互動,小組內的互動,組際間互動,學生個體與全班同學的互動極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記。學生無法在簡單的師生互動中鍛煉人際搏侍型交往能力,導致學生的能力發談兆展與社會需求脫鉤。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玩大學,在生活大學習的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不足,導致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對於英語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靈活地運用於實際交流和生活中。
(三)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單一化
傳統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習慣採用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方法。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的手段和內容單一,通常是把語言知識拆分為單獨的語言點,出一份筆頭試卷,學生進行閉卷式答題,然後根據評分標准給出一個分數代表學生知識掌握的水平。評價教學的最終結果,由教師進行單一的評估,學生只有一次展示能力和所學知識的機會,風險性較大,因此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情況,難以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也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三、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著眼於互動主體基猜
在師生互動中即可由教師設疑學生答疑,也可由學生出題,教師答題。前者,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對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以興趣為支點來設置問題,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即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也可以培養他們靈活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後者,有利於把學生推向「主體」地位。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積極的聯想,訓練了思維能力和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熱烈的討論可使教學民主化,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啟發學生,學生觸發教師,形成「雙邊提高」和「雙向交流」的效果。
(二)著眼於操作序列
教師先創設與閱讀材料相關的情境,對閱讀材料做簡單的鋪墊,讓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也可通過多媒體的展示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做到「創景啟發」。然後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材料提出概括性的問題,由學生進行「獨立閱讀」,並快速的找出問題的答案。之後教師提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由學生進行第二遍的精讀,並找出答案。此時,教師也可安排小組討論,進行「互幫自學」或「組際交流」,就閱讀大學生遇到的詞彙,語法等問題在小組內或者組際間進行討論,然後進行總結進行匯報。最後,由教師再次呈現並組織「班內討論」,全班同學再次聯系文中的重點詞彙及語法現象,對文章內容進行討論,並讓學生達到對知識的遷移和升華。
「閱讀」能力培養的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操作步驟:
四、結語
本文盡管從課堂互動教學的要素和特點著眼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但是這也只能說是一個初探,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其探討結果中肯定存在許多不妥當、不完善的地方,它需要我們在今後的研究與實踐中不斷更新與完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積極投身到教學改革中,我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國的英語教學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一定能完成社會賦予它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戴海燕.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策略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胡愛軍.論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熱點內容
我喜歡夏天的小雨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20:22:16 瀏覽:397
喜歡褲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20:18:06 瀏覽:113
在社會中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20:05:46 瀏覽:471
她姐姐喜歡草莓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20:02:20 瀏覽:495
關於喜歡的食物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19:38:04 瀏覽:539
我們都喜歡跑步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3 19:20:38 瀏覽:833
我的夢英語作文初中應該怎麼寫 發布:2025-05-03 19:15:27 瀏覽:863
在明天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5-03 19:08:16 瀏覽:132
土地分類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2025-05-03 19:06:52 瀏覽:608
讓著她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5-03 18:56:13 瀏覽: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