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明赫英語培訓
① 即墨名人
【放大 正常 縮小】 【雙擊滾屏】
即墨歷史名人介紹
藍 田
藍田(1477-1555),是明代即墨名賢之一。字玉甫,號北泉,他自幼聰穎,童輩無人能及。6歲時就日誦千言,並善詩對,8歲隨父入京城,其父藍章的好友翰林孫圭出以長對難之,藍田不待思索就念出奇絕的對句,對字極為確切,被稱為「小聖人」。9歲,侍郎程敏政以《梅花賦》為題試之,藍田揮筆立就。程嘆曰;「吾舉神童時,不能過此子!」當時凡見者,都贊許其為國器學仕。12歲,南直隸督學司馬亮(後為御史)屢次命藍田等人糊名考試,藍田均獲第一等。16歲中舉人,當時山東提學沈鍾奇懷疑藍田的才華,認為他這么年少,哪來的奇才,很可能是記誦舊作,因而,又再三復試才相信。批卷時高興地說:「不期即墨之鄉,而產藍田之玉!」47歲登進士,官授河南道監察御史。
藍田為官剛正敢言,曾在「廷議」中逆鱗強諫,連上七疏,結果觸怒皇帝,挨了「廷杖」幾乎喪生。但他沒有屈服,此後又先後彈劾了多個權貴,這些被彈劾的「豪貴」,對藍田恨之入骨,千方百計地進行報復打擊,他們羅織罪名,加害於藍田,使他遭貶罷歸,藍田回到即墨故里後,在自家後院築了一個名為「可止軒」的小書房,閉門讀書,絕口不言時事,後友人薦他出仕,他謝絕說;「我數十年老婦,何可與紅顏爭艷!」
藍田忠義厚道,仗義疏才。多次施恩與親朋好友。他文思敏捷,一生著述頗多。遺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隨筆》、《續筆》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藍田著述的《北泉集》被收入《四庫全書》之中。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藍田病逝於即墨故里。
黃 嘉 善
即墨「周、黃、藍、楊、郭」被稱為五大姓。其中,黃姓在明代的代表人物是黃嘉善。
黃嘉善,字惟尚,號梓山,明代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生於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卒於天啟四年(1624年),終年76歲。(虛齡)。據「墓誌銘」等史料記載,他生而聰敏,並且端莊偉然,讀書過目能誦,試輒高等。萬曆四年,(1576年)中舉人。萬曆五年成進士。初授葉縣令,歷任大同知府、寧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等職。後累升至兵部尚書、柱國少保、贈太保、官極一品。
黃嘉善本是文職官員,但他文武兼備。治政,他造福一方;帶兵,他克敵制勝。他具有文官的儒雅,也具有武職的威略。
他剛踏仕途,就將葉縣治理一新。調離時,士民遮道泣留。為立生祠,升大同知府時,正逢撫臣汰贏兵過嚴,而引起兵變,官民不敢出門,引起滿城的恐怖和混亂。黃嘉善隻身單騎直奔營中,喻以利害。以大義說散噪兵。第二天,斬其首惡,迅速果斷地平息了這一事件,從此全郡帖然。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他自西秦引疾東歸,四十四年十月,召任兵部尚書,累辭不受。四十六年十月,後金功陷撫順,即赴任共議兵事。四十八年(亦稱泰昌元前),神宗(萬曆)、光宗(泰昌)兩位皇帝相繼殯天,兩受顧命於柩府,成為朝廷重臣。九月熹宗(天啟)即位,時值主少國疑,內憂外懼,危機交加,他兵柄一身,積日勞累,不安寢食,終於病不能支,再三請求回歸故里。黃嘉善故居座落在即墨城裡中山街中端北側,原臨街門樓懸匾曰:「清宮太保」。今稱此處為「黃家胡同」,還基本上保持著舊有風貌。回家後黃嘉善從此伏枕不問門外事,逾三年病逝。訃聞;熹宗皇帝輟一日視朝,賜祭九壇,外加一壇,造墳安葬,夫人江氏付之;贈太保,蔭一子,崇祀名宦,鄉賢。
或許受「長河落日」、「大漠孤煙」的陶冶,黃嘉善不善官場游戲,也不貪戀錢財,《感懷》詩充分地流露出他的這種品格:「十年奔走一飄蓬,可奈愁腸處處同。未解逢迎從宦拙,何嫌鄉里笑官群窮。……黃金閱世隨波里,白壁投入按劍中。雞肋而今頻自厭,已將心事屬冥鴻。」他的著述也比較多,除了《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還有《見山樓詩草》。
許 鋌
許鋌,號靜峰,河北武清人,萬曆六年隻身到即墨任縣令。在任職期間,跋涉全縣,勘察地理,訪問民情,他提出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彌荒救民,通商文學的方略和措施,他在任共五年,做了許多事情。墾荒田,招流移,築堤壩,通商船,禁衙役,興學校等。即墨第一部縣志也是他親自主持編修的,他著有《即墨縣圖說》、《即墨志•序》等書籍。
楊 良 臣
楊良臣字舜卿,號南庄,是明宏治年間的舉人,即墨楊家的首發其祥者。舊《即墨縣志》傳其「勛績」雲:「初令太平,多惠政,再補黎城,值晉境多寇,良臣五年四撫之,一撫亂民於桑梓鎮,三撫陳遷及河南寇於潞之青羊山,皆以單騎入綏定數萬人,而解澤、汾二守被執者以歸,績尤著,世宗嘉其忠,賜薴絲白金,遷判太原,歿於官。」 楊良臣不僅具有如此沉靜威毅的大將風范,而且還頗有彬彬文采,《嶗山詩乘》收其詩五首,其詩如人如事,有一種軍旅邊關的悲慨之氣。
王 邦 直
王邦直(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子魚,號東溟,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王邦直幼時,天資聰穎,文思敏捷,明嘉靖年間,以歲貢出任鹽山(今屬河北省)縣丞。他為官耿直廉潔,任職期間,曾變賣祖產以補充開銷。後上疏嘉靖皇帝,陳述自己的政見,針對時弊,列舉十款,他的見解受到皇帝贊許,但也因此而遭忌妒,不久,被罷官返回故里。
王邦直回鄉後,於自己的院中築一小閣,自居其中,精心研究聲律。他廣泛收集我國歷代音樂著述,進行探索比較,歷時20年,足不出戶,終於編成《律呂正聲》60卷,書中對我國聲律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考證和闡述,同時,對律呂相應等聲樂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書中還收錄了伯牙學琴、武壬出師。海陽僧人等音樂故事,記有部分琴譜和民謠。該書援引浩繁,說理精闢。
明萬曆年間,翰林周如砥將該書收藏於國史館,清代編入《四庫全書》。
周 如 砥
周如砥(明代人,生卒年月不詳)。字季平,號礪齋。即墨縣章家埠(今屬瓦戈庄鄉)人。幼年喪父,其母也隨之「殉節」其伯父、伯母省吃儉用,供其讀書。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後改任國子監祭酒、禮部右侍郎等職,鄉人慣稱其為「周祭酒」。在任職期間,他嚴於律己,禮賢下士,特別注意培養人才,獎掖後進。有「時天下士多出其門」之譽。他的文章在當時也頗負盛名,《山東通志》稱「如砥文章名天下」 。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他年老歸里後,謝絕官場交往,但關心人民疾苦,常評議地方利弊,曾呈請皇帝減免百姓的額外賦稅。
黃 宗 昌
黃宗昌(明末清初人,生卒年月不詳)。字長倩,號鶴嶺,即墨城裡人。
1622年(明天啟二年),黃宗昌中壬戌科進士,授雄縣縣(今廣東省雄縣)令。當時,宦官魏忠賢的黨羽猖獗,黃宗昌到任後,立即將雄縣境內不法的閹黨一一正法。後調任清苑縣(今河北省清苑縣)令。這時,京城附近各縣的官吏,紛紛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獨黃宗昌轄制的清苑縣不建。崇禎時,黃宗昌官授御史,曾上疏彈劾魏中賢餘孽等人數罪。翌年,黃宗昌奉旨巡按湖廣,時岷王被校尉彭待聖和善化王的長子等殺死。參政龔承薦等不具實上履,遲遲未能結案。黃宗昌到任後,很快查明案情,懲辦了兇手,同時上疏彈劾龔承薦等玩忽職守罪。後來,黃宗昌受排擠被降職,隨即回鄉閑居。
1642年(明崇禎十五年)即墨遭清兵圍困,黃宗昌變賣家產作軍餉,率眾護城。交戰中,次子黃基被清兵射死,黃宗昌忍痛指揮士民繼續戰斗,即墨得以保全。
1644年,黃大夏、郭爾標等人倡眾起義,圍困即墨城,即墨縣令倉惶逃走。黃宗昌糾合即墨士紳進行抵抗,起義軍圍城40多天,城不能破。後來,黃宗昌派楊遇吉率20餘騎闖出城外,引來清兵,里外夾擊,起義軍遭鎮壓而失敗。
黃宗昌晚年,於嶗山修築玉蕊樓隱居,尋勝探奇,吟詩抒懷,著有《嶗山志》等文稿數十卷。
黃 培
黃培(1604-1669年),字孟堅,號封岳,山東即墨城裡(現新建村人)。其祖父黃嘉善,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贈太保銜。黃培在明崇禎朝中為官17年,歷任錦衣衛指揮僉事,提督街道等職。極受明廷器重。清兵入北京後,黃培仍忠於前朝,不為清官並想以身殉國。先使其妻妾安氏自縊,護其母柩運回即墨安葬後,將子托其叔,一切就緒就想自殺。後經其叔黃宗癢開導,打消了殉節念頭,但仍蓄發留須,不著清服,表示蔑視滿清,在憂郁悲憤中度日。
順治九年(1635年),黃培姐夫宋繼澄來即墨,宋繼澄為明朝舉人,極有民族氣節和文采,他與黃、藍等諸姓結為詩社,飲酒賦詩,消遣歲月,懷明反清情緒時溢詩文。順治十八年(1662年)於七抗清起義爆發,黃培在道義和物資上給予大力支持。從順治元年至康熙元年,黃培共作詩280餘首,略加刪改,收錄266首,命名為《含章館詩集》(上卷)。康熙元年,刻版裝訂成冊,分贈親友,從而埋下禍根。
發生在清康熙年間的黃培文字獄一案,是歷時四年的清朝一大要案,清廷前後下過六道諭旨,牽動京、省、州、縣四級官府,涉連217人。堪稱清初中國北方最大的文字獄案。此案由於黃培極力為親友開脫,涉案人員均不同程度的給予免議或一定處罰,唯黃培因系明朝世宦,隱懷反抗本朝之心,刊刻逆書,已屬不法,違反當朝法令,大逆不敬,於康熙八年四月一日康熙皇帝授刑部轉發山東,在濟南對黃培執行絞刑。黃培臨刑從容作詩,笑談自若,自以為死得其所,時年虛齡66歲。
郭 琇
郭琇(1638-1715),字瑞卿,號華野,即墨城郭家巷(今屬即墨鎮)人。1670(清康熙九年中進士,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授吳江縣令。處事精明干練,善斷疑案;徵收田賦時實行「版串法」,以杜絕吏役舞弊自肥之風。在任七年,「治行為江南最」。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由江寧巡撫湯斌舉薦,升任江南道御史。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郭琇上《參河臣疏》,陳述河道總督靳輔在戶部尚書佛倫支持下治河措施不當,致使江南地區困於水患,百姓怨聲載道。由此,靳輔被罷官,佛倫被降職。郭琇升任僉都御史。接著,他又冒著丟官喪命的危險上《糾大臣疏》,彈劾「勢焰熏灼,輝赫萬里」的英武殿大學士明珠及余國柱等,揭發他們結黨營私,排陷異己,貪污受賄等罪行。致使明珠被罷官,余國柱等人被逐回籍。
郭琇由此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不久升任左都御史。次年,他又上《參近臣疏》,彈劾皇帝寵臣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鴻緒和給事中何楷、修撰陳之龍編修王頊齡等植黨營私,以權謀私,徇情枉法,貪污自肥等罪。結果高士奇等一夥權臣被罷官。郭琇的三大疏引起「群黨側目,百端交構。」不久,便遭明珠余黨誣陷,被罷官回鄉。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皇帝南巡,郭琇到德州迎駕。康熙以郭琇為吳江縣令時,政績顯著,且有膽識,復起用為湖廣總督。郭琇到任後,極力整頓吏治,清除弊政,提出將黃州、武昌二府所征軍糧改為折色,以節省運費,減輕百姓負擔;減征江夏等13州縣田賦;豁免江夏、嘉魚、漢陽三縣有賦無田的田賦和清丈土地等建議。均得到皇帝贊賞,得以實行。湖廣百姓大受其益。1710年(清康熙四十年),郭琇曾多次以病請求辭官。康熙以「思一人代之不可得」為由予以拒絕。翌年,郭琇因具保苗民起義情況不實,遭權臣借機排斥,被罷官。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病故於即墨。他在《清史稿》上有正傳,是唯一收入今之《辭海》上的一位即墨人物。
李 毓 昌
李毓昌(1771-1808),字皋言,號榮軒,即墨縣城西閣里人,1808年(清嘉慶十三年)中戊辰科進士,以即用知縣分發江蘇候補。
是年,黃淮泛濫,江蘇淮安一帶洪水成災,清朝廷發放賑銀救濟災民,李毓昌等10人受兩江總督鐵保委派赴山陽縣查賑。山陽知縣王伸漢貪污賑銀,中飽私囊,恐事情敗露,便對前來查賑的官員一一賄賂。被派去山陽查賑的其他九名官員均接受賄賂,沆瀣一氣,知情不舉。唯李毓昌拒受賄賂,謝絕王伸漢為其安排的館舍,獨住於善緣庵。
古歷九月二十九日,李毓昌帶領僕役親赴農村,深入民宅逐戶查核人口及領取賑銀數目,登記造冊,與原山陽縣所報之放賑名冊逐一核對,至十月底即查完兩個鄉,李毓昌掌握了王伸漢虛報戶口、剋扣賑銀的實據後,隨即寫好稟貼,准備上報淮安知府。王伸漢探知李毓昌即將揭發其貪污罪行的消息後,大為驚恐,急忙修書將李毓昌請回縣署,設宴款待。席間,王伸漢對他誘之以利,殷勤地說:「君初入仕途,不知此中關竊耳。慕虛名而失實惠,竊為君不取也!」 李毓昌正色回答:「我非不欲得實惠,顧不忍向垂斃之飢民奪口食耳!此事任君自為之,弟實不敢自污以欺天也!然我將聞之上台。」說完,拂袖而去。王伸漢見李毓昌不為金錢所動,便與親信包祥計議,決心將李毓昌置於死地,以達滅口之目的。王伸漢首先派包祥將李毓昌的三個僕人李祥、顧祥、馬連升買通,應允事成之後酬以白銀500兩,然後親往善緣庵邀請李毓昌去縣署赴宴。李毓昌對王伸漢雖十分厭惡,但礙於情面,只得同往。王伸漢心懷鬼胎,假意殷勤勸酒,致李毓昌帶醉而歸。深夜,酒醒口渴,李祥便將事先准備好的毒葯投入茶水中,奉給主人,李毓昌喝下茶水後,不一會便高喊腹痛,神色驟變,口吐鮮血。李祥等三人遂即用絲帶緊勒其咽喉,登時氣絕。隨後,三人又將李毓昌的屍體懸掛於屋樑上,偽造自縊身死現場,時為清嘉慶三年十一月七日。事後,王伸漢從李毓昌的衣物中搜出揭發其貪污行徑的稟貼,並買通淮安知府王轂,以自縊身亡定案,著其親屬迎柩回故里發喪。
翌年春,李毓昌妻林氏在檢點丈夫遺物時,發現帶有污血的衣服稟貼殘稿一頁,稿中有「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等語,遂對李毓昌之死因產生懷疑,由此開棺檢驗,發現死者有明顯中毒跡象,毓昌叔李泰清遂赴北京都察院告狀。此案經嘉慶皇帝親自批示,於1809年7月16日(清嘉慶十四年)將謀殺之主犯王伸漢、王轂、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等處決,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等被革職流放,與此案有關的官吏亦受到懲處,清嘉慶皇帝親制《憫忠詩》30韻,刻石於李毓昌的墓前,冤案得以昭雪。
② 遷安市有明的人是誰
河北省遷安縣。遷安這個地方在歷史上一直比較荒涼。《爾雅》有「四荒」之說,把孤竹、北戶、西王母和日下視為四個最荒涼的地方,而其中的孤竹就是現在的遷安。它最古時為殷商時所封的一個諸侯國,國名之「孤竹」,當取的是古代遷安的特有風物。按殷周時期,因為自然生態未被人為破壞,整個河北尚多原始森林,如今在江南才有的竹子,那時在北方也隨處可見,《詩·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可為證明。所謂「孤竹」,是孤生的高大的竹木。可以想像,上古時期遷安的大竹樹一定是很多的。 孤竹是商代疆域中最靠北邊的一個諸侯國,這地方在商末出了兩個名人——那就是伯夷和叔齊。這兄弟兩個是孤竹國的最後一代王子。據《史記》說,他們的父親本想把王位傳給伯夷,但是伯夷推辭不受,在他父親死後偷偷地跑掉,把王位留給弟弟叔齊。而叔齊也不受王位,也跑了。後來哥倆一塊投奔了周武王,但聽說周武王要伐紂,認為是犯上作亂,極力阻止。周武王滅商之後,伯夷、叔齊為了表示抗議,就一塊跑到了首陽山去隱居,因為不食周粟,最後雙雙餓死在山中。在儒家的原始經典中,對伯夷、叔齊的氣節給與了很高的評價。他們隱居並餓死的地方——首陽山究竟在哪兒,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在河東,有人說在隴西,也有人說在岐陽。唯漢人許慎《說文》中說首陽山在遼西,而漢代的遼西即孤竹之地,也就是現在的遷安。按今遷安城東南60里確實有首陽山,離我二姑家花家莊不太遠,我少年時曾到過此山,那時山上尚有「夷齊廟」,那是遷安人為了紀念這兩位最早的鄉賢而建的。 孤竹這個地方,周代叫令支,《周書》上寫作「不令支」,《史記》上寫作「離枝」,《淮南子》作「令疵」,實際上都是一個地方。漢代開始置令支縣,到了晉代,遷安曾一度大為榮耀,因為鮮卑人段遼曾把這里作為他的首都,不過時間不長。唐代的遼西一直是邊陲,為塞客負戈外戍之地。故詩雲:「打其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現在的「遷安縣」的名字是到金代才改成的。 遷安因地處偏僻,歷來為兵戈紛擾之地,故文化一直比較落後。伯叔、叔齊之後,所出的歷史名人寥寥無幾,而且多為武將。 三國時期,遷安出了兩個著名的將軍,一個是漢末於河北起兵的公孫瓚,字伯圭,他出生於遷安。原來是郡太守手下的一個書佐(秘書),面貌英俊,聲音洪亮,辦事果斷,能文能武,深得太守的賞識,並成了太守的乘龍快婿。後來公孫瓚到遼東做長吏,因用奇兵打敗鮮卑人的入侵,遂升為涿郡令。因屢建戰功,被董卓擢為奮武將軍,封薊侯。卓死後,公孫瓚成為河北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最後為袁紹所敗,自殺身亡。傳見《三國志·魏書》卷八。 另一個是東吳名將韓當。韓當字義公,也是遷安人,他弓馬嫻熟,膂力過人。曾從孫堅征伐有功,任偏將軍,中郎將,永昌太守。後來孫權封他為昭武將軍和石城侯。傳見《三國志·吳書》卷十。 北周大將怡峰,字景皋,遷安人。他家一連幾代都在北朝任高官,高祖怡寬,北燕時曾任遼西郡守,北魏時被賜爵長蛇公。他的曾祖父怡文也曾任冀州刺史。怡鋒從小便從軍征伐,以驍勇著稱,沉毅而有膽略。北魏永安年間,怡峰因屢建軍功而被授明威將軍、車騎大將軍等爵。後在征討途中病逝,年五十。魏太祖為彰其功業,諡為襄威,而且封他的弟弟和兒子為高官。傳見《周書》卷十七。 唐朝藩將李希烈,也是遷安人。他在正史上雖是個反面人物,但卻顯赫一時,在當時朝野產生了極大的震動。李希烈是中唐是有名的叛將之一。他性格剛忍,可面對慘烈的殺人場面而從容飲饌,談笑自若。李希烈叛唐以前即握有兵權,唐德宗為了安撫他,封他為淮西節度使,不久又加封為檢校禮部尚書,南平郡王等。但後來李希烈還是叛了唐,自號建興王,天下都統帥。朝廷多次派兵征討,都被李希烈殺得大敗,其聲威震動了朝野上下。最後朝廷幾乎傾盡了所有的兵力才打敗了他。傳見《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五。 金代的張景仁,字壽甫,遷安人。那時遷安屬於金國,張景仁在金國任翰林待制。當時金國正與宋王朝對恃,宋朝議和,金國與宋的往返文書皆出於景仁之手,其文采深得金世宗的賞識,被升為翰林學士兼同修國史,是當時金國的重要文官。傳見《金史》卷八十四。 明代,遷安也出了三位名標青史的戰將。 一位是趙勝,字克功。正統年間,他曾任永平衛指揮使,幾次大敗進犯的北寇,後任左都督,加太子少保,最後被封為昌寧侯。傳見《明史》卷一百七十三《孫鏜傳》附。 第二位是周璽,字廷玉。明成化年間也曾任永平衛指揮使,因多次打敗入侵敵寇,成為北方著名將領,深得明憲宗的信任和器重。後受皇帝命佩征西將軍印鎮守寧夏。一年後病死,臨終前還大喊「殺賊」。傳見《明史》卷一百七十四。 第三位是馬永,字天錫,生得魁梧偉岸,驍勇有謀。極可貴的是他文武雙全,不但熟諳兵法,而且精通《左氏春秋》。明正德年間守備遵化縣,因擊寇有功,任總兵官。後奉命鎮守遼東。鎮守期間愛民如子,勵農獎商,大受百姓的愛戴。後來朝廷調他到蘇州鎮守,遼東駐地百姓傾城而出,灑淚相送,並為他立祠。時人誇他有古良將之風。傳見《明史》卷二百二十一。 清代,遷安見於史籍者有二人。 劉鴻儒,字魯一,順治三年中進士,康熙年間累任兵部侍郎,戶部侍郎和左都御史等官,在朝廷影響很大。曾幾次上疏皇帝,對當時的賦稅以及民墾等問題提出重要的建議。傳見《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四。 鄭杲,字東甫,祖籍遷安。但因父親在山東即墨做官,所以小時候長在山東。光緒六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他是當時全國著名的學者,致力於經學研究,尤精於《春秋》,對《春秋》的意旨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曾主講於灤源學院。傳見《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二《儒林三》。鄭杲的著作有:《春秋說》二卷,《東父筆記》一卷,《雜記》一卷,《鄭東父遺書》六卷。 現代以來,遷安出了兩個較顯赫的人。一個是楊秀峰,遷安縣楊團子村人,北師大出身,後加入共產黨,曾留學蘇聯,建國後任教育部部長、全國最高法院院長。此人與我家老一輩還有些瓜葛:我的姑奶,即我祖父的姐姐,嫁給本縣上塢的蘭家,而楊秀峰的姐姐也嫁到他家(當時我家和蘭家、楊家都是本縣的大戶,清時一連多代皆有功名封贈),故我姑奶和楊秀峰姐姐是妯娌。我爺爺和楊秀峰少時因常到蘭家去,所以兩個人認識。後來土改時楊秀峰迴家,以「惡霸地主」之罪親自鎮壓了他的胞兄,我爺爺因是舊式知識分子,儒家思想比較濃厚,所以一直對楊殺兄一事不以為然。 另一個是劉亞樓,他是遷安縣耿庄人。少時參軍入黨,後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
希望採納
③ 即墨古城的發展問題
人口猛增,土地驟減——當代即墨的嚴重憂患;開發水源,保護環境——舉政利民的長久大計。2000年前,最顯赫的即墨大夫只不過是「萬家大夫」而已,每「家」照5人計,其時才5萬人,還有更為稀罕的年代,16世紀末葉,全部縣境內竟不到3萬人,而其時的縣域版圖比今日則多出900多平方公里;換言之,其時平均每平方公里幾乎找不到10個人。這與當今的人口現象比照起來真是令人驚嘆。近代的即墨人口一直呈增長趨勢。1872年人口為37萬,至1959年達到77萬,1961年人口跌落到66萬,也就是說3年減了11萬,算是人口大潮中的一個小小迴流,此後則洶涌澎湃地上漲不止。1969年,人口步上80萬的台階,1975年登上90萬的新層次,1987年在極大控制中突破100萬大關,人口密度相應地達到562人/平方公里。很明顯,人口增長的速度愈來愈快,令人憂慮;即墨這塊土地究竟最適合載荷多少人口?3萬少了,100萬多了。與人口膨脹一樣使人焦慮的是土地減少。當每平方公里只有10人的時代,令人奇怪的是人們竟然不能溫飽,而今560多人擠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以豐衣足食。這唯一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別無其他。我們不能不清醒地認識到「人日多地日少」這個愈來愈嚴重的矛盾。即墨縣歷史上曾開拓到270多萬畝土地,這么多的土地養活著37萬人,每人佔有7畝多地,這是100餘年前的狀況。人口增長,各種社會建設不斷擴大,本世紀50年代以來,大約每年有近萬畝耕地為各種建設佔用,也就是說,到今天消失了幾十萬畝土地,如果按照這種時態速度發展,再過100年,我們將何以立足?千萬不可輕心大意,現在我們靠著100多萬畝耕地養活著100多萬人口,而人口在繼續增長,土地幾乎可以說只能減少而難以再擴大,將來怎麼辦?雖然我們恃仗逐步提高的現代化耕作技術來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而無恐於吃飯問題,但這是有限度的。今天,即墨的人均耕地已不足1.36畝,而人口繼續在增長,建設繼續在擴大,耕地繼續在減少,這是即墨縣面臨著的一個愈來愈嚴重的問題。
即墨歷史上似乎並不是一個缺水的地方。明清兩代凡500餘年,即墨受水澇之害32次,遭乾旱之災11次。顯而易見,水澇多於乾旱。本世紀50年代以來,據20年的觀測資料統計,天然降水年平均約750毫米。但近些年來連續乾旱,旱情非常嚴重,水源緊缺,地下水位下降,全縣幾乎無河、無灣、無溝,甚至連居民飲水也供應不上。究其原因,除了連年少雨乾旱之外,恐怕治水不善也是一個原因。即墨地理瀕海,河流一般湍急勢促,故便於疏泄而難以收蓄。據1980年水資源調查計,我們對水的利用率僅僅是21.7%,對過境河道水的利用率才9%,也就是說老天每年惠賜給我們10桶水,我們只用了一二桶而已,另外八九桶皆付之東流了。宏觀之,32:11也好,750毫米也好,水在即墨好像是足夠的;但由於降水過於集中,常常幾天之內或一場大雨便溝滿壕平,而地近大海,雨過水去,利用不足。因此,即墨治水在於蓄水,蓄水以調豐枯,以均旱澇,「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有水,魚則生,牧可興;無水,稼則憔,林則凋。水為「富民興即」之源,須遠慮長計才是。
環境問題也是置於即墨人民面前亟待思考的一個新課題。自然環境日趨惡化,生態平衡日見傾斜。現代工業飛速發展,企業競爭,如賽龍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各種污染趁機襲來。就拿即墨城中的墨水河而言,歷史上它曾風景如畫,幽雅宜人。集舊說為證:其一景曰「平沙清流」:寬闊的河面水波漣漪,平坦的河底細沙潔凈;其景二曰「鎖龍泉石」:河道忽轉岩壑,湍流跌宕旋轉;浪花進濺,水聲嗡鳴。其三景曰「高堤垂釣」:河堤巋然而起,兩岸林木蔥郁,垂釣堤上樹下,銀鱗跳破碧波。其景四曰「淮涉春浣」:春風曳柳,晨霧籠紗,流水潺潺,搗衣聲聲。而現在這一切都無影無蹤了,代之而來的是污水汩汩,令人掩鼻。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土地的污染,正從四面八方偷偷襲來,包圍著現代即墨居民的生活,當代人應為後世著想,應當全方位地大系統地謀劃長治久安之計。欣慰的是,人口、土地、水、環境這些問題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重視,縣委、縣政府正積極推行各種措施,且已見成效。

④ 小說人物姓名
安陵忻美 汝嫣澍茵 風澗澈 牧流冰 東皓雪 星雪伊 陳茵沫 韓雪菲 令狐飛雪 冷冰雨 男:(劍宇傑) 納蘭靜怡 即墨詩沫 達溪美妮
皇甫星玟
男:司徒橫
女:歐陽文琛
男:卓珩
女:歐晨珞
女:蘇棋莎
楚墨惜
莫羽涼
司徒落羽
歆愛(『心愛』呵呵)
李美蘇
男生名字:
貝言栩
林近楓
樊櫟
女生:
左愛熙
可愛:
藍蜜蜜
冷:
季沫怡
女生的名字..
洛筱愛
翎羽
姬朵
男生的名字..
音焱
女:雨瞳
花海蕾
女:銀紫炫薇 紫杉可薇 洛沐優雅 令狐雨涵
男:韓顏冉 御人斌皓 火吟風 獨孤端夜 慕容左銘 司馬玄翌 白流聖 鍾離冷炫
南風璘彩
男:冷洛熙 女:江娜
女的:王焉琪
男的:齊羽安
玉枝 冰憐 靖紫 靈黎
女:藍雨希 藍萱薇
夏水希、夏藍、楊洋、溫月妮、風夜炫,成淡星、流晨星
夏水希、夏藍啦、楊洋、溫月妮、風夜炫,成淡星、流晨星
女:趙兮蕾 明汐 洛憐 齊雯倩 蘇錦珊 慕瞳
男:冰舜宇 古崎夜 李智冥 秦文偉 梁加銘
夏婞星
斐靖,邵婧靈,寧珊菁,祁恆宣,木薈萱,樊珏,墨嶧,幽錦坤,呼延爍,呼延玲
饒逸風 南宮絕玉 上官風 司徒十四 北冥星
。。舞紗 紅纓 縷霓 橙冰 斕翼 絮凝
閔奇淚
冬戀
裴雅妃
稚雪
徐心念(可以當首一的妹妹)
雲雀兒
陳天道
徐首一
古秦佑
藍天
御凱風
夏紫雪 夏琳言白雪兒 白恨雪 白琳羽
花暮彥 花斂胤 花無逸
古宇夜 殷皓暉 藤宇光
夏未 夏兮雨 夏憐星
宋可兒 宋雅兒 宋婉兒花池陌 花靖閶 花殞恨 花笑天 花卿俞 花劭勛 花茹嵐 花允昊
仇暮耘 陸子鑫 端木齋 山口澤本 藍宇桓 摩非 空晌無風 鸚丘畫
南宮秋錯
夏默 夏筱熏 夏筠瑤 沁子 侯靜裳 菱珏 陸茴 石田彩乃 廖夕春
珈娜 莫如是 林子晨 阮歆梅 李采漾
在藍卡貴族學校門口前,站著一位女孩,她有著一頭長達腰間的銀藍色頭發,戴著一副太陽眼鏡,盡管她戴著眼鏡,但是從她身上散發出的貴族氣息,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她是一位身份不平凡的美麗女子。
女:晴弦 洛琳 紫梨
男:亦然 辰野 熾焰男:韓辰;千羽夜;安聖浩.
女:藍淋;穆真吟;張秋沁.
藍映雪(女)
霍雲祈(男) 女二:田思雅
女三:李芯蕾
女四:李樂慈女:韓雪依 韓月雪 韓珍茵 鑫樂漪 尹智秀 尹恩惠
男:林飛儒 江純一 鄭依南 千川雪
耶律玄舜(OR耶律驚)
瀲清軒(可以是女主角老爸,或者是男主角真正老爸,他的背景可以象東邪一樣世外高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通的)
竹慕容(男二號,那種玩世不恭,師出名門的世家弟子,實際上認真是很強的天才型)
羽抱寒(大弟子之類的古板,外冷內剛人,男3號)
寞天嗥(一代邪教的或大門派的掌門,如魔教其實也好的)
戎雅青(葯神之類的人,清高)
晏曇雲(可以是為愛的大反派,跟男OR女主角老爸爭老婆,被一號大反派利用的)
焚天煞(邪派的高人,曇花一謝的壞蛋)
萼白龍(一號大反派,可以是偽於正派的宿老)
風間策(大反派,陰險小人)
竹容承(男2號老爸啊)
鐵門天(憨實老高手)
曲辟情(大高手,隱居世外)
趙卓凡(小說的奸險小人,可以是男主角門的師兄弟)
夷殤(護法長老之類,冷冷清清的)
奚慟(上面那個的師弟)羞影(上面那個的師美,可以是暗戀老大的,不好意思,女的都講了)
其中象以上瀲清軒,寞天嗥,戎雅青,風間策,晏曇雲,萼白龍,竹容承,焚天煞,曲辟情,鐵門天,夷殤,奚慟,羞影屬於同輩,裡面也可以將瀲清軒,寞天嗥,風間策,晏曇雲,萼白龍,竹容承6個作為師兄弟或其中幾個,來個什麼六子,六什麼的啊
或者來個東南西北四大護法長老,如:
東方姓(東方青木)
南宮姓(南宮赤炎)
西門姓(西門素風)
北野姓(北野靛玄)
還有一些姓可以去用如:辜,仇,衣,顏,郁,釋,雨,渝,青,珩(HEN),弈,雍,儒,倫,昊,禎,辰,塵,華,秋,伏,寂,荊,凰,杉,塗,烏,郢(YING)。。。。。。
還有以前和同桌開玩笑,因為他的外號叫鴨子,真名叫項凌(發行象鴨嘴)所以我取了個項白雅,凌池止。然後你看
項白雅
凌池止
豎著念就成了項凌,白池,雅止,再念幾遍就成了項凌白痴鴨子。
於是變鬧的他不高興了,於是又取了一個項止雅,止雅止雅止雅止雅還蠻好聽的可是一起順著讀就成了像只鴨,逆著讀就成了鴨子項(凌)
另外,止雅其實也還行,你可以再給個名也就成名字了,就是不要加項
武器你可以也參考一下,劍「秋水」(簡單明了),劍「承夕」(承載夕陽之意),槍「絕王閃」(滅絕神王,閃用槍上又有速度,雙刃之意,也可以作絕神閃,坐騎蹄月鳳騅(踏月鳳凰馬,騅是名馬烏騅),殤哀(短兵器就可以用,或者是簫,笛,琴,箏。刀「浪斬」(斬浪,當然是甲刀)。
我還有幾個招式閑著沒事也一概給你吧,皇天斬,水月煞魂印,平潮魔罡,碧心指,回天玉露掌,弄月殘魂手,鷹鳴九宵,鳳行九天,霸王七十二鎖陣,踏鳳煉心腿,意絕劍氣,七神誅陣,修神碧月曲。
這些好象都是修真仙俠的了,不過古代你也可以大部分用上的。
我還是個中學生,可能寫的不大好,但都是我的一些心得,可別見怪
耶律皓文,尹非寒 饒天俊 餘明傷
伊燁煥
封冰亞
左司辰
左司皓
言爍熙
凌謙翼男:南宮宇、修越良、逸軒 皓博、趙函諾 、易以軒 、朴浩霖 、韓炫宇
李玄佑
申正恩
金俊嚴
裴玄俊
斷星赫
文雅類的男主: 江竹雅、雲逸 文颺
比較霸道類:洛天翔 墨勁竹、海威(猛男類)屠鴻
女主:
弱質芊芊類:孫筱柔、蘭舒倩 姬茜
可愛類:寧恬恬 方嬌亞 古綺 顧嘉嘉
男人婆類:董勝男 蔣心言 谷有貞
正常類:江雨倩 陽怡光 姜勤 秦淑蘭
女:許恩英 ,程慕容,單晨昕 ,車雨軒,珺兒,依憶,薇兒,雪伊,琪琪,司馬欣戀,雨軒,許昕娜,江雪,林櫻,白小雅,姜諾諾,尹赫,姜熙愛,蝶依,小薇,月兒,雅茹,筱菻,舒靈靈,風若茵,青沙,習語,凌心蕾,韓晴愛 含蕊
男:韓熙在, 瞻基, 林 沨,葉 諾 ,葉 凌 , 單亞奇, 展翎 ,展文哲,金翎翔,金哲, 宇浩,夜溪 ,林影風
女:木月淺 安旭薇 伶語夢 尹愛愛 夏香凝 顧憐
男:李祤 沈熙千 歐沙燁 柯磊 梧鄀
韓予默,雪柔夏
女生的:尹琪音.倪靈欣.宮欣悅.金沐雪.風忻玥.
安悅鈴.蘇歆瑜.黎韻雨.歐陽姮雁 .冥凌莘.慕容曉月.夏櫻檸
男生的:宮之赦.白岩鶴.邱逸凡.明澄熙. 翊星軒.月朔夜.左皓翼.車瑉俊.藍少冥
女:
禤(xuan第一聲)紫茜
男:安炫哲 白岩鶴 龍子豪。李成希。許若彬。陸梓琛。張銘海。齊源傑。邱逸凡。光峻朗。燕秋暮。周寒越。方安俊
女:歐陽姮雁。 吳琪花。 林夢雪。艾雪菲。楚依涵。韓雨菲。艾琦瑩。凌水潔。平月容。水歆夢。王歆
瑤田慜涵
汪雅馨
舒亦凝
艾唯霓
藍姮(heng第二聲)言
錢姝(shu第一聲)攸(you第一聲)
顏芷末
任語阡
游 穎
沈韻冰
彭含蒂
龔藝紗
施雨煙
谷嫣然
黎 音
古 吟
植 薰
賈 悠
蕭 璇
陶 姿(桃子)
沙 熙
男:
畢以宸
歐澈軒
顧伏炎
段默隱
井泳寒
閻弈曇
計惟憲
商航策
邢北岩
居儆謙
展錫賢
申宇烽
羅 影
韓 野
韋 繼
巫 擎
楚 洵女:夏落落 林小淺 安寧溪 沈雪玲
男:安宇墨 路宜 歐程夏冽
凌晶茹
荊紫欣
庄允澈 高井湛
易宇寒 木翕然 明天卓(天之驕子 卓爾不群)
柳滄漠 許辰 端木夜 萬俟風
慕容是 百里甄 7
回答者:
雪慧 冰雪聰慧
淑穎 賢淑,聰穎
瑾萱 瑾:美玉 萱:一種忘憂的草
鈺彤 鈺:美玉 彤:紅色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斕的雲,多用於人名
天瑜 瑜:美玉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彤萱 彤:紅色 萱:一種忘憂的草
玥婷 玥:傳說中一種神珠 婷:美好
媛馨 媛:美好碧萱 萱:一種忘憂的草
慧妍 慧:智慧 妍:美好
婧琪 婧:女子有才 琪:美玉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斕的雲,多用於人名
夢婷 婷:美好
夢然
雪怡 怡:心曠神怡
彥歆 彥:古代指有才學有德行的人 歆:心悅,歡愉
芮涵 涵:包容
笑薇 微笑
婧涵 婧:女子有才 涵:包容
鑫蕾 鑫:財富
茹雪(茹,諧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
歡馨(快樂,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優璇(優,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璇,像美玉一樣美麗,受人歡迎)
雨嘉(雨,純潔;嘉,優秀)
婭楠(婭,諧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聽)
明美(明白事理,長得標志美麗,有著花容月貌)
可馨(一個美麗的可人兒。能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對女孩的稱呼,沒什麼意義)
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昭雪(昭:充滿活力,是一個陽光女孩。雪:願她象雪一樣純潔、美麗。)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愛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麗,珍珠一樣令人喜愛)
茹雪(茹,諧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
正梅(為人正直,能承受各種打擊)
美琳(美麗,善良,活潑)
歡馨(快樂,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優璇(優,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璇,像美玉一樣美麗,受人歡迎)
雨嘉(雨,純潔;嘉,優秀)
婭楠(婭,諧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聽)
明美(明白事理,長得標志美麗,有著花容月貌)
可馨(一個美麗的可人兒。能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對女孩的稱呼,沒什麼意義)
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嫦曦(像嫦娥一樣有著絕世美麗容貌,像晨曦一樣朝氣蓬勃,有精神)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貞烈)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雪麗(美麗如雪)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怡香(香氣怡人)
韻寒(即蘊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後的一切風度與姿色)
夢璐(如夢幻般的女孩,璐,諧音露,露字為日月結合的靈之美.智慧且不誇張)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瓏)
靈芸(在古代,有一個叫薛靈芸的少女,長得容華絕世,貌賽貂禪,他被當時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進宮做寵妃,願您的女兒也象她一樣美麗,雙手靈巧)
欣妍(開心愉快,妍是美麗)
昭雪(昭:充滿活力,是一個陽光女孩。雪:願她象雪一樣純潔、美麗。)
倩雪(即前雪,也就是雪天出生的可愛公主啦)
玉珍(象玉一般美麗,珍珠一樣令人喜愛)
茹雪(茹,諧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
正梅(為人正直,能承受各種打擊)
美琳(美麗,善良,活潑)
歡馨(快樂,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優璇(優,各個方面都很優秀;璇,像美玉一樣美麗,受人歡迎)
雨嘉(雨,純潔;嘉,優秀)
婭楠(婭,諧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聽)
明美(明白事理,長得標志美麗,有著花容月貌)
可馨(一個美麗的可人兒。能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對女孩的稱呼,沒什麼意義)
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嫦曦(像嫦娥一樣有著絕世美麗容貌,像晨曦一樣朝氣蓬勃,有精神)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貞烈)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雪麗(美麗如雪)
依娜(有伊人風采,娜一般指姑娘美麗,婀娜多姿嘛)
雅芙(文雅,如出水芙蓉一般)
雨婷(溫柔,聰明,漂亮)
怡香(香氣怡人)
韻寒(即蘊涵)
莉姿(具有公主或王後的一切風度與姿色)
夢璐(如夢幻般的女孩,璐,諧音露,露字為日月結合的靈之美.智慧且不誇張)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瓏)
靈芸(在古代,有一個叫薛靈芸的少女,長得容華絕世,貌賽貂禪,他被當時的皇帝曹丕看中,欲召她進宮做寵妃,願您的女兒也象她一樣美麗,雙手靈巧)
欣妍(開心愉快,妍是美麗)
雨嘉(雨,純潔;嘉,優秀)
婭楠(婭,諧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聽)
明美(明白事理,長得標志美麗,有著花容月貌)
可馨(與家人生活得非常溫馨)
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
漫妮(生活浪漫,妮是對女孩的稱呼,沒什麼意義)
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
月嬋(比貂禪還漂亮美麗,比月光還溫柔)
嫦曦(像嫦娥一樣有著絕世美麗容貌)
靜香(文靜,象明朝時期的香妃一樣美麗,文雅)
夢潔(一個夢幻般的女孩,心地善良,純潔)
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
美蓮(美麗如蓮花一樣,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
雅靜(優雅文靜)
雅雯 (優雅的雲彩)
瑞祺 (吉祥)
芮穎 (聰穎)
詩琪 (詩情畫意;美玉)
雪雁 (在雪花中飛舞的飛雁)
煜婷 (照耀;亭亭玉立)
羽馨 (羽緞;溫馨)
雯璇 (雯:一種有花紋的雲彩;璇:美玉)
紫瑞 (吉祥)
玥晴 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
彥妮 彥:古時候指有才學有德行的人 妮:指女孩子
珺瑤 珺:美玉 瑤:美玉
樂姍 姍:女子走路時婀娜的樣子
馨蒙 馨:香氣
玥怡 怡:心曠神怡
芸熙 熙:光明
幻琪 琪:美玉
婧舒 婧:女子有才
凝萱 凝:匯集,匯聚 萱:一種忘憂的草
蔚婷 婷:美好
靖菲 靖:平安 菲:形容花草的香氣很濃
碧琪 琪:美玉
煦妍 煦:和煦 妍:美好
儷歆 歆:心悅,歡愉
璟雯 璟:玉的光彩 雯:色彩斑斕的雲,多用於人名
彥琳 彥:古代指有才學有德行的人 琳:美玉
慧然 慧:智慧
蕙怡 蕙:比喻女子身心芳潔 怡:心曠神怡
婉彤 婉:婉約 彤:紅色
〖雨瞳〗
「瞳」的意思是日出時光亮的樣子,接「雨」字含有「雨過天晴」之意,預示她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堅強地挺過去,風雨無阻,等待她的將是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曈」還形容目光閃爍的樣子,寄託父母對她長得靈氣十足、惹人喜愛的美好希望。名字中隱藏「日」和「月」,預示她將大有作為。
〖梓玥〗
「玥」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此名預示她將在神靈保佑下平安健康,並且能像神珠一般光芒四射,以自身獨特的魅力征服所有人,因而會受到百般呵護;還能像受人敬仰的神靈給人以勇氣和希望。
〖芷恩〗
諧音為「知恩」,顧明思義,就是希望她能牢牢記住所受到的恩惠。父母含辛茹苦把兒女撫養長大,如果兒女成年後反倒嫌棄父母,那是多麼悲涼的事!此名可寄託父母對兒女「知恩圖報」的希望。 「茗」原指上等的好茶,在這里是希望她成為一個心地善良的正直的人,同時字中的「草字頭」也突顯了她的性別。
向文輝(男)
文薈依(女)
蘇染琦(男)
悅小游(女)
游惠君(女
唐影風,唐穎陽,任瑩瑩,南野 李雅研,王優雪,蘇夢雅。李椏楓,趙廉,周亞哲 韓冰離 程上熙 左赫 葉綰 花藝 於芷伊 落茗 陸優兒 鍾毓蔚 許恩英 ,程慕容,單晨昕 ,車雨軒,珺兒,依憶,薇兒,雪伊,琪琪,司馬欣戀,雨軒,許昕娜,江雪,林櫻,白小雅,姜諾諾,尹赫,姜熙愛,蝶依,小薇,月兒,雅茹,筱菻,舒靈靈,風若茵,青沙,習語,凌心蕾,韓晴愛 含蕊 韓熙在, 瞻基, 林 沨,葉 諾 ,葉 凌 , 單亞奇, 展翎 ,展文哲,金翎翔,金哲, 宇浩,夜溪 ,林影風
蘇昱翔 許笑然
畲諾 唯姬
夭雅行 柳絮兒
女:馨芬 雅琳 夢潔 凌薇 雅靜 雪麗 依娜 雅芙 雨婷 雪慧 淑穎 鈺彤 璟雯 天瑜 婧琪 溶月 素菲 詩涵 寧馨 妙菱 心琪 詩婧 露潔 靜琪 漫妮 希菡
男"皇浦俊,陳夜凱 韓左成 冷夜熙 許子吟 司徒影,安藤瀟,林颯臣,程子羿, 歐陽風
女:唐甜,林歆悅,鳳瑾兒,青蘋蘋,柔嘉
男:靳帥,蕭冰塵,雲飛揚,古逸
女:慕容雨潔 蘇依晨 林筱婕 柳月晴 劉心蕊 林玉翎 陳星薇 端木菱 藍雨菲
男:伊陣風 夏藍櫟 夏藍鑫 金映傑 韓韻明
車寒軒 北凌宇
女:顧嫣離(適用范圍廣,適合現實文,小白文,古代,現代,H不H)
蕭裳
文衣
男:趙清生(如果是搞笑文,還可以以這個名字弄個笑話)
嚴諾凡
衛北澈
沉時墨(不要懷疑,有這個姓)
公子顏(復姓:公子.古代的可以考慮下哦)
時出雲
尹旭遙
沈連
男主角名:楊影楓、江楠
女主角:楚蝶冰
非原創、但還是求採納!!
⑤ 中國較常見的姓氏
中國較常見的姓氏:
01李 02王 03張 04劉 05陳 06楊 07趙 08黃 0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漕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熱傳,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
最近,網上有條關於「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的微博,其中列出了全國以及江蘇排名前十的姓氏,引發網友關注。不過,記者通過江蘇省公安部門了解到的數據發現,江蘇排名前四的姓氏:王、張、陳、李,近十年來都沒有變化。
這條微博引發網友關注,大家熱烈討論起自己的姓氏到底能排第幾。不過,記者查閱歷史資料後發現,其實這個排名是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數據。
⑥ 急求 唐伯虎《與文徵明書》譯文
與文徵明書•(明)唐寅
寅白征明君卿[1]:竊嘗聽之,累吁可以當泣[2],痛言可以譬哀[3]。故姜氏嘆於室,而堅城為之隳堞[4];荊軻議於朝,而壯士為之徵劍[5]。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動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顧也。昔每論此,廢書而嘆;不意今者,事集於仆。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喪無日,括囊泣血[6],群於鳥獸。而吾卿猶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懷素[7]。缺然不報,是馬遷之志,不達於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於蘇季也[9]。
計僕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沒[12],喪車屢駕,黃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無羈,不問生產,何有何亡,付之談笑。鳴琴在室,坐客常滿,而亦能慷慨然諾,周人之急[14]。嘗自謂布衣之俠,私甚厚魯連先生與朱家二人[15],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願賚門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嘗此士也。
蕪穢日識,門戶衰廢,柴車索帶,遂及藍縷。猶幸藉朋友之資,鄉曲之譽,公卿吹噓,援枯就生,起骨加肉,蝟以微名,冒東南文士之上。方斯時也,薦紳交遊[16],舉手相慶,將謂仆濫文筆之縱橫,執談論之戶轍。岐舌而贊,並口而稱。牆高基下,遂為禍的。側目在旁,而仆不知;從容晏笑,已在虎口。庭無繁桑,貝錦百匹[17];讒舌萬丈,飛章交加[18]。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身貴三木[19],卒吏如虎,舉頭搶地[20],涕泗橫集[21],而後崑山焚如,玉石皆毀[22];下流難處,眾惡所歸[23]。繢絲成網羅[24],狼眾乃食人,馬氂切白玉[25],三言變慈母[26]。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27],掇 墨甑中[28],仆雖聾盲,亦知罪也。當衡者哀憐其窮,點檢舊章,責為部郵[29]。將使積勞補過,循資干祿。而蘧篨戚施[30]。俯仰異態;士也可殺,不能再辱。
嗟乎吾卿!仆幸同心於執事者,於茲十五年矣!錦帶縣髦[31],迨於今日,瀝膽濯肝,明何嘗負朋友?幽何嘗畏鬼神?茲所經由,慘毒萬狀。眉目改觀,愧色滿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納;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32],當戶而噬。反視室中,甂甌破缺[33];衣履之外,靡有長物[34]。西風鳴枯,蕭然羈客;嗟嗟咄咄,計無所出。將春掇桑椹,秋有橡實,余者不迨,則寄口浮屠[35],日願一餐,蓋不謀其夕也。
呈欷乎哉!如此而不自引決,抱石就木者,良自怨恨。盤骨柔脆,不能挽強執銳,攬荊吳之士,劍客大俠,獨當一隊,這國家死命,使功勞可以紀錄。乃徒以區區研摩刻削之材[36],而欲周濟世間,又遭不幸,原田無歲[37],禍與命期,抱毀負謗,罪大罰小,不勝其賀矣!竊窺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喪[38];孫子失足,爰著兵法[39];馬遷腐戮,《史記》百篇[40];賈生流放,文詞卓落[41]。不自揆測[42],願麗其後[43],以合孔氏不以人廢言之志[44]。亦將檃括舊聞[45],總疏百氏[46],敘述十經[47],翱翔蘊奧[48],以成一家之言。傳之好事,托之高山,沒身而後,有甘鮑魚之腥而忘其臭者[49],傳育其言,探察其心,必將為之撫缶命酒,擊節而歌嗚嗚也[50]。
嗟哉吾卿!男子闔棺事始定,視吾舌存否也[51]?仆素佚俠,不能及德,欲振謀策操低昂[52],功且廢矣。若不託筆札以自見,將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3],身雖不久,為人所憐。仆一日得完首領,就柏下見先君子[54],使後世亦知有唐生者。歲月不久,人命飛霜,何能自戮塵中,屈身低眉,以竊衣食,使朋友謂仆何使?後世謂唐生何素?自輕富貴猶飛毛,今而若此,是不信於朋友也。寒暑代遷,裘葛可繼,飽則夷猶[55],飢乃乞食,豈不偉哉?黃鵠舉矣[56],驊騮奮矣[57]!吾卿豈憂戀棧豆嚇腐鼠邪[58]?
此外無他談,但吾弟弱不任門戶,傍無伯叔,衣食空絕,必為流莩[59]。仆素論交者,皆負節義。幸捐狗馬餘食,使不絕唐氏之祀。則區區之懷,安矣樂矣,尚復何哉!唯吾卿察之。
注釋:
[1]征明:文徵明,見本書作者介紹。君卿:對對方的敬稱。
[2]可以當泣: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
[3]譬:明曉。
[4]「故姜氏」二句:用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堞:城牆上像齒狀的矮牆。
[5]「荊軻」句:用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故事。征劍,指燕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見《史記•刺客列傳》。
[6]括囊:原指束閉口袋。因喻閉口不言。
[7]懷素:胸懷本素。
[8]「是馬遷」二句:指司馬遷《報任安書》。書中告訴任安自己隱忍苟活是為了完成《史記》。
[9]「少卿之心」二句:指傳為李陵(字少卿)《答蘇武書》。書中述說了自己暫降匈奴的原因。
[10]屠酤:屠戶和賣酒者。
[11]頡頏(xié háng):鳥飛上下的樣子。婆娑:盤旋。
[12]躡踵:踩著腳後跟,意謂相接。
[13]黃口:幼兒。嗷嗷:嘈雜聲。
[14]周:同「賙」,救濟。
[15]魯連: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常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受報酬。朱家:秦漢之際的游俠,魯人,以任俠得名。
[16]薦紳:同「縉紳」。
[17]貝錦:編成貝形花紋的錦鍛。《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箋:「喻讒人集作己過以成於罪,猶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錦文。「後就以貝錦喻故意編造的讒言。
[18]飛章:急報的奏章。
[19]三木:加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
[20]搶地:觸地。也作「槍地「。司馬遷《報任安書》:」見獄吏則頭槍地。「
[21]涕(yí)泗:鼻涕。
[22]「而後」二句:《尚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23]「下流」二句:《論語•子張》:「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當焉。」
[24]繢(huì):通「繪」,繪畫。
[25]馬氂(máo):馬尾。《淮南子•說山》:「執而不釋,馬氂截玉。」
[26]三言變慈母:用曾參殺人故事。《戰國策•秦策》二載: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曾母,曾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頃之又有人告,其母尚織自若。後有一人又告之,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27]整冠李下:樂府《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不下正冠。」
[28]掇:拾取。甑(zèng):瓦制的煮器。
[29]部郵:猶「部傳」,州郡屬吏。
[30]蘧篨(qú chú):戚施:喻謅諛獻媚的人。《詩經•新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蘧,同「籧」。
[31]錦帶縣髦:指當官。
[32]獰狗:兇猛的狗。
[33]甂(biān)甌:瓦器。
[34]長物:多餘的物件。
[35]浮屠:佛寺。
[36]研摩:研究揣摩。刻削:雕刻。這里指書寫。
[37]原田:平原上的田地。無歲:沒有收成。
[38]「墨翟」二名:墨翟,即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他曾被囚於宋。今《墨子》中有《書葬》篇。
[39]「孫子」二句:孫子,即孫臏。他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後龐涓忌妒孫臏才能,加以陷害,斷去了他的雙足。孫臏逃到齊國,做了軍師,破殺龐涓。著有《孫臏兵法》。
[40]「馬遷」二句:史學家司馬遷為李陵事遭腐刑(宮刑),忍辱完成了名著《史記》。
[41]「賈生」二句:賈生,指漢代作家賈宜。漢文帝時任太中大夫,對國事多所建議,遭當政大臣周勃等的反對,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遂寫了《吊屈原賦》等名文以抒憤。
[42]揆測:測度,估量。
[43]麗:附著。
[44]「以合」句:語見《論語•衛靈公》孔子語。
[45]檃(yǐn)括:把原有的文章就其內容、情節加以剪裁或修改。
[46]百氏:指諸子百家。
[47]十經:指儒家的經書。
[48]蘊奧:深奧的道理。
[49]鮑魚:氣味腥臭的咸魚。
[50]「必將」二句: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51]視吾舌存否:《史記•張儀列傳》:楚相疑張儀盜璧,「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52]低昂:高低起伏。
[53]:「辟若」二句:辟。同「譬」。《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是一種小飛蟲,壽命極短,朝生暮死。
[54]柏下:猶言墓下。因墓上種柏。故以柏代墓。
[55]夷猶:謂從容不迫。
[56]黃鵠:形似鶴,色蒼黃。《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57]驊騮:赤色的駿馬。
[58]棧豆:馬房的豆料,喻現成的利益。《三國志•曹爽傳》注引干寶《晉書》:「桓范出赴爽,宣王(司馬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范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嚇腐鼠:《莊子•秋水》:「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59]莩(piǎo):通「殍」,餓死。
⑦ 與文徵明書的全文翻譯
作品原文
與文徵明書•(明)唐寅
寅白征明君卿[1]:竊嘗聽之,累吁可以當泣[2],痛言可以譬哀[3]。故姜氏嘆於室,而堅城為之隳堞[4];荊軻議於朝,而壯士為之徵劍[5]。良以情之所感,木石動容;而事之所激,生有不顧也。昔每論此,廢書而嘆;不意今者,事集於仆。哀哉哀哉!此亦命矣!俯首自分,死喪無日,括囊泣血[6],群於鳥獸。而吾卿猶以英雄期仆,忘其罪累,殷勤教督,罄竭懷素[7]。缺然不報,是馬遷之志,不達於任侯[8];少卿之心,不信於蘇季也[9]。
計僕少年,居身屠酤[10],鼓刀滌血。獲奉吾卿周旋。頡頏婆娑[11],皆欲以功名命世。不幸多故,哀亂相尋,父母妻子,躡踵而沒[12],喪車屢駕,黃口嗷嗷[13],加仆之跌宕無羈,不問生產,何有何亡,付之談笑。鳴琴在室,坐客常滿,而亦能慷慨然諾,周人之急[14]。嘗自謂布衣之俠,私甚厚魯連先生與朱家二人[15],為其言足以抗世,而惠足以庇人,願賚門下一卒,而悼世之不嘗此士也。
蕪穢日識,門戶衰廢,柴車索帶,遂及藍縷。猶幸藉朋友之資,鄉曲之譽,公卿吹噓,援枯就生,起骨加肉,蝟以微名,冒東南文士之上。方斯時也,薦紳交遊[16],舉手相慶,將謂仆濫文筆之縱橫,執談論之戶轍。岐舌而贊,並口而稱。牆高基下,遂為禍的。側目在旁,而仆不知;從容晏笑,已在虎口。庭無繁桑,貝錦百匹[17];讒舌萬丈,飛章交加[18]。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身貴三木[19],卒吏如虎,舉頭搶地[20],涕泗橫集[21],而後崑山焚如,玉石皆毀[22];下流難處,眾惡所歸[23]。繢絲成網羅[24],狼眾乃食人,馬?憂邪子馵25],三言變慈母[26]。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整冠李下[27],掇 墨甑中[28],仆雖聾盲,亦知罪也。當衡者哀憐其窮,點檢舊章,責為部郵[29]。將使積勞補過,循資干祿。而蘧篨戚施[30]。俯仰異態;士也可殺,不能再辱。
嗟乎吾卿!仆幸同心於執事者,於茲十五年矣!錦帶縣髦[31],迨於今日,瀝膽濯肝,明何嘗負朋友?幽何嘗畏鬼神?茲所經由,慘毒萬狀。眉目改觀,愧色滿面。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納;僮奴據案;夫妻反目;舊有獰狗[32],當戶而噬。反視室中,甂甌破缺[33];衣履之外,靡有長物[34]。西風鳴枯,蕭然羈客;嗟嗟咄咄,計無所出。將春掇桑椹,秋有橡實,余者不迨,則寄口浮屠[35],日願一餐,蓋不謀其夕也。
呈欷乎哉!如此而不自引決,抱石就木者,良自怨恨。盤骨柔脆,不能挽強執銳,攬荊吳之士,劍客大俠,獨當一隊,這國家死命,使功勞可以紀錄。乃徒以區區研摩刻削之材[36],而欲周濟世間,又遭不幸,原田無歲[37],禍與命期,抱毀負謗,罪大罰小,不勝其賀矣!竊窺古人,墨翟拘囚,乃有薄喪[38];孫子失足,爰著兵法[39];馬遷腐戮,《史記》百篇[40];賈生流放,文詞卓落[41]。不自揆測[42],願麗其後[43],以合孔氏不以人廢言之志[44]。亦將?a括舊聞[45],總疏百氏[46],敘述十經[47],翱翔蘊奧[48],以成一家之言。傳之好事,托之高山,沒身而後,有甘鮑魚之腥而忘其臭者[49],傳育其言,探察其心,必將為之撫缶命酒,擊節而歌嗚嗚也[50]。
嗟哉吾卿!男子闔棺事始定,視吾舌存否也[51]?仆素佚俠,不能及德,欲振謀策操低昂[52],功且廢矣。若不託筆札以自見,將何成哉?辟若蜉蝣,衣裳楚楚[53],身雖不久,為人所憐。仆一日得完首領,就柏下見先君子[54],使後世亦知有唐生者。歲月不久,人命飛霜,何能自戮塵中,屈身低眉,以竊衣食,使朋友謂仆何使?後世謂唐生何素?自輕富貴猶飛毛,今而若此,是不信於朋友也。寒暑代遷,裘葛可繼,飽則夷猶[55],飢乃乞食,豈不偉哉?黃鵠舉矣[56],驊騮奮矣[57]!吾卿豈憂戀棧豆嚇腐鼠邪[58]?
此外無他談,但吾弟弱不任門戶,傍無伯叔,衣食空絕,必為流莩[59]。仆素論交者,皆負節義。幸捐狗馬餘食,使不絕唐氏之祀。則區區之懷,安矣樂矣,尚復何哉!唯吾卿察之。
注釋:
[1]征明:文徵明,見本書作者介紹。君卿:對對方的敬稱。
[2]可以當泣:古樂府《悲歌》:「悲歌可以當泣」。
[3]譬:明曉。
[4]「故姜氏」二句:用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堞:城牆上像齒狀的矮牆。
[5]「荊軻」句:用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故事。征劍,指燕太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見《史記•刺客列傳》。
[6]括囊:原指束閉口袋。因喻閉口不言。
[7]懷素:胸懷本素。
[8]「是馬遷」二句:指司馬遷《報任安書》。書中告訴任安自己隱忍苟活是為了完成《史記》。
[9]「少卿之心」二句:指傳為李陵(字少卿)《答蘇武書》。書中述說了自己暫降匈奴的原因。
[10]屠酤:屠戶和賣酒者。
[11]頡頏(xié háng):鳥飛上下的樣子。婆娑:盤旋。
[12]躡踵:踩著腳後跟,意謂相接。
[13]黃口:幼兒。嗷嗷:嘈雜聲。
[14]周:同「賙」,救濟。
[15]魯連:魯仲連,戰國時齊人。常為人排難解紛而不受報酬。朱家:秦漢之際的游俠,魯人,以任俠得名。
[16]薦紳:同「縉紳」。
[17]貝錦:編成貝形花紋的錦鍛。《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箋:「喻讒人集作己過以成於罪,猶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錦文。「後就以貝錦喻故意編造的讒言。
[18]飛章:急報的奏章。
[19]三木:加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
[20]搶地:觸地。也作「槍地「。司馬遷《報任安書》:」見獄吏則頭槍地。「
[21]涕(yí)泗:鼻涕。
[22]「而後」二句:《尚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23]「下流」二句:《論語•子張》:「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當焉。」
[24]繢(huì):通「繪」,繪畫。
[25]馬?櫻╩áo):馬尾。《淮南子•說山》:「執而不釋,馬?詠賾瘛!?
[26]三言變慈母:用曾參殺人故事。《戰國策•秦策》二載: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曾母,曾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頃之又有人告,其母尚織自若。後有一人又告之,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27]整冠李下:樂府《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不下正冠。」
[28]掇:拾取。甑(zèng):瓦制的煮器。
[29]部郵:猶「部傳」,州郡屬吏。
[30]蘧篨(qú chú):戚施:喻謅諛獻媚的人。《詩經•新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蘧,同「籧」。
[31]錦帶縣髦:指當官。
[32]獰狗:兇猛的狗。
[33]甂(biān)甌:瓦器。
[34]長物:多餘的物件。
[35]浮屠:佛寺。
[36]研摩:研究揣摩。刻削:雕刻。這里指書寫。
[37]原田:平原上的田地。無歲:沒有收成。
[38]「墨翟」二名:墨翟,即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他曾被囚於宋。今《墨子》中有《書葬》篇。
[39]「孫子」二句:孫子,即孫臏。他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後龐涓忌妒孫臏才能,加以陷害,斷去了他的雙足。孫臏逃到齊國,做了軍師,破殺龐涓。著有《孫臏兵法》。
[40]「馬遷」二句:史學家司馬遷為李陵事遭腐刑(宮刑),忍辱完成了名著《史記》。
[41]「賈生」二句:賈生,指漢代作家賈宜。漢文帝時任太中大夫,對國事多所建議,遭當政大臣周勃等的反對,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遂寫了《吊屈原賦》等名文以抒憤。
[42]揆測:測度,估量。
[43]麗:附著。
[44]「以合」句:語見《論語•衛靈公》孔子語。
[45]?a(yǐn)括:把原有的文章就其內容、情節加以剪裁或修改。
[46]百氏:指諸子百家。
[47]十經:指儒家的經書。
[48]蘊奧:深奧的道理。
[49]鮑魚:氣味腥臭的咸魚。
[50]「必將」二句:李斯《諫逐客書》:「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51]視吾舌存否:《史記•張儀列傳》:楚相疑張儀盜璧,「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52]低昂:高低起伏。
[53]:「辟若」二句:辟。同「譬」。《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是一種小飛蟲,壽命極短,朝生暮死。
[54]柏下:猶言墓下。因墓上種柏。故以柏代墓。
[55]夷猶:謂從容不迫。
[56]黃鵠:形似鶴,色蒼黃。《史記•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57]驊騮:赤色的駿馬。
[58]棧豆:馬房的豆料,喻現成的利益。《三國志•曹爽傳》注引干寶《晉書》:「桓范出赴爽,宣王(司馬懿)謂蔣濟曰:『智囊往矣!』濟曰:『范則智矣,駑馬戀棧豆,爽必不能用也。』」嚇腐鼠:《莊子•秋水》:「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59]莩(piǎo):通「殍」,餓死
作品譯文
唐寅告白文徵明君:
我聽說,多次的吁嘆就當哭泣;悲痛的言辭可以傾訴哀傷。正如此,所以孟姜女在室內悲嘆,堅固的長城(的城垛)竟為之倒塌;荊軻在朝中痛陳國事,就有壯士送上刺秦王的寶劍。這是因為情之所感,就是木石也動容;而事到緊急關頭,就連生命也可以不顧啊。過去每每議論這些,放下手中的書嘆息而已;想不到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了。苦啊苦啊,這也是命啊!低頭自思,離死不遠,閉口痛哭,覺得和鳥獸一樣卑微。而我的好友還用英雄的標准來期盼我,忘了他身負多項罪名,殷勤教侮督促,竭盡平常胸懷。然而你從我這里得不到回報,這就好像是司馬遷的理想不被任安知曉;又好像李陵的心思,不被蘇武理解一樣。
回憶我年少時,在屠夫和酒家那些人中間廝混,在刀和血中長大 。後來得到我友您的提攜,人世間上下求索,都是想以功名命世。然而人生不幸頻生變故,哀事禍亂不請自來,父母妻子,接連去世,丟下幼兒,嗷嗷待哺。再加上我一貫自由懶散,不善理家,家中有什麼缺什麼,只當是玩笑。雖然如此,我家裡還是天天鼓樂不斷,坐客常滿,我還是能慷慨允諾,周濟別人的危難。曾處稱是百姓中的豪俠,背地裡佩服魯仲連和朱家這樣的豪傑,以為他們說一句話足以扭轉乾坤,施捨一點好處足以庇護人。我寧願送出門下一奴僕,來紀念這世上不曾出現過這樣的人士。
我的家境一天天衰敗,日漸荒蕪和污穢,出入乘坐柴車,衣著漸漸是破爛不堪了。還好,借朋友的資助,鄉親抬舉,公卿吹噓,使我如枯木逢春,白骨生肉,惶恐以些微名聲,冒東南文士之上。記得那段時間,與名流交遊,舉手相慶,都說我縱橫文筆,談論往往引領潮流。恨不得把一個舌頭分成兩來稱贊我半,眾口一詞都是贊譽之詞。牆築得高而地基不牢,這就釀成禍患。有人在一旁冷眼看我,我卻不知:從容飲樂談笑,不知已在虎口。院內未種桑樹,人家編派我的罪名(貝錦)早已滿天飛;進讒言的舌頭足有萬丈,一道道奏章飛馳朝廷。最終天子震怒,下旨捕我入獄。身戴枷鎖,卒吏如虎,磕頭作楫,涕泗縱橫;玉石俱焚,難與下流之輩相處,一切罪惡都集中到一起。用筆畫出的絲線竟然也織出羅網,狼聚在一起就會吃人;堅持不舍,馬尾都能切割白玉;傳言兒子殺人,多說幾遍就能動搖慈母的信心。天下都以唐寅為不齒之士,握緊拳關放開膽量,像對待仇敵。知情的與不知情的,都指著我吐口水,那羞辱也算厲害!在李子樹下戴帽, 在飯甑子中取墨,我雖然不聰明,也知道是有罪的。當權者可憐我的困窘,依照舊章程,讓我作個地方官的隨從。意在叫我效力補過規規矩矩掙點衣食。而謅諛獻媚,卑躬屈膝經常改換臉色。與其這樣活著受辱,不如你殺了我。
唉,我的好友!你我一同共事,至今十五年了!當個小官到今日,肝膽相照,在明處那有負過朋友?在暗中何嘗怕過鬼神?這次的經歷,慘毒萬狀。弄的我面目全非,愧色滿面。衣裳破得不敢扯一下,鞋子缺一隻也是不能穿的了;坐在書案前的是奴僕書僮;夫妻反目成了仇人;舊時養的兇猛的狗,見我歸來竟然守著門要咬我。回看室中,壇壇罐罐破爛一地;除了幾件衣服鞋子之外,再沒有什麼多餘傢伙。西風吹枯葉,一派蕭瑟中勉強留客;心慌意亂,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好打算春天撿點桑椹,秋來采點橡實用來充飢了,實在還不夠,就到寺院去化點吃的。一日但願有一餐,實在不敢去想晚上吃什麼呀。
可嘆啊我的朋友!大丈夫的功過蓋棺論定,到時看我還有說話的舌頭沒有?我向來任俠尚義,不能顧及德養,想要弄點權術計謀什麼的,恐怕連我的文字功底都荒廢了。若不靠文筆書札來實現自我,還有什麼成就呢?好比短命的蜉蝣,羽衣鮮亮,雖然活不久,亦為人所憐。我有朝一日完成願望,就是到地下去見先君子,使後世人也知道這世界曾經有個叫唐寅的。歲月不久,人的壽命你飛霜一樣短暫,怎麼能自己失落在塵世中,屈身低眉,以偷得些須溫飽,使朋友議論我生來是干什麼的?後人批評說唐生有什麼追求?素來輕看富貴猶如飛毛,現在如果這樣(指忍辱苟安),是不取信於朋友也。寒暑季節變換,有裘衣葛衣可以為繼,吃飽了則從容不亂,飢餓時就去乞食,豈不偉哉?黃鵠高飛,驊騮騰躍!我的朋友怎會擔憂我是貪戀棧豆的駑馬或者只是嚇嚇腐鼠的病鷹啊?
好啦,沒別的話說了。但你兄弟我荏弱不能當家立戶任,又無伯叔可以依傍,衣食空絕,早晚會餓死。與我平時交往者,都不講義氣背叛了我。萬望君將你的狗馬餘食捐助給我,使唐氏不至絕後。那麼我這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就心滿意足了,還有什麼別的!只希望我友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