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培訓 » 京漢英語培訓

京漢英語培訓

發布時間: 2022-07-19 18:39:39

㈠ 武漢哪個英語培訓中心教初中英語(主要是打基礎)教得很好的急~~

可以考慮哈巨人教育啊,還有靈格風,這些都不錯,武昌有很多分點,只是貴了點,不經濟。還有京漢培訓啊,文都啊,這些都很可以。其實你可以在你住的小區看哈有沒有英語培訓的地方,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很負責。新東方是名氣響,效果是一般,不明顯。

㈡ 武漢格林之音快樂英語在哪啊

武漢市格林之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武漢市京漢大道747號京漢大廈8樓

㈢ 有人了解武漢的京漢教育嗎這個教育機構怎麼樣

這個教育機構還是有國家正規的營業執照,是一所正規的培訓機構

㈣ 京漢教育的八大員培訓怎麼樣

今年八大員考試還沒開吧,繼教到是開放了,機構其實都是差不多,只要價格合適就行。

㈤ 求幾個中國人為國爭光的故事

1879年,廣東佛山縣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帝國主義忙於戰爭,輸入中國的商品,包括火柴數量都大為減少;加上五四運動爆發,中國人民奮起抵制日本貨,提倡國貨,全國各地又興起了辦火柴廠的熱潮,在短短幾年中,全國的火柴廠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

工廠技術人員經過半年多的試驗研究,採用高強度的膠粘劑,解決了火柴頭受潮脫落的難題;並購置磨磷機,提高了赤磷面的質量。改進後的鴻生火柴,頭大,發火快,火苗白,磷面經久耐用。此後,他們又對生產技術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進,火柴質量一再提高,鴻生成為眾口一詞的名牌產品,不但在國內成了搶手貨,一度還打入了南洋市場。工廠的利潤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劉鴻生首先邀集國產火柴製造同業成立聯合辦事處,繼而以此名義與美商火柴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華中地區火柴產銷管理委員會,並制定了相應的火柴生產、銷售限制辦法。最後,劉鴻生又以中華火柴同業聯合會首席代表名義,與日商在華火柴同業會進行談判。日商迫於華商聯合會與華中管理委員會的一致行動,不得不加入中華全國火柴產銷聯營社。

留學海外的侯德榜,帶來了在美國設計好的圖紙,與工程技術人員一道,測試各種機器,經過調整改進,終於揭開了蘇爾維制鹼法的秘密,解決了大規模製鹼的一系列技術難題。1926年,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質量已經超過了英國卜內門公司的洋鹼。這年秋天,在美國建國150周年國際博覽會上,紅三角牌純鹼榮獲金質獎,不但使中國人揚眉吐氣,而且打開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築工程所採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台、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築,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肩挺立。

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拚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吶喊沖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採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於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並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
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以下關於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廠在鞭炮聲中開工了。經過3年多的苦戰、幾百次的試驗,陳調甫終於如願以償,研製出了物美價廉的油漆新配方。陳調甫把新產品定名為「永明漆」,它成為中國油漆工業的第一個名牌產品,當年就獲得了實業部頒發的獎狀,不但風行國內,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國的150多家廠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業務聯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國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業。
陳調甫一天都沒有放鬆過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製出一種醇酸樹脂漆,是我國合成樹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種。這種漆才在恢復後的永明漆廠投產成功,陳調甫將它取名為「三寶漆」。這是中國油漆工業中又一個超越西方的名牌產品。

此外還有中國船王盧作孚等就不說了。我最後要講的是,中國以前是窮,但不白。而且我們當時有比得上日本美國的工業產品。這些比較要橫比,不要縱比。現在我們廣東人還叫香皂叫「番鹼」,不管洋鹼國鹼一律叫番鹼,只是習慣問題。

馬尾造船廠建於1866年12月23日,是我國晚清洋務運動產生的第一家機器造船廠,時任總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楨,力排阻力,改革舊制,大膽引進歐洲先進的造船技術、設備和工程技術人員,聘請法國人日意格為船政正監督,任用洋人傳授造船、造機技藝。1869年,造出了我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 1871年,誕生了我國第一台蒸汽機;1882年,製造了我國最大噸位鐵肋木殼兵船;1889年製造出我國第一艘鋼殼網甲軍艦。從建廠至1907年,馬尾船政經歷了從跟洋人學造木殼蒸汽兵輪到1875年辭退外籍技師,自行設計建造艦船,實現了自主建造木殼—鐵木合構—鋼制艦船的質的轉變,共製造出大小船 40餘艘,成為當時我國規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廠,也是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後,馬尾船政改為福州船政局,又創設了飛機製造工程處。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詒經等中國年輕科技人員,經一年多努力,於1919年8月,製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甲型一號」雙翼水上飛機(1910年法國的費勃成功地解決了水上飛機的起降問題,製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此後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 17架飛機,並培養了我國自己的飛行員。這使福州船政不僅是艦船的發祥地,還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搖籃。

漢陽兵工廠

(本文只引輕兵器有關資料,漢陽兵工廠尚生產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彈,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張之洞在大別山下找到廠址,長600丈,廣100丈,南枕山,北濱漢,西臨大江,與省城對岸。惟需築地基9尺,並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當地設鐵廠,槍廠和炮廠....1895年8月開始小量生產,冬季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仿造德國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槍(應是 CommissionRifle,與毛瑟無關),因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為88式,其全稱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槍。使用圓彈頭。同時生產子彈,每月能生產十三萬粒。

德國定製八八式委員會步槍及漢陽造

1896年開工生產。第一年生產1300枝步槍

1901年,生產步槍2,500枝,馬槍316枝。抬槍53桿。徐建寅試制棉質無煙火葯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張之洞奏請將湖北槍炮廠改名湖北兵工廠。當時可以日產步槍50枝。子彈12000顆。

1904年,湖北槍炮廠又對88式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88式步槍與德M1888式不同點有:德M1888式槍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稱老套筒,

漢陽造88式步槍

1907年陸軍部通令各省采購湖北兵工廠槍械。除特殊需要外,不應向外洋采購,一律向漢陽廠購買,並依期付款。該年生產步槍9,000枝

1916年9月8日,陸軍部軍械司在南苑試放漢陽兵工廠廠長劉慶恩(發明國造半自動步槍第一人)所製造的新槍,名為自裝槍。
毛說「解放後」中國才能製造萬噸輪,事實是這樣的嗎?

上海江南造船廠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國訂貨,製造四艘同一類型的萬噸貨輪,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機型貨船。分別命名為「官府號」 (MANDARIN)、「天朝號」(CELESTIAL)、「東方號」(ORIENTAL)、「震旦號」(CATHEY)。船長135米,寬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噸。其中第一艘「官府號」於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經美國運輸部驗收,工程堅固、配置精良,美國政府對其建造質量十分滿意。

中國第一台重型柴油機:1924年,5種規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機,上海新樣機器廠。
中國第一輛汽車:1929年,65馬力,載重為1.8噸,沈陽遼寧迫擊炮廠。

中國第一台萬能銑床:1918年,上海王岳記機器廠。

中國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飛機:1919年,甲型一號水上飛機,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至1930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已生產出教練機、偵察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7種飛機。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1920年,排水量14,750噸,時速10.5里,遠洋運輸輪,美國訂單,此後又生產了另外3艘。

中國第一架飛機:1912年,廣州燕塘廣東飛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後墜機,試飛未成功)。

中國第一台柴油機:1913年,燒球式40馬力柴油機,廣州協同和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車床製造廠:1915年,上海榮昌泰機器廠。

中國第一家飛機專業製造廠:1918年,馬尾船政局飛機工程處。

中國第一台為萬噸輪配套的蒸汽機:1918年,3430和3668馬力蒸汽機,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軋花機:1887年,上海張萬祥福記鐵工廠。

中國第一台對開平板印刷機:1900年,上海曹興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繅絲機:1900年,上海永昌機器廠。

中國第一條軋油聯合設備:1905年,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艘大型軍艦:1906年,寧紹號,排水量3074噸,3000馬力,福州船政局。

中國第一台抽水機:1907年,15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卷揚機:1907年,60馬力,漢陽周恆順機器廠

中國第一台汽錘: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台銑齒機:1870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大馬力軍艦:1872年,海安號,排水量2800噸,1800馬力,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輛簡易蒸汽機車:1881年,用蒸汽鍋爐改制,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輛標准蒸汽機車:1882年,中國火箭號,開平礦務局工程處。

中國第一台蒸汽機:1862年,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艘輪船:1865年,黃鵠號,安慶軍械所。

中國第一台車床:1867年,江南製造局。

中國第一艘近代軍艦:1868年,恬吉號,排水量600噸,江南製造局。

記得上學的時候地理老師可是說舊中國「沒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國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近代開采延長石油,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長油礦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光緒三十年(1904年)十月,陝西巡撫曹鴻勛奏准朝廷,撥銀8100兩為資<屯墾經費),開辦延長油廠,並令知縣洪寅為總辦。經武漢化驗油質,成分特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開鑽,在延長縣城西門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產量1.5噸。這是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此井鑽采成功,標志著中國工業開採石油的開始,從此揭開了中國石油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油的歷史。

獨山子是中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曾與甘肅玉門、陝西延長同稱為中國最早的三大油礦.

1935年,有「中國甘蔗製糖之父」之稱的原順德糖廠投產,成為中國第一家機械化甘蔗製糖廠,這個中國最老、也是最大的甘蔗製糖廠後來發展成現在的順糖集團

薛廣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順德龍江。17歲去香港在船廠做工,學成一手出色的機械技術。薛氏借為停泊珠江的英國油輪「青龍號」 檢修機械的機會,設法將船上的柴油機全面拆卸,繪出圖紙,測得數據,經過反復試驗改進,在1915年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國產柴油機,不久就成批投產,引起國外工業界人士的驚異。

十九世紀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國「老狗」牌(NEWHOME)縫紉機輸入中國;1910年,美國勝家縫紉機從上海、廣州等口岸大量輸入,很快壟斷了這些地區的縫紉機市場。

1928年,上海龍華人計國禎力求改變這種局面,他曾預言:「將來有一天,每家女兒出嫁,都要有一台縫紉機做陪嫁!」於是他開設了勝美縫紉機廠(取名「勝美」是要勝過美國,勝過「勝家」),成功試制了中國第一台國產家用縫紉機,開創了中國家用縫紉機工業的起點。

兩彈一星為代表的科技成果,袁隆平試驗雜交水稻等等

㈥ 在漢口京漢大道哪裡可以學習英語

其實,能學習英語的地方有很多,關鍵是看自己怎麼選擇。
師資

受地域限制,一般來說大城市的比小城市的好,大機構的比小機構的好。比如眾所周知的,英語好的外教和中教都集中在一線城市或高等院校,如此,師資的選擇也應該有所區別。老師是否有相關的教學資質,是否有足夠的教學經驗,都是衡量培訓班教學效果很好的條件。

班級人數

小班要具體到人數,三五人也是小班,十幾二十人也是小班,除了應試的培訓外建議不上大班課;不是個會說英語的外國人就是好的外教,外國人也有三教九流之分,英語口語也是方言者眾。

課時數

千萬不要算人機對話的那種課,而是真正跟老師互動交流的課,這樣的課程方能更好的練習口語能力,而自學的資料網路上比比皆是,如果勤快點能自主學習,自學也是可以的。

課程安排

一周四五節一節一兩個小時,跟一周一節課五六個小時也有很大區別。因為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如果集中在一天將很多東西一次性灌入,而沒有時間練習和復習,那麼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建議每天學習的時間少一點,而學習的頻次加多,反而效果會好些。但每天十幾分鍾還沒進入英語思維狀態就停止,也會對學習的效果有影響哦,這個大抵是根據學員自身情況區別對待了。

價格

價格不是單指總價,而是要根據互動課時數、班級大小、上課頻率之類的比較。如果單指課程總價,而不比較上課的時間和班級人數,如同樣的價錢同樣的課時數,但班級人數不一樣,所享受到的服務以及口語練習的機會也是不一樣的,一定要細細衡量。

便捷

上課方便不方便,其實決定了你能不能長久堅持學習。如果上課時間太固定,無法靈活安排,那麼遇到自己臨時有事不能上課,補課又不方便的話,那課程就只能浪費了,而緊接著後面的課因為前面沒上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那麼無論如何學習的自信也會受挫,因此報班前有必要了解上課的模式和流程。

容載量

培訓機構開在那是不會停止招生的,試想培訓機構是不會輕易擴容的,教室數量有限,師資有限,開班有限,所以達到一定限度的時候就會出現訂課訂不到的問題,這是沒辦法解決的問題,以免課程顧問只會說是你的原因。

試聽體驗

一定要去試聽課程,各個英語培訓機構的體驗課一般做足了功課,如果體驗課的感覺都不好的話那就更沒必要報班了。但是,體驗課感覺很不錯後,一定要了解真正給你上課的老師是誰,正式課堂里的班級人數是多少,訂課容易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培訓機構正在上課的學員和老師,建議旁聽一下,那麼該機構的教學水平多少心裡也有底。

㈦ 武漢新東方有哪些校區

對於怎樣學好口語,有這么一些人的想法真的很搞笑,學口語就找老外。我不禁要問,你能找到幾個老外呢?就說找到了,又有幾個會真的用心跟你交談,用心與你練口語呢?老外不要生活,天天與你約會到公園練口語???天天與你視頻聊Q練口語???天天與你通話十分鍾練口語,交流感情?????更有甚者(也許是少數,我答題時候見到的……我前幾天剛從美國回來,在那裡玩了幾個月,原來是啞巴英語,現在很流利了……強烈建議你出國去……還有的說,我在國外呆了N年……),出國練習口語!!!去美國,去英國…………MY god!!!So cute they are!!!真的很佩服他們學習英語,學好口語的那股子認真勁兒!!!!中國數以億計的人想學口語,那麼估計他們都得出國去了……誠然,我不否認與老外交談得好確實會增強開口說英語的自信心。但這種想法真的很不實際。如果你能創造這樣的條件,那是你的本事,也是你學好口語的值得自豪的資本……怎麼說呢?我覺得一個人之說以說英語結結巴巴是有三方面原因的一:他的詞彙量不夠,陷入有話說不出的尷尬;二:他的語法還是欠一點火候,如果一個人的語法不熟練,那麼他口頭臨場組織語言的能力就差,我覺得這就要在平時多加訓練了;三:他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少;要提高你的組織能力,我覺得可以這樣練習:第一,天天動筆寫一寫,找個感覺,你可以隨便找一篇比較淺顯的中文,你試著去翻譯下,看你翻譯的速度和准確度如何,或者是看中文電視電影的時候,你有意識去把演員的對話翻譯成英文。再者,看有中英文字幕的好萊塢電影的時候,你就當做沒看見字幕上的英文,你把中文翻譯一遍,然後對照英文字幕……久而久之,我覺得這樣是有很大幫助的,最起碼可以提高你順口說出英文的速度吧!第二:多看看語法,把生疏的語法補上來,這樣同樣也可以提高你臨場的語言組織能力。第三:平時要多讀英語文章,培養一種語感和良好的語言環境,只有真正置身於英語的環境中,你才能得心應手啊!第四:如果你能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不是老外,有則更好),一起練習,一起進步,這樣可以將你所學融入實際生活,是提高口語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總而言之,在學習上做一個有心人是很重要的,千萬不要借口自己不是學英語的料,那都是些幼稚的掉渣的借口!!!

㈧ 重慶觀音橋附近有哪些英語補課機構(我現在初三)

觀音橋附近有以下幾類,我都去過
1.美聯英孚等成人英語輔導機構
2.新東方歐文等老牌英語補課機構
3.京漢學大等一對一機構
4.專注教育等應試教育機構

㈨ 詹天佑資料

個人簡介
詹天佑 (1861年4月26日 –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ne Tien Yow),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帝十一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在紀念京張鐵路100周年之際,張家口人民永遠緬懷京張鐵路的總設計師詹天佑,2005年在張家口南站廣場,建起詹天佑塑像。

電影《詹天佑》介紹

一九零四年,清朝政府籌建北京到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英俄兩國同時爭奪修築權,相持不下。清政府對兩方均不敢得罪,只得決定自力修建。一九零五年聘詹天佑為總工程司(今稱工程師),外國人嘲笑說:「能修建此路的中國工程司尚未出世。」詹天佑以他崇高的責任感和頑強毅力,以我國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阻礙,終於在1909年修建成舉世矚目的真正意義上的我國第一條自力修建的鐵路。
隨後,詹天佑除接受了修建四條鐵路的邀請外,還懷著熱望策劃修築從廣州到漢口的粵漢鐵路,以構成實現和京漢鐵路連成一條的、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幹線。然而,1911年,清政府發出一道把全國商辦鐵路收歸國有的命令,逼迫詹天佑交出粵漢鐵路,使詹天佑感到極度絕望。同年,辛亥革命爆發,清廷覆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新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提出「全國鐵路網建設」的宏偉規劃,同時提出將原計劃修建的川漢、粵漢兩條鐵路合並成立漢粵川鐵路公司,並請詹天佑擔任會辦。
一九一九年,修建鐵路大權重又落入官僚政府和列強之手,詹天佑修建漢粵川鐵路的工作,再度受到重重阻力。他深深感到,修建鐵路一事,不能自主,實際上就是列強不願讓中國人控制自己國家的命脈。為改變這樣的處境,他團結周圍人士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為中國鐵路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這部電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導演是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孫道臨,主要演員:詹天佑——馮淳超、譚菊珍——惠娟艷、楊 遜——孔祥玉、鄭元直——高 明、孫中山——盧 奇、袁世凱——林連昆。

個人經歷
回答者:zzggzzzgz - 魔法師 四級 2-26 12:33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回答者:熊熊烈焰7 - 童生 一級 2-26 20:05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答者:985895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7 19:37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熱點內容
八年級上冊英語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9-17 02:14:28 瀏覽:914
春節的小作文用英語怎麼寫50字 發布:2025-09-17 02:11:26 瀏覽:338
英語作文讀後感題目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02:10:47 瀏覽:699
怎麼介紹熊貓的作文英語 發布:2025-09-17 02:09:29 瀏覽:629
英語作文寫信格式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2:04:51 瀏覽:865
怎麼做家鄉一道特色菜的英語作文 發布:2025-09-17 01:54:34 瀏覽:592
鴨子英語作文怎麼寫大全 發布:2025-09-17 01:54:25 瀏覽:238
在門上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1:51:22 瀏覽:503
一天很多次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7 01:49:49 瀏覽:299
需要半小時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7 01:43:29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