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語培訓 » 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案例分析英語

小學教師校本培訓案例分析英語

發布時間: 2022-07-22 00:29:19

㈠ 小學英語教學案例應該如何分析從哪幾方面入手

您好,先從音標入手,音標就是漢字拼音,怎麼學會漢字就怎麼學英語

㈡ 急需一篇小學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體會匯報

英語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心得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英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功的關鍵,是需要一支優良的教師隊伍。搞好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2012年秋季,我縣很榮幸地率先成為全市的省級課改實驗區,我校作為實驗區先進學校之一,在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等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凝心聚力,扎扎實實做好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堅持「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確保師資培訓工作與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並適當超前,使教師與新課程同行,煥發出新的生命。

一、平等交流、討論、對話、合作,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以教師為本體,則是我校開展校本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在培訓中,主要採用平等參與的方式,讓教師自己對新課程的理念和做法進行探究。通過創設情境,引導教師在活動、表現和體驗中反思自己的經驗與觀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產生新的思想,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

師資培訓的形式力求多種多樣,激發教師參與的熱情,促使教師全身心參與培訓工作。1、專題講座。我校在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級骨幹培訓、縣課改通識培訓、縣新課程學科培訓的同時,扎實開展好校本培訓,請專家、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經過培訓的輔導員主講,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綱要》和各學科課程標准。培訓者將學習內容製成幻燈片,圖文並茂,提綱挈領,突出重點,使教師能很好地領悟其精髓,深入了解各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實施建議等,從而指導教學實踐。2、觀看錄像。放映能引起爭議的錄像片斷,錄像中教師的行為反映出教師有嘗試新課程理念的願望,但不夠完善。觀看後組織教師分組討論,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及其對學生的影響進行反思,明確新課程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新要求。3、教學觀摩。強化「三課」(研究課、匯報課、示範課)管理,積極開展「假如我來上這一課」討論,同時,選派骨幹教師外出聽課,並以上課、寫體會等方式匯報學習所得,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4、案例分析。精心搜集一些教學案例,定期組織教師以備課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並作點評,幫助教師從感性的經驗中生成理性的認識。5、經驗分享。根據課改中出現的熱點問題(如「如何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如何在一年級課堂中讓學生主動探究」「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做好安全工作」等),以及教師在課改工作中的疑惑和困難,定期組織教師沙龍,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暢談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積累的經驗,把自己的看法與做法和大家分享。6、教學反思。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對教師學會如何教學和教師從教學中學會什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校把教學反思作為培訓的一種形式,要求每位教師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課堂結構、教材處理、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法設計、提問和練習設計等方面進行回顧與反思,寫成心得,並定期在教研組中交流。不少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方案在省、市、縣級的雜志或評比中發表或獲獎。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行新課程的前提,因為他們最終決定著課程實施的走向。經過一次次的「頭腦風暴」,我校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不再是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是一批擁有正確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課堂上,將4的加法寓於孫悟空分桃的活動,使識字與生活、游戲緊密聯系,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我校的課改實驗教師在今年的縣級優秀課的評比中,獲得了語文、數學、藝術學科的第1名。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學校扎扎實實進行師資培訓是分不開的。

二、邊培訓、邊實驗、邊開發、邊研究,加強培訓資源建設。

由於我校採用的是平等參與的培訓方式,因此,培訓者與參與者的角色發生很大變化。培訓者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提供者、標准答案的發布者或核實者,也不再是傳遞上級行政命令的「二傳手」,培訓者成了參與者的「協助者」、「協作者」。「受訓者」也發生了角色上的變化,他們成了「參與者」,是培訓者的「合作夥伴」,是培訓內容和形式的主動創造者,因而,他們也就成了非常豐富的培訓資源。給一定壓力,予一方舞台,教師就能將積累的能量釋放出來。我校舉辦了「走進新課程」系列競賽,在演講、備課、上課等競賽中,教師互相探討,團結合作,在活動中共同提高。我校青年教師對省市專家上課改匯報課、對縣上課改示範課都獲得好評,在縣課改學科優秀課評比中奪魁,課改實驗骨幹教師向城區教師匯報培訓學習所得,這些都是充分調動了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使其也成為師資培訓資源之一。

由於教育經費緊缺,我校的辦學條件並不夠好,但在師資培訓方面卻在逐年加大投入。受場地限制,我校圖書室不大,但圖書數量多、內容新、品種齊全,為教師獲取有關新課程的信息創造了條件。我校教師人均每月借閱圖書三冊,每月業務摘記、心得兩千字。此外,我校還加強了網路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教師上網了解外地課改信息、課改動態,積極撰寫課改論文。我校還擬將建立自己的網站,各教師自製網頁,交流實驗體會,展示實驗成果。

三、加強對培訓的科學研究工作,形成良好運行機制。

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為本體開展培訓,這種校本培訓模式有如下特點:1、培訓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2、培訓與教研活動相結合。培訓與教研融為一體,在培訓活動中進行教研,在教研活動中培訓學習。3、個體學習與團隊研討相結合,既有個體的自學自練,又有集體活動。只有通過教師自覺地、主動地、自主學習與研究,並積極參加集體培訓活動,在集體培訓活動中交流、研討,在集體中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實現「人人參與」,使培訓活動落到實處,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4、培訓時間安排和培訓形式靈活方便,可以安排大塊時間培訓,也可隨時隨地利用零散時間學習、交流;既可集中培訓學習,又可分散學習、交流和研討。在培訓中,我校採用了平等參與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使教師親自體驗新課程所追求的新理念,從而促進他們在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性地使用此類方法。如我校一青年教師在漢語拼音教學中引導學生交流最後一個音節時,讓願意領讀的同學上台讀,學生「嘩」地一下子全上去了,看著空空的座位,老師索性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說:「老師來做學生,你們做老師領我讀……」,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師資培訓中,我們還盡可能使用一些具體的學科實例,對有關問題進行更具情境化的闡釋。比如,如何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如《低年級詩文賞讀》閱讀指導教學片斷,《到小熊家裡去》一課的節奏練習片斷等),指導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我們努力使師資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軌道,進一步提高培訓的質量和實效。

四、加強對培訓的有效管理,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

沒有嚴格有效的管理機制,培訓就會流於形式,師資培訓目標、任務就得不到落實,完善的嚴格的有效的管理是使師資培訓系統形成良性循環的關鍵。因此,我校首先成立了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師資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並組織制訂了一系列相應的管理和建設制度,針對新課程制訂了相應的考評辦法和激勵機制,同時領導小組合理分工,加強對師訓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核。定期聘請省、市、縣教育局領導來校,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進行評估、跟蹤指導和專題研究。2012年9月初,縣教育局領導評估我校師資培訓工作,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我們的培訓工作提出了加強系統性及學科間融合性的要求,我們在師資培訓工作中努力實踐著這些要求。同年省教育廳專家到我校調研我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情況時,在審閱師資培訓計劃、培訓記錄,對教師調查問卷,與教師進行座談後,專家對我校的師資培訓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寶應就使教師的教學理念迅速提升,教學方式迅速轉變,真正出乎我們的意料……」

成績屬於過去,我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課改的深入,對教師的要求越高,師資培訓任務就越艱巨。我們將進一步努力探索、研究和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新的培訓形式和培訓手段,形成「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推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讓教師在新課程中成長,在新課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

㈢ 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案例分析

一、營造和諧氣氛,增加興趣的持久性
情境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我們知道,如果語言離開了情境和實踐,它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聾啞人的手勢就是靠情境來表達思想的「無詞語言」;小孩子最開始說話時都是通過大人的指點,在一定情境下經過反復試驗而學會的。例如,他們學會喊「爸爸」、「媽媽」時,都是大人指著他的爸爸媽媽不斷練習而成功的。
作為一個小學英語教師,不求助於情境感染和形象地描述,就會使課堂語言平淡、表情呆板,學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教師上課時,通過生動的表演、優美的形體語言,能夠把學生帶入一個童話境界。老師生動的表演、豐富的表情、語氣的轉換無不刻劃出劇中人物的個性特色。例如,在教授水果時,先讓學生自由交談,讓他們來說說關於水果,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盡可能說出自己的所見、所想,保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感到上課並非是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也可適當用唱英語歌、錄像、幽默風趣的問答和對話等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尤其是在小學生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在導入課這一環節,我並不是單純的向學生說這節課我們要學什麼內容,而是用歌曲或游戲中的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告訴學生。
二、運用多樣教法,調動學生學習樂趣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例如,我採用了做游戲的方法鞏固所學的字母,讓學生在白紙上劃三橫線和三豎線來構成九個方框,並用所學習的字母填滿,然後,我任意地說出字母,如果有我所說的字母的學生就喊「bingo」。這一游戲,既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從教學的實踐來看,效果極好。另外,還用口訣教學幫助學生記憶,特別是使用了節奏性很強的說唱形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製作教具或自製表演的道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量;讓學生自編短劇,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學習和課下交流中開展競賽,激發了競爭意識,調動了學習的樂趣。
三、藉助媒體教學,培養學生英語興趣
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片等都是英語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使用直觀教具可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聽說環境。如在字母教學、音標教學時,發動學生自己動手製作頭飾和單詞卡片。這樣,不僅促使學生動手動腦,而且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學效果會更好。 同時,設計英語游戲教學時,應注意以下三點:要制定與小學生年齡特點相符合的游戲;要與所教內容聯系緊密的游戲;要考慮使制定每個學生都有得到鍛煉的機會的游戲。
四、尊重賞識學生,培養學生對教師的情感
作為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呼百應的知識權威形象,要走下講台與學生平等地交流,要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助學者與監督者。教師對教學要充滿激情,言談舉止要對學生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索、自主發展、愉快合作的良好學習氛圍。一名優秀的教師應當是非常熱愛學生、非常重視使用鼓勵性語言的教師。我們要給學生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備;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與此同時,教師應正面引導所謂的「學習困難生」,對他們要有耐心,不使其產生自卑感,在不斷的耐心指導下培養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一位有愛心的教師才有可能受到學生的喜歡,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

㈣ 如何撰寫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根據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中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㈤ 求 PEP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及教學案例,越多越好。。。小的在此謝過了~

PEP六年級英語(上)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A)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1.能夠聽、說、讀、寫短語: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2.能夠聽、說、認讀短語:by plane,by ship,by subway。3.能用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How do you go to Canada/…?\\\"來替換詢問別人的出行方式;並能夠用句子\\\"I go by…\\\"進行回答。4.聽懂、會吟唱Let\\\'s chant的歌謠。5.幫助學生了解交通規則,並在生活中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掌握四會短語和A Let\\\'s learn部分中運用某種交通工具去某地的表達法,並能替換關鍵詞進行問答。三、課前准備1.教師准備Let\\\'s start部分和主情景圖的教學掛圖。2.教師准備錄音機和本課時的錄音帶。3.教師准備A Let\\\'s learn部分的單詞卡片。四、教學步驟1.熱身(Warm-up)(1)復習副詞: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讀音與詞義。T:When do you get up?/When do you go to school?.(引導學生用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回答)(2)T:Today I go to school on bus.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教師利用肢體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意思。T:What about you?Do you go by bike or by bus?Do you go on foot?Or by car?師生之間自由會話,引出幾種常見的交通方式。引導學生看本課Let\\\'s start部分的標圖並回答問題。2.預習(Preview)(1)Let\\\'s chant教師放本課Let\\\'s chant部分的錄音,唱到on foot時,全班跺跺腳;唱到by Car/bike/bus/plane/train的時候,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後教師根據歌謠內容隨機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單詞卡片加深學生印象,全班學生再跟錄音邊唱邊做一遍。3.新課呈現(Presentation)Let\\\'s learn(1)教師做動作,自問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I go to school by bike.\\\"並在黑板上寫下:by bike。教師再重復剛才的句子並問某一學生:What about you?How do you go to school?教師幫助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I go to school by…\\\"並將相應的短語寫在黑板上。(2)看短語貼卡片游戲教師依次出示畫著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語卡片,讓學生迅速地貼在黑板上的\\\"by\\\"短語旁邊,教師領讀短語和句子\\\"l go to school by.\\\"(3)\\\"快速反應\\\"游戲教師說出某個短語,如:by bike,讓學生做相應的動作並說出句子,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4)教師拿出剛才學生可能沒有提到的交通工具的圖片,如:by plane/subway/ship/boat等,呈現和練習這些短語。然後指著課本上的配圖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地鐵\\\"的含義:\\\"It\\\'s an underground railway in a city.It travels very fast.\\\"教師領讀新學短語。(5)學生聽錄音,跟讀Let\\\'s learn部分的內容。教師注意糾正學生的語音、語調(6)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單詞的拼讀競賽。可空出單詞中的母音字母讓學生填寫,也可打亂組成單詞的字母的順序,讓學生重新排序,組成單詞。(7)Let\\\'s play教師請學生說一些地點,比如:school,Beijing,the US,the moon等;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出行方式和所去地點。然後學生兩人結對進行句型操練,一人問\\\"How do you go to Beijing/the USA/the moon?\\\"另一學生給出答案:\\\"I go by train/plane/spaceship.\\\"4.鞏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Main scene教師引導學生看主情景圖,說出其中表現的交通方式。學生多能說出:on foot by bike,by subway。如有學生問及小丑騎的獨輪車以及幼兒騎的三輪兒童車教師可補充說明那分別是unicycle和tricycle;而自行車bike的另一說法:bicycle,意為兩輪車。(2)學生做Let\\\'s learn部分的活動手冊配套練習;教師指導學生規范書寫。(3)學生背誦並抄寫四會單詞。

㈥ 小學英語課例分析怎麼寫格式

小學英語案例分析Colours
課題名稱 Colours
教學內容 詞彙 red、yellow、blue、green
句型 A: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B:It』s…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習怎樣用英語表達事物的顏色,掌握相關的單詞:red\yellow\blue\green和句型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It』s…並能綜合運用新、舊知識組織對話完成一定交際任務。
2、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合作,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水平,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4、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 創設語言情景,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用英語表達事物顏色。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設各種真實或接近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體驗參與,主動學習事物顏色的表達法。
課前准備
1、課件;
2、「red、yellow、blue、green」單詞卡片及「What 』s your name? My name is…It』s…」句型卡片;
3、調色板、水彩顏料、鉛畫紙若干及一些帶顏色的實物;
4、小動物頭飾或者圖片、色塊卡;
5、歌曲Colour Song錄音;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的年齡在九、十歲左右,生性活潑好動,喜歡直觀形象思維,對游戲、競賽、畫畫特別感興趣。學生學英語不久,有可能說的不好,有的還不敢說,課堂上要以表揚為主,注重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他們大膽說、積極做、努力唱!
教學步驟
Step1 Proportion
1、Sing a song:「Please stand up!」
2、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Ss:I』m fine,thank you. And How are you? T:I』m fine,too!Thank you!
T: What』s this?(頭、手、鉛筆、橡皮、蠟筆……)
Step2 Presentation
T:What』s this? 課件演示:一陣雷雨過後,太陽露出了笑臉,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引出rainbow
T:Wow,look!How beautiful! Today we』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課件演示:彩虹的七條不同顏色的光帶逐漸分離,搖身一變,成了由七個彩色字母組成的課題Colours.
Learn the new words:red,yellow,blue
T: Now we』ll draw a beautiful rainbow. 拿出調色板及紅、黃、藍三種顏料,一邊畫一邊教學red,yellow,blue (畫一種顏色教一個單詞,卡片認讀,並貼於黑板,跟讀幾遍,個別學生抽讀)
2、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It』s… T:When you want to introce the colours,you can say,」It』s…」 教學句型It』s… 隨音樂唱唱、做做,營造一個輕松歡快的課堂氣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Free talk幫助學生適應英語語感,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狀態。 再通過一連串「What』s this?」的問答,自然地引出課題。 美麗的彩虹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感受、欣賞美的同時,也讓學生對本課所學的顏色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為以後的教學活動作了鋪墊。由七彩虹演變成Colours,課題的出示獨具一格。 從前一步「看彩虹」自然過渡到「畫彩虹」,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把美術課上的調色板帶入課堂,進行學科交叉,體現了課改新理念。先教學三原色red,yellow,blue, 分散教學難點,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生的「成就感」。
當通過操練,學生對三個單詞初步掌握時,引出句子「It』s…」遵循英語語言學習的「詞不離句」的認知規律,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
Step 3 Practice
1、拿出課前准備好的帶顏色的實物,由學生說出其顏色 操練句型It』s…
找教室中帶有這些顏色的實物,並說出相應的顏色It』s…
Step 4 Proction
Learn the new words:purple,pink,orange,green T:OK,let』s continue to draw the rainbow. ppt顯示彩虹,要畫一條彩虹還需要哪些顏色呢? 現場調色 T:What colour do you want to mix at first?
OK,let』s begin.
邊調邊畫邊教學purple,pink,orange,green (卡片認讀,跟讀幾遍,開火車讀)
1、A game:」Crossing the river」
游戲准備:把7種表示顏色的紙剪成石頭形狀,准備好貓、狗、小雞、豬的頭飾及圖片,並在黑板上畫好四條河。 游戲規則:每組選一個學生上來戴著小動物的頭飾幫小動物過河。教師把動物踩石塊的順序讀兩次,要求學生迅速按老師所讀的順序把石塊排好。看哪組的代表貼得最快,便給那組加分。 使用日常用品對詞句進行操練,把語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發展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這一開放式教學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反應能力,還對前一步驟的單詞句子進行了鞏固。游戲過程中多鼓勵、表揚,這種形成性評價樹立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積極性,為以後的活動增強了參與意識。 前三個單詞操練得比較熟練時,繼續學習後四個單詞。巧妙利用美術課上的色輪,利用三原色調出其它顏色,提高了學生的色彩敏感度,學生興致極高。你想調什麼顏色,老師進行現場調色,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又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他們仔細觀察,積極表達,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識。 這一游戲主要檢查學生熟練分辨顏色單詞的能力,把聽力訓練與多元智能中的空間智能發展相結合,把單調的詞彙操練游戲化、興趣化。
2、CAI快速切換各景色畫面,搶答競賽 It』s… Step7 Presentation(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What colour is it? 最後一位學生說「It』s…」畫面定格 T:What colour is it?It』s…(課件閃現「特大問號」) OK.If we want to know the colour,we can ask,」What colour is it?」 ( 跟讀幾遍,課件顯示景物畫面,個別學生 ask,模仿火車輪轉動的方式操練) Step8 Practice(Make dialogues)
1、老師指著剛畫的彩虹提問: T:What colour is it? Ss:It』s…
2、自遍對話 T:Now please point to the things in classroom,ask and answer in pairs. 3、My Small Room設計大賽 (1)自由設計自己的小房間 T: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cardboards and crayons.Then,draw a picture of your small room . (2)評選最佳設計師 T:Ask and answer each other. 通過問答,再結合作品的設計及作者的介紹,評出小組最佳設計師。在此基礎上評出班級最佳設計師。
Step5 Ending
用所學知識描述家中的顏色 Step10 Consolidation Sing the song「Colour Song」
218.206.111.* 3樓板書設計 Colours Pink red green Orange yellow blue purple What colour is it? It』s… 這一環節以搶答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了操練,學生樂此不疲,課堂氣氛愉快活躍。美麗多彩的畫面又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一步緊接上一環節,課件定格在最後一個畫面,師借機問一句「What colour is it?」引出新句型,並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操練,使之漸趨熟練。 本環節把所學知識進行整合,通過師生互動,把兩個句型結合成對話形式,為下一步的生生互動作示範。 這是又一開放式環節,同學間合作學習,共同完成對話,為後面的設計大賽作了鋪墊。並有意識地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得到實際應用。 這一「畫中學」的任務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強化,又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台,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所長,大顯身手,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發展空間智能。 這是對所學知識的反饋,要求學生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任務,在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發展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和人際交往智能,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英語學習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 這一步把知識鞏固與音樂智能發展相結合。以唱彩虹歌結尾,與開頭相呼應,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各顏色單詞用不同顏色表示 可把單片語合成一條美麗的彩虹。 活動案例 活動名稱:My Small Room 活動目的:正確、靈活句型「It』s…」,結合所學的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介紹自己精心設計的小房間,培養交際會話能力。 適合級別:1級 活動材料:畫紙、畫筆、投影器 語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 and reading 語言知識:與顏色有關的詞彙與句型 提示詞語及句型: 1、必備句型 What colour is it?/It』s… 2、擴展詞彙與句型 black\brown\white\floor\wall\curtain\bed\desk\door Colour the…red\blue…I like…very much. 操作過程: 1、教師事先准備鉛畫紙(一樣大小)若干張(做活動時每人一張),學生各自准備好畫筆 2、CAI課件快速切換景色畫面,操練各顏色單詞,要求學生做到: ① 看見顏色能正確說出單詞; ② 給出單詞也能說出顏色,只要求學生認讀,不要求拼寫。 3、師生對話: T:What colour is it? Ss:It』s… 要求學生能運用這2個句型進行對話。 4、將鉛畫紙發給學生,人手一張,學生自由設計自己的小房間 教師向學生提供下列單詞:地板floor、牆wall、門door 、窗簾curtain、床bed、寫字台desk,學生可選擇使用,其他細節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發揮。 著色時要一邊填一邊念顏色單詞,如填紅色時,嘴裡念念有詞red,red,It』s red. 5、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介紹自己的小房間,先由作品本人作介紹,如你指著地板說:The floor is yellow and black.I like yellow very much.再進行互相提問: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It』s…Is it…Yes.\No. 根據作者的設計,結合回答、介紹,評出小組最佳設計師。 6、教師實物投影各小組最佳設計師設計的作品,並由他們向全班同學介紹各自的小房間,其他人可提出問題考考他,最後評出班級最佳設計師。 7、課後,教師把學生的作品匯編成冊,加上製作精美的封面,取名為「My Small Room」,掛在教室里,既美化了教室,又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活動評述: 此項活動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像,設計出自己的小房間,並介紹給大家,其他同學可提問來考他,在語言信息的交流中擴展了知識,達到交際的目的。通過繪畫練習,發展了創造力,培養了想像力和審美情趣,其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課堂上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教學反思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於這一理念,我把美麗的、學生都非常喜愛的彩虹帶入課堂,以「看彩虹——畫彩虹——唱彩虹」為主線,在課中精心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環境,如說說日常用品的顏色、找找教室里的顏色,開展「動手調色、過河游戲、搶答比賽、設計小房間、唱彩虹歌」等一系列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合作過程中來學習語言,感受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和愉悅感,培養學生初步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和聯系,可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我在教學完紅、黃、藍三種顏色後,我巧妙地利用美術課上的色輪,現場調色,步步設疑,讓學生們想像兩種顏色混合後會產生什麼顏色,學生興致極高,大聲地表達著自己的想法,連平時膽小的學生也受到感染,敢於表達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和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進了英語和美術課的整合。又如「My Small Room」這一任務型活動中,學生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發揮想像,通過畫、填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房間,再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向大家作介紹,互相問答,評出最佳設計師,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使學生的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多種智能得到發展。 此外,課題的展示也別具一格。一開課,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現了美麗的彩虹,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住了,又把彩虹演變成七彩課題Colours,更是讓學生耳目一新,同時也呈現了本課所要學的七種顏色,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習主動性,為整堂課的教學開了個好頭。

㈦ 小學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買一本《小學教材全解》(金星教育)切記

㈧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例分析論文怎麼寫

小學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一、教學設計
Step 1 Warm up 熱身
1.greeting
2 .to sing a song finger family
T: Do you like to sing a song?
Ss: Yes.
Ask students to sing the song together
Step2. Presentation
1.to introce 「hat, pen」 to the students by using a hat that is filled with pens…
Hat (new word)
T: Now, look, what』s this?
Ss: A hat.
T: Yes, it』s a hat.
(1)to teach the word 「hat」
Let students read the word as they touch the hat.
T: 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hat. 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Put the pen under the hat on purpose)
Ss: Pen, pencil, ruler…
(After the students』 guessing)
T: Oh, where』s my pen?
Ss: It』s under the hat.
2. To teach 「where』s my pen?It』s under my hat.」
Where』s my pen?
It』s under my hat.
T: Where』s my pen, now?
Ss: It』s under the hat.
3. To teach 「Where』s my hat? It』s on my hat.」
Use the same way to teach 「It』s in my hat.」
Play the radio and let them read after the radio.
4. To learn the text
Read the text together. Let four groups have a train game. Read it one by one.
5 .games
(1) To play the first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T: Do you like games?
Ss: Yes.
T: Now, let』s play a game.
(2) to have a rest by doing exercise 「up and down」
(3) to play the second game to practice the text
T: Now class, we will play the louder game. Do you like it?
Ss: Yes.
T: Ok, let』s begin.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To hide a pen in a student』s hat)
Ss: Where』s my pen? Where』s my pen?
Step3 Practice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Step4 Check-up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Step5 Summary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Step6 Homework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二、 設計說明
(一)話題 小學新標准英語第一冊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二)課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方位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聯系。教學重點是掌握
三個方位詞 「in, on, under」
(三)課時說明: 本案例是第十模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本模塊是整冊書的最後學習內容,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文具等內容。因此,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如何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和利用所學的舊知識,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四)學情分析通過對第七模塊的學習,同學們對文具已經有了較好的掌握,這為本單元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方位詞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說不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將分散的語言點進行整合,拓展,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准確運用。
三、教學詳細案
課題名稱:Mole 10 Unit1 「Where』s my pen?」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分析
This lesson is taken from New Standard English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ts as listen, point and find 「in, on, under」, listen and say, practice. In part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alogue about 「where』s my pen?」 In part two, it is the extending of part 1. While the third part focuses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ims: 教學目標
Knowledge aims: 知識目標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
2. To let them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use them in real situations.
Ability aims: 能力目標
to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distinguishing the positions 「in, on, under」
Emotional aims: 情感目標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教學方法
In this lesson, I mainly use such teaching methods a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在本節課中主要運用任務型教學和小組合作教學,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剪子包袱錘的游戲和尋找物品的游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分組朗讀課文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Th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points: 教學重難點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the use of the sentence to speak in daily life; while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the mastering of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教學重點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英語句子;而難點則是課文單詞及句型的學習。
The teaching proceres: 教學過程
Step1 Warm-up 熱身
In this step, I use a song 「Finger Family」 related with this lesson. This step is employed to foster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以與本課有關的歌曲導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Step2 Presentation 呈現和操練
1. to play a song to introce the word 「where』s」
Let them sing the song finger family,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where』s」 ,通過歌詞引入本節重點單詞 「where』s」
2. to introce the new word 「hat」 and the text by showing a hat filled with pens, pencils…Let them watch the hat that I prepared to master the word 「hat」. Then let them guess the things in my hat. The proposing of this process is to review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and introce the text.
通過向學生展示自製魔術冒,教授新單詞 「hat」,通過讓學生猜測帽子里裝的東西復習以前學過文具的單詞,新舊知識結合。同時引出本課課文。
3. to learn the text.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o read this text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讓學生聽錄音並跟讀,學習課文。
4. to play a game to enhance their memorizing of 「in, on, under」
通過玩剪子包袱錘的游戲,來加深本節課新授單詞的學習。
5. to have a rest
做課間操,使學生得到短暫的休息,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6. to play the louder game t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通過讓學生玩聲音由大到小的游戲練習課文,加強朗讀。
Step3 Practice 練習
To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four groups to read the text by having a competition 通過分組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獲勝的小組獎勵他們一顆星星。
Step4 Check-up 檢測
To finish two exercises: One is finished together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 other is finish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練習一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師生共同完成,主要是針對課文第一部分而設計,練習二以學案的形式,讓學生連線(圖片與句子連線),本練習把知識擴展到課文第二部分,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最後師生通過課件共同檢查。
Step5 Summary 總結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 What they should master after the learning? 總結本節課所學重要知識。
Step6 Homework 課後作業
To read the text skillfully and try to recite
To practice part 3 with their parents
熟練朗讀課文,爭取背誦;和父母一起玩練習三的游戲
Step7 Blackboard design 板書設計
I divide the blackboard into two parts. One part is used to write the main points of the text; the other part is used to show the ppt to the students. 把黑板分成兩部分,左邊板書課文及重要單詞,右邊向學生展示課件。
四、Self-reflection 教學反思.
本堂課開展的活動符合一年級孩子心理,適合他們對語言的學習;課堂氣氛活躍,能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學步驟上處理恰當。
回頭看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還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的語言少,對學生要求過於嚴厲;鞏固單詞這一環節游戲時間過長,導致鞏固句子時間過短;課堂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環節設計的還是不夠完善,不能靈活自如的銜接;上課過程中應盡量用全英,培養孩子的語感;開火車的游戲在英語課堂當中應該換成英語的說法,比如何鳳老師在課堂中運用的snowball(滾雪球)。

㈨ 如何打造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案例

打造高效的課堂,需要英語教師有敬業愛崗的責任心,有扎實過硬的專業知識,有關愛學生的師德素質.教師要能夠利用一切的優質資源,融洽師生關系,吸引學生喜歡重視英語學科,提高課堂四十分鍾的效率.所謂"高效",應該是學生不僅學得多,而且要學得快、學得輕松!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際來談幾點打造高效課堂的看法:
一.嚴肅課堂管理
1.明確課堂指令
課堂指令明確,高效,才能保證教學各環節順利進行,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例如停止,安靜信號:老師說stop或者Be quite.聽和做動作:老師說listen and do等.這樣節省了解釋活動規則的時間,使整節課緊湊,高效.
2.制定課堂紀律
聽講規則:有同學發言時,其他學生必須認真傾聽,有不同意見要舉手,不能打斷.
朗讀規則:跟讀時,書本放桌上,用手指指著讀,以便老師檢查是否人人都開口讀,指讀可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記.
發言規則:先舉手,再發言,發言時聲音響亮.
互助原則:當同伴有問題(開小差或看不清,不會記錄時)要及時提醒,幫助.
3.實施獎懲制度
對於課堂表現優秀的學生要大力表揚,對於不認真聽講的學生也要適當處罰,如取消參與課堂游戲的資格,更不允許有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同時,在獎懲過程中,應主要以小組,集體為單位,盡量避免對於個人的懲罰.
4.引進競爭機制
在教學各個環節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作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讓學生比學習、比紀律,既激起了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
二、創設真實有效的情境
英語中的情境是指一種生活場面.在英語教學中,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1.把握情境的實用性
只有當所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時,才能激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從各自的生活背景出發,迅速投入到所創設的情境中,准確地體驗和理解語言.
2.注意情境的趣味性
案例一:《On the farm》
T:同學們,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很有趣的游戲.(邊說邊演示課件)小精靈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就想請大家幫忙,他這里有不少動物的叫聲和它們喜歡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種動物嗎?(教師開始演示課件,並指名回答.)
這時有同學小聲議論「又是猜動物,一點也沒有趣」,教師似乎聽見了,但還是堅持一一指名回答.
案例二:《Happy birthday》
在教學「Happy birthday to you !」時,設計小動物們給喜羊羊過生日的情境,顯得形象、生動、有趣.學生在這個游戲情景中深入角色,踴躍表演.
創設情境的目的之一在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活動中.故我們所創設的情境就應該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突出童趣.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現時都是新鮮的、有趣的,如以上這個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營業員、小小設計師等,但如果重復次數太多,同樣會使學生生厭.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數過多,就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致在課堂上出現「多情反被無情惱」的尷尬.
三.優化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出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完成各種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運用語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來走路」.因此在設計活動是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活動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通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 活動設計所要完成的任務要有層次性
通過活動所要完成的任務越容易,參加活動的人就越多,獲得的成功體驗也就越多,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厚.因此,在設計活動時應考慮到所要完成的任務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3. 活動要重興趣,貼近生活
學生興趣與學習效果及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而設計的活動根本喚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達不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盡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一年級Dinner time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聽、說、讀cake、bread、milk、juice等單詞和聽、說Have some…,please. Thanks,I like…等句子.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可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快餐店,讓學生猶如置身在肯德基快餐店裡,所設計的活動都圍繞著肯德基快餐店裡的顧客和服務員之間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幾乎每位學生都有去過肯德基快餐店的經歷,而且85%的學生都喜歡吃肯德基.所以在學習新授知識時,學生會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角,通過親身參與活動,使其口頭表達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有效的小組合作,能讓學習好的學生充分發揮小老師的帶頭作用,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率.給學生大量的發言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1. 科學合理的分組
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1)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人數太多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太少也不利於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2)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合理的分組.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 明確要求和任務
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當中,學生進行無目的、無針對性、無必要性的討論,而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不能按要求達到合作的目的,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合作前提出細化的教學要求和明確的教學任務.在展開小組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和一兩名同學Make a modal.完整地呈現一遍對話,也可以用幻燈片的形式出現一些Useful sentences. 這樣既為合作學習奠定基礎,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運用語言的潛力,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3. 給予充分時間
要真正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確實使學生從合作學習中有所獲、有所得,必須給予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尤其是涉及到語言現象、語音規律的,更需要讓學生進行個體的獨立觀察、思考,否則這樣的合作也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討論、操練和表演,而不是當學生們的合作剛剛開始,思維剛剛活躍,表演、合作、討論活動就淺嘗輒止.
五.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地運用錄音機、錄像、課件等多種現代教育媒體,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豐富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觀察力,提高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觀察、思維、想像等能力,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使他們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使英語教學有聲有色,有情有景.
教育專家葉瀾曾經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於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十分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和自己的感情投入,想盡各種辦法,運用多種手段,創設各種行之有效的活動,而且要提高活動的效益,使英語課堂不但有「氣氛」,而且有「效果」,使學生不但積極「動」起來,而且在「動」中有更多收獲.讓學生在充滿激情,主動投入學習過程中實現語言習得,提高交際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旅程,英語學習則成為旅程中最難忘的風景.

㈩ 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使什麼

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

孔凡哲[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30024)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第11期

[摘 要] 針對當前以校為本的廣泛開展,結合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校本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深化中小學課程實施、提高課程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 校本,教研,培訓,內容,中小學

當前,以校為本的各種臨時性培訓活動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得到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以校為本的課程推進方式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起來。然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課程下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究竟應以哪些內容為主體?對於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內外有關的報刊、著述並沒有過多地涉及,有關的深入探討也是十分鮮見。本文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新課程的實際,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探討中小學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具體內容。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

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管理等四個類別,其實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動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策略方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而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促進反思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地,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出現,而校本管理旨在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政策支持。

就目前我國新課程實施的實際狀況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考慮到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新課程,而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訓可以作為「臨時性的、突擊性的培訓」,如對於那些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年級、學校和地區的相應教師的培訓,使用相對集中的校本培訓、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較適宜;校本教研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日常教研活動的主體,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毋庸置疑,作為校本研究的主體內容,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如,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儀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集中式、突擊性的1~2次校本培訓活動;而對於「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動態效果?如何恰當處理多媒體的屏幕展示與傳統的黑板板書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系列的專題研討,需要通過校本教研來解決。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目前情況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學校之間仍有許多共性問題,以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是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為本」活動內容的基本原則。

一般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主體內容可以這樣安排:

1.新理念討論與新課程反思

活動方式:互動式的討論+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動的主要內容:

如何理解「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的含義是否包括傳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數學活動?「掐頭、去尾、燒中段」意指什麼?「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結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作為刻畫數學活動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繼承與創新?如何理解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課程是生成的?還是預設的?有人說,在新課程下,對學生來說,課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對教師來說,課程是預設的,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前,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但同時,教師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是無法預測的,從而,課程又是生成的,是師生相互交往互動而產生的,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如何理解新的教學觀?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麼?師生交往活動的互惠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教學?如何理解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選擇和編排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材料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區別和關聯?如何理解新的評價觀?從「橫向評價」轉到 「縱、橫評價相結合」的意圖和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如何理解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如何理解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更新和學校發展的評價新體系?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就是將以往的「黑板板書內容」簡單搬到「屏幕上」?在數學課堂上,用flash製作的有關平移、旋轉的動畫,取代「學生用紙片進行折疊、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否就是課程整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如何正確地評價新課程的得與失?哪些是實施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

課堂教學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當的教學設計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師的教育理念歸根結蒂要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從師任教的「看家本領」!

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的格式,一般有課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三種形式。採用課堂教案的方式編寫的數學教學設計報告,一般包括:課題名稱、年級、設計時間、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內容分析、教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評估方法、參考資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基本環節,而具體落實和完成這些設計活動,必須通過集體的探討和個人的感悟:

(1)知識與技能(為接受繼續教育做准備);(2)過程與方法(數學內容要和未來的職業與日常生活有關);情感與態度(數學要與人的一般發展有關);(3)情感體驗,即對數學活動和數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創新、交流合作、嚴謹求實的態度與習慣;(4)數學認識,即正確的數學觀,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興趣;(5)思維能力,即體驗思考的方法,養成說理有據的思考習慣,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6)解決問題,即包括學習的能力和策略的發展,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發展,即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合情推理等)、常規思維的方式方法和數學應用三個方面的發展。對此,要考慮什麼樣的知識技能、什麼樣的學習素材才能有助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教學實施具體技術、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學方式?講解法、談話法、講練結合法等傳統方法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關注「教」而忽略「學」。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嘛?有人說,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互補的。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什麼樣的課是好課?「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嗎?好課要不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如何備課?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備課到現代教學設計的跨越?課堂教學基本功還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變化?如何才能應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變化?如何實現課堂內外的整合與統一?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在課前探究、合作和動手操作活動的自然延續?如何將課堂教學真正延伸到課外?…

4.教學反思研究

(1)如何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可以細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2)要關注教學反思的哪些具體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的?

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寫課堂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徑?有人說,「撰寫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師『講述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故事』,它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而撰寫教學反思就是要求教師把課改中的成功與失敗記錄下來,失敗的可讓同行以及後來者吸取教訓,成功的可為他人提供借鑒」,這種認識對嘛?你在教學實踐中親自實踐過哪些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效或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題技術的研究

中心問題:中小學命題技術與方法有沒有一些基本規律?如何把握這些規律?

具體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知識、技能的測評?如何編制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思考、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測評?如何選擇恰當的測試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測評?如何設計與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測試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綜合應用的測評?如何設計恰當的測試題以及相關的測試形式?開放性試題、探索性試題、應用型試題、閱讀理解題、操作實驗題、圖表分析題等各類題型各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如何編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題有何趨勢?高考命題呢?…

三、校本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我國,以校為本的培訓、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的理論和專家的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對校長來說,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領導者,而學校則是建立以校為本制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切實根植於「以校為本」,必須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務實的活動形式,並通過這些非常現實的內容,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熱點內容
去唱歌用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19:08:33 瀏覽:488
愛情長句子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 發布:2025-09-16 19:08:32 瀏覽:308
打掃的英語是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9:02:47 瀏覽:833
工坊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8:51:59 瀏覽:338
在上個月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6 18:51:48 瀏覽:464
農歷八月十五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8:28:10 瀏覽:114
小卡片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6 18:22:02 瀏覽:548
她在二樓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18:20:11 瀏覽:172
小島效應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18:01:05 瀏覽:920
一個點英語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6 18:01:03 瀏覽: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