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師培訓記錄
A. 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的事記
2009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陳代軍博士為行政決策咨詢調研員,並邀請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為重點聯系單位。
2009年2月17日,開學的第二天,金牛區教育局肖劍書局長和職成幼教科領導視察該校,表示金牛區將大力推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2 月26日 上午,舉行了「2009 級高考倒計時 100 天誓師大會」 ,高三語文老師黃明亮以《高考當前,背水一戰》為題的演講讓全校師生熱血沸騰。學生代錶王雪表達了高三學生「戰場不相信眼淚,戰場不接納懦夫」 的共識,決心磨練自己的意志,堅定信心,沖刺高考。
2 月26日,金牛區教培中心視導該校初、高中的教學工作。現場點兵、隨機抽課、深入課堂,與教研組長、授課老師一起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溝通。
3 月2日,該校師生積極響應由成都商報、CDTV-2 、成都市環保局宣教中心及西蟬整形美容醫院聯合組辦的 「 成都商報 15 周年 蟬環保賽鵝會 」,全校289 名師生認購了 342 只環保小白鵝。成都商報在 3 月3日對學校參加 「 賽鵝」 活動的師生進行了專題采訪,並於3 月4 日進行了報道。
2009年3月5日 ,成都市「初中英語骨幹教師培訓班」學員五十餘人,在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開展教學觀摩交流活動。郝雯雯老師獻示範課,來自全市 20 多個區縣的一線老師對石外的英語氛圍贊美不已。
3 月7日,成都石室外語學校 57 名老師來到北川中學遺址,為罹難的師生獻上一炷香,憑吊遇難的同胞,寄託一份哀思,表達自己將不遺餘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支持災後重建的決心。
3 月26日,加拿大國際教育中心(CIEC )中國區首席執行董事姜勛凡先生等一行 5 人訪問該校。陳代軍董事長、譚曉燕校長就國際化教育等問題與姜勛凡先生進行了會談,並達成了友好合作協議。 加拿大國際教育中心四川辦事處主任魏晉英、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外國語學院書記李光榮教授等參加了座談。
2009年3月30日,四川電視台衛星頻道專程來該校采訪,針對小學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探索成果,製作了專題片在衛視播出。
2009年四月,素有「英聯邦高等教育體系敲門磚」之稱的「O-level」預備課程落戶在成都石室外語學校。該校同新加坡AEC教育集團、成都勝源教育集團合作推行1+1「O」水準新加坡留學預備班。
2009年4月9日,召開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金牛外國語學校行政幹部聯會,兩校合並工作正式啟動。金牛外國語學校398名學生、31名教師並入該校。
2009年4月底,成都石室外語學校參加金牛區第八屆中小學藝術節喜獲佳績,合唱《各國兒童心連心》、《讀唐詩》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一等獎,群舞《香格里拉飛歌》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二等獎,雙人舞《孔雀飛來》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二等獎,獨唱《to be loved》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二等獎,獨奏《天山情歌》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二等獎,校園劇《最後的戰役》榮獲金牛區藝術節二等獎。學校獲得表演類團體二等獎,作品類團體二等獎。
2009年5月4日上午10:30學校團委舉行了升旗儀式,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並由校團委宣傳部長梁月露作題為「發揚五四精神」的國旗下演講,德育處還舉辦了「紀念五四歷史圖片和學生作品展」。
四川大學傳來喜訊,成都石室外語學校學生譚凱文,郭燃分別被法國公立大學魯昂高等電力工程師學院(要求極高的理工科學院),圖盧茲第一大學錄取(經濟類排名第一)。
2009年5月6日晚,由石室外語學校舉辦的「紅五月國學誦讀暨文藝匯演聯誼會」拉開帷幕,譚曉燕校長致歡迎辭,共16個節目演出,包括剛榮獲金牛區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節目;金牛實驗外國語學校師生也送來了綜藝節目和拉丁舞。
5月9-10日,小升初測試的時,對近5000名家長們進行了一次家庭教育知識的「考試」,以此作為孩子小升初錄取依據之一,並把該次考試的報告作為今後教學、教育改革的參考資料。考試報告顯示: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家長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少家長認識到解放學生心靈和規范學生德行同等重要,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建構和人格結構的建構同等重要,學生的當前發展和終身發展同等重要。
2009年5月12日14時28分,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的上空響起了警報的悲鳴聲,學校「安全疏散演練暨紀念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活動」拉開了帷幕。活動分為兩部分,疏散練習和祭奠儀式。一千餘名學生聽到警報,迅速在生活老師和體育老師的組織下,從宿舍樓和教學樓緊張有序的疏散到操場上。在接下來的祭奠儀式上,石室外語學校全體師生向遇難的同胞默哀三分鍾,向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骨肉同胞們寄託無限的哀思, 由學校領導以及學生代表宣讀了「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文」。
2009年高中直升銜接班於5月24日晚自習開班行課,5月25日赴綿陽開展「科技之旅」主題活動,5月26日正式行課,至此,2009年高中直升工作完成,80名初三學生成為高2012級一員。
2009年5月26日下午,成都石室外語學校教學樓二樓會議室, 「協同教育沙龍」活動在自由、民主的學術氛圍中進行,老師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體驗,暢所欲言,互動交流,氣氛緊張而熱烈。
2009年5月,附屬小學一年級6歲女生張思妤,在全國第二屆「藝術使者」優秀藝術新人才藝展示活動和第三屆香港國際青少年藝術節中獲得金獎,並成為四屆韓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第三屆中國校園才藝展評活動、「舞之韻」全國藝術新星舞蹈大賽形象代言人。
2009年5月,在2009四川省初中數學聯賽中,該校選手獲得3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11個三等獎,獲獎級別與人次居金牛區首位。曹嘉芹、韓江瑜、楊科分別前三名成績摘取四川省一等獎。
2009年5月,金牛區中學政治課堂教學研討會在該校舉行,王德強老師上示範課。
2009年5月,金牛區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研討會在該校舉行,葉央央老師上觀摩課。
2009年5月,實現財務管理系統電算化。
2009年5月30日,學校新教師招聘集中考核,68名通過初審的在職老師和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復試,陳代軍董事長親自主持考核,為石外錄用了21名新人。
2009年6月1日,金沙幼兒園、全興幼兒園家長匯報會在該校藝術大樓舉行。
2009年6月12日,該校22名教師在羅春副校長的帶領下前往山東茌平縣杜郎口中學,學習觀摩「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學習期間,老師們還去泰安,登臨泰山;到曲阜,拜謁三孔。
2009年6月17日,該校24名教師在譚曉燕校長帶領下考察了上海北郊中學並游覽了華東五市。
2009年高中考取得較好的成績,中考上重點線90人,上線率達41.5%;150人參加高考138人上線,上線率達92%;陳風帆同學被美國商科排名第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李鴻翔同學報考空軍飛行員體檢文化雙過關;吳曲同學在2009年高考中取得超重點線56分的優秀成績;理科實驗班本科上線率高達89%,文科實驗班本科上線率達47.5%。
在2008—2009下學期期末金牛區調研考試中,初2010級喜獲優異成績。生物會考合格率98.8%;地理會考合格率98%。調考中,政治 超區平均分(53.18)8.76分;歷史 超區平均分(62.41)9.76分;英語 超區平均分(79.15)16.1分;語文 超區平均分(91.49)7分;數學 超區平均分(72.11)8分;物理 超區平均分(71.5)4.25分; 六科總分平均分,超區平均分(429.84)50分; 年級學生進入區前100名的有6人,其中四班的屈佳慶同學名列全區第6名,年級上線人數106人,上線率42.7%。
2009年8月17日至2009年8月23日,對全校教職工進行了正式開學前的培訓,為新學期的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備。
2009年8月,學校行政班子調整,聘譚曉燕為執行校長,羅春為教學副校長,楊佳輝為德育副校長,韓成為辦公室主任,祁惠娟為教務主任,熊健華為教務副主任,龍戟為德育主任,趙本忠為德育副主任,兼團委書記,周春輝為國際部主任,劉發政為總務處副主任,王錦榮為後勤服務部經理。聘請李一為附屬小學校長,馮亮為德育主任,山芳為教務主任。
2009年8月23日至8月28日,該校有條不紊地展開了為期六天的新生軍訓工作。近千名新生積極參與,接受了站軍姿、軍體拳、隊列動作、內務整理等一系列的嚴格訓練。軍訓期間,該校還特意為學生們舉辦了一場感恩教育講座,「感恩父母,孝行天地;感恩社會、成才報國」的信念深入人心。
2009年9月,學校規模突破2000人大關,學校的在校生人數接近2100人,教職工近300人。改建宿舍400多套,新增計算機120多台,投影儀18台,多媒體2套,投入理化實驗設備10萬余元,更新辦公傢具12萬元。
2009年9月10日,學校召開「第25個教師節慶祝大會」,表彰了楊正茂、趙本忠等20名先進個人,首次為他們頒發了水晶獎杯。同時表彰了英語組、初2010級語文備課組等先進集體。
2009年9月27日,慶祖國華誕,表赤子心懷——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開展「國慶60周年」系列活動。學校舉行了「向祖國六十華誕獻禮」的升旗儀式、「紅歌演唱會」、「慶祖國六十華誕師生書畫攝影展」、「愛我祖國、愛該校園」的黑板報比賽、以及「江山如此多嬌」的集郵展等一系列慶祝活動,校園內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
2009年10月12日,金牛區政府教育督導室的領導、專家對該校進行了一天的教學工作督導。督導組聽取了學校的教學工作匯報,查看了教育教學檔案資料,深入了課堂聽課,並分別召開了教職工、學生座談會,最後督導組將督導結果給學校作了通報。在通報中,督導組對該校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該校行政班子求真務實、師生熱愛學校、教師培養與教學管理機制健全、教學管理措施得力、師生課堂行為規范、學籍管理符合要求、教學成績顯著。同時也對該校在進一步貫徹新課標精神、加強後勤服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9年10月20日,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首屆安全知識競賽系列活動順利展開,本次活動由校團委、校學生會策劃、組織,活動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響應。經過三場緊張的預賽,全校共有十個班級進入決賽。通過本次活動,師生們對安全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層了解。 11月1對獲獎班級進行了表彰。
2009年10月21日,該校舉行了新老教師結對拜師儀式。給指導教師授了聘書,新教師給指導教師三鞠躬行拜師禮,指導教師給新老師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並一起共同學習了《成都石室外語學校新教師培養辦法》,明確了雙方的義務和責任。這次活動,為該校新教師的快速成長,全面提高該校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一個優良的平台。
2009年10月21日,由校團委組織的全校各班班長、團支部書記和學生會幹部大會在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階梯教室召開。大會由德育處副主任趙本忠主持,學校德育校長楊佳輝作了重要講話。
2009年10月22日,金牛區高中語文中心組成員對該校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督導。隨堂抽聽了語文課,並進行了及時評課。對該校語文教學進行了充分肯定。
2009年10月28日至29日,該校參加了金牛區運動會。其中:高中組100m、400m、800m、1500m分別獲得第8名、第6名、第5、第6名、第6名、第7名;高中組跳高第5名,初中跳高第6名;高中4*100第四名,高中團體七名的好成績。
2009年10月29日金牛區高中地理高三復習研討課在該校進行,該校高三地理教師馮富德老師主講示範課。
2009年11月6日,初2012級召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家長會,由同學來主持、同學來接待並且通過互動式表演和發言來進行。他們以點評幻燈片的形式,介紹了班級自主管理的新型模式如何落實到細微小事中去。接著同學們用小品劇展示一些家長們共同關心的話題,用采訪家長、模仿家庭、模仿老師等別致的形式,用孩子們的感知能力,再現家校協同教育的典型場景,贏得了家長熱烈的回應。
2009年11月12日至13日,迎來了該校第六個秋季運動會,在運動會上有高呼「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和諧競爭、協同發展」的教師方隊。有呼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口號的學生隊伍。1095人參加了27個比賽項目,有10項破校記錄,有10項破區記錄。
2009年11月18日下午,雨里夾雪,寒風刺骨。然而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階梯教室座無虛席,熱烈的掌聲陣陣雷動。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紀大海教授以「教育方法縱橫談」為題,高屋建瓴中拈取眾多案例,為石外老師上了生動的一課。
2009年11月18-23日,在第四屆教學研討會上,學校邀請了四川省教育學會秘書長紀大海、金牛區教培中心教研員葉華瓊、特級教師蔣明遠、彭啟耀、陳文漢為中青年教師做專題培訓,對老師進行了相適應的各項課改制度的培訓。以轉變觀念,盡快實現角色轉換,更好地迎接高中新課程的挑戰。學校還舉行了試卷命制、說課、板書設計、課件製作、試卷裝訂等基本功競賽活動,17人獲得一等獎,21人獲得二等獎,33人獲得三等獎,8位教師交流了心得體會。
2009年11月29日,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所長郝學余律師來到成都石室外語學校為第三期違紀學生作青少年法制教育講座。表示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每月還將和石室外語學校德育處聯合舉辦系列法制教育專題講座,旨在加強廣大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和開展法制教育普及活動等。
2009年12月初,學校教育工會召開大會,調整工會委員會成員。選舉譚曉燕為工會主席,韓成、陳文漢、楊郁明為副主席,王波、周渝、陳春燕、譚斌、龍戟、蔡光榮、張瓊英、王錦榮、王興樹為委員。
2009年12月上旬,成都石室外語學校踐行「協同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初一協同教育實驗班把課堂搬進了四川省科技館,受到好評。
2009年9-12月,參加金牛區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活動中黨員參與率100%,非黨員參與數8人,收到學習體會26份,調研報告32份,建議書14份。活動期間,有5名教職工表達了入黨願望,有13名青年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2009年12月18日,譚曉燕校長在金牛區非公有制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經驗交流會上作主題發言,這是唯一的一個教育系統單位。
為引導初中女生正確對待青春期身體、心理的變化,使女生安全健康地度過青春期,該校在12月份開展了「走進花季」青春期講座活動。講座涵蓋全校從初一到高三近千名女生,根據各年齡段不同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對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所帶來的心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困惑,以及應如何做好衛生保健、心理調節等內容,聯系實例向學生作了一一講解和疏導。
12月25日上午,成都石室外語學校附屬小學的教室里,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學生」。200多名家長,走進不同的教室,同娃娃一起聽老師講課,一起游戲,一起思考和回答問題。幾堂課下來,這些特殊「學生」既緊張又愉快,被老師靈活生動的教學藝術折服。 2010元旦音樂晚會於2009年12月30日晚上7:00在學校藝術樓舉行。「迎新年、唱紅歌、緬先烈、展未來」,譚校長向全體師生致新年賀詞,街舞社的同學們給全體師生帶來了晚會的開幕式。全體老師用自己最真摯的心歌唱《祖國不會忘記我》、《今天是你的生日》,唱出了對祖國的熱愛。
2009年12月31日,該校舉行迎新年活動,全體教職員工首先在食堂進行了迎新年餐會,而後又進行了趣味體育活動,在歡歌笑語中體會著新年的氣息。
B. 英語作文
其1
新目標六、七年級英語教材培訓
老師們,大家好!今天上午由我和各位老師作一個交流,力求拋磚引玉。交流的題目大家已經看到了,主要有三層意思,分別是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教材的特點和設計理念以及七年級教材使用建議。
一、六、七年級教材結構分析
六、七年級每單元分為 Section A和 Section B兩部分。
(一)六年級單元體例,ABC分明。上冊由預備篇(3個單元)和正式篇(7個單元)兩部分組成。下冊只有正式篇十個單元。上下兩冊各有兩個復習單元。這同前套教材相同。但在每個單元的內部結構上則完全不同:每個單元分為ABC三部分,並且各有側重點。
六年級Section A:1a呈現本單元的重點詞彙、語法結構與功能; 1b任務型聽力練習;1c結對練習核心對話;六年級上前3個單元2a-2c為字母教學和讀音練習,2d為讀音練習;後面7個單元為多種聽力練習和不同任務的結對練習;Grammer Focus呈現語法功能重點;3a-4b提供各種課堂活動。
A部分的設計。操練新語言時需要用到的重點詞彙;呈現新的表達方式;幾個循序漸進的操練活動;語法聚焦框,總結本單元使用的語法;互動活動,學生在互相合作中使用目標語言來完成本部分的學習。
Section B:1a詞彙擴展; 1b新舊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並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擴展;1c提供各類練習形式,隨著所學內容的增加,逐步擴展成閱讀和寫作練習;4a是創造性活用所學語言的各類教學活動。B部分的設計。在循環A部分所呈現的語言的同時引出新的詞彙;以活動幫助學生整合新的目標語言和前面學過的語言。
Selfcheck:1.自我評價,包括詞彙知識的評價;2、3、4語音、語言應用能力的評價;幽默的卡通。C部分為學生自我檢測部分,復習所有重點詞彙以及新學的語法項目;卡通圖片方式進一步應用了本課的目標語言。
A部分為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彙的學習,B部分則強調學生應用知識的學習,C部分則是檢測學習效果。在層次分明的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已掌握的知識點與能力和須待彌補的的地方,從而獲得自我學習效果的清晰認識,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
(二)七年級Section A部分
A部分是每單元基本的語言內容,比較注重學生的聽說能力。七年級教材在這一點上與六年級相同,但在要求上有所改變。
六年級的1a部分,每單元都是將單詞或片語與圖片配對,注重單詞的圖、形、意三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看圖識字或看詞辨圖能力,注重單詞的輸入。但七上1a不再停留在這個基礎上,它開始注重學生短語的積累,使學生看到圖片能夠寫下相應的短語或聯想到更多,類似「Brainstorming」。到了七下冊的1a則注重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去表達,讓學生學會通過圖片能夠回答what, when, where… 等問題,而且教材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例如:這是七上第一單元section A 1a, 話題是談論人們正在做的事情,要求是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activities. (見powerpoint 5)
這是七上Unit 4 section A 1a,同樣是談論所做的事情,但在這里的要求卻是讓學生寫出多種周末的活動。(見powerpoint 6)
八上 section A 1a談論過去的活動,要求學生將句子與圖片配對,注重句子的輸出。(見powerpoint 7)
由此可見,從六年級到七年級,教材從單詞—短語—句子步步為營,提高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
七年級Section B 部分B部分是知識的擴展和綜合的語言運用。
在六年級時,Section B 1a也是以配對的形式出現,單詞為形容詞或名詞。但七年級教材中的Section B 1a非常注重學生的個人表達能力和判斷力,尊重學生的個人想法,然後在1b中以Pair work形式落實,與同學交流想法。例如:七下Section B Unit 21a中向學生征詢作為好朋友哪些方面很重要,從六個方面排序(見powerpoint 8)
Unit 3 讓學生選擇自己吃的三明治中所需的東西;(見powerpoint 9)
八年級 讓學生填自己收集和想收集的東西…(見powerpoint 10)
4、Self-check 部分
六年級時的Self-check首先是單詞的自測,(見powerpoint 11)
但到七年級時則是單詞的實際運用,具體形式有詞彙自測、詞語運用、完成表格、看圖填表,閱讀後完成任務,根據信息寫作等。每單元1中5個重要單詞選擇填空,再讓學生模擬造句。第二部分則是寫作練習。(見powerpoint 12)
到了八年級在後面增加了具有跨文化內容的閱讀材料及相關的練習。
二、教材內容的整理及其分析
本教材內容看似眾多而不易歸納整理,實際不然。現從教學目標和語言結構兩方面做一扼要的融合。
(一)教學目標:(學生應學會的各種話題)
1、介紹。自我介紹;家人、朋友、認識的人之間的介紹;根據相關信息辨認人物。電話薄、名性片、書信。
2、自己的或他人的愛好及其理由。食物;服裝;某一類電影;學科;球類;運動;天氣;動物;流行文化;日常生活用品。營養配餐;制定出周末或節假日的行動計劃;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3、自己或他人的才能、意願及看法。Let』s提建議;怎樣和自己的朋友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成立各種俱樂部並製作海報;招聘廣告。
4、時間表達法。日期表達法(月份、日期);日常生活作息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課外活動時間。對某一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如郊遊、晚會、周末生活等);自己、同學及父母家人的生日。
5、物品。位置;物品的所屬;物品的顏色和價格。購物時使用的禮貌用語;找尋物品的位置。尋物啟示,招領啟示。
6、居住、職業、天氣。國籍、民族、語言、地址、場所、路線;建築物位置關系;筆友;不同的天氣背景下能做什麼。
7、活動與事務。正在做什麼或發生的事情;過去或不久前發生發生的事情;周末所從事的活動;節假日的活動。能就發生的事情做現場報道;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天的活動並表達感想。
8、標志及規章制度。英文表達一些標志的含義;制定並談論校園內一些公共場所的規則;給父母寫一封建議信。
9、個人描述及其資料信息。描述人的外貌:身高、體重、發型、面部特徵及著裝特點;住址、對話等;向他人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
10、定餐或叫外賣。學會為面條或餃子寫宣傳廣告。學會描述食品的製作過程。
11、如何給他人進行建議及有禮貌的請求和得到允許。
(二)、語言結構:(英語組詞成句的習慣用法和語法規則)
1、系動詞be的一般現在時:肯定、否定;一般疑問句及其回答。
2、行為動詞如like、have、want 、work、wear等的一般現在時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的用法;一般疑問句的肯定與否定回答。
3、what、where、where……from、where……live、how、when、what……like、why 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句型:How do you spell pencil?
4、祈使句,如Let等引導的。
5、there be 句型。
5、表示性質、品質、寬泛描述的形容詞使用:good、happy、nice、interesting、outgoing等。
6、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 these those;人稱代詞主格they等的用法;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my your his her.
7、名詞的復數和所有格形式。
8、表示方位的介詞on in under behind等的用法。
9、連詞and、but、or.
10、情態助動詞如can、 would、 have to等的用法:肯定句與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特殊疑問句。can表示許可的用法;
11、表示頻率的副詞: often、usually、sometimes、always等。
12、詢問時間(標准用法);詢問年齡(標准用法)。
13、現在進行時的用法:一般疑問及其簡單答語。
14、一般過去時的用法:規則動詞和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 was/were結構。
15、一般將來時的用法:be going to, will 的用法。
16、比較級和最高級: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變化規則,規則變化及加more,most的。
17、慣用語 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I do, too. / I don』t, either. Could you please…..?
三、教材的特點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們知道,Go for it! 以《英語課程標准》為依據,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它的基本編寫思路是:以話題為主線,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兼顧交際功能和語言知識結構的學習,以一種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情,真正體現「learning by doing, learning through doing」。因此,教材內容的分析。從上述扼要融合,可以看出六、七年級教材內容的編排具有以下特點:
特點1:Go for it! 注重語言的作用,努力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語言,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六、七年級教材運用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多種形式的交際性活動,如角色扮演(Role-play)、信息溝(Information gap)、解題(Problem solving)、猜謎游戲(Guessing games)、朋友交談 (Talking)、新聞采訪(Interviews)、電子郵件往來(Writing emails)、互致書信(Writing letters)、表達對活動的觀感(Expressing opinions)等,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的語境,幫助學生學會使用英語。
特點2:Go for it! 教材內容富有時代感,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始終對教材充滿興趣,對學習保持熱情。在教學目標當中,扼要的十個話題分項里,無一不是取材於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瑣事。令同學們感到親切、真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同時,也為他們在小組活動中或在課後的生活實踐中應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提供了相似的情景、必要的語言結構、恰當的詞彙或習慣用語。為初中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尋找到了切入點。
這是七年級部分單元的title與topic對照表,
七上
Unit1 I』m watching TV.
Unit 7 How was your weekend?
Unit 8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學生的活動
Unit 2 It』s raining! 天氣變化
Unit 3 What does he look like? 外貌和品質
Unit4 How often do your exercise? 業余活動
Unit5 What』s the matter? 健康話題
Unit 6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交通方式
Unit10 Don』t eat in class. 學校規則
七下Unit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邀請他人
Unit 2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性格特徵
Unit 3 How do you make a milk shake? 家居烹飪
Unit 4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學校出遊
Unit 5 When was he born? 名人簡介
Unit6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假期計劃
Unit7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人生規劃
Unit8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日常瑣事
Unit 9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談論家鄉
以上可以看出,七年級教材中的話題——業餘生活、假期計劃、家居烹飪、名人簡介等等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同時,教材也提供了許多符合學生真實生活的信息,如新聞(News)、電子郵件(Emails)、書信 (Letters)、問卷 (Questionnaires)、調查(Surveys)、廣告(Ads)、邀請函(Invitations)等,激發學生參與真實語言活動的動機,引導學生做真實的事情。
特點3:教材在系統編排語言知識的同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八年級教材繼續突出交際和文化,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語言。課本涉及到的文化知識有:西方人的生活習俗、勞動習慣、業余活動,西方人的交通方式,英國的交通規則,健康之道、派對禮儀、西餐、餐桌禮儀、國內外電視、電台文化等等。
特點4:Go for it! 教材以螺旋形式呈現話題和語法項目,同時在設置話題次序時,充分考慮語法項目學習的合理性及相關難度。從話題在教材中的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而且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
我們來看六、七年級各單元語法結構分布。其中,與How及帶how疑問詞有關的疑問句出現在七上Unit 2, 4, 6, 7,8, 情態動詞的學習循環出現在七下Unit1,8單元,比較等級分別在七下第2,9單元,現在進行時表示將來的用法兩次出現,分別是七上第1單元和2單元,七上中7、8單元學過的一般過去時,作為七下的重點語法項目之一,又出現在七下第5和6單元。將來時出現在七下第6 和7單元中。可見,語法項目在教材中的編排也是階梯出現的。
六年級時每單元生詞量平均在30左右,七年級平均40左右。同上個學期一樣,詞彙量的擴大又會給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生帶來一定的壓力。
特點5:圖表結合,文字點睛。
每個單元都以明確的小任務呈現,2/3的任務都是以圖表的方式顯現出來,再左以精妙的文字點明任務的主旨。充分運用了初中學生喜歡色彩鮮明的圖片的心理規律,和他們從簡明的表格中易於獲取知識的認識能力。學生一圖表,基本就能知道每個小任務的具體含義。
特點6:以活動為載體,融知識點、技能、教學法為一體。
每個小任務都可以成為一個活動,或個人或小組或團體。以明顯的小標題形式顯示了教學方法,暗示了學生應該獲得的使用英語語言的具體技能。從而明確了師生在具體教學中的每個小目標。同時根據具體的活動任務和學習目標,聽、說、讀、寫各個技能或一個或兩個進行不同的組合。體現了 「聽說領先、讀寫跟隨」的功能意念教學法的外語教學主流理論。另外「活動」無處不在,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走向語言學習的人際交往之路、合作之路,進一步培育學生「有聲」運用語言的膽識和能力。以此逐漸避免「啞巴」語言教學的不利因素。
特點7:准確性與流利性相結合,體現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
每個單元前幾項練習強調發音、單詞拼寫、句型結構的准確性,這是面對全體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點與技能;而後面的活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語言的流利性,這同樣也時面對全體學生,但對於有困難的學生的要求相對而言要低一些、寬松一些。根據這個特徵,在B部分中的某些任務,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刪減,讓學得快的學生盡力掌握並完成。從而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
特點8:強調課堂上師生互動。
新教材強調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師生在課堂上要加強互動,教師要有效地處理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改變過去課堂上老師主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方式,教師課堂上主要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讓學生講英語、用英語、用英語思考,用英語交流,用英語來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學生學習中碰到問題,老師應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分析、辨別、而不是老師直接給答案,以達到真正把學生能力培養出來的目的。
特點9:知識點服務於話題與活動,呈扇形串聯。
上述語言結構的要點中可能看不出這一特徵,但當你在總結本教材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或在具體教過程學中,我相信你將深有同感。這種編排滿足了各個話題所需的語言功能要求,也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好奇心,激勵著他們不停地向前學習和探索。強調了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首先應當掌握它的交際性功能、聽說功能,其次才是語言結構和語法規則的掌握」這一外語教學指導策略。
四、教材的主導理念及理論
仔細分析教材的編排體例與內容上的特徵,概括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及感悟,它深刻體現了下列初中外語教育教學的主導理念。
1、學生為教育教學之本,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這就是「人本主義」思想的體現。在這種理念之下,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的主體性,相信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控意志。教材用靈活多變的圖片、色彩、人物、情景、表格、文字、錄音、影像等方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我學習的主體、主動、自覺、自控的意識;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認識事物、思維推理、領悟運用等的學習能力;來充分調動學生的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獲得成果與習得英語學習技能的成績感。
2、現時生活現象和事務是語言學習的無盡甘露。多元評價語言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要人們發出表示意識的聲音,無論是本民族語言或是外語,那麼語言就脫離不了「它作為人們生活中意識交流的有聲工具」這一本質特徵。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善於將書本上和課堂上的英語知識應用於他們的現時生活中。凡能用漢語表達的意識,都能用英語表達。
3、外語教育教學的「情景教學」、「功能教學」、「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教學」 等理論。教材中有眾多的聽說內容、小組合作項目、取材於生活中的實例片段,強有力地說明了這些理論的應用。
4、話題型的任務探究教學模式。
新教材每單元設計一個話題,並以此為中心,通過語言結構、功能項目為主線展開,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方式,以循序漸進的生活化的學習程序引導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有目的地做事。新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活動,如填寫問卷、調查、訪談、書信、郵件往來等,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更好地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同時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為任務型教學創造了條件。
本教材設計了 十幾個話題,同一話題隨著學習的深入,內容不斷充實,通過「滾動」呈現學習,不斷深化。The family 、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Food、School Subjects 等話題在 六、七年級中均呈現。支持話題的「任務」、「活動」也不斷「升級」,伴隨語言學習不斷從「低級」走向「高級」,貫穿於教材始終。
5. 多元評價
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多樣化的評價體系,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於教材的分析,僅是本教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第一步。還有對所學生具體情況的分析,還有對教學實驗中實際變化的不斷總結,還有…我相信,隨著本教材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使用,廣大同仁們對它的認識會更加深刻、更趨科學。
五、教學建議
(一)字母教學
六上教材共10個單元和一個復習單元。前3個單元為起始單元,安排起始單元的目的是緩解後續內容起點過高的問題。起始單元部分增加了字母教學的內容,引入了部分日常用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字母教學的時間。建議集中學習字母的讀音與書寫,在1-2課時或1-2周內完成字母教學,不要拖得太長。英語字母教學是入門階段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以後的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幫助學生學好字母的讀音與書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對進一步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字母教學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貫徹先聽說、後讀寫掌握字母的原則。聽說讀寫每一項進行的時間不宜過長,要根據班內學生接受的程度靈活變換,穿插進行,以免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2.認讀字母時,教師要逐個字母進行。先示範字母的讀音,要求學生靜聽,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型,再進行模仿。如果班級太大,學生較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聽清教師的發音,看清口型,教師要走到教室中間或兩邊合排中間示範。每個字母要用聲調和降調來讀,使學生對英語的升降調有個
C. 如何撰寫課題的設計思路,方法和內容
1、設計思路的撰寫總體上來說就是設計者以一個什麼樣的大體思路來完成自己的課題設計。內容主要包括規劃選題的設計計劃、設計步驟的主要組成部分、計劃選題在什麼地方有一些創新突破點、達到什麼樣的設計效果,最後以一個什麼樣的方式展現設計成果等方面。
2、設計方法的撰寫
設計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實例分析法、十字坐標法、調查分析法、頭腦風暴法、希望點例舉法、仿生學法、類比法、逆向思維法,縮小擴大法、缺點列舉法,圖表列舉法,但所選擇的課題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不可能只用到一種設計方法。可以說明在設計的某一階段主要採用什麼設計方法。
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進行市場調查時,應明確制定調查表,明確如何進行分析包括綜合分析和設計分析。
3、設計內容的撰寫
簡單介紹自己為何進行這項設計(說明現有設計的缺點),重點介紹自己課題設計的主要內容,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重點的設計,並希望有所突破等方面。
想要更好的完成課題研究可以選擇文華氏,文華氏科研團隊匯聚了匯集哈佛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校的科學研究人員,主要提供醫學科研服務,包括課題咨詢、實驗培訓、科研寫作咨詢等。
D. 非師范類專業的學生,以後想當老師,這條路如何走
不是師范大學的學生可以考教師證。
教師資格證書在全國范圍內適用。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的學生還必須完成補修教育類課程的任務,並在申請報考時需提供市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教育學概論》、《心理學概論》、《教育方法概論》等考試合格證書。當年考試不及格的科目,可以在下一年度補考;經補考仍有一門或者一門以上科目不及格的,應當重新參加全部考試科目的考試。除了必須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專業課程考試外,還要達到國家普通話測試二級乙等以上,並通過有關實踐能力的面試才能取得資格證書。
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人員,應提交下列材料:
1.所有申請人員均需提交以下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寫的《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一式二份。
(2)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3)學歷證書(應屆畢業生由畢業學校出具的學業成績單)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4)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體格檢查合格證明一式一份。
(5)《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6)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鄉級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單位(應屆畢業生由畢業學校出具)對本人的思想品德鑒定或者證明材料一式一份。
(7)近期二寸半身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張;
2.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的人員還應提交《省教師資格認定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考試合格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3.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還應提交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證書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4.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人員(高等學校擬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師職務和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或者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除外)還需提交《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合格證書》或者《省高校教師教育科學理論自學考試合格證》原件和復印件各一式一份。
教師資格分類:
1、幼兒園教師資格;
2、小學教師資格;
3、初級中學教師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初級中學教師資格);
4、高級中學教師資格;
5、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文化課、專業課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
6、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實習指導教師資格(以下統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7、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各類教師資格的適用范圍:
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可以在本級及其以下等級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擔任教師。
取得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人員只能在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高級中學或者初級職業學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相互通用。
學歷要求:
申請認定各類教師資格的人員應具備哪些相應的學歷?
1、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學校畢業不能作為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的合格學歷。
2、申請認定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其他中等學校畢業不能作為認定小學教師資格的合格學歷。
3、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或者其他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4、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高等師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5、申請認定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當具備中等職業學校及其以上學歷,並應具有相當於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對確有特殊技藝者,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其學歷要求可放寬到高中畢業。
6、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研究生或者大學本科畢業學歷。
普通話水平要求:
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二級乙等以上標准(少數民族自治州、縣只需達到三級甲等及以上標准)
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其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二級甲等及以上標准(少數民族自治州、縣只需達到達二級乙等及以上標准)。
註:凡1954年1月1日後出生的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普通話等級證書
參加由各級語委辦組織,由省語委辦批準的檢測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頒發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書》。
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人員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課程要求:
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的人員
註: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不參加教育學、心理學等課程的補學和考試
1通過國家自學考試已學完師范教育類專業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課程內容並取得考試合格證書的人員。
2取得教育學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的人員。
3已參加了省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或已通過省上統一組織的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課程考試,取得合格證書的人員。
4在高等學校已受聘擔任副教授及以上教師職務或者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
考試科目:暫定為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兩科
具體要求:
1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應達到幼兒師范學校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要求。
2申請認定小學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應達到中等師范學校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要求。
3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應達到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要求。
4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達到高等師範本科學院(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要求。
根據上述要求,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各分為A、B、C、D四個等級:
A級 適用於申請認定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教師資格的本科層次人員
B級 適用於申請認定初級中學教師資格的專科層次人員
C級 適用於申請認定小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的中師層次人員
D級 適用於申請認定幼兒園教師資格的幼師層次人員
教師資格認定申請:
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人員,應在規定的受理期限內向本人戶籍或單位所在地的縣(市、區)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提出申請,領取有關資料和表格。
註:各高等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可在就讀學校所在地、或本人戶籍所在地、或本人工作單位所在地的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申請認定相應的教師資格。
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人員,應在規定的受理期限內向所在學校提出申請,領取有關資料和表格。
教師資格認定的法定程序:
1、申請人提出申請並提交有關材料。
2、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對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初步審查。
3、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對申請人的教育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進行考察,提出審查意見。
4、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於受理申請期限終止之次日起30個法定工作日內(不含法定節假日)作出是否認定的結論,並通知申請人。
5、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對認定合格者,頒發《教師資格證書》,保存檔案,並在教師資格信息管理系統中作出認定記錄。
E. 家長會反饋表怎麼寫
填寫家長會意見反饋表可以這樣寫:
1、首先非常感謝老師對他的教導,在學習上給他很大的幫助。學校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台,使我們家長能更好的了解他在學校的情況,並能及時的溝通。
2、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進步較大。這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培育,孩子進步的一點一滴都悄悄的刻在我們心裡。作為家長,我們也非常希望老師對孩子的關注更多一點,及時向我們反映孩子的不足,我們會對孩子的缺點加以指導改正。
3、我們非常感謝老師的辛勤勞動和對我們孩子的耐心教育。希望老師再接再勵,對孩子多加鼓勵,啟發孩子的興趣,潛力和奮斗精神,還希望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你們的教育工作。
4、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作業中的閃光點,並將自己對孩子的愛明確表達出來,看來家長會中賞識的教育方法指導不僅入了耳,而且入了心。希望您能更多的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將優點擴大化,使孩子更優秀。
5、家長能與孩子一起來關注學習,特別是關注學習中的錯誤,這種做法值得提倡。對孩子作業中錯誤的題型,錯誤原因及改進的方法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相信只要能付諸於實踐,劉捷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6、如果單從作業看,孩子是很不錯。可作業只是檢查你課堂上學習情況,關鍵是你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你為什麼一碰到難題就無所下筆的原因。希望你能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弄懂並融會貫通。
F. 我想考中學英語教師資格證,應該是什麼流程呢
培訓面試教師證
G. 已經到高中了英語基礎很差怎麼辦
高中對於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即使基礎很差,也千萬不能放棄。想要提高英語基礎,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單詞
單詞是一切的基礎,如果連單詞都不認識,又如何做題?可能有人質疑:死記硬背單詞有效果嗎?背了忘,忘了背,怎麼看都是白費力氣。其實不然,背單詞目的不是完全記住,而是混個臉熟。當你做題的時候,看見一個曾經背過的單詞,或許一時之間想不起它的意思,可是單詞長得很眼熟,這時立刻去翻四級詞彙的小冊子,這個詞你就會印象深刻,慢慢地,就掌握了那些你覺得眼熟的單詞。所以不要怕忘記
語法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語法是一個很難的點。但其實語法知識是有限的,一本厚厚的分專題講解的語法書,每周至少做一個語法專題,對語法知識點勾勾畫畫,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語法知識。完成相應的專題訓練,重點是看答案解析,無論做得對錯,都要仔細看答案解析,因為有些題目做對了有可能是蒙對的,認認真真看完答案解析,會讓你受益匪淺。對於那些比較經典的錯題,要專門找個錯題本記錄下來,考前看一看對英語考試很有幫助
聽力
聽力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提高很多分的點,靠的是日積月累。睡前聽一聽MP3,放鬆的時候選擇看英文電影等等,不停的聽。而且高中的聽力都不是很難,錄音裡面比實際速度要慢得多,所以不要害怕
作文
背模板,背句型。考試時間一定,可能沒有很長時間來仔細研究怎麼寫,這個時候模板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高中大多是議論文,就被議論文的模板,多背
H. 急求如何完成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
「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一、 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從加強研究管理入手,我們首先優化了研究人員的配備。從最初的語文學科擴展到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讓學科一線骨幹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實施,落實具體責任,加強人員的培訓,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理論,貫徹課題研究的意義、目標、方法和步驟。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條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活動新路,為學校構建創新型的數字化校園賦予新的內涵。
一)分層模式: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的標准分為不同的民展層次,主要有目標分層、主題分層、內容遞進分層三種類型。
1、目標分層: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而設計的,一般主要是根據不同年級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課程。
在研究型課程實踐中,將課程的培養目標在總目標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年級分為三個分階段目標:
高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增強學生的綜合意識和整體認識能力;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出要研究的問題,並學會判斷問題的價值。
高二,培養學生搜集、分析、綜合信息,並具有初步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方案)、構建知識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與批判性反思的能力,為學生思維模式上的創新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為學生研究能力的發展奠定初步的基礎。
圍繞這些目標,學會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學校自己開發的課程"知識論"為載體,通過思辨學習,初步形成發展方向。
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將整個課程的過程放長,目標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反復性、遞進性。
(1)第一階段(初一年級第一學期):以"選題"為載體,學習查閱文獻和網路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演說答辯等幾種常見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識,並通過親身嘗試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著重培養以下幾種實踐能力:查閱文獻資料的技能,網路技能,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數據歸類統計的能力,與人談話的技巧,演說技巧,答辯中的臨場應變能力等。
(2)第二階段(初一年級第二學期):以"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為載體,在實踐中繼續運用和鞏固已經學過的幾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同時嘗試觀察、實驗等新的研究方法,著重培養: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資料搜集、數據整理的科研意識,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制訂計劃、獨立構思的能力,觀察生活、獨到地分析問題的意識等。
(3)第三階段(初二年級第一學期):以"實施研究"為載體,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不斷鞏固和熟練掌握各種技能,同時著重培養:預見困難並進行預防的能力,面對困難的應變和處理的能力,堅韌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協作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提出個性化觀點的能力,關注社會、他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4)第四階段(初二年級第二學期):以"撰寫研究報告、演示匯報"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以下能力:整理並利用資料佐證觀點的能力,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條理明晰的書面表達能力,綜合思辯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等。
2、主題分層:即按照主題序列將課程分為不同的階段,並最終形成一個整體。
如上海市七寶中學的"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
高一年級上學期的主題是"文藝與人生",偏重人文教育,要求在提高人文素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科學基本研究方法的訓練,學習觀察社會、了解社會。
高一下學期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偏重於科學教育,要求學生體驗一個課題研究的完整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嘗試圍繞一個問題,通過自己的研究進行解決與證明。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與祖國",偏重於德育教育,要求學生進行比較規范的調查與研究的訓練,從形式、方法、分析到結論都強調規范、完整,讓學生從自己的調查或研究中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祖國、了解社會、了解人、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的未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經過前三個學期的訓練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在設計研究題目、實施調查、實驗、製作、發明等研究活動中,體現個性發展,課題結果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高二、高三之間的暑期,主題是"社會實踐",全部學生到本區的街道、居委會掛職鍛煉,獲得對社會實際的深入體驗,鍛煉社會工作能力,結合掛職鍛煉,提出合理化建議,直接參與社區服務。
再如蕭山臨浦鎮中學"農村初中研究性主題活動課程開發",將五大活動主題--社會實踐系列、科學探索系列、報評書評系列、語言操演系列他別按年級進行分列(主要是初一、初二兩個年級):以科學探索系列為例--
初一年級:學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實驗的改進、實驗的設計,以及學科知識的綜合、融匯和對外遷移等。專題有《關於簡易啟普發生器》、《化學實驗室廢氣回收的設想》、《初中階段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系列研究》、《恆等變形》等。
初二年級:綜合理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生活中的科學技術、計算機軟體的應用、高科技動態等,專題有:《生活和生產中的壓強知識》、《鳥類的飼養--生物的多樣性和我們的未來》、《信息技術和我們》、《關於納米技術》等。
3、內容遞進分層:即根據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規律,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來組織課程。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是瑞安中學所設計的研究型課程方案。
本著"生活是創造源泉"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生活,因此在高一上半學年首先實施"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這一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通過對自然、社會、生活進行專題調查,掌握發現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懷疑和探究性思維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與能力。同時通過這一課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增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與了解。
本著讓學生獲得創造發明的切身體驗的考慮。在完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後,在高一下半學年實"追尋創造發明的蹤跡"體驗性研究課程,通過追尋一項創造發明,使學生了解創造發明的全過程,重演創造發明的各個環節,進而體驗其中的甜酸苦辣;並利用榜樣效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初步掌握創造發明的基本技能,獲得創造發明的真實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創新的興趣與信心。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課題的能力,在高二學年,開設"探索未知的領域"小課題研究課程,包括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等有關的活動,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某方面問題的簡單研究,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創造能力。使學生參與創新性的活動,並形成一些創造性的成果。本課程主要是為了鞏固前兩個階段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促使學生認識創造發明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價值,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以上是對分層模式的一些簡單劃分,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目標、主題、內容等方面往往是結合在一起,同時分層遞進的。如江蘇太倉高級中學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學習,在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上就是同時按照"分清層次、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規劃與構建的。
高一年級通過教師的參與,以人文、社會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想像力及實踐能力,學會尋找信息源,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協助,以自然科學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從社會、生活、實踐中學會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的聯系,具有獨立、合作開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獲取、分析、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指導,以綜合性跨學科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學習與未來相結合,樹立遠大理想,明確人生目標,嘗試不同學科之間的綜合;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拓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
(二)單一模式:既課程的設計是以一個單一的主題或單一的研究方法的方式展開。
1、單一主題模式:指以單一主題為中心展開的課程。比如有的學校設計的研究型課程圍繞一個研究主題,如"人與社會"、"環保"、"青少年發展研究"等,讓學生圍繞這個大的主題設計自己的研究主題。這樣做可以使課題比較集中,學生的研究、教師的指導都比較容易,對資源的要求相對與其他類課程也不高。適合於一些基礎條件與師資條件中等的學校。
2、單一方法模式:以單一的研究方法實施課程,這主要指一些研究型課程實驗。研究型課程在一些學校首先是在某個試點班級或年級甚至少部分學生中進行課程實驗,這種實驗一般採取這種單一方法的模式。比如有的學校選擇在德育方面進行社會調查研究課程,要求全體學生圍繞社會問題進行調查,進而增加德育主體體驗,在這種社會調查成功實施後再將課程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擴張
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從狹義解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本文前一部分論述的課程開發模式主要取的是後一種含義。而從廣義來說,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從目前情況看,在學校教學中普遍實施還有困難。但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研究型課程的活動方式向必修基礎課程輻射,使每門必修學科都能把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能力。這方面各地學校已開發出了不少的成功的案例。
下面以敬業中學高"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為例進行剖析:
案例:高二"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激素的調節功能,人體內主要激素及其調節功能;理解激素的概念;拓展關於激素和激素調節的知識面;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的能力。教學主要採用學生研究活動、實驗演示和課堂討論等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六個階段:(1)教師介紹"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相關知識,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2)學生研究活動一:作"對興奮劑的初步研究"報告。(3)教師引出"激素及激素調"的概念。(4)學生研究活動二:腎上腺素對小白鼠的生理影響的實驗。(5)學生研究活動三:對糖尿病的調查研究。(6)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激素調節功能表"。
敬業中學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的教學形態,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它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有利於解決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教材載體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研究課題的質量,便於克服學生在基礎性課程學習和研究性課程中學習方式相悖的問題;有利於高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作文教學中開展了研究型作文教學的改革嘗試。其具體操作如下:
1、設計論題,激發興趣。根據研究型課程的特點,設計出三個命題:《漢字的演變》、《書籍的變遷》、《說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寫作對象熟悉的程序,任選一題,自行搜集材料,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科研性小論文,時間為半個月,課外完成。
2、作好指導,打消顧慮。為了使學生掌握論文的一般寫法,教師做了如下指導:(1)指導學生結成合作小組;(2)指導學生查找資料;(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4)指導學生編寫論文提綱。
3、師生共評,分享成功。作文評講以原來的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相互傳閱各自的作文及老師的評語,歸納總結出優缺點。同學們還可就文章的某一內容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最後,教師在肯定了這次作文的成功之後,針對論文存在的問題如文章的構思,提綱的編寫,標注的位置,材料的搜集,用語的准確等不足之處作總結,並提倡學生在自願的原則下,寫出對本次作文全過程的心得、體會、思考和意見,以鞏固教學效果。
類似的課程教學改革在各地不乏其例。總的來看,在各科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如下特點:一是把接受式學習與問題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把知識的傳授民應用研究指導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把知識的系統性學習與經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滲透一點經驗性學習;四是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點知識發展的過程史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目前正在開展的"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性學習"的小學,比如有:上海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拓展閱讀";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生綜合主題單元探究活動";上海市六一小學的"網路環境下兒童哲學學習";上海市彭浦新村第一小學的"網路夥伴學習";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基於網路運用的小學生綜合主題活動";北京丁香胡同小學的"主題化互聯網教學";杭州勝利小學的"網路綜合主題探究";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的"基於互連網資源的社會課探究活動";上海市寶山區三中心的"基於網路應用的"創造發明探究活動"……
1、從學習的目標來看:
(1)能夠把網路信息素養、探究學習和學科領域的有關目標統合起來進行思考。
比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培養目標中,從網路信息素養、專題問題的研究以及拓展閱讀三個緯度進行思考。
(2)對不同年齡段的探究學習的目標存在不同看法。
這是上海市寶山三中心的探究性學習的分年級目標:
低年級(1-2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快樂;激發對自然,對社會現象的強烈好奇心;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
中年級(3-4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必要性;學會提問,啟發探究願望;養成開放性和多維性的思維習慣;根據給予的問題,進行信息收集;根據給予的信息進行分析練習。
高年級(5-6年級):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有效價值;能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並能把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能按研究的課題,具備較獨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信息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摘自《上海教育》2000年第六期,作者:錢慧萍】
但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認為分年級的區別,不是在探究的完整性上加以區分,不管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要體現探究學習的基本過程,即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在學習目標上的區別主要在於問題涉及的范圍、理論思維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難度。
例如,在"傘的技術改進"的課題研究中,三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傘具有"傘面淋濕後攜帶不方便"的問題,想進行面料改進或其他補救的研究;而五年級的學生也同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第一組試驗用海綿貼附在傘面上,試驗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傘面濕的問題,反而加重了傘的重量,試驗失敗了。第二組學生利用中國專利發明網,查找了關於能夠防水的面料,並試圖和廠家聯系,最後,面料的改進存在現實困難後,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案,一是在每個傘尖裝一個滴水管,二是在傘柄處加一個能反套的傘套,並製作了模型。
因此,對於能否發現問題,能否去主動尋求信息,能否形成獨立的觀點,能否解決問題,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對於發現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是不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到哪兒去尋求信息,找到了多少信息,採用了什麼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這是存在差異的。虎林路小學的語文拓展閱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同年級的學生基本都能根據老師提供的研究范圍找到自己的研究專題,但對於閱讀信息的聯系比較、理解感悟和觀點表達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2、從學習的課程形態來看:
(1)有學校獨立開發的校本課程,如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課程"。
(2)有基礎學科的拓展延伸,或跨學科的主題研究,但課程相對獨立,如虎林路小學,主要是就語文基礎教材中閱讀文章或主題進行專題性的閱讀拓展,但它區別於基礎教材中的閱讀學習。月浦新村小學,結合自然常識、社會等學科進行有主題范圍的探究活動。
(3)有結合基礎學科融合式的探究學習,如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小學,結合社會課"香港和澳門"一課,學生進行有自己獨立專題的學習研究。
(4)由原來學生的興趣活動發展而來,如寶山區三中心小學的創造發明活動、杭州勝利小學等等
3、從學習的內容上看:
內容來源:
(1)基礎學科知識的拓展延伸,如虎林路小學的拓展閱讀
(2)某一學科領域的問題,如寶山一中心的社會課學習
(3)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具體現象或問題,如寶山區三中心的創造發明、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
(4)與社會生活相關又涉及跨學科內容,如月浦新村小學的綜合主題學習
內容組織:
一般以探究的大主題單元為基本單位,在學習網站上建立一個學習內容素材的教學資源區,其實是一個數字化的教學檔案,有一定范圍的主題是進行網路信息組織的基本依據。
4、從問題探究的開放程度來看:
按照各個學校實踐情況,對於問題探究一般都採取半開放的策略,就是教師給定一個共同的范圍或主題,學生然後由學生提出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交全班討論後由教師協調、學生按照研究興趣相近的組成協作小組。根據實踐教師陳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大主題集中便於學生研討與交流;二是導師一般由執教的教師負責,因此指導的力量非常有限,大主題的集中有利於教師統籌指導;三是由於小學生在網路上搜集信息的能力還很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大主題集中有利於教師為學生做必要的信息代理。
5、從問題探究的方法來看:
上述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學生採用的方法,多數是文獻法、觀察法和調查法,也涉及到少量的實驗法和模擬法。
6、從學習的組織形式來看:
集中上課的教學單位主要還是原來的教學班(40人左右),或是重組的教學班,(一般20~30人左右)。
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時主要採取協作小組的形式進行,一般小組由3~5人組成,每個小組一般按照研究主題的興趣分組,並共同協作完成一個研究課題。下一輪的研究再按照研究的課題興趣分組。
為了避免集中上課時一人一機造成的小組協作不充分,缺乏人與人直接面對的研討機會與氣氛,同時也為了緩解計算機配置上的有限數量,一般在集中學習時採取一個小組一台計算機,大家合作並分工搜集、瀏覽信息,按照一定的分工做記錄。以小組的名義研討發貼子,並參加集體討論等。
7、從學習的一般操作流程來看:
由於各個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不同,因此主要的學習流程也由所不同,網上網下的教學組織也各有不同。下面,以例舉三所學校逐一說明。
(1)虎林路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V為虛擬,R為現實)
廣泛閱讀(以V為主)------深入閱讀(V R結合)---------協作作業(以R為主)---------展示反思(V R結合)
(2)月浦新村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綜合主題單元探究學習"
問題發現、確立課題(V R結合)---------實踐研究(V R結合)----------成果共享(V R結合)
(3)六一小學-------"基於互連網應用的兒童哲學學習"
主題展示、創設問題情境(V)-------網上討論(V)-------課堂辨析(R)--------主題研究(V R結合)-----交流反思(V R結合)------修改報告(R)-------成果共享(V)
8、一個研究項目的基本周期:
從各所學校實踐的情況來看,一個專題或課題的單元時間基本在一~二個月左右。大家普遍認為課題的研究周期太短,不利於研究尤其是實踐階段的落實。但周期過長,對於小學生恐怕難以堅持,在教學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難。當然這個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9、從教學的時間安排來看:
堅持長期實踐的學校,一般每周安排2課時左右,另外,也包括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網路教室,學生在自己的時間開展實踐研究。但教學時間主要安排在學校里完成,校外的實踐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活動、小組活動或家長協助完成,教師一般不安排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實踐性的研究活動。上網的時間也主要在學校完成,學生在家裡基本不上網。
另外,除了與基礎課程融合的學習,學校一般把教學時間安排在原來的活動板塊,也有把信息技術課整合進去同時進行的。
10、從學生參與的情況看:
目前參加"基於網路的探究學習"的學生,由於學校的機房有限,以及能夠從事這項教學的教師還非常有限,因此,基本上處於教學實驗階段。最多的一個學校是五個班參加實驗,其次是三個,絕大多數的是一個實驗班(原始教學班或重組教學班)。從參與的年級段上看,根據實踐情況,大家認為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能是開展"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的合適年齡。
11、從教師的基本條件、准備狀態和輔導情況來看:
教師在應用網路與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教學觀念上。
有一位參加實驗的教師談到,"我簡直就是和學生在賽跑,他們在研究專題中涉及的內容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一開始,我非常擔心,怕自己在學生面前出醜。有一次我們在研究』我喜愛的風景名勝』專題,有些小組對研究瀑布有興趣,當時,我對世界各地的瀑布也是一無所知,於是,我急忙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了很多著名的瀑布風景,還有很多的珍貴的圖片資料,通過超鏈的方式,我把它們做在導航頁上,但孩子們在深入研究的時候,自己找到的已遠遠不止我所找到的,從孩子們的研究中,我又學到很多原來所不知的。後來,我想通了,不知道就和他們一起學。網路使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它的開放與便捷往往使我和學生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它使我的生活節奏一下子加快了,不敢對教學有一些懈怠。為了跟上學生學習的節奏,我總感覺自己不斷的往前跑啊跑。"
通過實踐,發現能夠象上述那位老師一樣放下包袱與學生一起研究的,在知識領域和研究的方法能力上,並不存在很大的困難,反而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正確觀念。
另外,各校學生的研究課題,基本上由上探究課的教師直接擔任導師。也有個別的學校讓學生自己邀請其他老師擔任自己的導師。或在網上發貼子或e-mail尋求一些網上專家的幫助。
12、從學習的評價來看:
主要是網上網下相結合的評價。
從評價的標准看,主要是先有一個最核心和簡單的初始目標,按照學習的不同水平制訂階梯性的目標,按照研究的不同大主題制訂伴隨性的目標,按照每個小組或學生的研究課題制訂發散性的目標。初始目標是預設的,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還有很多的目標是在過程中生成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如何確定恰當可測的生成性目標。
從評價的主體看更為開放,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比例上升。他們可以通過BBS或留言版的方式相互評價。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小組協作自評和導師評價。
從評價的方法來看,現在的幾所學校主要採用"課題檔案袋法"和"課堂辨析法"、以及"個案分析"。到目前還沒有形成相當成熟的做法,正在實踐摸索階段。
13、從網路在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運用來看:
(1)信息資源的獲取、組織與利用:
教師根據探究學習的主題為學生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製作一些導航頁。一些學校也利用學科或教師製作的個人學習網站開展學習活動。
(2)互動式的學習討論: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尤其需要相互交流,根據幾所學校實驗的情況,一般採用BBS的方式,由於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因此,聊天室的應用還非常有限。
(3)學生探究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探究性學習中,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生自我效能感尤其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需要一個學生作品的展示區。但是由於技術上的有限,現在學生作品,還不能做到自動上傳,一般由教師幫助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