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新移民英語培訓
㈠ 我馬上要去加拿大了,有什麼東西需要我注意的呢比如衣服,那裡的風俗,等等什麼都可以,謝謝
多倫多的冬天比較冷,如果要過冬天的多帶點衣服,冬天穿衣和中國的東北差不多吧。大多數學校里都是各族人都有,因為語言溝通方面的問題,各族學生也有類似小圈子,估計你也會遇到華人學生,但是交換生可能會有學校指派幫助你的學生,總之彬彬有禮熱情開朗的態度在加拿大也受歡迎。加拿大的大學上課形式活潑,師生們可以坐在一起無拘無束地上課,加拿大學校里也有很多講不好英語的人,所以你不必緊張。
樓上的回答不錯,但是絕大部分內容你根本用不上。
你來加拿大什麼地方?加拿大人穿衣服非常隨便,你如果不是公務活動,只是旅遊購物,穿什麼都沒有人介意。就拿溫哥華來說,因為多元文化,穿著服飾什麼樣子都有,大街上極少見到西裝革履,連1/100都沒有。印巴裔人喜歡赤腳穿鞋(不穿襪子),西人熱天喜歡赤膊(不熱天也赤膊,西人抗凍),華裔老人夏天也常見長衣服外穿坎肩(怕冷),公交車上也常有穿的臟兮兮的,穿牛仔褲漏出膝蓋或者半個屁股的比比皆是,穿旅遊鞋的比穿皮鞋的人多,穿皮鞋的人裡面穿工作鞋的佔一大半,如果是穿著華麗描眉畫眼的老太太估計是韓或日裔。因為這里強調多元文化,你來這里可以入鄉隨俗,也可以堅持自己的民族特點,關鍵是要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
㈡ 加拿大人的種族,語言,生活習慣
加拿大人理解加拿大是一個有著許多不同文化的土地。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是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加拿大被稱為"移民的國家" "nation of immigrants",因為除原居民外,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在加拿大有很多專為華人服務的團體和機構,不少機構還得到政府的資助,例如,專為新移民進行英語培訓的 ESL 機構,中僑互助會等。新移民可以保持他們家鄉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在加拿大,特別是居住在溫格華或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異國他鄉,你仍可享有本族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人為其多元文化資產驕傲。加拿大有許多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人和諧、寬容地生活在一起。這種多元化受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鼓勵和保護。此外,多元文化資產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原居民的存在。他們幾千年前就生活在加拿大,其在文化和語言保持以及自治方面享有更多的權利。
加拿大價值觀:
加拿大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會影響每個新來者。樂觀地講,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和充滿活力的國家,加拿大人在努力工作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和社會。盡管一些人比其他人面臨更多的生活困難,但大部分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謙讓 Compromise 和合作 Cooperation:大多數加拿大人十分理解謙讓的價值。在一個象加拿大這樣人種和文化復雜的社會里,寬容和不計小的矛盾對大家愉快、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十分重要。
接納Acceptance、忍耐Tolerance和尊重Respect大多數加拿大人要別人公正對待他們及他們的家庭,大多數加拿大人也能公正對待他人,不管他們的種族和文化背景為何。
種族平等:加拿大國家法律奉行所有種族平等政策。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告訴你說加拿大沒有種族主義,有些人也許會說加拿大種族主義嚴重。實葷情況可能是介於兩者之間。一些加拿大人也許使你感到不受歡迎,但大多數加拿大是公正的,他們能接納和尊重所有願意接納和尊重別人的人。
雄心 Ambition 堅韌不拔 Perseverance:加拿大人相信一份努力一份回報。加拿大是一個經濟穩定的國家,但失業和貧窮仍有存在並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每個人得為工作競爭、為成功努力工作。
個人主義 Indivialism:加拿大相信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負責。加拿大人允許每個人按其希望的方式生活只要不影響他人。
生活習慣:
加拿大人多數系歐洲移民後裔,故其生活習俗多與歐洲及美國人大致相同。
家庭 加拿大人的家庭以3~4口人為多(即夫婦倆和1~2個子女)。獨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父母親非常注意培養孩子的能吃苦、勤奮和自立的習慣。一般不嬌慣孩子,子女從讀高中起便開始在學習假期中找工作掙錢,高中畢業後就獨立生活,邊學習邊工作,在學校放假期間他們便出去打工,掙錢繳學費。子女婚後就要離開父母,自尋住處。有了孩子則由自己撫養,不靠父母幫助。每年感恩節或聖誕節,離開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並帶有禮品。
禮儀:
加拿大人比較隨和友善,易於接近,他們講禮貌但不拘於繁瑣禮節。一般認識的人見面時要互致問候。男女相見時,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來。女子如果不願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個躬。如果男子戴著手套,應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間握手時則不必脫手套。許多加拿大人喜歡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親近。加拿大人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之間請吃飯一般在家裡而不去餐館,認為這樣更友好。客人來到主人家,進餐時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個座位前放好寫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還有一種請吃飯的方式更加隨便,即"自助餐"或"冷餐會"形式。由主人把飯菜全部擺在桌上後,客人可各自拿一隻大盤子(或由主人發給),自己動手盛取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可以離開餐桌到另一房間隨便就坐進餐,這樣客人與主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便可有更多的時間交談。在加拿大一般應邀去友人家裡吃飯,不需送禮物。但如去親朋家度周末或住幾天,則應給女主人帶點禮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離開主人家後,回到家中應立即給女主人寫封信,告訴已平安抵家,並對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謝。節假日訪問親友,通常也需要帶一點禮物。
法定節假日:
政府規定的節假日共有61天。其中52天為周日,9天為其它節日,加上周六的假期,實際的節假日至少有113日。
元旦:1月1日
耶酥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復活節次日復活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
維多利亞日:5月24日
加拿大日:7月1日
勞動節:9月1日
感恩節:10月份第二個星期一
停戰紀念日:11月1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其他節日:
冬季狂歡節 (2月上、中旬) : 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活動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多采,具有濃郁的法蘭西色彩。節前,要用雪築成一座五層高的"雪之城堡";節日期間,要推選一位"狂歡節之王",作為魁北克市的臨時"統治者",他身穿白衣,頭戴白帽,猶如"雪人"一般。在破冰後的聖勞倫斯河上要舉行傳統的"冰河競舟"。還要在冰、雪上舉行其它各種活動。
鬱金香花節(5月的最後兩周) : 首都渥太華的盛大節日。節日間舉行各種彩車遊行。歡慶的人們還選出一位美麗的"皇後"。人們尾隨"皇後"的花車,以樂隊為前導徐徐前行。
淘金節:加拿大阿爾伯達省人每年從8月底起連續10天舉行淘金慶祝活動以紀念祖先們的奮斗精神。人們身著淘金時代的服裝上街遊行,在埃德蒙頓廣場舉行各種文藝演出,夜晚燃放煙火,熱鬧非凡。
㈢ why do people say that Canada is a multicultural
翻譯:
為什麼人們說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
回答: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加拿大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十六世紀起,英,法裔人大量湧入。其後兩國展開數次殖民地戰爭,結果英國於 1763年的巴黎和約中獲得加拿大支配權。
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了《BRITISH NORTH AMERICA [BNA] ACT OF 1867》(北美法律),正式承認加拿大自治權,以ONTARIO,QUEBEC,NOVA SCOTIA,NEW BRUNSWICK四省形成加拿大聯邦,7月1日也被定為加拿大的國慶日。
以後其他省區逐步加入聯邦,1999-2000年3月NUNAVUT成為10個省,2個特區之後的第13個區域加入聯邦。
1931年,加拿大的內政外交正式脫離了英國的從屬關系,得到了完全的自治權,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後獲得與英國議會平等的立法權。
1945年加入國際聯盟,並於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正式穩固了其在國際政治方面的地位。
1965年,加拿大制定了自己的國歌,國旗。
1882年4月17日,英女皇在OTTAWA 宣布加拿大在立法上脫離英國,並簽署《加拿大憲法草案》 即現行的加拿大憲法。
加拿大人口狀況及語言:加拿大有兩千七百萬人口,約有89%的國土沒有永久性居民點,只有三分之一的領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 大多數加拿大人口(75%)居住在城市, 大約58%的人口居住在東部大城市,三分之一居住在南部距美國邊界160千米以內。
原居民 The First Peoples:
最早的土著民族為印第安人及因紐特人,他們發展了其獨特的文化。加拿大的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安大略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因紐特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及魁北克省北部,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北極區,主要以狩獵、捕海豹、捕魚為生。
許多年來,原居民一直在努力喚醒政府和人民對其的重視及申請他們對一些土地和資源的所有權。
早期移民 The Beginnings of Multiculturalism:
歐洲探險者在十五、十六世紀首次 到達北美,但直至十七世紀才有人移居今加拿大境內。
法國和英國人是兩個最早大規模移入的民族。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廣告宣傳使很多歐洲人移入加拿大。一部分住在城市,還有許多是作為工廠、開礦、伐木的勞工移入。中國勞工在修建橫穿加拿大東西的鐵路中作出了貢獻。
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除歐洲移民外,十八、九世紀有一些黑人作為奴隸移入,奴隸制在加拿大結束後,一些黑人為了逃避美國奴隸制而移到加拿大。 與此同時,亞洲人也逐漸移入。
許多中國人和日本人定居在卑斯省British Columbia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地區。在兩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難民自歐洲移入。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自非洲、加勒比海地區、亞洲、環太平洋地區等移到加拿大。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始,加拿大意識到難民和家庭團結移民的重要,這種意識深刻反映在了加拿大移民政策中,許多為了逃避內戰、政治動亂、自然災害的人都來到了加拿大。
語言 :
加拿大實行雙語制,即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通用語言。
加拿大多元文化及價值觀 :
多元文化 multicultural heritage:
加拿大人理解加拿大是一個有著許多不同文化的土地。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是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組成。
加拿大被稱為 "移民的國家" "nation of immigrants",因為除原居民外,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在加拿大有很多專為華人服務的團體和機構,不少機構還得到政府的資助,例如,專為新移民進行英語培訓的 ESL 機構,中僑互助會等。
新移民可以保持他們家鄉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在加拿大,特別是居住在溫格華或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異國他鄉,你仍可享有本族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人為其多元文化資產驕傲。
加拿大有許多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人和諧、寬容地生活在一起。這種多元化受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鼓勵和保護。 此外,多元文化資產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原居民的存在。
他們幾千年前就生活在加拿大,其在文化和語言保持以及自治方面享有更多的權利。
加拿大價值觀 :
加拿大是一個民主和充滿活力的國家,加拿大人在努力工作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和社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大多數加拿大人十分理解謙讓的價值。 在一個象加拿大這樣人種和文化復雜的社會里,寬容和不計小的矛盾對大家愉快、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十分重要。 大多數加拿大人要別人公正對待他們及他們的家庭,同時他們也能公正對待他人,並不論其種族和文化背景。
加拿大國家法律奉行所有種族平等政策。一些加拿大人也許讓人感到不受歡迎,但大多數加拿大人是公正的,他們能接納和尊重所有願意接納和尊重別人的人。 加拿大相信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負責。
加拿大人允許每個人按其希望的方式生活,只要不影響他人。
看完它的歷史及價值官就不難看出加拿大是一個比較溫和的國家,並且絕大部分是移民,再者就是成立的時間比較短,所以目前是看不到它的侵略史。
因為它是北約組織,加上與美國接壤,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也不是容易被侵略的對象,再加上有美國主導的北約軍事集團保護,那個國家會冒這個險去侵略加拿大呢!
求採納,謝謝。(◦˙▽˙◦)
㈣ 加拿大新移民語言培訓linc讀完是什麼水平
人際交流能力獲得提升。
語言能力是許多來自亞洲非英法語母語國家的新移民的一大短板,是新移民在加拿大學習、就業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大障礙。許多新移民入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參加加拿大政府的免費英語培訓項目(LINC)。華裔移民都深有體驗,學好英語不能僅僅靠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應用來快速提升。新移民朋友在義工活動中,有大量的機會接觸不同族裔的人群,包括許多英文是母語的群體,得以用英文溝通,日積月累,語言能力提升顯著。
㈤ 新移民到澳洲如何免費參加英語課程
由政府免費提供的名為「成人移民英語項目(AMEP)」的510小時免費英語課程項目,由澳洲教育與培訓部(Department of Ecation and Training)撥款成立,目的就是幫助不是英語為母語的新移民盡快融入本地社會。
AMEP項目對所有符合條件的移民、難民和部分臨時簽證持有人開放,為他們提供社各方面英語聽說讀寫技能,比如日常交流,求職,購物,甚至澳洲當地風俗習慣,法律等。
AMEP僅針對英語基礎非常薄弱的移民。要滿足AMEP的報名條件,移民的英語水平必須低於日常基本英語水平(Functional English)。
日常基本英語水平是指可以進行基本的社交和日常活動,對於理解日常詞彙有一定能力,能夠正常用英語寫信或者看懂簡單的英語手冊等。雖然不能完全等同雅思評分標注,但是大致上對應的雅思4分,也就是如果英語水平是大致在4分以上的話,是不能上這個課程的。
不管是永居移民還是臨時居住者,都能報名。
授課方式:
AMEP 的課程方式有三種:課堂學習,遠程學習,上門輔導和線上自學單元。
課堂學習:
大家可以在白天或晚上到最近的學院參加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學習英語。AMEP(成人移民英語課程)每周一到六開課,旨在幫助提高英語口語、寫作水平以及語言和溝通能力。
遠程學習:
如果你想要學習英語,但無法到課堂上課,你可以選擇通過Distance Learning(遠程學習)課程在家學習。有教師協助的遠程學習課程是一種個性化學習課程,包括通過Skype或電話遠程授課,以及利用網上資料或列印資料和CD開展閱讀、寫作和口語練習。
上門輔導:
如果你想要面對面學習英語,但無法堅持到校上課,Home Tutor Scheme(上門輔導計劃)會適合你。經過培訓的輔導員每周會到你家中,花一到兩小時幫助你學習英語。輔導員會幫助你培養說英語的信心,加強在澳定居所需的技能。
線上自學:
學習者可以利用在線學習包自主進行在線學習。線上學習模塊是AMEP課程的補充,因此不會佔用510小時的學習時長。
何時需要報名:
務必在你抵達澳大利亞的6個月內注冊AMEP課程。(僅針對英語能力弱的人)
接受澳大利亞政府收入補助者,在抵澳後3個月內。
並且你還需要:在12個月內開始英語學習,且在5年內完成學習。
如何報名?
選擇一個離你最近的校區
攜帶護照和簽證來本校核資格條件
選擇適合的上課時間和期限,並且當場注冊
和評估員完成英語語言能力評估
㈥ 去加拿大留學問題
加拿大人理解加拿大是一個有著許多不同文化的土地。這主要是因為加拿大是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組成。加拿大被稱為"移民的國家" "nation of immigrants",因為除原居民外,所有人都是外來移民。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政府鼓勵多元文化的並存和發展,在加拿大有很多專為華人服務的團體和機構,不少機構還得到政府的資助,例如,專為新移民進行英語培訓的ESL機構,中僑互助會等。新移民可以保持他們家鄉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在加拿大,特別是居住在溫哥華或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在異國他鄉,你仍可享有本族的文化傳統。
加拿大人為其多元文化資產驕傲。加拿大有許多不同文化和種族背景的人和諧、寬容地生活在一起。這種多元化受加拿大個人權利與自由法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的鼓勵和保護。此外,多元文化資產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原居民的存在。他們幾千年前就生活在加拿大,其在文化和語言保持以及自治方面享有更多的權利。
經濟:
加拿大具有多樣化的經濟。自然資源相關工業,如森林、采礦、能源、農業、漁業是重要的財富來源之一。同時,加拿大在如通訊等高科技領域也具有公認的世界先進水平。加拿大經濟與全球經濟息息相關,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貨幣:
加拿大元是基本貨幣單位。常用的紙幣面值是5、10、和20加元,但也有50和100加元的紙鈔。硬幣有一分、五分、十分、二十五分、一加元、二加元,其中前四種被俗稱為penny、nickel、dime、quarter,後兩種被俗稱為 loonie、toonie。
加拿大的環境保護意識
在全世界人們正在意識到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必須齊頭並進。這是持續發展帶來的啟示。在1992年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全球最高首腦會晤中,這種觀念更是獲得了國際社會的支持。
這個啟示受到了加拿大的高度重視。加拿大人很幸運,他們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和豐富的環境資源。但他們知道,自己必須謹慎從事,只有這樣後代才能享受到同樣的利益。
鑒於此,加拿大堅定支持全球最高首腦會晤,並簽署了旨在保護全球環境的主要國際公約和協定。也正鑒於此,加拿大開始採取行動協調國內經濟與環境政策,並將防治污染置於各部門之首。
據加拿大聯邦制度,環保職責是由聯邦和省政府共同承擔的。省際與國際的職責爭議由聯邦政府裁決;而自然資源的保護則是各省與各地區的職責。因此,各級政府之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聯邦一級,由環境部承擔管理環境事務的主要職責。
此外,市政府在幫助實施加拿大環保法規方面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非政府組織則在努力提高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並針對這些問題發起活動。通過在環保方面採取的得力措施,探索由環保產品和服務需求不斷上升而引發的經濟機遇,加拿大的商業正在提高應付挑戰的能力。最後,還有成百上千的加拿大人正在轉變自己的日常行為,為環境保護做貢獻。
最值得驕傲的資源
從全球來看,加拿大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土地豐富。土地總面積約為9,970,610平方公里,其中24%用於林業,7%用於農業。在這些以資源為基礎的經濟部門中,加拿大正在採用持續發展措施。1992年,林業部長、原住民組織、產業、勞動與環境組織批准了一項新的全國造林計劃,該計劃將促使森林管理由一貫的產出轉向持續發展。它包括在全國建立10片示範林,以及推廣植樹計劃等。加拿大還堅決支持為全球最高首腦會談所採用的《林業原則宣言》,並視其為最終將制定的全球林業公約的基地。
為保證加拿大農業食品工業的穩定發展,加拿大的農業持續發展計劃為其提供了科研、技術轉讓、發展援助和教育。聯邦政府還致力於解決全國性環境問題,包括保護天然資源、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開發其它的害蟲管理計劃等。地區性間包括對土壤和水的保護、對野生物棲息地的保護,以及污染和垃圾處理等也由聯邦政府根據與各省、各地區的雙邊協定加以解決。
加拿大是魚類的主要出口國,魚類出口額列世界第五。
㈦ 加拿大移民問題
加拿大落地移民入了海關辦理完手續後,就可申請「楓葉卡」——長期居住身份證。拿到楓葉卡後在五年內住滿三年就可以申請成為加拿大公民。而不加入加國籍成為公民的移民手裡持的依然是原來國家的護照,其國籍依然是原來國家的國籍。持楓葉卡的移民和加拿大公民享受一樣的福利,選舉權除外。
在安大略省還有一件必須要辦的事兒就是,到加拿大政府健康部申請政府資助的免費健康卡(OHIP)。移民拿到這張卡後則健康無憂,看病不用自己掏腰包,由政府支付這份開支。安頓下來後,移民可就近找自己喜歡的家庭醫生。
接下來,新移民或來加拿大打工的人需要到政府另一部門申請社會保障號。有了這個號碼人們才有資格找工作掙錢養家糊口。這個號碼很重要,將來的貸款和上繳或發放的各項保險金,都在該號的掌控下,並跟隨個人終身。政府通過查詢社會保證號,就會對個人的情況一目瞭然。
帶著兒女移居加拿大的新移民,還要為申請孩子入托、入學及多項兒童補助奔忙。
加拿大政府發給剛出生的孩子每月三百多加元的牛奶金。三四歲減為兩百多,到十幾歲停發。從去年起,不管多大年齡每個小孩又增加了一百加元牛奶金。因此在加拿大養小孩不賠本。
政府教育基金幫助家長存錢給孩子以後上大學用,賬戶必須在孩子名下。第一年按家長存款額的40%發給小孩,以後就按存款額的20%發放,直到十八歲為止。
小孩入托可申請政府補助。家長年收入在四萬加元以下的,減去兩萬後剩餘的10%就是家長所需要交的入托費,其餘的由加政府全包。家長收入高的孩子不能享受這項補助。
小孩四歲必須上學前班,六歲上小學。從學前班到高中畢業,一切學雜費全由加政府支付。這里沒有課本費,因為中小學老師不照本宣科,只按教學大綱教課。大學學費不低,每門課在五百加元左右,但學生可申請學生貸款。根據學生家長的收入,政府借給學生足夠的學費和生活費,同時還有三千加元左右的免費補助(Grant)。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貸款額也有些微差別,每學期基本在七千加元左右。
中國成人回校讀書只能讀成人教育學院,加拿大的大齡學生和從普通高中入學的學生一樣享受可以享受的一切,允許申請進入任何學校,並選修自己喜歡的專業。
失業的人拿政府補助,活得還挺好。老年人可申請住老人公寓,租金很便宜。社區服務中心四處可見,其中有很多幫助老人、婦女、兒童的項目,還有免費露天游泳館和室內外各種活動場館。圖書館更是無處不在,書、錄像帶或光碟全部免費借閱。社區服務中心和圖書館的各項活動都是互動的,有很多幫助新移民的項目。比如免費英語培訓班無處不在,多倫多有四所成人免費高中。普通高中或成人高中畢業後不用參加高考,根據平時成績就可申請報考大學。
㈧ 新移民怎麼學好英文
很多新移民美國的生活,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語言是人類交流的第一大工具,不論是工作,生活都需要交流,語言不通會讓我們寸步難行。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調查指出,全美民眾在家說的語言超過350種,而幾個最大城市的居民在家說英語的人數則愈來愈少。報告還指出,在家說亞洲語言的美國移民英語流利程度不如西語裔,其中290萬說中文的美國移民中,英語流利的僅佔44.7%。
現狀——移民英語語言能力不足
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洛杉磯都會地區居民有54%左右在家使用的主要語言不是英語,紐約市都會地區此比率為38%,邁阿密佔51%,舊金山佔40%,華盛頓地區佔36%。
美國民眾在家使用的語言,范圍之廣,令人訝異,其中印第安人的語言就有數十種。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專家說:「美國多數人口在家說英語、西班牙語、中文等少數外國語言,但美國社區調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顯示,美國民眾在家使用的語言非常多元。」
在說外國語言的群體中,在家說西班牙語者占最大多數,五歲以上民眾約有3750萬人在家說西班牙語,但他們學說英語學得很好。其中超過56%的受訪者說,他們說英語很流利。
而在家說亞洲語言的民眾就略遜一籌。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局的報告指出,說中文的290萬民眾中僅44.7%英語說得流利;140萬在家說越南語的民眾,更只有40%自稱英語說得非常好。
新移民學習英語方式多
在美國有許多地方提供學習英語說讀寫的機會。比如,許多孩子和成人報名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學習課程,也就是ESL課程。這些課也叫做「非母語人士英文課」(ESOL)或「英語讀寫課」。它可幫助不懂英語的人學習英語。
不懂英語的孩子還可以直接在所就讀的學校學習英語。美國公立學校大多為所有需要學習英語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
不懂英文的成年人可報名由美國公共成人和社區教育計劃或私立語言學校提供的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當然,孩子的學校也有可能提供家人讀寫教育服務、父母擴展服務以及非英語國家家長語言培訓。
美國學區和社區大學常常在當地社區提供公共成人和社區教育計劃。這些計劃可能提供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以及當地義工的輔導。它們通常都是免費的或可能收取小額費用。上課時間可能是白天或是晚上。
大多數的美國大城市還有私立的語言學校,提供白天或晚上的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私立語言課程通常是按課時收費,且一般都比公立課程貴。
有些美國社區組織、圖書館以及宗教組織也提供免費或低價的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還可向當地圖書館管理員咨詢,他們會告訴你有關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課程的信息,並告訴你在哪裡可以找到ESL的書本、磁帶、CD 以及圖書館的電腦軟體。
去到一個新的國家,語言是最大的障礙,不要因為害怕語言障礙而封閉自己,移民美國的生活我們先要過語言關,通過以上幾張方法的學習,相信你很快就能融入美國的大家庭。
㈨ 在加拿大讀完高中後能否去讀預科
沒必要讀college
你的counsellor是認為你的成績太低,沒法直接上大學,你就帶你高中不必要就是了,什麼時候成績夠了在上就好
一般大學最低錄取分數是mid 70s,最好在low80s+(一般uw ut 的要求都是high 70s或者low 80s)
你就繼續讀高中吧,高中允許12年級讀完繼續讀12年級,只要你不超過21歲(還是20歲來著,記不清了,不過你不會超)
大學錄取很看最後2年的成績的,58分有點低了,如果是11年級的課建議retake
還有esl D是不行的,你還需要take esl E,Grade 11,Grade 12的ENGLISH
(三門課,也就說3個學期,最快1年+summer school)
你的學校是半年制還是全年制的??、
(就說一個學期是take 4門課還是8門)
如果是全年制的學校,建議轉到半年制的學校中去。(你說是上半學期的eslD,你應該是全年制的學校)
我現在給你的建議是這樣的
下學期 ESL D把課都結了
轉半年制學校
然後明年上 summer school的grade11 English
秋天了上 esl E(或者這個學期在private school 上grade11 ENGLISH)
後年春天(winter term)上 grade12 English
然後申請大學,秋季入學,時間很充裕嘛,好好准備toefl,把12年級的課都弄到80+,國內來的學這邊的grade 12如果你語言好,應該很簡單吧。
ps:我之所以建議你上summer school或者private school因為那邊給分稍微高點
ps2:如果grade 11 和12 的課分數較低建議retake,如果普遍低於70,建議不要上大學,高中都不到70,基本畢業不了的
ps3:剛剛來,語言都會有點問題,但是你esl測評到了D還是可以的,好好學吧,沒辦法,toefl也躲不掉啊,多倫多有些政府提供給新移民的link英語培訓機構,免費的,你可以去上課,還給免費車票,我當時覺得挺有用的,老師很kind,同學有很多成年人,你去學最高level吧,話說你是在公立學校吧,高中的話,一般半年到一年就基本能適應了
ps4:學分沒有問題,移民反正是免費的,慢慢學把學分弄夠
ps5:商科建議queen西安大略和多大,如果父母在多倫多工作就多大吧,學習好點的去downtown,成績差點去Scarborough校區讀business也不錯,節省點開支~
ps6:忘了說了,esl給分很沒有規律的,你如果是英語56就算了,如果是數學什麼的56就很有問題,business的話就多學些econ afm之類的課吧,大學錄取會有要求的,不過具體問你的counsellor
㈩ 移民加拿大相關問題
1.可以移民,但是你的條件不容易,即使你英語不錯,畢竟移民從申請到落地一般需要3-5年,適應環境還需要1年左右,你考慮下,你那時候已經年近50了(一來說你從頭干起,在一個完全新的環境里要付出很多艱辛,再說政府也會考慮到你的年齡而拒簽你)
2.我認為你不值得移民,國內大學講師也是很好的職業,不如等到退休在國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你真的一心想移民,同一樓所述,很多華人中介其實很有辦法,能讓你非常快的辦完移民)
3.你沒有當地的學歷,很難繼續當老師,還有,你英語能力也是關鍵,如果你英語很好的話,多倫多有很多華人培訓機構,比如新東方陽光的英語培訓,還有很多奧數學校補習學校的數學等其他學科的培訓,你可能能夠在那裡找到工作。然而雖然仍然從事教師行業,這只是給私人打工,隨時可能被炒掉,福利也沒有國內的好。
4.新移民工作不是很容易找到,而且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編程,很多新移民都有過打體力工1-2年的經歷才找到合適的工作。而且有很多人一直在給華人餐館中介打工(不是很好的工作)
5.加拿大的好處是:即使你乾的只是體力工,衣食住行也非常有保障(只要你有工作,生活的其實挺好的)
6.我不認為加拿大容易找配偶,首先移民加拿大的大多數都是全家移民,都是一對一對的,而二代移民和西人會發現有很大的交流障礙和習慣問題(簡單說就是喜歡的東西不同)
然而反過來說,如果你在加拿大期間真的遇到了相互喜歡的人的話,我覺得你可以考慮結婚然後申請擔保移民(夫妻團聚類),這種移民是非常容易批準的。
ps:我忘了一個事情,你既然能有加拿大研修的經歷,那麼你有可能能夠繼續在加拿大找到類似的工作機會,其實就是幫助這邊的教授做類似於teaching assistant 或者researching assistant的工作,工資不是很高但是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能在大學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