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擇英語gmat培訓
Ⅰ 想報一個GMAT的培訓班,有沒有什麼好的推薦
GMAT輔導課程那些比較靠鋪?小白如何快速提分?
在學GMAT課程之前,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要報課,而不是自學,或者通過其他渠道。
考過GMAT的同學們都知道,這個和雅思托福考試根本就是兩回事。
都知道GMAT是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簡單來說就是想要上商科碩士要考的一種考試。
問機構,他們都會說GMAT是考察商科邏輯思維的,再具體,很少人能說清了,所以真正考的是什麼?
好,那現在大家不妨把自己置身於陸家嘴,你是一家超大型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你此時正望著窗外的黃浦江,突然一個秘書敲開門,說:老大,今天鋼價暴漲,所有相關股票都漲停了。
向左轉|向右轉
但是很多機構會特別推廣自己的老師,老師如果厲害對學生的作用是很大,但你能保證這個機構所有老師都是那個掌握真理的人嗎?
也有機構會強調自己品牌,品牌有用,但只能代表過去的輝煌,不能代表現在的成就、
所以選擇機構,選擇課程的時候,一定要看機構有沒有自己獨有的方法論。
方法論有時候也能包裝,也能偽裝。
所以大家還要看GMAT課程結構怎麼樣,課程一定要循環漸進,課程結束之後,還有其他類似測評、模考、真題答疑、在線視頻等等服務。
所以我已經給大家總結出來了,哪些網課是不錯的呢?
有自己方法論,有一整套培訓體系,有附加服務,有自己的模考或者做題系統。
申友GMAT他們的方法論是源自雷哥Kevin自己的一套體系,所有老師都按照這個體系去授課,也有自己獨有的線上做題系統,模考系統,測評系統,而且在課程方面,除了正常的授課,還有各種附加服務,比如真題答疑、最新寂靜新題講解、學管服務等等。
成功案例我是不太建議大家去過多關注,原因之一就是如果一個機構品牌特別大,上課的人也特別多,人口基數大,那案例肯定也會更多,而小機構就不佔優勢了。
但是我建議大家看高分案例,就是730+或者750+以上的,這些分數都是直奔常青藤和G5去的,全國案例也不會太多,所以這個還是比較能說明水平的。
所以我就去扒了一下他們官網的案例。
基本也就是一個多月時間,出了好幾個750+,也可能只是部分案例,反正主要讓大家參考一下。
分數:760;Q51+V42
出分時間:2019年10月19日
分數:750;Q51+V40
出分時間:2019年10月7日
分數:740;Q50+V40
出分時間:2019年11月3日
分數:750;Q50 +V41
出分時間:2019年9月22日
分數:760;Q50+V42
出分時間:2019年11月13日
GMAT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無非是掌握方法自後,唯手熟爾。威thinku700
總之還是建議大家多看一下具體服務,和他們機構的方法論,不要聽那些包裝起來的詞彙,沒用。
畢竟高昂的學費和大量的學習時間,都表示我們沒有試錯機會,從現在開始就要學會商科的辨別思維,快速且准確的做出你的決策吧!
Ⅱ 浙江杭州有gmat培訓學習嗎
有的呢,杭州的申友就是專門做GMAT培訓的,出過很多700+的案例,你可以去看一看
Ⅲ GMAT 培訓機構排名哪個好
2020年一開啟,GMAT每月傳來取消國內GMAT考試的消息,現在GMAT考試還是遙遙無期.....有的同學跟廣州申友GMAT小趣說」GMAT OG 2021都要出來了,而我GMAT2020都刷了6遍了,仍然不知道六月到底能不能復考」。GMAT考試一般不建議長線作戰,但是這段時間異常,GMAT有效備考顯得十分重要。因為後面恢復考試場次一定很緊張,考試的人數也會增多。所以如果能順利搶到一次考位真的要十分珍惜,還想著第一次考「試試水」後面還可以刷分的想法真的要改變。那麼在選擇GMAT網課的時候,廣州申友GMAT有什麼優勢呢?
專業的GMAT培訓機構
申友GMAT是一家專注GMAT考試培訓的專業機構;至今成立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這10年裡申友GMAT一直不斷改革和創新緊跟市場步伐發展的脈絡;直到現在, GMAT業務培訓已經擁有良好的教學體系,且在市場范圍佔比中占據了一定的地位。申友GMAT自2018年在廣州地區設立分部,近2年的時間廣州申友GMAT已經接待了眾多學子以及家長的深度咨詢和服務,開設了一個又一個GMAT課堂。在教室里,同學們不僅非常認真專注 ,而且上課一直都緊跟GMAT老師的步伐有條不紊地備考學習,當然出分的成績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2020廣州申友GMAT封閉班服務
1 課前:一對一學管老師深度掃盲GMAT,講解GMAT組成機構,題型分析,制定課前預習計劃;基礎入門視頻verbal 12課時,從核心詞彙、長難句分析、句子結構分析、邏輯語義理解、邏輯思維訓練、邏輯關系梳理等方面幫助學生課前快速了解GMAT,入門GMAT,為正課打下夯實基礎
2 課中: 1.)6天名師方法課30課時(SC+CR+RC+數學+寫作),全面系統講解GMAT正確商科思維、核心考點、解題方法技巧,方法與實際例題結合講解; 2.)6天強化訓練課30課時,鞏固名師方法課內容,更多例題訓練和講解,現場實時互動糾正做題思路,扎實做題方法; 3.)每晚2小時自習做作業,老師現場監督和答疑。 4.)1天自習和階段性模擬模考測評
3 課後: 1.)30課時名師方法課視頻,用於備考做題一段時間後再次鞏固知識點;2.)32課時真題視頻課,便於刷分做題鞏固;3.)數學基礎提升視頻12課時,再次鞏固知識點和做題方法;4.)班級群24小時答疑,直到備考出分;5.)6課時考前點題班;6.)一對一GMAT學管跟蹤輔導,制定個性化備考復習計劃,直到出分。
GMAT培訓哪家比較好?比較靠譜的,可以找廣州申友GMAT小趣幫您預約試聽。
Ⅳ 我考了一次GMAT,成績不理想,請問哪裡的GMAT培訓好
第一,GMAT培訓機構的師資力量是重要的參考條件,但是不要過於關注教師的知名度。
許多同學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首先關注的是師資力量,尤其是關注教師的知名度,過分關注教師的知名度不是件好事,因為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適合自己的老師,所謂的名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可能並不適合你,我們在應理性看待教師的名氣。有些機構利用同學們的這種心理大發不義之財,使同學們上當受騙又學不到什麼真東西。
第二,同學們要關注GMAT培訓機構近幾年高分學生的數量和比例。
保過率和高分學生的比例是衡量培訓機構辦學水平的客觀依據,但是隨著近些年來行業競爭壓力加大,有些培訓機構不擇手段誇大事實,使一些同學上當受騙也是有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鑒別。實地考察,盡可能詳細的了解情況,再做決定。
第三,要選擇合適的課程配置,即看GMAT培訓機構的設置的課程是否適合你。
現在的很多GMAT培訓機構都有保過班,許多同學和家長都很迷信保過班,但是他們在最後的考試中還是沒過,雖然保過班提供的課程內容確實能讓你通過,但是保過班的課程壓力很大,而且同學們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保過班的課程配置,所以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配置。
第四,要考慮培訓機構的服務流程。
好的服務流程一般包括,入學水平測試,授課計劃和復習計劃制定,階段測評,學習效果把控,監督輔導。不是老師講的好就完事,同學們需要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如果自製力比較強可以不用考慮太多服務細節,如果平常的學習需要監督指導就需要找一個服務詳細周全的培訓機構。
第五,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
如果是水平處於基礎階段,可以選擇報班。如果處於突破提升階段則考慮一對一,更有針對性地提升。
Ⅳ 會計學生應如何為GMAT考試准備
首先需要理解GMAT出題意圖。例如SC考察清晰表達,CR考察邏輯嚴密性,RC考察結構性閱讀。針對每一部分不同的需要和得分的難易程度,在備考准備階段,分配不同的時間和學習策略。
GMAT考試復習資料:
GMAT詞彙量要求是8000-10000左右,詞彙主要需要集中背誦的是數學專業詞彙跟GMAT核心詞彙,其他少量的專業生僻詞彙像生物、醫學、科技等方面。
1.GMAT高頻核心詞彙。
2.《詞以類記》托福。
3.《詞義類記》GMAT。
4、曼哈頓數學指南。
5、陳向東數學。
(5)億擇英語gmat培訓擴展閱讀:
GMAT是GraateManagementAdmissionTest的縮寫,中文名稱為經企管理研究生入學考試。
GMAT考試是由美國經企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GMAC)委託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美國考試中心(ETS)主辦的,在我國的舉辦單位是中國國外考試協調處(CIECB)。
Ⅵ 無限糾結的GMAT,北京GMAT初敗,信心有所挫傷,我該怎麼辦
確實有些糾結,不過,不用太灰心啦~~~,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了,放棄不是很可惜嗎,感覺你是付出很多了的。GMAT這個考試,其實不是很注重英文水平,更是思維方式的考試,其實,技巧性更強,可能,你自己摸索太勢單力薄了,可以考慮報個學習班,聽聽有經驗的老師的話,可能很有幫助,另外,可以認識到戰友,學習上也能夠互相幫助。不清楚你在哪裡,北京應該是全國輔導班最集中的地方了,我以北京為例,家喻戶曉的新東方啦,新動態啦,報名都很火熱,但是上的是大班,一屋子的人上課,我想那個效果大家應該都身有體會吧,老師都很有資歷,課時費有些貴,另外,像海翔啦,是專門做GMAT培訓的,上的是6-7人的小班,課時相對便宜,對各種英語考試都很有研究,有自己的應試技巧,你也可以考慮。
Ⅶ 現在新GMAT要考察些什麼啊不太懂哎。
新一代的GMAT考試將在2012年6月5日全新亮相,考生最為關心的總分並沒有任何變化,依舊是200分到800分。真正改革的地方是分析性寫作的一個部分,論證文部分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推理(簡稱IR),IR部分包括的四類題型分別是:graphicsinterpretation(圖形理解),理解圖表或圖像並從下拉菜單中選擇正確選項;two-partanalysis(二元分析),從兩欄中各選擇一個答案以解決一個二元問題;tableanalysis(表格分析),以不同方式對表格排序以組織數據,並確定某種條件被滿足每個問題的答案都是相互對立的,僅需擇其一;multi-sourcereasoning(多元推理),多個選項卡中含有不同信息,辨認解題所需信息,這部分測試目的是要了解考生對真實商業環境中的處理能力,也反映商學院對新世紀人才的需求。
■IR部分不是自適應題目
張誠指出,IR部分呈現出以下特點:單獨計分、時間用時30分鍾、不是自適應(CAT)題目採用固定題庫隨機挑選、仍然一次只能做一題、不再全是選擇題。新增題目形式有:多重是非選擇題、下拉菜單選擇題、填表題;IR部分的分數將會是考生申請商學院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參考。對於IR部分具體的評分標准和評分細則,Robert指出將會在4月2號全球公布。
備考至少提前3個月復習
Robert建議考生,必須提前三個月復習;並且要及時查看考試時間,至少提早一個月注冊報名。對部分考生關心的詞彙復習,他認為GMAT不是語言性的考試,對詞彙要求並不十分嚴格;相較托福雅思要求考察考生對文化背景的了解,GMAT更偏重的是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GMAT備考應注意:作文不再是挑戰,對數學的要求有所提高,對閱讀能力的要求有所加強,要與GRE的備考差異化;同時,考生在任何時候都要確保完成試題,而完成一道題的時間長短和滑鼠動作與評分毫無關聯。最後他還指出,IR部分在2012年有過渡作用,而2013年開始,有IR成績的考生比老考生更有競爭優勢。
申請商學院,GMAT成績佔30%-60%
GMAT是申請美國著名研究生院的敲門磚。很多學生在申請時很注重GRE/GMAT分數,往往忽略了每項成績的百分比。好的研究生院更要求學生說明你所拿到的成績在此次考試中的百分比數,如果你的每項成績都能夠在55%之上,那麼申請好的研究生院就有希望。此外,作文分數不能小看,很多大學可能不會問你的作文分數,但並不是說學校就不要求,基本上最低的分數須達到3.5分以上。
GMAT和語言成績對申請加拿大的MBA也不可缺少。其中,新托福或雅思是對學生基本語言交流運用能力的考核,在錄取過程中的參考作用會低於GMAT成績,但優秀的商學院依然會設立一個基本線,以便淘汰英文水平存在差距的申請人。如果低於新托福100分或雅思7.0的基準線,則需在其它申請資料上體現優勢以增加錄取機會。在此之上,商學院會審核申請人的GMAT成績。一流商學院的錄取條件在680-700分之間。通常而言GMAT成績在商學院的申請中所佔的比重在30%-60%之間。
考試開始前,考生可選擇最多5所想投送成績的大學或項目投送GMAT考試成績。 在看到考試結果前,考生有機會決定是否取消本次考試成績。如果考生選擇取消,成績將不被列印並且其選擇的學校也不會收到考試成績。但本次考試仍然會被記錄在檔,如果未來考生再次參加考試並接受考試成績時,本次記錄將列在所發送的成績單上。如果考生選擇接受本次考試結果,非正式成績單將顯示在考試機屏幕上並同時列印出來。非正式成績單只顯示考生數學和語文部分的成績。分析寫作部分的成績將在結果回傳後由專人評判。非正式成績單上同時列出將接受成績的學校信息。同時該成績單上還給出了考生在網站上查看成績的驗證碼。考生大約將在考試結束的20天後獲得正式成績單(含分析寫作部分成績)。
GMAT成績申請國內商學院也有優勢
據GMAT主辦方GMAC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申請人群體中正在出現一個新的群組。在所有受訪的學生中,55%的受訪學生表示他們只對攻讀MBA項目感興趣(這一情況在過去三年中呈穩定態勢),而18%的未來學生只考慮攻讀專業碩士項目,與2009年相比上升了13%。
在中國大陸,GMAT成績達到650分以上,可直接進入北大光華的面試;而如果成績達到750分以上,可申請到復旦MBA的全獎,成績650分以上則能申請到復旦MBA的半獎。而上海交大則對GMAT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學生優先錄取.
建議樓主去博智教育參加小班學習,那樣你可以更有保證的考取高分
Ⅷ 應該從哪方面入手准備GMAT
同學們好,我是海翔教育的聯合創始人,海翔GMAT首席講師李智強,Jason老師。特地寫這篇文章,主要探討GMAT考試的特點,難點,以及備考當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以幫助大家制定合理的備考方案和復習計劃,在殺G道路上少走彎路。
本文主要探討三個話題,這也是我多年GMAT教學生涯所感所思的精華沉澱,真正理解了這三個點,就能找到屬於你的那把GMAT解鎖秘鑰,有緣者得之,哈哈。
第一個話題,GMAT考試——一個不尋常的考試。
在我的GMAT教學生涯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員,備考過程可謂「千奇百怪,冷暖自知」,主要分為兩大類對比強烈的案例:
第一類,托福不高,但GMAT很高。比如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的一個學員,GMAT一戰700分,但托福前兩次都不到90分,第三次才剛剛90分;再說一個更誇張的案例,中國農業大學的學員,GMAT 690,但托福考了3次,最高才79分,後來放棄托福轉戰雅思去了。
第二類,托福/雅思很高,GMAT之路卻走得曲折泥濘。比如北京大學的金同學,托福103分,GMAT一戰580,培訓後二戰710;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一個同學,雅思7.5,GMAT一戰620,培訓後二戰740。這兩位同學有兩個很有意思的共同點:1,都只上了海翔10個課時的VIP課程;2,二戰有效復習時間都不到1個月。
對比這兩類案例,我們能得出至少兩個結論:
1,GMAT考試雖然是個英文的考試,但考察點肯定不純粹是英文語言能力,否則上列情況均不會出現;
2,再看第二類的兩個例子,短短十個課時的VIP課程就能扭轉乾坤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是如何讓分數得到如此大幅度提升的,真的是能力上實現了質的飛越嗎?舉個最奇葩的案例,甚至有海翔學員從培訓前的490分提高了230分考出720的情況。顯然是因為第二類學生在第一次考GMAT時備考方案出現了重大偏差,導致事倍功半。
那麼,GMAT考試為什麼呈現出這么不按牌理出牌的任性傲嬌?難點究竟在哪裡呢?
第二個話題,GMAT考試的三個真正難點。(位置改了一下)
很多同學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會去探討GMAT Verbal部分到底是邏輯CR更難,還是句子改錯(語法)SC更難,又或閱讀RC更難。這三種題型孰難孰易,因人而異,但其實都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是通過掌握策略可以解決的問題。我認為GMAT考試的真正難點在以下3個方面。
難點1:考試時間長——累。GMAT考試現在分為4個部分,寫作AWA、綜合推理IR、數學Quantitative和語文Verbal。前兩部分各自30分鍾,後兩部分各自75分鍾,加在一起,純做題時間是210分鍾,3.5小時。中間還有兩個8分鍾的optional break,外加提前半小時到考場進行准備。也就是說,這個考試需要耗費超過4個小時的時間和精力。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考場看看,那些小臉通紅,兩眼無神,滿面倦容的遊魂肯定是剛殺完G的考生,個個頭上都盤旋著一個大寫加粗的「暈」字。什麼叫暈?就是在考試時題目看完一遍,sorry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再看一遍,莫拉古?基本上絕大部分人考完都暈頭轉向,無可避免。為什麼?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考試經歷,大學期末考試,多數是2小時之內搞定。高考最長也不超過2.5小時。但GMAT卻要考3.5小時以上,對我們的體能、耐力尤其自從高考後就揮別了的精神集中度都是極大的考驗。所以,第一個難點的攻克方法是,要麼把這個暈的時間點往後移(基本不可實現,因為這是生理問題),要麼修煉到暈頭轉向也能「蒙」對題的境界(掌握靠譜的解題思路和做題技巧)。
難點2:考試題量太大——慢+急。題量大是GMAT考試的一貫風格。比如綜合推理IR部分,30分鍾做12個題,2.5分鍾一個題,聽起來時間挺充裕的。但其實這12題每題基本都設了2-3個小題,並且評分標準是必須每個小題都做對才得分,只要選錯一個,這題就白做了。所以IR其實相當於有30個左右的小題,時間非常緊張。再說到我們中國學生最不擅長的語文Verbal部分,75分鍾做41個題,平均100秒左右一個題,聽起來時間也挺長,但中間有3-4篇的閱讀啊,很多同學三上戰場仍然被時間的緊迫感逼得遍體鱗傷。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絕大部分GMAT考生來講,GMAT考試絕對是其人生當中遇到的對做題速度要求最高的考試,沒有之一。所以第二個難點的攻克方法是:提高做題速度。也就是GMAT考試備考心經中,所有人都會提到的一個共同的策略:優化做題pace。
難點3:機考形式——不適應。托福和雅思誰更難考?幾乎所有人都會說是托福,就是因為托福是機考,總是感覺哪裡不對。當然,雅思現在也很快要全面進入機考時代了。機考真的更難嗎?其實只是因為我們向來適應的都是paper-based的考試,computer-based的考試的經驗確實少。在紙上做題,我們可以「紙點江山」,但在電腦屏幕上,我們無法揮斥方遒,而且對信息的提取效率也和筆試時的感覺相去甚遠。所以第三個難點的攻克方法是:適應機考形式。
我認為這些才是橫亘在我們殺G路上的三隻攔路虎,那麼針對這三個難點,我們應該制定怎樣的備考方案呢?
第三個話題:殺G秘鑰——科學的備考方案。
1,殺G八字決——海量復習,快速通過。
先說海量復習,考試都要考4個小時,那我們每天應該復習多長時間呢?顯然要略大於4個小時,最好能盡量連續復習5個小時,實在做不到,那也至少要3.5小時以上。很多同學在這里犯了錯誤,每天只復習1-2小時GMAT,累了就休息了。其實不誇張地說,每天只復習1-2小時GMAT還不如不看。因為每天只跑800米,永遠都達不到跑馬拉松需要的強度。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不少同學的考試能力直線下降,曾經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可能都在畢業那年隨風消散了吧?但要注意,留學本身就是擇險峰而攀,站上頂峰時的暢快欣喜必能化解途中的崎嶇艱難。所以,備考GMAT時,很大一部分同學都需要慢慢把學習強度加起來,要記住GMAT備考過程中要「主動求暈」,「平時都不暈,考試會更暈」。
再說快速通過。GMAT考試的備考周期不適合拖太長,也當然也不能太短。GMAC官方公布的數據:北美地區考生的有效備考時間平均是69.92小時,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及東南亞地區考生平均備考時間為152.28個小時。但據我對海翔學員的了解,大部分同學都需要近200小時的有效備考時間。注意,是有效備考時間,呆坐著放空的時間不能算。200小時是什麼概念?每天有效復習5小時,需要40天,但不會每天都很高效,所以初次接觸GMAT考試的學生,我推薦將備考周期設置為45-60天。很多同學考試失利的原因是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復習1個月都不到就去考試了,這無異於賭博行為。天才只是少數人群,平均水平是150小時,即使你的智商比平均水平略高,也至少需要130小時。用流傳甚廣的一句雞湯文進行點評就是——「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去拼天賦。」
2,殺G關鍵詞——勤總結。
備考GMAT的學生都會碰到同樣的難題:題目不夠做。復習GMAT的兩份必做的資料是OG和PREP。官方指南OG(GMAT Official Guide)看著厚如磚塊,其實都是虛胖,實打實的題目有數學404題,中國學生薄弱的語文部分只有邏輯124題,語法140題,閱讀26篇文章共139題。PREP破解版(PREP 07、08和12)的題量加一塊兒,相當於是OG的3倍多。兩份材料加一起,邏輯446題,語法707題,閱讀47篇,多乎哉?對於習慣了題海戰術的我們來說,這些題全做完內心依舊是空虛的(如果奔赴考場的時候連這點題都沒做完,多數會悲劇收場)。經常有人問我,Jason老師,我把OG和PREP做完了,還有什麼新題推薦嗎?我的回答都是:沒有。每一道真題都是無比珍貴的,只做一遍是暴殄天物,把每道題尤其是曾經做錯的題目反復分析到位才是資料的正確使用方式。
也經常有同學問我,Jason老師,你老是強調總結的重要性,那我怎麼總結呢?我的答案是:要真正去理解出題人的意圖,把做錯的題和蒙對的題多看幾遍,搞清楚錯誤原因和沒搞懂的地方,分析深層原因並進行分類。題目做錯無外乎是兩方面的原因:1,上來就把正確選項排除了;2,好不容易排除三個選項了,二選一選錯了。其實這兩種情況分別說明了不同的問題。比如在做語法SC題時,如果老是犯第一種錯誤,就一定要高度重視起來,很有可能你還沒有入門。很多同學做語法題時,根本不看原句的意思,上來就對比選項間差異,用一些「技巧」進行選擇,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道語法題往往有好幾個考點,要懂得什麼是核心考點,一定要先主幹,後細節。再比如第二種錯誤,老是二選一時踩雷,可能更多是因為缺乏基本的做題技巧。舉個我天天講但是學生屢屢犯的錯誤為例:由於做比較是邏輯推理的常用方式(比如橫比和縱比,類比論證,或者對照試驗,這些都是在進行比較),所以邏輯題選項里出現比較性描述的情況非常多,OG 124個邏輯題的620個選項里,比較性描述的選項一共有169個,為什麼數量如此龐大呢?很簡單,因為用比較性描述設置「無關比較」的干擾選項對出題人來說非常容易,這169個選項中就有135個犯的都是無關比較的錯誤。
比如原文結論是「德國車比日本車的銷量高」,比較對象是德國車和日本車,比較點是銷量。那麼就可以從比較對象上出干擾選項,比如「德國車比美國車銷量高」,美國車和日本車銷量誰高誰低並不知道。再比如「德國車比美國車的安全性好」,引入了新的比較點「安全性」,但安全性好的車銷量就一定高嗎?不一定,消費者不會只考慮安全性這一個因素,還有價格、維修方便性、保值性、車內空間大小等因素。再比如「本田車比豐田車銷量高」,原文是德系車和日系車在比較,這是橫向比較,但本田車和豐田車這是日系車內部兩個品牌之間的縱向比較。又或者,比較對象和比較點都對,但邏輯方向錯誤,比如「德國車和日本車在全國的4S店數量差不多,但每個店的平均銷量更低」。
總之,出題人可以輕松地從以上四個角度出無關比較或錯誤比較的選項,所以比較性描述的正確概率很低,最好養成一個下意識的習慣,看到than就提高警惕,不要輕易選擇它。
所以,我往往和學員講,GMAT邏輯題一定要從「潛在邏輯」和「做題技巧」兩個層面對每個題都進行深刻思考和理解,真正去理解出題人的思維,進而真正理解GMAT考試。我常常對學生說:「考試考高分,說明你和出題人的思維比較接近。要麼一樣聰明,要麼一樣變態,」當然這是玩笑話。
3,殺G盲點——科學模考。
我每次講課都會問考過GMAT但分數不理想從而來海翔參加GMAT培訓的學員:你考試時看電腦上的計時器嗎?會看多少次?絕大部分人都會看幾十次以上,你可能會說,我不就是看了一眼計時器嘛,也不會耽誤多少時間。真的不會耽誤多少時間嗎?我們來重建一下場景:往往看一眼要花一秒鍾,接著馬上會計算剩餘題目的單位可分配時間,發現時間不夠了心裡還要感慨著急一下,加起來基本會耽誤至少10秒種,如果看了40眼,就是7分鍾!大家要知道,就連pace合理的同學也只能做到提前2-3分鍾完成verbal,大多數考生考完腦海中都會悲愴地單曲循環wuli小公舉的《能不能給我一首歌的時間》,他們都會想,也許多3分鍾就可以改寫分數了,更何況是7分鍾呢!
經歷過高考的同學不妨回憶一下這個決定了咱們人生走向的重要考試,你看了多少次時間?往往一場考試也就看個3-4次吧。但參加GMAT這個明明可以多次挑戰的考試時,明知時間寶貴的我們卻會下意識地不停看時間呢?
根本原因就是:你為高考做過上百次的模擬,GMAT呢?你知道有GMAT模考嗎?
所以,科學模考非常重要,那麼,怎樣做才算是實踐了科學二字呢?三個點:
1,模考次數。科學實驗早已證明,21是個神奇的數字。一件事如果幹了21遍,就會成為你的本能。高考豈止21遍,所以高考時就算是學渣,對考試時間掌握的熟練程度也是學霸級別。GMAT模考21次綽綽有餘,多數情況下,21遍很難做到,但至少也要做足8-10次模考,這都做不到就不要貿然去考場了,因為你的pace還沒練好。
2,模考時間。最晚考前2周要開始進行模考。否則當你發現做題pace還是不行時,為時已晚。
3,以實戰狀態來模考。很多考試失敗的同學會很困惑:為什麼我模考可以考到700分,但實戰只能考500多分呢?很簡單,得看你這700分是如何考到的。這種同學是這么乾的:選個黃道吉日,狀態最好時來模考,第一部分是寫作,這個不重要,跳過;接著是IR,這個不重要,隨便做;再是數學,這個我肯定滿分,跳過;最後把verbal做一下,發現正確率有70%,就瀟灑地大筆一揮給自己估了個700分。很明顯,直接只做verbal,和經過前面2個多小時的雨打風吹後再做verbal,顯然不是一回事。第二杯半價,你不能直接來第二杯嘛。所以,模考時一定要把四個部分按順序悉數做完,不僅僅是練pace,也是在適應考試的強度,甚至是適應考試時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情況。很多同學特別看重模考的正確率,其實這恰恰是最不重要的。因為除官方模考系統外,市面上其他的模考系統都無法模擬考試時計算機自適應式狀態,官方模考系統又只能做2套模考。而且如果OG和PREP這兩份資料都使用到位的話,很多模考題你已經做過了,正確率是有水分的。所以模考的最大意義是前文提到的2個:練習pace和適應考試強度。
總結一下科學備考方案的三個重點:
海量復習,快速通過。復習量要夠,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你不是天才。
勤總結,題目反復分析,真正理解出題人思維。
科學模考。
以上3點做到了,如果沒考好,就是技術性問題,很容易解決。如果沒做到這3點,分析烤糊掉的原因是沒有意義的。我覺得如果這篇文章傳播開來,並且被廣為理解和接受,需要GMAT培訓的人數可能會銳減,我可能會失業,哈哈,沒關系,那我就改行^_^祝大家殺G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