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⑴ 教師暑期學習培訓心得體會和培訓總結
2011年暑假教師培訓總結及心得體會大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e7cce0100vrgh.html
《暑期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暑假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2011教師暑假教學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骨幹教師暑期培訓心得》
《暑期鄉村教師培訓總結》《高中教師暑期培訓研修總結》
《新教師學習心得體會》《暑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暑期教材培訓心得體會》《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暑期學科培訓心得體會》《暑期學校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be7cce0100vrgh.html
⑵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5篇
語言來源於生活,而語言教學也應該更加貼近生活。在課堂中要盡可能的為學生們創設防真的生活場景,讓他們身臨其境般的去體驗情景中所使用的語言。師生攜手參與到創設語言環境的活動中,讓來源於生活的語言,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去。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英語 教育 心得感想 作文 ,供大家參考。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1
不知不覺中,我的教書生涯已經多年了。如何處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如何適應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心理上的轉變,如何擺正自己在學校生活和教學中的位置,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問題。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使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使用廣泛的語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新課標所蘊涵的思想可用平等、個性、開放、多元來概括。平等,即:學生享受平等;個性,即:讓每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培養多彩的人格;開放指教材的開放性;多元,提倡教材、教學方式、評價內容、評價方式、 方法 的多元。
它強調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由原來關注學科知識轉向關注人的發展,也就是以人為本,民主教育思想。在新課標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把握機會,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充分研究教材,認真備課;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為此,在英語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新 教學方法 的嘗試:
一、注重改變英語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心熱情:
1 、多變的教學方法:
( 1 )隨機應變,適當刪除添補,提前推後。「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們教師在教授內容時,可以適當地對教材進行刪除添補,可以把一些內容提前或推後。
( 2 )在教學中常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a 、當「小老師」、「模仿秀」
比如說「 talk about it 」。這一模塊中,我們就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帶表情說 句子 。如「 i am hungry 。」(可以作飢餓狀);「 i am thirty. 」(可以作口渴狀);還可以鼓勵學生上講台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讓他們模仿教師平時上課時的表情、動作,鼓勵他們學著使用課堂用語。比如說「 stand up 」 「 very good 」,「 sit down ,please 」 .
b 、兒歌說唱法針對孩子們天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用英語歌曲導入,組織課堂教學,效果很好。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愛表演,所以我給每首兒歌都編了簡單的動作。例如「 dog, dog ,what can you do ?i can run after you . panda ,panda ,what can you do ? i can eat so much bamboo. (動作示範)等等,盡管有些動作非常簡單,但是學生卻很樂於參與。
2 、多樣的教學手段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 學習英語 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英語時,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應用實物、圖片、 簡筆畫 、幻燈等直觀教學手段,都能激發學生強烈的 英語學習 興趣。
多出示事物,貼近學生生活。如我教一節復習課,為了避免機械枯燥的復習,事先我讓學生帶好實物apple, pear, banana......
水果,還有學生現成的文具,上課了,我先出示幻燈,讓學生逐一讀出單詞,然後再用show me___的句型,讓學生舉起所說的實物,最後進行聽音樂傳實物的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名稱。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復習效果。
二、注重學生聽說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素質
1 、日積月累化教學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對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小學生,可以把句子減縮成詞,就是重點詞教學。當學生了解了「詞」,在用詞擴展成句。例如: car — this is my car. let's — let's go.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聽說英語的訓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雪球」不知不覺中越滾越大。
另外,我每天要求學生放學回家後聽半小時左右的錄音,因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首先要開口說,只有多聽原汁原味的發音,學生才能有信心說出來。
2 、生活、英語化教學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缺乏英語語言環,這就要求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學生剛接觸英語開始,我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首先解決常用的一些句子: hello! good morrning(afternoon).stand up . sit down, please.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 .
以後每節課堅持使用,並逐步增加句數。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在課堂上營造生活中的情景,使課堂生活化,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探究新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 、語言環境化教學
和諧的課堂很重要:教師要創設比較真實的語言情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交際練習獲得語言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助學者;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重要保證;引導學生「樂學」「巧學」「會學」「善學」,充分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所以,創造課外英語環境,對於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老師課外帶頭說,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同學,我總會用最簡單的語句打招呼:「 hi ! boy ,how are you ? 」一段時間後,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後地用英語招呼我,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懂得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興趣、知識和能力是現代小學生最需要的,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方式的轉變,活躍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學生在類似生活的情景中學習英語,輕松愉快,學生聽說英語的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快的提高。我們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參與一些積極有效的、豐富多採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們快快樂樂地獲取知識,輕輕鬆鬆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我們肩負的擔子是沉重的,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斷地鼓勵自己「 english ,i can do . 」 ( 教好英語我能行。),同時也要不斷地鼓勵我們的學生「 english ,i can do 」(學好英語我能行。)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2
在臨沂第21中學舉行了羅庄區小學英語新教材培訓會。此次培訓會為期一天。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我卻收獲甚豐。四堂精彩的課堂讓我拍手叫絕,第21中學生英語素養也讓我為之贊嘆。下面我就簡單談一下自己的 心得體會 。
第一:教學設計的精良。此次四節課執教者均是各校小學英語教研員。聽完他們的課後才感覺他們果然不是虛有其名。由於 經驗 有限,我只對我熟悉的三年級課程表達一下我自己的看法。李老師上的是一節字母課。本節課的重點是能認讀且書寫所學字母,並掌握這些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正如李老師自己所說,此節課她的教學思路是先教字母讀音及書寫,最後教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而我在教類似課的時候是採用課本上chant 把單詞的讀音和發音同時教授。而這樣教授的結果是學生在後面的活動中把這兩種音全部混淆。與自己的課相比較,李老師的這節課就提前預知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就是備足了學生,從而採用上述教學思路。如此可見其教學設計的精良。第二節課段老師的詞彙課也很精彩。首先用一條smile face 的主線貫穿課堂這是多麼巧妙的構思。在呈現本堂課內容的時候採用了先整體後部分的思路。本堂課除了老師精彩的表現外,老師精心設計的PPT課件
也功勞不小。首先在單詞呈現環節利用各種各樣的圖片向學生展現了單詞的義。其次在詞彙操練環節把所需要的游戲環節很好的呈現。在觀看的同時我在心裡暗暗感慨:要是我也會製作這樣的課件就好了。
第二:課堂強有力的掌控。各位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都是一流的,他們或通過發出學生熟悉的指令或是做出提示動作重新吸引學生的關注。學生在一堂課上的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延長他們的注意時間則可以極大提高課堂效率。而這恰恰是我們新老師所缺乏的。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3
為期5天的英語培訓即將落下帷幕,在這緊張、充實而又快樂的5天里,我感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 的內容給了我教學上很大的幫助,聽了的宋立澤和鄭嵐峰的理論指導,也觀看了一些教學實例,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讓理論聯系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 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重新認識了自我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英語 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英語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英語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英語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 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英語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 知心朋友。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聽鄭嵐峰教師講的一些教學技能及他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我對英語課 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英語課以語言為對象,強調以任務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這個就是知識點。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體驗 成功和培養自信;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能 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給英語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英語教 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這次基礎知識專業的培訓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收 獲。語音、聽力、口語、寫作對我的英語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促進。尤其是鄭嵐峰老師的語音課,由原來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到現在基本標准,且較清楚地了解如何教 學生的英語發音,真是大有收獲。語言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的活動中才會發生。通過專家教師的精心講解,讓我了解了如何較好的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 的教學,我們的英語教學法讓學生有較沉重的壓力,而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優秀教師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 候我們的學生不願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有安全的語言環境。強調詞彙和語法知識使教師經常當眾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很尷尬,長此以往,學生就不願當眾用 英語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語言環境。在安全的語言環境,教師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是詞彙和語法的正確性。利用自 我糾錯能力,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聽說能力了。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四、對教材的把握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作 為一線教師,我知道了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不泛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主體等,但我覺得關鍵還有對教材的把握,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學生, 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課標可刪可增,另外要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說在課堂中,Pairwork和 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勇於張口,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英語課堂。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通過這次培訓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能給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我會加倍努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勤於思考,善於分析,盡早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4
英語教學實踐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和自身,來進行 反思 ,從而得到了體會:為了適合我國國情,對於英語教材的改變,教學應該怎樣進行,才能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為出發點,重點說明中學英語教學應以語法為根基,著重以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學習興趣的提高為目標。關鍵詞:中國國情;外語教學;語法;興趣提高;習慣養成根據自己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學反饋情況以及對自身的教學進行反思。經過將近十年的教學實踐,我對英語教學有了幾點體會。
一、中國的國情決定了英語教學為英語外語教學現在英語教材雖然改變了,但是我國的國情不變。我們國家的英語教學是正規的課堂教學,它必須通過正規的課程、正規的大綱、合格的教師,還有相當的一些課時來完成,是有教材、有測試這樣一個正規的教學。在中國進行英語教學沒有語言環境,中國人的第一語言是漢語,是中文。學習外語時,我們的母語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所以在這種環境下的英語教學就成為一種外語教學。在中國我們的社會、家庭、工作語言和生活語言,學校其他課程教學的語言都不是英語,英語也不是官方語言,也不是我們的第二語言。我們的母語可能對外國語的學習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些理由和因素就決定了我們中國的英語教學是英語外語教學。
新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現代社會的生活,富有時代的氣息, 文化 信息量大,活動多,強調綜合運用語言的培養。我們有不少教師見到這樣的教材就迷惑了:是不是讓學生進行任務型的活動,就能使學生無意識地學習英語了。其實不然,活動只是一種途徑,能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交流,從而提高用英語做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中國,我們是大班上課,學生人數又多,那麼學生在課堂上語言參與的機會也會相應的減少,同樣程度就會差一點兒。除了在英語課上之外,其他的時間很少用英語來交流,往往環境就決定了學習方式的不同,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實踐,就必須通過記憶,通過學習規則,通過知識的掌握以及知識的使用,才能獲得語言能力。
二、英語應以語法為基礎語言知識是外語教學的立足點。從以上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國情來看,我國學生學習外語在很大程度上必須靠自學拼讀能力,詞彙知識是學習的手段,也是檢查輸入與產生語言的正確和錯誤的工具,特別是語法知識,現在有很多公開課,都避開了對語法的講解,那麼那些語法知識學生又能否在閱讀當中學會呢?我深表懷疑。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法、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質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的。課堂注重語言運用能力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根據我國學習英語的國情,應該理直氣壯地進行語法知識的傳授。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應該盡量給學生營造環境,創設情景來教學,這樣能讓學生身臨其境,並增加學習英語的氣氛。可我們必竟是在中國,不像學習語文那樣,有一個很好的母語環境,能讓學生很容易的來練習,牢固的語法基礎對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顯然很重要。沒有牢固的語法基礎往往無法很好的去進行閱讀,更別說進行寫作了。當然語法基礎和閱讀能力並不能完全成為正比,但是語法知識的欠缺會使我們誤解,甚至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he learns that he should hav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如果不懂虛擬語氣,可能會誤認為:he cared more about his friends.但句子本意為:he didn』t care more about his friends.在講解語法知識時我適當的用中文來解釋。如果全部用英語講解,講完後,學生直搖頭,表示不理解。在新教材中閱讀部分在前,中間是語法部分,最後是綜合技能。這樣的順序安排的不錯,閱讀應該作為教學當中的第一目標,講課時如果一節課無法完成所有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把閱讀當中的一些語法項目留到下一節的語法專項中一起進行,這樣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定語從句是高一一年級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語法項目,第五單元的閱讀部分中出現了一些定語從句,可以讓學生先把這些定語從句找出來,等到下一節課再引導學生用歸納法把why ,where ,when這幾個關系副詞的用法 總結 出來。把綜合技能部分放到後面,寫作時就可以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法、詞彙。
三、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之間存在著各方面的差異,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預習、復習和做作業的習慣,高聲朗讀及背誦的習慣等等。在教學中,教師要進行學法指導,有意識地去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並且要不斷的調整學習策略的能力。教是為了不教,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學習的方向,採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利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並為學習奠定牢固的基礎。新課程特別強調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新標准把對學生的非智利因素的培養,鮮明地提了出來,充分認識到非智利因素在學生個性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要地位。興趣是一種探求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趨向,它能使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就能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老師所教的內容有沒有興趣,興趣多少跟老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有著直接的聯系。老師必須使自己的課生動有趣,好的教法是激發興趣的重要因素。教無趣,必不樂學。探索的路很長,實踐中的困惑又會成為我們繼續研究的課題。我堅信。一路走來,我會充實更多的能量,會堅實前進的腳步,會看到多彩的果實······ 我還會進一步深入,扎實地探索,為英語的改革盡一份力。
英語教育心得感想作文5
接手12班後不久,就有好幾個學生私下問我:老師,怎麼才能夠學好英語啊?聽到這個問題,我是既憂又喜。喜的是這些學生開竅了,想學英語了,我一定要將學生們的這份激情保溫。憂的是班上多數學生英語基礎不好,有的甚至根本談不上基礎,而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據我思考主要有以下這些方面:(1)這些學生對學習英語無計劃、無目標、無學習責任,而且不少學生惰性大,依賴性強,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2)這些學生仍然延續不適應高中學習的初中學習習慣和方法。(3)這些學生不能自覺預習、自覺復習、自覺完成作業。但以往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這個世界沒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只有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
在針對具體的學生回答了具體的 高一英語 以及其他科的一些方法後,有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那就是:怎麼才能夠讓學生學好英語?如何採取有效 措施 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呢?我初步總結反思如下,望各位教學前輩斧正。
一、先向學生簡介初、高中英語特點,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 學習方法
初中是打基礎的階段,各種學習主要是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積累,一般側重簡單的聽、說、讀、寫的訓練,知識點較淺,靠背背記記就能夠學好。而高中英語則是在初中英語的基礎上再提高的階段,主要是聽、讀、理解、寫的訓練。這些在語言的要求和難度上都比初中英語要求得高。進入高中後,如果僅僅是記單詞,學語法是學不好英語的。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觀點改變,我為學生精心准備了以Fram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為題的觀念轉變講義,從學生聽講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已經跟上了我的步伐,或者說他們理解了高中英語不是初中英語的簡單延續,而是深化。高中英語的重點轉向讀後理解,轉向實際運用,強調運用能力,高考也正是對應用能力的考察。學生要想辦法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
二、盡快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和自畏的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在初中時,英語老是學不好,一心想到高中來重拾信心,但哪裡知道到了高中後,由於英語難度較大,通過高一幾次考試後,自己在班上的名次更不如從前了,並時常為此苦惱,慢慢地學習英語的勁頭就不足了,有的乾脆放棄了。其實,因自卑而苦惱的學生說明其有上進心,這也是他們的閃光點所在。我就鼓勵他們要有信心,告訴他們人無完人,關鍵是你自己怎樣去認識。一個人有自卑和自畏的心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態。要多想自己的優點,以此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面對緊張的學習壓力以及各種考試的壓力,讓學生們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把有利變為動力,這樣就可以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告訴他們飯一口一口地吃,學習要慢慢來,不能夠急,要一如既往,杜絕急功近利的心態,畢竟:Attitude is everything !
三、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和 學習計劃
制定學習計劃和目標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通過剖析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其適當地、有計劃地復習初中知識,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查漏補缺,使基礎更加牢固。制定學習目標很重要。教師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就像航海中的燈塔給他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對學生而言,目標就是希望,但目標不要過高,應根據他們的情況而定。如果定得太高,有了幾次挫折後,學生會感到疲倦,但也不能過低,目標太低會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造成鬆懈,起不到作用。
四、鼓勵學生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什麼是好的學習方法?我一直認為符合自己的學習習慣,並能行之有效,能夠提高自己的水平的方法就是好的學習方法。個人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1. 認真抓好 課前預習 和課後復習。許多學生沒有這樣的學習每個單詞習慣。通過預習學生自己會發現疑難的地方以便在聽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抓住重點和難點。課後抓緊時間進行復習鞏固,通過聽、說、讀、寫訓練掌握所學知識,為知識運用奠定基礎。為了有效地避免學生的惰性,我多次引導學生做聽寫接力活動,在增長學習英語積極性的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小集體意識其樂融融。
2. 學習 英語單詞 不要孤立地死記硬背。學生學習單詞的正確方法應是把單詞放在句子和閱讀 文章 中來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其次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猜測詞其義的好習慣。不妨聯繫上下文讓其猜一下要表達的意思,讀完後再去查詞典,這對培養語言的悟性是很有好處的。學習英語猶如蓋房子,英語的句子結構就是框架,單詞則是房子的磚瓦。你雖然備足了磚瓦,但不知怎樣建房子的框架是造不成房子的,充其量也只是磚瓦的雜堆亂砌。這就是有的人記住了單詞卻寫不出句子的原因。
3. 處理好語法與聽、說、讀、寫的關系。學習英語需要懂一點語法。只要掌握基本語法,學生所說的、所寫的才比較規范,他們才不會犯時態、語態、結構等方面的錯誤。一般來說,教科書上的文章都是經過反復挑選的,要讀得精些,光讀懂字面意思還不夠,還要讀出其字里行間的含義。文中的詞都要認識,有些句子結構還要模仿用一用, 經典句子 可以背下來。在12班開展的」35句必背句型」活動應該是個很成功的舉措。
4.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諸如多看、多讀、多背、多想和多寫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多看英語文章,堅持大聲朗讀並把一些精彩的文章、語段、句子熟背於心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學生要養成勤動手、常練筆的寫作習慣……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用這份感受作為這篇日誌的結尾吧。
⑶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提到「路」,第一時間想起魯迅在小說《故鄉》結尾的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為教師,我們日日走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時間久了,有的人會迷路,有的人會猶豫,有的人退縮了,還有的人乾脆混天度日!
其實,自踏上這條路開始,就預示著我們要走的是一條變化無窮的路,需要我們與時俱進;我們要走的是一條無法預設的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我們要走的還是一條充滿曲折與挑戰的路,需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成長!
但是,教師的路在何方?很多人望著當前紛繁復雜的教育現狀,層出不窮的問題學生,不斷改版的教輔教材,和越來越覺得用不上的教學經驗,迷茫了,無措了!身處其中,我也難免受些影響,幸而,我還算一個習慣思考的人,不甘墮落的人,仔細審視這些問題之後,再結合自己的一些經歷和體會,發現我們可以共同走上一條教師的成長之路。原來,路,就在腳下:
第一條路:培訓之路。
培訓學習,是教師很好的成長方式,無論「請進來」,還是「走出去」,亦或是網路平台上的繼續教育學習,都是可貴的資源,如果珍惜了每一次培訓的機會,就像在我們的眼前打開了一扇扇窗,我們得以看到外面世界美麗的風景。
請允許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幾年前,國家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來我們新密市實驗初中指導工作,對老師們進行了一些業務培訓,期間,我和另一個老師需以「同課異構」的形式上公開課,哪篇文章已經忘卻,唯獨記得劉主任對我「導入」的一個點評,說我導入時那一段自我陶醉的優美語言,朗誦一樣給學生吟出來,聽著很舒服,很打動人,卻像高高天空中的雲,雖美麗,但太虛,於學生而言,於這節課而言,於這篇課文而言,有什麼作用?導入,不是自己覺得美就適用的,要適用才會美的。劉主任的意思,大抵就是如此了,我卻終身難忘,此後上課,每逢導入,我總會細細思量一番,將多種導入方法比較,看哪一種最有效,但再也不會誦上一段自以為美好的文字炫耀文采了,若外出聽課見到老師如我當年上課情形,便會慶幸自己遇到了人生導師,糾正了自己的偏差。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次培訓的機會,從中汲取營養,推助成長!
後來,學校又陸續請來了李寶虹、楊梅玲、孟江濤、侯書營、馬觀廳等老師,從不同的角度指導我們成長,或是灑滿汗水的成長之路,或是課題方面的指引,或是班級管理技巧,或是愛學生是教育成功永恆的法寶,或是從國學談教育,重新認識自己的職業等等,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為我們撥開了迷霧。為此,我想,每一個教師,只要把自己的心騰空,把心裡的雜草除干凈,把身段和姿態放低,仰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他們的閃光之處,見賢思齊,這樣的態度,假以時日,定會有新生的感覺吧!
也許大家會說,培訓不就是出去旅遊,多美啊!其實,任何事它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全看你怎樣看待它。就我而言,河南師范大學的置換研修培訓歷時兩年,也無非是得到一張結業證,很多老師說沒用,我笑笑,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用,那麼多老師給我們做的講座,對我來說,都是財富,都是無價之寶,豈是能用功利之心衡量的?凡事啊,一旦沾染上功利性,煩惱就找上頭了!培訓期間熬夜摸索做課題,第一次做培訓方案展示給專家指點,又適逢參加鄭州市農村中小學優質課比賽,需要准備五篇不同題材的課文,於是白天聽課,晚上整理課件和教學設計,熟記每個環節和語言,預設問題以及處理策略,那些日子,是很煎熬的,常常失眠,可是我沒有放棄,終於堅持下來了!雖然最後只得了鄭州市三等獎,可從中得到的鍛煉,面對五六個省級甚至國家級專家的提問的經歷,又何嘗不是一種成長?
再說說在武漢參加的工作坊坊主的培訓,那時鄭州初中語文的三個坊主,只去了我一個,活動時無人商量,焦灼的很!記得有一次,破冰熱身活動之後,老師給每個坊發了一張白紙,要求在指定時間內給自己的坊起名字,畫logo,其他坊馬上熱熱鬧鬧的開始討論,只有我孤立無援。我並不擅長這個,更不擅長畫畫,喜歡畫畫的女兒還曾說我,是一點兒也沒有天賦呢。可是,老師看著時間在催了,我額頭上的汗都出來了,沒有人可以依賴,必須靠自己了!我先是按照「初中語文」這個思路,塗抹著字母和簡單的線條,後來看看不成形便放棄了。又想,何不摒棄這個思路,從別的角度來設計?想到工作坊,想到它對我們教師的引領作用,想到老師們由此從講台上走得更遠一點,便立即以簡筆和寫意的形式,畫了一個木房子,小柵門開著,一串串小花貓的小蹄子印從屋裡出來,拐個彎,由近及遠,向遠方延伸去了。起名為「坊·遠方」,寓意為:我們每個人,經過工作坊的網路研修學習,可以走向教師成長的遠方。想不到,這個「逼」出來的東西,還得到了倩倩老師的贊揚呢,說有意境美,我呢,之前的緊張一掃而光,代之以小小的喜悅和驕傲!這件事之後,我便增加了管理我們工作坊的信心,雖仍有很多地方懵懂,但我勤於詢問老師,就這樣,我們的工作坊建起來了,活動也陸續創建好了,坊員們也按照時間循序的開始學習了。看吧,這樣的事情,於我,也是平生第一次接觸,我沒有因為為難而放棄,反而迎難而上,我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有收獲的!
至於因為報考了新密名師,而得來的外出蘇州學習的機會,我就更加珍惜了,至此,我不再贅述那短短的十天,給我心靈上帶來的巨大震撼,我就引用我的培訓心得體會中的兩段,和大家分享吧:「果然,這里沒有讓我失望,不僅不失望,反而每天都感動、都收獲、都反思、都想化身巨大的海綿,源源不斷的吸收。一個個導師,就像強烈的光源,照亮我們心中的迷茫,照徹我們前路的黑暗。他們的睿智,他們的胸懷,他們的遠見,他們的學識,他們的品格,他們的堅守,無一不讓我折服、依賴、注視、敬仰、尊重、仰望!有人說,不出去走走,你就會覺得,你每天看到的,就是整個世界。是啊,出來之後,我才知道,天地之大,大到故地重遊,依然覺得許多地方不曾光臨,大到在導師們面前,我們那淺薄的知識,那井底之蛙的見識,只不過是一粒塵埃,渺小、卑微,越發看到自己的迂腐無知,未知世界的龐大高深,越發懂得,俯下身子讀書,靜下心來教書,是多麼淺顯又深刻的道理......」
以上種種,都是我自己親自經歷過的事情,我現在覺得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長,抱怨少了,理解多了,無論對崗位,對同事,對學生,也特別的寬容了。我知道,這都是培訓學習的影響,也讓我更加相信,培訓之路,是一條成長的捷徑。聽過這樣的話:不怕沒有上場的機會,就怕沒有場上的實力。我們要始終保持「在路上」的狀態。只有在路上,我們才能勒住飛奔而來的機遇的「馬」,策馬揚鞭,奔向未來。
第二條路,閱讀之路。
成長,離不開閱讀,在全民閱讀時代,相信大家對閱讀的重要性比我了解得更清楚。為什麼要閱讀呢?讀書,是一場漫長的「造心」工程,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煉方式,它是通過影響心靈而讓生命的存在變得豐富而深刻。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幸的,沒有閱讀的時間是可悲的。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想想我們每一次布置家庭作業,如果能把抄抄寫寫改成閱讀的作業,學生將受益匪淺啊!也曾讀黃庭堅和蘇軾聊讀書,有印象深刻的幾句:一日不讀書,塵生其中;兩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呵呵,像我們偶爾翻幾頁的,豈不是人人蓬頭垢面,面目猙獰?我記得三毛有一首詩《送你一匹馬》,裡面說到讀書多了,容顏自會改變,看來,不怕醜陋不堪,讀書可以彌補呢!要不然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也不會說,她的美容經驗就是讀書了。看來我們大多數人,都印證了楊絳先生的那句話: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為讀得太少,想得太多。
可是,讀書沒辦法教你發財,也給不了你想要的一切,那些碎片化的知識卻能不斷內化為你的光環,你的魅力,它讓你更智慧,心智更成熟,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影響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說話談吐,培養你寬廣的胸懷,敏銳的眼光,它讓男人更有內涵,讓女人更優雅。如果一個男孩子喜歡上一個女孩,也許是因為女孩的容貌,可如果是愛上了一個並不漂亮的女孩,一定是因為這個女孩豐富的內在,使她渾身散發著知識沉澱之後的知性美,就像一本書,你永遠都翻不完,每一頁都那麼吸引你,不捨得放手。而那些光鮮亮麗從不讀書的女孩,則單薄得像一張紙,一眼就看透了,一張嘴就露餡了,不能帶給人發自內心的快樂。像木心、楊絳、成尚榮這些大家,知識在他們身上沉澱下來的那種自信、光輝,以及雄渾自若、笑談古今的從容,足以震懾到每個人的心靈。在蘇州培訓,初見成尚榮先生的時候,我永遠難忘那個場景:
「當滿頭銀發,抬頭挺胸,步履穩健,精神矍鑠的他,進入教室時,我承認,那一剎那,伴隨著掌聲,我的眼淚就要掉下來了。我不知道,是什麼讓我激動,也不清楚這位前輩,將帶給我們什麼。我只是感受到一股強大的氣場,征服了我,震撼了我,那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文人氣質,豁達胸懷,昂揚精神,就像是一束火炬,在前方畢剝燃燒!
從他的講座里,我知道了,「你是個好人」這樣的評價,才是最高的嘉獎;我知道了,老師,是最尊貴的「先生」,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被稱為「先生」的;我知道了,教育首先是道德事業,「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教育中,道德就是愛孩子,因為道德的方式,就是尊重人的方式;我還知道了,老師還得是個實踐家,經驗是可貴的,但也是可怕的,因為熟能生巧,也能生笨,它讓人不思進取,停滯落後。
沒有一張PPT,沒有寫下一個字,整個上午的講座,從理論到實例,從古代到現代,從國內到國外,從哲學到教育學,從詩句到歌詞,從經典到通俗,他都記得一清二楚,一字一句念出來,自然而然。他的諄諄告誡,語重心長,正是彰顯了先生之風,代表了民族的正義感和責任感,山高水長。也許某一天,等歲月都泛黃,回憶起他的時候,原野明亮,我們都站在大地的中央。他,就是76歲的成尚榮先生。」
我想,放下手機,抱起書本來讀吧,總有一天,它會贈你一個意外的驚喜,可是,好多老師問我,讀什麼書好呢?我認真想了一下,大概是要看看以下幾類的書的吧。
一是讀教育教學方面的書。我們是教師,我們的本職工作就是育人教書,教育教學方面的書不能不看,可是老師們大都看不進去,理由是理論太枯燥。的確,它不像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也不像散文那樣清雅婉約,可是它們凝練概括,寥寥數語就說明一個大道理,就像公式、定律、概念一樣,是問題的原點,也是歸宿。當我們迷茫時,回到這個原點思考問題,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理論不是天上的五彩雲霞,它是接地氣兒的,是最朴實無華的最有用的知識了!我們設計一節課易如反掌,卻做不對一道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選擇題,我們最富有的是經驗,我們最缺乏的恰恰是理論。讀一讀這方面的書,許多迷惑會在這里解開啊!
二是讀學科專業方面的書。如果你是語文老師,就多讀讀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如果你是英語老師,就多看看英語教學方面的書籍。現實狀況卻是,我們自以為教了許多年書,經驗一籮筐,隨便教學生都用不完,還看什麼書啊!而年輕教師也不愛看書,自以為年輕就是資本,學生喜歡年輕教師就是成就,殊不知經歷才是資本,只有年齡沒有經歷算不上資本。於是,各自按照各自的方式,各自的理解上著課,不去研究教材,不去研究教法學法,也不去研究學生,真真是夜郎自大啊!培訓時我趁課間休息咨詢徐斌老師,如何評課才不落俗套,他給了我真誠的建議,就是帶著目的去聽課,比如專聽導入,專聽老師的語言,專聽提問的方式,專看板書等等,我說我不知道對哪個老師的課應該帶著哪一種目的去聽才合適怎麼辦,老師給我舉例,說了對不同的老師的課應該怎樣去聽,還推薦我看看《怎樣觀課議課》一書,一定會更清晰。我想我2017年要看的書里,是必須有這樣一本的。
三是讀其他專業的書。比如說,我是教語文的,不妨看看哲學方面的書。哲學,最能療傷吧,你在文學中的所有沉溺,都可以在哲學中對症下葯,得到痊癒。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尤其重情,看書時悲劇結尾不能忍受,難過得不能吃喝說笑,心疼得無以復加。聽老師勸,後來看一些哲學書,慢慢理性,慢慢中和平衡了心性,不那麼入戲了。其實各類書籍之間,有個互相補充的作用,也許你在這類書里解不開的結,別的書正好為你解惑,它們彼此獨立又融會貫通,都說文史不分家,學好歷史有助於學語文,其實,又豈止是文史,各學科各專業之間,都能輔助呢。老師說過:真正的工夫,在專業之外,一個博學的老師,他的課堂,該是多麼的豐富有趣啊!
四是讀自己喜歡的書。生活總是需要一點情趣的,做自己喜歡的事,無疑可以增加情趣,就像讀書,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像和知己促膝長談,那種精神上的愉悅,是任何事都無法替代的。我個人喜歡的書,安妮寶貝的居多,張小嫻,張曉風,畢淑敏,張愛玲,白落梅的也看,韓寒,郭敬明的書也看,甚至喜歡幾米漫畫。有時新書到手,不翻扉頁,只是那腰封,那封面,那插圖,都要細細欣賞半晌,無上歡喜。
五是讀中外經典名著。經典,自有它經典的緣由,絕不是電子閱讀,絕不是快餐文化,絕不是白色沒有溫度的文字。它們厚重,涉及人文,歷史,有強烈的時代感。它們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典範,無論是場景描寫還是人物形象,都有咀嚼不盡的精華。就像一本紅樓,無論抽取建築,服飾,飲食,還是節日,詩詞,植物,任何一塊都可以自成體系,成為這個領域研究的標本。所以,讀紅樓,多無數遍,你依然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依然會有新發現,新收獲!
總之,閱讀,是我們成長的一條溫暖之路,走上這條路,風光旖旎,讓你漸漸成癮,體會到別樣的幸福。中國詩詞大會中的武亦姝,主持人董卿,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啊!
第三條路,反思之路。
武漢一個老師,每天問自己三句話:我今天愛我的學生了嗎?我今天以什麼方式愛我的學生了?我的學生感受到愛了嗎?就是在這樣的每天自問中,不斷反思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
我也常想,作為教師的角色,我們是否反思過這些:比如,除了知識,我還給學生帶去了什麼?當學生犯錯時,我是站在成人的角度,還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我所採用的教學方法,育人方法,真的適合我的學生嗎?當學生的錯誤出現反復時,我是惱羞成怒了,還是很耐心的去尋找了深層的原因?學生的家長都不管了,我還多管閑事干什麼,有沒有把這個原因作為自己不作為的借口?我是真的對學生好,還是經常以愛的名字嘴上說著為學生好?......
作為父母的角色,你是否反思過這些:比如,既然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我們為什麼總抱怨我們付出的多,孩子回報的少?我們總希望孩子成長為我們希望的樣子,可是孩子在你的希望里,他是快樂的嗎?回到家,我們是不是總忘記那是在家裡,我們只是孩子的父母,我們不是老師,也不是別的身份?我們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一次次失望的時候,我們又說靜待花開,可萬一我們的孩子她生來就像大自然中從不開花的草木一樣,為什麼不能把他們當成世界上最美的草木最美的葉子來欣賞?......
如果大家每天都這樣多問問自己,多想想,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成長許多了。而對以上這些問題,不妨讓我們聽聽一些名師的說法。做教師,名師劉洪說:我們要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懂教育的老師,做一個會教書的老師,做一個快樂的老師。語文教育專家於漪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江蘇「天使教師」於潔說:「沒有想很多,就是天生地愛孩子。沒有想很多,就是一路摸索與實踐。沒有想很多,就是覺得在一起是緣分,珍惜。沒有想很多,就是知道他們都會長大成人,我只是陪伴他們走短短的一程。」這些話好好品品,應該會受到很多啟發吧。關於做父母,黃辛隱老師說:我們的孩子,是沒有和他商量,就把他帶到這個世上。所以,孩子的人生,他做主,我作陪,必須陪,只能陪。
第四條路,行動之路。
反思再多,不落實到行動上,還是無用,只有行動起來,將想法變成行動,才能真正改變自己。哪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不是一條血汗斑斑的路?徐斌老師,是如何從小學直接調到蘇大任教的?想必與他對小一到小六十二本教材的研究分不開,與他上的縣級以上500節公開課有關,與他不間斷進行的課題研究有關;劉洪老師,是怎麼從一個英語菜鳥成為英語教學大咖的?也想必與他天天聽英語廣播練習英語有關,與他看了不下500部外國電影有關,與他經常背英語詞典,看英語節目有關,與他迎難而上,勇於挑戰自己有關;於潔老師,26年教學生涯,當了25年班主任,是如何贏得了「天使老師」的稱號的?想必,與她手寫27萬字的書信與學生心靈溝通有關,與她柔軟的心有關,與她內心的平靜有關,與她把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有關。
如何行動?我只說我們作為教師,就做點最基本的事情就好。
1、改進教學方法,找到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什麼是最好的教學方法?還是借用劉洪老師的話回答吧:讓學生快樂學會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美麗的課堂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各門學科,自有乾坤,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不如研究學科的特點,加上自己獨有的特色,揣摩出適合自己班學生的教法,如此用心,還怕學生不能快樂的學習嗎?
2、上好每一節常態課。
莫說什麼上好公開課,其實上好每一節常態課才是最鍛煉人的。有的老師不以為然,仰仗幾十年的教學經驗誰也不服,其實經驗這東西,無非是熟能生巧,可是迅速發展的社會,日益更新的知識,不與時俱進還真不能勝任!經驗又如何,反而成了前進的阻礙,不思進取的固執,不但不再生巧,也許生笨也說不定呢!
可怎樣才算上好了常態課呢?李玉貴說:「好的課堂,上著上著老師不見了。」而不是老師手捧課本,照本宣科,講的唾沫星子亂飛,累得喉嚨沙啞,埋怨學生笨。好的課堂必定真實、有效、互動、生成,而「真實的課堂摒棄演練與作秀,有效的課堂追求簡單和實用,互動的課堂講求對話與共享,生成的課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聽專家講座,提到理想的課堂有三層境界:第一層,人在課中,課在人中;第二層,人如其課,課如其人;第三層,人就是課,課就是人。如果能達到課人合一的課人兩忘的境界,該多麼讓人神往啊!
3、養成寫教學故事、教學反思的習慣。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堅持寫三年教學反思一定能成為優秀教師。李鎮西老師就是一個典範,他堅持每天寫一篇教育日記。
我們和學生每天相處,課堂內外每天都發生著故事,而這些故事,就是我們寫作取之不竭的源泉!如果能搜集整理,及時記錄,它們就不會遺失在平常忙碌的生活中,而是會被我們用心穿成珠串,我們的思想在這樣的用心中逐漸晶瑩明亮,我們的智慧也漸漸增多加深,它已經不只是安頓我們生命中的痛感,還在不經意間,把我們的生活點綴成了燦爛的模樣。所以,拿起筆來寫一寫吧,寫作讓人在這個喧囂的環境中獲得安靜,讓你焦躁的心得到安寧。
我自己有塗抹的習慣,也曾寫下一些教育教學中的故事和想法,有《激情都去哪兒了》、《好的教學設計是修改出來的》、《「走心」課堂,即為道德課堂》、《修行自己,才能看到更好的雲》、《給他們一點時間來解釋》、《教育,應是有心人的事業》、《教育寫作,給教師卸下「鐐銬」,插上翅膀》等等,在思考中,在實踐中,在這樣的敘寫中,慢慢成長。
這是一個充斥著職業倦怠的社會,幾乎每個人都在喊累,都在抱怨生活的壓力大,日子苦,作為教師,有的在和學生的鬥智斗勇中疲憊不堪,有的周旋在領導的心思里揣摩得心力交瘁。也許,是出發太久,離原點越來越遠了吧,大家越來越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都說「不忘初心」,可還有多少人記得自己的初心呢?誠然,教育這塊大地,談詩情畫意有點誇張,可也未必全是苦行僧那樣悲觀,為什麼我們不能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在教育和生活之間,在詩意和草根之間,在天和地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找到一個契合點呢?既紮根土地,過一種世俗的生活;也觸摸遠方,過一種詩意的生活。這一點也不矛盾,只要我們有愛,有理想,有堅持的行走在教育的大地上,也定能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大地上!
成長吧,不要停滯不前,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永遠都不能停止做的一件偉大的事情!
⑷ 培訓的心得體會
培訓的心得體會(通用18篇)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認為作為一名班委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自身素質不斷提高的同時,還要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要想做好一名合格的班委是不容易的,得從多方面做起,首先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及責任感;其次就是在同學中要充分發揮發到橋梁紐帶作用,使同學之間能夠更好的交往;此外我們這些班委剛開始對這里的環境可能還有很多的不適應的地方。所以我們要像許老師說的:學會通過改變自我來適應環境,不要想著讓環境來適應我們。是啊,那樣的話我們可能會產生一些來自心理上的壓力,然而我們在遇到問題時要能夠冷靜,以平靜的心態從不同的出發點來考慮其分析問題的實質性,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在各個方面都要起到帶頭作用,杜絕不良的風氣。
班委要有團體及服務意識,有服從能力,班委是個『雙重』身份的人,要在學習上有很大的表率作用,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別人玩的時候我們要用來學習和工作,要有組織有計劃,要能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在同學中要建立威信,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關繫到同學的事要讓同學知情。作為學生幹部要和同學多交流、溝通、討論,分配任務時要有規劃有目標,責任到人。因為一件小事就能夠現出大人格,另外作為學生幹部還要有很強的理解力及吃苦精神。
通過這次的班委培訓地學習,我懂得了很多,感受很深。在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我會更加的努力做好我所能做到的,會將工作做得更好以及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綜合能力,爭取做一名合格的班委,因為我知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9月,我有幸到吉林省教育學院參加25天的校長國培,此次的培訓主題是「提升小學校長引領教師成長行動能力」。
按學院的安排,我們(許斌、柴芳芹、潘金星、李海、李凱、李發忠)一行6人安排到長春仙台小學和凈月潭小學進行為期15天的「影子基地校觀測研修」,主要觀測「校長如何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四個方面的工作,我的主要任務是觀測「校長如何設計教師專業發展」。
在短短15天的時間中,我們感受到了兩所「影子基地校」明確的辦學思想,厚重的學校文化,鮮明的辦學特色,兩所小學在」設計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所作出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效讓我們受益匪淺。
一、精心設計導航向
兩所學校的校長及其領導班子立足於學校的實際,著眼於教育目標的思考,確立了全新的辦學理念。
凈月潭小學以人為本,提出了「信心教育」的辦學理念。
仙台小學植根於前身的校名――金星小學,深思於象徵勝利與成功的金色五角星,提出了「金星教育」。
從內涵的界定上確定了「面向全體、全面培養、優長發展」的核心辦學理念,從外顯的特點上劃分了「立德、啟智、健體、怡美、創新、實踐」六大領域,同時又將其六大領域形象地比擬為一個人的心臟、大腦、雙足與雙臂。
在此基礎上,又確立了學校辦學宗旨、學生培養目標、教師發展目標以及三風一訓。
仙台小學的所有辦學實踐完全圍繞「兩全一優」的辦學思想進行,仙台小學更是遵循「兩全一優」的核心辦學理念,圍繞教師發展目標,構建了教師發展框架。
「全面培養」即從師德與師能兩個方面全面培養提升教師,最終實現「立師觀、修師德、樹師風、固師本、練師能、踐師行」的教師發展目標。
「面向全體」是對全體教師進行師德修養、信息素養、團隊精神的培訓;「優長發展」是在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上開展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尤其培養名師團隊。
在此基礎上,通過科研引領與專家引領、校本培訓與校本研修、典型帶動與評價促動,最終實現整體推進,提高教師全體素質,梯次培養,優化教師個體結構的目的。
仙台小學的「金星教育」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作為校長,要立足於學校實際,著眼於教育未來,進行系統思考,智慧謀劃。
在學校中,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以教師、學生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
兩所小學的教師發展框架更讓我們認識到,教師專業發展要以師德與師能為主要內容,在引領教師成長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整體推進;要優化教師個體結構,梯次培養。
二、組織實施重航行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通過三個方面落實:一是在慎獨中修身,師德為先;二是在書香中怡情,學思為法;三是在研修中成長,能力為重。
其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創新研修模式,培養名師團隊,創辦學校特色。
一是成立名師工作室,二是注重科研引領,三是致力專家引領,四是注重校本教研,五是定期對外展示,六是注重總結提升。
兩所小學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在立足於教師群體素質提高,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更著眼於優秀團隊的培養。
尤其讓我們值得借鑒的是仙台小學把優秀團隊的培養和學校的特色辦學融為一體,這樣就為學校的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多元評價保航程
學校高度重視評價的功能,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發展。
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方案,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自我評價表,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標准。
評價的內容同樣包括師德與師能兩個方面,而師能又分為專業成長、教學質量、管理能力三個方面。
在評價中採取自評、同行互評、學生評、家長評、領導評價等多種方式,這樣就通過評價引領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提升。
教師專業發展評價內容具體,評價多元,同時還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最終的評價結果更是作為學校量化獎勵、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
這樣的評價充分調動每一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更發揮了評價促進發展的作用。
四、強力支持促遠航
為了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學校多舉並措,一是走出去培訓,增長見識;二是開展多彩活動,豐富生活;三是盡力多辦實事,感受溫暖。
學校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都是人,始於教師的培訓提高,終於學生的成人成才。
兩所小學堅持育人為本,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行為;秉持全面培養,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仙台小學在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更形成了學校的厚重文化和鮮明特色,這一切令我們回味無窮!
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3
季節的匆匆正如那曇花一現,我們踏過了暖風,來到了初秋。
首先很感謝公司領導給我這次機會讓我參加了這次培訓,參加完公司組織的業務和業務助理人員的培訓後受益匪淺,這次培訓對我們這些參加工作沒多久的新人來說,又接受了一次全面系統的企業思想、文化教育,這次培訓不僅是對業務知識、技能的學習,也是對自身文化修養的一種提升;它不僅讓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使我們精神得到了升華,思想得到了凈化。
在這為期一個多月的培訓活動中,盡管時間比較短暫,但課程設計合理,教師專業水平較高,學習內容比較豐富,給學員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通過學習,使我拓展了視野,認清了工作方向,理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有許多的收獲和感悟。
這次培訓內容主要由以下幾部分貫穿:公司的簡介,企業理念與文化,公司的建立以及分公司的分布,還有一部分軟體技能、建築基礎、石材產地分布等一系列的學習。通過學習明白了作為一名合格的業務人員所應具備素質。
程助理給我們細致的講述了公司的文化,讓我們對公司從起步到現今有了更多的認識,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公司的發展到現在是不容易的,各個分公司的建立,各個部門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現在的楊藝。我懂得了企業創業十幾年來,其中的艱辛與困難。一個組織的信念在企業成功發展中有著不可忽略的精神作用,沒有信仰,企業就不會有如今的規模。
崔經理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CAD軟體技能課,講述了如何能快速的運用CAD,從而來分析圖紙,方便快捷的來了解墓碑的建築結構。之後第二堂課就是孔老師給我們詳細的講解料單的分析,以及下料時怎樣才能合理的利用石材使之既簡潔又方便。第三堂課是蔡總給我們講的建築基礎知識,讓我們深入的了解基礎的結構,基礎的分布,以及基礎造價等一系列的建築知識,使我們更清澈的認識到基礎的重要性,從而能夠對基礎進行細致的分析。之後是何總給我們講述的石材知識,石材分為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等,從石材的產地分布,穩定性,實用性,顏色差異,濕度、硬度、光滑度、吸水性、耐酸性、耐鹼性等一系列細致的分析,石材的選擇很重要,它關繫到工藝的加工以及效果的處理,所以選用石材的時候要慎重,這讓我們對石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後是李香君老師給我們講述的陵園藝術解析,古代的殯葬和現代的殯葬的對比,以及對於現在殯葬行業的美和人們對美的需求。
每一節課都讓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感覺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充實自己,通過老師們的講解使我們對業務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如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是飛速發展的時代。現在人們的觀念、思想、產業都在不斷的變化。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就要與時俱進,「認清形勢、努力學習、加強貫注、堅定信念、適應市場,」不斷學習,不斷追求,才會有不斷的進步。企業的管理與創新都要靠學習、靠培訓來「灌輸」。通過學習,才能及時掌握公司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跟上社會的步伐,才能夠不負眾望,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優秀的企業骨幹。
培訓仍在繼續,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充實自己使自己更加的強大,從而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利益。未來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吧!
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4
為期一個星期的培訓在今天結束了。在廣州市華景小學跟崗的這一周,無論在生活上、工作上、學習上都得到了華景小學領導和老師的周密照顧,每一天都過得很愉快、充實,受益匪淺。這次的培訓,通過看升旗儀式等活動,開闊了眼界,重新對大隊輔導員工作的有了新的認識,找到日後工作的方向。通過這次的跟崗學習,我有好下的心得體會:
一、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趣
在華景小學跟崗學習時,有幸聆聽了李季教授的「把有意義的事情做有趣」的專題講座。在講座中李教授提出:「重復舊的做法,完全得到舊的結果。」這句話讓我有所反思,因為平時大隊輔導員的工作比較繁瑣,有時候為了簡單、快捷地完成任務,往往會重復舊的做法,所以我們的工作往往是沒有進步的。李教授通用有趣的事例,生動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了如何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趣。
從講座中,我知道了,如果要改變一個學生,先要改變他們的自我期待。例如:青蛙和白馬都叫「白馬王子」,學生是青蛙還是白馬就取決於老師怎樣看待學生。老師要用發展的目光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一個人的改變,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他的價值觀,面對繁瑣的工作,老師應該盡量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正確地面對工作,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要改變一個班級,就應該要改變班級的文化。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裝飾,老師要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班級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李教授在講座中還教會我們怎樣運用敘事故事感化孩子。通過本次的講座,讓我學會了以後要開展活動,我們可以認真思考,尋求多種方式和途徑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更加有趣,在活動中育人。
二、同樣的舞台,別樣的精彩
在大隊輔導員工作研討前,我們欣賞了華景小學六年級學生的一個歌唱節目,歌曲的內容大概是說要多幫助社會上有困難的人們,讓他們得到溫暖。在這些演員中,有一位特別令人注目的學生,因為他是雙目失明的。但是何宇軒的家長沒有因為他看不見東西而放棄他,反而為他爭取了一個公辦學校的學位。
家長發現何宇軒從小對聲音比較敏感,從小就讓他學習鋼琴,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他對鋼琴有很大的天賦,家長就請了很多著名的鋼琴家指導他。因為何宇軒的努力練習,家長的執著付出。所以何宇軒小小年紀在鋼琴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為成眾人心目中的鋼琴王子。
最後,由於他的特殊經歷,有很多報紙上都有報道他的事跡,曾經參加過殘奧運動會開幕式的「國旗男孩子」。取得了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的稱號。華景小學就抓住這個機遇,開展各種活動,教育了學生們要熱愛生活,積極向上,關愛身邊的人。大隊輔導員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體會到真正的活動育人。
培訓的心得體會 篇5
假期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了一次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高校課堂實施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李強老師的職場生存以及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假期的培訓,我收獲頗多,也了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東西。下面就我假期培訓談談本人的一些體會:
一、學高效感悟。
此次培訓主要是響應分局的號召,對高效課堂進行學習。所以一開始我們就看了崔其升、樂金才等老師的演講,看過之後我很有感觸,對高效課堂的一些誤解和不懂也有了新的認識。崔其升老師說:「個性是成功的奠基石,而我們的孩子恰恰缺少自己的個性、自信、陽光、勇敢。」那麼如何激發孩子的個性呢?高效課堂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方法和平台。高效課堂上學生有自學、有個體展示,有組員之間的互動,有自省自覺,這是一個學生拿主意,思索的課堂,是激發學生個性的課堂,也就是學生獲得成功的捷徑。這就更加堅定了我開展搞好高效課堂的決心。樂老師主要講了三個方面:傳統課堂面面觀、高效課堂層層析、學案導學環環扣。剖析了傳統課堂與高效課堂的不同之處,高效課堂的優勢以及如何利用學案和導學案更好的開展高效課堂。傳統課堂上,老師指手畫腳,口乾舌燥,學生無所事事,雲里霧里。高效課堂上,老師點撥,學生自學,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傳統教育下師生關系冷淡,高效課堂上師生其樂融融。傳統課堂學生被動接受,高效課堂上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傳統課堂上老師一本書、一支筆、一口氣講到底,不分層次,高效課堂上同學動手、交流、實踐。通過對比,高效課堂的優勢顯而易見,高效課堂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高效課堂勢在必行。最後又學習了如何設計導學案,如何分組,這都是我今後教學的一個依據。
二、學聖賢教育感悟。
我們學習的第二大主要內容就是聖賢教育改變命運,主要學習傳統教育對人的影響。其中江本勝博士的水試驗對我觸動非常大。實驗表明:思維可以對水有影響,而人類身體里90%都是水,所以思維對身體也會有影響。
人的意念可以改變人的命運,極善的意念,就會得到和諧的社會。人類的想法和做法時時刻刻影響世界,所以人類必須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人心一定要美好善良。聖賢教育還教育我們,要注重人格,不被物慾左右。要學會柔順、謙卑、安靜,仁者才是無敵的。在女人必看的一堂課中提到:青年人不宜過順境,中年人不宜過閑境。因次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居安思危,為自己的事業、理想拼搏。人一切的痛苦之源就是貪,貪心不足,痛苦不盡。人不要有嫉妒心,要懂得感恩,要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情。孝有很多種,養父母之身是小孝,養父母之心是中孝,養父母之志是大孝,養父母之慧是至孝,我們又能做到哪孝呢?
三、聽李強演講的感悟。
李強老師指出:我們都是為自己工作。如何在職場發光發熱,如何在職場有所作為,我們首要想的是:我想從職場得到什麼?有良好的薪酬福利、廣泛的人脈、豐富的工作經驗。其中李強老師對人脈的分析對我觸動最大。成功是靠別人和自己的努力,成功不是一個人來完成的。在感恩孝道中李老師提到,愛是一切源動力,愛能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對父母的愛就是孝道,孝道的行為就是感恩。感恩父母的生,感恩父母的養,感恩父母的教。同樣在工作中,批評你的人才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不要埋怨,不要怨恨,別人對你所有的方式和方法都是你教給他的。李強老師講解了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方便自己方便。人與人相處的根本之道是信任,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友,人到無求身自剛,人要想有真正的朋友,那你必須首先真誠的對待你的朋友。
通過假期的培訓,我收獲了很多,在我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這些都是我的指示燈,他們將伴我在我工作之路上走的更遠。
⑸ 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跨進北大的校門,耳濡目染了未名湖畔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術氛圍。這里有百年的思想文化積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追求真理、追求卓越、培養人才、造福社會的治學思想。
名校大師們的言傳身教,博雅塔下一流的專家學者,為我開啟了一道感悟之門。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學識,旁徵博引的教學方法,幽默風趣的精彩講解,教學內容的豐富多彩,簡直就是一盤享用不盡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禮,在知識上得到了一次強勁的「充電」。
他們廣博的知識、活躍的思維、獨到的見解,使我逐漸構築起了一個新的知識框架,特別是對當前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分析、中國社會問題的解析、社會管理與體制創新、管理心理學以及對自我的正確認知等理論知識的學習,使自己茅塞頓開,對以前一知半解的東西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使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得到進一步升華。
收獲二: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增強了不斷學習的自覺性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面前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透過這扇窗子,確實有天地遼闊、耳目一新的感覺。體會到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和人類思想的進步,認識到知識的更新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形勢逼人,不進則退,覺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確實太少了,或者說掌握的知識不夠全面深入。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6cuExoO4fuRpISRd9vDfkQ
⑹ 如何寫教學培訓心得
在近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識到作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體—教師肩負著光榮和神聖的歷史使命,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師德素質。
現今社會中,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如教師急於求成,往往口不擇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遲到就不讓進教室,做錯事就罰打掃除等變相體罰學生,認為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優生笑臉相迎,差生橫眉冷眼等等,這樣肯定不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推進素質教育倡導新教育理念的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良好的師德表現,我認為需作到以下幾點:
1 鑽研教材,在新課程新課標下認真備課,上課,「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樣才能教好課,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
2 轉變教育理念,從以往應試教育轉為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的發展。
3 以身示範,以情感人,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要求學生不能怎樣,自己就先要做到。教育過程中,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以情感人,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不再犯,這一過程需一定的方法,
⑺ 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1
一、課堂盡量英語化。
盡量避免用母語進行教學,是進行外語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小學生的思維盡快地與英語聯系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小學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盡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甚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進門跟學生打招呼:「Good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我曾聽一位老師在領讀的時候是用:「One, two, three, go.」在教學的時候使用英語,盡量避免使用母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氛圍。
二、 教學做到情景化。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成功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愉快。這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小學生能夠在 40 分鍾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如:「Who』s on 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 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4 人一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利用實物、圖片、幻燈、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創設情景。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通過游戲活動來表現情景。因為游戲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小學生都喜歡課堂教學游戲,游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操練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游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好學」。
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2
新一輪新課改的風席捲了全國,山西也不例外,暑假以來,我參加了山西省繼續教育的遠程培訓,以及我們去教育局組織的英語新課標的培訓,這段時間的培訓讓我獲益匪淺,眼界也開闊了不少,下面我來淺談一下自己培訓和學習的收獲和心得體會:
新課標指出,可以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和刪減,要避免僅僅為滿足考試需求而對教材進行取捨。對過去一味死記硬背的辦法也不再提倡,要求積極利用多媒體和網路等現代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營造逼真語境,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和形式要更直觀、生動、形象。
一、提出英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新版《課程標准》更清晰地闡述了英語課程的目的,即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提升整體國民素質,促進科技創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養。也就是說英語課程不再是單純的工具性課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課程。英語學習不再是簡單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這為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二、提倡採用重在語言運用的多種教學模式
新版《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部分將原來的「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改寫為「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採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並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這無疑是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各種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也是對除任務型教學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學途徑與方法的包容和認可,對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確音標教學的基礎地位
新版《課程標准》在五級知識目標里,將原來的「根據讀音拼寫單詞和短語」改為「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這一修訂明確了音標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定位,使課改以來一直困擾教師的「初中英語到底要不要教音標」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音標教學獲得了足夠的重視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有極大幫助。
四、語法教學內容有所調整
新版《課程標准》在語法項目表中對五級的要求也做了調整。調整後的語法項目難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動語態中只要求學生掌握含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非謂語動詞中只要求掌握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賓語補足語、目的狀語的用法,而定語從句則只要求「能辨認出帶有由that, which, who引導的限定性定語從句,並能理解句子意思」。這些對教師把握教學深度和難度有極大的指導意義,對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到要上好新教材,我們教師非下苦工夫不可。
五、為了適應英語新課程改革需要,盡快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應該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反復學習新課程標准理念,深刻領會英語課程的要求。並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2. 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3.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5.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使我對《初中英語新課程標准》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認真地把新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落實到實處,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讓自己的教學不斷地提高和完善!
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3
音樂是開啟人類心靈大門的鑰匙。小學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活潑好動的性格,而音樂那富有韻律,動感的特點恰恰迎合了小學兒童的心理和口味。例如,將音樂放在課堂一開始,這可以調動課堂的氣氛,讓學生能盡快的從課間的喧鬧中緩過神來,集中精力投入到英語課堂中.教師平時應該多留意一些中文少兒歌曲,例如,《兩只老虎》,《ABCD歌》,《Good morning》等。然後將課堂中要講解的單詞,或者是語言點編入歌曲中,起到預習與復習的作用。
(1)Picture—英語課堂中的潤滑劑
顏色鮮艷,畫面清楚,逼真的圖片有利於學生的形象思維,教師可以在簡單的環境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圖片不受時間和具體條件的限制。有一些小東西、傢具、交通工具、場所等實物實景,教師難以帶入課堂,都可用圖片代替,操作既簡單又方便可行!
在實際的英語中,圖片的使用要靈活。例如在介紹新單詞din-ning room ,kitchen ,bedroom 等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圖片將單詞引導出來,然後帶領學生齊讀,接著由學生單個讀、小組讀;教師在學生讀的時候呈現與單詞相對應的實物圖片,這樣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Chant—英語課堂中的調味劑
Chant教學法也就是英語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歌謠」教學法,歌謠其實是一種有韻腳有意境的兒歌,它充滿童趣,合轍壓韻,琅琅上口。教師把單詞或小短語編成富有動感,有韻律的Chant在小學英語課堂上運用,這更容易激起兒童學習單詞或短語的興趣,並讓他們在學的一段時間內仍能記憶猶新。chant的特點和要求大致有四小點:(1)節奏感強,琅琅上口。(2)形象生動,激發想像。(3)簡單易記,容易背誦。(4)語言精練,響亮壓韻。
(3)Game—英語課堂中的催化劑
從教學意義上來講,游戲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增長學生的知識。它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有利於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在課堂中穿插一些合適的游戲,可以緩解課堂上的緊張氣氛,有助於消除學生的`疲勞感;它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利用游戲無意注意的特徵,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拓展了視野。
從教學實施上來講,游戲的設計要合理,必須指向一定的教學目標,使教學任務與游戲任務基本吻合;游戲的形式要多樣化,俗話說「把戲不可多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多次也就失去新鮮感了;游戲的內容要生動有趣,因為既然是游戲,就應該讓學生樂於接受,樂於參與。在游戲中,教師應注意導語盡量的簡練生動,要先交代一下游戲名,明確任務,並制定合理的游戲規則,同樣,規則也要簡潔明了,易於讓孩子們記住和遵守。在應用相對來說較為復雜時,教師應先給予示範和指導。將游戲引入教學,目的就在於以游戲引路,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讓孩子們不知不覺地從「樂」中「學」 。
我認為小學英語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聽聽、說說、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
英語新課程教學心得4
假期里我閱讀了《小學英語新課程教學法》一書,讀後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課標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帶著新的教育理念走進了中小學校園,改變著中小學師生的教學方式。新課標改革對建立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我們有必要對新課程的價值追求進行再思考,以找准方向,促使課改順利向前推進。
一.新課程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
新的課程觀認為課程就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樣,新課程的實施,不能忽視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學生是核心,教師是新課程的實踐者,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力量。在學習化生存的社會,在終生學習的思想得到提倡並深入人心的新世紀,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應該是新課程的核心價值追求。
二.重視人文功能,倡導以人為本
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學生基本的英語素質,構建學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在教學和總堅持以人為本還體現在注意整體學生的水平、愛好等情況的同時,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明確學生應共同達到的學習目標,確定本節課擴展和延伸的內容,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通過觀察與分析,了解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及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
三.重視學習過程,在實踐中學習
主張學生在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交流和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使用英語。新課標提倡的教學思想的核心是能做某事,即在實踐中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了解教學要求和語言內容,制定可操作的活動計劃,定位師生的角色,設置監控的方式,考慮評價的形式。
四.重視情感態度教學
把情感態度作為課表目標之一是情感因素的內涵、特徵及其在語言學習和人的發展中的特殊作用所決定的。情感態度很大程度上需要語言來傳遞和表達。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於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語言教學互動必須是富有感情的帶有人性味兒的交流。在教學活動中納入情感交流是英語教學模式的進步和向新課標轉型的必然要求。
⑻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
英語教學作為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能力,它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英語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 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英語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運用為主,讓英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課堂教學是張揚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精神素質的主渠道、主陣地 。在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上好每一節英語課呢?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實施新課程,首先要進行的是觀念的改革。教師應突破框架,拋棄落後的、違背規律的傳統理念 ,盡快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精神的現代教育觀。現在中學英語教材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懂得如何在這兩點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承認學生是有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活生生的人。英語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讓學生跟在 自己後面亦步亦趨 的習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主戰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的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動意識,激起他們的學習慾望,他們才能真正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運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
隨著教學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對我們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結合初中英語的教學現狀,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有效教學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因此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英語教師應該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收到有效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恰 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麼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 出色、越新穎 ,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自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 內容、教學 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以及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英語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愛玩、好動的天性,在課堂上穿插游戲活動,使原本較枯燥、機械的單詞學習和句型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因為實物最能吸引學生視線,實人情景更能使他們感到親切自然、真實可信。教師還可以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他們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中學階段形成英語概念,一種是在大量英語現象 的基礎上歸納 、總結得出來的,即實驗型概念;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即推理型概念。學生只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 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 的時間,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才能完整地理解英語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才能真正體現 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精心設計一些對理解課文有幫助,又有趣味的內容,在啟發、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嘗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參與解決問題 ,探索研究問題,努力使學生更多、更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從而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
四、教師對學生要有合理的評價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 不可低估 的調節作用 。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 向,自覺或不 自覺地傳導給學生。評價可 以使學生認識 自我,樹立 自信,有助於他們反思及調整 自己的學習過程 。評價可採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要重視形成性評價。教師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成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掘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 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 以學生的綜合運用 能力為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盡量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 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教師要善於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 ,少批評 ;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
總之 ,反思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 斷更新 自己的教學理念 ,逐步完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反思有助於教師形成 自己的教學風格 ,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者型、專業型、研究型的教育者。實踐證明,教學行為與反思行為有效結合,有助於教師在教學中體驗事業的成功,獲得勞動的快樂 ,能促使教師專業化地成長。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2
這學期來,我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初一學生基本上沒有英語基礎,面對新教材感到很不適應,難以進入學習角色,覺得學習任務重、負擔重。這就是說初一年級教師面對的基本上是「零基礎英語」的學生,因而,學生感到不適應、負擔就是很正常的。
2、使用的新教材雖然說是初中起點(零起點)教材,但顯然教材的預備篇內容少,所用課時少,不能彌補學生小學未學英語之不足。
3、全套新教材剛開始使用,教師尚處在初始的實踐探索之中;教師接觸的新教材也只是第一冊,對初中教材的全貌沒有整體上的感性認識;新課標、新教材所要求的觀念、方法和教師頭腦中原有的觀念、方法尚處在初步磨合階段。
4、由於以上方面的原因導致全學期課時偏緊,教師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很難完成,並擔心兩極分化現象會提前出現。
學生學習上出現的困難是客觀存在,教師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其原因,探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積極主動的應對新課程、新教材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
二、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認識
1、教師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尚不到位,尤其是對新課標提出的各級目標的認識尚不足。初一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知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進行培養。這里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語言技能?怎樣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應用技巧?應該採取怎樣的英語學習策略;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等。以文化意識為例,新教材要求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以便於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要求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識,並由淺入深地介紹英語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和融合的認識和理解的敏感性,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鑒別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在實際情景中恰當而靈活地運用英語語言。
對新課標、新教材的理解與認識是實現新的教學理念、思想、方法和目標的基礎。
2、教師對教材的彈性認識不足。教師應該明確,以前的教學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現在新課標的要求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前者是我把知識給你,你來學,來接受,後者是教師想出一些盡可能適合學生的辦法讓學生掌握認識,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反映在教材的處理上,前者給了你綱,給了你教學全部內容,你可以將教材用夠,剝爛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後者給你的教材僅是一個適應於教學的一般性材料,教師需要精細加工。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在諸如教育資源,學生生源、師資水平,英語教育現狀也是不平衡的,所以教材不強求一律,各校可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根據各自的條件選用教材或者在教材選定後根據各種因素增添和刪減某些材料。一句話,彈性的使用教材,這樣就使教材具有了開放性,而不是原來的封閉形式了。
新教材給教師和不同層次的英語教學提供了十分廣闊的活動空間,它給了我們一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因地制宜」的自由度。但目前我們尚未體會到這一點,因而遇到一個知識點,就生怕學生漏掉,就要擠出時間來講清楚、講透,這樣自然的就會感到教學任務重,教學課時少,教學進度難以完成。
3、教師缺乏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教學過程中有兩點必須注意,一是學生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課標目標要求的最重要的主體。二是教師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標要求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
4、教師對教學內容與活動二者有機統一問題的處理尚嫌不當。現在有的課堂活動看起來花樣形式較多,但是與教學內容的關聯處理顯得很生硬,有串聯活動之嫌,使用的結果可能沖淡主題,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會使課堂管理失控,給一些頑皮學生提供「玩」的機會。
教學內容與活動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動」來達到「學」,是「動」中「學」(learningbydoing),而不是為了「動」而「動」,為「學」而「學」,所以課堂不應是活動串聯起來的游戲。
三、關於初一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1、教師要自覺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
2、教師要自覺培養跨學科的整合能力。不斷拓寬知識面,新課標倡導課程的綜合、開放,淡化學科界限。在實施新課程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備廣博的知識背景。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補充必要的學科知識,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跨學科的意識和學生經驗。此外,充分教師群體力量組織教學,開放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獨立封閉的教學形態,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以促成適應新教材彈性化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3、建議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對課改,特別是英語課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4、建議初一起始英語教學能適當增加課時,以便在短期內彌補小學1—2級教學的空缺。目前,大部分小學英語課時安排不足,或者乾脆沒有安排;英語教師師資薄弱,教學經驗偏少,教學設備落後,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小學英語教學造成的不良後果將會給初中英語教學帶來更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後果,甚至影響到課標的實施和教改的順利進行,乃至最終給整個英語教育事業帶來難以癒合的創傷。政府要始終盯著教育的長遠發展、持續發展。各學段要順利銜接、和諧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3
初中英語第三冊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了兩種做法,第一是分學習小組,第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我沒有一詞一句地教學生,而是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比如我教《Plantingtrees》一課的時候,我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先把生詞拼讀並記熟,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盡可能把生詞默寫出來,然後我要求學生理解課文大意,能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話把文章大意表達出來,然後把文章中的短語挑出來找出他們的同義詞並用它們造句,並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是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並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習的互助精神,鍛煉了學生自己了解課文並學習研究式學習方法,增加了學生接觸課外讀物以及詞彙的接觸。學習短語的時候也充分的體現了知識的拓展和對本課知識的印象加深。在發表看法的時候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的發表意見面不夠廣,導致有人忙有人無事可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盡可能的面向全體,既要有個人發表,還要有集體的,使整堂課緊湊豐滿;
2、在老師講解語法的時候,講解不夠詳細,導致有的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明白,直接影響了教學的整體效果,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講解清楚並兼顧基礎較差的學生。第三是我高估了學生的自覺性,個別學生在課前根本沒有預習,這樣就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囫圇吞棗了。以後應該注意監管到位使全部學生都能在45分鍾最大限度的吸取知識。
;⑼ 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1
我校英語科組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校為主陣地,通過有計劃、系統的研究活動,解決課程中的多層次問題,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和成績的提高。 下面是我校英語組在英語校本研修中的一些做法及收獲:
全員參加各種校本教研活動:
一:全員參加各種校本教研活動:
我校在暑期教師集訓結束後,就要求所有的教師必須准備好本學期的校本研修方案,開學的第一天就必須上交。這就充分利用了集體智慧,體現了全員參與。其中,英語校本研修內容有閱讀教學,口語教學等。並且,每一份校本研修教案都是詳案,都有具體的操作過程,都包括了3—4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全校的英語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結合本年級的教材,選用了部分他人的校本研修方案,並加以修改,使得各年級都有本可依。
二:開展小課題研究。
我校所有備課組都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小課題研究。這是每一個教師都必須積極參與的校本研修活動。小課題研究針對各學科的不同特點來確定。例如九年級英語組前一段時間確定的小課題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來定的:例如其中有一個小課題就是如何深入淺出地講解被動語態。就是根據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來確定的研修內容。
三: 備課、上課、反思
要求所有老師提前背好課,寫好教案。做到課前熟悉教案,課上靈活運用與調整,課後認真反思,讓自己的課堂教學達到最高效。每個年段如果有兩位老師上課的話,請兩位老師之間互相(或每個備課組)認真研究教本、學情等,合理安排課時。備課之前全面計劃好每個學期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備課時把具體教學方法和手段寫清楚。
認真研究教材內容。上課時堅持常規部分不鬆懈,教材內容講解清晰,示範准確到位。盡力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及時糾正學生存在的問題,採用有效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受益。課後進行認真總結與反思,並在教案後做好小記。
四:注意總結出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多種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把好的傳統的教學方法繼承下去,同時在教學中發現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通過教學筆記的形式作以詳細記錄,包括方法的具體實施情況以及教學效果等。在上公開課時,老師們能以多媒體手段展示教學環節,多媒體教學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於一體,能起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觸其物、如聞其聲的效果。
能藉助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的魅力實施教學,在課前和課後引導學生唱一些英語歌曲,不僅消除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緊張心理,而且可以使他們從中文思維的狀態漸漸進入英語思維的狀態,把他們帶入一個輕松、和諧的英語氛圍中。能營造真實交際情境,體現語言美,教師自然流暢的語調,抑揚頓挫的節奏能使學生置身於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保證教學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揮最佳的效能,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和英語語音語調。
五:每月一篇教學心得、反思活體會,每月一次公開課活動
把課堂作為案例,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讓教師上完課後,回過頭來看看,反思自己的這節課達到了什麼目標,用了什麼教學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問題,幫助教師尋找課堂教學的優點與創新之處,尋找問題與不足,捕捉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育觀念,從而找到改進的切入口。
案例分析也有助於教師了解自身的缺失,從而有針對性地加強缺失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改革原來科組活動中一人上課大家評課的活動形式,而是讓教師先自己反思自己課堂中的成功或不足,再由大家共同探討改進自己的教學的方法。
並且每課教案後自己寫課堂教學反思一篇。新課程的理念具體化到教學常規的每個環節,備、講、批、輔、考、研體現什麼課改要求,都有明確要求。課改理論學習,堅持做到「五有」:有計劃、有檢查、有檢測、有考評、有獎懲。並向教師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在教學小記、教學方法筆記中汲取內容,每月寫一篇的教學體會。堅持讀與教育有關的書籍和文章,並到互聯網搜集有價值的教育信息並作以記錄。
六:集體備課,促進交流溝通
我校英語科組隔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活動,讓教師針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這種學術思想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促進了教師間的了解與溝通,互相取長補短,也有利於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新時期的教育要求教師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創設了和諧濃厚的科研氛圍,其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
總之,我校英語組在前段時間的校本研修活動中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今後的研修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更好的效果。
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2
在過去的一年中,圍繞校本研修主題,提高個人素質,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現將其總結如下,以促使自己的在今後的工作中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能夠按時參與校本研修活動,並做好學習記錄,踴躍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且每周我們英語教研組都有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在活動中,我有幸進行了第一次空講以及空講後的試講、集體評課,並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
二、積極參與網路研修,利用業余時間上網瀏覽研修論壇中新發表的博文,並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博友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了解外面的世界。通過交流,我認識了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的不足,找到了與外界的差距,同時也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緊迫感和壓力感,自覺學習的勁頭比以前更高了。
三、通過學習和研究,提高了自身素質,使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提高。尤其是在和我的前輩楊老師共同研究了「 針對初一學生如何提高英語學習成績」之後,針對班內後進生較多的現象,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從基礎抓起,從聽寫入手部分學生已經有了小范圍的`進步。
過去的已經過去,回顧是為了更大的進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20xx年的下半年,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好的成長,也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初中英語教師校本研修總結3
時間總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覺的度過,十天時間轉眼之間就到了末尾,學習期間本人能依據個人研修計劃,以校為本,加強合作,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斷養成自我學習與反思的習慣。
聽了盧康娥教授「音樂教學評價與反思」,學會了如何關愛自己的學生,如何關愛自己的孩子。並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教育過程第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當學生體驗較多的是成功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概念、自我約束就比較強,他的自信力也比較強,並由此化為一種積極、健康的人格,他們的各種潛力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培養健全的素質。評選優秀,樹立榜樣,讓學生體驗成功,激勵他們再上一層樓,又為其餘學生樹立了學習的典範。可通過各種「活動」的持續開展,達到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預防、自我矯治的目的。
一、通過音樂校本研修,我的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
有機會來參加這次培訓,有機會來充實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榮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責任、是壓力!回首這次的培訓,真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效果明顯。培訓中有各級教育專家的專題報告,有一線教師的專題講座,有學員圍繞專題進行的各種行動學習。這次的培訓學習,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這是收獲豐厚的一次培訓,也是促進 我教學上不斷成長的一次培訓。
二、通過音樂研修,我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
在音樂研修課上,楊和平教授講的內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陣陣波瀾,不僅讓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學改革動態,而且還學到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在專家講授的一些教育教學實例中產生了共鳴,從而讓我能從理論的層次來解釋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碰到的一些現象,也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通過音樂研修,我增長了見識。
音樂研修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觀點獨特新穎、方法行之有效、行文優雅俊秀。在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音樂研修的過程中,我一直抱著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度參與的,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
四、通過音樂研修,激勵自身成長,展望未來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獲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上審視了我的教學,使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這一次培訓活動後,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咀嚼、消化,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不斷搜集教育信息,學習教育理論,增長專業知識。課後經常撰寫教學反思,以便今後上課進一步提高。並積極撰寫教育隨筆和教學論文參與投稿或評比活動。
我的未來目標是通過自己的不斷磨礪成為一名骨幹教師,我有信心在未來的道路上通過學習讓自己走得更遠,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骨幹教師。為了理想中的教育事業,我將自強不息,努力向前!
;⑽ 暑期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心得體會
寫的方面可以從發展的教師教學觀、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等等方面去寫,把培訓的內容寫出來,然後再寫出自己從中的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