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林版初中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
A. 中學英語課堂有哪些轉變研修心得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
摘要: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途徑,課堂教學是學校組織教育活動的基本形式,是教學工作者傳授知識,培養創新創造、抽象思維、自主學習、邏輯推理、語言表達等生存能力,全面提高高中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新課程《英語課程標准》要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這就首先要求初中英語教師要培養學生有參與意識,加強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達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行探究。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參與度;有效措施
初中英語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促進初中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然而,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初中英語教育工作者會普遍發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低,只有很小部分學生能夠始終熱情並專心致志的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學生參與度較低的情況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生始終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覺得英語學習很難,甚至對初中英語學習失去信心。這使整個英語課堂缺乏生機,甚至整堂課下來都是死氣沉沉的。此外,大部分學生上課時愛動、精力不能集中。這都是學生沒有真正參與課堂,被動學習的表現。教師要從深層次上著手改變學生參與度低的局面,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只有這樣,中學的英語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充滿生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中學的英語教學才富有生命力。下面就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提出幾點建議。一、採用形式多樣的新課導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學材料的趣味性。」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個吸引學生的好的新課導入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課堂導入能先聲奪人,高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八年級英語上Unit 2 What's the matter?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於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課文的漫畫、插圖和與課文有關的具體實物等,開展聽說活動,從而引出課文的主題。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課堂開頭不僅能很快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會把學習當作一種興趣,促使教學任務順利的完成。所以,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徵巧設導語,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誘發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二、提高高中數學教師整體素質教師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學生在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初中英語教師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初中英語課堂的積極性,影響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查閱相關資料,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新的知識,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能力與職業素養。教師要充分認識和把握英語課程中的課程理念、課程實施等理論;教師在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後,要積極對這些知識進行實踐,從而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的正確與否,並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師要積極對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在課堂教學中總結實踐經驗,提升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和課程創新能力。初中英語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自己進行專業培訓,使得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法保持在教學前沿水平,利用最新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實現學生綜合運用外語能力的提高。另外,學校還要建立起正確的教育觀,規范教師在校的教學行為,使其教育活動的隨意性降低,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教育質量。三、利用角色扮演,激發學生興趣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合理引進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生活化的英語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激活學生思維,並且也讓學生在切身體會中感悟新知識。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扮演文中出現的不同角色,游戲比較生動形象,接近生活,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會覺得愉快有趣。這樣還能創造生動活潑的外語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多種器官參加記憶,把英語學習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時,筆者讓學生運用本課的主要句型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orry, I can』t. I have to …讓學生進行小組練習。A: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B: Sorry, I can』t. I have to …A: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B: Sure, I』d love to .四、努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反之,沉悶緊張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思想走神,感到壓抑。要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初中英語的課堂參與度,首先,教師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進課堂。英語教師在講課時應該精神飽滿,儀表大方,洋溢著生命的激情,表現出對學生的親切關懷,期待著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點燃課堂氣氛,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積極正面的評價學生的回答。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學生才能真正建立成就感、愉悅感,課堂才能活起來,學生才會動起來。總之,英語課堂是學生獲取英語知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的主場所,作為學生引導者的教師來說必須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質量。
B.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5篇大全
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 學習態度 ,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5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大全1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 教育 讓每一位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壯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能力,更為適應國人轟轟烈烈的課改運動,我校特製定了具體的 實施方案 。本人作為課改運動中的一員,在通過學習、講授課程等過程中,有以下體會。
第一,教學行為中的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舊的教育體制完全以注重知識的傳授為導向,習慣於將一些難懂的知識用機械的「填鴨式「灌輸給只會張嘴的學生。新的課程改革正好於此相反,它強調重視人的發展,尤其是身心的發展,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同時也由原來的知識本位向學生的智能本位發展、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更注重了國家提出的」以德制國,以人為本「的宗旨;使原來的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向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轉變,在實驗實施階段,我作為第一戰線的直接參與者,盡自己所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結合課改的具體要求將一整套新的教學模式輔助於課堂,讓學生先動起來,仍然起指導者的作用。
學生的學在教師的教育下一定要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且要掌握相對應的 學習 方法 、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式並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弘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並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課堂教
課改 工作心得 體會(2) 學中盡可能把它變成一個學生發現、探究等的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變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這即就是所謂的由原來的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如果仍用以往的教學老師模式,即始終高高在上而學生俯首貼耳,對教師畢恭畢敬,那麼這對課改有很大的妨礙。因此,我們作為課改中的一員首先要放下架子,對學生尊重,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即互 相學 習和促進;其次,要改變過去的師生人際關系普遍存在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影響師生關系,要相互補充,要達到共識、共事、共進。
另外,不管是何種科目不追求惟一答案,讓學生即在亂哄的課堂中去活躍,同時也在不同的說法中自己去綜合自認為完美的答案,這些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學生的發展,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由模式化向培養學生的個性轉變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踴躍,既使是學習上的優差生,在此種教育形式下,將會有一種「鮮花和小草一樣得到陽光照耀」的感覺。
第二,密切聯系學生生活。
為了更好地貼近生活,為了適應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雙重關系,我擬訂了自己的課時教學計劃,並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長,依據各自不同興趣讓他們進行選擇性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個性。
總之,課改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作為一項新的內容,本人又作為課改實驗員中的一位,肩負著十分重大的責任。通過近半學期的摸索實踐,自己才知課改的重要,尤其應重視對學生個性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應盡自己全部的精力,努力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成效。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大全2
這次學校組織的新課改學習當中,作為一名年輕的英語我學到很多知識。下面是我的一點 心得體會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實驗)》精闢地闡述了新一輪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 愛好 、家庭背景及個性差異。徹底改變「精英」,「填鴨式教育」,「應試教育」,在課堂上要盡力創設一種友好的、積極的、寬松的課堂氣氛,以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耐心傾聽並理解學生的不連貫、甚至不達意的英文 句子 ,就像母親傾聽嬰兒牙牙學語一樣;讓學生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培養。有學者在談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時說,要:
1、創設一種氣氛,使每個學生感覺到他們被尊重。
2、使學生個個感到自尊,並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勇氣和自信心。
4、使每個學生有利用和體驗其他能力和環境的自由。
5、 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並學會選擇。
6、避免使學生感到害怕、有壓力,因為害怕會禁錮學生的智力發揮。
下面幾點是我學完新課改後的幾點 反思
1、教師情感投入等的差異,會產生高低有別的課改效果,新課程改革需要擁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 文化 積淀的研究型教師,所以廣大教師要關注自己知識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相對滯後,新的課程改革需要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3、教師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待加強。
4、適應新課程的校園文化有待建立。
下面是我 學習英語 課改的幾點感想
教師要樹立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學觀念、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它不再是教師單向的講解。課堂教學關注的應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
2、新課程觀念、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而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範,我們認識到要開發教材以外的教學內容。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者,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是有獨立的,是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並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 相信學生,熱愛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都有進步的願望,都可以獲得成功。
4、新教師觀念
通過新課改的探索,全體教師認識到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
5、新評價觀念
通過新課改,我們逐漸認識到評價的目的不是對學生進行選拔甄別,而是為了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與提高。我們在學生的評價方面作了大量的嘗試:檢測做到兩杜絕、五體現,即杜絕偏題、怪題,杜絕內容簡單、羅列;試題形式體現多樣化、試題內容體現生活化,試題難易度體現層次化,試題答案體現多元化,試題結構體現綜合化。
總之,通過新課改實踐,經我們的體會是:教師培訓是關鍵,教育理念是基礎,教育方法改革是重點,評價改革是動力。我要和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新課改賦予我們廣大教師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大全3
現在很多地區都將教材版本換成了新課標教材,這次課改的主要目的就是細化學習目標,並且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參與課堂,體味學習的樂趣。課堂效率是學生成績提高的關鍵,學生真正地喜歡課堂,才能在課堂上高效學習,這次課改就貫徹了這一思想。以下是對初中語文課改的一些 總結 和心得體會。
一、知識多元化
在課改後的初中 語文教材 里,更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口語、寫作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不再像原來只看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課本知識也變得多元化,為學生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能力,學生要想在以後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就要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養才能去應對來自社會上的各種考驗。在課改後,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重視和提升,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開始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還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助於學生以後的成長。
二、教師備課方式改變
原來的課堂是教師佔主導,教師在講台上講課而學生只負責知識的接受;課改後,學生要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要求教師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東西。針對這一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也要改變,教師不能再像原來一樣單純地將自己懂得的知識寫成教案,教給學生,而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在初中語文這門課程的備課環節,教師要在課堂開始為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程進行中,對於 文章 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不要簡單地告訴學生正確的理解,讓學生在討論中弄懂文章的思路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分組討論中能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同伴互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在自主學習中提升自己。隨著課改的進行,教師的備課方式在改變著,學生的能力和成績也隨著課改的進行在進一步提高。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大全4
經過多次的新課程培訓及自己在實際教學的實踐,結合最近對新課標的重新學習和認真總結,本人感觸頗深,體會如下: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生物學的基礎性重要性。生物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生物新課程的內容要滿足了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生物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課程三維目標。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第一、要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刻領會其精髓,更新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
生物課的教學要注重初中學生與生俱來的對周圍世界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強調用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要注意把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周圍世界的關注。要進行科學探究方面的訓練,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原理、方法、要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性質及在科學中的核心作用等。同時還要給他們補充必要的生物基礎知識,所以生物教師必須具有精深而廣泛的基礎知識,必須了解主要的生物學基本事實、理解其基本概念,通曉和弄懂某些輔助性的實驗知識和理論知識。此外,教師還要對基礎內容、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 、學生情況等各個方面都有所了解,並把這些知識應用於生物教學。而且生物教師還應該具有指導學生所提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種.種技能,以及改進教學、評價和課程設置等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古人講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和總結,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第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生物學教學要求大膽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和積極實踐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學,加強生物學實驗教學,積極採用計算機網路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使生物學和信息技術整合,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互動起來。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新課標和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的精神。
第三、大力倡導「開放式」教學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資源共享變成現實,計算機網路作為知識傳播的有效途徑,正得到前所未有的應用,未來的經濟將轉變為網路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日益全球化和網路化。知識經濟的這些特點呼喚「開放式」教育,以培養一大批具有廣博知識,有較強攝取知識能力和具有開放思想的人才。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是適當引進了合作式教學,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力度,實現了生物學課堂的開放性。例如,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的實驗,課前教師布置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式後,學生回家調查自己的家族、親人的性狀特徵。課堂上就會相互協作,分小組學習,學生們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熱烈地議論,相互鼓勵和幫助,課堂的知識信息多向傳遞,學生學得輕松、活潑、愉快。在這種開放式課堂中,學生學會了相互協作,學會了在和他人交流中獲得信息的方法,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第四、強烈要求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標要求學生由過去被動、機械、僵化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由過去「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何實現這一轉變,關鍵是課堂是否能真正交給主體的學生,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統治者、演講者,而是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例如:《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因素》一節進行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外界因素時,一名學生問到:"老師,我認為種子的萌發一定要土壤,因為我見過農民種小麥、玉米、黃豆等種子時,都是把種子埋入土壤里,種子才能萌發出來?"我認為種子萌發不一定需要土壤,因為我媽媽生黃豆菜時,是把種子捂在被子下的潮濕的臉盆里。"另一名學生緊接著辯解到。需要探究的問題在學生的疑問中產生了。經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解決了有爭議的問題。在新課程課堂上象上述這種針鋒相對的提問情況經常出現,老師趁機發動全體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就這樣開始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激烈的爭論分析中,既解決了問題,又學到了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五、新課標要求把實驗到落到實處
實驗要求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視實驗的結果,更要重視實驗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也是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驗材料、用具等發動學生自己准備,學生准備的過程就是學習思考的過程,分析辨別的過程。如:"植物的開花"一節,學生從田野、路邊、山上採集的各種花朵,匯集在課堂上,極大的豐富了課程資源,各小組之間分工合作,互相觀察、解剖,做到資源共享。各種花的形態結構、顏色、氣味等學生直觀形象生動的掌握了,比老師用語言描述學生靜坐聽講效果要好的多,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學生養植家蠶、搜集鼠婦、蚯蚓、捕捉蟈蟈、蝗蟲等,不再一一列舉。這種實驗方式,注重了實驗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整個實驗活動過程中學會了分工合作,主動參與,學會了觀察分析,老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增強了。
第六、課堂教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聯系
傳統教學往往只重視知識的獲得,而對於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獲得知識後的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造成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狀況,學到的知識是死知識,不能付諸於實踐。現在的課堂無論是學生提出問題,還是老師和學生合作學習,都離不開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至用嗎,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際中體會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比如:在播種.種子之前為什麼要澆地、翻地?為什麼每個品種都有它固定的播種季節?為什麼在小麥的"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會減產?移栽樹苗時為什麼要多帶些土坨?為什麼在小麥即將成熟時下一場雨也會造成減產?貯藏糧食時,為什麼要曬干?為什麼新疆的哈蜜瓜格外香甜等等問題,學生平時經常遇到的困惑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討論、爭論、在老師幫助解決了,學生的那種成就感溢於言表。
第七、課堂教學的過程評價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傳統教學只注重期末考試、升學考試這些終結性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樣造成學生輕視學習過程,只重視學習結果,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差,課改後的評價落實到每節課上,無論學生的提問,回答問題,搜集資料,做實驗的過程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把課上課下的每一節環節都做的很認真、很投入,從而強化了學習過程,間接影響了學習結果,使學生的各種技能和能力得到廣泛培養和提高。
總之,新課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為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新課改教師要先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充電,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修養,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成熟的生物教師。
2020新課改心得及感悟大全5
學校踐行語文的教學模式,已經三年有餘了。在這三年裡,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有了一些收獲,也有了一些體會。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閱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系,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閱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游戲、 唱歌 、猜 謎語 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在布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5、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我們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課本劇;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寫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以進行 辯論 ,以展示思想……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志,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搜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 經驗 ,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 成語 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斗。
C.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日誌吧,日誌是記錄自己收獲和感悟。如何寫好日誌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1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
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的精神,注重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
2、鼓勵學生大聲的朗讀課文並背誦,使自己聽的見自己的聲音,漸漸做到流利,順暢。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
3、對於底子薄的或性格內向的同學,降低他們的學習標准,當他們取得一點小小的進步,都要鼓勵他們,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
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自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氣氛淡薄,學習自覺性較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過的單詞、對話,老師要求背出,學生總是借口其他作業太多,沒時間背,或者是不會背,往後一拖再拖,即便能背出來,也是臨時死記搶記出來的。等到其他需要的時候又忘了。
2、上過的新課,相應的配套練習,不自覺去獨立完成,總希望老師和他們一起來做。
3、死記硬背的東西多,聯系的東西少,因此表面上看感覺還可以,但真正一考起來,問題出來很多,而且差距很大。這次期中考試下來,問題也出來了,尖子生不是很多,落後生比較多。體態語言是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姿態、站位以及著裝打扮等來傳遞信息的一種無聲的語言。對於它的作用,英國心理學家布魯克斯曾說:「體態語言對於教師幫助學生保持長時注意以便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故上課時,教師就體態語言方面應注意的問題有:
(1)教師的儀表,應提倡朴實大方,不應太時髦、亮麗,否則,有可能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2)教師上課時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3)教師上課時,要用溫和友好的語調提問,與學生交流時要面帶微笑,而且眼睛要看著學生。利用暗示、站位或掃視等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這種種體態語言的恰當使用能有效的組織教學,使教學過程中更流暢和更合理。綜上所述,英語課堂,要有充實的內容。一切的語言,一切的教學手段都要以實用有效為目的。今後我要多上一些華而有實的課,杜絕虛假與做作,給學生一個快樂而充實的有效課堂。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2
國培第三階段的培訓已經告一段落,雖然這次的培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但專家們對各種知識的深入講解讓我獲益匪淺,將會開啟我教師生涯的新篇章。這次的培訓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學習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
這些天的培訓學習也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不斷用新知識武裝自我,做一名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我們要有一湖水,一潭水,才能給學生所需。這次培訓正好給了我飢渴的身體一汪清泉,在此我要衷心地感激各位專家辛勤地付出。這次培訓,讓我在這短短時間里受益匪淺,心得頗豐,我認真總結了本次培訓的學習資料,並對以前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
首先,這次的培訓讓我對中國20世紀下半葉以來教育改革的歷史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從中理解到了教育的改革也是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要求教師專業化。要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並不斷提高教師道德修養,要平等,友善的對待學生。對學生要有賴心和愛心。盡管我才踏入教師這個行業短短三年時間,我相信經過我自我的努力定能做一個好教師。
其次,自我的學習和工作態度更嚴謹了,真正體會到了學無止境。在這次的培訓中我認真聽講,進取和同伴們探討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培訓和探討中我不斷反思,認識到做為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教學業務水平。把新知識,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
最終,更進一步明白了自我作為新時代教師的使命。伴隨國家計劃課程的改革,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應對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求的眼睛,應對一個個充滿朝氣而富有思想的精靈,普通的說教已完全不能滿足。主角的特殊性不容我們有半點的馬虎或懈怠。經過本次培訓,我明白了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去學的,要去鑽研的還很多,並且刻不容緩!培訓給我們供給了一個很大的平台,也給我們指明了新的方向和奮斗的目標。我將重新對自我的主角定位,明白自我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職責,努力向前!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3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綜合實踐的研修,聽取了各位專家專題講座,一些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成功的經驗和課後的反思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對自我觸動也十分大。學習後我結合自我的教學實際和學校的實際情景來談談自我的一些感想:
1、首先經過這次培訓讓我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這一門課程已經在大部分學校逐步走上正軌,明白了它的存在是必要的。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專職指導教師,我感到很欣慰。
2、其次在這次活動中,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十分值得我學習和借鑒。從學生的身邊小事著手開展課題研究。每位上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都設計活動進行展示。讓每位教師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了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和開展活動的進取性。
3、最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的本事,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以往有些學校擔心開展活動會影響教學質量,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設不太重視,但實踐使他們看到,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起調節學生緊張而乏味的課堂學習生活的作用,使學生對學校生活感興趣了,並且學生顯得成熟了,學會觀察周邊事物和思考問題了。
總之要感激研修,是研修讓我理解了綜合實踐存在的必要與意義,讓我對自我的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是研修讓我的知識得到更新,是研修讓我對綜合實踐有了信心。
經過學習研修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我覺得培訓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我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研修」給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職責,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我所肩負的職責。今後我會結合自身實際情景,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我的教學中去,在不斷地運用和總結中轉變教育觀念,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做歡樂教師,教歡樂學生。
我有幸作為研修計劃綜合實踐八班的一名學生,參加了在線全程培訓學習,我每一天收看專家講座,瀏覽學員文章,發帖回貼,認真完成作業,進取參與研討,還要完成日常教學,備課上課,緊張又興奮,很累卻很充實,是我許多年來少有的感覺。
經過這次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頭將談談我的感受:
一、提升了認識。
對綜合實踐課,是每位教師都不重視的一門學科,認為只是走走形勢,我平時也是這樣想的。我們每周一節綜合實踐課多是上自習,有時帶學生玩玩,聊聊天就過去了。經過這次培訓才真正認識到綜合實踐課的重要意義,對學生本事的提高,學生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開闊了視野。
我深深感受到自我和名師的差距感覺自我的落後了,以前總以為當教師的只要兢兢業業的工作,無愧於心,無愧於孩子就行了,不注重理論學習與提升,結果使自我成長得很慢,以後我要不斷努力學習,進取進取,努力提升自我的專業理論水平,豐富自我的文化底蘊,加強師德修養建設,以「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為指導思想,不做燃燒自我照亮別人的蠟燭,要做點燃孩子學習、生活、交往的明燈。
三、提升了水平。
這次研修培訓,從教材資料結構、課程目標、教學方法、課堂觀察等多方面多思維度進行培訓,是教師進行系統學習和更新知識的好機會。我經過認真學習,對新課標、新教材又有新的認識,對教學業務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忙。同時,在網上拜讀了同仁們的優秀文章。經過這次培訓,我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教學技能得到了改善。
這次研修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感激研修為我們供給這么難得的學習機會,促使我們在教育生涯的軌道上大步前進。
研修,時間即將結束,回想起這段時間,覺得受益匪淺。剛開始學校安排我參加了研修時,心裡在想:研修,在電腦上遠程培訓能學到什麼帶著疑問的我走過了一段時間,結果卻出人意料,下頭我將一些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一、經過研修的學習,我更理解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主角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並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進取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經過研修的學習,使我的綜合實踐課堂愈發顯得真實、自然、而又具有可操作性,作為綜合實踐課教師的我更要關注的是蘊藏在綜合實踐課堂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僅有身臨其境的教師和孩子們才能分享的東西,要關注那些伴隨著師生共同進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進取的情感體驗。我們不但要傳授知識,並且要善於以自身的智慧不斷喚醒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點化孩子們的學習方法,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經驗,開啟孩子們的學習智慧。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位有心的「烹飪師」,讓每一節綜合實踐課都成為孩子們「既好吃又有營養」的「綜合實踐大餐」!經過研修的學習,我明白除了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景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與研修同行,讓我懂得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充實自我,提高自我,讓我看到教學的新天地,與研修牽手,無怨無悔的走過每一天。對研修的學習已告一段落,但對研修的學習將會伴著新思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期望就在前方,路在腳下。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4
一、思想表現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對我們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識與經驗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因此,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業務與知識素質,以適應現代的教育教學需求。通過這次網上教師培訓,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語教研組的校本研修活動。根據我校教學工作計劃,本學期我們英語教研組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精神,規范教師教學行為為目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以教學常規驗收為契機,完善和深化英語學科教學常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重點探討課堂教學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重點圍繞「課例研修」通過一系例的研修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力求英語閱讀教學既扎實有效,又開拓創新,積極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在校本研修期間,本人是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去完成這次任務的,我相信任何的收獲都離不開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們提升專業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識轉化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認真實踐從培訓院學到的理論知識,我們的進步才能與日俱增。
二、研修目標與措施
開展以「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並制訂本校英語課評價標准作為衡量一節好課的標准。開展以觀評課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本學年我們計劃以個人觀評課、備課組集體觀評課,教研組集體觀評課等多種形式調動更多學生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與師生互動,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達到課堂崗位練兵的實效性,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通過教學實踐和教育行動研究,力求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益,努力去實現面向全體學生,輕負高效的教學;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強化教研組建設,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體系。積極參加「研修一體化」,開展「區域協作研修活動。為青年教師搭建平台,讓她們在各種活動中鍛煉自己;讓她們在不斷的實踐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結合教研室和學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學期有一些教師參加不同層次的培訓、評比活動。組內應落實專人進行針對性輔導。校本研修是集集體和個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帶動一方的教育,一個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才能達到一定的目的。
1、繼續貫徹上級關於師德師風建設有關會議精神,通過政治學習組織教職工認真學習,進一步端正教職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引導廣大教師正確對待苦樂觀、榮辱觀以及質量關。以工會活動為載體,開展學陶師陶活動,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為學生服務,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堅決杜絕違背教師職業道德,有損教育和教師形象的現象,一經發現,即予教育,批評指正。
2、進一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和課程改革綱要,了解掌握當前課程改革的任務,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教師發展目標,增強開拓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提高全體教師的認識水平和理論水平。
3、以同軌學科為單位,組織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確立備課組教學質量責任制,進一步完善備課組集體備課制度,同學科的教師要做到「一結合、兩發揮、三定、五統一」。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優勢;定時間、內容、主講人;統一進度、重難點、作業練習、單元測試題和教學目標。
4、認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做到人人上教研課,人人、參與說課評課。集體備課,同時開展「一課例三討論」活動,切實提高教研質量。
5、交流個體學習感悟,包括理論學習體會自學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知識,認真研讀有關新課程教育理論,並認真撰寫讀書筆記。
6、專業知識和課程標准學習,包括新課標解讀、教材分析、試題分析、學科發展前沿、學科方法、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內容。
三、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取長補短
1)網上觀課、評課
孟津縣在網上提供優質課資源,藉助網路平台,我們積極參加學校資源庫建設,毫無保留地上傳備課資料、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等,與組內同仁共享教學資源,在教學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2)校外聽課、評課
學校經常組織我們英語教師集體外出聽課、評課,聽取經驗介紹。
3)組內聽課、評課
每學年每位老師開一節組內公開課,組內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4)骨幹教師展示課
校骨幹教師每學期開一次展示課,供組內教師觀摩、研討。
四、以教學反思為基礎,培養教學反思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養教學反思習慣,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地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遺。我基本養成了「天天反思,月月總結」的習慣,每天上完課後,在備課本上做好簡單的反思記錄,每月月底寫一個教學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開課,都會靜下心來對自己的課堂來一次深刻的反思,從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課堂調控,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去進行反思,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作為以後的教學經驗來儲存。
五、個人發展
1)用心讀書,不斷學習。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能量,我深深體會到讀書能給我增添樂趣,能擴大我的視野,能充實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從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間也用心品讀著一些教學專著,其中精讀的書有《愛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劉良華的《教育自傳》,並寫了讀後感。
2)在研修的過程中,我們接受別人的建議,反思自己的做法,積累了一點經驗,雖然淺薄,雖然不成熟,但能用一點筆墨把自己的觀點記錄下來也算是一項成果,我結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實踐中的經驗,融合在培訓院學得的理論知識和跟班學得的綜合知識,寫了兩篇研修論文,分別是《情景創設與有效教學》和《以校本研修為平台,實現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點滴思考》。
3)為了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在研修過程中也認真把自己的學習心得寫成博文上傳到博客上去,還用心去瀏覽別人的博客,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和作品發表評論。
4)不可不承認的是,在多項任務的壓力下,我對基本功的訓練沒有那麼用功,粉筆字只是在課堂上書寫時才當作練習,鋼筆字在家裡也只是偶爾才練幾次,但我覺得我的硬筆字應該不會那麼差,這跟以前在校時打好的基礎是分不開的。普通話的訓練並沒有很好的堅持下來,剛開始很認真地練,讀單音節雙音節和老師發下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兩篇,後來因為任務的繁重就漸漸放一邊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遺忘,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不充分的。
經過這次的研修學習,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學上有著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復雜。教學設備的或缺,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的思想沒有提升,是整個農村教育落後的根本,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農村教育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會一如繼往地把自己的汗水灑在教育這片熱土上。我校英語組在校本研修活動中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今後的研修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爭取更好的效果。
英語教師的研修日誌5
在「罷工」了若干天後,今天我又點開了網頁開始了新一輪的學習。忽然發現比起上網收菜,這樣有針對性的學習快樂多了。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了啟發,發展了思維空間,盪滌了心靈,真好!
在初步學習《如何製作微課》理論篇之後,我很有感慨,激發起我身為英語老師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英語老師責任重大,比任何一個學科的老師責任都重,由於我們肩負著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重任;肩負著讓學生學好英語的重任;肩負著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重任……總之,我們不只是在培養學生,更是在傳承文明。
作為一個和英語打交道十一年的老師,我喜歡英語,發自內心的喜歡。我喜歡在課堂上聲情並茂、激情四射地引導孩子們學習英語;我喜歡聽孩子在我的教導下說出字正腔圓的英語,如潺潺溪流,流進我的心田;我更喜歡看孩子睜著大大的亮晶晶的眼睛,一個個爭先恐後地舉手回答問題,這是一種美的享受……總之,我自豪我是一名英語老師。
說來汗顏,十年了,對英語我有時也會感動迷茫,即便我喜歡語文,但也感受到其中的艱辛和勞累,有時從心底、從骨髓透出的累讓我想過放棄,但最後,我堅持了下來。為什麼呢?我想就源自於對英語的熱愛吧!
我不要把英語課上成冰冷的死板課;不要把英語課上成機械的反復讀課;把沒有溫度的語言強加給學生;我不想……
我要讓學生在英語課上字正腔圓地讀,激情澎湃地參加各項學習活動,如情進境地吟,生動活潑地悟,有的放矢地議。
對自己說:努力吧,英語老師!
D. 初中譯林英語怎麼學好
主要看看孩子覺得譯林版英語和仁愛版英語差別在哪裡?而且失分的原因是什麼?要具體分析一下。一般來說,教材的難易差別應該不會很大,看看試卷的題型、老師的教學方式、孩子在新環境下的適應情況等等,從這些方面找找原因。
E. 初中英語學習心得 如何利用網路來學習
依據網路本身的特點和教育本身的規律,網路教育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的選擇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實現: 一、利用網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興趣出自好奇.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選擇貼近生活,具有時代特點的事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創設優美的情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學生置身其中,以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知識的濃厚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學初中英語人教版一年級下冊 unit 9 it』s raining 時,我製作了大量有關天氣和季節方面的圖片.首先鏈接了一個四季的配樂的詩歌朗誦,讓學生感受到四季氣候的特點.接著播放了幾個畫面: wind-刮風, rain-下雨, snow-下雪, cloudy-多雲, sunny-晴天.同時在播放時,點擊相關的單詞,可以朗讀數遍,學生跟讀幾遍.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了這幾個單詞,自然而然地引領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利用網路優勢,探究教學內容 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並放置在網路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它的網路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教學過程由傳統的傳承型轉變為探究型。 在教授初中英語人教版第三冊的第3課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時,這個單元提出的是廢氣,廢水,垃圾污染的問題;,我有意拋棄了傳統的講讀教學過程,設計出了下面這樣一個探究式的教學過程:1、問題收集:由教師和學生提出問題,整理歸類,供以後研究學習討論;2、選擇探究方向:學生憑興趣自由選擇教材中的一種污染來進行探究,探究方向相同的學生組成一組,以便分工協作,發揮團體優勢;3、資料查詢及討論:由學生利用各種渠道(圖書館、網際網路等)查找所需的資料,然後組內進行集體討論;4、成果匯報:由各組選出一名代表匯報本組探究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及研究成果;這樣的教學過程,極大地挖掘出了學生探究學習的潛力,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踴躍發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種學習樂趣。 三、活用網路教學,培養協作能力 教育信息化意味著教師不再擁有控制知識的「霸權」,傳授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將走向多元化,網路將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將由傳統的「教師—學生」關系轉向合作與對話,因此,教師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學會以一位輔導型和探討型的對話姿態出現的web教師,實現教學活動的協作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功能。 以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為例,我採用「參與協作式」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影視資料,自行選取鏡頭,設計劇本,人人試當「編劇」,結合所給的圖片、動畫、錄像、人物對白等,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創造,把靜態的文字轉變為動態的畫面,使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創造。為了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1)演示從影視庫中剪接下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圖片、動畫、錄音、錄像等),要求學生每四人為一組,根據所見資料,編成電影劇本。 (2)抽查學生所編劇本,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出來,讓大家分析改編後劇本的優缺點,重點放在對細節描寫、場面描寫、對話描寫把握的精確與否上。 (3) 讓學生根據劇本排練成課本劇,自編自演,通過角色的扮演充分體驗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來的人生況味。 (4)學生談感受與體驗:我專門以此為專題在論壇上組織了一次討論會,要學生暢談體驗和感受。 事實證明,由於採用編劇的新形式,加上多媒體教學軟體的優化組合,學生興致盎然,熱情高漲,氣氛活躍。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開發,他們既能根據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人物心態,給劇中人物配上適合的對白、動作等,還能指出何處可加上一些合適的人物神態和舞檯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內心感受。他們層出不窮的好點子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由此可見,學生的可朔性是極強的,關鍵在於怎樣發揮多媒體形象性直觀性的長處,並與教學形式實現最優組合,引導他們挖掘自己的潛能,促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得到開發和加強,使之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自覺的參與者和合作者。 四、整合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 1、教學理念有了轉變。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研究,最關鍵的問題是有效促進了教師自身理念的更新與轉變。即由過去的以「教」為主的傳統英語教學舊模式,改變為現在的以「學」為主的「整合」教學新模式,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從而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極大地改變了死記硬背式地學習抽象的英語知識、思維活動受到嚴重壓抑的狀況,充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特別是調動了他們的思維積極性,有效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為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 2、教學資源得到豐富。通過整合,把英語學科和信息技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強調信息技術服務於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學生使用計算機獲取、處理信息就像使用電話、鉛筆、橡皮那樣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 3、教學模式得到創新。創新精神是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的源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課程整合的目的之一。在實驗中,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採用"任務驅動"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有意識地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教學。我根據學生特點,利用網路環境優勢,發揮多媒體及網路交互性強、資源豐富的優勢,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為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舞台, 提高了創新能力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4、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傳統學校教育強調的只是書本知識、對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課堂教學的小環境與學生豐富多採的家庭、社會生活的大環境嚴重脫節,面對信息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通過整合,把以教科書為中心轉向利用多媒體組成的教材體系和社會大課程中。學生可以方便的獲得書籍、光碟、網路上的信息及軟體,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以此提高實踐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5、理想的英語學習環境得到營造。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理論都要求教師要為學生學習創設情境、協作、交流與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良好學習環境。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由網路提供的多媒體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影視等視頻信息與解說、擬音、音樂等音頻信息,這種多媒體信息的集成功能為學生學習英語學習知識創設了圖文並茂、形神兼備的課文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英語課上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不僅大大提高了他們對課本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從而形成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批判性以及獨創性等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實現,發展了他們的個性品質與智慧潛能。 綜上所述,在internet網路的學習環境下,「發現式、探究式」教學是學生掌握學科內容的最基本方法,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學策略,也是我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所致力追求的。其最終目標,就是教學「以人為本」的哲學回歸,就是最大限度地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揮個性,培養情感,使之英語素養得到訓練和升華,為孩子後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在的動力源泉。
F. 英語的學習心得50字,要中文的😁😁
記憶中最早接觸英語這門課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那時我們的小學剛剛從三年級普及英語教學。和大多數孩子一樣,當時的我對英語能夠說是一竅不通,只記得小學的課本上有很多的圖片,教師布置作業就是把圖片畫出來,然後寫上它的英文單詞。
例如:床(bed)、傘(umbrella)、鞋(shoots)、鉛筆(pencil)之類,都是一些很基礎的單詞。那時的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倒是每次教師用錄音機放磁帶的時候,我很喜歡,也不明白為什麼。就是喜歡讀,喜歡模仿磁帶里的發音。能夠說,小學的我除了讀,我什麼都不會。
上了初中,英語被當做三大主課之一。恰好的我的班主任也是英語教師。無形之中,英語變得重要起來。雖說也是從abc教起,但我剛開始的英語成績卻也平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在初一下學期開始努力,每一天往教師辦公室跑,向她請教。
課上我也用心主動發言,為此還得到了她的表揚。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覺得我找到了英語的「門」,覺得豁然開朗了。這也成為我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隨之而來的,是成績的一天天提高。在成績的刺激下,漸漸地,我也喜歡上了這門課。當然,付出是有回報的,我收獲了接近滿分的中考英語成績。
(6)譯林版初中英語新教材培訓心得擴展閱讀:
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死記硬背的單詞和語法規則,而是在課堂上我們要參與。在上課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積極的參與,對話,討論發言要敢於開口,不怕出錯,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鍾。
更不要放棄每一次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不會說的也要勇敢的去說。其實學習英語主要是膽子大,臉皮厚。因為英語只有說出來才知道自己學到哪裡,自己的發音是什麼樣子的?
有情感的朗讀和背誦課文(句子和短文)英語知識點比較多,需要大量的記憶。如果你不及時的復習,就很容易忘記其中的一些語法。所以。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要經常復習,要合理的安排復習的時間。首先要及時復習,復習之前學過的比較早一些的知識點。
G.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英語語法課
如何上好初中英語課?這一直是廣大初中英語教師和英語教育工作者所不斷探求的問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於該問題的探討更凸顯其重要性。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體驗、調研、分析和理性的思索,我認為,要想上好初中英語課,作為教師除了要仔細研讀新課標,加強理論學習,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課改的理念, 並把全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運用於教學工作的實際,以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更重要的是,我們在教學實際操作過程中還要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 切實把握教材實質內容,准確定位教學目標是上好初中英語課的前提
課程目標的整體實現要體現在各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教材是英語課堂教學的的主要文本,因此,要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鑽研教材、准確把握教材並逐步使自己具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那麼,教師該如何把握和處理教材呢?我想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通讀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確定整體教學目標。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必要時在跳出教材但基於教材的原則下,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
2. 准確把握每單元的教材內容,了解與其聯系的前後內容,確立該單元的教學目標.
3. 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的要求,合理劃分課時,准確把握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課時教學目標。在分課時備課時要注意以下四點:①具體確定課時目標;②准確定位教學重點、難點;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選擇教法、學法;④根據需要設計活動形式,選擇實用的輔助教具。
下面我們就以《新課標初中英語補充教程》中的Unit 3 Numbers 的第一課Lesson 11中 的Part A為例加以說明。 (原文: Unit 3 Numbers Lesson 11
A. Listen, read and say
1. Li Jun: What』s that over there, Zhou Bin?
Zhou Bin: It』s a football. And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Li Jun: Then let』s go and play it. OK?
Zhou Bin: All right.
2. Zhou Bing: I』m tired, Li Jun. What』s the time now?
Li Jun: It』s six
Zhou Bin: It』s late. Let』s go home.)
在拿到本課的教學內容時,我們首先要確定本課所在的單元的教學內容是什麼?通覽該單元內容後,我們不難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將熟練掌握Numbers:1?15英語表達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這十五個些數字來表達:時間/刻、年齡、數學運算中的加/減法及其算式。而本課又是本單元的第一課,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它是關於兩個孩子談足球和踢足球時所發生的事情,其中心內容是:詢問時間及建議某時該做某事。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可以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情境中使用「?What』s the time ?--It』s…」來詢問和表達時間;以及用--Let』s…… ---OK./ All right」.來建議聽話人與說話人一起做…及其應答。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已經掌握1--10這10個數字為基礎,再使用一個大鬧鍾作為直觀教具,讓學生讀出鍾面上的整點來復習數字1?10,同時也可以教授其後的兩個數字11、12。然後自然引出「?What』s the time?---It』s…」讓學生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操練,並在操練「?What』s the time now?---It』s…」的同時又可呈現「---Let』s.... ---All right/OK.」然後,再利用Lesson3中的四幅圖畫為素材製作多媒體課件,創設情景指導學生整體操練「---What』s the time now?---It』s …am./p.m.---Let』s get up/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在學生熟練掌握上述句型之後,再創設情境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句型「?What』s this/ that?--It』s …」來談論足球及整體呈現Part A1的內容,再利用「---What』s the time now?---It』s …am./p.m-----Let』s go and play football」整體操練Part A. 我想以這樣的方式處理教材比直接按照教材編排的順序從第一個對話教起更能突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也顯得自然、水到渠成,同時鍛煉學生思維使其日臻系統和縝密。
二.教學活動的設計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是激發學生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保證
在教學中任何形式的活動都應該是為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設計的,因此,這些活動應該指向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果教學活動偏離,或者脫離了教學目標,再好的教學形式也不會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善於把教學活動的形式和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緊密結合起來。
下面我想用我所聽過的兩節課例加以說明。
課例1. 教學內容: 《新課標初中英語補充教程》中的Unit 1 Lesson 3 Part C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生詞:shirt, coat, jacket, dress, apple, orange的聽、說、讀、寫。
活動形式: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表示上述單詞的圖畫
教師的操作過程:教師請會畫男式襯衫的、外套的、 夾克衫的…的學生在到黑板上畫出,其他的同學在座為上畫。這樣有7--8個學生到黑板上畫了起來,其餘的學生在座位上畫,該活動一直延續了10分鍾左右。當黑板上的學生全回到座位上之後,教師和學生的活動是,師生共同評價黑板上的畫兒的優劣。當教師發現黑板上沒有人畫出男襯衫時,她又叫了一位學生到黑板上畫出男襯衫,其餘的學生在座位上無所事事,畫完之後她又和學生一塊又對該畫作一番品頭論足,這又用去了5分鍾左右。然後,教師並沒有很好地利用黑板上的畫,利用其直觀性來輔助教授以上新單詞,在教完單詞之後,她不是利用學生手裡的畫來鞏固所學的生詞,而是又叫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再練練這些畫兒。
我們都知道,新課標倡導學生的體驗與參與,在教學中提倡活動或任務型教學途徑,因為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使用語言做事,這樣既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科學、合理的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些教師就認為「任務型教學途徑」就是「讓學生活動起來」對於活動的內容和效果是否真的有利於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發展能力,是否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等實質性問題卻忽視了。正如在本節課的課堂上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了多次畫畫的任務,但教師並沒有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與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發生緊密的聯系,學生把課堂上大量的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毫無目的的畫畫、評畫上,使這節課幾乎變成了美術課。學生畫畫的活動幾乎完全脫離了英語語言教學的實踐,未能達到通過畫畫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學習、鞏固語言知識的目的。可見,這樣的活動和任務,是為活動而活動,並沒有真正體現「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的原則,所以它是無效的、徒勞的。
課例2. 教學內容: 《新課標初中英語補充教程》中的Unit 4 shopping Lesson 17
教學目標: 使學生學會在實際購物的場景中正確使用: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What About you?; How much…? 等常用的購物交際用語。
活動形式:在學完本課新內容後,讓學生設置模擬商店,每3---4人組成一購物小組,進行自由購物。
操作過程:師:Boys and girls, take out the things you have brought here on your desks.(拿出你們帶來的各種東西,放在你們的課桌上) Let』s open some shops, and your classmates will go to your shops to buy some things they need.(你的同學將到你的店裡來買他們所需的東西),3 or 4 students can make up a group freely, each of you must be the shop assistant once, and you must serve your coustomers well.(你們可以3?4人自由組成小組,每人都要扮演一次售貨員,一定要好好為你的顧客服務喲!)Ten minutes later, I』ll ask some of you to act your dialogues out.
(在教室布置完任務之後,學生們都饒有興趣地在組內練習起來,教師在教室巡視、傾聽,並時而為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10分鍾後學生們都積極地要求到教師前面去表演、展示。有的同學表演的購物場景與課文內容相同或相似,更有部分同學進行了創新,把所購物品擴大到生活中各種他們可以涉獵的范圍,學生非常興奮,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從這一課例可以看出,該項活動的目標指向明確,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真正體驗了用所學語言可以做事的成就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樣的活動不僅富有情趣,而且更富有實效。
三.在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較為真實的、有意義的情景,是使課堂充滿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情景又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情景是指用語言進行聽說和讀寫交流信息的社會環境。狹義的情景是指語篇或語段中的上下文語境。交際功能是語言的本質功能。任何運用語言的交際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的。沒有情景的言語交際活動是難以實現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英語要在情景中學,要在情景中教。沒有情景的英語教學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難以提高學生理解知識的能力,更不利於使學生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所以,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盡力利用實物、圖片、詞語卡、簡筆畫、投影儀、錄音、場景、體態語言、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呈現、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在情景中呈現新知識,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慾望;在情景中講解語言知識可以使語言知識化難為易,生動形象並且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情景中操練知識可以訓練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易於學生形成嫻熟的技能;在情景中運用語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表情達意的正確性和流利性,又可以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和得體性。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英語教學中,只有真實的、有意義的情景才能真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才能激發並保持學生參與語言活動的熱情,英語課堂才能充滿活力,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我曾經聽過這樣的一節英語課,授課內容是:譯林版初中英語第三冊 Lesson 11 中的Sample B,(原文內容是:
April: Tom,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picture?
Tom : Do you call that a picture?
April: Yes. I think it』s a nice picture. It』s better than yours.
Tom: Well, the house and the fruit trees are nice, but the horse is not.
Jack: Oh? I don』t think so. I like the horse and the cows in her picture. They look so real and the tractor is good, too.
April: Oh, thank you, Jack..)
該教師在呈現本課內容時也創設了情景,他是這樣做的:師:同學們,大家都看過中央電視台一套剛剛播出的電視連續劇《靜靜的艾米河》吧?生:看過!(大部分學生回答道)師:好看吧?生:好看!師:故事發生在何處?生:在內蒙古大草原。師:草原美不美?生:美!師:我知道我們班所有的學生都非常善於速描。下面請大家畫一幅大草原的圖畫好嗎?生:好!師:下面開始畫吧。5--6分鍾之後,教師叫部分學生把自己畫好的畫進行展示,並評價誰的畫像與不像。學生各抒己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甚至顯得有點無序。但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與本課的教學內容相關的只是利用學生的作品來呈現:horse,cow和tractor三個生詞。接下來,教師就讓學生聽本課的錄音。聽完之後,讓學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你們聽到那幾個東西? 2.錄音里有哪幾個生詞你們能聽出來嗎? 3.你們的畫中有沒有錄音里聽到的東西?如果沒有,請把他們給補上。4. 我讓你們畫這幅畫的目的是什麼?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確是為學生創設了情景,但是,仔細研究他的情景創設的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他浪費了學生那麼多的時間只為呈現三個生詞,這種情景的創設是否真的有意義?不禁令人質疑。其實教師是完全可以使這一創設情境的的過程變得生動而十分有意義的。他不妨試著這樣操作:在和學生談論美麗的草原之後,讓學生放飛思維,用自己的筆描繪出自己頭腦中的美麗的草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畫中的內容呈現本節課的生詞,對於自己畫的東西,再學慣用英語來表述它學生肯定興趣盎然。到此並非情景的終結,我們仍然藉助於談論不同學生的作品來呈現、講解、操練本課的重點教學內容:1.----What do you think of (that piture)?---It』s (a nice picture). 2.It』s better than (yours). 3.--- Do you call that a picture?這樣課堂的場面肯定會很熱烈,更重要的是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在較為真實的情景中參與語言實踐活動。
而另外一位教師在教授《新課標初中英語補充教程》中的Unit 5 Lessson 21 的 Part A2
(原文內容:Li Jun:
Welcome to our party!
Li Hong:
All : Happy birthday, Li Jun! Happy birthday ,Li Hong!
Li Jun:
Thank you!
Li Hong:
Bob : Here』s a present for you, Li Jun.
Li Jun : Oh, it』s a lovely toy car. I like it. Thanks.
Bob : That』s OK!)
她是這樣創設情境的,首先用兩幅圖畫呈現 party和birthday party 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同時呈現和操練生詞及短語:party,at the party, have a party, a birthday party。接著教師又創設下一個真實的情景:師:---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 in our class ?(今天我們班誰過生日?)Please stand up.這時,有一個名叫高東的男孩站了起來。該教師立刻走到那個男孩跟前,並面帶微笑說道:---Happy birthday, Gao Dong!高東也馬上反應道:---Thank you! Miss Wang!所有的學生都認真地看著、聽著。雖然---Happy birthday, …!---Thank you!…!是本課的新內容在這個真實的情景中學生一下子就可以理解,教師再把稍加點撥,學生就可以掌握,並且教師又有學生剛剛掌握的「---Shall we …?」鼓勵學生使用它。教師啟發說:「---Shall we say 『Happy birthday to Gao Dong together?』」於是學生很興奮地齊聲說:「『---OK! Happy birthday, Gaodong!」高東也很激動地答道:「?Thank you!」接下來教師又為呈現和操練「贈送生日禮物」,創設了情景。師:---Boys and girls, today is Gao Dong』s birthday. What shall we do for him? 學生們興奮地獻計獻策,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地使用「?Shall we….?」當有的同學建議到:「---Shall we have a party for Gaodong?」老師立即答到:「--- Great!Let』s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Gao Dong!」同時,教師里響起了同學們熟悉的「Happy Birthday Song」,教師拿出預先准備好的生日蛋糕、蠟燭、糖果、水果、飲料、小禮物等。這樣,在濃郁的生日聚會的氣氛中教師很容易地教、學、練、運用了有關生日聚會時常用的用的交際用語。課堂氣氛生動、真實、親切、充滿活力,教學效果相當理想。
四. .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地能力,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的運用,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教科書之外,還應積極開發、利用其他教學資源,如:直觀教具和實物、錄音錄像資料、報刊雜志、多媒體光碟資料,…甚至是課堂中參與觀摩的教師們…等等,以拓展學用渠道,提高教學的實效。如何積極開發與合理高效地利用多種教學資源資源呢?除了依靠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外,教師和學生也應該努力合作,共同開發。因此,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根據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的需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和自己共同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我曾經聽過這樣的一節課,授課的內容是:譯林版,初中英語第五冊 Lesson 11 Sample C。在導入新內容之前,教師首先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來的有關澳大利亞的信息資料。只見同學們自己搜集的資料,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有地圖、圖片、照片、明信片、郵票、…文字資料等等。同學們採集這些資料的途徑各異,有的是從網上下載的、有的來源於報紙和雜志、有的是從朋友、親戚處借來的…。資料搜集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了解和學習澳大利亞有關知識的過程。所以,當教師讓學生介紹一些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澳大利亞的情況時,許多學生說的倒真有那麼回事。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呈現課文內容就顯得水到渠成了,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相關的背景知識作基礎了。在學完課文知識以後,教師又讓學生拿出預先要求他們所帶的旅遊照片和旅遊紀念品,引導學生以導游的身份,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以「Travel in…」為題,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曾旅遊過的某一地方。許多學生有切身感受和直接的體驗,又有已學會的語言知識作為支撐,所以在陳述的過程中充滿自信,充分發揮了各自的潛能,提高了他們參與語言實踐的興趣和效益。
總之,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英語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指導學生利用教學資源進行語言實踐,並抓住各種機會,使英語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英語的過程,這對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留出空間, 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靈魂
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交流是每節英語課的靈魂。由於學生各具特點,只有實現自主學習,才能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使學生能自主學習並不等於讓其放任自流。要使學生真正達到自主學習的程度,教師首先要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條件,即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語言材料,並培養學生逐步形成理解、學習和運用這些語言材料的能力。教師還要根據所學的語言內容設計出能夠使用所學語言的情景,讓學生在較為真實的語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材料完成交際任務。所謂給學生留出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空間,就是要為他們留出足夠的自主解決問題的時間。因為時間和空間是相互依存的,要使學生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空間,那麼在有限的一節課的時間里,教師就不能占據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用來講解有關語言的知識,讓學生失去可實踐的時間和可動腦的餘地。一般來說,教師佔用大量時間來講解語言知識的目的無非是:「疑難解析」、「加深印象」、「鞏固基礎」…等。事實上要達到以上目的,講解並非是唯一的途徑,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的能力,不必事事躬親,只要是學生能通過上下文理解的內容教師就不必「疑難解析」;只要是通過活動能讓學生掌握的內容就可省去講解;只要學生經過努力就可求解的教師就不必急於公布答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能准確把握教材,發現可留給學生的空間,在課堂上努力通過設計應用性的交流活動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機會。只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才能使學困生有彌補不足的機會,使學有餘力者有發展特長的時機,才能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是成功教學的重要因素。
成功的教學依賴於真誠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賴於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教師與學生之間應是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的夥伴關系。情感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因此,教師要尊重和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傾聽他們的心聲,建立起師生間溝通的綠色通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中互學互幫、樂學善學,教師則樂教、愛教、會教。「愛其師,則信其道」,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充分發掘自身的優勢,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教藝,高尚的人格,樂觀向上的精神,樹立起自己在學生心目中崇高的形象,用愛心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英語的興趣,點燃學生對英語的熱愛的火花,並且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對英語的熱愛的火花形成燎原之勢。
要上好初中英語課除了做好以上幾點之外,我想在我們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許多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發掘,去總結。用正確的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以全面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H.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1
通過學習和培訓,使我對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到要上好新教材,我們教師必須對新課程標准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教育部對《20xx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進行修改和完善,與舊的課程標准相比而言,更加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能力的開發。並且對教學目標進行修正,更加細化和具體。但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都有意無意地注重應試教育,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滲透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使課堂形式單一枯燥,學生興趣不高。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地域性,這就要求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興趣去安排課程,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課本上該刪的活動刪,該增加的增加。
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良好的教學非常重要。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讓他們多說多做,培養興趣,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對待沒一個學生,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盡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把活動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我們應做到: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應以興趣為先。要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主動的學,並且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才可以學的更好,老師才可以教的更輕松。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2
根據記的要求,課程教材需要體現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基本要求。而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要求下,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流,創新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能夠實現在課堂上提升綜合素質,提升學科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等。
讀完《2022英語課程標准》,對我的英語課程教學啟迪頗深。無論是在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還是師生互動模式上都學到了一些新的內容。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在課程標准中學到的新的理念和思想能夠具體的應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感受到英語課堂的變化,重拾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英語的學習是一門對語言藝術的學習,因此學習過程一定要生動有趣,將書本與具體的實踐內容結合起來,既能讓學生學到基礎知識,還能練就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思維品質的提升就需要教師全方面創新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模式。
在讀完《2022英語課程標准》之後,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針對三、四年級小學英語教學,應該堅持的一個大的方向就是以生為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等等。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和對知識的吸收情況真實地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起來。
在教學提示這一版塊中,針對三四年級教師英語課堂堂教學的要求就是教師能夠圍繞語篇主題意義設計邏輯關聯的語言實踐活動。我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就是教師在每一單元的講解過程中,要實現深度教學,除了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還要給學生創造一些與本單元課文內容相關聯的主題性實踐活動,讓學生鍛煉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因為英語本來就是一項語言性的學科,聽說讀寫在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但是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更加註重對於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這對於口語以及聽力的學習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針對這一點,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和改進。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中,我在課堂上設計了有關該單元的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主題性實踐活動。
環節一:對話問答,練習單元重點句式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同學們同桌之間進行本單元所學的重點句式的問答活動,例如問:Whos that man?答:Hes my father.問:Whos that woman?答:Shes my mother.這兩個句式是本單元所學習的重點句式,同桌之間通過問答的形式既能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能同桌之間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環節二:小組討論" 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同時運用簡短的話語This is...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
在這一環節中,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討論的方式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同時同學們通過討論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各抒己見,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且該討論的內容與本單元的主題緊密相連,意在讓學生們對家庭成員的構成進行一個了解,並結合本單元所學的單詞和句式,對單元內容進行熟悉和進一步的認識。
環節三:以「My family」為主題製作一期手抄報
這一環節的內容較為自由,學生可以在課下進行手抄報內容的構思與製作。班級里的同學也可以自由分組,哪些同學找材料,哪些同學負責在黑板上寫字,哪些同學負責畫一些花邊圖案等。黑板報的製作,能夠進一步讓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習的英語課文的內容認識更加深入,掌握更加透徹。
在這一單元為例的具體時間過程後,我得到了學生們的良好的反饋和積極的回應。同學們都表示這樣的課堂氛圍使他們覺得英語課堂更有意思了,更加自主自願的去學英語知識了。學生的反饋更加堅定了我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決心。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3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了最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2022版)》。趁著五一假期,我仔細研讀了《英語新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緊跟新時代的潮流,領會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把握新方向。結合王薔、王守仁、梅德明等專家的解讀,我對新課標有了粗淺的認識,對如何在小學英語中落實新課標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對比新舊課標,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那麼,我們要培養什麼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通過英語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具備跨文化交流和溝通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新課標突出強調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針對此,相對於以往的舊課標,新課標對英語學習也提高了要求。
第一,分級標准有所改變。
在新課標中,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改為四個等級——1~2年級為預備級,3~4年級為一級,5~6年級為二級,7~9年級為三級。而且,「一、二、三」出現了「+」級別,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第二,詞彙要求增長了25%,達到了2000單詞量的要求。
新課標還提到,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接觸並學習相關主題范圍內的200個單詞,以及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但英語的課時量並沒有增加,這就要求學生要在空閑的時間去提升英語,對學生的要求更高,而且突出強調語言知識的活學活用,摒棄以往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
第三,閱讀理解能力要求顯著提升。
新課標對於閱讀部分提出了13+3要求。而且,要求3-4年級課外閱讀量達到1500-2000詞,5-6年級課外閱讀達到4000-5000詞。字數變多的同時,難度也變大,突出強調孩子對語篇更深層次的理解,如在初中板塊出現了以下三個要求:
1、理解語篇中顯性或隱性的邏輯關系,即要求學生能夠推理文章背後的意思;
2、根據話語中的重復、解釋、停頓等現象,理解話語的意義,這要求學生有深厚的閱讀功底;
3、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
所謂多模態語篇,我理解的是未來的語篇閱讀不再僅僅是以文字形式出現,有可能是圖形、表格、流程圖,甚至是語音的融合,不斷向國際化考試如劍橋、雅思、托福等靠近。因此,像以往一些僵硬化的閱讀做題技巧已經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這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增加閱讀,廣泛閱讀,學會閱讀,真正提升閱讀素養。
第四,強調學生的表達性技能,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有明顯提高。
如要求學生就口語或書面語篇的內容、觀點和態度作出簡單的口頭評價,說明理由。在「+」部分,更強調了「恰當質疑語篇的內容、觀點,解釋不合理之處」。這對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要求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這也體現了核心素養引領下,英語學習從應試走向素質的大方向。結合我所教授的三年級(一級),課堂上我會設計多途徑的聽說活動,引導學生在感知、理解、模仿和運用中習得語言,學會表達。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描述、闡釋、分析、應用等多種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遷移創新類活動,引導學生評價語篇背後的價值取向、作者的觀點以及主人公的行為,逐步學會理性表達情感、態度和觀點,提升表達性技能。
新課標還提出了很多要點,指引我們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落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如:
1、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加大教研力度,圍繞英語課程六要素,以主題為引領,以語篇為依託,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持續發展。
2、要設置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勵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深入探究主題意義。
3、要加強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強化素養立意,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生活經驗,對單元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組,組織各語篇教學內容,規劃系列教學活動,充分挖掘育人價值,引導學生逐步建構對單元主題的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素養。
總而言之,新課標更加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在日後的教學中,我將鼓勵學有餘力的孩子在扎實學好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滿足「+」部分的能力需求;課堂上,我會增加探究性、開放性、思辨性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語言表達自我,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不同主題、不同語篇類型的課外閱讀,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素養,並創造機會、搭建平台給學生進行語言輸出,包括口頭和書面,等等。
恰逢五四青年節,青春正當時,拼搏無止境。新的要求,新的挑戰。作為教師,我定會繼續准確、深刻領會課程理念、目標和要求,並轉化為切實有效的實踐,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面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形式與發展。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4
認真聆聽了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關於小學階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的解讀之後,受益匪淺。
王薔教授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和修訂內容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大力體現社會主會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能力為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不再以學科為中心,過多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和操練。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這一理念的變化帶來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互動、以及評價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採用啟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互動層次更加豐富,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目的是為了更好鼓勵、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王薔教授的解讀不光從宏觀上、理論上講解了課程的價值體系、理念的變化,同時也為教學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照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在王薔教授的講座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啟發。
一、在教案、教學中體現人文素養
新課程以英語課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語言思維及人文素養文化意識的培養。在我平時的教案中,教學目標通常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很少涉及到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了學習策略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寫教案時卻欠缺,在今後的教案中我將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利用大班優勢進行有效教學
我們學校雖然是在農村,但每個班學額卻嚴重超標,對此,教師總是無可奈何。其實大班化教學並不是只有弊端,大班也有大班的優勢,如:學習氛圍好,學生有歸屬感,對學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由於學生經歷不同,背景差異,分享起來更有優勢,大班化教學為學生組織更多的參與學習機會。
三、充分利用傳統教學工具
多媒體、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了課堂。多媒體呈現了很多有趣的畫面,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很多老師過分依賴於多媒體,從而忽視了傳統的黑板板書、簡筆畫在課堂中的作用,越來越少地進行板書。其實,黑板板書是很重要的知識建構的工具,它揭示了主題及重點內容之間的關聯,通過板書呈現核心內容和主題、語言知識等。黑板可把重要的東西一直保持,較幻燈片更具優勢。教學手段不能濫用,應注意恰當性和必要性。在選擇媒體時,不一定選最好的,但一定要選用最佳的。
四、合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評價不是選拔,不是簡單的檢查的工具。小學評價以激勵為主。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正面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評價中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體驗參與評價的樂趣。如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學生出題評價他人等多種方式。學生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進步的過程。在新版教材中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今後的課堂中,除了教師評價之外,我會注意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的進步。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認真地研讀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便於更好地把握方向,准確地把握教材,以促進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5
新教材培訓即將結束,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單詞,學會了多少語法,能否運用常見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考試究竟能得到多少分,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識本位教學思想,只重視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關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視了其人文性。2011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之課程性質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二者不可偏廢。強調英語教學必須關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可以說是本次英語課程標准修訂的最大亮點。
一、領悟課標內核,明確「雙性」辯證關系。
工具性著眼於英語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突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運用,厚積薄發,體現能力為主;因為英語是公共交流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工具,由個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著重於英語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人文學科的特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心智發展,人格升華,體現德育為首;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是重視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與途徑,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載體與靈魂。
只有明確了「雙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教師才會淡化知識本位的教學,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雙性」並舉的重要性;才不會過分強調單詞、短語、句型一類的純知識技能操練,即強調其「工具性」;也不會片面強調「人文性」,即過分關注文化差異、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文化浸染熏陶;而是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夯實學生的人性根基,豐厚其人生積淀,增強文化底蘊,端正價值觀與世界觀,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識技能(聽說讀寫)學習,使二者合一,高度統一。
二、提升人文素養,凸顯「雙性」價值取向。
學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等。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具有極強可塑性的人來對待,既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作為「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如果說工具性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經師」;那麼人文性就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參與體驗、感悟積淀、實踐創新等能力與感恩、愛人等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與處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人師」。因為新版課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對英語教師的身份也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老師,而是用英語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的老師,引領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來源於教師的人文底色的豐厚。對此,英語教師要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專業充電的同時,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大量的閱讀中汲取滋養心靈、性情等營養元素,獲得打開眼界、視角與突破固定思維模式的啟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經師人師合一」的理念,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再變成僅會考試的機器,一味充當分數的奴隸,高分低能、冷漠無情,沒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綜合人文素養」,心理健康陽光,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新版課標提出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本意或者說價值取向也就凸顯於此吧。
三、挖掘隱形資源,生成「雙性」精彩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材中顯性資源的使用,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確而適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隱藏的、積極的思想內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暢游文本,在與文本對話中體會感受文本的內涵與價值;更得帶領學生走出文本,運用文本,拓展文本,創新文本,實現自我升華,自我超越。只有這樣,才會達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與境界。
教師帶領學生暢游文本,讓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生生觀點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領悟文本的內涵與價值還不夠,還必須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創新文本。要落實課程標准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英語教學必須既承擔起「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又必須承擔起「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感想6
通過學習《2022英語新課程標准》,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僅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也讓我對學習新課標有了新的體會。新標准全面梳理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回應,明確了實施的要求,增強了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級呈現,兼顧了小學英語開設起始年級區域差異,而1-2年級被定為預備級,以試聽為主。而新標准對於預備級時期的英語解讀和提示,對於現處於小學低段英語教學的我來說,受益匪淺。
新課程的教學提示指出: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興趣都會很濃厚,語言學習以視、聽、說為主。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自然、地道的視聽語言輸入,引導學生注意傾聽,樂於模仿,大膽表現,幫助學生在理解意義的前提下,初步累積聽說詞彙,積極開展簡單的日常交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知和實踐,激發興趣,保持注意力。採用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樂於參與學習活動。
對於喜歡新鮮事物、對外界事物充滿無限想像的小學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英語教材形式,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排斥甚至厭倦的情緒。我們需要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採用能夠體現英語文化特色的英語材料,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英語詞彙,發揮英語教材對小學生良好的語言語感形成的積極作用。
而在作業布置方面,一年級的作業得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在本階段的孩子剛接觸英語,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但由於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我們在作業布置中,盡量會布置唱、跳、演和一些互動游戲等有趣味性的梯度作業。
在學習了Mole4colour的內容後。我們為孩子布置的基礎作業有:熟讀課本20-23頁課文內容。同時也布置提升作業:ColouryourownKami。Andtellyourparents:Whatcolourisit?之後,還可以布置動手(科學)作業:
生活中有很多顏色都是由三原色(red,yellow,blue)組成的,你能在家裡做做實驗,並得出答案么?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在以新的角色呈現,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英語,了解世界,養成包容開闊的性格。面向未來,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
I. 外研社初中英語和譯林版初中英語,難度差別大不大,學生轉學如何實現對接,盡早適應新版課程。(我家孩子
譯林的比人教版的難。內容差別比較大。
J. 英語學習心得
詞彙
詞彙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沒有足夠的詞彙就無從談起聽、說、讀、寫。 詞彙量的大小決定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因此在初中階段除要掌握《大 綱》要求的800多詞彙外,還要擴充500個左右的詞彙。在學習詞彙的過程 中,要掌握詞的拼讀規則,根據規則記憶單詞;同時還要根據構詞法知識記憶和擴充單詞,通過語境理解和記憶單詞也是一個最佳學習單詞的好方法
目前詞彙在中考試題中漢譯英的試題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詞彙在語境中的運用考查比重越來越大。
在進入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時,掌握語音知識是學好英語單詞的基礎,讀准英語音素是拼讀音標的前提。因此一定要熟練掌握48個音素,要做到會拼讀、拼寫。有些同學認為中考試題的筆試部分取消了對語音的考查,於是就
其次,要注意訓練自己聽音、辨音和模仿的能力。課堂上,專心聽老師的發音和磁帶上的錄音,爭取當堂學會。對於那些比較拗口的單詞、短語或句子,課下一定要擠時間反復模仿,直到讀准、讀熟為止。
再次,熟練掌握讀音規則,培養自己根據讀音規則把字母(或字母組合)與讀音建立起聯系的能力。因為掌握拼讀規則對單詞的記憶很有好處。為此要經常復習鞏固每單元最後一課的「Listen,read and say」和課本附錄中的"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如果不重視這些內容。我覺得這可是很大的缺撼。如果誰能夠熟練掌握它,它可就成為你記憶單詞的好幫手了。
說到記憶單詞,這可是同學們普遍感到頭疼的事。尤其是現行的新教材詞彙量擴大了不少,記憶的難度就更大了。記不住單詞,學好英語就無從談起。所以突破單詞這一難關非常關鍵。記憶單詞的方法很多。
1.按讀音記憶單詞。實際上在你看單詞時就要順便看一眼音標,掌握字母及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律。將所有符合規則的單詞歸類記憶。如:
①按開、閉音節記憶,掌握母音字母的讀音②按字母組合記憶,掌握母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組合的讀音,如:bee, meet, see, keep等等,ee字母組合讀/i:/;chair, ch字母組合讀/tS / 。
2.分音節記憶。單詞不論長短,如果從第一個字母背到最後一個字母,是很難記憶的。如:information,共11個字母組成,可以把它「大卸八 塊」,分音節記憶就會很容易。in-for-ma-tion
3.音、形、義結合法
背單詞將它的音、形、義結合起來,記憶牢固,速度也快。讀准它的音,看好它的形,明白它的義,尤其是一詞多義,記憶時要提高解析度。如:orange是個兼類詞,作可數名詞意思是「桔子」;作形容詞意思是「桔色的」;作不可數名詞意思是「桔汁」。可讀音只有一個/'orindJ/,詞形一樣。這樣有意識地去分辨記憶就容易多了。
4.聯想記憶來記單詞。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
① 對比聯想記憶:
同時還可以聯想到一些義同形不同的詞。如:由cost聯想到pay,take和spend,並將這些意義相對、相同或讀音相同的詞的用法進行比較。
②歸類聯想記憶:把所學的單詞按照不同的范疇分門別類, 將所學單詞合理歸類。
只要你多留心,有意識地注意歸納總結,記憶單詞和短語不是一件難事。
此外,老師課堂上播放朗讀帶,不只是單純地聽,而是一邊聽一邊迅速地將其寫下來,做到耳、心、手、眼並用。總之,對於那些新近學的單詞,要不厭其煩地靠讀、寫、背等各種途徑反復記憶。重復到一定的次數,就會成為長時間的記憶,也就不會遺忘了。
(5)記憶單詞還要靠勤奮,抓住零散時間進行記憶。記憶單詞時,除了以上方法外還要做到「五到①腦到—背單詞時肯定要想著,不能開小差。②眼到—仔細觀察單詞的寫法。③口到—口裡要念著單詞。④耳到—聽著自己的讀音。⑤手到—用手在書桌上或紙上寫幾遍這個單詞。不要偷懶,一定要邊記邊壁劃。把各個器官動用起來,相信自己一定能記住更多的單詞。
有的同學認為單詞的識記真很麻煩。其實並不麻煩。如果你能經常有意識地這樣做,時間久了,就會養成習慣。以後每遇到一個詞就會不知不覺地去聯想。
一位外語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千個單詞至少在你眼前出現二十次才能牢記。」同學們想想看,你所學的單詞總共在眼前出現過多少次?這下你也許找到記不住單詞的原因了吧?
(6)學好英語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也是十分重要的。
你應該在每學習一課之前,先進行預習。預習可以提前掃清聽課中的障礙。通過預習,就像「火力偵察」,可以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這樣,在理解新知識時就會很順利。有的學生聽講效果不好,其中一條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搞好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學好新課,取得高效率的學習成果的基礎。如果搞不好課前預習,上新課時就會心裡沒底,聽課就會變得被動、難以消化,以致對全部接受新課喪失信心。反之如果做好了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提前掃清聽課中的障礙,培養自學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