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齶側根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齶側根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時間: 2022-06-23 04:11:26

1. 英語音標發音為長音/u:/的單詞有哪些

英語音標發音為長音/u:/的單詞有:noodle面條,shoot射,food食物,goose鵝,zoo動物園,tooth牙齒,choose選擇,root根等...

1、noodle

英 ['nuːd(ə)l] 美 ['nudl]

n. 面條;笨蛋

短語

Singapore Noodle星洲炒米粉 ; 潮州米粉 ; 新加坡炒米粉 ; 星洲炒大米磨成的粉

royal noodle宮面

noodle press制面機 ; 壓面機

2、shoot

英 [ʃuːt] 美 [ʃut]

vt. 射擊,射中;拍攝;發芽;使爆炸;給…注射

vi. 射擊;發芽;拍電影

n. 射擊;攝影;狩獵;急流

短語

to shoot拍攝 ; 射門 ; 踢向球門 ; 射擊

leek shoot韭黃 ; 韮芽

short shoot[植]短枝 ; 短莖 ; 法及短射出

3、food

英 [fuːd] 美 [fud]

n. 食物;養料

短語

Organic Food有機食品 ; 有機食物 ; 無機食品 ; 以上的有機天然材料

junk food垃圾食品 ; 垃圾食物 ; 沒有營養的食品 ; 渣滓食品

food poisoning[內科]食物中毒 ; 讓我食物中毒 ; 食品中毒 ; 廚房英語第四講

4、goose

英 [guːs] 美 [ɡus]

n. 鵝;鵝肉;傻瓜;雌鵝

vt. 突然加大油門;噓罵

n. (Goose)人名;(德)戈澤;(英)古斯

短語

magpie goose鵲鵝 ; 鵲雁

Snow Goose[鳥]雪雁 ; 雪鵝 ; 雪天鵝 ; 楊教授大人

barnacle goose白頰黑雁 ; 白額黑雁

5、zoo

英 [zuː] 美 [zu]

n. 動物園

n. (Zoo)人名;(朝)朱;(阿拉伯)祖

短語

Zoo Tycoon動物園大亨 ; 植物園大亨 ; 動物樂園 ; 動物園富翁

GuangZhou Zoo廣州動物園 ; 動物園 ; 廣州植物園

Bristol Zoo布里斯托爾動物園 ; 動物園

2. 身體各個器官的英文

身體各個器官的英文有Head 頭、 鼻子、Eye 眼睛、Fase 臉、Ear 耳朵、Mouth 嘴巴、Shoulder 肩膀、Neck 脖子、Body 身體、Arm 手臂、Waist 腰、Elbow 肘、Abdomen 腹,等等。

單詞解析:

一、head

1、讀音:英[hed] 美[hed]

2、翻譯

n.頭部;頭腦;頂端;領袖;硬幣的正面

v.前進;為首;朝向

adj.首要的;前面的

3、例句:Please raise your head and look at the blackboard.

請抬起頭來,看黑板。

二、nose

1、讀音:英[nəʊz] 美[noʊz]

2、翻譯:

n.鼻子;突出部分;嗅覺

v.嗅到;探聽

3、例句:He quirked up his nose to make a face.

他鼻子一揚作了個鬼臉。

三、face

1、讀音:英[feɪs] 美[feɪs]

2、翻譯:

n.表面;臉;表情

v.面對;面向;朝

3、例句:The clowns pulled funny faces.

小丑扮出了可笑的鬼臉。

四、mouth

1、讀音:英[maʊθ] 美[maʊθ]

2、翻譯:

n.嘴;口;開口;河口

v.不出聲說;裝腔作勢地說;喃喃地說

    3、例句:Her mouth is her best feature.

    她的嘴是她容貌上最好看的部分。

    五、ear

    1、讀音:英[ɪə(r)] 美[ɪr]

    2、翻譯:

    n.聽覺;耳朵;傾聽

    n.麥穗

    vi.抽穗

    3、例句:If this news ever reaches her ears, she'll be furious.

    這個消息萬一傳到她的耳朵里,她一定得大發雷霆。

    3. Tumelo英文名怎麼讀

    這個詞是tonsil,意思是扁桃體。
    當你張大嘴巴,壓低舌頭,發ah的音的時候,在咽喉部可以看到兩側各有一塊粉紅色的東西,叫做齶扁桃體,也叫做扁桃腺。它和舌扁桃體、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等共同在咽部形成一個幾乎完整的淋巴環。

    扁桃體不僅能產生淋巴細胞,還能參與製造抗體,抵制和消滅細菌和病毒。
    扁桃體上有很多又深又小的坑,食物殘渣和細菌日哦能夠積存在裡面。當生病的時候,細菌侵入扁桃體就會引起發炎或化膿。患扁桃體炎時,就會發熱,咽喉痛,胃口不好。急性的扁桃體炎反復地發生,會變成慢性,影響身體健康。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4. 英語發音的問題,口腔里哪個部位是軟齶

    軟齶 soft Palate 位於齶的後1/3,其基礎是橫紋肌,表面也為粘膜被覆。軟齶後部向後下方下垂的部分稱齶帆,其後緣游離,後緣的正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稱齶垂(懸雍垂)uvula。軟齶於兩側各向下方分出兩個粘膜皺襞,前方一對為齶吞弓palatoglossal arch,延續於舌根的外側,後方的一對為齶咽弓palatopharyengeal arch,向下延至咽側壁。 齶垂、齶帆游離緣、兩側的齶舌弓、齶咽弓及舌根共同圍成咽峽fauces isthmusof,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部。
    軟齶在靜止狀態垂向下方,當吞咽或說話時,軟齶上提並與咽後壁相貼,這樣,將鼻咽與日咽隔開。軟齶的上提運動主要由齶帆提肌的收縮來完成的。

    5. 需要有關身體部位的英語單詞

    頭:head
    頭頂:the top (或:crown)of the head
    發:hair of the head
    額:forhead
    太陽穴:temple
    面部:face
    頰:cheek
    顴骨:cheekbone
    眼:eye
    眉毛:eyebrow
    睫毛:eyelash
    眼皮:eyelid
    眼球:eyeball
    瞳孔:pupil
    虹膜:iris
    耳:ear
    耳膜鼓:ear drum
    聽道:auditory canal
    鼻:nose
    鼻孔:nostril
    鼻腔:nasal cavity
    鼻樑:brdge of the nose
    人中:philtrum
    口:mouth
    唇:lip
    舌:tongue
    牙:tooth(teeth)
    齒冠:crown
    齒齦:gum
    齒根:root;fang
    (牙)琺琅質:enamel
    硬齶:hard palate
    軟齶:soft palate
    小舌:uvula
    扁桃體:tonsil
    聲帶:vocal cords
    咽頭:pharynx
    下巴:chin
    顎,頜:jaw
    顎骨:jawbone
    頸;脖子:neck
    吼:throat
    咽喉:larynx
    項;頸背:nape(或:scruff)of the neck
    身軀,軀干:trunk
    背:back
    肩:shoulder
    腋窩:armpit
    胸:chest
    乳房:breast;thorax
    乳頭:nipple
    腰:waist;loins
    肚臍:navel;belly button
    腹:abdomen;belly
    上腹:the upper abdomen
    下腹;the lower abdomen
    腹股溝:groin
    臀部:buttocks;hips;bottom;backside
    生殖器:genitals;genital organ
    肢:limb
    臂:arm
    上臂:upper arm
    前臂:fore arm
    胳膊彎:bend (或:crook)of the arm
    肘:elbow
    腕:wrist
    手:hand
    手背:back of the hand
    手掌:palm of the hand
    手指:finger
    大拇指:thumb
    食指:forefinger;index finger
    中指:middle finger
    無名指:ring finger
    小指:little finger
    指甲:finger nail
    腿:leg
    大腿:thigh
    小腿:lower leg;shank
    膝:knee
    膝關節:knee joint
    膝蓋骨:kneecap
    膝彎:hollow of the knee;back of the knee
    腿肚:calf
    踝:ankle
    足:foot(feet)
    腳背:instep
    腳掌:sole of the foot
    後跟:heel
    趾:toe
    趾甲:toenail
    心臟:heart

    肌肉:muscle
    胸肌:pectoral muscle
    腹肌:abdominal muscle
    三角肌:deltoid muscle

    腦:brain
    大腦:cerebrum
    小腦:cerebellum

    Or

    bone 骨
    cartilage 軟骨
    bone marrow 骨髓
    vertebra 椎骨
    cervical vertebrae 頸椎
    thoracic vertebrae 胸椎
    lumbar vertebrae 腰椎
    sacrum 骶骨
    coccyx 尾骨
    rib 肋
    costal bone 肋骨
    sternum 胸骨
    sternal angle 胸骨角
    cranium, skull 顱
    orbit 眶
    paranasal sinus 鼻旁竇
    frontal sinus 額竇
    maxillary sinus 上頜竇
    sphenoidal sinus 蝶竇
    ethmoidal sinus 篩竇
    pterion 翼點
    cranial fontanelles 顱囟
    clavicle 鎖骨
    humerus 肱骨
    scapula 肩胛骨
    radius 橈骨
    ulna 尺骨
    carpal bones 腕骨
    metacarpal bones 掌骨
    phalanges 指骨/趾骨
    hip bone 髖骨
    ilium 髂骨
    ischium 坐骨
    pubis 恥骨
    acetabulum 髖臼
    femur 股骨
    patella 髕骨
    tibia 脛骨
    fibula 腓骨
    tarsal bones 跗骨
    metatarsal bones 跖骨
    arthrology 關節學
    fibrous joint 纖維連結
    cartilaginous joint 軟骨連結
    synosteosis 骨性結合
    joint, articulation 關節
    vertebral column 脊柱
    intervertebral disc 椎間盤
    thoracic cage 胸廓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顳下頜關節
    shoulder joint 肩關節
    elbow joint 肘關節
    radiocarpal joint/wrist joint
    橈腕關節
    pubic symphysis 恥骨聯合
    pelvis 骨盆
    terminal line 界線
    sarotuberous ligament
    骶結節韌帶
    sarospinous ligament骶棘韌帶
    greater sciatic foramen
    坐骨大孔
    hip joint 髖關節
    knee joint 膝關節
    ankle joint 踝關節
    transverse tarsal joint
    跗橫關節
    meniscus 半月板mycology 肌學
    muscle 肌肉
    tendon 肌腱
    aponeurosis 腱膜
    fascia 筋膜
    trapezius m. 斜方肌
    latissimus dorsi m. 背闊肌
    erector spinae m. 豎脊肌
    sternocleidomastoid m.
    胸鎖乳突肌
    pectoralis major m. 胸大肌
    serratus anterior m. 前鋸肌
    intercostal m. 肋間肌
    diaphragm 膈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
    腹外斜肌
    inguinal ligament 腹股溝韌帶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腹直肌鞘
    linea alba 腹白線
    inguinal canal 腹股溝管
    inguinal triangle 腹股溝三角
    deltoid m. 三角肌
    biceps brachii m. 肱二頭肌
    triceps brachii m. 肱三頭肌
    gluteus maximus m. 臀大肌
    sartorius m. 縫匠肌
    quadriceps femoris m.股四頭肌
    adctor magnus m. 大收肌
    triceps surae m. 小腿三頭肌
    splanchnology 內臟學
    alimentary system 消化系統
    digestive tube/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
    oral cavity 口腔
    palate 齶
    tongue 舌
    cheek 頰
    tooth 牙
    tonsil 扁桃體
    salivary glands 唾液腺
    sublingual gland 舌下腺
    parotid gland 腮腺
    submandibular gland 下頜下腺
    pharynx 咽
    esophagus 食管
    stomach, gaster 胃
    cardia 賁門
    pylorus 幽門
    small intestine 小腸
    odenum 十二指腸
    jejunum 空腸
    ileum 回腸
    caecum 盲腸
    vermiform appendix 闌尾
    colon 結腸
    sigmoid colon 乙狀結腸
    rectum 直腸
    anal canal 肛管
    anus 肛門
    liver, hepar 肝
    porta hepatis 肝門
    gall bladder 膽囊
    pancreas 胰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統
    nose 鼻
    nasal cavity 鼻腔
    larynx 喉
    trachea 氣管
    bronchus 支氣管
    lung 肺
    pleura 胸膜
    pleural cavity 胸膜腔
    pleural recesses 胸膜隱窩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隱窩
    mediastinum 縱隔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統
    kidney 腎
    renal hilum 腎門
    renal pedicle 腎蒂
    ureter 輸尿管
    urinary bladder 膀胱
    urethra 尿道
    reproctive system生殖系統
    testis 睾丸
    epididymis 附睾
    ctus deferens 輸精管
    ejaculatory ct 射精管
    spermatic cord 精索
    prostate/prostate gland前列腺
    seminal vesicle 精囊
    bulbourethral gland 尿道球腺
    scrotum 陰囊
    penis 陰莖
    ovary 卵巢
    uterine tube 輸卵管
    uterus 子宮
    vagina 陰道
    mamma, breast 乳房
    perineum 會陰
    pelvic diaphragm 盆膈
    urogenital diaphragm尿生殖膈
    peritoneum 腹膜
    greater omentum 大網膜
    omental burse 網膜囊
    mesentery 腸系膜
    subphrenic space 膈下間隙
    rectovesical ponch
    直腸膀胱陷凹
    rectouterine pouch
    直腸子宮陷凹
    angiology 脈管學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統
    lymphatic syatem 淋巴系統
    heart 心
    cardiac atrium 心房
    cardiac ventricle 心室
    tricuspid valve 三尖瓣
    mitral valve 二尖瓣
    conus arteriosus 動脈圓錐
    pulmonary orifice 肺動脈口
    aortic sinus 主動脈竇
    interatrial septum 房間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室間隔
    sinuatrial node 竇房結
    atrioventricular node 房室結
    atrioventricular bundle房室束
    coronary artery 冠狀動脈
    pericardium 心包
    pulmonary trunk 肺動脈干
    arterial ligament 動脈韌帶
    common carotid a.
    頸總動脈
    carotid glomus 頸動脈小球
    internal carotid a. 頸內動脈
    facial a. 面動脈
    superficial temporal a.
    顳淺動脈
    subclavian a. 鎖骨下動脈
    axillary a. 腋動脈
    brachial a. 肱動脈
    ulnar a. 尺動脈
    radial a. 橈動脈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掌淺弓
    thoracic aorta 胸主動脈
    abdominal aorta 腹主動脈
    coeliac trunk 腹腔干
    left gastric a. 胃左動脈
    common hepatic a. 肝總動脈
    splenic a. 脾動脈right gastroepiploic a.
    胃網膜右動脈
    superior mesenteric a.
    腸系膜上動脈
    common iliac a. 髂總動脈
    external iliac a. 髂外動脈
    femoral a. 股動脈
    popliteal a. 腘動脈
    posterior tibial a. 脛後動脈
    peroneal a. 腓動脈
    dorsal artery of foot 足背動脈
    uterine a. 子宮動脈
    superior vena cava 上腔靜脈
    brachiocephalic vein頭臂靜脈
    internal jugular v. 頸內靜脈
    cephalic v. 頭靜脈
    basilic v. 貴要靜脈
    median cubital v. 肘正中靜脈
    azygos v. 奇靜脈
    great saphenous v. 大隱靜脈
    portal v. 門靜脈
    paraumbilical v. 附臍靜脈
    thoracic ct 胸導管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腹股溝淺淋巴結
    spleen 脾
    thymus 胸腺
    sensory organs 感覺器
    visual organs 視器
    eye 眼
    cornea 角膜
    sclera 鞏膜
    iris 虹膜
    pupil 瞳孔
    ciliary body 睫狀體
    choroid 脈絡膜
    retina 視網膜
    optic disc 視神經盤
    macula lutea 黃斑
    aqueous humor 房水
    lens 晶狀體
    vitreous body 玻璃體
    conjunctiva 結膜
    lacrimal apparatus 淚器
    ophthalmic a. 眼動脈
    ear 耳tympanic membrane 鼓膜
    tympanic cavity 鼓室
    auditory tube 咽鼓管
    vestibule 前庭
    cochlea 耳蝸
    semicircular canal 半規管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周圍神經系統
    spinal nerve 脊神經
    spinal ganglia 脊神經節
    cervical plexus 頸叢
    phrenic n. 膈神經
    brachial plexus 臂叢
    median n. 正中神經
    musculocutaneous n. 肌皮神經
    intercostal n. 肋間神經
    lumbar plexus 腰叢
    obturator n. 閉孔神經
    sacral plexus 骶叢
    sciatic n. 坐骨神經
    tibial n. 脛神經
    common peroneal n. 腓總神經
    cranial n. 腦神經
    olfactory n. 嗅神經
    optic n. 視神經
    oculomotor n. 動眼神經
    trochlear n. 滑車神經
    trigeminal n. 三叉神經
    ophthalmic n. 眼神經
    maxillary n. 上頜神經
    mandibular n. 下頜神經
    abcent n. 展神經
    facial n. 面神經
    vestibulocochlear n.
    前庭蝸神經
    glossopharyngeal n. 舌咽神經
    vagus n. 迷走神經
    accessory n. 副神經
    hypoglossal n. 舌下神經
    chorda tympani 鼓索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經
    para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經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樞神經系統
    spinal cord 脊髓
    gray matter 灰質
    cortex 皮質
    nucleus 神經核
    white matter 白質
    mella 髓質
    fasciculus 纖維束
    ganglion 神經節
    reticular formation 網狀結構spinal cord 脊髓
    anterior horn 前角
    posterior funiculus 後索
    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白質前連合
    fasciculus gracilis 薄束
    fasciculus cuneatus 楔束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腦束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質脊髓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皮質核束
    brain, encephalon 腦
    brain stem 腦干
    mella oblongata 延髓
    pyramid 錐體
    pyramidal decussation
    錐體交叉
    pons 腦橋
    midbrain, mesencephalon中腦
    red nucleus 紅核
    substantia nigra 黑質
    cerebellum 小腦
    diencephalon 間腦
    thalamus 丘腦
    hypothalamus 下丘腦
    optic chiasma 視交叉
    medial geniculate body
    內側膝狀體
    telencephalon 端腦
    lateral ventricle 側腦室choroid plexus 脈絡叢
    internal capsule 內囊
    corpus callosum 胼胝體
    corpus striatum 紋狀體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質
    hippocampal formation
    海馬結構
    limbic system 邊緣系統
    extrapyramidal system
    錐體外系
    cerebral ra mater 硬腦膜
    cavernous sinus 海綿竇
    epiral space 硬膜外隙
    subarachnoid space
    蛛網膜下隙
    spinal pia mater 軟脊膜
    cerebrospinal fluid 腦脊液
    endocrine glands 內分泌腺
    thyroid gland 甲狀腺
    parathyroid gland 甲狀旁腺
    suprarenal gland 腎上腺
    hypophysis 垂體
    pineal corpus 松果體

    6. 人體各個骨頭的英文單詞

    人體各骨英文單詞(括弧內為數量)
    1.軀干骨(51)
    椎骨 vertebrae (24):頸椎(7) cervical vertebrae 胸椎(12) thoracic vertebrae 腰椎 (5)lumbar vertebrae
    環椎 atlas 樞椎 axis 隆椎 porminent
    骶骨 sacral bone (1)
    尾骨 coccys (1)
    胸骨 sternum (1)
    肋骨 costal bone (24)
    2.顱骨 (29)
    腦顱骨(8):
    額骨 frontal bone(1)
    篩骨 ethmoid bone(1)
    蝶骨 sphenoid bone(1)
    枕骨 occipital bone(1)
    顳骨 temproal bone (2)
    頂骨 parietal bone (2)
    面顱骨(15):
    下頜骨 mandibile(1)舌骨 hyoid bone(1)犁骨 vomer(1)
    上頜骨 maxill(2)齶骨 palatine bone(2)鼻骨 nasal bone(2)
    淚骨 lacrimal bone(2)下鼻甲 inferior nasal concha (2)
    顴骨 zygomatic bone(2)
    聽小骨(6):
    錘骨 malleus(2)砧骨 incus(2)鐙骨 stapes(2)
    3.上肢骨(64)
    鎖骨 clavicle(2)肩胛骨 scaplua(2)
    肱骨 humerus(2)橈骨 radius(2)尺骨 ulna(2)
    腕骨carpal bone(16):
    手舟骨 scaphoid bone(2)月骨 lunate bone(2)三角骨 triquetral bone(2)豌豆骨 pisiform bone(2)大多角骨 trapezium bone(2)小多角骨 trapezoid bone(2) 頭壯骨 capitate bone(2)鉤骨 hamate bone(2)
    掌骨 metacarpal bones(10)
    指骨 phalanges bones(28)
    4.下肢骨(62)
    髖骨 hip bone(2)股骨 femur(2)髕骨 patella(2)
    脛骨 tibia(2)腓骨 fibula(2)
    跗骨 tarsal bones(14):
    距骨 talus(2)跟骨 calcaneus(2)足舟骨 navicular bone(2)
    內側楔骨 medial cuneiform bone(2)
    中間楔骨 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2)
    外側楔骨 lateral cuneiform bone(2) 骰骨 cuboid bone(2)
    跖骨 metatarsal bones(10)
    趾骨 phalanges of toes (28)

    7. 口腔中頬面用字母怎麼表示

    口腔中頰側用B表示,另外

    切緣用 I表示

    頜面用 O表示

    舌側用 L表示

    齶側用 P表示

    近中面用 M表示

    遠中面用 D表示

    頰(cheek),口腔的側壁。借鼻唇溝與上唇為界;自外向內分別由皮膚、頰肌、頰脂體和口腔黏膜構成。

    頰,基本釋義:側,旁邊。

    8. 英語如何練口腔後部發音以及舌根發音

    請參照如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英語教程(包括U魚教程的很多地方)不僅教程用的英語,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它都是以印歐語系的語言(主要是現代西歐北歐語)為例證,這對漢藏語系的人來說,要理解是困難的。現在國內普遍學習的印歐語系的語言就是英語,但英語的例證,不足以說明昆雅語的發音特徵,因為托爾金也不是以英語為本源來創造精靈語的。同時,即使英語里有的音,學了英語的國人也大多不見得真的發音準確,往往將一些現代漢語或他(她)的方言里沒有的音當作自己口語里的近似音,或者有些人模仿能力很強發音倒也准確,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給別人解釋的時候還是解釋錯了。還有那些學過諸如法語德語的國人,也大多如此。
    其實未必是國人使然,托爾金自己作為一個語言學家,精通多門印歐語,但他寫下的理論是一回事,讓他來發音,只要是英語里沒有的音,他也很難發准確。靠模仿他的一些發音記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語言是習慣,語音是習慣形成的心理語音,習慣一但養成是幾乎很難修改的。
    同時,昆雅語里的好些語音,在說英語的人來講是很困難,根據理論推導的話,我卻發現它們倒可以完全等同漢語里的一些語音。
    所以,我認為非常有必要以說漢語人的角度來重寫昆雅語音教程,對那些漢語里沒有的音,至少從理論上提醒大家發音的區別,從而達到發音更近似(盡管要准確不容易)的效果。而那些漢語里有英語里沒有所以英語教程說得很混亂的音,將其明確提出,就可以說得十分標准了,否則被英語教程弄昏了頭,能發好的音反而發走樣,確實讓人遺憾。
    其次我對現有的U魚的中文教程發音描述,有一些不贊同的意見,覺得有必要作出修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討論。下面是我對U魚的教程的修訂提要:
    1、語音是個很有規律的系統,U魚的教程是按字母序來排列的,便於檢索而不便於學習,所以我對系統加以了說明,特別在輔音問題上,我改變了排列順序,是以發音方法而不是字母來排序。
    2、母音系統應以長音為基準,通過長音認識短音,而不是先說短音再說長音。
    3、長母音é我不同意U魚的擬音和描述,長母音ó我不同意她的描述。短母音基本同意她的描述,但擬音在細節問題上有一些不太同意U魚的意見。
    4、雙母音加了一些描述。
    5、分音符的問題我放在後面專門講音節的部分講,分音符的作用我認為U魚說得雖然不錯但是不夠准確和完善。
    6、U魚的單輔音的部分,摻雜了幾個昆雅所無只見於辛達的輔音,具體有:ch、dh、ph。又有輔音叢錯誤列入其中,具體有hl、hr、ng,這些我都刪去了(輔音叢改在後面專門敘述)。還有一些沒有列出的,我都加了進去。
    7、輔音的不送氣和送氣、清和濁問題U魚沒有系統的說明,於是沒有說明t、p、c(k)是不送氣音(即對應為漢語拼音中的bㄅ、dㄉ、gㄍ),而認為其是送氣音。另外我增加了用現代漢語近似地模擬清濁對立的一點兒建議。
    8、昆雅里普遍的所謂「輔音齶化、唇化」問題(即ty、ly、ny、hy、ry、qu(kw)、gw、hw),U魚沒有說明,說明了的hw的描述錯了,ty把母音/u:/混了進來,有些音沒列出來,我加以了補充。同時我認為這兩個問題和半母音(即y、w)的問題是一致的,所以一起作了說明。
    9、h只有到第三紀受其他語言影響才在獨用時變成了英語中的h的發音,而它的「正音」確實是德語bach、acht中的h,同時也就是漢語拼音里的hㄏ(漢語之hㄏ和英語之h是兩個不一樣的音,切記)。
    10、音節重音的問題,個人覺得U魚說得過於簡略,而且覺得這句話「詞里如果有個長母音或者詞尾有個輔音來結尾的就是長音節詞,兩者皆無的就被稱為短音節詞。長音節詞就在倒數第二個音節重讀,而短音節詞則在倒數第三個重讀」不通,說明得很奇怪,所以重新寫過。
    具體的內容將在下面說明,本文因是「正」,所以更重要的文字是在具體擬音和描述前的語音學理論說明,相關昆雅語發音的推論在這個部分,要精確發音個人以為如沒怎麼學過語音學的人還是該先看看理論部分比較好。當然,和U魚的不同意見的原因也集中在這里了,盼望大家討論指正。
    又及,為了使用方便,在提到漢語發音時,即有大陸地區通用的羅馬字母拼音,也有台灣地區通用的相應的注音字母。
    特別感謝雪鷹姐姐提供有關上海話的發音資料。
    若要查閱方便,可看稍後就會發表的本文的對應篇「昆雅語音略說」,基本上只有具體擬音和描述。

    一、母音

    定義:發音時氣流不受阻礙發出的音,波形呈現規律性變化,與物理學中所說的「樂音」一致。漢語中的aㄚ、oㄛ、eㄜ、iㄧ、uㄨ、üㄩ,英語中的a、e、i、o、u,都是母音。
    母音有單母音和復母音之分,簡單而言,單母音就是一個母音,復母音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母音結合而成的母音。同時,單母音常常還有用長短不同來區分語言的,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單母音:單母音是母音的基礎,先來看單個母音發音的規則。
    母音發音時不用阻塞氣流,因此發音規則的描述相應比較簡單。主要是和口型及舌位有關。口型包括嘴巴張開的大小程度和嘴唇圓與不圓(傳統的音韻學則形容為「合口」和「開口」)的問題,舌位主要是舌頭往前頂還是往後頂的問題(盡管還有一個舌頭抬高壓低的問題,但是舌位的高低其實是受開口大小控制的)。舉例說明:發a時嘴巴張得最大(同時舌頭自然壓得最低),舌頭向後靠(尤其是和ng連用發ang時),嘴唇不圓(開口)。發i時嘴巴變成了一條縫(同時舌頭自然抬得高),舌頭盡量往前頂,嘴唇不圓(開口)。發u時嘴巴變成一條縫(同時舌頭自然抬得高),舌頭盡量往後靠,嘴唇圓(合口)。
    又及,上面提到的三個單母音a、i、u,就是嘴巴張得最大(a)和最小(i,u),舌頭最靠(i)前和最靠後(u),嘴唇不圓(a,i)和圓(u)的極點,所以在所有語言中,這三個單母音是最常見的。也就是說,幾乎人類的所有語言都會有這三個單母音a、i、u。

    註:但a的情況較復雜些,其舌位的前後往往和前後的其他音有關,如漢語中,anㄢ(安)的a舌位靠前,獨立的aㄚ(啊)舌位居中,angㄤ(昂)的a舌位靠後,漢語英語都不分辨這三個a的不同,但是在考慮昆雅的短母音a時我認為正是對這三個a的區別形成了昆雅語長音á 和短音a的不同。

    復母音:兩個或兩個以上母音「組合」發音。及一次振動聲帶時口型變化兩次和兩次以上。漢語中的aiㄞ、eiㄟ、aoㄠ、iaㄧㄚ、ieㄧㄝ、ouㄡ、uaㄨㄚ、uoㄨㄛ、iaoㄧㄠ(拼音方案中通常寫作yao)、iouㄧㄡ(拼音方案通常簡寫作iu)、uaiㄨㄞ、ueiㄨㄟ(簡寫作ui)、üeㄩㄝ都是復母音。
    這里需要分辨復母音和幾個單母音並列的問題,復母音並不是單純地兩三個單母音排列在一起。請看下面的例子。
    英語中的ruin(毀滅)里有ui這樣的並列,然而我們知道那是ru-in兩個音節的母音,ui在英語里根本不是個雙母音。還有比如liar(說謊者),看音標的話是/ 'lai«/,乍一看象個三母音,實際上是兩個音節lai和«的拼合,只有一個雙母音和一個單母音而已,英語里並沒有三母音。
    要言之,復母音是在一次聲帶振動時口型快速連續的變化兩次或兩次以上(所以復母音還有個名稱叫「滑音」,彷彿從一種口型連續滑動到另一種口型)。而簡單的母音排列是兩次或兩次以上振動聲帶,每次振動聲帶口型只有一種。聽覺上而言,復母音是「一個音」,只不過這「一個音」的變化比單母音更微妙,而簡單的母音排列是兩個和三個以上分離的音。

    註:復母音的問題,很多英語教材里就在亂寫,什麼英語也有三母音的,把單純的母音排列和復母音的概念搞混了,因此在這里特別說明一下。

    長短母音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人們在有關的概念上常常是不清楚的,以為長短母音就是「發音時間長短」的區別,這是很不全面的認識。
    第一,長短母音里,往往長母音才是發音的基礎,所以要討論發音,應以長母音為標准,然後再拿短母音和長母音比較。我看U魚的教程,在這一點上恰恰是做反了,所以這里特別說說。
    第二,短母音往往並非僅是「長母音發音時間縮短」,而是短母音發音時開口比長母音略大或者舌位略靠後造成的。只有一個例外,就是開口最大的a,英語里和它在聽感上相似而時間感覺也比較「短」的短母音是開口比它略小的 / Ã / 或 / Q /。
    舉個例子,英語里長音「/ i: /」確實是是國際音標里的/ i /加長了一點兒,也就是漢語拼音里的i(衣)把發音時間加長一點兒。這個音的開口,前面提到過,是最小的一個母音。於是英語里的短音/ i /就開口不足,嘴巴張得略大了一點,從而在國際音標里的實際音質是/ I /。在聽感上,我們會覺得英語的短音i聽上去更象 / e /,因為 / e / 正是寬式國際音標里開口略大於 / i / 而其他都一樣的音。再如,英語里的長音 / : /,它就是國際音標里的 /  /加長,而它的短母音開口比它略大,查下去是一個開口和a一樣大的音,音標記著 /  /(一個倒著寫的ɑ)。這個音和a的唯一區別是,發a時嘴唇展開,發 /  / 時嘴唇要撮圓。
    有關短母音的准確音標,請不要看一些比較老的字典,推薦去看朗文的各新版字典,你就會發現以前的簡單的「/ i: / 、 / i /」和「/ : /、/  /」這樣的對寫的音標已經被 「/ i: / 、 / I / 」和「/ : /、/  /」取代了。

    昆雅語的母音

    昆雅語有長6短6共12個單母音:á、é、í、ó、ú 和 a、e、i、o、u ,如果要粗略地用漢語來表識其讀音且不計長短母音之別,大約就可以讀作「啊、誒、衣、哦、屋」。

    á/A:/ 和 a/ a / :á 和a的問題英文教程的作者覺得短音a很難形容,我考慮了很久,參照英文作者的描述(如西班牙語中的a就是短母音a),最後我認為,長母音a正是漢語里的「aㄚ(啊)」加長,即漢語獨發「啊」時情況。而短母音a是我們發「anㄢ(安)」中的a的發音。有些漢語方言區的人鼻音不重(比如我的家鄉話成都話),發「安」時常常不帶後鼻音,這樣講出來就很象昆雅中的短母音a了,唯一還有點兒區別就是發音時間盡量短促。這個音,可能很多人覺得和英語的「a/Q/」非常相似,英語教程的作者也這么形容,說它是一個介於「英語的(f)a(ther)和英語(c)a(t)之間」的音。我這里用比較嚴格的國際音標來標寫,以示它們的區別。
    é/I:/ 和 e/e/ :é 被形容成介於 / e / 和 / i / 之間的一個母音,其實,它們之間的母音就應該是前面提到的英語里的短母音 i / I /(注意音標里大小寫表示的音可不一樣),惟其發音時間要拖長一些。而 e 作為短母音,遵循前面所講的原則,短母音開口應較大,自然地就落到了 / e / 的位置上,這個音我們很熟悉了,英語里非常常見,諸如end、set等等中的e。至於漢語,要注意的是漢拼音里單獨的eㄜ是個「鵝」的音,國際音標其實是 / F /,只有在諸如「ie(葉)ㄧㄝ」的復母音里才有真正的 /e/ 。
    í/i:/ 和 i/i/ :í 不用說也是簡單的,音標是 /i:/,發音正如漢語里的「iㄧ(衣)」加長。i 卻讓人犯難了,托爾金曾把它直接描述為開口較大的英語里的短母音 i (理論上也本該如此),但出現的問題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那就是這個音和前面提到的é /I:/ 發音重合了,這顯然是很有些荒謬的。後來托爾金作了修改,強調該音依舊要「發音完全到位」,也就是說和長音 í 確乎然只有時間長短上的差異。個人的意見是,為了有區別效果,大概發長音í 時會特別有意地拖長此音,以此來和短音 i 區別。
    ó/o:/ 和 o// :ó 對說漢語的人來說其實是相當簡單的一個音,那就是漢語拼音中的「oㄛ(哦)」加長。在英語教程里,對它的描述是「一個介於 // 和 /u/ 之間的音」,也就是 /o/,只是英語里沒有 /o/ 這個母音,倒是漢語里有,因此就我們就方便多了。那麼,按我們前面說的原則,短母音 o 的音標就應該是比 /o/ 開口略大的音,音標圖上就可以查出是我們不陌生的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托爾金強調該音比 // 開口還要大些,那這個音變成英語里o的短母音 // 了,開口和漢語的a一樣大,但是要把嘴唇撮圓了來發,聽著還真有些象拼音里的aㄚ。所以能准確地發英語單詞里的 dog、pot 等的音,發昆雅的短母音 o 是很簡單的
    註:不過話說回來,我聽過很多中國人發這個音都有問題,把它發得象漢語拼音里的「oㄛ(哦)」一樣。
    ú /u:/ 和 u/U/ :頂簡單的一對音,一個就是英語里的長母音/u:/,漢語的「uㄩ(屋)」加長,另一個就是英語里的短母音。英語教程里形容它應該比長母音「圓一點兒」,其實呢,這正是嚴格意義上的英語短母音,一個比 /u/ 開口略大的音,國際音標就寫作 /U/,仔細看看得出來它是一個倒寫的希臘字母Ω。注意這個音接近漢語拼音中的「oㄛ(哦)」,聽感上也是如此,口型上看著比 /u/ 就更圓些。能准確地發英語單詞里的 put、could 等的音,發昆雅的短母音 u 是很簡單的。
    註:同樣的,很多中國人發這個音還是有問題,把它發得很英語里的長母音 /u/ 一樣了。

    昆雅語雙母音
    六個,即ai, au, eu, iu, oi, ui。了解了單母音後再看這些雙母音,倒是比較簡單,這里先引用U魚的教程里的話「Quenya的這六個雙母音重音均在第一個母音,而連讀滑過第二個母音。不過從第三紀開始,iu 的讀音重音在第二個母音上,也就是滑過輕讀的i 而重讀u 」,所謂「滑過」,前面已經辨析了,就是在一次聲帶振動中口型變動兩次,第一次和前一個母音的口型相似,第二次和後一個母音的口型相似,中間的變化過程必須是平滑的。但請注意,雙母音因為發音時間有限,前後兩次口型變化的時間必須短促,這並不以為著必然的是短母音的口型在做拼合,具體該怎麼發在現實語言中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至於托爾金所造的精靈語,我們就直接看他給出的描述。

    ai/ai/ :英語教程里說等同於「aisle/ail/」中的「/ai/」,即漢語中的雙母音「aiㄞ(愛)」。
    au/au/ :英語教程里說等同於「cow/kau/」中的「/au/」,即漢語中的雙母音「aoㄠ(奧)」(註:漢語拼音寫出的雙母音aoㄠ,其國際音標應為/au/)。
    eu/«u/ :英語教程里說極近似於「so/s«u/」中的「/«u/」,即漢語中的雙母音「ouㄡ(歐)」(註:漢語拼音寫出的雙母音ouㄡ,其國際音標應為/«u/)。只是第一次口型時應該做得象/e/,所以初發音時開口還要小一點兒,舌位靠前一點兒。
    iu/ju:/:英語教程里說等同於「yule/ju:l/」中的「/ju:/」,這個音請注意了,因為漢語里沒有相似的音。這里只能說說口型,/j/其實是很近似於/i/的半母音y(國際音標也可以寫作/y/,半母音的問題後面說輔音時還會專講),因此開始的口型類似於/i/,開口極小,比發/i/時還小,然後嘴唇撮圓,嘴巴張大一點點,舌頭往後滑,形成/u/的音。
    oi/i/ :英語教程里說等同於「toy/ti/」中的「/i/」,漢語里沒有相似的發音。其口型是,先開口比自然狀態略大一點兒,舌位靠後,嘴唇撮圓,然後嘴唇一面展開一面收到最小,舌頭也往前頂到最前。
    ui/ui/ :英語教程的作者在英語和印歐語里似乎都沒有找到可以對應的音,所以花了很大力氣來描述。這個先「u」後「i」的雙母音在漢語里似乎有個近似的音,那就是漢語拼音里的「uiㄨㄟ(為)」,然而特別要請大家注意的是,漢語拼音之「uiㄨㄟ」的國際音標應該是「/uei/」,一個三母音,因此精靈語的「i」其實並不是「對」,但聽上去你會覺得音很相近。區別就在於,/uei/ 中間還有個/e/的口型過渡,/e/開口較大,而單有/u/和/i/的口型的話,它們開口都是最小的,你會覺得/ui/比/uei/要「扁一些」,發音「不夠圓滿」。至於口型過渡,則是開口到最小,舌頭放在最後,嘴唇撮圓,然後嘴唇慢慢展開,舌頭往後移。特別注意重音和一般雙母音不同,是先輕後重,換成漢語最好用二聲聲調來念就象了。

    二、輔音
    第一句就是要提醒母音在語音中占優勢地位的說漢語的人,千萬千萬不要小看輔音的問題,對待輔音要非常小心,因為比起母音來,輔音的發音規則更復雜,輔音本身的數量也更多,輔音也比母音難掌握,稍一不留心就會出錯或者弄昏頭。盡管昆雅語里有好些音可以用英語中的音直接對應,但實際上是很多中國人在發英語輔音時就有許多誤解(汗,但是好象母音也不能算了解得很清楚)。因此以下先講輔音的發音規則,可能顯得非常煩瑣,但請耐心先看了再看後面的具體分析,切記切記。

    定義:發音時氣流受阻礙發出的音,波形呈現不規律地變化,與物理學中所說的「噪音」一致。漢語中的所有聲母再加上韻母中用來做韻尾的「前鼻音nㄋ,後鼻音ng」,都是輔音。

    輔音的發音規則:涉及到兩個問題:發音部位、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在我們理解輔音的定義時要注意到一個問題,既然發輔音時要讓氣流受到阻礙,那麼你就得讓什麼東西去阻礙氣流,能夠阻礙氣流的無疑是我們嘴巴里能活動的部分,即唇、齒、舌、小舌、喉頭。唇、齒活動不多,主要是連在下顎上隨嘴巴的開合運動。舌頭最靈活,絕大部分輔音就靠它前堵後堵來發音了。小舌就是口腔後面那個懸垂體,自己不能動,除非有氣流來「振動」它。喉頭一般是不能動的,不過喉頭上的骨頭是軟骨,因此肌肉的收縮可以讓它略作擠壓,從而發出幾個對說漢語的人來說很有點兒「痛苦」的擠喉音。以下是各發音部位簡介。
    雙唇:上下唇湊在一起阻礙氣流,漢語拼音中的bㄅ、pㄆ、mㄇ。
    唇齒:上齒咬著下唇阻礙氣流,漢語拼音中的fㄈ。
    齒間:舌尖從兩齒間伸出,上下齒咬著舌頭(咳,當然不是用力狠咬,就是做出咬的樣子而已)阻礙氣流。漢語里沒這種音,英語里卻用,就是「/θ/(three中的th)」和「/ð/(this中的th)」,昆雅語沒這個音,辛達語卻有,因此不要忽略。說漢語的人常把它們發錯,不把舌頭伸出來,發成了漢語拼音中的「sㄙ、rㄖ」之類的音。剛開始學發這兩個音的人,就算你伸得太過分象弔死鬼,也比不伸好哦^^,慢慢就習慣了嘛。
    舌尖前(中):齒背舌尖,舌尖抵住上齒(極個別時是下齒)的背面。漢語拼音中的dㄉ、tㄊ、nㄋ、lㄌ和zㄗ、cㄘ、sㄙ。注意英語中的s和漢語的sㄙ雖然幾乎一樣,但漢語中的sㄙ舌尖抵的是上齒背,英語中的s舌尖抵的是下齒背。
    舌尖後:上齒齦舌尖,舌尖抵住上齒齒齦。漢語拼音中的捲舌音zhㄓ、chㄔ、shㄕ和rㄖ。
    舌葉音:昆雅語中沒有這類音,但英語里有很多,而說漢語的人很難發好這些音,下面的文字說明之針對英語正音而言,是順便的題外話,文字較多,可以略去不看。
    上齒齦舌葉,請注意舌葉的概念,舌葉是指舌尖後面一點兒兩側的部分。英語里有幾個舌葉音就是「/dZ/(jack的j)」、「/tS/(check中的ch)」、「/S/(share中的sh)」、「/tr/(destroy中的tr)」和「/dr/(dragon中的dr)」,而這幾個音,中國人經常發不好,把它們發成相近的漢語拼音中的「jㄐ、qㄑ、xㄒ、chㄔ、zhㄓ」。拋開其他不說,首先發音部位就不對。但舌葉這個發音部位對中國人來說感覺很難,因為它是要求舌尖後面兩側的部位與齒齦接觸,而中間那部分舌頭要凹陷下去。其實呢,發好這幾個音要注意的是口型。請看下面的截圖,注意截圖中萊戈拉斯的口型,他正在念「destroy」。很有些奇特的,他的嘴巴撅成了一個有點兒方的形狀。然後你可以去看鏡子。當你發「jㄐ、qㄑ、xㄒ」時,你的嘴唇在往後拉並沒有撅起來,所以就不對。正確的做法就是象萊戈拉斯那樣把嘴唇撅起來,自然你的舌頭兩邊就翹起和齒齦抵在一起了。
    舌面前(中):硬齶舌面前,舌頭除了舌尖一點都是舌面,舌面的前部抬起來抵住口腔上方的硬齶。漢語拼音中的jㄐ、qㄑ、xㄒ。
    舌面後(舌根):軟齶舌面後,舌面後俗稱舌根,舌根和軟齶抵在一起。漢語拼音中的 gㄍ、kㄎ、hㄏ。
    小舌音:小舌舌面後,舌根去和小舌抵在一起。漢語英語里都沒有這部分的音,昆雅也沒有,下面的說明文字可以略過不看。
    可以從舌根音去推導,即發舌根音時,舌頭還要用力「往後扯」,這樣就能和小舌抵在一起,剛開始學這個音的中國人會覺得很痛苦,習慣了就好。順便說個題外話,其實漢語里的舌根音的一部分很可能就是從小舌音發展過來的。英語里也有個小舌音的拼寫「遺跡」,那就是「queen」里的「qu」,不過現代已經變成發音相應不那麼費力的舌根音「kw」了(輔音發音從後往前推移是語言總的變化趨勢,口腔後部不怎麼靈活的舌根小舌喉部的發音在慢慢消失,而口腔中前部靈活的舌頭的作用越來越大)。
    喉壁音:擠喉音本音漢語英語里沒有,精靈語也提不到它們。以下文字可略過不看
    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痛苦」的音,喉部(主要是喉頭咽腔)的肌肉努力收縮,能讓環狀軟骨構成的喉頭收緊,並抽空裡面的空氣,然後忽然放開,這時候也不是通常發氣出音,而是吸氣,氣流倒灌進本來抽緊的喉頭(請想像給輪胎打氣的效果),從而發出聲音,
    喉音:口腔自然打開,喉頭略縮緊(不用象喉壁音那麼緊)發音。小心注意,這里有一個被很多人「誤會」了的音,昆雅里也會提到這個音的問題。本音就是英語里的「h/h/」正是這里的音,而很多中國人以為它是漢語拼音里的舌面後(舌根)音「hㄏ/x/」。看看國際音標就知道它們是兩個不同的音。漢語里發舌根音,如前所述,那是舌頭根部要緊張要和軟齶抵在一起,而英語里發喉音,舌頭根部千萬千萬不要緊張,要放鬆,聲音要「從喉嚨里發出來」,聽感上會覺得更低沉。

    發音方法:發音部位就是我們用什麼部分去阻礙氣流,而發音方法就是阻礙氣流後我們怎麼樣讓氣流發音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又涉及三個小問題:阻礙方式、清濁、送氣不送氣。

    阻礙方式:塞(爆破)、塞擦、擦、鼻、邊、邊擦、顫、閃
    塞(爆破)音:先把氣流完全隔斷,然後突然大大打開讓氣流「蹦」出來。漢語里的bㄅ、pㄆ、dㄉ、tㄊ、gㄍ、kㄎ就是塞音。如bㄅ、pㄆ是雙唇塞音,即雙唇閉攏後突然大大打開。Dㄉ、tㄊ是舌尖前(中)塞音,gㄍ、kㄎ是舌根塞音。
    塞擦音:先把氣流完全隔斷,然後突然小小打開,先有點兒「蹦」出來的感覺,然後因為打開的通道太小,氣流就「擦」著發音器官「擦」出來。漢語里有舌尖前(中)塞擦音zㄗ、cㄘ,舌尖後塞擦音zhㄓ、chㄔ,舌面前塞擦音jㄐ、qㄑ。
    擦音:一直保留一個小小的氣流通道,氣流就一直「擦」著發音器官「擦」出來。漢語里有唇齒擦音fㄈ,舌尖前(中)擦音sㄙ,舌尖後擦音shㄕ、rㄖ,舌面前擦音xㄒ,舌面後(舌根)擦音hㄏ。
    鼻音:發音時鼻腔通道打開,氣流不僅從口腔出來,也從鼻腔出來,甚至有時候就只從鼻腔出來。漢語里有雙唇鼻音mㄇ,舌尖前(中)鼻音nㄋ,和舌面後(舌根)鼻音ng(為了書寫方便,拼音ng兩個字母代表的其實是一個音,這不用多說明了吧)。
    邊音:發音時發音部位抵在某個地方(一般是舌尖前、後,還有小舌),因為舌頭兩邊也有空隙,如果讓氣流從舌頭兩邊的空隙流出去,那就是邊音了。漢語里有舌尖前(中)邊音lㄌ。
    邊擦音:發邊音時,舌用肌肉的力量「展平」一點兒,就和口腔壁靠得很近,這時氣流就舌頭兩邊流出時有「擦」出的效果。漢語英語里都沒有相似的發音。
    顫音(滾音):只有兩個音。一個是舌尖前(中)顫音,用舌尖抵住齒背,氣流向那裡沖過去,但不是一下就沖開,而是舌尖連顫幾下(打幾個滾兒)。漢語英語里雖然沒這個音,但俄語里那個舌頭直打滾的音就是它,而且即使一點兒俄語不懂的人,只要聽過一次對這個音印象就很深刻,所以倒不難解釋。另一個是小舌顫音,舌根小舌上阻礙氣流的時候,氣流出來也不是一下沖開,而是讓小舌(就是那個懸垂體)連顫幾下,德語法語里有這個音,有些人漱口的時候把水包在嘴裡呵嚕嚕的轉,發出的也就是這個音。
    閃音:顫音只顫一下就是閃音。其實呢,倒是可以看看相應的塞音,比如舌尖前(中)音里,塞音是我們熟悉的dㄉ、tㄊ,就是舌尖抵在齒背阻礙氣流後突然大大放開發音。而舌尖前(中)對應的閃音,不也是先阻礙氣流,然後放開讓氣流沖出來嗎,顫音呢因為要顫好幾次所以很容易分辨,那閃音呢,既然只顫(閃)一下,那和塞音有什麼區別?區別就是,閃音阻礙氣流時用力不那麼大,放開時也沒有那麼誇張,所以聽上去「弱」一些。英語里的「r/r/」就是個舌尖前(中)閃音,注意它可不是漢語拼音里那個舌尖後擦音「rㄖ/ ½ /」。發英語里的「r」的時候,最好舌尖就做個向上抬的樣子,不要真的抵上齒背,然後立刻向後向下一收讓氣流比較平緩地流出即可。反之,發漢語的「rㄖ」,舌尖緊抵住的是齒齦(所以覺得是「捲舌」),留下一個很細的通道讓氣流「擦」出來。

    清濁:清、濁是很古老的中國傳統音韻學的概念(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不過本來中國的傳統音韻學就是受印度的梵語影響,而梵語對語言的研究有大大影響了歐洲的語言學,所以清音和濁音的概念正與國外所說的「有聲輔音」和「無聲輔音」一致。清輔音(有聲)指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輔音,濁輔音指發音時聲帶要振動的輔音。
    注意只有塞、塞擦、擦、邊擦音有清濁對立(就是清音濁音都有)的問題,而鼻音、邊音、邊擦音、顫音、閃音都只有濁音,所以不存在清濁的對立

    9. 齶側是口腔的什麼部位

    面對唇、頰粘膜的一側稱為唇側(labial)或頰側(buccal)。面對舌的一側稱為舌側(lingual),舌側在上頜也稱齶側(palatal)。

    10. 關於描述人身體部位的英文單詞

    之前有人曾經給出過答案,請參考!!!

    頭:head
    頭頂:the top (或:crown)of the head
    發:hair of the head
    額:forhead
    太陽穴:temple
    面部:face
    頰:cheek
    顴骨:cheekbone
    眼:eye
    眉毛:eyebrow
    睫毛:eyelash
    眼皮:eyelid
    眼球:eyeball
    瞳孔:pupil
    虹膜:iris
    耳:ear
    耳膜鼓:ear drum
    聽道:auditory canal
    鼻:nose
    鼻孔:nostril
    鼻腔:nasal cavity
    鼻樑:brdge of the nose
    人中:philtrum
    口:mouth
    唇:lip
    舌:tongue
    牙:tooth(teeth)
    齒冠:crown
    齒齦:gum
    齒根:root;fang
    (牙)琺琅質:enamel
    硬齶:hard palate
    軟齶:soft palate
    小舌:uvula
    扁桃體:tonsil
    聲帶:vocal cords
    咽頭:pharynx
    下巴:chin
    顎,頜:jaw
    顎骨:jawbone
    頸;脖子:neck
    吼:throat
    咽喉:larynx
    項;頸背:nape(或:scruff)of the neck
    身軀,軀干:trunk
    背:back
    肩:shoulder
    腋窩:armpit
    胸:chest
    乳房:breast;thorax
    乳頭:nipple
    腰:waist;loins
    肚臍:navel;belly button
    腹:abdomen;belly
    上腹:the upper abdomen
    下腹;the lower abdomen
    腹股溝:groin
    臀部:buttocks;hips;bottom;backside
    生殖器:genitals;genital organ
    肢:limb
    臂:arm
    上臂:upper arm
    前臂:fore arm
    胳膊彎:bend (或:crook)of the arm
    肘:elbow
    腕:wrist
    手:hand
    手背:back of the hand
    手掌:palm of the hand
    手指:finger
    大拇指:thumb
    食指:forefinger;index finger
    中指:middle finger
    無名指:ring finger
    小指:little finger
    指甲:finger nail
    腿:leg
    大腿:thigh
    小腿:lower leg;shank
    膝:knee
    膝關節:knee joint
    膝蓋骨:kneecap
    膝彎:hollow of the knee;back of the knee
    腿肚:calf
    踝:ankle
    足:foot(feet)
    腳背:instep
    腳掌:sole of the foot
    後跟:heel
    趾:toe
    趾甲:toenail
    心臟:heart

    肌肉:muscle
    胸肌:pectoral muscle
    腹肌:abdominal muscle
    三角肌:deltoid muscle

    腦:brain
    大腦:cerebrum
    小腦:cerebellum

    Or

    bone 骨
    cartilage 軟骨
    bone marrow 骨髓
    vertebra 椎骨
    cervical vertebrae 頸椎
    thoracic vertebrae 胸椎
    lumbar vertebrae 腰椎
    sacrum 骶骨
    coccyx 尾骨
    rib 肋
    costal bone 肋骨
    sternum 胸骨
    sternal angle 胸骨角
    cranium, skull 顱
    orbit 眶
    paranasal sinus 鼻旁竇
    frontal sinus 額竇
    maxillary sinus 上頜竇
    sphenoidal sinus 蝶竇
    ethmoidal sinus 篩竇
    pterion 翼點
    cranial fontanelles 顱囟
    clavicle 鎖骨
    humerus 肱骨
    scapula 肩胛骨
    radius 橈骨
    ulna 尺骨
    carpal bones 腕骨
    metacarpal bones 掌骨
    phalanges 指骨/趾骨
    hip bone 髖骨
    ilium 髂骨
    ischium 坐骨
    pubis 恥骨
    acetabulum 髖臼
    femur 股骨
    patella 髕骨
    tibia 脛骨
    fibula 腓骨
    tarsal bones 跗骨
    metatarsal bones 跖骨
    arthrology 關節學
    fibrous joint 纖維連結
    cartilaginous joint 軟骨連結
    synosteosis 骨性結合
    joint, articulation 關節
    vertebral column 脊柱
    intervertebral disc 椎間盤
    thoracic cage 胸廓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顳下頜關節
    shoulder joint 肩關節
    elbow joint 肘關節
    radiocarpal joint/wrist joint
    橈腕關節
    pubic symphysis 恥骨聯合
    pelvis 骨盆
    terminal line 界線
    sarotuberous ligament
    骶結節韌帶
    sarospinous ligament骶棘韌帶
    greater sciatic foramen
    坐骨大孔
    hip joint 髖關節
    knee joint 膝關節
    ankle joint 踝關節
    transverse tarsal joint
    跗橫關節
    meniscus 半月板mycology 肌學
    muscle 肌肉
    tendon 肌腱
    aponeurosis 腱膜
    fascia 筋膜
    trapezius m. 斜方肌
    latissimus dorsi m. 背闊肌
    erector spinae m. 豎脊肌
    sternocleidomastoid m.
    胸鎖乳突肌
    pectoralis major m. 胸大肌
    serratus anterior m. 前鋸肌
    intercostal m. 肋間肌
    diaphragm 膈
    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m.
    腹外斜肌
    inguinal ligament 腹股溝韌帶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腹直肌鞘
    linea alba 腹白線
    inguinal canal 腹股溝管
    inguinal triangle 腹股溝三角
    deltoid m. 三角肌
    biceps brachii m. 肱二頭肌
    triceps brachii m. 肱三頭肌
    gluteus maximus m. 臀大肌
    sartorius m. 縫匠肌
    quadriceps femoris m.股四頭肌
    adctor magnus m. 大收肌
    triceps surae m. 小腿三頭肌
    splanchnology 內臟學
    alimentary system 消化系統
    digestive tube/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
    oral cavity 口腔
    palate 齶
    tongue 舌
    cheek 頰
    tooth 牙
    tonsil 扁桃體
    salivary glands 唾液腺
    sublingual gland 舌下腺
    parotid gland 腮腺
    submandibular gland 下頜下腺
    pharynx 咽
    esophagus 食管
    stomach, gaster 胃
    cardia 賁門
    pylorus 幽門
    small intestine 小腸
    odenum 十二指腸
    jejunum 空腸
    ileum 回腸
    caecum 盲腸
    vermiform appendix 闌尾
    colon 結腸
    sigmoid colon 乙狀結腸
    rectum 直腸
    anal canal 肛管
    anus 肛門
    liver, hepar 肝
    porta hepatis 肝門
    gall bladder 膽囊
    pancreas 胰
    respiratory system 呼吸系統
    nose 鼻
    nasal cavity 鼻腔
    larynx 喉
    trachea 氣管
    bronchus 支氣管
    lung 肺
    pleura 胸膜
    pleural cavity 胸膜腔
    pleural recesses 胸膜隱窩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隱窩
    mediastinum 縱隔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統
    kidney 腎
    renal hilum 腎門
    renal pedicle 腎蒂
    ureter 輸尿管
    urinary bladder 膀胱
    urethra 尿道
    reproctive system生殖系統
    testis 睾丸
    epididymis 附睾
    ctus deferens 輸精管
    ejaculatory ct 射精管
    spermatic cord 精索
    prostate/prostate gland前列腺
    seminal vesicle 精囊
    bulbourethral gland 尿道球腺
    scrotum 陰囊
    penis 陰莖
    ovary 卵巢
    uterine tube 輸卵管
    uterus 子宮
    vagina 陰道
    mamma, breast 乳房
    perineum 會陰
    pelvic diaphragm 盆膈
    urogenital diaphragm尿生殖膈
    peritoneum 腹膜
    greater omentum 大網膜
    omental burse 網膜囊
    mesentery 腸系膜
    subphrenic space 膈下間隙
    rectovesical ponch
    直腸膀胱陷凹
    rectouterine pouch
    直腸子宮陷凹
    angiology 脈管學
    cardiovascular system
    心血管系統
    lymphatic syatem 淋巴系統
    heart 心
    cardiac atrium 心房
    cardiac ventricle 心室
    tricuspid valve 三尖瓣
    mitral valve 二尖瓣
    conus arteriosus 動脈圓錐
    pulmonary orifice 肺動脈口
    aortic sinus 主動脈竇
    interatrial septum 房間隔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室間隔
    sinuatrial node 竇房結
    atrioventricular node 房室結
    atrioventricular bundle房室束
    coronary artery 冠狀動脈
    pericardium 心包
    pulmonary trunk 肺動脈干
    arterial ligament 動脈韌帶
    common carotid a.
    頸總動脈
    carotid glomus 頸動脈小球
    internal carotid a. 頸內動脈
    facial a. 面動脈
    superficial temporal a.
    顳淺動脈
    subclavian a. 鎖骨下動脈
    axillary a. 腋動脈
    brachial a. 肱動脈
    ulnar a. 尺動脈
    radial a. 橈動脈
    superficial palmar arch 掌淺弓
    thoracic aorta 胸主動脈
    abdominal aorta 腹主動脈
    coeliac trunk 腹腔干
    left gastric a. 胃左動脈
    common hepatic a. 肝總動脈
    splenic a. 脾動脈right gastroepiploic a.
    胃網膜右動脈
    superior mesenteric a.
    腸系膜上動脈
    common iliac a. 髂總動脈
    external iliac a. 髂外動脈
    femoral a. 股動脈
    popliteal a. 腘動脈
    posterior tibial a. 脛後動脈
    peroneal a. 腓動脈
    dorsal artery of foot 足背動脈
    uterine a. 子宮動脈
    superior vena cava 上腔靜脈
    brachiocephalic vein頭臂靜脈
    internal jugular v. 頸內靜脈
    cephalic v. 頭靜脈
    basilic v. 貴要靜脈
    median cubital v. 肘正中靜脈
    azygos v. 奇靜脈
    great saphenous v. 大隱靜脈
    portal v. 門靜脈
    paraumbilical v. 附臍靜脈
    thoracic ct 胸導管
    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腹股溝淺淋巴結
    spleen 脾
    thymus 胸腺
    sensory organs 感覺器
    visual organs 視器
    eye 眼
    cornea 角膜
    sclera 鞏膜
    iris 虹膜
    pupil 瞳孔
    ciliary body 睫狀體
    choroid 脈絡膜
    retina 視網膜
    optic disc 視神經盤
    macula lutea 黃斑
    aqueous humor 房水
    lens 晶狀體
    vitreous body 玻璃體
    conjunctiva 結膜
    lacrimal apparatus 淚器
    ophthalmic a. 眼動脈
    ear 耳tympanic membrane 鼓膜
    tympanic cavity 鼓室
    auditory tube 咽鼓管
    vestibule 前庭
    cochlea 耳蝸
    semicircular canal 半規管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周圍神經系統
    spinal nerve 脊神經
    spinal ganglia 脊神經節
    cervical plexus 頸叢
    phrenic n. 膈神經
    brachial plexus 臂叢
    median n. 正中神經
    musculocutaneous n. 肌皮神經
    intercostal n. 肋間神經
    lumbar plexus 腰叢
    obturator n. 閉孔神經
    sacral plexus 骶叢
    sciatic n. 坐骨神經
    tibial n. 脛神經
    common peroneal n. 腓總神經
    cranial n. 腦神經
    olfactory n. 嗅神經
    optic n. 視神經
    oculomotor n. 動眼神經
    trochlear n. 滑車神經
    trigeminal n. 三叉神經
    ophthalmic n. 眼神經
    maxillary n. 上頜神經
    mandibular n. 下頜神經
    abcent n. 展神經
    facial n. 面神經
    vestibulocochlear n.
    前庭蝸神經
    glossopharyngeal n. 舌咽神經
    vagus n. 迷走神經
    accessory n. 副神經
    hypoglossal n. 舌下神經
    chorda tympani 鼓索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經系統
    sympathetic nerve 交感神經
    parasympathetic nerve
    副交感神經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樞神經系統
    spinal cord 脊髓
    gray matter 灰質
    cortex 皮質
    nucleus 神經核
    white matter 白質
    mella 髓質
    fasciculus 纖維束
    ganglion 神經節
    reticular formation 網狀結構spinal cord 脊髓
    anterior horn 前角
    posterior funiculus 後索
    anterior white commissure
    白質前連合
    fasciculus gracilis 薄束
    fasciculus cuneatus 楔束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腦束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質脊髓束
    corticonuclear tract 皮質核束
    brain, encephalon 腦
    brain stem 腦干
    mella oblongata 延髓
    pyramid 錐體
    pyramidal decussation
    錐體交叉
    pons 腦橋
    midbrain, mesencephalon中腦
    red nucleus 紅核
    substantia nigra 黑質
    cerebellum 小腦
    diencephalon 間腦
    thalamus 丘腦
    hypothalamus 下丘腦
    optic chiasma 視交叉
    medial geniculate body
    內側膝狀體
    telencephalon 端腦
    lateral ventricle 側腦室choroid plexus 脈絡叢
    internal capsule 內囊
    corpus callosum 胼胝體
    corpus striatum 紋狀體
    cerebral cortex 大腦皮質
    hippocampal formation
    海馬結構
    limbic system 邊緣系統
    extrapyramidal system
    錐體外系
    cerebral ra mater 硬腦膜
    cavernous sinus 海綿竇
    epiral space 硬膜外隙
    subarachnoid space
    蛛網膜下隙
    spinal pia mater 軟脊膜
    cerebrospinal fluid 腦脊液
    endocrine glands 內分泌腺
    thyroid gland 甲狀腺
    parathyroid gland 甲狀旁腺
    suprarenal gland 腎上腺
    hypophysis 垂體
    pineal corpus 松果體

    熱點內容
    我放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0 11:57:19 瀏覽:175
    白領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0 11:57:19 瀏覽:678
    振搖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7-20 11:46:25 瀏覽:499
    英語高考建議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7-20 11:43:02 瀏覽:204
    網購投訴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7-20 11:42:24 瀏覽:246
    我們真的不合適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0 11:42:13 瀏覽:143
    故宮翻譯成英語怎麼讀 發布:2025-07-20 11:39:22 瀏覽:102
    過去幾年裡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0 11:28:32 瀏覽:964
    你爸爸用英語怎麼寫作文 發布:2025-07-20 11:27:00 瀏覽:708
    便利的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7-20 11:26:16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