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單詞 » 阿勒曼尼人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阿勒曼尼人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

發布時間: 2022-07-10 08:01:19

1. 為什麼德國在英語中是germany,在法語中是allemagne,在德語中是deutschland,這些詞的詞源與本意分別是什麼

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叫法而已。

真氣人,給你的詳細答案,不讓顯示出來。網路網管沃日尼瑪不刪貼會死啊??

2. 英語founding aspirations怎麼翻譯

英語:
founding aspirations.
翻譯:
奠定願望/建立雄心大志。

3. 說德語的國家有哪些

說德語的國家有:德國Deutschland、奧地利Österreich、列支敦斯登 Lichtenstein。

把德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的國家有:瑞士Schweiz、比利時 Belgien、盧森堡 Luxemburg、義大利 Italien。

但是在比利時德語與法語、荷蘭語並列使用,盧森堡則是德語與盧森堡語、法語並列使用;在瑞士,德語使用佔75 %,法語、義大利語和羅曼士語也為官方語言;義大利只在南蒂羅爾部分地區德語與義大利語和拉亭語並列使用。

德語作為少數民族語言的國家:丹麥 Dänemark 、法國 Frankreich、俄羅斯 Rußland、哈薩克 Kasachstan、波蘭 Polen、羅馬尼亞 Rumänien、多哥 Togo。

納米比亞 Namibia、巴拉圭 Paraguay、匈牙利 Ungarn、捷克 Tschechien、斯洛伐克 Slowakien、荷蘭 Niederlande、烏克蘭 Ukraine、克羅埃西亞 Kroatien。

摩爾多瓦 Moldawien、拉脫維亞 Lettland、愛沙尼亞 Estland、立陶宛 Litauen。

德語中存在的獨有特點是:

因為德語和英語屬同一語系,所以一旦你發現它們的相似之處,學起來就簡單了。

以及,相比之下,德語是一門拼讀型的語言,也就是說和英語相比,德語是沒有音標的。德語是一門描述性較強的語言,很多名詞經常是物體和動作組合在一起,比如Fernsehen(電視機),就是把fern-(遠) 和sehen-(看) 組合在了一起。

其實英語中有不少詞是受到德語的影響,比如最常見的就是Kindergarten(幼兒園),以及,德國人的造詞能力有時候也讓很多其他國家的人驚嘆,比如英語中的Schadenfreude(幸災樂禍)就是源於德語,還有「Zeitgeist(時代精神)」、「Angst(恐懼)」等德語詞,在英語中也同樣適用。

不過德語對英語也抱著開放的態度,但是會根據語法加上詞尾或者名詞詞性,這種德語被英語影響的語言現象也被稱作「Denglisch」。徐匯哪家德語培訓比較好?學習德語到品德德語

4. 奧地利說什麼語言

奧地利說的是德語,官方語言是德語。
1、口語使用上德意志語的多種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亞方言、下巴伐利亞方言),與書面語差別較大。
2、奧地利的德語標准與德國使用的德語標准也有一些區別。
奧地利共和國,簡稱奧地利(Austria),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議會制共和制制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作為一個內陸國家,與多國接壤,東鄰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鄰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西鄰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鄰德國和捷克,國土面積83855km²。首都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
奧地利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1年排世界第19位,其工業特點是國有化程度高,國有企業控制了95%的基礎工業和85%以上的動力工業,產值及職工人數均占其總數的70%,1995年加入歐盟,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55年宣布為永久中立國,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歐元。

5. 為什麼german 復數不是 germen 而是germans

german是一個獨立詞,不像policeman等是合成詞,所以復數是在詞尾加s,即:germans。

一、含義

n. 德國人;德語。

adj. 德國人的;德語的;德國的。

二、用法

作名詞含有德國人, 德意志人,日爾曼人,德語,日爾曼語,德國華爾茲舞,德國華爾茲舞舞會,德國式等意思。

作形容詞含有同父母的,同祖父母的,同外祖父母的,德國人的,日耳曼人的,德語的, 日耳曼語的,德國的,德意志的,外祖父母的,關系密切的,德國文化的等意思。

She' s a German who was naturalized in Canada.

她是入了加拿大籍的德國人.

My English teacher is a young German.

我的英語老師是位年輕的德國人。



(5)阿勒曼尼人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擴展閱讀

近義詞:High German。臨近單詞:germane、germ、Germano、Germant。

一、High German

1、含義:n. 高地德語;標准德語。

2、舉例

When it comes to German, I know nothing.

談到德語,我一竅不通。

二、germane

1、含義:adj. 有密切關系的;恰當的。

2、舉例

The fact is not germane to this issue.

此事實與此問題無密切關系。

三、germ

1、含義:n. 細菌;微生物;胚芽。

2、舉例

Germs may invade the organism.

細菌會侵入有機體。

四、Germano

1、含義:傑爾馬諾。

2、舉例

Perry herself was joined by the likes of Grace Slick,

Lisa Germano, and Sheryl Crow procer Bill Bottrell on In Flight, her 1996 solo debut.

至少對於我來說這兩樣都十分受用,不知所雲的歌詞恰可渲染出專輯首尾兩曲試圖營造的神秘氣氛,況且那個時候我是很喜歡各種裝神弄鬼的抽象玩意的,至於風格的混雜,不就是精彩么。

五、Germant

1、含義:格爾曼特。

6. 英語單詞laspiratior的意思

aspirator表示送氣音。
送氣音也叫吐氣音。發音是呼出的氣流較強的塞音或者塞擦音。 如普通話中的p、t、k、c、ch、q六個音就是送氣音,他們分別同b、d、g、z、zh、j六個氣流呼出較弱的不送氣音相對。
在英語中,清塞音如果位於字首或重讀音節的開頭,通常是送氣音,例如在英語pen(筆)、 ten(十)、Ken(肯,人名)中,但是送氣與否沒有區別意義(不能區別語義),也就是說這些輔音在其他位置,比如音節末或以s開頭的輔音叢裏(如spun, stun, skim中的「p、t、k」),往往以不送氣的變體出現。在很多語言里,如漢語、印地語、冰島語、朝鮮語、泰語、古典希臘語等,[p⁼ t⁼ k⁼]etc. 和 [pʰ tʰ kʰ]都是對立的音位。
在德語方言阿勒曼尼語中既有不送氣的[p⁼ t⁼ k⁼] 又有送氣的[pʰ tʰ kʰ],後者通常被看作輔音叢——即應將pʰ寫作ph,視為兩個音。在丹麥語和多數南部德語方言中雖然「弱」輔音出於歷史原因以<b d g>來記寫,但是它們與相對映的強音<p t k>,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不送氣與送氣上,清濁的差別是次要的。
冰島語的「前送氣」音[ʰp ʰt ʰk],亦有學者將其解釋成輔音叢。
送氣有強度的差別。亞美尼亞語和粵語的送氣音其持續時間與英語的送氣塞音相當,不送氣音則類似西班牙語。朝鮮語有一套強度介於亞美尼亞語和粵語的送氣與不送氣之間的弱送氣音,另有一套持續時間超過此二者的強送氣音。舊式的IPA以[ ' ]作為弱送氣音的標記,現已廢棄。強送氣音沒有特定符號,但是可以用雙寫 [ʰ] 來表示,因此朝鮮語的強弱送氣可以用形如*[kʰʰ] vs. *[k' ]的對立來表記。不過,參照VOT的具體數值,新近已統一將朝鮮語的這組對立音改以[kʰ] vs.[k] 的形式表記。
送氣的強度也會因發音部位的不同而變化。比如,西班牙語的/p t k/,其VOT長度分別為5、10和30毫秒,英語的/p t k/則為60、70和80毫秒。朝鮮語的弱送氣音/p t k/VOT分別為20、25和50毫秒,強送氣的/pʰ tʰ kʰ/分別為90、95、125毫秒。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7. 阿勒曼尼人的歷史

在公元213年時,當時的羅馬皇帝卡拉卡拉率眾北征美因河流域的日耳曼人部落時,同行的史官卡西烏斯·狄奧提及卡拉卡拉皇帝在此次軍事行動中,遇到並擊敗了一支「阿拉曼人」(Alamannicus)。這支部落聯盟的成分和成因不明,在羅馬人看來,他們是一支具有相當的攻擊性的部落同盟。就如同法蘭克人,讓羅馬人無法越過萊茵河與下日耳曼行省,後來的阿勒曼尼人也扮演同樣的角色,經常侵擾羅馬的上日耳曼行省。
而在更早的時候,更確切地來說,是羅馬帝國早期。當時的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曾在他的《日耳曼尼亞志》中提到在日耳曼部落中有一支赫姆度里人(Hermunri),他們大抵居住在今天德國圖林根州境內,後來遷居到了士瓦本(今德國西南部及瑞士一部,法國阿爾薩斯一部)一帶。從棲息地分析,很多人認為這支赫姆度里人便是阿勒曼尼人的前身。 在阿勒曼尼人的歷史中,最為後世所知的是其與羅馬帝國當局的沖突。雖然在卡拉卡拉皇帝統治的時代羅馬已經知道了阿勒曼尼人的存在並與其展開了沖突,不過全面的戰爭狀態還是從「三世紀危機」時代開始。在公元3世紀中葉左右,阿勒曼尼人開始大規模地襲擾羅馬帝國的邊境,從此羅馬方面便與阿勒曼尼人持續交戰。雙方的戰爭至早持續到公元378年。前期的戰場主要在義大利北部,後期則轉向高盧地區。
公元259年,阿勒曼尼人大舉進入羅馬帝國國境,並長驅入義大利境內,深入到波河流域並直指羅馬。但在米蘭城下被羅馬名將加里恩努斯(皇帝瓦勒良之子)重挫,死者逾30萬人。這是卡拉卡拉時期之後羅馬與阿勒曼尼人的第一次接觸。此後,大規模的戰爭愈演愈烈。而僅僅在米蘭會戰的九年後,也就是公元268年,阿勒曼尼人再度大舉入侵高盧及北義大利。而羅馬方面,皇帝加里恩努斯(其於260年繼位)在同一年在米蘭遇刺身亡。繼任的克勞狄二世率35000餘人軍隊迎戰,在義大利的貝那庫斯湖(今義大利加爾達湖)畔再度擊敗阿勒曼尼人,斬首五萬。終於將阿勒曼尼人從波河流域驅逐出去。可這並沒能從根本上化解後者對義大利的威脅。隨後,271年時,阿勒曼尼人對義大利進行了更大規模的入侵。這時的羅馬皇帝是以善戰著稱的奧勒良。奧勒良在位期間對阿勒曼尼人的抵制還是頗具成效的:在公元271年一年內,奧勒良在義大利北部與阿勒曼尼人連戰三場,一敗兩勝,成功瓦解了這次入侵。
接著,在公元298年,戰端再開:當年,阿勒曼尼人以步騎十三萬越過萊茵河,圍攻林格勒(Lingones)城,羅馬援軍大舉趕至,雙方激戰一日,阿勒曼尼人被迫撤軍,隨後南下進入阿爾卑斯山區,遭羅馬方面再度擊敗。自從雙方於公元298年在高盧境內再爆發此兩次戰役之後,一連近六十年雙方幾乎相安無事。
但隨後,公元356、357年阿勒曼尼人又再度大舉入侵。這次的戰場仍然在高盧境內。羅馬皇帝尤利安率眾北上抗擊,在兩年內與阿勒曼尼人發生兩次戰役,先敗後勝,並俘虜了阿勒曼尼國王。遏制住了阿勒曼尼人的勢頭。
然而,不過十年時間,在公元366年時,阿勒曼尼人跨過冰封的萊茵河第三次侵入了高盧境內,這時的羅馬皇帝是帝國末期以武功見長的皇帝之一瓦倫提尼安一世。他得到情報之後,集結大軍在索里辛紐姆一帶與阿勒曼尼人展開了激戰。這一戰雙方傷亡都極為慘重,然而羅馬方面最終獲得了勝利。這一戰再度將阿勒曼尼人的勢力逐出了萊茵河西岸。再然後,公元378年,阿勒曼尼人中的一支蘭提恩斯人(Lentienses)由國王普阿琉斯率領再一次侵入了高盧,這一次,統治羅馬西部的皇帝格拉提安在阿根托瓦里亞一帶完勝了蘭提恩斯人,斬首逾三萬級,國王普阿琉斯也戰死。從此之後,阿勒曼尼人又有多年再不曾大規模地襲擾羅馬邊境。
綜上所述,羅馬和阿勒曼尼人之間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大約持續了差不多一個多世紀左右。在雙方的交戰記錄中,基本還是羅馬獲勝的次數更多。然而,羅馬也因為阿勒曼尼人不斷地入侵行動而疲於奔命,並且也無法放心地把西部邊疆的軍隊調動去防禦東方的威脅。其實上,無論阿勒曼尼人,或是波斯人,再或者是哥特人,單個的力量還是羅馬所能抗衡的。然而,這幾者接連,甚至是同時地挑戰著帝國的軍事防禦體系,就令羅馬帝國往往顧此失彼。 自從公元378年的戰役過後,阿勒曼尼人和羅馬又是經歷了一個大約近三十年的相安無事期。但自從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以後,情況便立刻轉變了。
從公元5世紀初開始,在原先日耳曼尼亞地帶上的日耳曼各部族開始全面地進入羅馬帝國的境內。阿勒曼尼人也不例外。他們最後一次遷徙是在公元408年,和大量其他的日耳曼人部族跨過萊茵河進入了高盧境內——這似乎已經是他們第五次進軍高盧了。這一次他們並沒有遭到羅馬或其他勢力的驅逐,他們成功奪取了高盧東南部的一大塊地區——大致就是今天法國阿爾薩斯一帶,以及瑞士高原大部——並從此居住下來。從此開始,形成了一個阿勒曼尼亞王國
隨後,在這一段時間內,阿勒曼尼人仍然慢慢地向四周輻射擴散其勢力。而外部的勢力也和其保持著接觸。傳說,在公元451年阿提拉入侵高盧的戰爭中,就有阿勒曼尼人的軍隊出現在匈奴人的部隊當中。
不過,阿勒曼尼人的完全獨立只持續了一個世紀,就被新興的日耳曼人大國——法蘭克王國所打破。從公元484年克洛維即位後,便開始了旨在統一高盧地區的戰爭。他先是在公元486年消滅了掛著羅馬名號的塞雅吉烏斯的王國。隨後在基本上支配了高盧北部地區後,便開始對阿勒曼尼人展開進攻。於是在公元496年,雙方於托比亞克一帶展開決定性的一役。這場戰斗極為慘烈,法蘭克軍的損失總體多於阿勒曼尼人,但仍然獲得了勝利。從此之後,阿勒曼尼亞王國基本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作為法蘭克人附庸的阿勒曼尼亞公國。
法蘭克王國對於阿勒曼尼人的統治方式是在由阿勒曼尼人和法蘭克人形成一個鬆散的臣屬關系,由一位法蘭克的王公來擔任統治之職。在公元746年,法蘭克王公卡洛曼在坎斯塔特(今德國斯圖加特)設計殺死幾乎全部阿勒曼尼人的王公,隨後由一名法蘭克王公對阿勒曼尼亞展開直接統治。
而在843年的《凡爾登條約》中,這個公國被保留下來,同時編成為了西法蘭克王國的一個省。這個公國實際一直延續到了1268年。
附註:在今天的法語中,將德國稱為阿勒芒(Allemagne),就是承襲過去的舊稱而來。

8. 德國在德語中讀作Deutsch,英語為何將其改名為German

德語學了這么長時間,那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德國在德語里是Deutsch,但是英語里的德國卻是German呢,印象中大家都是認為德語和英語是十分相近的,很多地方都異曲同工,那最重要的德國這個詞,為什麼兩個國家的叫法差別這么大呢。

三、其他語言中的德國

我們來看看其他語言中德國是否有差別,在法語中德國是被稱為Allemagne,這個名字是來自於阿勒曼尼人的叫法,慢慢隨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擴張,阿拉語和其他有些地方的語言中也用阿勒曼尼來叫德國。總之,德語中的deutsch是他們自己國家的人對自己的稱呼,英語里的German是傳承和延續了之前對德國人的叫法,而像其他語言中對德國人的稱呼則是用了一個其他部落的名字一直沿用了下來。這就是不同國家的歷史不同,所以產生的語言和習俗也有不同。

9. 英文版瑞士歷史介紹,最好附上中文,急急急急

國名:瑞士聯邦 (Swiss Confederation)
Switzerland is also known as "Confoederatio Helvetica", therefore the abbreviation CH. "Confoederatio" stands for "confederation", "Helvetica" derives from the Latin word "Helvetier", the name of the people who lived in the area which became later Switzerland.

國慶日:8月1日(1291年)

國旗: 呈正方形。旗地為紅色,正中一個白色十字。瑞士國旗圖案的來歷眾說紛紜,其中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四種。至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聯邦憲法,正式規定紅地白十字旗為瑞士聯邦國旗。白色象徵和平、公正和光明,紅色象徵著人民的勝利、幸福和熱情;國旗的整組圖案象徵國家的統一。這面國旗在1889曾作過修改,把原來的紅地白十字橫長方形改為正方形,象徵國家在外交上採取的公正和中立的政策。
The white cross on the red back (see top left on each page) has a religious background. The cross represents the cross, Jesus was put on, the red color represents his blood.
Each arm of the cross has to be of the same size and must be 1/6 longer than wide.

國徽: 為盾徽。圖案與顏色與國旗相同。

國花:火絨草

國石:小晶 There are no such things as a national motto, a national flower or a national animal. However, some cantons do have a motto or an animal.
The "Edelweiss" has the status of an inoffical national flower.

國家政要:聯邦主席(國家元首)莫里茨·洛伊恩貝格,2006年1月1日就任,任期一年。
自然地理:面積41284平方公里。是位於歐州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南面與義大利為鄰,西面與法國接壤,北部與德國交界。全國地勢高峻,分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主要河流有萊茵河、羅訥河。湖泊眾多,有1484個,最大的日內瓦湖(萊芒湖)面積約581平方公里。地屬北溫帶,受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交替影響,氣候變化較大。

人口:709萬人(1997年)。其中外籍人佔19.4%。官方語言為德、法和義大利語。居民中講德語的佔63.6%,法語佔19.2%,義大利語佔7.6%,拉丁羅曼語0.6%,其他語言9%。信奉基督教居民佔44%,信奉天主教的佔48%,信奉其他宗教的佔5%。

首都:伯爾尼 (Bern)

The capital of Switzerland is Bern City, also the capital of the canton Ber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Switzerland is broken up into the follow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op down"):

Eidgenossenschaft:
The Eidgenossenschaft (confederation)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authorities:

Bundesversammlung ("federal assembly"), legislative authority:
The federal assembly or parliament meets in the Bundeshaus in Bern and consists of two houses or Kammern (chambers):
Ständerat: also called the kleine Kammer ("small chamber") with two representatives of each canton, or one representative of each split-canton, regardless of the size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anton.
Nationalrat: also called the grosse Kammer ("large chamber") with 200 representatives. the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population of the cantons, but there is at least one representative of a canton.
Bundesrat, executive authority:
The Bundesrat consists of seven members, elected by the Vereinigte Bundesversammlung, a combined assembly of both chambers. Elections take place every four years. The president of the Bundesrat, called Bundespräsident / Bundespräsidentin, changes every year. The seven Bundesräte / Bundesrätinnen head the following departments (Departement):
Foreign Affairs (für auswärtige Angelegenheiten)
Home Affairs (des Innern)
Justice and Police (Justiz- und Polizei-)
Defence, Civil Protection and Sports (für Verteidigung, Bevölkerungsschutz und Sport)
Finance (Finanz-)
Economic Affairs (Volkswirtschafts-)
Environment, Transport, Energy and Communications (für Umwelt, Verkehr, Energie und Kommunikation)
Bundesgericht ("federal court"), judicial authority:
The federal court in Lausanne, VD is the highest court in the country. It protects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the Swiss citizens against arbitrariness of the authorities and administration.
The ties of the confederation are defined in the Bundesverfassung ("federal constitution") and include:

Protection of the country and its citizens
Postal services, telephone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TT)
Monetary system (Nationalbank, "national bank")
Transportation (Nationalstrassen (motor ways), railway)
Military
Customs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People can take direct influence by two means:

Initiative: 100'000 citizens can request a voting about a change or extension of the Bundes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r the Bundesgesetzt ("federal law").
Referenm: If the Bundesrat wants to change or extend the Bundesverfassung ("constitution") or the Bundesgesetz ("federal law"), 50'000 citizens can request a voting about it.
Kantone:
Switzerland consists of 23 Kantone (singular Kanton, cantons or states), 3 of them are divided into Halb-Kantone ("split states") with the following authorities:

Grosser Rat, Kantonsrat or Landesrat(the name varies between the cantons), legislative authority
Kantonsregierung, executive authority
Kantonsgericht, judicial authority
The cantons Appenzell, Glarus and Unterwalden do not perform elections and voting, but a so called Landsgemeinde, an out door assembly of all its citizens. The attendees raise their hands to show if they agree with or deny a particular request.

The ties of the cantons are defined in their Kantonsverfassung ("cantonal constitution") and include:

Ecation
Transportation (Kantonsstrassen, "cantonal roads"))
Social institutions
This is a list of all cantons in the so called "official order":

簡史:公元3世紀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遷入瑞士東部和北部,勃艮第人遷入西部並建立了第一個勃艮策王朝。公元11世紀受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1648年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宣布獨立,奉行中立政策,1798年,拿破崙一世侵吞瑞士,將其改為「海爾維第共和國」。1803年,瑞士恢復聯邦。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1848年瑞士制定新憲法,設立聯邦委員會,從此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瑞士自1948年起一直是聯合國的觀察員國。在2002年3月舉行的全民公決中,54.6%的瑞士選民和瑞士23個州中的12個州贊成瑞士加入聯合國。2002年9月10日,第57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接納瑞士聯邦為聯合國新的會員國。

政治:瑞士是聯邦制國家,各州為主權州,有自己的憲法。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議會由具有同等許可權的國民院和聯邦院組成,是聯邦的立法機構。只有兩院取得一致,法律或決議才能生效。聯邦委員會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聯邦委員會主席為瑞士聯邦主席,是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任期一年,不得連任。根據憲法規定,瑞士實行「公民表決」(即公民投票)和「公民倡議」形式的直接民主。凡修改憲法條款、簽訂期限為15年以上的國際條約或加入重要國際組織,必須經過公民表決並由各州通過後方能生效。
軍事:瑞士實行全民兵役制度,18歲至42歲的健康男子每隔兩年必須抽出3個星期時間到軍隊服役,服役人員也可選擇一次性服役。男子的總服役時間為260天,女性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可以持槍參加各項軍事任務。瑞士軍隊有22萬(包括8萬名預備役人員和2萬名新兵學員),職能為國防與防範恐怖主義。瑞士將啟動軍隊改革計劃>>>

外交: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奉行積極的中立政策。「普遍性」、「善良服務」和「國際合作」是構成其外交政策的三要素。2005年6月,瑞士公民表決批准加入《申根協定》。 《申根協定》

與中國關系:1950年9月14日,瑞士與中國建交,並互派公使。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各自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2003年11月,瑞士聯邦主席帕斯卡爾·庫什潘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10. swiss和switzerland都表示國家「瑞士」,具體有什麼不同

1、兩者的表達意義不同,一個表示瑞士人,另一個表示瑞士。

swiss:名詞 n.瑞士人。adj. 瑞士的,瑞士風格的。switzerland:名詞 n. 瑞士。

2、使用方式也不同。

Swiss應該是常見於口語的,Switzerland應該是書面的。

瑞士聯邦(德語: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法語:Confédération suisse,義大利語:Confederazione Svizzera,羅曼什語:Confederaziun svizra)。

簡稱「瑞士」(英語:Switzerland),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

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伯爾尼是聯邦政府的所在地。

(10)阿勒曼尼人英語怎麼說及英文單詞擴展閱讀

Swiss(瑞士聯邦)的由來

Swiss Confederation。Switzerland就是Switzer的土地,switzer來自於德語方言 Schwyz,是瑞士的一個核心區域,Schwyz來自於古高地德語Suittes,是「燒」的意思,可能當時燒毀了森林以建立居民點。

瑞士最早的居民是凱爾特人,而後被羅馬征服。西羅馬崩潰後,日耳曼人的一支Alemanni,「阿勒曼尼人」來到了瑞士。他們說高地德語,直到今天法語中還把德國稱為Allemagne,可見阿勒曼尼人是德意志人的一支。阿勒曼尼人的瑞士先後受到法蘭克王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

1499年瑞士打敗神聖羅馬帝國,幾乎獨立。後被拿破崙法國吞並,1814年獨立,並成為永久中立國。瑞士主要使用德語和法語。

熱點內容
家鄉地名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1 20:29:30 瀏覽:323
在初中英語怎麼說翻譯 發布:2025-09-11 20:13:33 瀏覽:36
女人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1 20:11:49 瀏覽:611
拍照怎麼翻譯成英語 發布:2025-09-11 20:10:28 瀏覽:768
臨沂市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1 20:10:25 瀏覽:938
流利的說英語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1 19:35:32 瀏覽:415
它的鼻子更長的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1 19:30:32 瀏覽:881
他們會說英語的英文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1 19:20:45 瀏覽:546
客體游戲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1 19:15:59 瀏覽:588
參加活動翻譯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1 19:15:52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