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小組怎麼進行活動方案
㈠ 如何 在英語學習中進行小組活動
1、課堂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為人師者,不但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人。與人交往是一個自然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小組活動的設計能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他們相互幫助的習慣,提高他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小組活動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增加學生說和做的機會。按傳統的師問生答的方法組織教學,教師在有限的四十分鍾內很難保證讓學生都有說或做的機會。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在一個大家彼此熟悉的小集體中,每個學生都有動口說,動手做的時間,有互相幫助的條件。
3、課堂小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4、課堂小組活動便於教師了解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時,教師有時間到各組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其實同一個任務布置下去以後,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及學生的一些看法,許多是相似或相同的,這就避免了教師對學生的重復指導。共同的問題集中解決,小組中單獨存在的問題可適時解決,這也提高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為了組織好課堂小組活動,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做好以下幾點:
1、把每個學生看作能教的人,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小組活動,使學生明白開展小組活動的意義。
2、及時進行小組活動小結,及時表揚小組活動中的好學生。每次小組活動都作記錄,反饋小組活動中出現的情況。用催人向上,富有激情的語言表揚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受表揚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表揚是誠懇的,發自內心的。這樣有利於學生發自內心地、自主地參與小組活動。有時好學生是被表揚出來的。表揚可以走到小組中進行,也可以在小組活動小結時進行總結表揚,有時甚至可以在下課後進行表揚。
3、在小組活動開展時,教師要到學生中間去。了解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了解本次小組活動存在的問題,了解本次活動的設計有什麼不妥。通過本次活動學生得到了什麼。
4、在小組活動中,教師也還應該將目光關注到後進生中,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及時利用組員之間優勢,幫助後進生,使他們樹立起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㈡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
. 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分工。
首先要合理劃分合作互動學習小組
將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分成若干小組,可以是班級的自然小組,也可以是按英語教學的需要分成的小組,或是開放式小組—— 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分組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成員的學習成績、性別、性格、能力、智力差異等因素,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隨時獲得教師和同學的協助。
其次,還要合理分配組員的角色
每組成員均有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能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還有利於教師對小組展開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建組做到相對平衡、自願與調整結合,英語學習合作小組組建後,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其中組長一般是學習成績較好,樂於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創新意識、口頭表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組織和示範帶頭作用。
2. 合作準備課前發言 傳統的輪流制容易使活動流於形式,為了使Free talk內容豐富多彩,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教師可以事先准備好話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讓小組在組員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然後在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學生或小組組員集體表演等形式進行。這樣既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
3. 合作預習新課 教師事先把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告訴學生,預習課文或對話,包括查字典,找相關背景知識的資料,找出重點,難點,思考問題,提出置疑以及預做課後練習等,經小組討論,將組內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做成一份組內筆記。然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評,逐一解決疑點。
4. 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整堂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情況相對較少。大部分教學要將班級集體授課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針對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在導入對話或課文後,筆者經常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making suggestions」這一日常交際用語時,我讓學生歸納總結提出建議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並經過小組討論後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他們的回答也有很多種。然後,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句型中動詞的形式。學生對於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5. 課後小組學習 教師還應指導課後的小組合作學習,如:布置小組成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檢查書面作業、進行會話、寫作練習等。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並且縱觀全班各組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優點,進行及時表揚、鼓勵、指導與建議。
6. 設立有序的合作常規 我們不僅要注意合作的時機,合作的時間長短,還要設立有序的合作常規。我覺得學習任務的布置,課前的准備,課堂上的交流,課後的練習,專題性學習等均可以小組為單位。對不同的學習小組可以布置共同的學習任務,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共同學習任務的課堂交流中可以顯示各小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學習任務的課堂交流則以互補學習為主。我們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不斷向他們灌輸 「 合作教學 」 的思想,並且向學生傳授 「 合作 」 的技能,盡量做到要求具體明確,指令清楚,使學生具備 「 合作 」 的思想和技能,為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優勢,發揮優化組合的整體功能,開拓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7.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標准,把學生個人記分改為學習小組記分 ,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小組合作達標。在小組評價時也要對個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積極性、和獨創性等做出恰當的評價,這樣可在小組內部樹立榜樣,激發組內的競爭,以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打消個別學生依賴別人完成學習任務的思想。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㈢ 初中英語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如何開展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型"教學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小組合作學習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在教學中,我認為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是合作式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因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小組的組成應該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商討決定,要考慮學生的成績、性格、性別、交際能力等.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尤其要關心那些交際能力弱、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爭取組內同學共同進步,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參與.每個小組的人數應適當,每學期調整一次.筆者將全班分成10組(每組4人),將學生的座位按小組適當調動,然後按座次就近組合,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便,且小組成員相對固定,組長可以由組員輪流擔任.
二、開展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根據教學安排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前、課中和課後進行.
(1)課前小組學習活動一般可設計三種:
A、預習課文(包括查閱詞典,找相關背景知識的資料,找出重點、難點,提出質疑以及預做課後練習等).小組的每個成員分別做好准備,再相互討論、補充,再指定代表小組發言的成員(答題的小組成員不能固定),記錄小組的集體成績.例如,在學習English names 這一課時,教師布置如下課前學習任務:a. How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you learned? b. Are they the girls』 names or the boys』 names? c.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names and Chinese names? d、搜集其他有關English names的材料.
B、課前表演.課前表演就是在每堂課開始的前5分鍾左右的時間里,讓學生圍繞學過的,將要學的或課外的內容,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採用英語表演的形式創設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以便學生迅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前表演形式一般有對話表演、講故事、看圖說話、游戲、提問等.教師可以把表演的任務落實給某一小組,每一小組在學期中都有表演的機會.
C、課前活動還可圍繞當日天氣、學生出勤、班級記事、新聞報道和名人故事等安排「課前幾分鍾報告」活動.
㈣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展開有效的小組活動
課程標准指出「學抄生是學襲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㈤ 初中英語教研組工作計劃及活動方案
宋燿天教師:陳復教師的教學設計每次都制有其獨特之處,除了能夠顯示教師的教學本事,也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和本事。教學永遠沒有最好的方法,僅有最適合的方法。陳教師的教學理念,十分有時代氣息。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口語練習,著重學生口語交際本事的培養。堅持下去對學生是十分有好處的。課堂教學中,難點處理得十分好。
喻麗娟教師:練習題形式十分好,觸類旁通,給我自我教學中產生了新的思路。以後我在自我的教學中也採取類似的方案。這節課總的比較好,無論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比較到位。
㈥ 初中英語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異質就近組合
異質就近組合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一般4人左右。這種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需將學生分出層次,可減少學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礙,且課上無需重新調整座次,操作比較簡便。這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也便於開展合作學習的組間競賽,對初中階段低年級學生更為適宜。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和分組議論。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的、鬆散的,而異質就
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學習活動。因此,為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使合作學習小組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教師在班級開展合作學習前,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學習知識輔導和技能訓練。開始實施時 ,教師還要示範性地與學習小組一道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標,安排恰當的、明確的合作任務。合作學習小組的組長可由學生自己採用輪換制方法產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得到鍛煉。
異質就近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後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是預習課文、查閱詞典,也可以是思考問題和提出質疑等。與一般的課前預習有所不同的是,教師經常提出一些帶有挑戰性的學習要求。比如, 讓學生先通過獨立預習課文找出難點,然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也可在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習小組完成一些課前任務,比如,預習 Book 1 Lesson 10 Where(江蘇省編寫的教材,下同)時,一道製作英、美、日等國家的小國旗;預習 A Recorded Lesson 一課時,讓學習小組整理和歸納有關打電話的交際用語等。教師還可安排「課前幾分鍾報告」活動(每次確定一個內容,比如,圍繞當天的天氣、學生出勤、學習課程、班級記事、新聞報道和名人故事等話題),讓學習小組在組員個人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報告或學生自由發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些教學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又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於小組交流的語境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例如,教學Book 3 At the Sports Meeting 時,要求學習小組結合本校舉行的運動會,
以 the long jump, the high jump, relay race,和 400-metre race 等為內容,共同編出一段有意義的話;又如,教學Mary's Life Dream 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討論問題:「 What's your dream of life? 」 和「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your life dream come true? 」;再如,教學 Hobbies 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習小組圍繞「 What are your hobbies? 」和「 Why do you have these hobbies? 」展開交流。小組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並補充一些常用的交際用語,為學生間的交流提供幫助。教師還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 ,比如,舉行小組會話、單詞接龍比賽和問題搶答競賽等,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初中教材有許多課文適合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素材。課文中 Sample (A)以對話形式呈現,一般可進行合作表演;Sample (B)則可經過小組加工創新後進行表演。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評價各小組的團體成績,並將其作為小組成員個人成績的組成部分。
教師還應注意指導課後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布置小組組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進行會話練習和檢查書面作業等。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並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各小組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 2、任務驅動組合
任務驅動組合是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的合作學習組合。學習小組一般以2~6人為宜。這類組合一般為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
任務驅動型合作小組的學習目標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後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難度上有所差異,小組的學習時間上也可有一定的靈活性。例如,初中英語 Book 4 上出現了 science experiment, 教師可讓學習小組學生共同討論,再根據自己的體驗和語言知識,設計和完成一個實驗項目,並在課上匯報實驗的步驟與結果。初中英語教材題材多樣,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筆者在教學中常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載體,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教學 Book 6 Thanksgiving Day 後,要求學習小組介紹某一個節日。有的小組在 「The Spring Festival in China 」這個話題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增加了包餃子、放焰火、外出旅遊等內容;有的小組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介紹西方的聖誕節,提到了 Father Christmas, chimney, candy, reindeer,sleigh;有的小組還介紹了國慶節、母親節等中外節日。在學習 Travel in Australia 一課後,筆者讓學習小組從地理位置、人口情況、自然資源、首都、名勝等話題中自主選定一個專題介紹各個國家。在介紹中國的名勝時,學生饒有興趣地描述了 the Great Wall, the West Lake, the Summer Palace 等。再如,教學 Soccer 一課後,筆者讓學習小組派代表介紹某項體育運動,學生能介紹出 volleyball, basketball, horse racing, fishing, rowing, badminton 等。為了完成好小組任務,小組組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相互討論,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小組交流時,教師要發揮好導學的作用,以「與學生一起探究」的姿態進行組織和指導小組活動,並要適時引進競爭機制,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 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的學習目標,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較好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經歷、經驗和體驗。初中英語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讓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㈦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首先要合理劃分合作互動學習小組
將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分成若干小組,可以是班專級的自然小組,屬也可以是按英語教學的需要分成的小組,或是開放式小組—— 學生自由組合的小組。分組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成員的學習成績、性別、性格、能力、智力差異等因素,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隨時獲得教師和同學的協助。
其次,還要合理分配組員的角色
每組成員均有分配角色、分享領導,如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能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還有利於教師對小組展開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建組做到相對平衡、自願與調整結合,英語學習合作小組組建後,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見、民主平等。其中組長一般是學習成績較好,樂於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創新意識、口頭表達、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活動中發揮組織和示範帶頭作用。
㈧ 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師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決定著其學習效率的高低,初中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英語實際運用的能力,而實現這種目標的主要途徑就是合作學習,有效開展課堂小組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