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大學 » 高中英語的語篇教學怎麼教

高中英語的語篇教學怎麼教

發布時間: 2021-11-18 05:50:34

⑴ 如何進行英語語篇教學

如何在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中滲透Phonics南山二外賀敏娣[摘要]:Phonics作為一種教學法,能讓學生建立字母名(lettername)與字母發音(lettersound)之間建立聯系。在小學低年段利用Phonics拼讀單詞,既減輕學生機械記憶單詞的難度,有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根據英語學習的需要,本文探索如何在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中運滲透Phonics。關鍵詞:小學低年段,phonics,字母發音,滲透《英語課程標准》中的一級目標針對小學低年段,要求學生能藉助圖片或直觀物體整體認讀單詞。二級目標提出: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從目標描述來看,考慮到在深圳小朋友們都已經在幼兒園接觸過甚至能掌握一定的英語詞彙量,《新課程標准》對於我們這所以英語為特色的學校來說,對單詞認讀和拼讀能力的目標要求偏低。再者,我們學校採用兩本教材,一本朗文新派少兒英語。一本深港版英語教材。單詞詞彙量比較大。深港版英語字母學習那一塊很好地為我們提供了Phonics自然拼讀法教學的便利因此,在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中滲透Phonics,對小學低年段學生認讀單詞,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有極大的好處。一.了解phonics英語是表音文字,文字與其發音有著內在聯系,是字母與發音之間的對應規則(letter-sound-correspondence),phonics就是要起到搭建字母(或字母組合)與音之間的橋梁作用。每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單詞里都有其對應的發音,學生可以根據其發音規律來拼讀出該單詞。如單詞cat(貓),該詞有3個字母:C-A-T,而這三個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有一定的規律,分別發[k],[æ],[t],學生就可以根據發音規則拼讀[kæt]。美國學者Adams(1990)在里指出,出現在初級閱讀材料中的詞彙,其語音和字母間的對應關系相當穩定。孩子通常能從出現頻率最高的37個音組中,拼出大約500個最常使用的詞彙。Phonics教學在美國,至少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適當的Phonics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最直接教授母語閱讀的方法。Phonics在中國有很多種翻譯:福尼斯教學法、字母拼讀法,也有人稱為自然拼音法。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是通過音形和義相結合的記憶單詞方法,最終為閱讀服務。初級階段的閱讀,有效的phonics教學能夠讓學生有能力從詞彙學習中解脫出來,通過書本的圖片或上下文的意思和嘗試拼讀,理解文章的大意。二.如何滲透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是通過圖片或卡通學習英語,色彩斑斕的圖片,可愛的卡通形象讓小朋友們對英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隨著他們進入小學,由藉助圖片,直觀地學習英語向學習單一文字轉移時,有一個很大的反差。枯燥的、單一的文字學習會讓小朋友帶來極大挫敗感。拼讀和認讀英文單詞成了小學低年段孩子最頭疼的事情。因此,在小學低年段結合教材安排,適時的滲透Phonics教學,對掃清小朋友拼讀和認讀單詞的障礙,減輕學習單詞的負擔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在小學低年段英語教學中滲透Phonics?我的具體做法如下:(一)認清字母形(shape),學會字母音(lettersound)。Phonics強調字母音與字母在單詞中發音的規律,幫助拼讀,因此,必須先把字母的音與形弄清。1.學習字母音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已經學習了26個字母的認讀,大部分孩子對字母名(lettername)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進入小學,字母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字母的書寫以及字母音的掌握上。2.從比較入手,分清字母音與形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同學們很容易混淆了某些相似音,如下表1:通過比較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特別關注,因此避免了被忽視的情況。英語-漢語拼音英語-英語字母音Rr–Aa([a:])Gg–JjCc–Ss([si:])Mm–NnEe–i([i:])Ss–XxBb–Dd字母形英語與漢語拼音都是同一種符號,一般不存在混淆的概念I–l(特別是印刷體)L–JBb–Dd(二)加大輸入,感知規律1.自編歌謠(chant),培養語感(linguisticsense)Teacher:B,BStudents接:[b],[b],[b]T:S,SSs接:[s],[s],[s]T:T,TSs接:[t],[t],[t]這個Chant是單純練習字母與字母音的關系,它是一個機械操練,通過這樣的操練,學生建立了字母音與發音的關系,有意識地記住了該字母的發音。Teacher:A,AStudents接:[æ],[æ],[æ]Ss:catsatmatT:Acatsatonamat.讓孩子先讀字母發音,在拼讀單詞。最後讀句子。學生通過熟讀琅琅上口的句子。一定能自然感知和記住到字母A在單詞中的發音。培養語感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能讓學生最大程度地重復該發音,增加其出現頻率,提高對音的敏感度。久而久之,通過自編歌謠能達到此目的。為學習Phonics打下基礎。2.分析音圖(Phonogram)音圖是指單詞中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由一個字母構成的音圖叫單音圖(Singlephonogram);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字母構成的音圖叫多音圖(Multiplephonogram)。例如dad就是由D,A兩個音圖組成,其中音圖D出現了兩次;而boy則由一個單音圖B和一個多音圖OY組成。小學低年段英語出現的音圖主要是單個字母。我在教26個字母時滲透每個字母的發音。在單詞教學中,某些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母組合,如th,ee,oo,ir,也應該適時滲透,為學習多音圖做好積累。3.劃分音節,幫助認讀當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Phonics學習方法以後,簡單的單音節對於學生來說沒有什麼難度,但是,如果遇到多音節詞,老師可以用劃分音節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讀。如hamburger這個單詞有三個音節,學生看到那麼長的單詞就會慌,如果老師幫助學生劃分音節:ham-bur-ger,學生就能根據學過的Phonics知識,輕松拼讀出[`hæmbЗgЗ]。4.認識sightwords,輔助補充phonicsSightwords是幼兒初期閱讀中遇到頻率最高的詞,而且這些詞大多是一些抽象詞,如介詞on,for,代詞he等等,而且都是不能按照一定的發音規律來拼讀,只能靠出現的頻率高來進行認讀。它是由美國學者E.W.Dolch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針對英語兒童讀物做了分析,統計後,所整理出最常被使用的220個字,分成五個levels,所以這220個字被稱為DolchSightWords。另外Dolch亦列出童書中最常出現的95個名詞:DolchNouns來搭配sightwords學習,對初階英語學習者是不可缺的基礎。下面是Level1的常用詞,共39個:Level1:a,and,away,big,blue,can,come,down,find,for,funny,go,help,hers,I,in,is,it,jump,little,look,make,me,my,not,one,play,red,run,said,see,the,three,to,two,up,we,yellow,you在上面的39個單詞中,只有away和hers在三年級沒有出現過以外,其他的都出現過,因此,有意識地把sightwords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滲透,為Phonics教學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三)多種形式鞏固,檢查輸出運用Phonics教學發音規律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在教學中要:1.及時總結發音規律。在每一節新授課里,都應該讓學生嘗試找找該字母在其他單詞中發同一個音的單詞,及時總結。2.嘗試拼讀新詞。學習了R,S,T在單詞中的發音後,我們讓學生嘗試拼讀以下單詞:rat,ran,sat,sad.幾乎全班同學都能運用Phonics的知識把這些單詞拼讀出來,很好地檢查了學生的掌握情況。3.英語繪本閱讀,鼓勵同學們運用Phonics知識進行英語繪本閱讀,學以致用。Phonics教學,不能只立足與書本,應結合課外閱讀,會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在同學們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們能輕松地根據發音規則對單詞進行拼讀,並藉助圖片,理解文章的大意,真正達到學習Phonics的目的——幫助閱讀。參考文獻:[1].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外語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2].張正東、黃泰銓:《英語教學法雙語教程》,科學出版社,2000年[3].美Adams,,1990[4].何花,《英語PHONICS概述》,小學英語教師培訓指南[5].郎文新派少兒英語。[6].PrimaryEnglishforChina。外語與研究出版社

高中英語教資面試中的語篇教學和閱讀課設計有什麼不同

一、類型不同

語篇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此教學法主要表現在對文章的背景知識、篇章知識、字詞句知識和推理等方面的教學。語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題和大意,然後在把握篇章整體結構和意義的基礎上對難點進行講解。

閱讀課設計,屬於教學設計的范疇。要注意閱讀模式的合理運用。面試試講中可以說讓同桌合作復述材料的內容並上台展示,將閱讀與聽說結合起來。

二、教學過程不同

語篇教學屬於試講中讀寫結合、以讀促寫的課型。教學步驟要體現通過閱讀,進一步學習句型、語法、文章結構和相關的話題內容,並在讀的基礎上,開展寫作方面的訓練。

閱讀課設計一般使用問題、圖片、視頻,引入閱讀的話題。可以在閱讀前解決一些生詞,和語法,以便更好進行閱讀的活動。


三、側重點不同

語篇課微觀分析法側重於詞彙、語法等,指的是識別詞義、句法結構以及句與句之間的關系,本質上又不同於傳統的逐詞逐句分析的閱讀教學法。

宏觀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節、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等,涉及面比較廣,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兩種研究方法相互融合於英語泛讀教學中,便是閱讀教學中的「語篇教學法"。



閱讀課設計:高中英語閱讀課文具有題材廣泛、語言知識豐富等特徵,是教學的核心部分,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渠道。所以閱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應該是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學習,來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舉例來說:在學生初次接觸閱讀課文時,應該採用自上而下閱讀模式,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快速閱讀習慣、快速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設計主要如下:

1、引入題材。可採用設疑懸念、直觀導入、故事導入等引入方式。

2、進行快閱。可向學生介紹組讀法、察讀法、瀏讀法、略讀法、跳讀法等快速閱讀方法。

3、檢測理解。可採用問答題、判斷題、選擇題、做筆記、填圖表等檢測形式。

⑶ 根據新課標要求,談談如何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語篇教學

新的英語課程標准使我國蓬勃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新的高中課程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英語課程更加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交際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的過程。如何讓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而夯實學生終生學習英語的基礎是我們每個英語教師都應該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一、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應該通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有: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後還要加強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KE Morrow)曾說過:「To learn it,do it…only by practic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可以採用的方法有: 1.建立「課前五分鍾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盡量堅持讓學生作ty 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採用,然而到了高中仍然要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ty 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台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並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3.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後進行討論排練,然後再搬上課堂表演。 4.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聖誕晚會。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高一就應該要求學生人人購買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們可以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後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如:聖誕晚會就能極大的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同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性與積極性。 讓「雙差生」學英語是讓很多老師頭痛的事。學好英語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而「雙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如果只是從正面向他們大談學好英語的種種好處,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英語中來,則可事半功倍。有一次,筆者把班上的幾個常逃學到街上打電子游戲的學生叫到宿舍,打開電腦,讓他們見識「紅色警戒」、「沙丘2000」、「星際爭霸」等游戲。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賞心悅目的3D動畫,人性化的互動式操作,讓街上游戲廳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戲望塵莫及。很快地,他們就融入游戲之中。但每每就在他們指揮著千軍萬馬,即將解放全人類,實現心中夢想時,屏幕上卻出現了數行的英文提示,這些學生全傻眼了,這時我就在旁邊輕描淡寫地給予翻譯。學生頓悟:下世紀,玩,也要懂英語。事後,我發現英語課上,這幾個學生「重新做人」了。可見,巧妙地遷移學生的興趣,正如「四兩撥千斤」,對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大有裨益。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終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其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就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多問為什麼,同時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對教師課堂中講述的內容,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英語學習的問題多問為什麼。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養成一種問為什麼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得到鍛煉。我們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適合學生回答和爭論的問題,並且多問一些為什麼,就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過程是教和學兩方面的過程,教的過程可以這樣,那麼學生學的過程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當然可以。當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或是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出現時,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讓學生將學習過程中的疑惑提出來,可以在課堂上提,在作業本上提,也可以在校園網的「留言板」上提。課堂上的教師可以直接回答,作業本上的教師在批閱作業時回復,「留言板」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到網上去回復。當然在回復時,也不要正面回答,而是只給予一些提示,讓學生通過回復的提示,自己解決問題;而對於一些目前中學階段還回復不了的問題,就在鼓勵的同時,介紹一些有關的書籍、資料和網站,讓學生在今後通過自主學習去解決,就是目前解決不了,在學生的心裡也已經埋下了一顆「探究」的種子。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自主能力,也會促進他進一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有利於他們將來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會養成一種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不斷思考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習慣,使自己的(下轉第106頁)(上接第95頁)思維習慣得到培養,思維的品質也會有所提高。 六、及時幫助學生歸納和總結 所謂系統的學習,就是要側重於歸納和總結。這里指的歸納和總結並不只是在復習階段的做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於歸納和總結已學過的和某些未學過的知識,使之成為知識鏈,顧及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便於理解和擴大知識面,讓單調的課本知識變成積極充實的內容,繼而成為學生努力追求的對象。這樣學習興趣和效果會日趨提高。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我們一齊來努力,前景是美好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有一些阻力。一是我們部分教師在思想上教育觀念的變革還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譬如,在許多教師的頭腦里,一節課如果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講完,不論這個問題是否重要,有時甚至也不管學生在這節課里學得如何,就認為這節課是失敗的。這種想法從普通教師到學校領導,從學生到學生家長都有。這些都是由於思想上教育觀念的後置造成的,所以他們根本看不到,也不可能看到變革了的課堂教學的閃光點。二是目前我們英語學科的課程設置對認知目標的要求仍然偏高。這樣就迫使教師和學生都在拚命赴進度,把許多精力都放在如何記憶上,同時我們的考試制度又迫使我們把精力放到如何解題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三是許多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硬體和軟體還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求。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去提高。 總之,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高中英語新課程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⑷ 如何教普通高中英語

新課標下對《牛津高中英語》備課的思考與實踐

摘要] 《英語課程標准》的頒布、實施以及《牛津高中英語》作為高中英語教材的全面使用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通過解讀新課程標准,結合自己《牛津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體會來探討新課標下如何調整備課理念,真正備好課,從而爭取通過最優的課堂設計來實現最佳的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 新課程標准 《牛津高中英語》備教材 備學生 備教學過程 備評價手段 反思

《英語課程標准》的頒布、實施以及《牛津高中英語》(譯林出版社)在江蘇省作為高中英語教材的全面使用標志著新一輪的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拉開帷幕。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和新教材的使用究竟對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意味著什麼?新課程標准和新教材給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與以前的英語教學大綱相比,新課程標准提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此同時,新課程標准又按照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設置相應的教學級別和語言水平測試級別。新課程標准更加突出「以人為本」的課程觀,強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通過體驗、參與和探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後,新課程標准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增強信心,不斷發展。

譯林版的《牛津高中英語》與以前的人教版教材SEFC也有很大的不同。它以新課程標准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把學生作為英語學習的主體,體現「做中學英語」的教學思想,以每個單元不同的話題為主線,各種活動為形式,將話題、功能、任務、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活動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在原有的"模塊"基礎上使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得到拓寬和加深,從而實現持續發展。
這些變化為我們提出明確的信號——教師必須從根本上吃透新課程標准,抓住新教材的特點,在更新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把新的理念用於課堂教學的實踐,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而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在於教師的備課,因此教師傳統的「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過程」等理念也一定要隨之變化,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地備好課,從而爭取通過最優的課堂設計來實現最佳的課堂教學實效。那傳統的備課理念究竟要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在此,我想結合自己教《牛津高中英語》一年以來的體會來探討一下「怎樣調整備課理念,真正做好備課這一環節?」

一. 備教材
備課的首要前提就是備好教材,但是備教材不意味著只備教材中的語言現象。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要善於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捨或調整。」因此,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教師要有正確的教材觀,能合理地利用教材並且能恰當地重組教材和適度地深挖教材。怎樣才能備好《牛津高中英語》呢?
首先,要通讀教材,了解《牛津高中英語》這套教材的結構體系和特點,並在了解不同模塊、不同單元的主題(topic)是什麼的基礎上以一個單元為整體進行備課;然後要了解《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等各獨立部分的主要任務,同時了解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在對教材做了上述的了解之後,教師就可以從所教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語言水平對教材的各個部分進行適當的准備和處理了。怎樣處理教材才是合理、適當的呢?我的體會是:
1. 合理取捨或改編一些可能不太合適的活動、練習
《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都有一系列的任務活動,但是不是每個活動都適合開展,因為1)如果每個活動都要開展,課時可能不夠;2)學生對有些活動可能不太感興趣;3)由於學生自身的語言水平或知識積累不夠;4)客觀條件對活動開展的約束(如設備的局限等)。這些不利因素就會導致如果開展這些活動,課堂教學的實效就會大打折扣。這時,教師在備課是就要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把這些活動省略掉或者進行適當的改編。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一單元的Task中,教材要求學生分小組做一個電視短片並介紹動物怎樣使用他們的感覺器官。我考慮做一個電視短片對於高中學生從展示的手段和技巧而言似乎有難度,因此我就讓學生改成用powerpoint展示圖片的形式,分小組進行介紹,從而使這個活動得到順利的開展,達到預期的效果。
2. 根據教學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
雖然《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的結構非常清楚,但是如果教師每個單元都是按照welcome to the unit → reading → word power → grammar → project → task → self-assessment的順序進行教學的話,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厭煩感。但是如果我們在仔細了解各個部分的主要任務、各部分材料的主要內容和它們之間的聯系之後,我們可以對教學內容的順序進行適當地調整,從而能夠更加有效地整合教材。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二單元Sports events 中,我首先讓學生閱讀reading 部分「The honorable games」,從而對奧運會的整個歷史有初步的了解,然後我把word power部分中關於Olympic sports and events的部分作為一個引子,加深學生對奧運會所設立的體育項目的了解,從而引入到project 部分「How does a sport enter the Olympics」的閱讀,最後讓學生根據文章的最後一段開展「武術是否能作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的討論。這些內容雖然散落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中,但是這些材料在內容上有聯系,這時調整了順序地教學就要明顯比按部就班地教學在銜接上更加緊密,更加具有邏輯性,當然教學效果也要好很多。
3. 利用網路、報刊閱讀、其它版本的教材等資源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補充
《牛津高中英語》教材雖然積聚了許多專家的心血,但是它也有不全面的地方,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網路、報刊閱讀、其它版本的教材等資源對教材在背景知識、材料內容等方面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的開頭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往往與本單元的話題有關。這一部分要求教師激活學生腦海中與這個單元話題有關的已有的知識,從而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但是這個部分在教材中僅僅以幾幅圖片和幾個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深度、廣度上還還有待教師挖掘。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報刊上的文章等資源對其進行補充,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這個單元的學習興趣。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第二單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提到了四大文明古國和失落的文明,但是那幾幅圖片和幾個討論的問題根本不夠。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那段歷史有關的背景知識,我從網路上找到了更多的關於四大文明古國的介紹和圖片,並利用英文歌曲「The River of Babylon」從而激發學生對於lost civilization (失落的文明) 的興趣,從而為後面閱讀課文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4. 深入地挖掘教材內容,最大化地利用教材中的材料
《牛津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有些材料很好,但是教材上與其有關的練習可能還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教師對這段材料進行進一步地挖掘,使這段材料能發揮它最大的功效。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二單元的task部分中的聽力練習是要求學生聽六段電台熱線電話的錄音,了解聽眾想對主持人說出他與父母相處出現的問題以及主持人在了解這個問題後所提出的建議。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覺得這個聽力材料的內容其實很好,但是這個部分的練習似乎太簡單了——僅僅是讓學生聽出打進熱線電話的聽眾的姓名,並根據熱線電話的內容把人名與圖片連線。我覺得這段材料上我還大有文章可做。所以我把書上的練習作為整個練習的一部分。然後,我設計了更多的練習對其進一步的補充。我把熱線電話的錄音讓學生一段一段地聽,聽的時候設置了一個懸念——僅在讓學生聽到聽眾述說他與父母相處出現的問題的部分後停下來,然後讓學生作為電台的主持人為聽眾提出建議,幫助聽眾解決問題,接下來讓學生聽了主持人的建議後比較誰的建議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辦法。在這堂課的最後,我再布置書面作業讓學生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成長的煩惱並且讓班級另外一名同學寫一封回信來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樣的處理不僅練習了聽力而且把這個單元project 部分寫一封建議信也就這樣順理成章地引入了。聽和寫就這樣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二. 備學生和教學過程
在備課中,教師往往思考最多的是我如何組織教學過程,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有多少,我如何引導學生,如何把知識點講清、講明、講透。但是僅僅考慮這些還遠遠達不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標准把英語課程內容與目標分為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和文化五個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個人的認知水平、個性心理特徵、個人興趣愛好及學習風格。因此,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因素,做到有層次地設計教學,使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學生都有充分活動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有效參與,從而盡可能地避免那種表面上看上去熱熱鬧鬧,但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均無明顯發展,思維能力沒有明顯提高的無效參與的課堂活動。
例如在設計《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四第一單元「Advertising plays a positive / negative role in our daily life」 的辯論活動之前,我估計水平相比較較弱的同學可能由於自信心不足根本沒有勇氣在這個辯論活動中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准備了一些淺層次的參與活動:首先讓學生根據本單元的reading的內容回答幾個與advertisement有關的問題,然後讓他們淺層次地交流對公益廣告和商業廣告利與弊看法,從而加深學生對廣告的理解。由於學生在本單元的reading的閱讀文章已經對公益廣告和商業廣告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水平相比較較弱的同學也能從淺層次上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後我再展開深層次的參與活動——讓學生對廣告的作用是積極的還是消極進行辯論。這樣不同層面的學生在這堂課上都有了開口鍛煉的機會,避免了水平相比較較弱的同學在這堂課上只是看其他同學表現的可能,從而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了成就感。

三. 備評價手段
新課程標准提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的重點是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通過多元化和多樣性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在最大限度上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這樣的評價體系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多地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過程性和發展性。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採取不同的評價手段,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要,並相應地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牛津高中英語》每個單元都有self-assessment部分讓學生對該單元的各項學習任務分五級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自我評價,不斷地體驗自己的進步和成功,從而獲得自信,並學會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牛津高中英語》中也設計了很多的小組活動。每次小組活動都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我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有明確的分工,同時讓他們明確他們要通過合作互動中來完成一個共同的小組目標。我除了對每個小組的最終成果進行評價之外,我讓學生根據「是否全組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並主動發表意見,是否能互相傾聽和尊重對方意見,給予他人發表意見的機會,是否能合作完成小組任務並能按時向全班報告和展示完成任務的結果」等「小組合作表現評價標准」對自己小組成員的合作行為進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這樣對學生的小組活動合作進行評價對於今後的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都非常重要。
另外,每節課的開始我都讓學生輪流准備3分鍾的daily report。為了更好利用這種形式來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從而為書面表達做好充分准備,我從體態、語言、內容等各方面以10為滿分的標准給學生評分,除把學生的這個表現分按比例記入學習過程表現分以外,我把學生的daily report的書面材料保存下來,放入學生的學習檔案,從而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同時也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感受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增強自信心。

總之,只要我們真正領會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牛津高中英語》的特點,更新自己的備課理念,從新的高度、新的角度來設計我們的課堂活動,我們肯定能爭取最佳的課堂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當然,由於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那麼在教學目標的實施過程中,系統狀態的發展中都可能出現一些外來的干擾和環境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控制系統和實施有效教學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另外,在上完課後要堅持把備課中疏漏的環節,把上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把學生反饋出來出現的問題,學生中的閃光點等記下來,加強課後反思,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牛津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的探討
湖南師大附中 黃長泰
2007年6月15日
2007年秋,我省將迎來新的一輪高中英語課程改革,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將隨著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語》進入每一所高中的英語課堂。任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是我們目前急需思考的一個問題。筆者在本文當中將對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做一些探討,即:在使用《牛津高中英語》時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來實施新教材中的語法教學,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英語語法教學方面的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什麼是英語語法教學目的?
權威的英語工具書告訴我們,英語語法是「對語言的構詞和造句規則的研究或科學」(study or science of 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或者是「構詞和造句的規則或對這些規則的研究」(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change their forms and are combined into sentences, or the study or use of these rules《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由此可見,我們在課堂上英語語法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不斷了解和學習並掌握這些構詞和造句的規則。但是,我們語法教學目的並不是通過傳授這些語法規則來培養一批語言研究的專業人員,而是通過教會學生把握一些重要的語法規則來提高他們實際的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就是說,語法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記住語法規則,而是讓他們在語言的實踐中感知並理解語法的功能,進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2、英語語法可以習得嗎?
有研究資料表明,在美國幼兒到了5歲就習得(acquisition)了母語全部的英語發音和掌握了基本語法,用於交際的詞彙量達2200個,並懂得如何進行得體的交際。在5-10歲階段,他們主要學習英語拼法、擴大詞彙量和提高讀寫的能力。但是在中國,我們的學生並沒有這樣的英語習得過程。因此,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只能通過學得(learning)才能把握。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學生必須通過教與學(包括自學)這樣長期的過程來培養和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3、在英語語法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首先考慮到什麼樣的因素?
在外語教學中,英語學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質量和效果包括以下因素:
1)學習者學習英語的需要和學習動機有著密切的關系;
2)學習者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有著密切關系;
3)學習者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興趣的持久性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有著密切關系。
英語語法教學是英語學習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在講授語言知識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情感態度,特別要注意保護和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提高他們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他們的語言技能和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

4、我們英語教師應不應該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
多年來,一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不同的英語教師會在不同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英語語法教學。例如:
1)傳統的教學方法認為英語語法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中心環節。教師認為英語語法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語法學好了一切問題將迎刃而解。他們往往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介紹和講解一些語法規則和語言知識,把英語課堂變成了知識傳授的講壇。在這樣的課堂中,語法知識和規則解釋得非常的細致和透徹,但是,在以語法教學為中心的英語課堂中,教師所使用的語言材料和例句通常會是比較呆板。這些與語言的交際運用關系不太緊密的材料和語句會使英語課堂相當沉悶。老師多半會是「一枝粉筆一張嘴,從頭講到尾」。在脫離語言實際運用的課堂中,學生往往會覺得語法學習乏味,提不起精神而昏昏欲睡。長此以往,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就消失殆盡了。
2)英語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有些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認為由於語法教學和學習可以在英語的交際中自然完成。在課堂上,他們常常會淡化語法教學環節或者很少進行正面的語法教學,把很多重要的語法現象和規律淡淡地一筆帶過。很多學生通常會對語法知識一知半解,很難把握對語言運用的准確性。他們不會運用更復雜、更嚴謹、更富有新意的詞句和方法來表達和交流。其結果很可能是:他們的英語長期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之上:講英語錯誤百出,寫語句、語篇言不達意,用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會相對滯後。
3)英語課堂中,英語是唯一的語言,也是學生接受英語語言訓練的唯一途徑。這些教師通常具有很好的英語表達能力,整堂課都用英語來掌控,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在這樣的英語課堂中,多數學生,特別是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在講授語法知識的時候,他們仍然會花大量的時間用英語來進行全面而詳盡的表述和解釋。眾多復雜而生僻的語法術語讓課堂的教學進展極為困難。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和能力稍弱的學生無法跟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部分學生很可能因無法適用這種教學方法而無法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度,成為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群體。
從目前我省英語教學質量來分析,上述幾種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顯然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發展;而且,他們也部分喪失了學會利用語法來提高運用英語能力的時機和機會。

二、在新課程下的英語語法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思考
1、新教材《高中英語課程標准》給我們提出的要求
新高中英語課程標准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它還在語言知識目標中規定:1)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描述事物、表達觀點、態度或情感;2)學習並掌握常見語篇形式的基本篇章結構和邏輯關系;3)進一步理解語法形式的表意功能,並能有效地運用;4)根據交際話題、場合和人際關系等相關因素選擇較為適當的詞語進行交流和表達。

2、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給我們引起的啟示
該教材在編寫說明中指出:Grammar and usage板塊通過語法規則的講解和多圖示的呈現,讓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語法知識。語法練習一般都要求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生搬硬套的現象;語法訓練的所選的語言材料和所設計的練習與該單元話題相聯系。對於一些已在初中階段學過的語法項目,在注意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拓展和延伸。
以模塊一(Mole One)的第一單元為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該教材中Grammar usage所設計的語法呈現方式和訓練方法。該單元的語法項目是定語從句,其呈現方式如下:
1)通過一組帶有修飾語的名詞短語來介紹和說明英語中定語的基本意義,以及它們在句中的常見位置,即前置和後置兩種,從而引出學生對定語的用法的思考:
Adjective: the green tree
Prepositional phrase: the team in green
Attributive clause: the team who were wearing green
2)提供一篇與本單元主要話題密切相關的短文,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加深感受和了解定語從句運用。該短文有269個單詞,運用了6個定語從句,並要求學生找出這6個含有定語從句的句子。
David was one of the most helpful students that we ever had
In 1998, Oxford University where he get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Some of the cities in China which he likes most are Beijing, Shanghai, Harbin and Nanjing.
Most of the students that taught have become his friends.
Some of the books were gifts that he got from his Chinese friends and students.
The paintings that David denoted to the school are being displayed in the assembly hall.

3、新課程理念給我們帶來的思考
1)新高中英語課程標准告訴我們,傳授語法規則不是我們英語語法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運用正確的方法來教授語法規則和詞彙知識,又要注重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明白,語法教學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手段,而不是以傳授語言知識為最終目標的教學過程。所以,我們應該始終要倡導學生探索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在較為真實的語言交際中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功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達到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規則的目的。
2)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語》的編寫說明告訴我們,語法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過程。在英語語法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設計並利用一些合理而又實用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去觀察和思考,再利用已學的語言知識和已具有的語言能力來分析新的語言材料。這樣的呈現過程學生內化語法規則,通過溫故知新,學生將會在一種語言的實際運用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新的語言規則。
《牛津高中英語》的編寫說明還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只是直觀地呈現一些語法規則,然後進行簡單的機械操練,因為任何孤立的語法規則都只是純粹的語言知識。很多實事已經說明,即使學生學會了這些規則也不一定能轉化成真正的運用語言的能力,甚至還會編造出一些生硬的英文句子來。
例如:讓學生機械地操練被動語態,把下列句子改成含有被動語態的句子:
① After getting up, I put on my clothes.
→After getting, my clothes were put on.
② In the bathroom, I brushed my teeth and washed my face.
→In the bathroom, my teeth were brushed and my face was washed.
③ At 6:40, I ate my breakfast.
→At 6:40, my breakfast was eaten.
這種簡單機械操練的結果是,好好的英語句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非常糟糕而有難聽的句子:
After getting up, my clothes were put on. In the bathroom, my teeth were brushed and my face was washed. At 6:40, my breakfast was eaten.
說話者成了殘疾人,因為穿衣、刷牙和洗臉這樣的日常行為都由別人幫忙代勞。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的早餐「被人吃了」(沒有說明是誰吃的早餐)。
長此以往,「高分低能」的現象將會是在所難免。毫無疑問,這樣的「穿新鞋走老路」將會是我們這一輪高中英語教改中的巨大障礙。

⑸ 如何解決初高中英語語篇銜接教學銜接問題

質疑問來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自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⑹ 淺談如何進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

高中英語老師們大部分忽視對學生語法能力的培養,沒有注意到語法對學生的口語、詞彙和句型的掌握,英語文章的理解,英語寫作等有直接的影響。其實語法是一門學科,是語言的組織規律,它賦予語言以結構系統,指導語言正確、貼切的表達思想和傳遞信息。

⑺ 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的語篇教學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回壞有直接關系答。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信息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⑻ 高中英語語篇教學怎樣分析銜接首段課件

高中英語語篇教學怎樣分析銜接手段課件?我也不是老師,我也不知道英語的教學片怎樣分銜接

熱點內容
在這個學校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7:42:56 瀏覽:229
家人的英語作文怎麼寫10 發布:2025-09-14 17:42:52 瀏覽:287
英語介紹小動物的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4 17:34:35 瀏覽:701
去你家英語怎麼翻譯成英文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7:16:07 瀏覽:694
聽你怎麼講的英語翻譯 發布:2025-09-14 17:10:19 瀏覽:484
比較的作用英文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7:08:00 瀏覽:691
八下志願者的作文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9-14 17:07:15 瀏覽:127
music英語怎麼讀中文翻譯 發布:2025-09-14 16:59:20 瀏覽:796
暑假計劃用英語作文怎麼寫 發布:2025-09-14 16:56:57 瀏覽:45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用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9-14 16:39:36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