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中醫葯大學英語怎麼說
1. 陝西中醫葯大學和西安醫學院那個好
陝西中醫葯大學和西安醫學院各有優勢專業。
1、陝西中醫葯專大學王牌專業屬名單
2019年度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省級)
國家級(2個):中醫學、中葯學
省級(7個):制葯工程、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葯資源與開發、醫學檢驗技術
國家級特色專業:中葯學、中醫學
省級特色專業:中葯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醫學檢驗技術、臨床醫學、制葯工程
校級特色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漢語言文學

2、西安醫學院王牌專業名單
2019年度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省級):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葯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
其他重點專業
陝西省特色專業:葯學、護理、醫學檢驗
陝西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
陝西省優秀試點專業:護理
陝西省重點專業:臨床醫學
2. 陝西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怎麼樣
簡介:陝西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陽西路副2號,始建於1940年,佔地156畝,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國家三級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七所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之一,是中醫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兩個直屬教學單位,也是咸陽市醫保定點醫院 。
3. 陝西中醫葯大學
4. 陝西中醫學院又名「西北中醫葯大學」
現在西北最強的就是甘中醫了,尤其這幾年發展特別快,陝中醫也不錯,但於前者相比,稍遜一籌。
5. 陝西中醫葯大學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
陝西中醫葯大學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版古都權咸陽,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授權單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為陝西中醫葯大學。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陝西中醫葯大學已成為一所以中醫葯專業為主體,醫、理、工、文、管多學科專業相互支撐、交叉融合的醫學類院校。
6. 陝西中醫葯大學的介紹
陝西中醫葯大學坐落於陝西咸陽,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咸陽,2015年更名為陝西中醫葯大學,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截至2015年5月,學校總佔地面積796675.3 平方米,有南(新校區)、北兩個校區。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31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有教職工2501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739人,8個省級教學團隊。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學生5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7. 在陝西中醫葯大學上學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覺得還不錯因為陝西這個地方也是不錯的在那裡上大學而且還是學中醫葯的其實我也挺喜歡學中醫的因為他不僅是中華文化還是嗯一種很厲害的嗯醫學
8. 陝西中醫葯大學英語專業是幾本
陝西中西葯大學英語專業是二本專業
9. 我想問下陝西中醫葯大學好嗎,錄取分數線大概是多少。 我是學文科的...
陝西中醫葯大學抄挺好的,一個二本大學,文科的話,錄取分數線在475分以上。
陝西中醫葯大學坐落於陝西咸陽,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咸陽,2015年更名為陝西中醫葯大學,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截至2015年5月,學校總佔地面積796675.3 平方米,有南(新校區)、北兩個校區。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31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有教職工2501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739人,8個省級教學團隊。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學生5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10. 陝西中醫葯大學怎麼樣
簡介:陝西中醫學院的前身是1952年創建於西安的西北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升格為陝西中醫學院,1961年遷至古都咸陽,是陝西惟一一所培養高級中醫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號文件確定的全國8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院校之一,1978年成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碩士研究生招生單位,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首批有條件接收國外留學生、港澳台地區學生的高等院校。經過6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陝西中醫學院已成為一所以中醫葯專業為主體,醫、理、工、文、管多學科專業相互支撐、交叉融合的醫學類院校。 一、基本情況 學校總佔地面積796675.3 m2,有南(新校區)、北兩個校區。現有基礎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下設中醫系、中西醫臨床醫學系)、第二臨床醫學院(下設臨床醫學系)、葯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針灸推拿系、護理系、醫學技術系、公共衛生系、人文科學系、英語系、體育部、社會科學部等13個教學院(系、部);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1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另有陝西中醫學院制葯廠和陝西醫史博物館。 二、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2501人(含兩所直屬附屬醫院),有專任教師739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26人;有碩士研究生導師219名、兼職博士生導師15名、博士後導師2名;分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及北京、廣州、成都、上海、黑龍江等中醫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擁有張學文、郭誠傑2位「國醫大師」,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9人,有國家級、省級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指導老師43人,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省「三五」人才17人,陝西省名老中醫、名中醫32人次,省級優秀教學團隊8個,形成了一支敬業精神強、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 三、人才培養 學校開設21個本科專業,基本形成了以中醫葯為核心,醫、理、工、文、管等學科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學校自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擁有中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層次,全日制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截至2013年12月,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含留學生51人),其中碩士研究生922人,本科生10360人。 學校有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精品課程及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共18門,近五年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其中一等獎2項。 近六十年來,學校堅持立足陝西、面向西北、輻射全國,為國家培育了6萬余名德才兼備的優秀中醫葯人才。他們有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的光輝榜樣,有些已成為德高望重的國家名老中醫,有些已成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有些已成為衛生事業的高級管理人才,有些已成為優秀的醫葯企業家。廣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傑出表現,是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體現。 四、科學研究 學校堅持「科技強校」戰略,不斷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工作,形成了以中醫中葯為主,結構比較合理,層次比較齊全的重點學科群,現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 學校現有各級科研平台29個,其中國家級科研基地2個,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實驗室13個,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科研基地2個、省級重點研究室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有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陝西中葯資源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1個,針葯結合創新研究中心1個,為科學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工作,科技創新已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近五年,學校承擔了「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陝西省「13115工程」重大項目等各級各類縱向科研項目600餘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9項。 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陝西中醫學院學報》、《現代中醫葯》是省級優秀刊物,在省內有較大影響。 五、醫療服務 學校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開放床位2700張,年門診量120餘萬人次,年住院患者6萬餘人次,有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省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25個。兩所醫院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第一附屬醫院是國家「七五」期間確定的全國7所重點建設的中醫醫院之一,具有70多年歷史,是一所中醫特色突出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醫院。第二附屬醫院為西北地區首家中西醫結合三級甲等醫院,其婦產科、心血管內外科、眼科等專科特色鮮明、療效顯著,有較高的知名度,為醫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臨床實踐教學平台。 六、科技產業 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的力度,突出以科研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持教學,形成了產學研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機制。陝西中醫學院制葯廠是集生產、經營、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現代化制葯企業,擁有技術先進的注射劑、口服液、丸劑、膠囊劑、片劑、顆粒劑六大劑型生產線,有 「固腸止瀉丸」、「八正合劑」、「維血寧」、「參術止帶糖漿」、「消炎退熱合劑」、「金砂五淋丸」等主導產品,企業總資產達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在陝西省高校產業中名列前茅。學校主動進入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先後與企業合作建立了黃芪、連翹等葯材種植基地,與銅川市、寶雞市、商洛市等地方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100多項科研成果和中葯新葯成功轉讓給省內外企業,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七、對外交流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發揚光大並走向世界。學校先後同韓國、加拿大、吉爾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台灣、香港等地區的高校建立校際交流關系,目前有在校留學生51人,其中本科生44人、碩士研究生7人。 八、校園文化 學校具有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50多個學生社團活動異彩紛呈,為學生搭建了廣闊的成長舞台。堅持30多年的「文藝百花獎」匯演、大學生辯論賽、運動會等,已成為學校傳統的文體項目,烘托出莘莘學子的青春熱情。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服務隊多次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連續多年被評為陝西省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學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稱號,在全國「十運會」上受到表彰,是我省高校和全國中醫葯院校中惟一獲此殊榮的單位。因校園文化氣息濃厚、環境優美,學校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聖火在國內傳遞的惟一一所中醫院校。學校承辦的全國中醫葯院校第九屆傳統保健體育運動會得到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省市領導及全國中醫葯院校的高度評價。
注冊資本:81616萬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