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大學 » 怎麼講高中英語語音課論文

怎麼講高中英語語音課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9-16 06:47:19

Ⅰ 課堂教學高中英語論文,關於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教育是通過教學實現的,為學生們得到種種信息與知識,提升和鍛煉自我的良好平台,此外,也是提升和強化學生們學習思維的關鍵所在。而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課堂教學又是其中的基礎所在,為教師將技能和知識傳授給學生們的過程,涉及到教學時所要應用的教學器具、課堂講解及整個教學活動等。所以有效性的課堂教學,指的是利用課堂教學,確保有更多的知識能夠被學生們所得到,進而保證提升學生們的英語交際水平。同時,有效性的課堂教學,是在實處落實教學目標,對課堂這個重要的教學陣地進行利用,令學生們不斷的獲取知識,並且,將自身的學習能力提升。相關理論認為,有兩個方面會影響和決定著課堂的有效性,主要是: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大量實踐表明,教學對象,也就是學生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學生們主動性和積極性所決定的。

Ⅱ 如何上好一節高中英語優質課

(1)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做課堂學習的主人,就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內的全部學習活動,不當旁觀者。如果一堂課是一場戲,那麼課堂內的每一個同學都應該是這場戲的一 個角色,並且人人都應爭唱主角。這里所說的參與,主要是指參與課堂的各種思維活動;這里所說的爭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膽發言和參加課堂討論。
不少同學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某一個問題曾在課堂被老師提問過,即使當時答錯,但往往在很長時間內對這一問題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這是因為參 與討論時的思維活動比平常狀態下要活躍的多,它調動的人體感知事物的多種分析器及其效應器的協調工作,在頭腦中形成的強烈的刺激。因此,我們要學會做課堂 學習的主人。
(2)帶著問題聽課
帶著問題聽課這種方法適用於新授課、綜合課。上課前要認真預習、閱讀教材,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這樣,上課時老師講些什麼,哪些自己已知道,哪 些需要弄個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聽講就有了針對性。到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就聽得格外仔細、認真。如果老師對這處難點講得不細、不透徹,還可以在 課堂上及時提問。自己不會的東西,也常常是大多數同學不會的東西,即代表的同學們的心聲,又幫助老師了解了學生情況,抓住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果所提的 問題不具有普遍性,老師徵求別的同學的意見,大家認為沒必要在課堂上再講一遍了,那也不要緊,還可以在課後再個別老師請教。
(3)要聽懂重要細節
俗話說:「會聽聽道道,不會聽聽熱鬧。」課堂上聽講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會聽講的學生能聽出問題的來龍去脈,不會聽講的學生只是聽聽熱鬧。聽講時 一定要聽懂老師所講的每一個重要細節,在這個細節上看老師是怎樣思考、分析、判斷和處理的。越是細小的重要細節,就越能學習到更多知識。
(4)要以理解為主
聽講的目的,就是要聽懂老師講解的內容。有些學生聽講時分不清主次,結果抓住了芝麻,丟掉了西瓜。「聽講,聽講」,主要就是先「聽」,「聽」是主體,「想」與「記」是次體。對老師講課的內容要聽清楚,聽准確,聽出重點,聽出意圖,聽出弦外之音。原則是先聽清楚再思考,思考動了在做筆記,不要只顧思考和做筆記而忘記了聽講或顧不上聽講。
(5)要有比較地聽講
聽講中,要把自己在預習自學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點。通過這種比較,一是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強自己的思考,認識與提高,三是能發現自己在預習自學中所出現錯誤的原因。
(6)注意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第一,回顧一課堂從頭至尾的過程。這節課主要內容是什麼,老師開頭是怎樣引入的,中間是怎樣引導分析的,最後是如何總結歸納的,都應弄清來龍去脈。
第二,合理評價老師的思路。在理清老師思路的基礎上,思索老師用了哪些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怎樣。
第三,留心結束語。結束語是老師對一節課所教內容的概括總結,留心它,有助於把握這堂課的整體,做到胸有全課。
第四,概括出本節課所學知識要點。同時要將它納入自己的頭腦里已有的知識結構,以使自己的知識結構融會貫通。

Ⅲ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題目: 高中英語詞彙教學的研究開題報告

研究課題的意義

詞彙是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種語言靠它的詞彙,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有意義的語篇。詞彙的重要性正如Wilkins(1972)指出的那樣:“ Without grammer ,many things can’t be conveyed . But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對於高中生來說,掌握所學語言的詞彙,是提高外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

然而,目前的高中英語新教材,尤其是我們使用的北師大版英語教材,與以前的人教版相比最大的的變化就是詞彙量的大大增加,每個單元需要識記生詞的數量平均都在200個左右,甚至有的單詞只有在大學一二年級才出現的,也出現在了高中課本上這無疑增加了詞彙學習的難度。同時詞彙學習對多數學生,尤其是對我們農村高中生

來說是一個難點,一個攔路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英語成績的提高。許多學生都為記單詞而苦惱:要麼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是記得快忘得快。

學生的英語成績的分化往往也是從詞彙而且部分學生因詞彙量的增加而產生厭學英語的情緒。在批改作業(特別是書面表達)時,我們也會發現學生單詞拼寫錯誤較多。當問到學生為什麼英語考試成績不好的原因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生詞太多,讀不懂,不會寫。

因此,迫切需要我們教師解決學生詞彙學習難的問題。我將和我的組員們一起研究高中詞彙的教學。希望我們英語教學有幫助.

那麼英語老師如何進行詞彙教學,激發學生記單詞的興趣,幫助學生輕松地記住並運用所學的單詞呢?

下面我將我們前段的初步研究作以下匯報:

一、 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和樹立這樣一種理念,即教材詞彙量大,是通往英語自由王國 的必由之路,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新課標的要求,更是高考取得高分的法寶.

眾所周知,詞彙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彙,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建築材料。離開了詞彙,語言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大量的語言輸入本身就是第二外語習得的重要條件之一。”英語的詞彙量大,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每天都有很多詞彙擴充進去。新課標對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語高考中,如果想脫穎而出,具豐富的詞彙量必定佔有極大的優勢。

二 目前學生在記單詞和教師在詞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存在的問題:

單詞記不住,背了就忘,主要是平時接觸英語少,一詞多義不了解,讀音不準,有的學生還是死記單詞,還是機械式的記憶。平時背的英語作文,也是剛背過就忘,而且不會把背過的句子靈活運用。此外,對一些基本的構詞法不太熟悉和重視。即時背過了部分單詞,由於閱讀量太少,按《英語課程標准》,高中畢業生的閱讀量除教材應達到36萬以上,,大部分學生遠遠沒達到這個標准,所以不能徹底掌握詞彙。

教師存在的問題:

認為學生只有記住課文中出現的所有單詞才能達到教材的要求,未能對單詞進行分層教學。認為學生能力有限,不敢放手讓學生記憶單詞。或者把詞彙記憶完全停留在學生的自發學習的階段,把單詞記憶的任務完全交給學生,缺乏對學生詞彙學習和記憶方法和策略的指導等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初步做一些教學方法的研究:

一、 游戲教學法

把游戲引入英語課堂,使教學形式多樣化,有利於培養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詞彙教學游戲能有效防止學生疲勞或產生厭煩心理,有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其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感覺中領會和掌握詞彙。詞彙教學游戲必須具備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徵。從活動的形式看,詞彙教學游戲涉及聽、說、讀、寫。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科學的設計各種游戲。如猜謎游戲、將相關的詞配對、給名詞配上適當的形容詞、單詞競賽、填詞游戲等,力求生動活潑,使學生積極參與。

2.聯想教學法

聯想能幫助人們記憶,可以做到舉一反三,把舊知識聯系起來,達到溫故而知新。聯想可以採用步步深入的方法,先從單詞的語音、詞形聯想,繼而來呢想到詞與詞之間的結構搭配,最後過渡到語義聯想、文化聯想等。

相關聯想:學習taste這個詞,便聯想起其它與感官有關的系動詞look(看起來)。Smell(聞起來),feel(摸起來)等。學習片語a quantity of 就會聯想起許多意思相同或詳盡的片語。如 plenty of , a supply of , a lot of ,a great deal of 等片語,同時海聯想到這些詞的相似的用法。

對比聯想:例如:open-close ,pass-fail ,present-

alrsent等。在某些固定成語或諺語中,反義詞的應用更是不勝枚舉:now and then ; More haste, less speed; long lament.

形象聯想:這種記憶方法的核心是通過聯想將一些本身相互無內在聯系的單詞和頭腦里另外一些鮮明、生動、奇特的形象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記憶的目的。

3.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通常採用如下方法:

(1)實物法。實物是最直觀的教具之一,它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高中英語教材中,像dessert, gift, photograph等很多單詞可利用實物進行直觀教學。這樣就可以建立起單詞與實物的直觀聯系,使教學真實形象,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2)圖示法。在講授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名詞時,如果能夠藉助圖片,簡筆畫教學,則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學小火。

4.語境教學法

大多數英語單詞不僅只有一個意思,一詞同義、多義甚至反義的現象非常普遍。一個詞的意義總是和其他的詞相結合而存在,沒有語境就很難確定他的指稱。學習詞彙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詞彙,並能正確運用到語言表達中,在英語教學中營造一定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宛如置於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之中,就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使用所學詞彙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生動活潑的課堂上有效學習詞彙的目的 。

5.文化聯想教學法

文化語境是指某一語言社團特定的社會規范和習俗,包括當時政治、歷史、哲學、民俗等思想文化意識。文化語境對詞語的含義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准把文化意識列為基礎教育階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對詞彙的文化內涵意義的講授是高中英語詞彙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英語教師應轉變觀念,在詞彙教學中不再僅僅留在詞彙的音、形、義的層面上,而應該注重傳授詞彙的文化內涵,做到音形義和文化內涵四者相結合。

在新課程標准下,教師一定要根據所教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沒把英語教學法的一些相關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充實理論。以便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今後研究的方向:

今後我們會就教師怎樣分層教授詞彙以及學生怎樣記憶詞彙進行深入探討。

爭取在詞彙教學中能有重大突破。

;

Ⅳ 求關於語音學的論文

普通話對英語語音的遷移作用
摘 要: 本文在論述語言遷移理論本質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遷移的因素,對漢英兩種語言對比,從音素、音位、聲調/語調語言、重音和節奏等層面分析了普通話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作用,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普通話的負遷移影響,促進英語語音的學習。

關鍵詞: 普通話;英語語音;語言遷移;對比研究

The Transferring Effect of Mandarin on English Phonetics

Lin Yuh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Z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 0102122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eant to help the Chinese English-learner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phonetic transfer and promote the study of English phonetics by dealing with language transfer theories,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some phone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such as phone, phoneme, tone/intonation language, stress and rhythm.

Key words: Mandarin; English phonetics; language transfer; comparative analysis

語音過關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同時也是難點。然而,外語界對語音教學問題的探討卻明顯少於其他領域,這難免有些「避重就輕」之嫌。將英漢兩種語音進行對比研究,對比教學,不失為一種良策,如張鳳桐教授編著的《英國英語語音學和音系學》就是按照這一指導思想編寫的教材。對比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語言遷移,同時,對比研究和教學是正視語言遷移作用的科學方法和手段。然而就在將兩種語音進行對比教學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普通話好,英語語音就好」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這一說法過分誇大了語際間的正遷移作用,而忽略了負遷移作用。應該說這一問題的答案是不確定的。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語言,雖然各種語言有其相通的一面,但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有的語音體系,並有自己獨特的發音規律。要全面正確地了解普通話對英語語音的遷移作用,就應該在認識語言遷移的本質和產生語言遷移因素的基礎之上,將英漢語音、音位相關的方面作科學的對比研究。

一、 語言遷移概念及其實質

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代表從認知的觀點來解釋遷移的一種主流傾向,然後有符號性圖式理論、產生式理論、結構匹配理論與情境性理論等遷移理論。根據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遷移是一種認知活動,體現了個體主動的心理加工過程」[1]。但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者著眼於各理論在更高層次上的概括,將遷移概括為「一種學習中習得的經驗對其他學習的影響,是新舊經驗的整合過程」[2],這種整合過程可以通過同化、順應與重組三種方式實現,其實質是原有認知結構與新學習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

遷移(transfer)作為一個心理術語,是指已獲得的指示、技能、方法等對學習新知識、技能的影響。遷移是人類認知的一個普遍特徵。在外語學習中,遷移「指的是人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在新的學習環境中發揮作用的心理過程」[3],主要是母語及母語學習經歷對學習新語言的影響。語言遷移可分為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和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如果某個外語結構在母語中有對應結構,或母語對外語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在學習中就會出現正遷移現象。但是如果某個結構在母語中沒有對應的結構,或者兩種語言中的對應結構有差異,也就是說,母語對外語的學習起干擾或抑製作用,就會產生反面的遷移,從而影響外語的學習,這就是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

系統的語言遷移研究可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語言學家弗賴伊斯(C.Fries)和雷多(R.Lado)。他們從斯金娜(B.F.Skinner)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出發,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應的強化,是習慣的形成,是新舊知識的聯結。因而在外語學習中,母語這種先前語言學習的習慣會對新的外語學習產生遷移作用」[4]。基於這一觀點,他們認為「外語學習的主要困難是由兩種語言的差異引起的,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找出並克服這種差異」[4],據此他們提出了對比分析假說(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即「將學習者的母語(mother tongue/native language)與目標語(target language)進行各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兩者的差異,解釋或預測外語學習中已經或將要出現的困難與錯誤,並以此為指導教材的編寫和教學活動。」[4]

20世紀60年代末,喬姆斯基提出了語言習得機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說和普遍語法 (universal grammar)理論。他認為:「人類語言結構存在著普遍性(language/linguistic universals),這種語言的普遍性反映了人類的經驗過程,反映了人類獲得新知識能力的普遍性」[5]。也就是說,人類生來就有自然學習語言的能力,它植根於人的內在機制,即語言習得機制。格林伯格( J.Greenberg)通過對跨語言調查(cross-linguistic surveys)特別是對語序的分析來研究和證明語言的普遍性。總之,無論是強調母語遷移作用的對比分析假說,還是強調人類語言的普遍性而忽視母語遷移現象的普遍語法理論,都從不同的方面說明了正是各種語言具有一定的共性,母語才會對外語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正遷移作用,同時每種語言所具有的特殊性又使母語遷移對外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即負遷移。

二、語言遷移產生的因素

語言遷移絕非簡單的母語與外語或第二語言間的遷移,也不是兩種語言間的相似性或共同性就能決定遷移的程度。相反,它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遷移,也涉及不同的主客觀因素。

任何遷移形式的產生都受到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影響英語語音學習遷移的因素很多,包括學習材料間的共同因素、對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定勢作用、認知結構的清晰性和穩定性及知識的運用等。奧蘇伯爾認為,認知結構的3個變數影響新的學習或遷移的發生。認知結構即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從廣義上講,它是學生已有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從狹義上講,它是學生在某一特殊領域中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及其組織。認知結構變數就是學習者應用他的原有知識同化新知識時,原有認知結構在內容和組織方面的特徵。影響陳述性知識遷移的變數是: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此外,有學者認為以下問題與語言遷移密切相關。首先,情境特徵引起的關注。情境包括最初的學習情境和後來的遷移情境,兩種情境是否相似影響遷移水平。研究發現,物理的和社會的場景也是整個學習中重要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不同的場景或情境,其學習與遷移可能不同。因此,真實的英語學習情境,如外語角等,有助於將學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遷移到實際情境中去。其次,強調遷移的主動性與通達性。通達體現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意味著學習者可在遷移機會出現時,順利地提取有關的經驗或可利用的資源。有效的學習者有強烈的內部動機來調節自己的語言學習活動,如主動識別先前的語言學習與目前任務的相關性,識別恰當的語言使用和語言遷移情境,主動提取可利用的資源等,這些都是語言遷移產生的必要條件。

三、 對比研究中普通話對英語語音的遷移作用

對比研究是建立在美國學者雷多(R. Lado) 1957年提出的「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基礎上的一種語言分析方法。雷多的對比研究是一種在語音、語法和文化層次上對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進行嚴格的、逐一比較的體系。該對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焦點是語言遷移。語言的對比研究有助於人們認識語言間的區別和聯系。李庭薌先生指出,「英、漢語在語音方面有哪些相同和相異的地方,是每個英語教師所必須了解的。英、漢對比的知識能幫助教師根據英、漢語的異同,預見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和重點,從而在教學方法上採取相應措施,以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6]。要學好英語語音,首先要了解哪些音是漢語中沒有的,哪些音容易受漢語語音的干擾,英、漢語音之間怎樣互相干擾的。普通話學習者在英語語音學習中產生的遷移,雖然不完全是具體知識的遷移,卻是普通話發音習慣、發音部位的遷移,也是一種發音技能的遷移。對兩者進行音素(phone)、音位(phoneme)及音節(syllable)等方面作系統的對比研究,無疑會促進找准正遷移作用的條件,而減少負遷移產生的干擾,有助於英語語音的學習。

語音的最小單位是音素,但是在言語交際中能區別意義的最小語音單位是音位。音位分為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er-segmental phonemes)兩種,前者包括母音、輔音,母音與輔音、輔音與音在詞中的組合,即音位組合或音節;後者則指重音(stress),音程(length),節奏(rhythm),音調(tone),語調(intonation)及音渡(juncture)等。以下是兩種語言音位的對比分析和遷移作用的情況:

1. 母音、輔音和聲母和韻母

屬於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的英語有20個母音、28個輔音。英語的音位是區別詞義的最小單位。屬於漢藏語系漢語的音位和英語一樣,也是區別詞義的最小單位。普通話是漢語的代表語言,有輔音音位,即聲母22個,韻母31個。聲母一般位於音節的開頭,韻母是聲母後的一部分,一般由母音或母音加輔音/n、n^/構成,如/B、o、Bi、en、uBn^/等韻母。

英語母音分為單母音和雙母音;普通話的母音分為單韻母和復韻母。英語的單母音數量比普通話的單韻母要多,而且分得細。普通話里只有6個單韻母;英語有12個單母音,而且分為前、中、後母音。其中/I、U、e、A、Q/等單母音在普通話中找不到近似的音,很難說普通話說得好的人一定就能發好這些音和包含這些音位的單詞和句子。而在普通話中 能找到的近似音如/i、u/,前者發音的舌位比英語更靠前,後者則更靠後[7]。

另外,普通話的復韻母/ei、Bi、Bo、ou/和英語的雙母音/eI、aI、au、EU/雖都以強母音為主,向弱母音方向滑動。但是,普通話滑動較快,而且並沒有達到弱母音的位置,念起來兩音渾然一體;英語的雙母音滑動較明顯,兩者相對獨立,普通話較好的人很容易將like誤念成/lak/或/lek/。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在發音的部位和口形上都存在差異。發復韻母/ei、Bi、Bo、ou/的口形張得小於發雙母音/eI、aI、aU、[U/,但舌位略靠後[7]。當然,能掌握漢語中的漸強復韻母,如/iB、ie、uB、uo/的學習者更容易發好英語中的雙母音/I[、Z[、U[/。普通話和英語里都有三母音,其發音方法各不相同:發普通話三母音的方法是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中間的母音緊張度強,形成一個音節,如/iBo、uBi、ioU、iBo/等;英語的三母音由雙母音加/[/組成,但不是出現在同一個音節里,其發音方法是由強到弱,再由弱到次強。

普通話和英語的輔音音位也存在異同。英語的輔音多數是清濁成對的,如 /p、b/,/t、d/,/k、g/等;而普通話的輔音多數分為送氣和不送氣的清輔音,如/p、b、t、d、k、g、j、q、x、zh、ch、sh、z、c、s/等,濁輔音只有/r、m、n、l、ng/5個。漢語的送氣和不送氣區別意義;英語的清濁可以區別詞義,影響母音的長度和同化相鄰的輔音,如/lIt/中的/I/就發得比/lId/中的/I/短促,濁音能延長前面帶的母音。又如母音/R:/在 caw,cord,caught三個單詞中的音程不同,在caw中發音最長,在cord中次之,caught中則最短。此外,英語中的輔音根據所處的位置不同和所連接的音位的關系,產生音位變體(allophone)。如音位/t/在不同的發音環境中,它的發音是不一樣的,在top中是送氣的(aspirated);在stop中是不送氣的(unaspirated);在certain中是鼻腔爆破(nasalized plosive);在little中是舌邊爆破(lateral plosive);在that kid中是不完全爆破(incomplete plosive);在that day中是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這些現象是英語中特有的,普通話再好,如果沒有具備該語音知識,也學不好英語語音。

誠然,普通話語音系統中的一些音位與英語的某些音位無大差別。比如,鼻輔音(nasal)在兩種語音系統中構成一個自然類,可以用同樣的區別特徵加以描述,/m/,/n/,/N/可分別描述為〔+輔音性,+鼻音性,-後部性,+雙唇性〕;〔+輔音性,+鼻音性,-後部性,+齒齦性〕;〔+輔音性,+鼻音性,+後部性,+軟顎性〕。能發好普通話鼻輔音的學習者,語言的正遷移作用就能讓他正確發好英語的鼻輔音。但學習者更應關注的那些和普通話發音的部位和方法有差異的近似音和漢語中根本沒有的音位,如/W、T/,/F、V/,/tF、dV/等,不管普通話說得多地道的學習者,不加強練習,也不容易發好齒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W、T/,顎齦摩擦音(palato-alveolar fricative)/F、V/和顎齦塞擦音(palato-alveolar affricate)/tF、dV/。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以下輔音在普通話和英語中的不同描述:

/s、z/在英語中為齒齦摩擦音(alveolar fricative);在漢語中前者為齒摩擦音(dental fricative),後者為齒塞擦音(dental affricate)。

/h/在英語中為喉擦音(glottal fricative);在漢語中為軟顎摩擦音(velar fricative)。

/r/在英語中為無摩擦延續音(approximate);在漢語中為捲舌摩擦音(retroflex fricative)[7]。

2.音位組合—音節對比

音節既是語音學中的一個概念,也是音位學中的重要概念。對音節的定義說法不一。就其結構而言,「音節是由一個或一系列音位構成的語音結構」[7](P20)。音節通常由起音(onset),領音(peak)和收音(coda)構成,領音一般是母音(vowel),起音和收音常常是輔音(consonant)。英語音節構成形態要比普通話音節構成復雜得多。具體形態如下:

英語音節:V-VV-VVV-CV-CVV-CVVV-VC- VCC-CCVV-CVC-CVVC-CCV-VCCC-CCVC-CC CVC-CCCVVCC-CCCV-CCVVC-CCVVCC-CCVCC C-CCVCCCC-CVCC-CVCCC-CVCCCC

漢語音節:V-VV-VVV-CV-CVV-CVVV-VC-CVC- CVVC

從以上對比中可看出,普通話的音節結構比較簡單,通常是單輔音加母音;英語音節的首、尾常常出現輔音群(consonant clusters)如 must tempt texts thousandths等。換言之,普通話中只有單輔音型的音節,沒有輔音群型的音節。輔音群型的音節成為中國學習者,包括能說標准普通話學習者的語音難點。學習者習慣於在讀英語輔音群中夾帶母音,如把green念成/^[ri:n/。

另外升調時容易從詞尾的輔音開始,試圖把它拉的很長,因而很費力,發出的音也很不規范。這是因為漢語的音節除/n/和/ng/兩個鼻輔音外,都以母音結尾,即為開音節,而且節峰前最多隻有一個輔音;而英語的音節節峰前最多可有三個輔音,如/sprIt/等,而節峰後最多可有四個。由於兩種語言的音節系統不同,學生易將漢語的音節特徵轉移到英語學習中。

3.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和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

漢語中的每一個字(或音節)都有一個區分字義作用的聲調, 如/mā/媽,/má/麻,/mǎ/馬,/mà/罵,/mB/嗎,語音學家稱漢語為聲調語言;然而在英語中,單詞的音調不改變它的詞義,如book/buk/在讀成平調、升調或降調時始終是「書」的意思,但英語的單詞被用於句子時,就要賦予它一定的語調,來表達說話者的態度、語氣等,這種語調的核心一般放在語句的末尾,所以語音學家把英語叫做語調語言。如:This is your↘seat.句未的降調表示肯定的語氣,但 This is your ↗seat?表示疑問的口吻,以求取得對方的證實。漢語句子的語調也常常落在句未的重讀字上,但由於這個重讀字本身又有固定的聲調,其實際語調必然受到該字本身的聲調和所需語調的共同影響,即在原來字調的基礎上,按所需語調去稍加調制、改變,使它既不完全失去原來的聲調,又符合所需語調的要求。如:「這是我的球↘。」句中的「球」字本身是升調(陽平),而句末要求用降調,實際話語中只能採取折衷的辦法,把「球」字的升調上升幅度減少一些。又如:「你的書↗,還是他的?」句中「書」字原本是高平調(陰平),而句子中間需要升調,語言實踐中只能是把「書」字在原來的高平調後面接著稍微升高一些,成為高平調加升調。可見,由於漢語語調受字調的限制,升降規則比英語復雜,升降的幅度也要小。中國學生由於受漢語的這種聲調、語調的負遷移影響,講英語時往往語調平平,抑揚不太分明,升降起伏較小,很難學會英語那種梯級下降型的語調。

近年來,語音學家趨向於更加強調英語語調的重要性,認為母音輔音是英語本身,而語調是英語的靈魂。假如母音輔音念得很准,而語調不對,聽起來就不像英語。相反,假如母音輔音讀得有些毛病,但語調正確,聽起來還像英語。既然英語語調這樣重要,那麼我們要學好英語就必須注意漢語和英語在語調上的區別,努力在說英語時克服漢語語調的影響,勤學苦練,逐步掌握英語語調。

4.其他語音方面的負遷移

英語單詞沒有辨義的聲調,重音是重要的語音要素,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如:´converse(名詞,相反的事務),con´verse(動詞,交談)。在漢語片語中起辨義作用的是聲調而不是重音,聲調比重音在話語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除詞尾含有虛詞的片語(如桌子、木頭等)和個別片語(如爸爸、媽媽等)外,大部分片語中的每個字都讀成同樣的輕重程度,如教師、電話、汽車、天氣等。這種母語特點遷移到英語學習中,常常使初學者讀多音節英語單詞是重讀、輕讀音節不明甚至重音錯位,如把´diligent讀成´di´li´gent,di´ligent或dili´gent。

在節奏和韻律方面,漢英之間的差別也很大。漢語是以音節(字)為計時單位的,而英語則以重音為計時單位的。漢語中,音節(字)的數目是韻律的基礎,除了一些助詞念得較快較含糊外,一般每個字所佔用的時間大致相等,讀得也清清楚楚。例如古詩中總是根據每行的字數來決定它的韻律或節奏,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即使音節(字)有思想表達上所需的輕重之分,也不像英語那麼明顯、分明,所以,一般字較多的一句話所佔用的時間,要比字較少的一句話佔用的時間長,如「他有汽車。」和「他有一輛上海產的汽車。」

但在英語中,重音和輕音是交替出現的,而重讀音節才是節奏的基礎、主體。重讀音節總是聲調較高,響度較大,發音清楚,所佔時間較長;而輕讀音節則聲調較低,響度小,讀得快而含糊,所佔時間較短。所以,重音與重音之間總是保持大致相等的實際距離。重音之間的輕讀音節越多,就讀得越快越含糊。如:「Ann ´found the ´book she ´lost at ´last.」和「E´lizabeth ´found the ´article she was ´studying at the ´library.」

前一個句子有8個音節,後一句卻有19個音節,但兩個句子同樣只有5個重讀音節。為了保持每兩個重讀音節之間所用時間大致相等,重讀音節之間的輕讀音節所佔用的時間就不完全相同。後句話中,第一和第二個重讀音節之間,第二和第三個重讀音節之間分別由2個和1個輕讀音節,而第三和第四個重讀音節之間,第四和第五個重讀音節之間各有4個輕讀音節,為了保持5個重讀音節之間大致相等的時間距離,第三至第五重讀音節之間的輕讀音節就要讀得輕而快。中國學生對英語的這一特點較難把握,往往是按漢語習慣把每個音節(字)說得都很清楚,而不習慣把幾個輕讀音節壓縮在一起,快速而含糊地讀出來,因而聽起來不是很自然。

另外,在音節的銜接(juncture)方面,英語有漢語中所沒有的連讀(liaison)現象,也會給初學者帶來一定的困難。在英語學習中,許多人可以發好一個單詞的音,卻說不出流暢、連貫的句子;能聽懂英語單詞,卻聽不懂連貫的句子。這種現象,我認為,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掌握好英語中的連讀。英語中有許多詞是以輔音結尾的,在與緊接他們後面的一個詞詞首的母音連起來念,就產生了連讀現象。但實際上漢語中也存在這種連讀,只是我們平常沒有意識到。漢語的連讀一般出現在感嘆句中,如:

我的天哪! Wo de tiBn B

好苦哇! HBo ku B

然而漢語的連讀范圍不像英語連讀現象那麼普遍,而且大多數字以韻母結尾,使連讀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學生在碰到英語連讀時就會感到非常困難,同時也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聽力發展。

同化現象也是英語中最常見的一種音變現象,在連貫的說話或朗讀中,音與音之間的相互影響是很自然的。其實,在漢語中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如:

麵包 miBn-bBo → miBm-bBo

難免 nBn-miBn → nBm-miBn

這里的「面」和「難」都以/n/結尾,但因為受後面音/b/和/m/(雙唇音)的影響,因此,「面」、「難」後面的/n/音就同化為雙唇音/m/了。

音渡指語音結構中兩個音段界限之間的停頓過渡。普通話和英語兩種語言中,音渡都有辨義功能,普通話好的學習者,一般能夠注意英語音渡,但要完全掌握,仍然需要大量實踐。

四、結束語

普通話和英語在發音的特徵與規律、音位的數量與性質等方面都存在異同,而且差異性大於相似性,在二者相似性較強的方面,正遷移作用較為明顯;二者差異表現明顯的方面,負遷移作用卻佔了上風。既然普通話在英語語音學習中有「正遷移」和「負遷移」兩方面的雙重作用,因此,在英語語音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盡量克服普通話對英語語音學習的干擾,促進普通話對英語語音學習的積極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克服干擾時要突出要害,使學生深刻理解兩種語言在發音方法以及語言表達方式上的異同。根據對比分析的理論觀點,通過描寫、選擇、對比、預測對比分析的步驟,對普通話和英語進行科學的結構分析,找出兩者之間的區別,以及區別程度的大小。通過這種有意識地對英漢語音系統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做出有意義的概括,培養學生英漢語音系統差異的敏感性。正如呂淑湘在《中國人學英語》一文中指出:對於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就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對每一個具體問題,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來跟英語作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體會。中國學生必須認識到漢語、英語的差異,警惕漢語的干擾,盡量在英語學習中克服,避免漢語的干擾,這樣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學習英語。

通過以上的討論,很難說普通話好的學習者,英語語音就一定好;也不能說普通話不好的學習者英語語音就一定不好。影響英語語音學習遷移的因素很多,包括普通話和英語之間的異同因素、個體對異同因素的理解程度、知識經驗的概括水平。此外,情境也參與遷移活動;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個體特徵等都是語言遷移得以產生的必要條件。普通話對英語語音的遷移作用絕非是單一的,兩種語言之間的相似性也不能決定遷移的程度,它涉及多種不同的主客觀影響因素,應綜合考慮。孤立地研究某一因素或某一類型的遷移,不利於真正揭示遷移的本質,對英語語音學習也無實質性的助益。普通話好,只能說從語言學習的態度、方法等方面具備了發生語言遷移的可能性,但是否能克服語言負遷移的影響,真正發揮語言正遷移的作用於英語學習,還需要學習者發揮主體作用,了解一定的英語語音、音位理論知識,按照英語的語音、音位規律,掌握發音技巧,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有較好的英語語音,說地道的英語。

參考文獻:

1. D.P.Ausubel .E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 馮忠良.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4. R.Lado. Linguistic Across Culture[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57.

5. N.Chomsky. Syntactic Structure[M].The Huge:Mouton,1957.

6.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7. 張鳳桐.英國英語語音學和音系學[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8. 秦秀白.英語通論[M].武漢:華中師大出版社,1988.

Ⅳ 高中英語的教學論文

高中英語的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成果在寫作上的表現,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將平時教學中的一些經驗或研究進行了總結,並綜合運用綜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下面,我為大家分享高中英語的教學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要: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並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與溝通意識,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英語學科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計劃與實施下,教學成果也取得的質的飛躍。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學習轉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這在英語教學成效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合作學習;教學改革;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成效

隨著新課改在我國如火如荼的進行,如何進行新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已經成為廣大教育者最為關心的課題。順應全國課改的潮流,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中也明確表示,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自己積極主動地尋找學習方法,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風格。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各地爭相探索的模式,在高中的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它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於美國,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提倡並實施的。這種方法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業成績,並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合作意識與溝通意識,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在此趨勢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並在各個學科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英語學科也不例外,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計劃與實施下,英語教學成果也取得的質的飛躍。

二、當下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基礎不牢固

現今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按常理講,到高中應該已經對英語非常熟悉,然而在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基礎不牢固。首先,從大環境上講,現在部分小學和初中對待英語不夠重視,因此在對學生的英語教學浮於表面。其次,從學生方面,學生對於英語學習存在抵觸心理,僅僅是單純的背誦單詞和短語,在語言運用方面不夠重視。

2.學習興趣不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其學習效果。許多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對於那些基礎不好的同學很難提高其成績與實際運用能力。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同學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因此在學習上表現不夠積極。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一直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機會進行自我思考與自我探索,學習失去了主動性;同時,被動的接受知識也逐漸磨損了學生的積極性,喪失了實際運用能力,漸漸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三、合作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1.合作學習的目的

教師的工作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嚴謹的態度去探究合理的教學方法,鑽研教材,因材施教。當學生不願學習的時候,教師必須得找到一些方法去激勵學生學習。然而,學生並不是機器,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教師並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學生的身上。因此,尋找到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就成了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各國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驗,發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意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他們通過自己交流,總結出更好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正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內容相符合,不僅僅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與思考能力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合作學習的意義

作為一門外語,熟練掌握及運用英語是不易的,其中包括大量的詞彙,枯燥的語法。鑒於此,我國決定推行新課程改革,決心改變學習英語困難的這一現狀。我國高中英語新課程標准強調,在英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學習轉變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分組化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這在英語教學成效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提高學習成績只是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面。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合作精神。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及合作探索精神。

四、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

1.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隨著合作學習被引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地區也已經意識到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合作學習也在各大地區廣泛地推行起來。然而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切實實施並取得成效的例子不不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部分地區對於小組學習的策略流於形式化,大大縮減了我國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衷,導致合作學習在實施過程中浮於表面,無法學到合作學習的內涵。(2)教師方面部分教師對於合作學習的理解存有誤區,認為合作學習就是「放手」,寄希望於學生通過自我討論之後,就能完全理解與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沒有去關注學生狀況,最後沒有進行及時的總結與評價,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辦法通過自我討論與溝通做到真正地理解知識,變相地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3)學生方面首先,學生習慣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於新的教育模式存在的質疑,認為學校拿自己當實驗品,在浪費時間,存在抵觸心理,因此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組活動中去;其次,部分學生參與情況不好,有些基礎好的同學,不能夠發揮友愛精神,不願將自己學會的知識與組內成員分享。基礎差的同學對自己沒有信心,過度依賴基礎好的同學,怕自己說錯會被他人笑話。再次,部分學生本身學習態度不端正,會利用小組討論的時間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

2.對合作學習提出的建議

在學校的角度,要加大對於合作學習的管理力度,實質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使合作學習真正地落到實處。在實施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講明合作學習的好處,並通過日常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在心理上先接受合作學習的方式。在進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隨時的引導,當學生合作的參與者,並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的點評,。在合作學習初期,教師一定要加強課堂上的監管,關注各個小組的實際情況,發現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指引,讓學生盡快習慣並喜歡上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時機採取合作方式,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實際效果。

五、結論

合作學習的模式是我國目前正在探討和嘗試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不斷地更新理念,總結與改進,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讓其真正地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使課堂教學實現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宋冬雪.合作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1,(04)

[2]劉丹楓.試探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考試周刊,2011,(19).

[3]王淑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4]郭硯冰.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的實施與評價[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1,(09):11-13.

[5]高艷.合作學習的分類、研究與課堂應用初探[J].教育評論,2001,(02):25.


;

Ⅵ 如何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論文

如何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如何解決啞巴英語的問題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 要 :現在,很大一部分考上名牌或者重點大學的同學說不出英語,或者說出來不像英語,這種啞巴英語現狀太嚴重了。當然其原因主要是教學大綱、教材、課程安排、教學重點安排不妥造成的,而要解決啞巴英語這個問題,還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共同努力。通過大家的合作,我們一定會走出陰霾,迎來英語教學的「艷陽天」。

關鍵詞:

關鍵詞: 高考英語; 啞巴英語;考試大綱;課程安排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覺得最頭疼、最無奈的是很多高中同學試捲成績可以得優秀,而一張口就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好不容易說出幾句,結果問題百出。這完全就是學的啞巴英語,高分低能。這種啞巴英語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從中學階段看,時間用了,但是沒有達到實用的效果;從大學階段看,特別是對於非英語專業的同學,繼續在大學為四、六級考試搞題海戰術,到出去找工作的時候,說不了幾句英語就卡住了,這方面看嚴重影響了大家的前程;而且對於這部分同學,如果語音學得不標準的,可能會一輩子說「洋英語」。而這一現象十分普遍,原因何在呢?

第一、高中英語考試大綱中,只有聽力和筆試,沒有把口語作為硬性要求,所以學生平時的英語考試都是考聽力和筆試。比如,2014重慶高考英語考試大綱考試范圍以教育部制訂的.《課程標准》所規定的九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五級目標」的基本要求作為考試范圍。 聽力、閱讀題難度略有上升。其中單選15題,全是考查語法的,計15分;完型兩篇,20題,計30分;閱讀5篇,20題,計40分;寫作兩篇,計35分。正是這個指揮棒,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對於中學英語學習只在乎的是那張試卷上的得分,平時學習的內容更是針對這張試卷。

第二、高中英語課程安排中,沒有專門的口語課。身在中國的學生沒有說英語的氛圍,學校也沒有提供訓練課,學生何以開口?比如,一般的中學是每天一堂英語課,而這節英語課都是拿來老師使勁的講語法、課文,學生使勁的記筆記,然後做練習題。

第三、大多數中學一個班五、六十個學生,我市重點中學都是教室擠爆了的。在這種大班教學中不利於口語訓練。口語訓練必須是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要張口 練,每個同學都要展示。而這種大班教學無法做到每個同學練習口語。

第四、教科書編排的理念存在問題。打開一本英語教科書,無論是人教版,還是外研社或者仁愛版,全是單詞、語法、文章,老師跟著課本教,學生跟著課本學,最後就學會了做試卷。所以學生就總結出一條寶貴的經驗:高考英語也是做題做出來的。

以上是造成學生學成啞巴英語的主要原因。現在全國都在試行教學改革,英語也是如此。而我認為高中英語教學要改變啞巴英語的現狀,必須從以下幾方面 著手。

第一、國家的高中英語考試大綱要重新調整。大綱中應明文規定口語作為必考內容,而且比重應該占據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要求學生無論是初升高,還是高中考大學都必須要考口語。考試口語也可以像如今聽力考試那樣給大家兩次機會,取成績最好的一次,這也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只要這根指揮棒變了,學校、老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絕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減少高考試卷中完型、閱讀、寫作的題量和難度。這點改變我覺得應該學習BEC考試的出題形式。可能我們的高考難度和BEC初級差不多就比較合適了。而且要學習BEC的閱讀材料選擇都是很實用的,不要選擇一些離生活較遠的、高深的材料,讓同學們單詞都認識,但是不知道文章講的什麼內容,這完全是搞文字游戲。做這種材料的完形和閱讀完全就和做奧數的感覺差不多,既然數學已經醒悟,英語為何沉睡不醒呢?

還有,我們的高考作文兩篇都是讓學生發揮想像寫作,就像寫漢語作文一樣。我覺得不妥。我們可以一篇為應用文寫作,一篇為話題作文。我們學英語的更多的是為了日常生活交流的需要,而不是要把每一個學英語的學生都培養為英語作家。而高考作為國家選撥人才的重要手段,其題型也應該為大多數同學設置。所以寫一篇應用文是必須的。另一篇話題作文就是可以拉開距離的,為有文學功底的同學設計的。按照現在的寫作考題進行,不僅學生考起來沒多大興趣,而且高中畢業了,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一些簡單的英語應用文怎麼寫。

第三、課本重新改編,課本每個單元口語練習的內容也應該根據大綱的要求達到一半。或者使用專門的口語教材,每天增加一節口語課。這樣一來,老師上課一半的時間在教口語,學生也一半的時間在學口語。經過反復練習,學生自然就容易脫口而出,學生就更有自信在更多的場合開口講英語了。

第四、學校要開設專門的語音練習課,即包括48個音標,單詞,句子的語調、停頓等的練習。有一部分同學高中畢業了,張口讀單詞還是稀奇古怪的,48個音標只有部分會讀。這部分同學不僅不會說英語,而且張口還是亂說英語。作為英語教師看到這種情況情何以堪?所以,學習英語就如學普通話一樣,要從一開始就加強音標練習,更正讀音,然後才教同學拼讀單詞,練習語調。學生學好了語音。

拓展

英語學習中常見問題「啞巴英語」如何克服

1. 從簡單易上手的口語材料練起

想要克服啞巴英語,首先要能開口。由於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想要做到脫口而出是需要一定量的句型積累的。可以去買一本情景對話口語材料,多讀多背,做到腦中有物,為之後的脫口做准備。需要注意的是,口語材料不要過難,關鍵在於實用,有些句子雖然簡單,但是組成情景對話後是很好的學習資料,因為簡單易於記憶,可以培養出語感,還能讓初學者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同時不會耽誤學習進度。背誦過難的口語材料會延誤後期的陪練和實時對話,這樣糾結於細枝末節反而本末倒置。

2. 找到高手陪練

陪練口語的對象一定要水平高出自己很多,這樣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還可以得到及時的糾正。如果與自己英語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練口語,那麼即使說錯了也不一定被發現,由於兩人的水平有限,提高的空間也不大,只能重復自己已知卻難以學到未知的,耗費力氣卻收效甚微。

;

Ⅶ 《如何學好高中英語聽力 》2000字論文

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我們現在使用的高中英語教材是新教材,課文短小口語化,主題貼近現實生活,課文中設計了內容豐富並與主題相關的聽、說、讀、寫等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學習的內容。新教材重點強調學生動口動手,而不是死記單詞和語法規則。課堂上我們一定要聽從老師的指揮,積極參與對話、討論,發言,要敢於開口,不怕出錯,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鍾,不放棄每一次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不會說的也要說。要講好英語就是要膽子大,臉皮厚。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大膽實踐,才能提高交流能力 我們要在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四項技能上全面發展,聽說領先。高一年級在頭個月我們主要以訓練聽與說的能力為主,以後逐步加大閱讀和書面表達訓練 二、英語學習要重視句子和文章的朗讀背誦,以培養語感 學英語記單詞很重要,但機械記憶的單詞量再大,也不會真正提高你的英語水平。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請記住:句子比單詞重要,記句子比記單詞劃算。我們要養成背句子的好習慣,因為句子中既包含了發音規則,又有語法內容,還有詞的具體用法 學過的課文要高聲朗讀,精彩段落和文章要讀透背熟,做過的完形、閱讀、單項選擇題,聽力錄音稿也要朗讀。朗讀也是提高口語的辦法。學英語語感很重要,而朗讀、背誦,多聽多說有助於培養語感。通過大量的朗讀背誦,我們的語感形成了,這時候我們的語音語調就更標准,常用句子就能脫口而出,說英語就更自信;在閱讀文章時就能輕易地找到上下文關聯的感覺,體會到英語文字的美 三、英語學習要重視復習。英語知識點多,需要大量記憶。很多同學抱怨,說自己的記性差,記了又忘了。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記得長久些,甚至終生不忘?有個辦法。最好的辦法以是聽課文錄音帶。反復地聽,反復地讀,課文中的語言點、詞彙在錄音帶中不斷被重復。這跟我們提倡朗讀是一個道理,聲音對大腦的刺激有助於記憶。記住:英語首先是一門聲音,我們要多運用耳朵和嘴巴,要大量進行聲音的輸入與輸出。想學好英語復讀機、錄音機是比不可少的 第二,經常復習。要合理地安排復習時間。首先要及時復習。遺忘的規律是:前快後慢,先多後少,識記後最初遺忘得較快,以後逐漸減慢。針對這一規律,學習新知識後應及早加以復習。其次在復習中要多嘗試回憶,背誦。就是邊讀邊回憶。就像小學生背書一樣,讀一段,書合起來試著背,背不出來時再看一看。嘗試著回憶與識記交替進行,印象會更深刻一些,同時也知道了教材的難點在哪裡,復習更有目的性 四、 英語學習,跟任何知識的學習一樣,以自學為主。同學們要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語言學習不是老師講會的,而是自己練會的。我們的英語教學是精講多練,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有些同學聽力不好,只有一個辦法: 堅持聽,每天-10分鍾,而且長期聽,一定會有效果的;閱讀能力要靠大量的閱讀來提高,詞彙量的積累和文化背景知識的豐富也是在閱讀中完成的。同學們要保證每天有篇的閱讀量,00字左右,年要有萬字的閱讀量。有時不一定要做題,就像讀中文雜志一樣,只要你讀的是英文就行。我們要樹立目標,自己給自己施壓,自覺地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主動請教。在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後,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彌補薄弱環節,加強優勢。半年後,一年後,你會發現你已遠遠走在其他同學前面了 熟能生巧。英語要靠我們不斷地重復、模仿,才會熟練,只有熟練了,才會形成一種不假思索的技能。在這個熟練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地反復學習,持之以恆。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英語。成就夢想,英語助你一臂之力 ============ 因為學生無法選擇教師,而且不太能改變老師的講課風和特徵。如果學生聽不清老師的話或跟不上老師講的內容,可以向老師說明情況不要聽一兩次課覺得難懂,不感興趣,認為老師沒本事,再不去聽他的課。學生必須適應老師各自的風,努力調整自己,花點功夫,認真研究,看怎樣才能從課堂上學到最大量的知識,因為老師的課堂教學按照教綱和考綱,把握高考的測試脈搏,提供正規而又系統的語言訓練及指導,運用成套的教學方法,有步驟、有系統地傳授外語知識,測試學生完成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外語,這是自然語言學習和自學所不能提供的。對於大多數要高考的學生來講,外語學習主要是在正規課堂中進行的,如果不能適應教師風、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放棄課堂這一陣地,就先有一半失敗了,當然,如果必要,他可以鼓足勇氣幫助老師改進授課方法 ============ 第一、 要把握時機,提高聽說能力。用學過的詞彙和句型表達自己的觀點,抓住一切機會多聽多說,並持之以恆。課內是基礎: 同學們要積極參與老師組織的聽說活動,如要仔細聽英語錄音帶,聽老師和同學說的英語。聽懂之後要主動表達觀點。不要怕說錯而閉口不言,要配合好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現代化設備。利用好課外環境,如廣播、電視、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錄像帶等。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主動營造聽說氛圍 第二、 要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能力。課本上的單詞和短語要熟記,並靈活運用;老師在講解時出現的生詞和短語要記在專門准備的本子上,要記下使用該單詞的句子,強調運用的語境,但切忌「一記了之」,一定要適時地、經常地拿出來翻翻。多看課外讀物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彙量,提高理解力,鞏固詞彙和語法結構,同時還有力地推進聽說寫能力。真正意義上的課外閱讀與做試卷上的閱讀理解是有本質的區別。課外閱讀是一種泛讀,帶有休閑欣賞的味道,這種學習是無意識的,效果很好 第三、 要學好語法,提高讀寫能力。盡管高考已經淡化對語法的專門考查。對了 我現在學的ABC天丅口語的老師要我明白 如果想將英語學好應該是不費力地..絕對具有適宜的研習情境和進修口語對象 這取決於外教資質 東南亞口音重 一定要找歐美籍 發音純正才是最好 堅持天天練習口語,一對一針對性教學才會有最.好.的學習成效!完成課堂後同樣要重聽錄音文檔 來進一步深化知識。不過實在無口語交談的人的環境,最好能上旺旺或愛思得到課余教材學習,多說多練不知不覺的語境會進步許多 整體效果肯定會突飛猛進的 但是沒有牢固的語法根基,同學們在看句子時,就會對句意把握不準、產生錯誤理解,有事還會有「單詞全認識就是不懂整句是什麼意思」的感覺。實際上語法的規則很「死」,同學們只要記牢語法規則,加以運用,一般就會水到渠成 第四、 要勤練習,提高寫作能力。「寫」是語言能力的進一步體現。模仿是書面表達的開始。先把注意力放在內容上,然後再考慮句型、時態、詞法、拼寫等問題。可以先用縮寫課文、改編對話等方式進行 「寫」對於高一學生來說不是用英語創作,而是來復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使其成為自己的能力 ============ 英語難學嗎?如果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你可能終生不能學會;如果你能以持之以恆的態度去學習,學好英語是沒有問題的 在今天和明天的中國,你應該具備兩個工具是:英語、電腦。這兩個工具你必須學會,而且在你的工作中離不了它們。即使學不到學問家的程度,但至少你應該會應用它們。特別是將來你所處的環境、你所需要的資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英語。所以學好英語,勢在必行 如果你還沒有入門,要先過語音這一關,免得你說的英語別人聽不懂 第二是詞彙關,你住的單詞、短語越多,你學會英語的路就越短。達到一般的水平,你的詞彙量應該在千到千的水平 第三是聽力關,你要大量地聽別人說、廣播講。逐漸地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第四是說和寫,你要在學習英語的同時自己學說、學寫。自己學著寫一些句子,寫一些短文 以上四關實際上要同時攻克,不可偏,同時學習,同時提高 下面談談學習毅力的問題。如果你有堅強的毅力,那麼世界上就沒有什麼難事。學英語關鍵是能夠持之以恆 在學習過程中,你應該制訂一個計劃,一天記住幾個單詞,一天記住一兩個句型。你不要小看"持之以恆"的力量。舉個例子: 如果你一天背個單詞一年就是1個單詞,相當於初中三年再加高中一年兩個月的詞彙量。如果你堅持兩年你就能住0個單詞,相當於中學六年包括本科兩年的詞彙量 在制訂計劃時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計劃要切實可行,不要好高務遠。上面的例子已經說明,只要你能堅持天天學習,英語一定能學好 、要有堅強的毅力,每天都學習,不因為某些事而耽誤了學習。如果哪天的工作沒有完成,第二天一定要補上。連續不學習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天 、要有一個帳本,哪天學會了哪幾個單詞,哪幾個句型一定記錄在案 、為了把單詞、句型真正學到手,第二天一定要復習第一天的,第三天一定要復習第二天和第一天的內容 、所選擇的課本可以是一套或兩套,千萬別太多。實際學英語的書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只要你能按照一套或兩套一直學下去,就一定能學好

Ⅷ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論文

現階段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作為國際性語言,使用范圍迅速擴大。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已受到廣泛的關注,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中學英語新大綱也提出了「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是教學觀念的大轉變,更注重對語言的運用,也是適應時代的必然抉擇。

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雖然大部分學生學了很多年英語,但依然是「啞巴英語」,學生只會寫不會說,不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交際會話,不具備應有的英語交際能力,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由此可見,英語口語教學在英語教學中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普遍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1.學習動機

有調查表明,在我國,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是為了藉助英語這一語言工具了解國外信息,但更多的則是為了應付考試、升學,為了拿到證書,而很少考慮交際的需要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狀況是我國目前英語口語學習不利的因素之一。此外,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沒有包括口語考試,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下,中學考試一般也不進行口語考試,即使有也只作為考查而不加入總分,因此很多人認為練習口語等於浪費時間,不如多花些時間在書面練習上劃算,這樣就造成了對口語教學的不重視。

2.心理障礙

有些學生虛榮心嚴重,他們過分注重自我形象,認為英語講得不準確、不流利會遭到老師的責備和同學的嘲笑,有損「面子」,說起英語時自信心不足。有些學生口語能力較低,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說英語,生怕犯錯。越是怕犯錯,越是不敢開口說英語,口語練習機會減少了,英語口語水平提高就慢,於是學生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不打算升學,狹隘地認為學英語等於在國外學習和工作,而在國內工作和生活是用不上英語的,於是存在一種放棄的心理。以上種種心理障礙導致中學生不願積極參與課堂口語練習。

3.語言環境

目前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比較單一,學生的英語學習一般在學校每天45分鍾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的.聽說訓練難以在課外得到延伸,在校外進行語言交際的機會也就更少了。大部分學校基本上實施大班教學,一個班50多個學生,教師很難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練習英語口語和會話。學生的口語訓練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這樣的語言環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說能力的發展。

1.4.母語影響

有些學生受母語定勢思維的影響,不會用英語思維,只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會話,不會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想法、看法和意見等。由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學生經常會說出一些中文式的英語,語言表達不符合說英語國家的習慣,缺乏跨文化交際意識,有時會導致意思的不理解甚至誤解,給語言交流造成障礙。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呢?下面結合我十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的做法。

1.1.突破語音關。

想要講一口漂亮、流利、地道的英語,首先要突破語音關。事實證明,如果學生發現他們的語音、語調跟純正地道的英語相差甚遠時,他講話的信心和興趣必然會大大減弱,從而不敢開口說英語。因此,讓學生練好語音、語調,專項訓練是必要的。平時教學單詞和課文,教師和錄音便是很好的示範。

學生要善於模仿,力求讀音的准確性,隨時糾正自己說不好的單詞、句子及語調,注意連讀、弱讀、失去爆破、不完全爆破、意群與停頓等語音技巧。還要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朗讀不僅可以提高語言的熟練程度和流利程度,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2.堅持課前演講。

課前三分鍾,安排值日生進行演講。演講前值日生一定要做好准備,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做准備,這樣無論是好生還是差生均獲得練習口語的機會。演講的內容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可以朗讀一篇短文,講一個故事,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也可以說說身邊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心裡感受等等。輕松的話題和氛圍鼓勵著學生大膽開口講英語,讓學生說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很開心能有這樣一個表現的機會,它既鍛煉了演講者的「說」,也訓練了其他學生的「聽」,可謂一舉多得。 3.3.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進行口語訓練

現行高中教材(人教版)包含warmingup,speaking,reading和writing等部分,各部分對語言技能的訓練有所側重。然而,如果口語教學貫穿其中,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Warmingup和speaking通常合在一起作為專門的口語訓練。Warmingup是一個單元的導入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想像,自由討論,激發學生的背景知識。Speaking通常有一個主題(例如表達喜惡、同意、鼓勵等等)和對話情景,教師要求學生在練習中盡量使用有關的短語和句型,以達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進行reading前,可與學生以對話的形式討論相關的話題而引入閱讀。閱讀後,可用復述、討論問題或者編對話等形式就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復述課文尤為常用,復述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根據關鍵詞、圖表、問題來復述,復述時可以轉換體裁或人稱,可以復述整篇文章,也可以復述某個段落。復述課文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中的語言精華,減少中式英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從學習到使用、從模仿到自我表述的重要過渡。至於writing,可在寫作前引導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在譴詞造句方面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通過口頭作文後再寫作,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4.用英語組織教學。

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用英語組織教學實際上為學生提供最直接、最簡便、最珍貴的真實交際情景。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各種行為組織語言交際活動,以增加真實的交際機會,激起學生的興趣。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一定要適合學生的水平,使他們能夠聽得懂,容易理解,便於模仿,從而提高聽的能力、訓練說的技巧。中學大部分所學的英語知識都可以在課堂用語的反復使用中獲得鞏固。另外,教師嫻熟、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示範,便於學生口頭模仿,利於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慾望,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

5.開展課外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是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教師可以把某些教材內容編成簡易劇本,再由學生進行排練、表演短劇;或者確定談話主題,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角等等。開展課外活動,不斷給學生創造用英語表達的機會,不斷給學生新的刺激,可以激發學生開口講英語的興趣,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6.多聽多讀培養語感

鼓勵學生多收聽英語廣播,多觀看英語節目和原聲電影,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這對於英語口語學習者是必要的。此外,要擴大閱讀面,學生應多讀些與自己程度相當或稍高一些的英語背景材料和課外讀物,在擴大詞彙量、鞏固語法、增強理解能力的同時,了解英語國家主要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培養學生的語感,還需要使其堅持用英語思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腳踏實地地去實踐。我們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盡量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他們多開口、多實踐,在應用中不斷提高口語水平。

Ⅸ 高中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高中生怎樣學好英語詞彙

首先要正確學習態度,要從平時學的每一個單詞做起,理解它的音、形、義,切記臨考突擊,記單詞、背短語、寫句子等。高中詞彙比初中更多、更復雜,相對難以記憶與掌握。因此,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與技巧。詞彙是構成語言最基本的材料,人類的思想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擴大詞彙量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前提,因此,詞彙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它在整個語言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教學過程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詞彙量呢?唯一的途徑就是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乎認為,既然英語考試越來越重視閱讀理解,客觀試題在試題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那麼沒有必要在詞彙的學習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不少教師也持這一觀點。實際上,隨著理解題和應用題在試題中越來越重要,應該說詞彙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只能變得更重要,而不是不重要。端正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無疑是我們搞好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其次,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樹立學習信心,消除學生單詞多、長且難讀、難記的畏懼心理,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指導與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從基礎抓起――識讀與拼寫識讀是詞彙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面臨的第一關。一個單詞不會讀,形就不好記,意思也會受到影響。如形近詞:mental,metal,medal。生詞會阻礙學習,打擊積極性與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從掌握正確的發音、讀音規則和拼讀開始,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讀音規則和拼讀基礎普遍差,更需要老師的大力幫助與耐心指導。學習詞彙拼寫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拼寫形式,學會利用讀音規律記憶單詞,才能避免死記硬背,提高記憶效率。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拓寬詞彙量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英語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正確使用詞典,自覺積累詞彙,及時復習,學生要常查字典,但不要一味地依賴詞典,應指導學生盡可能利用上下文找線索來猜詞,養成對記詞彙的敏感性,注意習慣用法與固定搭配等用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彙。學生掌握了音標、構詞法等,就能在較少的時間里掌握較多的詞彙並通過詞綴、近似詞來猜問,從而擴大詞彙量。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其他方法,如聯想、觀察、對比、分析法來學習詞彙,變難為易,以便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運用知識也是學習詞彙的一種方法?
知識在於運用。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就看怎樣來運用。實質上,運用詞彙,就是在復習、更新詞彙,從而更進一步積累詞彙。聽、說、讀、寫是英語中最基本的運用詞彙的基本方式。聽:聽句子、短語、對話等,教師指導學生聽懂關鍵詞、句,使學生掌握地道的發音,積累語言信息,為口語、寫作打下基礎。說:引導學生參加口語訓練,鞏固和運用詞彙,表達思想,交流情感。讀: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鞏固和擴大詞彙量,培養語感。寫:通過寫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詞彙,表達思想,達到詞彙的高度發揮與升華。
三、注重語境教學尤為重要
語言作為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實際運用中不斷發展和完善起來的。我們知道,一個單詞的學習不能靠孤立的記憶,即使把這個單詞的多種用法記得很熟,也不可能完全把握它在每個語篇中的含義,因為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中才能體現它真正的意義。如果沒有進行大量語篇語境的積累,沒有從聽、說、讀、寫多方面輸入它的語境,就無法產生對他的良好感悟能力,所以詞彙教學就必須與語篇語境相結合。
四、變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在教授新單詞時,教師應注意將單詞的音、形、義同時交給學生,讓學生對單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盡可能建立新單詞與已學單詞之間的聯系,把抽象概念的新單詞放在學生熟悉的短語或句子中,所學單詞具體化,使所學新單詞不是孤立出現,而是在熟悉的語境出現,讓學生有熟詞再現的感覺,讓語境幫助學生理解性地記憶單詞。尤其是在辨析同義詞時,語境的作用更為突出,冗長的漢語簡介不如一個例句的效果。在講解單詞時,盡可能使用英語釋義,以便使學生准確理解單詞,同時增強語境意識,使單詞與日常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
五、創造學習英語的氣氛
環境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設有利於學生樂於學習英語的環境和氣氛,教師應盡可能用英語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的優美之處,同時,積極鼓勵學生之間使用英語交流,養成用英語溝通的習慣。此外,教師的標語可以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可以定期出英語牆報,舉辦英語角活動等,以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讓他們更好地體會語言的重要性,增強單詞的再現率,從而增加更多的詞彙量。
總之,詞彙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它是學習必經的途徑。摸索出切實可行的詞彙教學法,對解決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詞彙運用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熱點內容
英語書寫體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2 08:07:55 瀏覽:249
你喜歡我們學校嗎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2 08:06:11 瀏覽:830
手機怎麼變為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22 08:00:04 瀏覽:751
與父母吵架怎麼辦英語作文 發布:2025-08-22 08:00:01 瀏覽:197
英語是很難的翻譯成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8-22 07:52:36 瀏覽:12
笑得使英語怎麼說及英文翻譯 發布:2025-08-22 07:40:49 瀏覽:154
我會一直在你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2 07:32:51 瀏覽:603
從不同方面翻譯成英語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2 07:11:29 瀏覽:646
我愛運動作文英語怎麼寫 發布:2025-08-22 07:09:52 瀏覽:659
中國英語是怎麼翻譯 發布:2025-08-22 07:09:05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