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歌曲教學怎麼教
A. 如何將英文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
我國初中英語教師已經逐漸的認識到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歌曲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有些學校逐步開始實驗,並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當中,還沒有真正的將英語歌曲普及,很多教師還沒有認識到歌曲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同時缺少一個系統的概念將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因此,本文主要闡述了怎樣將歌曲融入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方法。
一、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把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以多樣化的形式將所學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其次,使用歌曲教學基礎理論對於英語教學進行指導,能夠使課堂效率得到明顯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成績,實現了教學目標。最後,通過開展聆聽英文歌曲以及記歌詞等活動,都是基於英文歌曲教學理論的指導,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靈活應用以上活動,不僅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同時能夠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熱情,進而將學生們的潛能充分的挖掘出來。
二、英語教學中融入歌曲的方法
(一)講解新課前使用英文歌曲
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的可見期間,讓學生們聆聽一些和即將學習課程相關的歌曲,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們的好奇心,同時使學生們的記憶力能夠高度集中。並且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們即將學習的內容巧妙的引出,同時使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更加的明確。英語教師也可以適當的改變英文歌曲中的內容,把所要學習的單詞以及句子融入到學生們所熟悉的音樂當中,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們感覺十分親切,同時還可以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不自覺的去學習歌曲的唱法。
例如,教師在講解How Much are the Pants?這一課單元時,可以利用課間時間讓學生們先聆聽「How Much are They?」,這樣可以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了解如何使用英語詢問價格。教師在變動英文歌曲的同時,也可以融入一些肢體性的語言,這樣使學生們在享受悅耳音樂的同時,使課堂的氣氛更加富有生機,進而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在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復習總結時使用英文歌曲
由於學生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比較機械,十分容易很快被就被忘記。通過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到,若不及時的復習之前學習過的知識,那麼在兩天內將其遺忘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十。所以,教學在講解新的內容時,必須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復習之前學過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們所熟悉的音樂將之前所學的知識,利用音樂的形式將其表達出來,進而更加加深學生們對於之前所學知識的記憶程度,使學生們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將舊的知識重新記憶並復習。由於英文歌曲旋律優美,且學生們都比較愛聽,並且不管是在什麼時間和場地都可以清唱,這對於學生們復習舊知識十分有利。
(三)閱讀課文時使用英文背景音樂
教師在讓學生們進行閱讀和朗讀的過程當中,應該選擇比較符合閱讀材料的音樂作為背景,這樣不僅可以使英語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同時在音樂的感染下,使學生們更加快速的進入到教師創造的情境中去,進而使學生們對英語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來。同時,音樂可以使學生們的思維更加的活躍,這樣使學生們能夠更好把握住閱讀材料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閱讀材料的核心內容。因此,一個適合的背景音樂,可以使學生們更加真實的體會到閱讀材料中人物真實的想法和情感,使學生們對於閱讀材料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三、英語教學中融入歌曲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將英文歌曲融入到活動中時,一定要把握好應用的時間與時機。英語教學中使用英文歌曲僅僅是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如果活動過於簡單單調,那麼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同時也會使學生們感到無聊,無法保證充足的動力以及濃厚的興趣。所以初中英語教師選擇歌曲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歌曲的內容具有正能量且曲調悅耳,歌詞與所講題目相關,不能太過深奧等。這樣才能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對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歌曲融入解析,使我們了解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歌曲所具有的意義,以及發揮的積極作用。主要通過講解新課前使用英文歌曲和復習總結時使用英文歌曲閱讀課文時使用英文背景音樂的方式,將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成績。
B. 初中英語怎樣運用歌曲進行教學
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內;不斷對自己的教容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
C.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導語:導入是一節課的序曲,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始。教師通過導入在教學中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是學生產生學習慾望和有效教學的重要一步。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和整堂a課的教學質量,也是走向成功教學的重要一步。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提問導入法
心理學認為,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問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師生通過問答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課的導入方式,能把學生迅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是課堂教學中最簡便、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式。如七上Unit 5 Do you like bananas? 的第一課時,筆者用以下的問題導入新課:
Do you have a QQ number?
Do you have a QQ farm?
What do you grow on your QQ farm?
QQ和QQ農場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踴躍發言,興致勃勃地開始了banana, broccoli等有關水果和蔬菜的新課學習。
二、歌曲導入法
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相輔相成。利用歌曲導入能渲染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九年級Unit 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的第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跟著視頻唱英語歌曲Rain, rain go aw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back again another day.
Little baby wants to play.
Rain, rain go away
Come back again another day.
優美輕松的歌曲立即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懷著快樂的心情唱完歌曲以後,筆者問學生:
Do you like rainy days? Why?
主題Rainy days make me sad的導入水到渠成。
三、游戲導入法
初中生還具有愛玩游戲的天分。游戲導入能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知不覺地融入新課學習,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如,七下Unit5 I’m watching TV的第一課時學了現在進行時。開始第二課時的時候,筆者設計了一個“張冠李戴”游戲:把寫有不同人物、動詞(be doing)、地點的紙條分別放入三個盒子里,每次讓三個學生從指定的盒子里抽一張紙條,教師把三張紙條的內容組織成句子抄到黑板上。由於不同的學生會抽到不同的紙條,於是就可能誕生以下讓人哭笑不得的句子:
I is dancing on the wall.
Kim are swimming in the tree.
The boys are playing soccer under the chair.
主語和動詞、動詞和地點的“張冠李戴”,讓學生忍俊不禁,課堂歡騰了!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筆者讓學生訂正句子里的語法錯誤,使得句子里的be動詞和前面的主語保持一致,然後讓學生朗讀這些修改後仍然有趣的句子。這個游戲使學生懷著愉悅的心情復習了原本枯燥乏味的語法知識,趣味盎然地進入了新課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表演導入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表演導入法符合初中生表現欲強的年齡特徵,符合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七下Unit2 Where’s the post office?的第一課時學習了單詞left、right、up、down和straight,第二課時開始的時候,筆者讓幾個學生站到講台上,叉著腰,聽教師的指令表演動作:
Look up!
Look down!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台上學生像模特表演:一會兒抬頭,一會兒低頭;時而左轉,時而右扭,時而前行。有的學生反應不過來做錯了動作,惹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活躍了課堂氣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的學習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拉開了序幕。
五、生活化導入
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富有生活氣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七下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導入的時候,筆者給學生播放自己錄制的兩只公雞打架的錄像,視頻里激烈的打鬥場面惹得學生開心不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趣味盎然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巧妙地導入對課堂教學起著凝聚、激趣、鋪墊的作用。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而又異曲同工。葉聖陶先生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要根據導入的特點、課的類型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靈活設計科學的導入方法,讓精巧的導入成為課堂教學精彩的蓋頭,為成功開展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
一、課堂導入的現狀——傳統的師問生答
1.導入單一化
課堂提問導入往往採用教師一問和學生一答的模式,缺少了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交流。看起來有問有答,實際上形式過於單一呆板,語言的交際能力無法體現。
2.導入公式化
在很多的英語課堂中,諸如此類的導入屢見不鮮:“Who’s on ty today?”“What do you like best?”經常使用這種問答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的情緒,從而抑制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
二、導入的適用原則
導入環節只是課前的熱身活動,是本堂課前期准備。教師要努力尋找學生未知且急於想知的細節作為切入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使學生難以把握教學重點,降低課堂效率。
1.針對性和簡潔性
導入要以啟發和引導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進入到良好的心理和知識准備狀態。導入必須與本課的主題密切相關。針對教學內容、課型以及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師可採用不同的導入內容、方式和方法。一節課的時間十分有限,導入時間不宜過長。
2.啟發性和趣味性
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斷嘗試和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啟發學生,激勵學生,努力給學生創造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環境,提升其內在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使他們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3.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引用的材料事實要精準,表述要正確得當,過渡自然合理,前後連貫,效果良好。導入要考慮與課堂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要考慮其他教學步驟如何有效開展實施;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選取學生較為熟知的生活實際來自然過渡,導出新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接受、掌握新知識,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課堂導入的幾個有效方法
成功的課堂教學總離不開巧妙的新課導入,它可以捕捉學生的好奇心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把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到新的教學內容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簡介一下本人在平時的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課堂導入方法: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音像、VCD)等看聽手段導入教學,為學生創設貼近教材內容、實際生活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直觀的手段要比語言描述更加生動、清晰、直接、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興趣和求知慾,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來,使他們更快地進入角色,師生們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教和學的過程中來。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 2 中Reading部分, Welcome to Hong Kong的第一課時。首先,我在課件中展示國內外著名的旅遊名勝地——國內的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Mount Huang等;國外的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Eiffel Tower, the Pyramids, the Big Ben等。問同學們:Do you like travell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當一提及旅遊時,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都爭先恐後的回答。有說沒去過的,有說去過某某地的。接著我展示迪士尼人物的圖片——Disney Characters(Sleeping Beauty, Snow White……)問他們除了在動畫片中看到外,我們還可以在哪裡看到這些喜愛的迪士尼人物?有學生會說去迪斯尼樂園。不錯,今天我們就隨著課本去暢游迪士尼主題公園。繼續發問:Do you know how many Disneylands there are in the world? Where are they?And of all which is the biggest one?Is there a Disneyland in China?這時引導學生逐一尋找答案,不知曉的提供背景知識,接著導出談論的話題——香港迪斯尼樂園(中國目前唯一的迪士尼主題公園)。
2.歌曲導入法
歌曲是一種音樂表現形式,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將歌曲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激發興趣,能為學生創設出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陶冶情操,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A Unit 5 Birdwatchers中Integrated Skills部分。開場,欣賞一首歌(一個真實的故事),向學生發問: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song?What’s the song about?What happened to the young girl?引導學生在歌曲中尋找答案:丹頂鶴,一位年輕的女孩為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故事。告知學生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江蘇鹽城射陽。學生感覺故事中的主人公離我們不遠,一下子打開了話匣。由丹頂鶴進而導入觀鳥,再到本課話題——保護野生動物,學生易於接受,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的學習狀態。
3.熱點時事導入法
利用最近發生的國內外大事或社會上某些熱點問題來導入新課,極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課堂積極性高;同時也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形象、具體、真實,易於理解、運用,效果尤為顯著;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德育及人生觀教育起著積極作用。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4 A charity show中Reading部分,本課講述Rickey想要為希望工程籌款而在幫助籌劃一台慈善義演。我從2010年4月14日發生在青海玉樹的地震談起。當災難來臨時,全國人民毫不畏懼,眾志成城,紛紛捐款捐物,此時打出圖片——中央電視台承辦的公益慈善義演情系災區。在談論的過程中順便復習一下與地震有關的詞彙,然後就自然而然地導入Reading部分所講的一台慈善義演。這樣做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課文。
4.背景知識導入法
讀懂文章不僅僅在於文字表面,背景知識多少也會對文章的理解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往往對外國文化有著特殊的興趣,從背景知識導入,不但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深刻領悟新材料,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內涵。
例如:牛津譯林版初中英語8B Unit 5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中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通過上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國內的一些主要的慈善組織,但對於本課國際慈善組織知道的甚少或全然不知,我把相關材料製成多媒體課件,以圖片配內容的形式展示,分別介紹了ORBIS,OXFAM,UNICEF等的背景知識,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為本單元的後續學習打好了基礎。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無定法。導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導入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對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對於教學內容不同、課型不同、教學對象不同,靈活設計導入活動,實現各種導入方法的優化組合,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
D. 如何將英語歌曲運用到英語教學中
一、英文歌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英文歌曲,促進聽力教學
歌曲以它優美的旋律、動感的節奏吸引著小學生,英文歌曲更能賦予原本枯燥無味的單詞和片語以美麗感人的含義,再加上英文歌曲所特有的節奏和情感使英語語言的用法及內容比傳統的聽力教材更簡單一些,從而能被愛唱歌的學生輕松地接受及理解,並深深地印在腦海里。英文歌曲運用到聽力教學中,使學生們在學習的同時又獲得了音樂的享受,這符合小學生的特點,通過歌曲教學使學生嘗到了學習的樂趣,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使學習更有效率。
(二)運用英文歌曲,強化學生詞彙學習
詞彙的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點。在英語學習中,小學生對單詞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未能靈活地把握運用。現階段,學生最怕的就是記英文單詞、短語和句型。英語歌曲可以輔助字母教學、詞彙教學、日常用語教學、句型和語法教學、文化教學。通過唱英語歌曲,易於激發學生的情緒和想像力,在無意識狀態下可以收獲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因此避免了學生在學習和記憶語匯時感到枯燥乏味。把難的單詞巧妙地編入歌曲中,既方便學生記憶,又避免了學生在記憶單詞時感到枯燥乏味,並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演唱中感知,直到熟練。
此外,可以根據單詞間的音,形聯系,把具有同一拼寫規律的詞進行歸納,根據學習遷移的心理特徵編寫一些英文歌曲,幫助學生用舊詞記新詞。例如,用bike幫助記得Mike、like和mine的歌曲有:
Look at the bike
It』s for Mike
I like the bike
But it isn』t mine
(三)運用英文歌曲,加強學生語音訓練
眾所周知,小學生在說英語,尤其在說一些較長的句子時,會出現說話不流利的現象,往往不能夠靈活運用,這是由於英語的發音部位、舌位、口型變化與普通話不同而引起的。而英文歌曲中有相當規范的英語口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選用一些英文歌曲對學生進行語音訓練。如可以利用歌曲等單詞幫助學生糾正和訓練雙母音、長母音等的發音。還可以利用一些節奏歡快、朗朗上口的兒歌民謠來糾正發音。歌曲時而快時而慢的節奏對發音的要求比較高,而歌詞連讀、略讀、重讀等現象的經常出現,對英語學習者的發音會有很大幫助,通過學英文歌來學英文,代替枯燥乏味的音標練習,能糾正語音,理順語法和詞彙,這對英語日常口語交流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英文歌曲教學的方法
(一)動作表演法
動作表演法是把歌曲的內容用體態動作或表情表現出來,即邊說邊唱邊做動作, 例如在PEP五年級上冊教歌曲《I can help》時,搭配以下的body language:I can set the table. (兩手拍胸,然後做擺餐具的動作);I can sweep the floor.(兩手拍胸,然後做掃地的動作);I can wash my clothes and count one to forty-four.(做洗耳恭聽的動作,用手勢表示一到四十四);I can wash dishes and clean the bedroom.(兩手拍胸,然後做洗耳恭聽洗碗和打掃卧室的動作);There is so much I can do. (豎起大拇指);Now I can ask you?(指指其他的同學,然後打個問號)。
(二)圖片演示法
圖片演示法主要是通過圖片來創設英語的情景形式以介紹或表達歌曲內容。通過邊看圖,邊聽錄音來理解歌曲的中心內容,同時感受歌曲的韻律與節奏,圖片是揭示詞語意義的重要手段。利用圖片揭示詞語意義不僅能防止過分依賴於漢語釋意,而且能培養學生在英語語境中直接理解和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三)錄音跟讀法
眾所周知,在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過程中,錄音磁帶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聽錄音,訓練學生的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先聽錄音,然後跟錄音朗讀,從而讓學生掌握標准、正宗的英語語音;再其次,還可以通過錄音磁帶來檢查學生課後的聽、說、讀的作業,使作業有聲化、具體化、實物化;而且用錄音磁帶教學符合當前許多農村小學教育資金欠缺的實際情況。
錄音帶就好像是聲音的採集箱,其中匯集了各式各樣的音樂以及語音。在課堂上,錄音磁帶如果運用得當,可以豐富學生的聽覺經驗,使英語學習充滿驚奇與愉悅。在教授歌曲時,配上圖片,揭示內容意義,並通過錄音帶的抑揚頓挫,可以為教室增添活力,塑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另外,多使用錄音帶,還可增強正確的發音,語調和糾正學生不妥的發音等。使他們在更加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學習英語。而且這種方法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教師只要准備好圖片和磁帶,適當的時候播放錄音即可。當然,這種方法更適合那些簡單、押韻的歌曲或童謠,學生在跟讀時不容易出差錯。
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英文歌曲的運用適應國家提高全民英語素質,尤其關注小學生英語基礎的形勢產生。英文歌曲教學中音樂節奏和英語歌詞的融合對學生習得第二語言,在和諧氣氛中掌握英語語音、語調等起到極重要作用。教師通過運用英文歌曲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乃至熱情,促進學生在以後學習中學好英語。關於歌曲教學,前人在文獻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啟發,聯系我國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現狀,我們認識到英文歌曲教學應該是個「整體系統工程」。在今後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還必須堅持不懈地去探索研究,逐步完善英語歌曲教學,並且開闊眼界,讓英文歌曲在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持續進步,穩步發展。
E. 初中英語常用教學方法
「二十四」教學法
這種新的初中英語教學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預習單詞,縮短了學生學習單詞、背誦單詞的周期性。二十四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
(1)老師應該首先朗讀兩次,讓學生聽音。高中生可以用來回答每個學生閱讀10多個,找幾個人讀書,老師應該及時。
(2)每個單詞只需要3個重點詞(只讀需要記住漢字,一個聽寫,一個字)應用於學習新課程和培訓解決方案。
(3)使用英語單詞卡來測試學生、讓學生使用自己製作的記憶卡、讓學生用記憶卡互相詢問對方問題。
翻譯法
翻譯法也叫語法翻譯法,是中世紀歐洲人學習希臘文和拉丁文所採用的方法。在課堂里,教師藉助語法進行教學,認為背誦語法規則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其主要特點有:1.教材所選的材料是「規范」的語言。2.教學語言大部分是學生的母語。3.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利用語法並發展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效果。
翻譯法曾盛行於歐洲大陸,至今還有部分人將這種教學法投放到小學英語教材里,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是因為翻譯法使用方便,只要教師掌握了外語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拿著外語課本教外語,不需要什麼教具和設備。
情境教學法
情境可分為真實的情境和虛擬的情境,真實的情景指的是真實存在的情境。教師要針對教學目標在課前或課下認真准備,尤其是語言情境中的創設和真實道具的准備。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真實情境就是讓學生通過實地參觀或者親身實踐操作等內容形式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英語運用能力來實現的教學目標。虛擬的情境是教師創設的一個假設、一個比喻或者一個案例等。
「三位一體」教學法
一種創新的初中英語教學法,顛覆了過去將音標、音素和名稱分開教學的模式,將三種元素都融合起來教學,讓學生可以一步到位,掌握所有知識。充分運用漢語拼音和認知理論教學國際音標。採用捏頭法的發音,即掐掉它的第一個母音,留下它的尾輔音,是單詞讀音中的字母。名詞的發音,也就是說,去掉它的尾母音,留下它的第一個輔音,就是它的讀音在詞中。通過單詞中五個母音字母來發音,直接用單詞發音閱讀,如:bag(bag)不讀[bi:eig],而是通過b[b]a[]g[g]--bag[bg]。再加入節奏,是指單詞中的單詞中的發音,單詞或句子,具有一定的節奏,易於發音,易於記憶。
F. 如何使用英語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開辟英語語言環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英語,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科與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英語起伏的語調優雅而流暢,富有韻律。而通過英語歌曲的吟唱和表演,可以喚醒學生對美的追求,把英語和音樂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本文就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歌曲的運用談談自己淺顯的認識。
1 英語歌曲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引人的氛圍是激發學習興趣的前提,使用英語歌曲能創造英語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英語歌曲是英美文化的精粹,也是不同歷史時期的優秀產物,是英語本土文化很好的載體,歌曲中往往寓含了英語知識的各個方面。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音樂的節奏、音調、力度以及速度等對人的大腦能產生良好的刺激使得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處於積極和興奮狀態,從而使人精神煥發,身心愉悅。Hotz(1998)指出,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英語歌曲不但有助於緩解疲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目是一個寓教於樂的促進英語學習的好方法。Eken(1996)認為,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能喚起人的情緒,使人處在積極接受力和感悟力強的狀態。Boyle和Coltheart (1996)進行了不同類型背景音樂對記憶影響的研究,研究證明,音樂對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
2 用歌曲和表演,作為課程開始的熱身
英文歌曲是引出新教學內容的一種有效而巧妙的途徑,我們應該使用簡單、易懂、易上口的歌曲。通過活潑歡快的歌謠,可以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並以簡潔有效的形式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師生可以利用歌曲進行問答:T:Are you happy,boys and girls?S:Yes,we are very happy.T:Ok,if you are happy,please clap your hands.然後要求學生一邊哼唱clap your hands,一邊配合動作拍手,這樣可以把歌曲用活。使用活潑有趣的歌曲問答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接下來的教學過程靈活、開放且自然流暢。在我們所教授的課程中,都可以使用相應主題的英語歌曲進行導入,在一節課的開始我們還可以把英語歌曲與游戲、師生自由交談、表演等結合起來,為開展本節課的其他內容作鋪墊,讓學生更輕松地接受新內容,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新課的學習中去。教師們創造性地設計集趣味性和啟發性為一體的熱身活動,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需要教師花心思、想主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 用歌曲和表演,理解句法和語法
英語語法是學生最難理解的部分,我們可以用音樂的方式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音樂可減少大腦皮層的緊張,輕松歡快的歌曲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音樂能刺激大腦,激活右腦神經,引起高度興奮,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快感。英語歌曲能讓學生學會不少特定的句子結構,從而產生成功感,建立自信心。比如美國歌手Richard Marx演唱的「Right Here Waiting」中有一句歌詞是:「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學生在欣賞歌手頗具滄桑感的歌聲的同時,也能復習wherever,whatever引導的讓步狀語從句的用法;而在哼唱「As Long as You Love Me」的同時也可以感悟什麼是條件狀語從句;「That Is Why You Go Away」又可以說明什麼是表語從句;聽了Bryan Adams演唱的「Here I Am」,學生會進一步認識什麼是倒裝句。因此,將英語歌曲和語法知識進行巧妙的融合,不僅可以復習原來的語法知識,而且可以使原本比較費解的語法結構變得好學、好記。這里應用歌曲學習能減少學生對英語閱讀寫作中的恐懼感和畏懼情緒,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與寫作的興趣。
4 唱英語歌曲能使學生增強文化意識
無論是哪種英語教材,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英文兒歌。這些兒歌內容豐富、曲調活潑、稚氣橫生。學生在欣賞這些風格迥異的音樂的同時,會產生諸多好奇和疑問。英國語言學家薩皮爾指出:「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教師這時可以順便講講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這對學生進一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另外,節日文化也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每逢節日,我們可以巧借這個話題,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中重要的節假日及主要的慶祝方式。如在教Christmas時,我通過網路資源介紹聖誕節的由來、聖誕老人的傳說、聖誕圖片、聖誕歌曲等等。同時,將聖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它們的相同之處: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都是慶賀新的一年開始,都有宴會大餐,都要互贈禮物,等等。然後比較出兩者的不同,並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
G. 如何在教學中教授英語歌曲
一、在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歌謠的作用
1.英語歌謠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學者學習英語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注意力會相對集中和持久.英語歌謠內容生動活潑,簡單易學,貼近學生生活,有利於他們理解和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英語歌謠,即滿足了學生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又豐富、活躍了課堂,使知識變得易懂、易學,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英語歌謠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節奏感,並藉以學習詞彙
英語要說得流利自然,音韻及節奏的掌握是關鍵.英語歌謠文字流利、自然,突出節奏和音韻,適合學生朗誦.通過大量的英語歌謠欣賞和朗誦,給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並通過節奏訓練使學生體會輕重音節以及連讀等現象,經過反復練習後學生能將韻文說得流暢、自然.在學生唱、玩的過程中建立起詞彙間的對比意識,為以後詞彙用法區分的學習打下基礎.
3.使用英語歌謠可降低學習難度,舒緩緊張的學習環境,便於組織教學
學唱英文歌謠對於學習英語的孩子們來說是多方受益的學習輔助手段.在課堂上適時插入英文歌謠,不但能重新把學生的注意力凝聚起來,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調節課堂緊張的氣氛,使教學在積極主動、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完成.
1.在每節課中進行歌謠教學,循序漸進培養學生口語能力
精心安排一首與該節課內容相關的英語歌謠,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和操練本課的重點句型或詞彙.同時要注意訓練難度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教學中將某一首歌曲反復播放,讓學生反復欣賞,使學生對所聽的歌曲旋律比較熟悉,讓學生逐步跟唱,能夠簡單地吟唱歌謠.慢慢地,學生能聽懂少部分英語歌詞,教師略講主要詞義,直到聽懂並能理解歌曲的含意所在.在學生對一首歌謠有熟悉的感覺時,可以對學生進行英語口語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時機成熟時可舉行英語歌謠吟唱的比賽.
2.將歌謠的說唱與動作表演相結合,加強學生對英語詞彙學習能力的培養
低年級學生樂於表現且模仿能力強,對表演性活動十分偏好.在英語歌謠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為每一句歌詞配上有趣的動作、表情等,輔助學生對歌謠進行記憶,又滿足了兒童好動的心理.例如在講「Cat,cat,cat,miao-miao-miao. Dog,dog,dog,wang-wang-wang. Duck,ck,ck,ga-ga-ga. Pig,pig,pig,lu-lu-lu.」這首韻文時,可以讓學生動手製作相關動物的頭卡並佩戴頭卡進行表演,比如模仿動物走路的姿勢、叫聲等.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掌握好課堂教學秩序,動靜結合.通過肢體語言的表述幫助學生形象地記憶詞彙,也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逐漸增加一些和動物有關的詞彙,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3.運用歌謠拓展學生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能力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必須要聯繫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教師選擇一些和西方文化有關的歌謠進行教學,營造西方文化的氛圍,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掌握相關知識.例如,聖誕節到了,可以選擇教授一些像「Merry Christmas」的聖誕歌曲,挑選有節日特色的聖誕物品裝扮課堂,渲染節日氛圍,引起學生的興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教師可對節日的起源及相關的物品、活動等進行講解,也可讓學生自由發問、交流探討,使學生在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加深對中西文化差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歌謠始終貫穿於整個課堂,用以保持學生的好信心和求知慾.
三、使用英語歌謠教學應注意的幾點
1.選取學生喜愛的歌謠
教師所選的英語歌謠一定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聽的英語歌謠一定要是學生喜歡的,歡快有力,易學易記,並與所學課文知識有所關聯,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易於接受.有時候也可以徵求學生的意見,或是讓學生告訴你他們想聽的歌謠,這樣做的目的是得到絕大部分學生對所聽歌謠的認可,同時保證學生對所聽歌謠有喜歡的心理.歌謠教學的形式要活潑多樣,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能有效地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配上一些有趣的動作、節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2.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可反復鑒賞歌曲
歌曲因其歡快的節奏、動聽的旋律受到學生的歡迎,因此在課前或新授導入階段,有的教師會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歌曲.但是這些歌曲「閃亮登場」後便絕跡於課堂,學生對歌曲內容的印象往往很模糊.教師如果只是把歌曲作為烘托教學氛圍的道具,則不僅不能體現教材編者的意圖,也不能充分發揮歌曲在教學中的作用.因此,除了在課前或新授導入階段播放相關的歌曲,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在新授或復習環節中使用歌曲.
3.可利用教材中歌謠的曲調對歌進行創編或改編
除了組織學生吟唱歌謠外,教師也可利用教材中歌謠的曲調對歌進行創編或改編,也可指導學生(或師生一起)改編歌謠.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課本中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使語言形式同歌謠曲調相結合.當學生吟唱自己改編的歌謠時,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就會提高,舊曲新填也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的語言知識.
4.在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有得教師怕學生聽不懂英語,常用中英文混合的歌謠幫助學生記憶單詞.中英文混合的歌謠遷就了學生的語言水平,但是過分依賴母語不利於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對其今後的英語學習也可能造成阻礙.雖然學生在初期接受英語歌謠時會有點困難,但只要持之以恆就能增強英語語感和思維能力,在原汁原味的語言浸潤中感受流利、自然的語言和語調,並從中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
總之,利用節奏輕快的歌謠輔助英語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詞彙的記憶,使學生在吟誦歌謠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趣味,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恰當安排、巧妙運用歌謠進行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快速地掌握知識,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可見,兒歌和童謠對提高教學質量、突破重難點、保持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參考文獻:[1]顧雲.對於小學英語課堂中四種熱門活動的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