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怎麼進行與初中的銜接
① 如何做好小學英語與中學英語的銜接
小學到初中的過渡,不但是英語知識的過渡,還是心理的過渡。初中生對英語有一個重新接受的過程。在教學中,相信很多初中英語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小學剛升入初中的大部分學生,不適應初中英語的知識結構與教學方法,學習英語的興趣急劇下降,英語成績兩級分化日趨嚴重,這就讓初中老師面臨了一個共同問題,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的銜接問題。了解更多教育資訊,網路一下英盛觀察。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不銜接的原因
中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著教學要求的差異。小升初是教學要求的過渡,中學的要求比小學更加的嚴格,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所以比較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對詞彙和語法的熟記要求不高。進入初中後,隨著詞彙增多,語法難度加深,很多學生一下子不能有效的適應,從而開始產生畏難情緒。
小升初以後課堂教學方法也存在著差異。小學階段的教師更注重趣味性,所以在教學流程中,注重表演、游戲、競賽等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注重活躍課堂氣氛。到了初一,教師不再單純的注重趣味性的教學,更加註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所以教學方法會與小學時有很大的差異,枯燥的課堂讓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小學英語的分化造成了初中英語教學的困難。這主要是因為小學已經學習了六年的英語,有一部分學生不但在學校學習英語,還參加了校外的輔導班,所以對於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初一的內容難度適中。但是有一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接受能力不強,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很難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教師往往只能選擇兩者兼顧,不難不易的教學內容,有時甚者會比較注重後進生的水平,所以教學難度較大,這就造成了基礎較好的學生對英語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而後進生又因為接受力的問題,造成厭學的情趣。因此造成了整體成績的下降。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方法
初中英語與小學英語有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過渡階段要做好銜接工作,採取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較快的適應初中英語學習。
1、內容銜接 人教版的初中英語教材充分考慮到了小學和初中英語的銜接,因為我們都知道初一新生一入學先要進行三個預備單元的學習,這三個單元無論是詞彙還是句型基本上在小學都學過,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三個單元內容讓學生在熟悉的教材中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各個方面的有效過渡。
2、教法銜接 對初一新生來說,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以不那麼快的進入初中的教學模式,較大幅度的轉變學生難以接受,所以在教法上可以繼續演戲小學時的寓教於樂的方法,對進行表演、游戲、競賽等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在針對初中教學的特點,逐步的將初中的教學方法,滲入到日常教學中去,這樣可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主動接受初中的教學方法,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逐步提高英語成績,使得初中與小學英語在教學方法上的順利銜接。
3、情感銜接 注重營造和諧的英語課堂環境。在延續小學時期,教師對給予獎勵、鼓勵的特點,不因為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的接受能力下降,批評學生,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挑戰高難度的興趣。
4、注重學法的銜接 初中英語教師,在接觸學生的第一時間,就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增加他們的學習毅力與學習策略,如:多舉手;注意力集中,學會溫習、復習的習慣。聽、說、讀、寫是初中英語的基本要求,這也是和小學最大的區別,小學只要求會讀、會認就好,初中的要求增加,要求聽、說、讀、寫樣樣都會,所以要多渠道的輸入學習方法,教師應當指導科學的記憶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較快的記憶,較快的接受英語,還可以採取「記憶比賽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的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5、注重評價的銜接 評價永遠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中也差不多,評價是對一個人學習效果的肯定。在初中的教學中,要注重對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注重在教學評價中保護和培養他們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有效的利用非測試性評價的積極作用,養成學生主動總結學習的習慣,在老師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與自己的優勢,學會揚長補短,這樣才會不斷地進步。
三、結束語 如何通過有效的銜接,使學生收益匪淺,老師們一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我們坦誠互相溝通,相互學習,讓我們的學生平穩的從小學過渡到初中的學習中,幫助他們掃除困難,也解決困擾我們很久不能解決的一大難題。
②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
1.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的英語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方面的能力,老師一般從啟蒙知識開始,通過聽和直觀感受積累,讓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詞彙,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到了初中,學生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了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內容逐漸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從聽說為主,逐漸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學生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科目,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要求。這就要求在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上要解決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問題。
(1)抓好復習。初中英語教師要了解與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在上新課之前,必須認真仔細地研究小學所用過的教材,在開學的第一周,組織系統地復習,包括詞彙、句子、語法和日常交際用語。這樣可以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掌握程度。《Go for it!》教材Starter Units1—3就是為中小學英語教學做了很好的銜接。
(2)使學生盡快適應中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小學英語教學和中學英語教學在教學方法、教材選取和教學要求上也有極大的不同。學生升入初中以後,由於不適應這種變化,在英語學習方面都會遇到種種困難。如何幫助初中生盡快掌握中學英語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在初中階段打下一個扎實的英語基礎,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基本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師要認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要確保小學教學向初中教學平穩地過渡,初中英語教學就必需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的銜接和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銜接。
2.做好中小學教學方法的銜接。小學英語教師依據小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特別注重創設教學流程,採取形式多樣的教法,積極創設情景,把聽、說、讀、寫和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既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在初中教學中教師較注重語法教學,詞彙教學,重視句型,中譯英等方面的操練,教法形式單調,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這就使得剛從小學升上來的初一學生精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對教師的教學無法適應,漸漸地失去了原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動力。
(1)預習方法的指導。每節新課學習之前,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作業。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藉助於生詞表,有的放矢地研讀對話或課文,初步了解將要學的基本內容,記錄預習中的疑難片語、句型等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的慾望。另外,新課的內容經過預習,學生學起來輕松,更大的收益是使學生養成了勤動手查資料、勤動腦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其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英語課上教師應使學生充分調動一切感官,養成眼、耳、口、手、腦並用的聽課習慣,充分理解並熟練運用所學到的英語語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節課上所學內容。如:在Presentation這一環節,要求學生眼觀教師手勢,耳聽教師表達,腦子理解、記憶教師所表達的內容;在Practice過程中,要求學生張口讀、腦子記、手寫重難點單詞;在 Consolidation這一環節,要求學生背誦本堂課所學內容,在背誦時,腦子里要呈現出一幅圖,背完之後可用簡筆畫把所學內容畫出來。反過來還可以看著圖畫把所學內容復述或背誦出來。這樣使學生在聽課中做到了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有效地培養了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初中教師應盡可能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多設計一些有趣的英語對話,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掛圖,卡片、實物、電教設備、簡筆畫等營造出語言交際的情景,形象生動的情景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
3、做好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生步入中學之後,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初中英語教師往往忽視了小學生習慣行為的銜接。學生初進中學時存在的習慣行為問題主要是:書寫不規范,作業粗心馬虎,拼寫錯誤多,語法概念模糊,用漢語方式代替英語等。
③ 如何處理好小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造
小學生升入初中一年級前已經學了2~3 年的英語,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當他們進入中學後,如果中學英語教師按部就班,一切從零開始,勢必會造成很多無謂的重復,極大地破壞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而如果對學生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水平估計過高, 按照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一味強調英語知識的傳授,難免會產生知識體系、方法習慣等方面脫節的問題。因而,如何處理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過渡、銜接問題,近年來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通過一些實踐、探索,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值得高度重視。
一、了解教材體系,把握學習特點是做好銜接的前提條件
皮亞傑說過:「有關教育和教學問題中, 沒有一個問題不是和師資培養有聯系的,如果沒有合格的教師,任何偉大的改革也勢必在實踐中失敗。」因此,首先,中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自覺地熟悉彼此的教材和課程標准,做到心中有數,以便使新舊知識自然融會貫通。
一般來說,小學英語和初一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教學的要求和層次有所不同, 小學英語多以游戲教學為主, 小孩在玩耍中學會少量單詞和一些生活會話及部分句型。老師一般只要求學生背熟會話、課文,不特別強調筆頭練習,即便有也不過是些拼寫、抄寫練習,而實際練習都是在課堂上通過生動活潑的游戲形式完成的。大部分孩子對小學英語教學還是比較有興趣的, 對所學內容基本上能接受。小學階段的教學不教語法,凡涉及語法內容多以強記為主。另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喜歡用一些獎勵的辦法來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寓教於樂,取得理想效果。所以,小學階段,大多數學生有較好的口頭表達習慣,願說、敢說,也能說、會說。而中學英語教學要求較高,要求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見,中小學英語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小學階段是啟蒙,是基礎;初中階段有基礎,也有發展,哪一階段搞不好都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實施心理工程,強化學習興趣是做好銜接的關鍵所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任何教學活動如果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都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因而,初一英語教學首先必須了解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英語學習特點, 才能扣住學生的脈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促進成功,成功促進興趣,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不同,在學習興趣方面會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徵表現出對新鮮事物的新奇、好動、好問,他們學習英語大都表現在直接興趣方面,即覺得有趣、學有所獲才會使他們產生興趣。進入初一後,他們依然天真爛漫,保留著不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好奇心、好表現、好勝心強等特徵仍非常明顯。因此,要搞好銜接,首先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把英語課上得生動活潑,充分利用實物、圖片,採取聽、說、讀、寫、唱歌、游戲等各種方式使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其次,要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境, 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要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例如實用英語競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在競賽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從而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強化,保持得更加長久。
三、調整教學方法,適應初一目標是做好銜接的有效途徑
小學英語教學靈活、多樣,相對而言初一英語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要搞好銜接,初一英語教師既要盡量保留小學英語課的活躍氣氛,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學以致用,又要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初一年級的教學目標,逐漸從模仿、機械訓練過渡到交流運用,適當加大聽說訓練,減少語法講解,把競爭和游戲引入課堂,多用鼓勵語,以微笑激發學生的熱情。
④ 淺談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中面臨的問題
1.環境和學生心理變化的問題。對小學生來說,他們處於好奇心最旺的時候,他們會因為好奇心進行英語學習,他們會因為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習到的簡單短語或句子感覺很「洋」,不存在學習壓力。然而在進入初中後,則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都有要求,不再是要求他們鸚鵡學舌般地說,而是要求學生要背誦詞語、學習語法,進行英譯漢、造句、作文等。這時候學生會面臨考試的壓力,學習內容和學習壓力的增大會讓學生產生逃避的畏難心理,從而出現了銜接不理想。
2.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的問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大多是以輕松的游戲的方式進行口語教學,只要求孩子們鸚鵡學舌般地進行學習,通過跟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或者通過一些趣味游戲來進行口語練習,對學生的詞彙掌握、語法運用都沒有硬性要求。在教學方法中,大多是以活動、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生們基本在玩耍中進行學習。而在進入初中後,學習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大多會通過讓學生按「學發音——背詞彙——學語法——造句——作文」的流程進行學習,會要求更嚴格;並且在初中教學中,內容和教學方法都逐漸成人化,會讓學生們覺得枯燥,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消退。這也是出現教學脫軌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中小學教學溝通。調查證明,現在的中小學教師缺乏基本的教學溝通。小學英語教師不清楚初中英語教材,未能在學生的語法和學習方法上進行良性引導,未能充分發揮其「奠定基礎」的作用。同樣,初中英語教師也不知道小學英語都是怎樣教學的,只是一味覺得學生的基礎差,發音不準確,詞彙又不懂,語法也沒教……這也不懂那也不懂。中小學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溝通就導致在教學的時候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們開展合適的教學,也導致學生在小升初後出現學習中的種種不適應。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
1.重視情感銜接,減少環境帶來的不適應。正所謂「親師信道」,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學生能喜歡某位教師,那麼那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必然是該學生學習得最好的一門。中小學英語之所以不能很好地進行銜接,與教師也不無關系。因此,對教師們來說,贏得學生的喜歡和認可是做好教學銜接的第一步。在第一次接觸的過程中可通過自我介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興趣愛好的介紹讓學生們能盡可能地了解教師。教師們也要盡快記住學生們的個性特徵,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重視、被尊重,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畏懼心理。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耐心和幫助,除了要做學生的師長,還要成為學生的摯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過渡,做好中小學英語銜接工作。
2.保持趣味教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小學生由於年齡和接受程度的關系,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大多以游戲、模擬、活動等生活性、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到初中後本來是趣味的內容變成了學習任務,甚至是學習壓力,自然會讓學生們無法適應。因此,我們覺得到中學後,教師應依然在教學中保持趣味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輕松學習。這樣一來,自然可以更好地完成中小學英語的過渡和銜接了。
3.創建教師的溝通渠道,加強中小學教師教學溝通。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沒有進行過溝通工作,大多各做各的,這也是出現教學脫節的原因。因此,我們覺得學校應作為組織者為中小學英語教師構建溝通渠道,讓中小學英語教師加強溝通與聯系。一方面要讓小學教師熟悉初中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特別是對於七年級的教材,要掌握七年級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小學階段就為其打好學習基礎。而中學教師則需要通過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徵、學習興趣點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溝通共同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以促使中小學英語教學能順利銜接,避免學生出現不適應的情況。
⑤ 如何做好小學到初中的英語銜接工作
到了初中,學生從語言的積累階段進入了語言的擴展和使用階段,詞彙量的加大、語法的運用、內容逐漸復雜,難度也隨之增大.教學要求從聽說領先,逐步向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學生要很快適應新的環境、新的教材、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要求.否則就會造成強烈的兩極分化,造成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的焦慮.這就要求我們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上要全面思考,解決好中小學英語教學之間的銜接問題.
第一,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由於小學英語處於開設初期,師資力量匱乏,許多學校都存在非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小學英語教學崗位.主要表現在未受過專業培訓就直接上崗,自身語音語調不標准、基本語法知識不正確,導致學生出現錯誤性知識.所以難免受到中學英語教師的抱怨.近幾年來,通過在甘肅省全省范圍內做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欣喜地看到小學英語教師隊伍越來越專業化,教師起點高了,他們的工作重心就直接落腳在教學方法和經驗探討上.鑒於目前蘭州市區許多孩子在入學前接觸過英語,家長和社會對小學英語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小學英語教師絕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要從自身的語音、語調、英語基本知識和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第二,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多年來部分人把小學英語作為副課對待,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諸多因素導致了中小學英語接軌時,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對小學開設英語課的種種看法.家長對子女的關注僅限於是否會讀單詞、句子,社會對於小學英語的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新課程標准頒布以來,明確提出小學生畢業,英語要完成二級目標.許多小學英語教師雖然學過多次新課標,但領悟到的真諦卻是鳳毛麟角,他們認為小學英語只要聽聽說說培養興趣即可,沒有中、高考那樣的壓力,學校領導、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學多少算多少,沒學會的進入初中以後,中學教師會重新教.
笫三,要領悟課標真諦.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關鍵在於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應多鼓勵,少責備,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教師要想辦法提高課堂效率,備課就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具體學情,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重要內容反復操練.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無論是課堂設計,還是作業布置以及詞彙、課文默寫,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培養他們學會自覺預習、復習,獨立作業,形成良好的聽、讀、說、寫習慣.由於小學英語課堂要求低、節奏慢,有時間精雕細鑿.在課堂上教師積極創設情境,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潛意識中認為學習英語和「玩」差不多,學生自然興趣盎然.隨著詞彙量的積累、年級的升高,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不管教材中是否出現語音教學,教師都應教給學生通過語音、字母組合、詞綴等記憶單詞的方法.特別是培養六年級學生學會隨堂記筆記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第四,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句教育名言.「只有營造蹲下身來與孩子說話的教育氛圍,才能誕生富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下一代.」教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消除畏懼心理,才有可能願意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狀況.師生的情感交流不應脫離英語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課堂上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份責任、耐心和鼓勵;課余盡可能抽時間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及時了解學生學習英語遇到的困難,以便能夠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對於暫時落後的學生,更要耐心有佳,採用分層輔導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覺得各有所學,各有所獲.所以教師既要成為學生的良師,又要努力變成學生的摯友,才能吸引學生進入小學英語.
第五,要搭建中小學溝通的橋梁.一直以來,中學英語教師責怪小學英語教師沒有為學生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英語教師又埋怨中學英語教師沒有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味強調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成績,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中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溝通與聯系.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熟悉初中階段的英語教材,了解中學英語的教學情況.特別是初一教材,對初一全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總體的把握.小學英語教師還需要經常到中學去聽課,了解中學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及具體教學內容和常規要求,與中學教師進行交流時,小學英語教師要及時反饋小學的教學情況,讓中學英語教師了解小學高年級的教學形式和內容,共同探索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順利銜接的方法,使中小學英語教學順利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是當前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英語教和學中的一個難點.它不僅是知識的銜接,還包括濃厚的學生學習興趣、情感和態度、有效的學習策略以及寬闊的文化視野等全方位的銜接.解決這一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中小學英語教育急待完善的教學觀念.因此,建議各位小學英語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探索和反思,力爭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有效地探討並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的辦法,幫助學生從小學向初中的順利過渡,為學生可持續性發展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總之,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關鍵在教師,同時還必須引起社會、領導、學校、家長等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齊心協力,共同解決.
⑥ 如何做好小學英語與初中英語教學銜接
小學英語的教學模式基本貫徹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體為線索,以活回動為中心的教答學模式。每一堂課都有一個操練的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操練活動。課堂氣氛活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入初中後,由於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更注重應試。課堂上教師講的多,學生主動發言的少;書面作業多,口頭練習少;課堂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教學看似很充實,實際上學生能真正掌握的知識並不多。因此,初一教師在選擇課堂教學模式上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保持小學英語教學的風格,以學生活動為主,活化教材,生化課堂,逐步加大應試教學的力度,完成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教學的平穩過渡。上初中後隨著英語課程難度加大,因此課前提前預約單詞,課上認真聽講,課後積極對學過的單詞和片語進行復習,養成英語學習的習慣。這樣才能慢慢適應從小學英語到初中英語的轉變。
⑦ 怎樣做好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銜接
小升初暑期英語銜接學習的重要性:
初中和小學有巨大的差異,不只體現在學習內容難度增加,也體現在學習方式的轉變。小升初的這個暑假,補習的內容一定要專注教材重點內容,注重學習習慣培養和學習方法指導,拓展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提升綜合能力。
課程目的:
1、全面梳理初一入學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並結合初一上冊教材所有重點知識,讓孩子提前做好教材的預習 ,並且鞏固和提高。 2、培養英語的學習興趣,建立自信,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及習慣 3、在初中入學摸底測試或分班考試中贏得先機,以更大的自信迎接初中生活。
適合學生:
學習內容:
那麼,既然小升初暑假的英語銜接學習這么重要?那到底是該提前學習初一教材呢?還是學習一下國際音標?還是堅持學習新概念呢?我認為這主要得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看,
小升初的學生最好專門學習針對性的小升初銜接學習內容;如果想在初中常規的月考、期中期末應試考試中短期內見效的,可以學校內教材拓展班(目前大部分培訓機構中學都是開的這個內容);如果是要培養英語特長,長期下來綜合英語素養要提高的話,可以在初中堅持學完新概念1-2冊。
⑧ 如何做好小學英語和初中英語的銜接問題
21世紀初教育部提出了大中小學一體化的外語教育教學管理思想,這種思想已具體地反映在新英語課程標准之中。《英語課程標准》分別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標准。其中,小學階段是二級標准,初中階段是五級標准。我區自全面進入新課程改革後,在中小學英語銜接的研究中,在學習內容銜接方面主要存在三大問題:
1.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內容相互脫節,各自為陣。現行小學使用的是省
編《PEP Primary English》教材,學制為四年,中學使用的是得香港《Go for
it》教材。而很多小學和中學英語教師都沒有認真研究過、甚至沒有看過對方的教材,導致了小學英語教師不了解中學、特別是初一的英語教學內容和目標,而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生的實際基礎,出現重復教學的現象。因此,開展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上的銜接研究是我們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迫在眉睫,義不容辭的科研工作。
2.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出現脫節。相對而言,學生在小學階段聽、說、讀的訓練較多,寫的訓練較少。有些學生到了初一後對字母、單詞拼讀還是模糊不清,詞彙的遺忘率較高,對單詞、句子會讀但不會寫,甚至對學過的單詞既不會讀,也不會寫;不能正確理解語法;有些學生缺乏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等科學學習方法。
3.學生的兩級分化問題嚴重。小學的英語學制為四年,學生畢業時,已產
生嚴重的兩級分化問題。學生進入初中英語教學時,有些學生已有很好的英語基礎和較高的英語水平,而有些學生可能已對英語學習喪失了興趣。又由於中學與小學學習方法、學習手段、評價方式的不同,更加劇了兩極分化。結果中學英語教師埋怨小學英語教師沒有在小學階段為學生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小學英語教師則責怪中學英語教師沒有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味地強調英語知識的傳授而使學生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如何在小學減少兩極分化,中小學英語教學如何銜接,如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現實性難題。
⑨ 如何實現初中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可以從幾個方面看待和理解這個問題——
1、思想和心理狀態
初中和高中學段,學生學習回的目的性,答自覺性,自主性等方面都應該有所改變和提升,因此,學生就應該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備,做好自覺學習的打算和計劃,同時,做好自主學習的選擇和安排,做好對自己學習和時間的管理和分配等。
2、學習習慣和方法的調整
高中階段,要掌握的知識量明顯加大,知識的形成和規律性更加重要,因此,要求學生要及時調整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養成有計劃,有目的,有行動,高效率的學習習慣,採用歸納總結,理解記憶,創造性思維等高效學習方法,著眼於未來發展需要,提升學習的自主性和目標性。
3、知識過渡和銜接
字母知識和讀音規律,國際音標和發音訓練,初中常用詞彙和短語,句型等復習練習,構詞法知識等,為高中英語全面學習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