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的教學反思怎麼寫
『壹』 大學英語讀寫課反思用英文怎麼寫,求範文,一篇150詞左右
有點難度,我來給你寫一個看看吧。
Class,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 classroom was silent class from time to time came some shouldn't spread of voice, have to play the sound of stationery, drawing voice, the voice of eating, 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concentrate on learning, I will study hard, because I am a good student, is a good boy, will not live up to the teacher's hope, we have grown up, my dear teacher, we will soon will be out of the school now, than to study hard, grow up to contribute to the motherland!
『貳』 怎麼寫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導語:怎麼寫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就是實踐,因此課程改革就是問題解決。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對自己所面臨的問題,採用實踐的邏輯,提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可行的解決方案,並盡自己所能,把這一方案付諸現實,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願我們與課改共同成長!
怎麼寫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作為將英語視為第二語言的我們應如何適應時代的發展,將英語課改提上日程已成為國人矚目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改革旨在於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課程價值的融合。其理念是非常好的,但在課程改革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在這里想簡單談談從開學以來對於新課程改革的看法。
1. 理念與現實的矛盾。
新理念的出現帶來實踐的困難,且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我們已經習慣了舊的體制管理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時沒有足夠進行課改的時間和空間,尤其是夾在應試成績與素質教育二者中間,造成課改口號喊得響,卻是“穿著新鞋走老路”。想要跟上課改的腳步,卻又覺得找不到方向,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新課改為我們的班級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面對面的座位排列形式固然有益於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同時也加大了紀律管理的難度。
2.課堂活動設計形式化。
新課改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要求對語言實踐活動作精心組織、巧妙設計和具體指導。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發現如下問題:(1)活動設計過多,沖淡了教學內容和目的,師生台上台下滿堂轉,令人眼花繚亂,學生太累,給人以做秀、表演之嫌。(2)課堂活動表演化,質疑問題顯得蒼白,不能啟發學生深入思考。(3)照搬教師用書。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時候老師們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3. 未處理好傳統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
搞新課改,不能完全摒棄傳統教學方法,要揚長避短,把傳統教法與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方法很好地統一。把知識與技能看作是融合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載體,三者不能分割。
面對這樣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固定的教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下完成英語教學,難度是相當大的。為此,本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1.強化語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
繼續教育強化口語、聽說訓練,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真正實現用流利英語進行課堂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升個人素質,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目的。要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必須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優秀的外語教師,只有具備較好的政治與道德素質,才能為人師表;同時要具備較強的知識與能力素質,才能勝任工作。另外還要具有較佳的心理及審美素質,以便能全方位地開發學生心智,發現、培養和教育出各種類型的人才。
2.處理好四種關系。
a.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b.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
c.處理好運用教學法與五個教學步驟的關系。
d. 處理好英語與母語的關系。
教師所使用的英語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利用學生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最後要牢記"Use English whenever possible; use Chinese if necessary"。
3.經常進行聽課、說課和教法研討講座活動。
這一類活動能夠為我們解惑答疑,幫助我們解決英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尤其是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說,經常聽課,學習別人的教學經驗是十分必要的。
怎麼寫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面對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英語課堂教學成為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的各種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又細致的過程。特別是在新課改下,什麼樣的教學模式適合課改要求,並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英語教師摸著石頭過河,嘗試著從多方面來進行改革。我們認真學習新理念,充分考慮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創設英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現有的條件下,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提高學習效果。
一、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英語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於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疑惑點,觀察學生學習的興趣、意志和情感,通過教學的巨大熱情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進行最優化教學,引導學生自覺地參加語言活動,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
首先,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組織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電腦及多功能投影儀來增強課堂的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其次,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唱英語歌,辦英語角,組織英語晚會,觀看英語電影,使學生感到英語是一種看得見、聽得著的實用語言,寓學於樂,創造一種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所有的同學都願學敢說.勤學多問。這樣一來,同學們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學習的效果自然會好。
二、以教師為主導,發覺課堂教學潛力
新課改強調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僅有的四十五分鍾里,教師通過認真備課,積極創設情景,進行重點句型和語言目標的操練;或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然而有的時候,課堂上有些活動,由於時間的關系,練得少,也覺得這節課不是太成功;而且教材部分與我們學生的實際脫節,學生對材料不熟悉,甚至不懂,學生就無從說起,無法開口。這樣“以人為本”也就是失去了意義。“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只有加快課堂訓練的節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
語言是有通過反復操練、實際運用才能達到掌握運用該語言的目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沒有量就談不上質。在45分鍾內,教師除用少量的時間進行精練的講解外,其餘絕大部分時間要和學生一起進行緊張的大面積的聽說活動。一節課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思想中心興奮,培養學生的興趣,防止教室“死角”的出現。提高全體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和效率。通過快節奏、大密度並有梯度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嫻熟地掌握基本知識,至少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學生通過口語訓練,敢於開口說英語,口語就會越來越流利,口齒也會越來越清晰,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逐步培養起來,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教學信息交流就可以通過口頭直接進行,從而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主導與主體有機結合,創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教學平台
激發學習動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創造性,是新課改的中心思想之一。新課程改革的主體性原則要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和處理信息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題作用,這與“應試教育”把學生當做被動的受教育者,採取“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實施創新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著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培養學生具有自我激勵、獨立獲取知識、自求發展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要圍繞學生學會學習而教,使學生為學習而學習,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全套本領,讓學生掌握如何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的途徑,幫助他們找到掌握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如何使用工具書、如何預習新課。如何進行歸納、鞏固和復習等,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授之於漁”,從而為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面對新課改,我們都是具體的實驗者和嘗試者。新課改使我深刻意識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基本功,更要有耐心和愛心。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把感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做到精泛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並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和改進。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與新課程共同成長,繼續研究新課改,進一步提高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索出一條自己的教學新路。
怎麼寫英語新課程教學反思
一、立足校本,重視培訓
應該說,開展校本培訓和教研,是課改的重點之一,也是課改能夠順利進行,不走彎路,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手段之一。調研中我們看到,各校領導都把教師培訓工作放在首位,派出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地市級培訓。除此之外,他們更重視校本培訓和教研,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信心和能力。如開展新課程講座、教師論壇、觀摩課、研討課、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大賽,課件大賽、案例分析與交流、小課題研究、集體備課等活動,這些活動內容豐富,針對性強,講究實效。經過培訓和研討,轉變了教師的觀念,澄清了一些模糊認識,提高了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們明確了這次新一輪高中課改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深遠意義,加深了對於高中英語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准、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評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新課程理念如春風細雨潤入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中被逐漸接受,並滲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經過將一年的教學實踐,大部分教師對外研版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及教法,由很不適應到逐漸熟悉和適應,教學方式和方法在發生變化,有些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較大提高。
二、教與學方式的變化
隨著觀念的轉變,教師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台。隨之教學上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突出表現在:
(1)注重學法指導,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聽課中我們看到,教師們已經有意識的按課改要求上課,正在逐步進入新角色。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探究和思考,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注重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空間,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多數課堂上能體現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教師能選擇學生感興趣和貼近實際生活的話題,設計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課堂較多地出現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如:有師生問答、采訪調查、討論或辯論,競賽,成果展示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的過程是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收集、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溝通和合作的能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些素養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2)任務型教學途徑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並有效踐行。多數教師能切實實行“任務型”教學方法。以話題為主線,以任務為中心,能充分利用好教材,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易讀性強,種類多,內容生活化,與時俱進,學習不感到枯燥,以任務為中心,好操作,,學生活動多,體現“在用中學,學中用”的思想。任務的設計能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深入,形成“任務鏈”;語言技能的訓練,遵循先輸入,後輸出,先聽、讀,後說、寫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然後推舉代表陳述討論結果,完成終級任務;布置後續任務,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不少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非常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能張揚個性,展現自我,又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創造性。
(3)考試成績不再是唯一的評價手段,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正在探索之中。大多數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都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4)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
許多教師認為外研版教材詞彙量大,教材的編寫也比較零散,板塊繁多,教學內容偏多、偏難,課堂教學活動多,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而課時又很有限。針對這種狀況,多數教師能從實際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佳一中高一備課組,他們不是按步就班的按教參的建議實施課堂教學,而是充分利用集體合作的力量,將所有教師新老搭配分成五組,將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以“話題”為綱,根據邏輯順序,科學合理的設計為四課時,使其銜接自然,對於每一單元的設計,都從語言能力培養的五個方面考慮,經過反復推敲,每一課時都製作了精美的課件。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加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並把相關的語言知識點以學案的形式發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節省了一部分課堂時間,在教學內容多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到游刃有餘,而且在每一單元結束後,他們都有自行設計的一套練習,夯實了基礎,提高了效率。
三、問題與困惑
課改工作在平穩進行,有可喜變化,但問題也不少,任重而道遠。
(一)穿新鞋走老路”者仍為數不少
調研中通過聽課了解到,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准要求的課不太多,有的課仍然偏重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灌輸,有的教師一節課一半以上時間用於講解,大包大攬,代替學生學習。如教課文, 教師自己讀,自己逐句翻譯,自己歸納主旨要義;回答問題,學生答不出,教師就自給答案;甚至讀單詞也要教師代勞。語言練習過於機械,缺少有意義和交際性練習。教學活動設計不從學生實際出發,與學生認知水平脫節,造成實際教學效果差甚至無效。
(二)重視英語新課改中的誤區
1、強調聽說教學,忽視讀寫訓練。
①許多教師對課標不理解,誤認為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僅“為交際”,從而忽視了對讀寫的訓練。
②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握不準,區分不了重難點,對讀寫的要求也不明確,往往上了一篇閱讀課文後就只讓學生學會了讀,卻不明白如何去構思一篇文章,不會將其寫作方法及技巧傳給學生,更不要說去仿寫一篇文章了。
2、照搬教師用書,片面理解“五步”。
①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教師教學用書,可有些老師照搬教案,沒有從教材出發,沒有從學生出發,沒有從實際出發。
②英語課堂中慣用的五步教學法:復習(Revision),介紹(Presentation),操練(Drtu),練習(Practice),鞏固(Consocidation),可是我們的部分老師只會機械地使用,沒有從實際出發,這個實際包括很多,有課堂,教材,及學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創新,給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力及思維方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3.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地位”。
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活動一個接著一個,但是否有效,則很少考慮。如小組討論,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過難,學生勉為其難,完成不了,“討論來討論去,一節課結束了,還說不出個所以然,白白浪費時間”。閱讀課上學生還未充分理解課文,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綜合運用型任務,如編對話,寫作等。任務脫離學生實際,缺少任務前活動,任務之間坡度太大,沒有鋪橋搭路就讓過河,這些“任務型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反映了教師對於課程標準的理解的偏差。還有些課偏離教學重點,隨意拓展不必要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負擔,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完成任務有困難,要分析原因,或因教師指示語聽不懂,或因詞語、句子理解障礙,教師要及時做必要說明和講解,有時還需做出示範。
4.課時問題。
由於教材內容多,課程標准規定每周只4課時,大部分學校超課時教學,一般最少開到周5課時,有的開到周7-8課時(包括星期六上課)。超課時原因,普遍反映教材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也與教師講解多,包辦代替多,發揮學生自主性、主動性不夠,以及對教材處理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有關。
5.教材銜接有問題。
初中使用更重版本的教材,且教材詞彙量過大,在一個單元內生詞過於集中;話題范圍廣,與學生現有知識儲備有較大差距多數教師認為新教材,花樣多,內容容量大,面面俱到,知識凌碎,課時少,內容膚淺,(缺乏系統性),加上課標提倡“自主合作”學習方式,倡導任務型教學,使教學出現方法與時間,空間與完成任務之間的矛盾。教師忙教,學生忙學,教學任務套任務,任務連任務,為完成教材任務教師趕進度,搶時間,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學生,得到的結果只能是收效甚微,師生疲勞。
四、對策與建議
1.加強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
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沒有一定的教研能力,會困難重重。因此,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學習,可以摸索出一定的自主學習方法和如何在漢語環境下對中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途徑,以及如何找出中國學生語言成長的規律,如何創造的使用教材,選擇教材,如何創造條件,營造學習氛圍,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將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受益學生。充分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的作用,針對教學實際問題,開展一些教學研討課、說課、評課、等活動,通過課題研究,個案分析,方法交流,加強校本教研,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歷,造就和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師隊伍。
2.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教學中進行的教學反思,固然極為重要,它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的規劃能力,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能使教師逐步提高教學過程的調控能力,形成教學機智,促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學後的反思,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它可以涵蓋前兩個階段的教學反思內容和功能。它以教學的結果為起點,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分析,使教學經驗理論化,能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形成自我監控的能力與自我超越的意識。因此,我們大力倡導教師認真做好教學反思的工作,及時記錄教學狀態,寫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體會,或是失敗的遺憾,特別是及時錄下從中得到的啟迪和由此引發的教學設想。這些來自教學實踐的親身體驗和思考,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極為寶貴的財富。
3、在教學中要處理好三種關系。
1)處理好聽說與讀寫的關系。我們知道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一體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大局,我們要做到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培養出會綜合運用英語的學生,而不是讓他們或“聾”或“啞”。
2) 處理好教師用書與備課的關系。教參只是老師教學的一個參考,它只能起一個參考作用,我們備課要從實際出發,備教材,備學生,最好以一個單元為話題進行備課,對本單元有一個全面的把握。
3) 處理好教學法與五步驟之間的關系。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情,適當地增減內容,把握上課的主要脈絡,分清重,難點,有條理地組織課堂教學,可以嘗試改變傳統教法,鼓勵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4.要樹立新的學生觀。
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願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採用有利於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叄』 英語教學反思總結怎麼寫
英語肆伏教學反思總結: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復雜過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怎樣做到高效課堂,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著眼。
首先,優化教學目標。唯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把握教學起點,體現教學的針對性,進而設計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這在打造高效課堂中具有關鍵性作用。
其次,優化教學內容。結合教與學的實際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和調整,可以刪減掉繁難的內容,保留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內容或適當增補符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並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順序和教學方法的調整。
然後,優化教學結構。作為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悶雹改方法。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實現英語的高效課堂。
此外,有的.放矢,設計教學活動以及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測評,甚至立足課堂,超越課堂,進行教學反思,都是至關重要的,總之,在今螞判後的教學中,秉承一切為了學生這一理念,努力創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肆』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反思性學習是遠端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要教學策略。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考。
篇一
從小學到大學,苦讀十來年英語,到用時卻依然是會看不會說,這種「聾啞英語」的現象,是不少當代大學生心中的苦惱。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育部近年來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實用為主,聽說領先的原則同樣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與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相呼應,我國首套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去年12月出版,意味著大學公共英語教材將大變臉。那麼,作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改革將從哪些方面有所變化,是否還有哪些不足?以新教材為本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對學生帶來哪些影響?
新外語教材 三大變化
強調聽說 會看更得會說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從三個方面對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進行重大改革,包括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現在的以聽說為主;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將被動模式轉變為綜合應用為主的個性化和主動式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使我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都能達到基本聽懂英文廣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
由此,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和軟體系統也開始「轉型」,強調聽說領先,從應試型向實用和興趣型轉變。在新教材中,更加註重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加強學生的語言規范,而且更具有趣味性。此次面世的新教材,重視開發學習者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教材首次提出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教材中課程的設定完全針對了改革後的新四六級英語考試。在改革後的四六級新題型中,聽力部分所佔比例就由20%提高到35%。而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不久前透露,教育部正在設計新的四、六級英語考試方案,新的題型將增加語言的實用能力方面的內容,更突出聽、說能力的測試比重。「4年後要使60%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解決英語聽說問題。」張堯學表示。
強調實用 教你如何寫求職信
為了更好地體現實用性,新教材內容還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感、思想、生活經歷「度身選材」,讓學生更熟諳西方文化內涵,更適應國際交流的要求。教寫求職簡歷、獎學金申請信和製作英文網頁,學會講英語笑話,熟悉了解西方節日慶典的來龍去脈,掌握重要國際組織的名稱、功能,這些以前教材中沒有選入的極其實用的知識內容,此次都寫入新教材中。
讓學生感興趣 展現語言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新出版的這套教材中,還設有「Enjoy English」部分,第一次將英語教育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學習之外,通過教材感受英語的語言之美。對此,南開大學公外教學部的梁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以往學生們大多覺得英語教材枯燥乏味,確實有選材內容與時代脫節、缺少趣味性及缺乏英語經典之作等方面的原因,此次新教材選材理念的轉變,有助於改變學生們僅把英語作為語爛首言工具的觀念,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時能真正體會到語言之美。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建議:大英教材也應有中國味
南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部科研中心主任梁偉副教授在贊同新教材轉變的同時,梁老師也提出了自己對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在桐卜選材上的建議——適當增飢輪數加有關中國本土內容的英文材料介紹。他表示,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的學生畢業後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其中一個現象需要引起注意:不少人雖然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與外國人溝通,但在介紹我國的風土人情、傳統文化時往往「卡殼」。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選材全是來自西方的內容,我們更多的是向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和習俗,而壓根沒有涉及我國的內容。「比如說春節就要到了,中國人說的過年出自何典故?吃餃子、放鞭炮、年夜飯等習俗如何解釋?很少有中國學生能用英文向外國朋友解釋明白。因此,新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應該考慮選入有關中西文化差異的內容,讓學生懂得如何用英語介紹我們國家的文化習俗,從而避免在交流中出現語言應用上的誤解。」
篇二
中國教育部近年來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實用為主,聽說領先的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與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相呼應,我國首套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2010年陸續出版,意味著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的大變臉。
我們五年制高職今年採用的英語教材就是新世紀系列的《新世紀高職英語》。從教材上看,教學內容難度降低,淡化語法知識而強調聽說,注重實用性。比如:教材中的每一單元都以一個主題Topic展開,第一部分讓學生就主題展開討論並進行交流;第二部分是圍繞主題展開的課文,這些課文多事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問題college life; friendship; soap operas;第三部分是對課文詞彙鞏固的練習題Exercises;第四部分簡歸納紹一些基礎語法常識;第五部分發音這是這套教材改革的創新點和亮點;第六部分閱讀訓練以及第七部分簡單的寫作訓練greeting cards; application forms; fax。從內容和結構上看,教材的編輯老師已經很科學的將語言學習本身轉化成了從應用的角度了解學習、生活,學生本應適應這種新的教材而有所學,但這卻不是事實。
尤其對於我們五年制高職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能只靠教材的科學化,更重要的是找出更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今年10月-12月的骨幹教師培訓中,我聽了華東師范大學鄒為誠教授的《綜合英語》課程培訓,深受啟發,鄒教授認為: 「上好一堂課容易,上好一輩子的課卻很難。」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很好地貫徹「五個普世原則」,用新的教學觀念,選新的資料素材,對傳統文化有新的解讀。教學知識的儲備要有積累,有厚度,課堂講解更要有趣味、有智慧、要講究方法,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與時俱進才可能講好一堂課、講好一輩子課。鄒教授還指出:語言是教不會的,只能學會!我認為,在教學中,尤其是語言教學中,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和課堂的主體,讓他們主動學會英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是近年來為廣大英語教師廣泛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任何語言教學都應把學習者個人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分析和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的課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直接參與到教學內容及教學實施手段的決策過程中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一些具體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會遇到具體操作上的問題和困難,會產生一些認識上的不足甚至誤區。為了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在對「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篇三
本學期是該班級大學英語學習的第三個學期,在前一學年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上,本學期我一如既往地嚴格要求自己。課前認真備課,撰寫教案,影印四級考試資料並細心講解以便幫助更多的同學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學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我不斷探尋和改進教學方法,課堂上增強與學生的互動,較多的使用英語教學,給學生創造了英語學習的環境。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參與到英語活動中來,如speech, discussion, questioning and answering,role-play等。課間我耐心與學生交流幫助解決他們在學期上的困惑,幫助他們改進英語學習方法。課後我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每一份作業都仔細批閱,指出錯誤所在,並就一些共同的問題給學生們統一講解。
本學期,同學們在學期末都要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為了幫助同學們在四級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強化詞彙、語法等語言基礎知識,同時有針對性地訓練他們的應試能力和應試技巧。如本學期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繼續加強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輔導,給學生們為准備四級考試提供了有益的建議和指導。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將四級考試的內容滲透在日常教學中,如從第二學期起我就要求學生加強對四級考試寫作的訓練,每次的作業都是針對四級考試寫作部分的。通過近兩個學期的寫作專項訓練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四級考試題目聽力部分的分值比重較大而且也是同學們共同的弱項,因此在聽力課上我主要針對短對話、長對話、短文和聽寫能題型的訓練,此外還加強對閱讀和完型填空的訓練。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我相信他們在本學期的四級考試中一定會考出他們心中的理想成績。
在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中盡管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成績,但是還有一些不足之處,這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加強。比如部分學生的基礎還不夠扎實,尤其是聽力和詞彙方面。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要繼續加強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註:1、教學總結內容:課堂教學情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存在
的問題及不足;擬改進措施與方法。
2、本總結一式兩份,一份交院儲存,一份教研室存檔。 猜你喜歡:
1.英語教學反思範文
2.初中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反思
3.Letters英語教案及教學反思
4.英語課後教學反思簡短
5.Friends英語教案及教學反思
『伍』 教學反思範文英語版怎麼寫
用英語寫的教學 反思 ,既可以提高我們的英語運用頻率,又能夠提升我們的寫作能力。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英語 範文 ,供大家參閱!
教學反思英語範文篇1
english teaching summary
first、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render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second、the full study on materials, careful preparation, increase interest in each aspect of teaching.
it’s always from easy to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deal with learning materials and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a certain degree of stimulation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to make the students’ thought is always in a positive state, so that their interest graally upgrade. secondly, we should increase the teaching links
third、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oriented” to let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the past teaching often emphasizes the teachers leading, but only consider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ecation. and students’ mind is seen as the container that can be filled with knowledge.so e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re ignored. teachers should put the pupils as life with growth potential who contain the mechanism main body development.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otential, drive the development the basic view of human nature is the premi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f ecators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lazy, shiftless, the need for strict teachings is to enlightening conscience, then the authority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the most effective. the traditional the teachers dign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author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odern ecation view is that human nature is positive and upward with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and progress. the purpose of e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the promotion of human, and authoritative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no doubt kill creativity and endowment of childre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atience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a teacher of good behavior. teachers job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blems, which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but also the soul. the work of ecating people is hard, because they must deal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countless students should be faced with a warm heart patient. most of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poor students , their english learning persistence and patience are poor, so while learning their mood is often in a state of suppression. they feel that learning is boring. therefore, in the classroom besides to give them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especially for their questions and doubts, even simple we teachers should also be patient to answer, and give support and praise, so to eliminate their heart fear and sense of loss is very favorable. ⅰ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ⅱ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for most of the time, all of the students were very hard-working. it seemed that they had grasped all the knowledge effectively in this period. however, i found some
problems when they stood up to give me answers. at that time, i felt nervous about my teaching effect. “was my teaching method unsuitable for them?”, i said to myself, but i had no time to think. i tried to speak more slowly and clearly, giving them more time to think and speak. it really worked. the students and i cooperated well ring the following steps.
in my teaching process, i felt it a pity that i didn’t give the students time to present their papers and correct their mistakes, which i thought i should keep in mind for future teaching. after the class, our instru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which was quite acceptable and suitable to me. ⅲ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in terms of my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there were seven steps in detail. they were warm-up, revis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conclusion, discussion and writ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time control, all of the steps we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ring my class.
warm-up and revision occupied about 8 minutes; presentation occupied 5 minutes; practice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class; writing lasted about 7 minutes. i wa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art of oral practice, because every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listening and talking. they could give correct answers when they stood up.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was ideal at this point.
教學反思英語範文篇2
Ⅰ Prepar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During my preparation, I prepared a lot of pictures to realize the revision and teaching of the new words. I found that they were quite attractive when students saw them ring the teaching. To some extent, the use of the pictures of some famous stars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to use th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their appearance, personality and etc.In order to avoid the one-sidedness of comprehension, I gave students more time to read and practice.
Ⅱ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During the class, I proceeded well as I designed. Once I raised a question, most of the students could undertake brainstorm and gave me the correct answers. When the discussion time came, I divided them into groups of four, asking them to do related tasks. What I didn’t expect was that they preferred not to come to the front for acting. I felt a bit embarrassed at first, but I respected their choices and dealt with it properly.
For most of the time, all of the students were very hard-working. It seemed that they had grasped all the knowledge effectively in this period. However, I found some problems when they stood up to give me answers. At that time, I felt nervous about my teaching effect. “Was my teaching method unsuitable for them?”, I said to myself, but I had no time to think. I tried to speak more slowly and clearly, giving them more time to think and speak. It really worked. The students and I cooperated well ring the following steps.
In my teaching process, I felt it a pity that I didn’t give the students time to present their papers and correct their mistakes, which I thought I should keep in mind for future teaching. After the class, our instructor gave me some advice, which was quite acceptable and suitable to me. Ⅲ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In terms of my organization of the class, there were seven steps in detail. They were warm-up, revision, presentation, practice, conclusion, discussion and writing. From the angle of the time control, all of the steps we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ring my class.
Warm-up and revision occupied about 8 minutes; presentation occupied 5 minutes; practice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 class; writing lasted about 7 minutes. I was quite satisfied with the part of oral practice, because every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listening and talking. They could give correct answers when they stood up.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was ideal at this point.
Meanwhile, I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writing part, as I mentioned in partⅡ.Although students had time to write their compositions, they didn’t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know how well they had written. They should get some comments on their composition, for instance, grammar, sentence structure, hand-writing and so on. If I had five more minutes, I would present their papers to the whole class and gave some corrections if necessary.
All in all, on one hand, this was a comparatively successful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ring my competition, I found some unsatisfactory elements in my teaching. I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for m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ocere for future use. In addition, the classed should be practical and adhere to the students’ ability. I learned a lot from my experience and my instructor’s guid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new concept of teaching, I think I need to do more research on the textbook and learn more from the others.
教學反思英語範文篇3
English teaching summary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and maintain student thick interest in learning, seize the opportunity, render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study the textbook fully,and prepare for the class carefully, Of cour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each aspect of teaching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oriented” to let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We can establish new relationship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can cultivate much interest in textbook.And we can also develop different kinds of after schoo activities with extensive content.As we know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so a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er should consciously train the studen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lasting interest,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in a good state to make them be interested in English study.So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must be constantly updated, Teachers can organize students to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with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let students become interested as motivation to participate in practice, provide the dynamics of language practice activities.
First、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render English classroom
atmosphere to create a relaxed and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school age are: love speaking and moving, but be weak in self restriction or self control ability . Maybe we will neglecte these characteristics while teaching, even just follow simpl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chanical explanation. We must not consider them as the container of knowledge to instill boring cold grammar and vocabulary.Or they won’t be interested in, even don’t hav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t present,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poor, I am afraid that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e learning needs interest. In a certain sense, learning English requires more interest.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keep it, make it become their motivation to learn,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teresting teaching consideration
Second、The full study on materials, careful preparation, increase interest in each aspect of teaching.
It’s always from easy to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deal with learning materials and cont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consider a certain degree of stimulation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to make the students’ thought is always in a positive state, so that their interest graally upgrade. Secondly, we should increase the teaching link's
interes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but also helps to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 can be maintained. Before presending language materials, the teacher must think of a way to create new and credible scenarios for students, which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students, to show the scene by the transition to the textbook scenario. At the same time, rational use of material objects, pictures, charts, brief strokes, live recording,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so on, so that the scenes to be rendered more intuitive and full of fun. For example, in the text teaching, the teachers may downloaded some reading and writing materials from the Internet, use self-made courseware for teaching,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 light, electricity, with vivid image, the real picture, beautiful language and music, to enrich the students' imagination,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hirst for knowledge, enhance students' memory effect.
Third、Pay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oriented” to let students play the main role.
The past teaching often emphasizes the teacher's leading, but only consider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ecation. And students’ mind is seen as the container that can be filled with knowledge.So e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re ignored. Teachers should put the pupils as life with growth potential who contain the mechanism main body development.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potential, drive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its subject, to grow, mature.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 the field of ecation more and more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ecation,the way that takes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gives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has become teachers’ enthusiastic teaching method.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The inportance of teaching isn’t “What should we teach?” any longer, but “How should we do to create such conditions in clas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do what", therefore, we should fully reflect th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Fourth、Establish new relationship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ultivate interest in study.
The basic view of human nature is the premi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f ecators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lazy, shiftless, the need for strict teachings is to enlightening conscience, then the authority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the most effective. The traditional the teacher's dign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author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modern ecation view is that human nature is positive and upward with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and progress. The purpose of e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The
promotion of human, and authoritative 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no doubt kill creativity and endowment of childre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atience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the embodiment of a teacher of good behavior. Teacher's job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blems, which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but also the soul. The work of ecating people is hard, because they must deal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countless students should be faced with a warm heart patient. Most of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poor students" , their English learning persistence and patience are poor, so while learning their mood is often in a state of suppression. They feel that learning is boring. Therefore, in the classroom besides to give them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and the opportunity to speak, especially for their questions and doubts, even simple we teachers should also be patient to answer, and give support and praise, so to eliminate their heart fear and sense of loss is very favorable.
In a word, in learning English, interest is for the first. The level of language ability of students is limited in a large extent by the degre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how lost interest but also the cultivation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 as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teach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o the students and make them master the skill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and maintai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ubject, so that they can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This can be true makes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requirements implemente.
『陸』 英語課後教學反思怎麼寫
導語: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以下是關於英語課後教學反思怎麼寫的相關內容範文,歡迎大家借鑒參考!
語課後教學反思怎麼寫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在真實的交際場景中進行語言的體驗。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尋找語言材料與生活的結合點,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通過口、眼、耳、手、腦等多種身體部位去感知所學語言;通過運用語言的經歷來體驗語言的意義和交際功能,以促進學生能輕松理解和掌握該語言,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一、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在體驗學習中自然習得語言知識。
語言學家克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我注意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盡可能的創設逼真的活動背景,使學生在能夠具體感知的語言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有助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多的體驗語言,也有助於實現使學生在新的情景中自由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蠀。
例如,在學習新版小學英語第三冊《Elephant》一課中,我設計了游覽泰國、觀賞大象的情景,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引導下,一邊欣賞美麗的異國風景,一邊體驗語言知識: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so big . It has big ears .etc.這種身臨其境般的體驗加快了學生習得語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接著,隨著游覽畫面的深入和學生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加深,他們在情景中運用並擴展了語言,創造性地說出:Look at those trees. They are very tall. And look at the temple. It」s so beautiful. etc這樣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語言學習的交際功能,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組織英語實踐活動,在體驗性學習中活化語言知識。
語課後教學反思怎麼寫
經過一個半學期的學習、實踐,我對英語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備課,授課等方面的不足。以下就是我對這一階段教學活動的反思、總結。
一、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1. 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盡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盡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後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2. 創造寬松、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我盡量安排每個單元上一次多媒體,讓同學們在圖片,視頻,音頻中慢慢掌握英語,這樣的學習氣氛學生也樂於接受。同時我也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並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這鍛煉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二、 溫故知新,克服遺忘
注意在課堂上經常復現舊知識,讓學生反復操練,由易而順利地完成一個個學習目標。具體方法是:學習、復習、再復習。復習時做到系統性、針對性、綜合性。用以前學過的詞語操練新句型或已學過的句式學習新單詞。在上課之前我也會提問學生上節課的知識點,造句,或是讀讀課文來檢查他們的復習後所掌握的知識程度。
三、 注意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是要讓學生"會學"。因此,我重視對學生的課外學習的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⑴早讀課,每天兩名學生領著同學們堅持聽課文錄音,加強聽力訓練,讓學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語音、語調。
⑵指導學生訂出學習英語長期計劃和短期安排,每天堅持搞好課前預習。
⑶搞好課外閱讀,對一些有自學能力的學生,給一些課外讀物來擴展他們的指示視野。
⑷強調作業的獨立完成,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幫助學生認識到,做作業實際上是新舊知識的運用過程,一定要養成自覺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⑸培養學生認真聽課,初步運用英語思維和理解。
⑹從音、形、意幾方面培養觀察力和記憶力,打好語音基礎。 ⑺用聯想對比,歸納演繹等記單詞和語法知識。
四、 狠抓基礎,注意容量
一方面突出知識重點,狠抓基礎,一方面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容量,把握節奏,備課先備人,平時注意了解和分析每個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有的防矢,合理安排好45分鍾教學內容和進程,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實踐面較廣並在同一水平基礎上對內容從多視角理解,多角度開展操練運用,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從聽、說、讀、寫不同角度展開,在教學"時態"這個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時,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在情景中進行教學,學生們不知不覺地學習了知識,突出了時間狀態和不同的謂語動詞,讓學生練習理解運用,並設疑釋疑、解惑,讓學生積極思考,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狀態,多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走出一支粉筆盒滿黑板的例句的教學模式。形象的教學手段和彩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教學走向希望。
教學是一種需要不停探索的東西,我希望自己今後,在不停的摸索和實踐中,自己的水平能更加提高。在困惑是正常的,我們會不斷探索,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教學方法,爭取達到"新課標" 的要求,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語課後教學反思怎麼寫
英語是一門國際的通用語言,小學英語教學也就成了熱門的話題。英語教學在很多時候都要經歷考試,因此很多學生都被考試壓的喘不過氣來,而小學教學則擁有了這個優勢,從小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身為教師,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學。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我就有了以下的反思。
一、反思學習的環境
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學習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教室要整潔、優美之外,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全面關心學生,不僅關心他們的智力發展,而且還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教師了解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對學生來說,他們就會主動接近教師,擁有自我表現的沖動和慾望。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濃烈。在學習My family 這課時,我在導入部分則用了歌曲「Boy and girl」.讓學生一開始就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壓卷感,自然而然學起來就輕松很多了。
二、反思學生
教師就像是導演,而學生就是演員。一部電影是否能成功上演,演員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學生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態、導入方式等形式,學生是否能接受。同時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否喜歡,這些都是要及時考慮的問題。在教學結束後,反思學生是否積極的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沒有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有必要經常走近學生,不斷與學生溝通,這樣才能使課堂形成富有情趣的、精彩紛程的教學過程。所以說,一堂課的成功於否不在於自己設計的有多麼的精彩,同時還取決於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更加要反思我們的學生。培養自己和學生的情感,多多了解他們的生活。這才能上好一堂滿分的課。
三、反思教材
在英語教學中,教材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塊內容。特別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影響整堂課成功於否的重要因素。在課前就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我的教學過程。為什麼要讓學生做這樣的活動等等。反思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點,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對於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班級就要有不同的目標,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與能力都存在差異,比如:有的學生記憶能力強,學習單詞的速度就很快,有的學生上課活潑好動,但他的紀律性不強。這就要求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適時調整教學目標。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到及時地、有效地反思,全面的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英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高中英語教學反思怎麼寫
2.初中英語教學反思怎麼寫
3.小學英語教學反思
4.七年級英語教學反思
5.小學英語教學反思筆記
6.小學英語教學反思集怎麼寫
『柒』 怎麼寫英語聽力教學反思
導語:聽力常作為一種考試題型,目的在於考察應試者對英語語言的把握,考察考生對英語日常交流的理解能力;通常有聽對話選擇答案、聽句子默寫關鍵字詞幾種形式。不論選擇哪種學習工具、學習資料,英語聽力的訓練過程都需要經過以上6個階段,因此, 我們在練習聽力的時候應該正確認識每個階段的任務和標准,給自己制定合適的目標,這樣才能夠逐步實現在英語學習上的質變。
英語聽力教學反思
一、聽的意義
1、是一種交際行為。
聽,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都是對聲音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種最基本的交際行為。聽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一定的信息內容,如聽講座、聽電話、聽天氣預報等,它跟說話的方式沒多大的關系。因此,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以內容為中心的,而不是僅僅以說話方式為中心的聽力材料和聽力活動。
2、是一種心理過程。
聽,表面上是一種被動消極的心理過程,其實不然,聽,它是主動積極的,從外部傳來的聲音信息,首先要經過聽力器官的感知、切取,然後再經過加工、篩選、整理,形成記憶,最後到信息的反饋。它是多種心理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認知技巧的訓練。
二、聽力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
教師對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簡單的歸納為:建立一種系統,做好兩種准備,優化三種環境,形成四種技巧。
1、建立一種系統。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沒有一個專門的聽力訓練體系,聽力活動僅限於以課本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這種聽力活動著重於語言形式的聽辯和記憶,以理解語篇內容為目的的聽的活動明顯不足,聽力的技巧訓練也很不夠。因此,應該建立一種專門的聽力訓練體系,這種專門的訓練體系應當包括剛剛提及的以課本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的聽力訓練和專門以理解語篇內容,加強技巧訓練的聽力訓練。
2、做好兩種准備。
做好兩種准備是指做好選材和用材兩種准備。
(1)、做好運陪選材准備。小學生知識量少,分析判斷能力不是很強,因此要選取一些他們可以理解的;要注意其多樣性,讓學生接觸多種題材和體裁(如對話,書信等);也要讓學生習慣各種呈現方式(如,聽錄音,面對講話人,看錄像等)。
(2)、做好用材准備。材料選好了還不算本事,關鍵還要懂得怎樣科學地運用它們,最大限度的發揮材料的使用價值。選取的材料必須要進行科學的安排和設計:綜合教學中聽力練習應主要針對聽辯能力的訓練;專項聽力練習應當針對各種聽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和對聽力材料的整體理解。設計聽力材料還必須合理的設計好題型,如,聽----口答;聽----筆答(填空、判斷、選擇、填圖、連線衡賣搭配等);聽----討論----口答等。
3、優化三種環境。
優化三種環境包括:
(1)、優化所創設的情景,加強視、聽結合(充分利用實物、動作、教具、聲象等直觀手段,以視助聽)。
(2)、優化學生心理環境,先讓學生閱讀問題或聽老師讀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握好時間,不宜讓學生聽得過於疲勞,這樣效果不好;消除學生心中的情緒障礙。
(3)、優化課堂環境。優化課堂環境是指讓學生獨立完成聽力任務,互不幹擾,同時注意減少“威脅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
4、形成四種技巧。
旁攔蠢形成四種技巧是指培養、形成學生四種聽力技巧:
(1)、猜測。根據上下文,對不熟悉的內容或沒聽清的內容進行猜測。
(2)、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的內容大意,不要一味咬住小問題不放,從而因小而失大。
(3)抓特定的細節,忽視無關細節,注意跟蹤線索。
(4)、做快速記錄。對於一些重要或易忘的內容,要迅速做好記錄。
英語聽力教學反思
1、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短時間內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期日積月累。
(1)平時灌輸 首先教師不能急於求成,聽力訓練應貫穿於平常的每一堂英語課中。教師要盡量用英語授課,加強聽說教學的力度,在教學中我們應給予充分重視和加強。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表達思想、展開討論、傳遞信息、回答問題,從而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英語語言環境。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加大錄音磁帶的使用量,採用預聽、跟讀等形式,將聽力訓練滲透於每堂課。
(2)注意解決學生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解決學生在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是語音辨別問題,還是語言知識問題;是技巧問題,還是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是直接影響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在聽力訓練教學中注意加以解決。
(3) 聽力訓練的時間安排 聽力教學應本著“短而勤”的原則,聽力訓練不宜長時間、大篇幅的整節課進行,可安排每節課5分鍾。時間長、內容多的聽力教學,學生容易呆在教室里,處於心力疲憊狀態,毫無思考能力,更容易產生畏難情緒,不利於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培養,教學事倍功半。
(4)教師角色 在聽力訓練教學中,教師切忌“袖手旁觀”式地只管放錄音。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同時,要盡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中要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為學生設計適當的任務要求,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5)教學反思 在聽力選材的選擇上,筆者也曾嘗試選擇諸如《英語聽力入門》(《Step by step》)、《希望英語》等課外材料,但學生反映並不感興趣,反而覺得枯燥。主要原因是初中生語言知識、技能還很有限,這些課外材料與學生課上所學在內容上、形式上都有較大距離,學生不夠重視,更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選材上應選擇內容淺顯、趣味橫生的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資料,其中影視節目,英文歌曲為最佳。配合畫面或音樂,更助於學生理解,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教學事倍功半。
2、聽力測試教學反思
各級各類的英語考試都有聽力測試內容,分值均為30分,學生因此倍加看中聽力測試。筆者認為,與其說學生看中聽力測試,不如說學生看重的是聽力測試的分值。教師可針對學生的這種重視程度,將聽力測試內容作為精聽內容,以彌補目前專門供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使用的材料不足的缺陷。
(1)高度重視 聽力測試教師首先應高度重視。單元檢測、期中、期末考試都有聽力測試題目,都要放錄音進行。
(2)適當講解 每一套聽力題做完的講解,切記一定要放錄音進行。
先把整套聽力題聽一遍,然後倒回來再放音講解。求學生逐字逐句重復。如遇到較長的句子,可在意群或從句處“暫停”,待學生重復完前半句後再放後半句,讓學生再跟著重復。教師可以採取學生單獨重復,兩人對話重復,甚至小組、全班重復的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看誰,看哪個組重復得更清晰、准確、完整。當遇到聽不清的詞句,或較難懂的句子,可多放幾遍錄音,甚至寫在黑板上適當講解,直到學生完全明白為止。在整個學生重復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重復。教師和學生一起重復,可起到帶動學生的作用,亦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連續幾句聽不清,跟不上,學生很容易走神不聽,去干別的了。聽不清、聽不準沒關系,再多放一遍錄音,和學生再重復一次。注意整個重復過程學生一定要和教師一起重復。如果中途學生重復的聲音越來越小,證明學生已逐漸跟不上錄音,則立即停止重復,將錄音帶倒回重放。切不可不放錄音,教師單獨重復。講完一套聽力題後,一定要從頭至尾再放一遍錄音內容。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答案的選擇上,應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錄音內容上,心裡跟著錄音重復默念。雖然只放一遍,但此時學生已是心領神會,眼睛看著答案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教師形成性評價中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培養起來,自信心也相應提高。
(3)教導學生聽力測試的答案技巧 筆者認為,學生聽力測試成績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和答題技巧有關。
涉及數字、時間、人物區別的聽力測試,要記錄這些最重要的信息;一句話的問題往往是關鍵詞最重要( what、when、who、where等)。另外,先閱讀答案,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答題技巧。試卷發下來後,快速將所有聽力答案看一遍,做到放錄音時有的放矢,有備而“聽”。答案選錯了,也不要費時費力地擦了重寫,而這時往往耽誤下一句的聽力內容。直接劃掉選錯的答案,在前面寫上正確的,全做完之後再一起整理。無論發生什麼,做題的速度一定要跟上放音速度。這樣才不至於丟題、漏題。不能為了寫一個答案、一個單詞而漏掉了後面的兩道或三道題。
英語聽力教學反思
1、首先進行大量的聽說訓練。“聽”是對輸入信息的“加工”,“說”是表達,是“輸出”,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在聽懂的基礎上說,在說的同時增強聽的能力,使兩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聽說訓練包括聽音答問、聽後復述、聽後解釋和聽後辯論等。而初中側重聽音答問和聽後復述。
2、接著進行聽寫訓練 。有意識地安排聽寫一些音相近的單詞,一些含有同化、強弱讀、連讀、失去爆破或包含否定的句子;聽寫有數字、人名、地名、年齡、尺碼的對話和短文。聽音畫勾或打圈,聽音選圖,聽音標號或排序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力。
3、注重聽讀訓練 。即聽完一兩遍錄音後,讓學生進行模仿跟讀。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發音、動作、習慣方面的模仿能力極強。學生在跟讀時,仔細揣摩句子的重讀、弱讀、失爆規則從而掌握一些朗讀技巧。同時朗讀對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覺提高對語言的感悟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
『捌』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反思 性教學是外語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與自我發展的一種新途徑,它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範文 ,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篇一
摘要:新形勢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師除平時備課和上課之外,又一重要的環節。教學中的反思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反思可以連接其自身 經驗 和實際的教學行為。教學反思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並且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反思。
關鍵詞:教學 反思 大學英語 自身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1672-1578(2011)03-0019-01
大學英語課程是所有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必須修完的一門高校基礎課。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迅猛提高,高校師生在 學習英語 時,可以藉助更加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豐富的網路 教育 資源,來幫助和輔助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費盡心思,嘔心瀝血地備課、上課。然而,隨著外語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意識到英語教學改革必須尋找新思路,其中教師的發展已經成為提高外語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發展的核心就是反思。
1 教學反思及其意義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教學反思成為教師教育領域研究的 熱點 。都威在1933年就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反思,即一種對於任何信念或假設性的知識,按其所依據的基礎和進一步結論而進行的主動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在他看來,反思是引發有目的的探究行為和解決情境問題的有效手段。在1989年,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個體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反思對教師專業素質的發
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教師自身素質發展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就是教師的自我反思的過程。教學中的反思也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徑,反思可以連接其自身經驗和實際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教師可以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忽略掉的一些問題,及時採取 措施 補救。
2 教師反思的過程
教學的反思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
(1)觀察(obser-vation);
(2)詮釋(interpretation);
(3)反省(introspection);
(4)質疑(questioning);
(5)取捨(consideration of alternatives);
(6)調試(adaptation of instruction)。
教師須在上課期間注意觀察自我行為與學生的反饋,在課後及時將這些信息轉化,對自己和學生的行為做出客觀評價,並提出一定的質疑,也可以和同事合作進行反思,及時找到可以改進的方式 方法 ,在隨後的課堂教學中進行調試。
3 反思策略
反思策略是指有助於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總稱。
3.1反思 日記
寫反思日記可以積累最真實和原始的教學反思材料,可以記載對具體教學問題的親身感受和體會。教學中的任何環節和行為都可以記入日記中,如板書設計、課堂語言、教學手段、教學心得和失誤、學生的回饋、教學中新的發現等等。通過書面形式的記載,教師可
以對日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做動態追蹤,在日後的反思中可以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
3.2聽課觀摩
同事間的聽課觀摩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最普遍、最常用的反思策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教師的年齡與資歷。每位教師都有其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每個人的思考和教學模式都會有一定的亮點。在聽課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有價值的教學問題,進而思考改進的方法及措施。在觀摩完成後,可以互相交流、歸納 總結 ,分析彼此間的教學方式的異同之處。這樣,可以做到互 相學 習,取長補短。
3.3自我提問
教師可通過自我提問的方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 自我評價 。提問的內容可包含整個教學和准備過程,如:教案是否包含了所有的知識點,重點難點是否突出?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作業的布置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復習和再創造?等等。
3.4學生反饋
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教會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學生反饋的信息能使教師直接及時地反思自己的 教學方法 和教學效果,了解和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隨時修改教學計劃。 4 結語
波斯納曾經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多一份反思,就多一份提高。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學環節中可供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便捷而有效的方法或手段。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准備中,不僅要單純備課,還是積極地進行反思。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篇二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依託教材,在此基礎上進行單詞 句子 和課文練習的講解,但是課堂教學效果卻每況愈下,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新的教學模式的討論中來。而學生將自己的英語問題歸結為詞彙量太小,但真實情況卻是課本里學過的詞彙學生根本無法掌握,當教師提及時,學生都能回憶出確實學過該詞彙,但無法轉化為積極詞彙,最明顯的結果就是 作文 中的中式英語以及篇章連接問題。因此,在10年級新生入學時筆者就有計劃的進行寫作訓練。
1作文訓練計劃
大學 英語學習 安排為兩年,第一學期時,主要根據教材課後練習,進行相關段落的寫作練習,筆者抽取一定比例的作文進行批改和課堂評講,重點為段落中的句子關系。第二學期主要進行 記敘文 的寫作訓練,以21世紀大學英語第四單元「the washwoman」 和第七單元兩篇描寫老師的文章「I Became her Target」以及「Firm, Fair and Friendly」為例,要求學生仿寫描寫人的文章;以第二單元課文「Bittersweet Memories」為例,練習如何記敘一件事情。而在課文講解時,側重於 議論文 結構的講解,為下學期考試作文的訓練打下基礎。這學期是第三學期,在12月時學生將參加四級考試,因此這學期作文訓練側重於考試作文,作文訓練周期為兩周,依託網路,進行新形式作文訓練。教師在博客上發布作文要求,在一周內三分之一的同學將自己的習作發布到指定的作文博客上,第二周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學就句子、文章內容和篇章結構三個方面評論,然後教師再挑選典型問題和範文進行評講。
2作文習作中的典型問題
在幾輪作文練習完成後,學生作文問題主要還是集中在句子,句子關系以及篇章安排上。在此,筆者以近期內一篇學生習作為例,討論典型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2.1小句關系錯誤
相鄰小句之間缺乏邏輯/語義關系或關系微弱
(1)Nowadays,everyone in modern society faces the keen competition .The young have to stand the more and more higher pressure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family. We have better learn how to rece these stresses so as to have a happy life.
這是一篇作文的開頭,學生原意是想遵循普遍—一般原則,但表述的結果確是句子間缺乏邏輯聯系:從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面臨激烈競爭到年輕人承受越來越多的家庭和社會壓力再到為了幸福生活我們要學會減壓,文字表述中缺乏內在聯系,每個人——年輕人——到我們遵循的還是中文意合的思路,沒有注意到英文形合的特點。在意識到這點後,該學生對本段進行了修改:
(2)Nowadays , young people are under considerable pressure , which affects their lives ,soinstant 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修改後的句子體現了因果關系,使相鄰小句間關系密切。
2.2邏輯聯系語使用不正確或漏用
(3)One part of them like to go to bar drinking. Though it isn』t a positive method, and will bring harm, people are still crazy about this after one day』s businesses. But there are some people choosing sport to ease.
這幾個句子是正文部分對減壓方式的敘述,作者在闡述去酒吧和做運動這兩種不同的方式時添加了非常主觀的評論,並簡單的用轉折連詞but進行連接,而且從句子數量上看第一種方式的敘述遠多於第二種方式的敘述,其實是違背了文章要求,二者之間並沒有轉折關系。出現此問題的原因在於學生並沒有搞清楚記敘、議論和說明三種不同寫作方法的作用,僅僅是憑借翻譯中文內容來完成習作,忽略了小句關系。
「與上述問題相似的一種情況是,本來連貫的語義單位中夾雜了一個無關的小句,導致語篇前後不連貫。」
(4)At the same time, young blood feel great stress. Some of them are busy studying.The rest of them are busy working and so on.But we have many ways to rece stress.
在該例中,作者想通過句2和句3列舉壓力的來源,但其表達並不能起到該種作用,反而割裂了句1和句4的關系。
2.3句子錯誤
1)結構重復。有的同學只機械的記住一些單詞 短語 ,寫出來的句子符合英語語法,但往往結構或意思重復,違反了英文簡潔的原則
(5) They surf the Internet with forgetting to eat the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例5中介詞短語作狀語或分詞作狀語擇一即可。該類錯誤在於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注意了語法現象,忽略了英文表達的特點。而在該篇僅120字的作文中,此類錯誤就有四處。
2)「漢語中有大量的重復現象, 常常運用實稱、還原和復說的表達方法, 起到反復強調的作用。而英語用詞力戒重復, 常常用替代、省略和變換的表達方法避免重復。」
(6)They have work pressure, study stress, family stress and Interpersonal pressure and so on. 此句中作者採用了中文典型的重復方式來表達,無視英文的行文特點。宜直接修改為They are under presses from work, family ,study and so on.在這次20篇習作中,有六篇出現此種現象,而其中大多數同學重復出現該問題。
2.4篇章錯誤
非英語專業學生作文訓練的動力往往是四級考試,因此議論型考試作文是學生關注的重點,帶來的問題是學生不會說 故事 ,即無法詳細描述一個人、一件事或如何去做一件事。表現為任何類型的文章都頻繁出現「we think」、 「in my opinion」 和」we should」等主觀性表述。在這篇要求列舉不同減壓方式的文章中,作者主要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筆記式方法而不是自己的敘述來說明。
1)Ways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rst place, we can rest when feel tired. The second, we can go to out to breathe fresh air when we have sense of suppression in the chest.Thirdly,we can stand at the window to start into the distance and so on.
在該段落中,作者僅僅簡單的用一二三連接了三個句子,沒有考慮到其內在聯系和闡述順序,沒有任何對這些減壓方式的說明,說服力不夠。
2)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rece stress, such as go shopping, watching television, eating, playing games and so on.
這段作者僅用了一個句子,簡單的列舉了一些減壓方式,根本沒有想到要做更多說明,對於正文部分來說非常薄弱,連帶整篇文章的闡述效果減弱,沒有達到該有的寫作目的。
3小結
本文通過一篇作文習作去檢驗有目的的系統作文訓練效果,發現無論是從篇章、小句關系還是句子本身,學生最大的問題在於母語的負遷移。因此,筆者的下步計劃是從單純的寫作訓練轉向中英文 思維方式 區別的訓練,以期改變學生用中文思維來寫英文文章和句子的習慣。而此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推動力是四級考試和期末考試成績,其追求的是分數而不是語言的完善。激勵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創造學生實踐語言的真實環境是解決該問題的根本方法。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篇三
中國教育部近年來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實用為主,聽說領先的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和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與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相呼應,我國首套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2010年陸續出版,意味著大學公共英語教材的大變臉。
我們五年制高職今年採用的英語教材就是新世紀系列的《新世紀高職英語》。從教材上看,教學內容難度降低,淡化語法知識而強調聽說,注重實用性。比如:教材中的每一單元都以一個主題(Topic)展開,第一部分讓學生就主題展開討論並進行交流;第二部分是圍繞主題展開的課文,這些課文多事一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問題(college life; friendship; soap operas);第三部分是對課文詞彙鞏固的練習題(Exercises);第四部分簡歸納紹一些基礎語法常識;第五部分發音(這是這套教材改革的創新點和亮點);第六部分閱讀訓練以及第七部分簡單的寫作訓練(greeting cards; application forms; fax)。從內容和結構上看,教材的編輯老師已經很科學的將語言學習本身轉化成了從應用的角度了解學習、生活,學生本應適應這種新的教材而有所學,但這卻不是事實。
尤其對於我們五年制高職的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能只靠教材的科學化,更重要的是找出更適合高職學生的英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今年10月-12月的骨幹教師培訓中,我聽了華東師范大學鄒為誠教授的《綜合英語》課程培訓,深受啟發,鄒教授認為: 「上好一堂課容易,上好一輩子的課卻很難。」在教學中我們還應該很好地貫徹「五個普世原則」,用新的教學觀念,選新的資料素材,對 傳統 文化 有新的解讀。教學知識的儲備要有積累,有厚度,課堂講解更要有趣味、有智慧、要講究方法,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與時俱進才可能講好一堂課、講好一輩子課。鄒教授還指出:語言是教不會的,只能學會!我認為,在教學中,尤其是語言教學中,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和課堂的主體,讓他們主動學會英語。
「以學生為中心」的外語教學是近年來為廣大英語教師廣泛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任何語言教學都應把學習者個人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分析和滿足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協作的課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直接參與到教學內容及教學實施手段的決策過程中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一些具體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會遇到具 體操 作上的問題和困難,會產生一些認識上的不足甚至誤區。為了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加強自身專業能力,在對「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實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進步,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篇四
今天上午,在國際貿易系11級金融班講授英語精讀課,內容主要是針對大學生聽、說、讀、寫、譯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我主要給學生講了如何最大限度的對捕獲所聽到的信息進行速記,同時把源語言快速轉化成目 標語 。在譯的過程中,我強調了幾點:
一、做快速英語筆記時的注意事項:
1.聽力筆記應記要點,切忌求記「全」。聽力筆記是記憶的延伸或補充,不應也不必取代記憶。聽力筆記的主要內容是概念、命題、名稱、數字、組織機構和邏輯關系(如大小、先後、正反、上下、升降、因果關系等),筆記單位以表達意群的詞語和符號為主。
2.聽力筆記求快求精,但不可潦草。
3.聽力筆記可使用來源語,也可使用目標語,也可以雙語兼用。只要有利於口譯的准確性和流利性,不必拘泥於某種文字或符號。
二、在對所聽到的資料進行翻譯時,可運用速記符號、雙語結合等方法進行口譯,如:在中國,我們可以縮寫為中國:□C,俄國可以用□R表示。「怎樣記筆記」是個戰術問題。「怎樣記」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理論上以目標語加符號為宜,如 「powerful country」記作「強□」,「我同意」記作「I√ 」,「觀點,看法一致」記作「⊙ same」,「economic development」記作「經↑」等等。用目標語記錄能夠幫助考生脫離原語的語言外殼,使筆記成為表達的雛形,為表達提供便利。不過理論歸理論,遇到具體情況還應具體處理,完全可以採用自己認為最迅速,最簡短的方法記錄。
一節課下來,學生學到了不少知識,感到受益匪淺。一邊講一邊舉出實例讓學生進行現場翻譯,學生確實掌握了技巧。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
★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2)
★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
★ 大學英語精讀教學反思
★ 大學英語期中教學檢查總結5篇
★ 教學總結英語5篇精選
★ 大學英語期中教學工作總結
★ 英語教學總結範文
★ 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工作總結範文5篇
『玖』 大學英語學習反思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有考好,平時沒有養成細致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粗略看後就急於下筆,,導致閱讀部分成績不理想,得分太少。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的計劃才能對以後的考試有所幫助。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語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個知識點,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要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不要總是依賴答案,培養自己的信心。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越到關鍵時候,所表現的習慣越要接近平時練習。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要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從作者和中心句里找出文章主題,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鼓勵自己。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多多練習閱讀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深刻理解文章含義和作者生平,要做完後再去和答案對照一下。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信心和把握;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在人類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語文的學習必須重視。同時,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語文的學習過程更是要循序漸進,慢慢積累,與此同時一筆好看的字體也會為我們的卷面增色不少。我的語文成績一定會上去的,請老師和我一同見證。
『拾』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大學英語教學反思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西日耳曼語支下的語言,由26個字母組合而成,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我整理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小學到大學,苦讀十來年英語,到用時卻依然是會看不會說,這種「聾啞英語」的現象,是不少當代大學生心中的苦惱。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育部近年來啟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其實用為主,聽說領先的原則同樣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體現。與大學英語四六級改革相呼應,我國首套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編寫的大學英語教材——《新世紀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去年12月出版,意味著大學公共英語教材將大變臉。那麼,作為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改革將從哪些方面有所變化,是否還有哪些不足?以新教材為本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對學生帶來哪些影響?
新外語教材 三大變化
強調聽說 會看更得會說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從三個方面對大學本科公共英語教學進行重大改革,包括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現在的以聽說為主;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將被動模式轉變為綜合應用為主的個性化和主動式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實用能力,使我國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時都能達到基本聽懂英文廣播、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和具備一定程度的寫作與翻譯能力。
由此,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和軟體系統也開始「轉型」,強調聽說領先,從應試型向實用和興趣型轉變。在新教材中,更加註重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加強學生的語言規范,而且更具有趣味性。此次面世的新教材,重視開發學習者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教材首次提出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教材中課程的設置完全針對了改革後的新四六級英語考試。在改革後的四六級新題型中,聽力部分所佔比例就由20%提高到35%。而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堯學不久前透露,教育部正在設計新的四、六級英語考試方案,新的題型將增加語言的實用能力方面的內容,更突出聽、說能力的測試比重。「4年後要使60%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解決英語聽說問題。」張堯學表示。
為了更好地體現實用性,新教材內容還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感、思想、生活經歷「度身選材」,讓學生更熟諳西方文化內涵,更適應國際交流的要求。教寫求職簡歷、獎學金申請信和製作英文網頁,學會講英語笑話,熟悉了解西方節日慶典的來龍去脈,掌握重要國際組織的名稱、功能,這些以前教材中沒有選入的極其實用的知識內容,此次都寫入新教材中。
讓學生感興趣 展現語言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新出版的這套教材中,還設有「Enjoy English」部分,第一次將英語教育與學生的興趣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們在學習之外,通過教材感受英語的語言之美。對此,
南開大學公外教學部的梁老師深有感觸地說,以往學生們大多覺得英語教材枯燥乏味,確實有選材內容與時代脫節、缺少趣味性及缺乏英語經典之作等方面的原因,此次新教材選材理念的轉變,有助於改變學生們僅把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觀念,讓學生們在學習英語時能真正體會到語言之美。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建議:大英教材也應有中國味
南開大學公共英語教學部科研中心主任梁偉副教授在贊同新教材轉變的同時,梁老師也提出了自己對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在選材上的建議——適當增加有關中國本土內容的英文材料介紹。他表示,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們的學生畢業後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其中一個現象需要引起注意:不少人雖然可以用流利的英文與外國人溝通,但在介紹我國的風土人情、傳統文化時往往「卡殼」。這是因為,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選材全是來自西方的內容,我們更多的是向學生介紹西方的文化和習俗,而壓根沒有涉及我國的內容。「比如說春節就要到了,中國人說的過年出自何典故?吃餃子、放鞭炮、年夜飯等習俗如何解釋?很少有中國學生能用英文向外國朋友解釋明白。因此,新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應該考慮選入有關中西文化差異的內容,讓學生懂得如何用英語介紹我們國家的文化習俗,從而避免在交流中出現語言應用上的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