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銜接手段怎麼講
搞好初、高中銜接,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
筆者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剛從初三升入高一的新同學中,有些人升學成績並不差,但經過半學期或一個學期的學習,考試成績明顯退步,與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不少人開始感到學習英語很費勁,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有的甚至萌發了厭學的念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及早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查找原因,端正學習態度,促使學生較好地把初、高中英語的學習銜接起來,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由原來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地吸收知識。
產生上述現象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教材內容不同。初中英語教材比較簡單,句子較短,幾乎沒有長句和較難理解、結構復雜的復合句,語言難點少,語法內容少,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因而學習不是太吃力。而高中英語教材篇幅長、信息量大,句子結構復雜不容易理解;語法多而碎,同義詞,易混淆詞難以區分辨別,不容易理解和記憶。因而部分學生開始覺得學英語吃力,甚至掉隊。
2、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不同。由於部分初中學校條件差,英語教師沒有必要的教學設施{如多媒體、幻燈,甚至沒有錄音機、磁帶等},幾乎或根本不進行聽說訓練,因而造成學生聽力和口語極差,聽不懂高中教師的英語授課,更怕老師在課堂上提問自己。再者,大部分初中教師和學生把教學目標定位於中考。由於過分強調應試,使得一些學校的教學陷入題海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需按老師說的去做,完成老師布置的練習量,中考便能考好。這使得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差,自學能力較弱。進入高中後,課本中出現了很多新詞彙、新句法及慣用語,因而加大了學習量,同時讀寫的比重有了明顯的增加。有些學生仍然沿用初中時的學習方法,教師說什麼才做什麼,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因而導致英語成績急劇下降。因此,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學習,學會學習,要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預習。預習既是學習方法問題,也是學習習慣的問題。預習的內容很多,如:課前要預習生詞、課文和語法內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去聽課,課堂上盡力去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如仍不懂,課後應馬上問老師。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聽課效率高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課堂上掌握教師講授的大部分內容。聽課要做到:緊跟各個教學環節,如復習、引入、呈現、練習和鞏固等;要集中精力,聽懂教師的講解,並做好筆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如回答問題、對話、角色扮演和復述等。
3、作業。要認真完成課後作業。英語作業分口頭和筆頭兩種。對語言學習來說,朗讀、記憶、背誦等課後作業十分重要。
4、復習與總結。課後要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如整理筆記、復習重點和難點;熟讀或背誦重要句子;通過歸納、分析和比較,使知識條理化;根據個人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5、自備一本詞典。對於重點詞彙或易混詞要勤查詞典,學會用簡單的英語去解釋生詞,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便今後能正確使用英語詞典等工具書,准確地理解詞義。
自己試著分析結構比較復雜的長句子,如能理解長、難句,那麼也就不難理解整篇文章了,這樣也隨之提高了閱讀能力。
6、課外時間盡量多看些課外讀物或英語報刊雜志,多讀故事類、幽默笑話類材料,以便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可以輯一些英語諺語、警句等(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這樣在擴大自己知識面的同時激勵自己發奮學習。
7、多說英語,多背課文,培養語感;多寫英語,鍛煉自己的組詞造句能力;課余時間要多與老師交流,解決遺留問題,堅持勤學好問。
B. 英語會話中語篇連貫的銜接手段,這句怎麼翻譯成英文
In oral English,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to make the dialogue fluent.
C.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導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對於學生的升學考試,以及他們今後的英語學習和工作至關重要。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對於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然而,現階段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用系統化進行詞彙與短語教學
詞彙和短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但是大量的英語詞彙給學生帶去繁重的學習負擔,他們甚至把詞彙視為絆腳石。因為詞彙和短語是零散的,所以我們可以在詞彙和短語的教學過程中教授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用聯系的方法對詞彙和短語進行系統化。
1.熟悉詞性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熟悉詞性,當然就搞不清短語與句子的使用了。就拿“成功”這個單詞來說,它有名詞success,動詞succeed,形容詞successful,副詞successfully,這四種形式經常被同學們搞混。比如說“在某方面成功”,succeed in,可是很多學生說成success in。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們理清詞性的概念。
首先,succeed是動詞,而且是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後面不能直接加賓語,如果要加的話就加上相應的介詞。還有的同學在寫句子的時候也會因為詞彙犯錯,如翻譯這樣的一個句子:“湯姆是位很成功的領導。”很多同學寫成:Tom succeed leader.這是個錯誤的句子。正確的是:Tom is a successful leader.沒有把握詞性就會把短語搞錯,同時句子也會出錯。讓學生根據詞性分類詞彙是很有作用的,這樣就可以正確使用詞彙和句子。
2.用聯系的方法進行短語教學
詞彙可以生成短語,一詞多個短語。在我們碰到學生們容易用錯或記錯的短語的時候,不妨它們歸納,把他們所熟悉的短語都歸納出來,便於其理解和記憶。比如當我們講到go to school(去上學),go to the school(去學校,但不是學習)這一粗短語時,就可把和它類似的也列一些出來如:go to church(去做禮拜),go to the church(去教堂玩);at table(在桌子邊吃飯),at the table(不是吃飯,坐在旁邊)。又如in charge of,in the charge of;in control of,in the control of,這兩組短語不帶定冠詞和帶定冠詞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二、用具體的`公式把復合句簡單化
復合句是學生理解句子和語篇的阻礙。我們可以讓復合句回歸到簡單句的模式。我首先給學生一個簡單的概念,即用從句去充當什麼成分就叫什麼從句,如用從句去充當定語,這個從句就叫定語從句。我還給同學們一些實例。從簡單句慢慢過渡到一個復合句。
Lily is a student.
Lily is a student who works hard.
Lily is a student who is popular with all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China.
Lily is a student who is popular with all the students who are in China which is known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上面的四個句子,我們可以把它進行具體的公式化,只要套用下面的結構就可以擴展定語從句,也可以把繁瑣的定語從句簡化成簡單句。
S+LV+P
S+LV+P(S+Vi)
S+LV+P〔S+LV+P(S+LV+P)〕
S+LV+P【S+LV+P〔S+LV+P(S+LV+P)〕】
在教學過程中關於句子我總結了下面三條:
1.一個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謂語由動詞構成。
2.如果一個句子有多個動詞,只有一個是謂語動詞,其他為非謂語動詞。
3.如果一個句子有多個謂語,那麼這個句子可能是並列句或者是復合句。如果有並列連詞,就是並列句,如果沒有就是復合句。且我們用謂語動詞的個數減去一就是復合連詞的個數。也就是說,如果有兩個謂語動詞那一定是一個連詞出現,如果是三個謂語動詞,就是兩個連詞出現。
例如:Who will make a decision is not important.
S=(S+Vt+O)+Vt+P
因為沒有並列連詞,所以是復合句。接下來,我們判斷哪個是主句的謂語和從句的謂語。首先我們看到who,可是句末不是問號,所以who應該不是引導復合句的特殊疑問詞而是關系詞,因此who will make a decision 是從句,那麼is就是主句的謂語,主句的句子結構是主系表結構,is前面就應該是句子主語。從句who will make a decision是主語,即主語從句。因此,整個句子簡化成主系表結構:
The question is whether they will run out of money soon.
S+LV+P=(S+Vt+O)
因為沒有並列連詞,所以是復合句。接下來,我們必須判斷哪個是主句的謂語和從句的謂語。首先,我們看到“whether”,它是引導名詞性從句的關系詞,那麼“whether”引導的句子應該是名詞性從句。那麼“will run out of money”就是從句的謂語而“is”就是主句的謂語,即主句的句子結構是主系表結構。“is”前面的“the question”就是句子主語,後面的從句“whether they will run out of money”是表語,即表語從句。因此,整個句子還是主系表結構。
三、教會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
1.抓關鍵詞
我一般要求學生在做閱讀理解的時候,先把題目看一遍,這樣對文章會有所了解,然後回到原文,帶著問題去找答案。為了提高准確率,帶著題目的關鍵詞回到文章找答案,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題目的問題肯定有關鍵詞出現,那麼在關鍵詞周圍一定會有我們要找的答案。
2.找中心句
主題句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用歸納法撰寫的文章,都是表述細節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在後。此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最後一句。通常用演繹法撰寫的文章,大都遵循從一般到個別的寫作程序,即從概述開始,後詳細闡述。這時,主題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有主題句往往對全文起提示、啟迪、歸納的作用,主旨大意題、歸納概括題、中心思想題往往直接可從主題句中找到答案。
3.壓縮句子
學生們經常會被一些很長的詞和句困擾,其實很多復雜的名詞是不會影響解題的,很多長的復合句也可以把它縮為簡單句。如下面的句子是從一篇閱讀理解中抽出來的:
Norm Pethrick,a 36-year-old man in Australia’s northern city Darwin,was praised on Thursday for jumping onto a crocodile’s back to save his wife Wendy at Litchfield National Park,a popular tourist spot southwest of Darwin.
一眼看來是非常繁瑣的句子,其實個簡單句。“a 36-year-old man in Australia’s northern city Darwin”是“Norm Pethrick”的同位語,“on Thursday”是說明表揚的時間,“for jumping onto a crocodile’s back to save his wife”是受表揚的原因,“at Litchfield National Park”是救人的地點,“a popular tourist spot southwest of Darwin”是“Litchfield National Park”的同位語。我們可以把它壓縮成簡單的句子:Norm Pethrick was praised.其他的成分都“枝葉”。
以上是我從高中英語教學中反思出的一些教學觀點,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去積累、不斷去反思,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教學難點簡單化、具體化、系統化,讓更多的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更好。
D. 英語中段落之間都有哪些銜接手段
利用反義詞來表示轉折。
Not all observers, however, think that China's unstinting appetite for commodities is super.
However, imported food is not always making people feel better.
評判上文(或斗正沒者講清謹上文的一個缺陷)表示轉折:
This argument ignores the benefits thatChina's commodities binge brings, not only to poor countries, but also to some rich ones, such as Australia.
用still,however等轉折
Still,China's hunger for natural resources is creating plenty of problems.
前半句總結上文,下半句空納提出新觀點。
That may sound like a minor change, but the implications are dramatic.
The nutrition concept sounds like a persuading point, but the hazards are also obvious.
轉折表遞進:講某事對別的事情的影響。
These are not just inconveniences , but also an enormous drag on society.
These are not just daily necessities, but also a promotion of people』s appearance .
E. 如何學好高中英語的方法和技巧
1. 多背誦,積極記憶課本中出現的生詞及片語,適當運用一些正、反義詞對比等方式加強記憶;2. 多練習,進行題海戰術,積累知識點;3. 多朗讀,經常進行朗誦可以提高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到了高中,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要取得好成績,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以下六項原則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1 簡單原則
運用英語:簡單-好、更簡單-更好、最簡單-最好
有些同學就借來原著,第一頁看下來就有20幾個生詞,閱讀變得異常艱難和單調,體會不到有任何收獲,讀英語原著變成了查英語詞典、記憶生詞的過程,變成個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堅持下去,原因何在?我想它違背了"循序漸進"的常理。學習、使用英語都要遵守簡單原則。現在,書店裡有好多套把原著簡寫成的"簡易讀物",叫「書蟲」。從簡易讀物開始讀,讀懂的感覺特別好。當一個人有了成就感時自信心就誕生了,並越來越強,也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外國的英語文學作品彷彿帶我們走進了一個不同的國家,一個不同的文化,一個不同的生活,結識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樣的文化、生活、人物、風俗的過程中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神往,一種強烈的慾望。每時每刻都想讀!只有從簡單的開始,才容易入門,才容易產生"興趣",才容易把事情進行下去。英語閱讀應遵守"簡單原則",聽、說、寫都應從最簡單的開始,因為簡單原則有巨大的優點:造就成就感,培養自信,增加興趣,語言朗朗上口,易於學以致用。學會容易的東西,並把容易的東西融會貫通地加以運用才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所在。
2 量的原則
中國人學習英文,精讀、精聽、精說有餘,但泛讀、泛聽遠遠不夠,沒有量的變化,怎麼能有質的飛躍?比如學習英語閱讀,如果沒有讀到足夠的數量,就無法熟練地閱讀英語。若要學習聽力,那就大量地聽各種磁帶,聽英語廣播,看英語電視,看英文電影。如要學習英語口語,那就盡量多說英文。學習英語不能太急於求成,因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質"的飛躍。量的積累是必須的。其實,英語學習有一個"點-線-面"的關系。一本書只是一個點,無數本書連成一條線,更多的線形成一個面。所謂"水平"就是面的問題。語言的學習是培養一種感覺,而感覺要靠數量的積累來培養。俗話說水到渠成。同樣的道理,達到了一定的量,"語感"就產生了。請注意量的積累在基礎階段最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於它完美的建築結構。有寬廣深厚的基礎,才能造就塔尖的輝煌。學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樣的。基礎必須打牢,也只有在基礎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學好英文。
3 重復原則
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復是技能之母)
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學習任何一種技能的過程。無論是游泳還是騎自行車,都是重復同一類動作的過程。任何技能的獲得,當然包括英語這項語言技能,均來自重復。比如,在閱讀時,當你讀過20本初級讀物後,就要在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來讀10遍甚至20遍。學習英語中的任何一項技能:閱讀、聽力、口語、寫作,都必須在量的原則的基礎上,再反復重復。英語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得很透並且已經掌握了的單詞或句型,你可以靈活自如地使用它們來交際。請注意,這些熟練掌握了的詞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復過無數遍的,這些被重復的東西已經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們運用自如了。重復是人記憶的最重要途徑,重復使人准確、深刻地理解事物本質和內在規律。量的原則要求你多讀多聽,多說多寫,強調一個"泛"字。而重復原則要求你將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強調一個" 精"字。
F. 高中英語教學技巧
匯入如戲劇的「序幕」,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高中英語教學方法
一、復習匯入法
論語里講到溫故而知新,這一方法亦適用於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努力挖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找准銜接點,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從而找准匯入點,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此時學生的思維處於比較活躍的狀態,教師在引導復習時既檢驗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
二、故事匯入法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生詞不多的故事,故事內容緊扣課堂主題。學生一旦被惟妙惟肖、聲情並茂的精彩故事吸引,很快便能投入到學習中。
三、情境匯入法
情境匯入法是英語教學中較常用、較重要的匯入方法,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造情境,把認知活動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英語教材中的對話和課文大多出現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師在新課起始階段,藉助動作、手勢和表情等體態語,運用直觀教學,通過師生的一系列活動將教學內容的情境生動地再現出來,使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感知、理解新語言材料的意義、用法、功能及作用,理解具體情境中語言所傳遞的資訊。著名教育家杜威說:「 為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直觀情境匯入的主要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直接「入境」,「入境」才能「生趣」,才能身臨其境,盡快進入語言學習的最佳狀態——習得。
四、聯想猜測匯入法
課文的標題通常能體現文章的主旨,學生閱讀課文前教師可以利用標題,鼓勵學生結合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力,對將要閱讀的課文進行大膽地推斷或預測,從而引起閱讀興趣。 五、問題匯入法
「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在聽課中抓不住問題,思維是渺茫的。准確、巧妙的問題能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積極思考。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講授的內容整合成一兩個中心問題,以此為中心,聯絡與之相關的問題,按照一定線索,提出相關問題,給學生腦子里埋下問號,然後,或層層深入或迂迴到問題的中心,一點即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問題匯入法又稱懸念匯入法,隨著學生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單刀直入,直接提出問題,設定懸念,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的討論中,並有一種「欲知詳情,請看課文」的心情。問題匯入法是教師常用的匯入方法,開門見山,節省匯入時間。
六、情感匯入法
用「情感」來組織教學,可以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的情感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充滿人情味的做法也會 *** 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趣,使學生精神飽滿地上好這節課,教師淵博的知識加上富有人情味的講授讓學生感覺生活處處有學習,從而做到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七、歌曲匯入法
利用多種感官,智慧教學。呈現新課前組織學生演唱英語歌曲,引導學生進入愉快的心境。教育心理學表明:音樂教育與智育相輔相成。音樂以其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曲調活躍聽者的思維、豐富聽者的想像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歡快的樂聲中處於敏捷和活躍狀態。唱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習更為輕松。
八、多媒體匯入法
多媒體資訊量大、節奏快,活化教材內容,互動性強,能 *** 多種感官,讓教學活動從平面紙質教學走向全面立體多方面教學,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與問題面對面立體接觸,從而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
英語新課的匯入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新奇、多變、多樣、熱烈。英語新課匯入應按照:集中注意—引發興趣—明確目的—進入學習的順序推進。導語設計要有針對性,貼近教學內容,適合學生特點,從而吸引學生注意,誘導學生求知。一堂成功的英語課,應准確把握匯入時間,過短或過長均不能體現匯入的地位。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匯入便是開頭,「頭」的問題如何做好是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探討的。
:高 中英 語 教 學 方法 之 我 見
1. 提問, 激發學生思維
提問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 是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 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 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 可以啟迪學生動腦, 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2. 傳法,讓學生有主動權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 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 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 授之以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1 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 難度大, 抽象概念內容多, 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 對學生來說, 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准備走進課堂那麼學習肯定是被動的, 教師講解什麼, 學生就聽什麼; 教師演示什麼,學生就看什麼。這樣的學習有什麼主動性呢? 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准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借2000年Sydney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取得的輝煌成績28枚金牌,討論申辦2008奧運會成功的可能性。這樣,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 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
2.2 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 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 為此, 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 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 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 也不能「滿堂問」, 學生能講的, 要盡量讓學生講; 學生能動的, 要盡量讓學生動。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 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
2.3 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資訊。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 抓住大意, 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准確地獵取文章資訊,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如SEFC 1B Unit 21 Karl Mark, 文章介紹了馬克思學習外語的經歷,時間線條較詳細, 每個時間點的出現都反映了他一生中的某一事件, 可以根據時間線索進行歸納 Time What happened in 1818 was born in Germany as a young man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went to Belgium, France in 1849 went to England; made London the base for his revolutionary work later started working hard to improve his English; made rapid progress in 1853 wrote articles in English; praised him; encouraged him; was not sure about two things later Kept on studying and using English in the 1870s began to learn Russian; read articles and reports in Russian at the end of six months。
由於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 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
3. 多實踐, 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 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 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 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 列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後閱讀,並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做法之二: 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也可採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 MTV, Video tapes, 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 且能把握時代特色, 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4. 多些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譬如SEFC 1B An interesting Life講述了歌星Bob Geldof實施了一個為非洲貧困地區獻愛心的計劃, 教師可這樣設計問題: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Bob Geldof? 引導學生談談幫助身邊貧困學生, 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為災區人民出力、為建設祖國努力學習的情況等。
G. 高考英語七選五題型有哪些答題技巧
高考英語閱讀七選五題型要求考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邏輯結構和內容上的聯系,理解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關系。下面是我分享的高考英語七選五答題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英語七選五答題技巧
一、從代詞上判斷
英語表達中的代詞出現的頻率極高,代詞的作用是指代前面提及的名詞或形容詞概念,巧妙利用這樣的指代關系和根據代詞的單復數差異可以准確而快速地解題。
二、從細節邏輯上判斷
在做題時最重要的是要讀懂空白前後的句子,明白這幾句話的確切意思,然後根據意思的連貫性或邏輯性從選項中選取正確答案。在讀懂意思的基礎上,判斷它們之間的關系來進一步確認答案。因果關系主要指前後的句子有著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說明了前因後果或者前果後因等情況。
三、從遞進關繫上判斷
遞進關系主要指英語行文中後句對前句是一種順承邏輯關系。如果空格前後兩句話之間是邏輯上的層進關系,則空格處很有可能是個遞進的句子。
四、從詞彙線索上判斷
英語前言後語之間往往有同義詞、近義詞、近義表達語甚至相同詞彙的重復使用,這是我們解題的一個很好的判斷線索。其實就其本質而言,上文講的代詞和下文將涉及的上下義詞和同一范疇詞都是特殊的同義/近義詞。
五、從例證關繫上判斷
前後句的某句是為了證明另一句而舉的例子。例證的形式多樣,但就其本質而言無非是思維上的形象(例子、類比等)和抽象(觀點)的辯證關系,用到的思維過程無非就是基本的歸納(從例子到觀點)和推理(從觀點到例子)。
六、從試題位置上判斷
假如問題出現在段首,它通常是段落主題句。認真閱讀後文內容,根據段落一致性原則,查找同義詞或其他相關的詞,推斷出主題句。另外著重閱讀後文第一兩句,鎖定線索信號詞,然後在選項中查找相關特徵詞。通常正確答案的最後一句與空白後的第一句在意思上是緊密銜接的,因此這兩句間會有某種的銜接手段,尤其當選項是幾句話時。
七、從段尾上判斷
所選答案是引出下一段的內容。如果在選項中找不出與前文之間的關聯,此時可考慮與下一段開頭是否有一定的銜接。認真閱讀下一段開頭幾句,看是否與選項的最後一句緊密連接起來。分析與前文是轉折或是對比關系。此時要注意在選項中查找表示轉折、對比的關聯詞,同時注意選項中所講內容是否與前文在同一主題上形成對立、對比關系。如果第一段的段尾是空白,要認真閱讀,看此處是細節還是主題。通常文章第一段要提出文章的主題,如果在段尾提出主題,會用一些信號詞如轉折詞引出來,正確答案中應有這樣的特徵詞。段尾通常是結論、概括性語句。
八、從平列關繫上判斷
表示列舉關系的有:first首先,第一, second第二, third第三…; firstly第一,首先, secondly第二(點);其次, thirdly第三…; first第一, next其次, then那麼,然後…; in the firstplace第一,首先, in the second place第二,其次…; for one thing首先,一則, for another thing其次…; to begin with首先,第一, to conclude首先,第一等
九、從轉折關繫上判斷
轉折關系主要指英語行文中後句對前句構成逆轉邏輯關系。如果空格前後兩句話之間是邏輯上的逆轉,則空格處很有可能是個轉折邏輯的句子。
十、通讀全文,抓住文章結構及文章的寫作內容。
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開始與結束段落,尤其是文章的首段及末段末句,因為“開門見山”與“結尾總結”的寫作方式為常見的寫作方式,首段的末句一般是是全文的主題所在,說明本文將探討哪些內容,並簡要指出文章的寫作思路,有時甚至會以提綱的形式進行呈現。首段的末句對於快速掌握文章的主題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它是文章的主題句,就可以使讀者迅速明確文章情節將如何展開,並對文章的寫作主題有了整體的了解。如果末句不是主題句,則需要繼續尋找。這時,可以考慮文章的寫作方式是否為“結尾總結”式,如兩者均可排除,則需在文章中其他段落尋找主題句,但要注意,首段與末段的提示作用。
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七選五解題步驟
步驟一:快速瀏覽一遍七個備選答案,先確定哪個選項適合放在文章的什麼位置。通常有三個四個位置:標題,句首,句中,句尾。不同位置的句子有不同的特徵。有時有的答案表述上就是錯誤的,可以直接從備選項中清除,以降低難度。
步驟二:快速瀏覽文章,確定文章體裁,抓住文章結構。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結構形式,確定文章體裁有利於我們確定各段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記敘文的語言是按時間發展順序或因果關系排列的。
步驟三:分析篇章結構,找出各段的主題句或主旨大意。
分析文章的層次包含兩種形式:一種是分析整篇文章的層次,也就是段落,說明文和議論文這樣體裁的文章,每段的第一句多是主題句。找到主題句有助於幫助確定選擇的范圍,即所選句子必須和該段主題一致。另一種是分析每一個段落內部的層次,也就是語篇層次。要真正體會句際間的意義關系,把握作者的思路,從語序上去發現斷續點,理清層次。
步驟四:注意各選項中出現的句子銜接手段,尋找句中銜接標志詞。
文章的行文需要通過一定的銜接手段來實現。文章的銜接手段有:重復式用某一詞語或子范疇的詞語,使用同義語表達,用總稱指代具體事物或用具體事物指代整體,使用代詞避免重復等。上述方法有助於段落的思路平穩在句子之間過渡。連貫使文章的每個段落、每個句子甚至每個短語融為一體。段落一致與句子銜接是文章連貫的兩個必要因素。
步驟五:區分相似項
七選五備選答案中有兩個多餘的選項,會對文章中兩個空的選擇構成干擾,這時要特別細致地比對相似選項,方法和答閱讀理解時區分相似項一樣。
步驟六:用代入法,檢查答案是否合理。
將所有選擇答案放回空白處,通讀全文,檢查文章內容是否語義連貫合理、緊扣主題,語篇結構是否通順連貫、具有一致性、合乎邏輯,寫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語是否恰當貼切,從而判斷選擇的答案是否正確。
高考英語七選五題型解讀
試題模式為:給出一篇缺少5個句子的文章,對應有七個選項,要求同學們根據文章結構、內容,選出正確的句子,填入相應的空白處。《考試說明》對該題型命題目的的表述為“主要考查考生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和結構以及上下文邏輯意義的理解和掌握。”
新題型七選五其實跟傳統題型完形填空有相似之處,完形填空空出的是詞,而七選五空出的是句子,但是他們的考察方式都是一樣的,只要考生選擇的答案能夠使行文連貫,符合英文的語法以及習慣表達就行,因此,這兩類題型在做題方法上有共通之處。另外,從該題型給出的選項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特點:該題型選項大致可分為主旨概括句(文章整體內容)、過渡性句子(文章結構)和注釋性句子(上下文邏輯意義)三類。
H. 語法銜接手段有哪些
本文從英語語篇的角度,對銜接的概念、功能以及銜接與連貫的關系進行了討論,同時也探討了銜接與連貫理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語篇;銜接;連貫;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On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English Writing
Xu Jun
(Hubei Water Resource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English texts, attempts to study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cohesion and its relation to coherence. And it also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hesive and coherent theory to English writing.
Key words: Text; Cohesion; Coherence; English Writing
一、語篇銜接與連貫
語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任何話語,不管長度如何,也不管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只要構成一個整體,即為語篇。一句話或者一個言語行為也可以構成一個語篇,但大多數語篇是由一個以上的言語行為構成。它是協調詞彙學、句法學、音系學和語義學的語言學分支,目的是為了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實現具體的交際任務或完成一定的行為。就標準的語篇而言,同一語篇內的各組成分之間的連接從字面上必須有合理的銜接手信告拆段,在語義上還要有合乎邏輯的關聯性。合理的銜接方式和邏輯上的連貫是任何一種語言的語篇共有的和最顯著的特徵。
1. 語篇銜接
銜接是將篇章中的句子連接為一個整體,從而創造連貫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幫助確定語篇要滑棗素之間的闡釋和確定互指關系,並以之決定語篇要素之間的交互預設關系,使語篇具有語篇性。Halliday & Hasan將銜接分為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彙銜接。其中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屬於語法范疇,主要通過各種語法手段進行銜接。例如照應,是指用代詞等來表示語義關系,可分為人稱照應、指示照應、比較照應;省略,則可省略主語、謂語、補語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詞性替代、動詞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連接,主要利用因果關系、時間順序、地點轉移等實現銜接。詞彙銜接屬於語義銜接,主要通過詞彙的重復、同義、近義、上下義和搭配等形式來實現。在這些銜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則主要是語義上的。句子內部存在銜接關系,句子之間也存在銜接關系。無論是語法銜接手段,還是詞彙銜接手段都是語篇常用來達到連貫的顯性實現手段,它通過建立詞句間的約束關系使語義關系顯性化,有助於對語篇連貫的認識。通常這些銜接手段在語篇中交錯出現,互相配合,共同達到語篇連貫的目的。
2.語篇連貫
連貫指的是連接意義和概念的手段,是語篇世界的組成成分相互影響和相互關聯的方式,是人們的心智、知識結構與語篇成分互動的過程,是語篇給人的感覺。語篇的連貫性表現為句子銜接緊湊、流暢、自然, 語義發展清晰,合乎邏輯。關於連貫,國內外學者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並從不同的視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Grice(1975)認為,連貫是作者的猜度與讀者的實際知識、推理能力的函數。
Reinhart(1980)認為,連貫由三個要素組成:連接(connectedness)、一致(consistency)和關聯(relevance),連貫是形式、語義和語用上的相關性。David Crystal(1987)認為,連貫指的是語篇中所表達的各種概念和關系必須彼此相關,從而使我們能對語篇的深層意義進行合理的推理。David Nunan(1993)認為連貫是語篇被感到是一個整體而不是一串不相關語句的程度。McCarthy(1993)說連貫是對於語篇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而非無意義堆砌的一種感覺。我國學者朱永生(1995)把連貫看作一個語義概念,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語義概念,包括Van Dijk的語義概念和
Widdowson的語用概念。
盡管語言學家對連友明貫的解釋不盡相同,但是在把連貫界定為語篇在信息傳達方面的流暢與貫通上是趨於一致的。
3.銜接與連貫
銜接與連貫是語篇分析領域中的兩個極其相近的概念。兩者構成語篇時關系是非常緊密的。銜接是語篇特徵的重要內容,它體現在語篇的表層結構上。語法手段和詞彙手段的使用,都可以表現在結構上的銜接。銜接是語篇的有形網路。而連貫是使一個語篇能起到交際功能的條件,需要通過邏輯推理來達到語義連接,連貫存在於語篇的底層,是語篇的無形網路。語篇連貫不僅取決於銜接手段,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心智上的連貫性。Beaugrande&Dressler指出,連貫甚至比銜接更為重要,連貫不僅僅是語篇的一個特徵,更是語篇使用者認識過程的結果,必須從「認知加工、激活相關知識」的角度來論述語篇連貫及其生成和理解的過程。
二、語篇銜接與連貫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漢兩種語言在語篇結構上存在著客觀的差異性。漢語語篇注重語義上的連貫,是一種鬆散的語言結構。而英語語篇注重形式上的銜接,力求從表面的聯接達到語義的連貫。另外,漢語語篇強調作者結論,而英語語篇側重於讓讀者通過事實自己判斷。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英語語篇內在的生成規律和邏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形合的思維意識,注重語篇的銜接和連貫訓練,以抑制漢語的螺旋型思維模式對英語寫作的負面影響。在銜接方面,要加強句際表層結構和語義的恰當銜接訓練,要求做到句內、句際流暢。在宏觀連貫方面,應強調內容的條理性、推理的邏輯性和例證的代表性,確保語篇的連貫性、准確性和地道性。
1.提出語篇的主題
在英語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採用直線型思維模式來構建語篇,掌握說明文的文體結構,明確語篇主題的意思,即指作者通過全文內容所要表達的基本觀點。主題一般在開篇的第一段落中提出,而其他段落中提到的分論點要與主題相照應,從而使該主題進一步闡述和擴展。以英語語篇「運用中國飲食方法來解決美國的健康危機[5]」為例:
Solving the American Health Crisis with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I. Turning to Eastern Thought for a Dieting Solution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Para. 1)
1. At the Heart of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Is the Concept of the Yin and Yang (Para. 2)
2. In the Chinese Diet, the Yin and Yang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Paras. 3—4)
3. You Want to Achieve True Balance and Harmony in Your Diet (Paras. 5—8)
II. Even Western Doctors Suggest the Key to a Healthy Lifestyle Is Eating a Balanced Diet (Para. 9)
從此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該語篇的題目及提綱。該語篇中的第一段落是提出的主題,而其他各自然段的分論點都是圍繞主題而展開的。最後一段落是結尾段的主題句,它與第一段落的主題相呼應。
2.主題句的寫作方法
由於英語的段落組織和發展是呈直線型的,因此段落中的主題句一般是第一句,或者是最後句,還有可能是段落中間的某一句話。寫段落主題句要求簡單明了,一般使用陳述句,語句中的各個部分必須符合認知的客觀規律和邏輯性,並有必然的語義內在聯系。但語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要根據語篇主題的意思來靈活變換句型中的語法成分位置,既能與全文的主題相呼應,又能突出本段落的中心思想。例如:主題句是「At the Heart of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Is the Concept of the Yin and Yang (Para. 2)」,它與文章主題「Turning to Eastern Thought for a Dieting Solution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Para. 1)」是互相照應的。如果主題句的句式使用正常語序「The Concept of the Yin and Yang Is At the Heart of Chinese Diet Methodology (Para. 2)」,那麼語句意思平淡,不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信息,而使用全倒裝句就能達到這一目的,即英語的主題句要把主要信息放在句首,次要信息放在其後。
I.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閱讀的銜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閱讀的銜接
作為語言學習的一項主要的輸入方式專,閱讀在聽、說、讀、寫屬四項技能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閱濱是增長知識和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閱讀理鋸能全面考查學生的詞彙量、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是詞彙、語法、篇章和文化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聽、說、寫的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中考和高考中,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錯等直接或間接考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題型佔了很大比重.然而.由於中考試題比較簡單,而高考試題又相對偏難.在「指揮棒效應」的影響下,閱讀教學成了純粹的應試訓練.初中學生接觸的是比較容易的閱讀文章.而高中生接觸教材和閱讀文章的跨度和難度卻要大得多.所以,即使初中階段英語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高中也會過不好閱讀這一關.
J. 英語 高中七選五 答題技巧 我經常覺得答案模稜兩可 水平高於平均130分高手 請教教
「七選五」這樣的題型已被全國多個省市的的高考英語試卷採用。考試者將會得到一篇缺了五句話的英語文章,並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的結構、邏輯、上下文的內容選出相應的五句話填入空白處將文章補充完整。主要目的在於「考查考生對文章的整體內容和結構以及上下文邏輯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出自《考試說明》)做題時需要明白整篇文章的主旨,文章整體的思路和每一段的用意以及作者寫作的意圖。花些時間理清段落之間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也有助於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思路。如果這些理不順的話,就很難把文章讀下去。從文章的整體性來考慮,五個選項即是獨立的也是有關聯的。尤其是那些總結性的,或者承上啟下性的句子,選錯了還會影響到你對下一個空格的判斷。兩個干擾選項也增加類這類題型的總體難度。如此難題也不是沒有辦法破,各位考生只要跟著小編整理的解題步驟並熟練運用一些解題策略,這部分拿滿分也是很有希望的。
解題步驟
1)在閱讀過程中,重要要關注文章的首段與末段。尤其是文章的這兩段的末尾句,因為「開門見山」與「末尾點題」的寫作方式是最為常見的,首段的末句一般是全文的主題所在,說明本文將探討哪些內容,並簡要指出文章的寫作思路,有時甚至會以提綱的形式進行呈現。首段的末句對於快速掌握文章的主題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它是文章的主題句,就可以使讀者迅速明確文章情節將如何展開,並對文章的寫作主題有了整體的了解。如果末句不是主題句,則需要繼續尋找。這時,可以考慮文章的寫作方式是否為「結尾總結」式,如兩者均可排除,則需在文章中其他段落尋找主題句,但要注意首段與末段的提示作用。
2)做題的時候邊讀邊做。各個問題附近的句子都需要重點閱讀,圈畫一些線索粗,再從選項中尋找相關的特徵詞用來判斷正確答案。帶入排除法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另外,如果發現有一題拿不準的,先跳過,先做容易的能做出的題,直到讀完整篇文章。至此,文章的要點和主旨、各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應該基本就能清楚了。然後再回過去做之前不確定的題目。
3)做完後,通讀全文。將所選項放入空白處,通讀一遍,看看是否與上下文構成語義及邏輯上的直接關系,是否符合該處語境。能否承接前後的寫作線索。使文章無論內容還是銜接上都能做到通順。若代入選項後,發現文章寫作線索中斷或是前後矛盾,應更換其它選項。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對相近選項的對比分析,個別干擾項由於與某個正確選項的內容相近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分析,仔細甄別,排除干擾,從而得出正確選項。
4)切勿隨意改答案。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倉促的改自己的之前選定的答案。做這類的題目時,第一印象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除非你已經常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向前的選擇。
解題策略
1)從意思上判斷 在做題時最重要的是要讀懂空白前後的句子,正確理解了這些句子後,根據意思的連貫性、邏輯性或者線索詞從選項中選取正確答案。在讀懂意思的基礎上,再利用線索特徵詞等進一步確認答案。
2)從詞彙上鎖定線索 做保持對一些線索詞的敏感是非常重要的,要好好關注空白前後的名詞和動詞,然後在選項中查找它們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同類詞等。其次是一些專有名詞,比如說數詞、代詞、時間、年代、地點/名稱等。尤其是在讀不懂句子的情況下,利用這樣的線索詞尋找答案是很有效的方法。
3)從關聯詞作為切入點 通常,英語的句段之間經常會運用關聯詞表示過渡和銜接,讓文章的思路與更清楚、邏輯更連貫,因此文章中和選項中表示各種邏輯關系的路標性信號詞在選擇答案時都是很重要的線索。在做題時可將這三個層面的線索很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看到表示並列或遞進關系的關聯詞時,一般表示前後句子的名詞或句意具有同指性;而表示轉折讓步關系的詞則往往表示前後句子的名詞同指,但句意對立,或褒貶對立或肯否對立;而表示例證關系的詞則意味著在舉例之前或之後有表述概念或某一觀點的句子,往往會有復數名詞出現。以下四類為常用的關聯詞,請大家一定要背熟:
(i)並列與遞進:and, or, also,neither„nor„,either„or„,likewise, similarly, equally, in the same way, that is to say ,as well as, the same „as, besides, additionally,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to ,what is more
(ii)因果:because, for, since, as, thus, hence, therefore, so, so„that, consequently, accordingly, e to, thanks to, as a result, because of, in that, for this reason, of course
(iii)轉折讓步:but, however, yet,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on the other hand, unfortunately, while, whereas, unlike, rather than, instead of, it is true that, of course,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evertheless, despite, in spite of
(ii)時間順序:afterwards, at first, at last, finally, first, firstly, in the first place, to start with,in the mean time, last, later, next, second, secondly, then, third, thirdly, to begin with以及一些具體的時間。
5. 試題的位置不同,解題策略也不同
1)若問題在段首 (i)通常是段落主題句。認真閱讀該段落,根據段落一致性原則,查找相關詞或者同義詞,從而推測出主題句,找到答案。 (ii)與後文是並列、轉折、因果關系等。著重閱讀後文第一兩句,鎖定線索信號詞,然後在選項中查找 相關特徵詞。一般來說正確答案與它後面的一句話的在意思上是銜接的,所以通常情況下,這兩句話中會 有某種的銜接手段。 (iii)段落間的過渡句。這時要前瞻後望找啟示,即閱讀上一段結尾部分,通常正確答案與上一段結尾有機地銜接起來,並結合下一段內容,看所選的答案是否將兩段內容連貫起來。
2)若問題在段尾 (i)空白前的一句或兩句是重點語句,重點閱讀以鎖定關鍵詞。 (ii)通常是結論、概括性語句。要注意表示總結的信號詞,如therefore, as a result, hence,thus, to sum up, to conclude, in short, in a word等詞語,選項中也可發現前文的同義詞句。 (iii)與前文是轉折或對比關系。此時要注意在選項中查找表示轉折、對比的關聯詞,同時注意選項中所 講內容是否與前文在同一主題上形成對立、對比關系。 (vi)與前文是並列或排比關系。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該段落要求補全說明本段主題的其他細節,因此 根據段落一致性原則,在原文和選項中找到相關的特徵詞,通常在選項中會出現表示並列/遞進關系 的關聯詞或與前文類似的句式結構,或出現同義詞等其他信號線索。前面的一句與正確答案的第一 句是緊密相連的。要特別注意閱讀這樣相連的兩句,通常會找到關鍵的線索詞句。(i)所選答案是引出下一段的內容。如果在選項中找不出與前文之間的關聯,此時可考慮與下一段開頭 是否有一定的銜接。認真閱讀下一段開頭幾句,看是否與選項的最後一句緊密連接起來。(iv)如果第一段的段尾是空白,要認真閱讀,看此處是細節還是主題。通常文章第一段要提出文章的主 題,如果在段尾提出主題,會用一些信號詞如轉折詞引出來,正確答案中應有這樣的特徵詞。
3)若問題是一整個自然段 (i)承上啟下是這個段落的主要任務,且自成一體,所以會有一個該段落主旨。考生可以從選項中較長的選項開始閱讀,以此類推直至找到正確答案。 (ii)著重閱讀前一段結尾和後一段開頭的一兩句查找相關的線索,而且重要線索通常會在後一段開頭, 因此後一段開頭往往比前一段結尾更為重要。 (iii)分析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及內容的連貫性,注意段落間的銜接手段。將選項代入原文,如果前後內容連貫,符合邏輯,就能得出正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