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英语阅读课备课组活动记录
1.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一次经历
◎◎◎◎方法◎◎◎◎一天至少一篇短文 泉州市普教室主任富士应向记者介绍说,原来旧课程标准初中只要求学生掌握800个左右的单词,高中掌握2000个左右的单词。但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要求初中生掌握1600~1800个单词,高中生掌握3300个单词,新课标同时要求高中学生至少要有3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现在高考的短文阅读理解大约每篇300字左右,也就是说仅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完成1000篇这样的课外阅读量,平均一天要进行一篇短文阅读。 从新课标实行几年来的高考试卷形势来看,短文阅读还将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对语言能力的考查不受大纲限制,阅读中允许有“超纲”的单词。试卷中将继续出现一些不注释汉语但不太影响对考试内容理解的生词。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仅仅体现在五段阅读材料上,同时也体现在整个卷面上,如分值比较大的完形填空也是对阅读能力的检测。短文改错和写作题也都与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法部分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语法知识,而是通过完整的语篇来考查的。所有这些预测信息都说明了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听说读写读为先 泉州五中高二学生吴诗静曾经在中国日报社举办的“21世纪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然而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她还是将英语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平时的阅读积累。 她告诉记者,除了每晚看央视九套的《希望英语》外,每周她还要完成至少5张英语提纲,每张提纲中都有5篇阅读理解。在做这些阅读理解时,除了刻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外,遇到好句子时,她还会拿起来念一念并将它们记录下来。而看班级订阅的《21世纪报》则是她每天的必读功课。 吴诗静认为,阅读量的加大,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阅读量少时,很多想用英文表达的语句一说出口经常词不达意,阅读量逐渐加大后,张口说英文自然也顺当了许多。 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张志远教授在专题讲座中指出,虽然“说”是语言的第一属性,但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讲求“其余皆为次,阅读最重要”,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实践便无从谈起。最普遍的例子是,英语课堂中的很多小组活动,最后都成为部分优秀学生的“独角戏”,对于那些没有掌握足够相关词汇的学生,活动根本无法开展。 课外英语大餐有三类 英语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就是英语材料的选择。记者在市区各大书店转一圈,发现各式各样的英语课外读物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英语世界》、《中学生英语》、《英语沙龙》、《疯狂英语》……此外,网络、电视、广播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外英语阅读大餐。 记者了解到,适合中学生的英语读物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报刊类,如早期的《中学生英语》,以及现在比较受老师、学生欢迎的《英语周报》、《21世纪报》初中版和高中版,报刊英语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内容丰富多彩,学生能通过报刊了解语言变化的日新月异,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动态,还有相应的配套练习;第二类是小说杂志类,有《学英语》、《英语通》、中英文对照的《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虫系列”,有《呼啸山庄》、《雾都孤儿》、《傲慢与偏见》、《苔丝》等共50种,这类读物的特点是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如《英语沙龙》有诗歌、剧本等;第三类是有声读物,如《疯狂英语》,还有央视九套和十套一些专门针对中学生的节目刻录成的软件,如央视十套每日中午播出的《OutlookEnglish》,这类有声读物趣味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和第二册也因其故事短小精悍、语言地道,而成为英语课外阅读不错的选择。 阅读材料选择讲求“时机” 在面临纷繁芜杂的阅读材料时,学生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学生一开始就选择一些生词量大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儿抓一点,那儿抓一点,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张志远教授说,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时,应该讲求“时”和“机”,也就是在不同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实力向学生介绍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并且将有声读物与无声读物相结合。 阅读材料的选择首先要讲究“时”。泉州七中高一英语老师许海南说,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高一的学生,一般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多让学生读一些诸如《21世纪报》这样内容时尚、词汇量要求低的报刊,并每天要求学生完成至少一篇阅读理解;到了高二则要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多做阅读题;高三则是大综合阶段。 所谓“机”,也可以理解为阅读题材的选择。泉州七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祝敏老师说,学生固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泛读材料,比如爱好体育的学生可以多看一些体育新闻报道等等,但也不能仅限在一两种题材中。据了解,很多学生在自主选择阅读英语书籍时,题材、体裁往往比较单一。比如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枯燥的科技文,而偏向选择世界名著的简易版,如《简·爱》、《白雪公主》、《小王子》等。当然,这些书籍的可读性较强,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但从提高阅读水平的角度看,只局限于文学类还不够,还要接触更多的其他领域,如科学、自然、地理等。如果一味“偏食”、“挑食”,那么所摄取的“营养”也将不全面、不均衡。◎◎◎◎高中单词◎◎◎◎贴不下了:http://www1.ebigear.com/NewsHtml/2005/12/04/29112e04.html
2. 怎样安排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继续学习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对阅读习惯、技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Junior English Go For It人教版新目标)中,阅读课文在各单元都有分布,在八年级下及九年级每单元还有一篇拓展阅读,这些阅读文章涵盖历史事件,旅游,课余生活等话题,具有篇幅长,句式复杂,词汇障碍多,教学难度大的特点。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那么,阅读课应如何把握,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主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通盘考虑教材处理:将一单元中各课的内容和教学过程所涉及的有关环节作整体安排和设计,使各部分、各环节构成一个合理、优化的整体,在不同的阶段有所侧重。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清楚在一个单元中,哪些听、说、写的内容与阅读有关,教师应当有意进行铺垫,或利用之进行扩展。其二,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是指从语篇分析入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及提高交流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2、交际性原则。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交流可以是口头的(听说),也可以是书面的(读写)。阅读教学也应注意突出“交流”二字,既要理解文字的含义,更要注意语境及角色。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交流,实质上是强调语言的实践。
3、实践性原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实践性表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现代外语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关照,教师善于觉察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各种认知的或情感的需要,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最大限度的让学生积极和自主地学习,在心理上、学习资源上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3、师生关系是合作的、互动的,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不是主宰学习。由此看出,教师的角色并非课堂的主宰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
4、精泛结合原则。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精读属于分析性阅读,它对课文中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详细讲解其内容。精读是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泛读则是综合性阅读,它不进行语言形式的分析,只要求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泛读是扩大语言知识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精读和泛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入门阶段应以精读为主,教给学生基本的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尽量多地背诵一些课文。在基础阶段应将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训练学生掌握基本阅读的方法、阅读技能与技巧。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泛读的比例应逐渐增加,在大量的阅读中熟练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5、兼顾听说写原则。阅读领先的教学路子,是上世纪初直接法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印度的困难教学条件,主张在入门阶段的语音和口语训练之后就开始直接领会式的阅读教学,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功。阅读领先并非只强调重视阅读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阅读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几项技能的训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的“侧重”除了指从总的教学目标和安排出发,提出教学重点之外,还有另一个含义: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着重培养某一两项言语技能称之为“阶段侧重”。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只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3. 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是快速阅读吧吧主,我也学习了快速阅读,以我个人的经验,告诉你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1、高效阅读的方法需要训练,是一种眼脑相互协调的高效率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用在紧张的学习或者备考阶段,也用于经常学习的过程,用以提高学习效率。
2、由于大家平时对快速阅读接触不多,所以学习起来不容易。举个例子,网上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学习,不过大多局限与理论学习,比较难以学成。当然,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训练大脑和眼睛的协调能力,整体说,这样的方法更为实际。去年,有学者推荐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时说道,一般情况下用软件进行训练,30小时左右的学习,普通人300字每分钟左右的阅读速度会达到3000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也相应的快速提升。我和我儿子去年就一直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到现在,她的速度在6000字每分钟左右,我的速度在4000字每分钟左右。学习效率提.升大。
3、快速阅读主要针对考试或者学习的人,能.够成倍的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帮助考试成.功。实际经验,精英特提高到3000字的阅读速度和提高3-5倍的记忆力是很有可能的。当然,训练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训练就不会有提高,不同的人,也有不一样的经历,希望我的经历对你有用。希望我的回答帮助到你。
4. 如何进行有效地备课组活动
有效的备课组活动,可以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同时也可以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备课组是如何进行备课组活动的。
一、备课组活动流程
1. 活动前的准备
开学初,由备课组长按备课组活动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了一学期的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在活动前组长会再次提醒备课组内的老师本次活动的主题,便于大家搜集相关的资料。而轮到中心发言的教师则需要提前一周写出发言材料,交给备课组长检查和修改,其他老师则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提纲式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由备课组长提前一周上传到网上。比如我们第三周的备课组活动的主题是“备课组问题研究资料的搜集、问题现状与解决措施的讨论、完成申请表”,主讲人是陈红老师。所以陈老师就在活动之前就写了一篇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现状分析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其他老师则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2. 活动中的参与
在备课组活动的一开始, 先有中心发言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老师一起交流研讨,对中心发言人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还是以我们第三周备课组活动为例,在活动一开始,陈老师就我们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问题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准备采取的措施进行了一一阐述。其他老师在听了陈老师的叙述后,纷纷表示赞同。然后凌老师又提出了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读音规律拼读单词的语音教学;陆晓霞则认为在中高年级应该加强学生在句子结构方面的训练,加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最后备课组长进行小结:0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备课组问题研究的题目为“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题研究”,同时明确了本学期在阅读理解方面我们备课组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又根据制定的措施来分工准备有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的文章,并要求老师及时做好统计与分析。
3. 活动后的反思
在备课组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就及时整理好会议记录,把每次备课组活动后的感想都能记下来,而中心发言人也通过与大家的讨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及时反思,完成备课组活动记录表。然后由备课组长统一上传到校园网教师博客。
通过形式多样的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成员之间多交流,有利于优秀教师把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最具实效的做法等呈现出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学性;同时,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彼此间的友情,也提高了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开展有效的备课组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备课活动要想开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 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 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
2、在备课组活动中,备课组长对备课组活动要善于管理。
“善于管理”就是善于调动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挖掘组员的潜能,备课活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到组员分工协作、团结互助、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