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 如何培养英语阅读兴趣
在英语阅读课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扩展性的学习,考生都应致力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阅读课学习成败的关键。而何为能力?人们一般认为,能力是后天培养的,是每个阅读者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无意识地使用的种种方法。它需要考生经过数年的艰苦的阅读训练方可获得。
那么,当考生拿起一篇阅读材料或文章时,应该怎样阅读它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呢?下面先介绍一下60和70年代在美国大考生中非常流行的SQ3R法。虽然此法是针对母语材料的,但笔者认为此法同样适用于阅读(一)和阅读(二)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考生能自觉使用它来处理每一篇文章的话,对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那么,何为SQ3R呢?S(survey)指的是根据书名、目录、索引、标题等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和判断,确立信息的重点和价值等;Q(question)指的是从本人的角度对材料的立意、结构等预先设问,即所谓带目的阅读(reading with a purpose);R1(reading)指的是进行实际的阅读;R2(review)指的是根据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规律,经常对阅读过的材料进行复习;R3(recite)指的是根据记忆,对所读材料进行重新组织(reconstruct)。
依我的观察,考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常忽视S(通盘考虑)和Q(提问)两个环节,R2(复习)和R3(背诵)这两个环节做得也不够好。考生很少看课后的目录、索引和注释,尤其是有关作者介绍的部分,认为看不看无所谓,殊不知介绍文字中所传达出的信息对理解课文非常有用。比如,考生在学习《十日谈》(The Decameron)之前,如果能先看一看课后的注释部分,会有助于他们理解《十日谈》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明白教材中所选故事与其它故事的联系,并且会极大地增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注释也解释了一些不常用的人名和地理名词,这样一来,就省去了很多考生查字典的时间。另外,通过阅读编者对一些短语和句子的汉语翻译,也能对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一些考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不做预先设问(predicting),不去预测材料的立意和结构,常常拿起阅读材料就进入实际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实际效果并不好。其实,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候做一次短暂的停顿以预测下文内容对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是大有益处的。《英语阅读(一)》中,编者收编了大量结局出乎读者意料的故事,如果考生在平时阅读中能偶尔停下来预测故事的发展或最终结局的话,不但会提高阅读质量,而且会从阅读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同时,这种积极性阅读的效果较之被动性的阅读也肯定会好百倍。比如,在阅读小说《黑暗中的太太》(The Lady in the Dark)(故事的情节线索为:了解珠宝情况--观察地形--入室抢劫成功-窃贼被抓-被抓原因)时,考生就可以时常停顿下来,利用句法、逻辑和文化等线索猜测故事的未来发展方向。然后不断地检验自己判断的正确与否,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而R2(复习)和R3(背诵)这两个环节更是不可忽略的。因为课后的及时复习既能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同时又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这样做也符合记忆本身的规律。实际上,有些考生或是由于对英语的兴趣不足,或是由于懒惰,做不到课前认真的预习和课后的及时复习,总是找借口不完成作业或敷衍老师,更不要说利用时间去背诵一些华美篇章了。这部分考生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课堂的讲解上。但是,英语学习,尤其是象阅读课这种技能训练课是需要考生大量阅读和亲身体验方能效果显著的。那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很多老一辈的英语专家在谈到学习英语的体会时都谈到了大量阅读以及背诵的诸多好处,试摘录一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梅仁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简易读物对打好基础极有用,要多读。一是数量要多,至少读四十本。二是要重复读,选出十至十五本,读三遍,读到许多问题印在脑子中。设想一下,别人能用一千五百到两千词汇写出几十本书来,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表达方式掌握住,能够表达多少内容!在基础阶段后期,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对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文见1999年第12期《英语学习》)
外交学院教授、博导素亚青也曾撰文指出:“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量阅读,单凭几册课本是学不好英语的。只有在一丝不苟地吃透精读课本的同时,不求甚解地大量阅读(注:在阅读中要尽量减少对字典的依赖),才能培养语感,锻炼英语的应用和思维能力。记得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适合初学者的读物并不多。念的多是来自前苏联的小开本简易读物,从图书馆借来,放在口袋里,有空就拿出来读几页。这些简易读物大部分是世界名著的简写本,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双城记》,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等等。看这类书须求速度,要看得快,看完一本再一本。借书时先翻上几页,感觉生词不多,可以一气读完,就借出来,不然会读得的太慢,也会影响信心和情绪。我读完几十本之后,找到了一点学英语的感觉。后来就开始读一些比较难的书。在从简写本到地道的原著之间,我曾经有过一个读优秀译本的过渡阶段。当时读过的这类书有从中文译成英文的,如《子夜》、《雷雨》以及鲁迅的短篇,更多的则是俄罗斯和法国文学名著的英译本,包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莫泊桑、巴尔扎克等人的小说。这些书经过翻译家的手,语言很规范,读起来比原著容易,对语言能力、文化感悟、甚至人文思想的培养都很有好处。当时我每天拿出两个小时,躲在一个僻静无人的处所读这些书,是一种非常的享受。再后来就是啃原著,读的比较多的一是文学,二是社会科学,也是一本一本地读。有时见了好的语句会记下来,有时还整段整段地翻译过来,反复把玩、感悟思想的真和语言的美。读得越多,感悟越深。到了能够比较顺利地读原著的时候,大幅度扩大阅读的范围就势在必行。学英语不读文学名著不行,光读文学名著也不行。阅读量需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某一门类内书读的多少,二是门类的多少。报刊文章覆盖面广,与现实贴得更近,能学到活的语言素材。我喜欢国际政治,从大学高年级和研究生开始,一直坚持该Newsweek, Time, The Economist等杂志和New York Times 星期日的国际事务版。专业书读累了的时候,也翻翻People,Fortune,Reader's Digest等比较轻松的杂志。无所不包的内容和变化万千的题材不但加强了对语言的把握,而且传达了语言背后的思想、知识、和文化。回想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感到在大量阅读中收益良多。后来到美国留学,六年时间,几乎每周都要读1000页左右的书,若无大量阅读的训练,可能要倍受其苦。再说,从阅读中得到的,也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还有自己创造的语言环境中的情趣和乐趣。”(文见2001年第12期《英语学习》)
这些英语界的前辈从自己经历中得出的切身体会对广大的英语学习者可谓是金玉良言,值得大家仔细玩味,并付诸实践。实际上,很多在英语学习中学有所成的考生在谈到学习体会时,也都肯定了大量阅读和背诵对他们英语提高所带来的好处。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须经历实践这一环节的,英语的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广大考生是在缺乏必要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英语,其困难可想而知,要接触地道英语的途径恐怕主要是通过阅读了。考生不应只捧着一本教材翻来覆去地看,而应尽可能多地读英语书刊文章,在大量阅读中不断地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提高速度,增强语感。当然,这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仅仅阅读几篇文章就要效果,看看无明显效果就轻言放弃。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能勤学苦练一年半载,英语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有飞跃。那种对英语学习浅尝辄止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不利于对英语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我认为英语前辈们的学习英语的经历也印证了英语学习中大量背诵的必要性,是对那些一味强调英语速成而不强调扎扎实实学英语观点的批判。实际上,语言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养成习惯才能自由地使用语言。而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不得不通过背诵记忆这一途径的。一位美国英语教学专家在分析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时说,中国人认为首先要有严格的训练(体现在背诵记忆),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久而久之,熟练会导致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我国古代许多学者正是使用了这一古老的传统学习方法而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精彩华章。这位美国专家还指出,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时,要认真对待背诵法这一文化遗产。其他西方语言学家在谈到词汇积累和语言学习的关系时,也都肯定了记忆在语言学习中起的作用。这可以说是给受到过强烈谴责的“背诵记忆”正了名。外国学者尚且如此认为,我们就没有必要把背诵法说得—无是处而全盘否定。有鉴于此,再去讨论英语学习中该不该使用背诵法就失去意义,考生应该认识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一些范文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的。
下面笔者结合实例谈一谈在《英语阅读(一)自学考试大纲》中要求考生掌握的几个阅读技巧。
之一:了解句子的内部结构。在阅读实践中,考生常会碰到一些复杂的句型结构(如关系从句、复合结构),一时无从下手而极大地影响阅读速度。这里就有个技巧问题,即要善于寻找句子的“核心”(主谓结构)。比如,第10单元的第21课的第一段是这样开头的:"I woke at six the next morning; and found George awake too. We both turned round, and tried to go to sleep again, but we could not. (:) Had there been any particular reason why we should not have gone to sleep again, but have got up and dressed then and there, we should have dropped off while we were looking at our watches, and have slept till ten. (;) As there was no earthly necessity for our getting up under another two hours at the very least, and our getting up at that time was an utter absurdity, it was only in keeping with the natural cussedness of things in general that we should both feel that lying down for five minutes more would be death to us." (1)句和(2)句是相当复杂的句子。(1)句是省略了if而将助动词had提至句首的合虚拟语气
的句子。考生可先找到句子的核心部分(即主句):We should have dropped off, and have slept till ten.(其中主语为we,谓语为should have dropped off, and have slept);前面的条件状语从句中又包含一个由why引起的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后又有一个while引起的时间状语从句。同样,在理解(2)句时,也应先找出它的核心部分。经过仔细阅读可以看出,(2)句的主句部分使用的是强调句型(it was + 被强调的由介词in引导的状语部分+that clause),前面是由as引起的原因状语从句。(1)和(2)的字面意思是:“假如我们当时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不该再睡,而是马上起来穿衣服的话,那我们在看手表的时候就会落枕便睡,而且一醒来就是10:00。既然我们想不出有什么必要至少再过两个小时后起床,而且那时起床又实在太荒唐,那么我们俩都感到在床上再躺五分钟会要了我们的命,是完全符合时间的事物天生就是别扭的这条规律。”说的白一点意即:一个人如果你不让他睡觉,他会倒头便睡,并睡得很香;如果你让他无忧无虑地睡觉,他也许会睡意全无。如果考生在阅读时抓不住核心,不能明白(1)、(2)句的内部结构,要真正理解这样的句子是很困难的。
再如,在《战时的世界》(The world at War)中,作者引用了丘吉尔的一句名言:“Never ... has so much been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句子虽短,但却涵义深刻,表达了“二战”伊始英国民众对皇家空军浴血奋战保卫英伦的感激之情。考生要理解这句话,不妨用已有的句子知识将它由被动语态变回主动语态:“So many (people) have never owed so much to so few (people).”(意为:从来都不曾有那么多的人把那么多的东西归功于这么少的人身上)这样一来,这句话的结构就清楚了,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了。
之二:学会快速阅读。在60年代的语言教学中,快速阅读训练风行一时。一些人以为外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快速阅读。在教学中他们按照考生每分钟所读单词的多少把考生分为快、中、慢三种。他们认为出声读、指读、回读是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光强调速度的教学不仅缺乏理论依据,而且无助于考生阅读技巧的提高。研究表明,考生之所以出声读、指读、回读是他们遇到阅读困难,而不是引起阅读困难的原因。它们也是考生克服困难的一种表现,说明考生在努力运用一些方法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但无论如何,阅读速度过慢肯定会受到诸如生词等因素的困扰而使考生失去阅读的兴趣,而且造成考生抓不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快速阅读要求考生快速通读全文,读后能获取所需的全部信息,并能比较准确地回答根据文章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快速阅读只是阅读类型中的一种,强调任何材料都要快速阅读是片面的。在《英语阅读(一)》后面的题型举例和去年的考试题中,出题者咀确要求考生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策略,运用判断推理等阅读技巧准确理解材料的意图、风格、具体章节以及词汇。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总结经验,充分利用好每课后快速阅读练习,力争找到适合自己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之三:学会寻找措代关系(reference)。一篇文章不是由孤立的句子组成的,而是一个连贯的有机整体,是由相关主题织成的网络,为了保持文章的连贯性,文章通篇在词汇上、主题思想上相互指代、相互关联、相互惭应。所以,要真正理解一篇阅读材料,必须弄清楚材料中词汇的先后照应、词汇的下位关系、同义词、词义对比they,their, it, its, this, that等)。比如:
- When war came in 1914,this force managed to arrive just in time to save Paris. (this force 这里指前文提及的an army of 150,000 men)
- During that time it had done much to tax the rich and to help the poor, especially the old and the workless. (it 这里指前文出现过的 the Liberal party)
- The country was relieved to see that the royal pewer could still be used to support its will, and the peition of the crown was strengthened. (its这里指the country's)
- When the war was 0ver, Britain had to turn her attention to problems inside the Empire. (her 这里指的是 Britain's)
- Some of the countries would be stronger now if it had been carried out less hurriedly. (it这里指前文的the program)
之四:掌握推测生词词义的方法。无论是《阅读(一)》还是《阅读(二)》,考生部必须通过大量阅读使自己的词汇量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设置阅读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阅读(一)自学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词汇量达到5000 - 6000个;其中2000-2500个左右的常用词汇,要能在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中较正确地灵活使用,准确率要求达到70%-80%。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而言,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但决不是高不可攀。这里就存在一个方法问题。对于广大的自学者来说,在阅读实践中难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生词。大纲列举了猜词的四个方法:1)构词方法;2)语法结构;3)语境或上下文线索;4)学习者的一般知识。以下主要谈一谈第1)和第2)种这两种常用的方法:
英语构词主要有三种方法:1)词缀法(affixatin)。即在词根的前/尾部加上前/后缀(prefix/suffix)构成新词。如:regain, overcharge, strengthen, acceptance, etc. 2) 复合词 (compound words)。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根用或不用连字符连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如:toothpaste, blueprint, stockholder, sit - in, easy - going, etc. 3)词性转换(conversion)。即通过改变词性(part of speech)而不改变词形构成新词。如:pocket→to pocket can→to can, shelter→to shelter, skin→to shelter, skin→to skin; to pass→pass, to covercover, etc. 如果考生能学点构词方面的知识,熟记一些常用的缀(affix)和词根(root)(教材编著者附录一中已列举))并在平时学习中有意识的加以使用,这会对他们的阅读速度的提高和词汇量的扩大极有好处。例如,假设在 "The device is unreliable, it frequentlt goes wrong." 这句话里,unreliable(不可靠的)是个生词,考生怎样运用构词法猜出它的意思呢?考生当然知道rely(依
靠)这个常用词了,也不可能不知道 "un-"这个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和表示"有能力"的"-able"这个形容词后缀。那么只需将这三部分的意思相加就是形容词unreliable的意思。这样,考生完全不用查字典就能解决问题了。
通过上下文猜词有以下四种方法:1)利用文中所给的定义、解释、重述(definition, explanation, restatement);2)利用常识或相关信息(general knowledge or general information);3)利用列举的例子(examples);4)利用对比关系(comparison and contrast)。如果考生能真正地掌握这四种猜词方法,那将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在阅读时对字典的依赖并提高阅读速度。因为任何文章或段落,它内在的思想都是紧密地、一环紧扣一环地连接在一起的,某个词、词组或句子的准确含义或指代内容,都可能通过研读该词、词组或句子的上下文表达的某个思想,常会对其加以解释和重述并给出例子。这些都是判断生词词义的线索,考生应善于利用。在2001年4月的考题中,既有单纯考察考生词汇广度和深读的词形转换题 (Part IV Word Formations), 在阅读理解部分中也有让考生猜测生词词义的题。例如,在第Ⅱ部分的Passage 4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40.The word disgrace means _____ in this text.
a. honor b. danger c. pride d. shame
文中disgrace出现的上下文是:"A man can protect his family's honor by being brave and generous family. A Bedouin woman cannot bring honor to her family, but she can bring disgrace. Even if a woman only 中的干扰项honor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线索。通过上下文稍作分析就不难看出,honor 和disgrace不是同义词而是反义词(一个Bedouin女人不能给她的家庭带来荣誉却有可能带来趾辱)。再从构词角度来看,disgrace的前缀"dis - "是"not"的意思,那么disgrace就是not + grace 之意(grace是常用词,意思是“优雅”、“体面”)。而干扰项中的honor和shame正好是反义词。故可猜出disgrace在这儿意同shame。
总之,大量的依照科学方法进行的阅读,无论是对提高阅读技巧还是对学习专业知识都极有好处。然而,科学方法的养成绝百一朝一夕的事,古人云:“不积硅他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广大考生认识到一点一滴积累的重要性,将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勤学苦练,最终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出处参考:http://www.hxen.com/englisharticle/yingyuyue/2007-09-25/14200.html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英语来阅读兴趣可以自从这几方面入手
1、应该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英语阅读的机会及环境。
2、应注意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比学生的程度稍微容易的文章来给学生阅读,增强他们对阅读的信心,从而培养他们阅读兴趣。
3、可通过举办阅读大赛等课外活动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怎么培养孩子英语的阅读兴趣
1、学会选绘本。如果抄前期不清楚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先多买几本不同类型的绘本试试水,看一下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方便以后选择合适的绘本;2、亲子共读。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自己也需要有阅读的好习惯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及时解答孩子阅读绘本的相关问题。3、睡前读绘本。晚上给孩子读绘本故事之后再睡觉,这样既让孩子完成了阅读,又顺利上床睡觉的目的。
4. 论文题目是浅谈英语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个运用语言知识、背景知识、逻辑推断进行推测、纠正的过程,是最重要的语言交流手段之一。英国阅读理解考核分值近几年不断上升,在大多数省市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分值已占笔试总分的30%以上,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也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作了分级定位,其中包括“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五级),“能根据阅读目的使用不同阅读策略”(六级),“能理解文章主旨、作者意图”(七级),“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八级)等。对即将参加中考的广大中学生来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直接提高英语学科的成绩。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是:即使是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虽然记住了一定量的词汇,由于方法不当,知识面窄,对语篇的理解也多限于词汇意义的堆砌,对所读文章的要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推断,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则显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了了理解的准确率。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阅读理解的涵义及其训练目的
阅读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既要对词汇和语篇进行理解,又要对句子进行分析和解码。要正确理解一篇文章,不仅要识别它的书写符号,还要根据语境赋予书写符号以适当的涵义,并且要充分运用语言的与非语言的知识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沟通,以达到理解、欣赏或评价的目的。因此,一个熟练的读者在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后,还要有比较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猜想、推断、分析、归纳和演绎等综合本领。可以说,阅读理解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包括推断、分析等多种能力共同起作用的思维过程。这些能力相辅相成,一种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另一种能力的发展。总的来说,阅读理解训练的目的有如下两点:
1、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阅读能力,即懂得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包括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给予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为了理解,阅读能力是正确理解的基础,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深化。
二、理解的层次和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按照从低到高的要求可为三个层次:
1、这面理解层次。这是一种浅层次理解,这种理解仅限于阅读材料的表层理解,如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特点以及它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等。
2、推断性理解层次。这是一种深层次理解,是根据文章结构及作者提出的观点,从字里行间推断作者没有明言的含蓄内容。
3、评价性理解层次。这是一种高层次理解,是读者凭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对阅读内容作出分析与评价,这是阅读理解中最高的层次,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在思想观点上的交流和交锋。
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具体阅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扫描式阅读(scanning)。即粗读,其目的是寻找某种资料或信息,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2.略读或浏览式阅读(skimming)。即速读,其目的是为了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大意,不求甚解。
3.详细阅读(thorough reading)。即细读,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包括细节内容。
4.寻读(searching reading)。其目的是针对某个问题直接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或有关线索。
5.评价性和批评性阅读(evaluating or critical reading)。其目的是对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立论依据以及传递的信息作综合性分析与评价。
三、阅读理解三种模式
1.自上而下模式。即从整篇文章入手,按标题、红习题等对文章作出推断或预测,在文章中的文字表达相矛盾时,才去作词义和结构的研究。其过程表现为:取样——预测——证实——排除或修正。这是从语义、语篇等客观处入手,然后逐渐扩展到段落、句子、短语、单词、语音等各个层次,通过语言较高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语言较低层面的理解。
作者: 222.175.186.* 2008-3-2 22:59 回复此发言
--------------------------------------------------------------------------------
2 英语阅读技巧及能力培养
2.自下而上模式。即从最小的语言单位(语音或单词)开始,在逐渐扩大到短语、句子,最后到段落和篇章,即由字母——单词——短语或从句——句子——全文。这种模式表明,只要你会读并理解文章中的每个词,那么你最终会理解文意,其学习方式是通过语音和拼写形式对语言意义进行机械解码,这种方法能使同学们获得较为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的自动识别技能。这种理解模式的缺点是忽略了对语言意义整体的把握,此外,逐字逐句阅读也导致阅读速度的减慢,有时甚至导致理解意义上的偏差。
3.相互作用模式。针对以上两种模式,相互作用模式认识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阅读效率。相互作用模式在强调背景知识的预测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强调准确理解文章词句的重要性,其程序是:(1)用眼部动作寻找主要的书面信息输入大脑;(2)大脑整合此信息与已有背景知识;(3)合理预测;(4)进一步证实、修正、预测。
四、阅读理解过程中常见的一些不良习惯
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及不同的生活经历,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也由于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差虽使得阅读理解的实践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见的不良习惯有以下几种:
1.逐字逐句阅读。这是缺乏经验的读者的普遍做法。他们认为不如此不足以全面透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但这样做大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速度,还妨碍了真正的理解。因为过分强调每个词的理解必然会忽略词与词的搭配关系,以及词与句、句与句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无法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用这种方法获得的信息是支离破碎的,在理解上有时甚至会差之毫里,失之千里。比如在“He cut corners in building his house, and it didn’t stand up well.”中的cut corners这个短语“偷工减料”与cut corners的词面意思相差甚远。这就是学生们常常有的体会:即把一个词组拆开来,每个词的意思都懂,但是把他们“组装”起来以后就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2.过分重视细节,忽略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一篇文章读完,能够讲出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却一无所知。人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这个意思。
3.依赖词典查找词义,而忽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能力训练。不断翻词典,好像很“勤奋”,其实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比如在“Half a year of her marriage, Mrs Smith learned that she was with child.”这句中“with child”这个短语在一般的词典上是查不到的,但是只要细心揣摩,便会知道是“怀孕了”的意思。
另外还有死扣语法、有声阅读、心译、手或笔指读、不断复视等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们既影响阅读速度又影响理解程度,必须加以改正。
五、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途径
a.要培养猜测重要词语涵义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核心词(keywords)。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由于修辞学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一些作用不大或意义不十分明显的词,这种现象叫语言的冗余现象。阅读理解过程中,要学会透过这些“冗余”抓住关键。
其次,要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猜词能力是阅读理解中能力的一种,具体说猜词有两种方法:一是上下文分析法,包括推理、经历、因果、实例、同义、反义、实义和解释等;二是通过对词根前缀、后缀的分析猜测生词的含义。例如在“The old woman was strange for she kept over 100 cats in her house. The villagers all called her an eccentric lady.”这段文字首先认为老太太strange,因为她家中养了100多只猫,所以村民们称她是“an eccentric lady”。可以断定生词为的同义词,这便是同义法。再如在“Oasis is a piece of hand in the desert where there is water and grass.”中对Oasis 下的定义是:沙漠中有水和草的一块土地,故译为“绿洲”。
作者: 222.175.186.* 2008-3-2 22:59 回复此发言
--------------------------------------------------------------------------------
3 英语阅读技巧及能力培养
其三,从主人公的职业身份去判断词语的恰当解释。例如:“Bill Fuller, the postman, whistled cheerfully as he pushed his bicycle up the hill toward old Mrs Dunley’s house ,his work for the day was almost finished; his bag, usually quite heavy when he sets out on his round, was empty now except for the letter he had to deliver to Mrs Dunley.”文中有些部分比较难理解,但从主人公postman 身份来判断,set out 之前“his bag usually quite heavy”就毫无疑问是指沿着固定的路线发送邮件。照此类推,“The doctor is on his round.”就是医生在“查房”;“The policeman goes on his round.”就应该是警察去“巡逻”。
其四,从文字描写的排比、对偶关系来判断新词的涵义。比如:“The world into which world usually is. It had war and it had peace; it had rich and poor; it had love and hate; it had happiness and misery.”中学生没学过misery这个词,但由于在句中与happiness处于相对应的位置上,因而它的词义“悲惨;痛苦;不幸”就不难猜想出来。
其五,要注意新词是否附有间接解释性的文字。例如:“A lot of people drive their own campers to camp. That’s a camper the man driving it has his family with him.”这里的camper一词,是driving 的宾语,显然不是露营者,而是指供露营使用的一种汽车——露营车。
其六,有时从事态发展的逻辑推理,也可以帮助查找词语意义。
第二是要找出每篇文章及文字中的主题句。在多数文章中,开篇的首句或开头几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而每段的句首或句末为该段的主题句。
第三是要具有相关的社会文化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需要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这就是社会文化能力。社会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文化知识的缺乏是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了解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折射现象就不可能很好理解英语文篇。例如:在“When Bill’s team lost four games in a row, he saw 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如果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就可能把该句翻译为:比尔的球队连输4场时他看到了墙上的字。这样的译文显然令人不得要领,因为句中的the handwriting on the wall是源自圣经的一个小故事,意思是“大难临头”。据此该句应译为:比尔的球队连输4场,他知道完了。如果阅读前介绍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无疑会对学生顺畅阅读有所帮助。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是比不可少的。
第四是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
词汇是阅读技能的要素之一。词汇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影响。掌握的词汇越多,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的程度也随之加深。生词往往被喻为“拦路虎”,所以,教师应仔细选编阅读材料,生词率适中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大量的泛读又可以对学生所学过的大量词汇进行再现,以达到加强巩固记忆的目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有丰富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俗话说:熟能生巧。培养提高阅读理解水平的途径有很多,上述方法只能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大量阅读,反复实践,逐步提高,除此之外并无捷径可循
5. 新课改下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在最近几次的测试中看了看学生的卷子发现部分孩子的失分项主要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是平常阅读量太小,很少 去做阅读题而使理解能力有所欠缺造成的这种现象。阅读时综合实力的表现,它集合语法、词汇、速度、准确度、思维和背景文化等于一身。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尤为重要。而且,每年的中考状元在讲述学习心得时都会说到英语学习经验时也都会不同程度的强调阅读对他们的英语成绩取得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在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方法的、持久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激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有位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到“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前提条件,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最为活泼、最现实的成分。学生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时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作为老师要注意培养和探索怎样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来提高其阅读水平。
首先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一些学生一所以讨厌做英语阅读理解,是因为缺乏英语的阅读能力,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从而导致得分不高。久而久之,自信心收到了打击,他们就丧失了英语阅读的兴趣。所以,我们要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相应的程度之后,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规阅读策略。比如说;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方法。有些学生有逐词逐句翻译的不好习惯,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养成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这样,学生在阅读策略上得到了指导,方法上得到了培养,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兴趣自燃得到了激发。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时半会而就能完成的。就像那句谚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一样,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但只要我们持久,只要我们找对方法,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是指日可待的。
6. 如何培养英文阅读兴趣
作为必备的能力,师生必须十分关注阅读,并把阅读当成每天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带着兴趣阅读英语,并且在阅读中增加兴趣。怎样做才能有阅读的兴趣?首先,从课外阅读做起,小说,无论是改写还是原著都可成为你的首选,每个人可依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本你认为可读的书,这样不仅培养了兴趣,更主要养成了习惯,最终提高了能力。这种阅读书目随处可见(外研社出版发行了大量图书)。至于目前水平尚低,时间又不充裕的学习者,每天读你感兴趣的短文,一般情况下男生热心体育,那么体育新闻、著名体育运动员的兴趣爱好内容的文章男生很可能更愿意阅读;女生对涉及歌星、影星之类信息或许较为感兴趣,那么这方面的文段有可能吸引她们。其他一般知识性小短文无论是哪类同学,都会感兴趣。当你读这类文章时,切记不要做题。阅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兴趣、形成语感、扩大视野、稳定词汇保有量。当前,相当多的学习者对英语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因做理解题所致。然而,不做题并不意味不思不想,当你读完一篇后,最好掩卷而思,默想一下这篇短文都讲了什么内容,你明白了什么。让文章以整篇的形式浮现在你的脑海中。这样,就不会是一句句的单个句意或只记住最一两句的意思,而无法形成篇章意识。这种阅读方法 对于中等程度的在校学生及初具阅读能力的学习者的能力提高作用明显!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其实,英语阅读也是此理。英语学习者们,尤其是广大同学,哪怕只有一丝兴致,拾起英语书报读下去,不知不觉中你会感到阅读兴趣真的形成了。兴趣有了,读的多了,还担心水平提不高吗?!
7. 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的提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我个人的感觉,提高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词汇量。然后是多读一些英文短文或报纸之类的,其实说到底,主要是考察词汇量的多少。
8.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英语阅读兴趣
阅读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直接影响着英语的学习效果。而且,从2016年开始,陕西英语高考试题改革之后,题型基本上都是和语篇有关系的。150分的试题,单纯阅读理解就占了30分,可见阅读之重要。但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阅读兴趣的缺失。就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选材料,激发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经常给提供一些难度适中、题材丰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如谜语、幽默、寓言、世界名著等均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有一次,阅读课选了关于篮球的文章,平时不太积极的几个男生,在那节课上非常的投入和活跃。原因就是他们对篮球特别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多媒体教学运用于阅读课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大大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全面补充了英语教学资源,使英语阅读课形象,灵活,教学形式多姿多彩,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比如,在英语阅读课上,可以加入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阅读兴趣。
三、学生参与,体现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积极参加到课堂中,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那么,就要做到:1.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2.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比如,简单的阅读材料,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准备,我会给以指导。在课堂上,让学生来讲述,其他学生听讲,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这样,课堂气氛活跃、激烈,学生参与率高,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也就加强了。
阅读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训练时,我们应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9. 怎样培养做英语阅读的兴趣
认识单词理解其中的含义,就觉得阅读英语著作就和看中文小说一样的回有意义。答 前提是你单词量要大,要一眼就能看的懂。 我以前在珈莱英语教育学过英语,开始是英文对照的看,现在可以直接看简单的英语文章了, 当然离著作还早的呢,还要继续努力。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