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壹』 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创设情境实施情景教学
学生学习水平。教复师在进行英语教制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语言水平,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当在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上,进行有效互动。如果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语言比较难,学生会难以接受,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情绪。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采用比较简单的祈使句或者单个词、词组的形式,同时辅助使用肢体语言加以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贰』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教学
如何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
内容摘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有效的条件。第一,尊重学生,倡导平等对话。第二,利用英语歌曲,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第三,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第四,开展趣味性的游戏,创设趣味情境。第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关键词:教学情境 平等对话 英语歌曲 直观教具 游戏 多媒体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应当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精神的、直觉的情感世界中进行,学生才会体验到成长的真正快乐。所以,成功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有效的学习条件。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有效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张“以
学定教”,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尊重中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才能将孩子们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是的民主对话。
第二,利用英语歌曲,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播放一些英语歌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体适度放松,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受新信息。实践证明,音乐能帮助学习者放松,并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强记忆。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易学易懂的英语歌曲,并且多数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我从不忽视英文歌曲的学习和运用。将音乐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创设有声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每节上课之前,我都安排一首与前一节课学习内容或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歌曲,与同学们随录音机共同歌唱。这样一方面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不知不觉进入英语语境,同时还可以在优美的旋律和押韵的歌词中使所学内容能得以复习。
第三,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心理学上说:“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直观的教具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单词和句子。如挂图,卡片,实物等。例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s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全家照,与班级同学在一起介绍自己的家人,学生很乐意,为了让自己介绍的好,他们很认真地学习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在教学门、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时,教室的摆设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我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我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既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开展趣味性的游戏,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使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符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如在学Is this a„?时,为避免明知故问,教师可以蒙住一名学生的眼睛,将一个实物,放在其手中。问:“Is this a„?”该学生则通过触摸来判断,用“Yes,it is.”或“No,it isn’t.”来回答。然后把提问的任务交给在座的学生们。这个游戏情境的趣味性就在于用不蒙住
眼睛,孩子们对此会充满神秘感和参与欲。然后教师建议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充当老师的角色,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中,已感知了教学内容,并得以运用和练习,也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气氛的轻松活泼、乐趣无穷。
第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多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可见,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时有一种新鲜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课堂教学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语言交际与实践。随着小学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的加深、会话容量的加大,思想性的增强,情境交际更难设置,但是,多媒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录音机、幻灯片尤其是录像、VCD、投影仪、电脑等,可以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式”立体教学,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脑动的学习活动。有时,可在学生翻开书之前,先放两遍录音,训练他们的耳力,也让他们对会话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开始放录音,但把声音消掉,利用暂停键,让学生根据录像画面,也就是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给录像配音。这样,学生就好像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浓郁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带着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语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已成为我们英语老师所追求的目标。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叁』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设问题情境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专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属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应当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精神的、直觉的情感世界中进行,学生才会体验到成长的真正快乐。所以,成功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有效的学习条件。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有效的条件
『肆』 如何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一切那么真实,那么自然。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感知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验语言知识,实现在新的情境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习得语言。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意义,使教学无痕自然发生的情境是有效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不紧密,可有可无,虚假无意义的情境是无效情境。有效情境能把英语课堂变成磁场,吸引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习得语言;无效情境混淆学生的视听,浪费教学资源。我们倡导有效情境,摈弃无效情境。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简要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的有效创设。
一、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当真实自然。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便于学生学用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使学生能把语言和情境直接联系起来,做到听到句子就想到情景,看到情景,句子就能脱口而出。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动作(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表演,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 并能说I like monkey。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习得语言。
再请看“What do you like?”教学片段:
教师用水果盘端出切成片的各种水果,叉上牙签。
T:What do you like,Hu Yifan?
S:I like oranges.
T:Here you are.(教师把橘子放入Hu Yifan口中。学生见状,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纷纷要求与教师对话。)
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贴近现实、体现真实,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
二、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当简单合理。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展示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Merry Christmas!”这一教学内容时,为了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体验圣诞节话题的运用场景,教师在教室里用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的圣诞树、圣诞老人模拟了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情境。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就被漂亮的圣诞树和滑稽的圣诞老人吸引了,并七嘴八舌地谈论开了。好不容易开课后,可他们的目光、话题始终没有离开这些场景,根本就无暇顾及教师的教学。而等到课的尾声拓展环节学生有机会根据这些情景进行对话时,场面已经失控:学生或直奔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或争论你的我的,早把语言交际抛在脑后。
教师要明确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用英语交流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上面这位教师本想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言交际的兴趣,体验语言知识的实践功能,然而由于对情境设计的目的、作用没有做深入思考,只一味追求所谓的情境真实、生动,才导致情境呈现过早、实物堆砌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造成喧宾夺主,此时情境已成了负担。
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看能否最直接地、最简洁地实现目标,避免“节外生枝”、“流连忘返”。情境的设计只是为了学生语言交际运用的真实场景,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在教室利用各种真实的物品模拟情境。情境简单合理的创设,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易于集中,知识习得的过程直接而不受干扰。
三、有效的情境创设应当灵活生动。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一定要尽量让学生的语言习得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
在PEP四年级第六单元“Are they…?/How many…?”句型教学中,有位老师打破让学生数数的常规,抓住现场有很多听课老师的特点,灵活生成符合课堂实际的问题“How many teachers can you see?”“How many…”句型很自然地被导入课堂教学中。再比如在学习“We love animals”这一话题时,在学习完几个动物的单词后,则可以设计动物间互相打招呼的语言交际情境,学生带着动物头饰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用英语进行交流:“Hello,I’m Panda.Nice to meet you!”“Hi,Panda.I’m Dog.Nice to meet you,too!”这样,学生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拟人化情境中兴致勃勃地用英语交流着,既巩固了新知,又回顾了已学过的语言。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还要合情合理、真实自然、简单有效。只有在有效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学生才能够愉快地和小伙伴用英语进行交谈,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伍』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的精神生活的世界,应当是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一个精神的、直觉的情感世界中进行,学生才会体验到成长的真正快乐。所以,成功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有效的学习条件。创设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直观生动、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最关键、最有效的条件。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境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思考,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主张“以
学定教”,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尊重中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动态生成: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真话、表真情,只有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才能将孩子们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教学“动态生成”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而这样的“动态生成”需要建立积极的“生态环境”,即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是的民主对话。
第二,利用英语歌曲,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
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播放一些英语歌曲,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容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身体适度放松,头脑注意力集中并准备接受新信息。实践证明,音乐能帮助学习者放松,并能加快信息收集,增强记忆。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易学易懂的英语歌曲,并且多数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基于这一点,我从不忽视英文歌曲的学习和运用。将音乐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创设有声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解脱出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每节上课之前,我都安排一首与前一节课学习内容或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关的歌曲,与同学们随录音机共同歌唱。这样一方面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不知不觉进入英语语境,同时还可以在优美的旋律和押韵的歌词中使所学内容能得以复习。
第三,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心理学上说:“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直观的教具可以让他们记住一些单词和句子。如挂图,卡片,实物等。例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s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全家照,与班级同学在一起介绍自己的家人,学生很乐意,为了让自己介绍的好,他们很认真地学习家庭成员的英语单词,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外,教室本身就是最直观,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在教学门、窗、桌子、椅子、黑板等物品时,教室的摆设就是最好的教材。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我让学生谈论各自服装、学习用具等物品;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课程、动物等词汇时,我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对话,互相介绍,彼此了解各自的爱好,既加深同学间的感情,又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四,开展趣味性的游戏,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而对于小学生来讲,活泼好动使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符合绝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常常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如在学Is this a„?时,为避免明知故问,教师可以蒙住一名学生的眼睛,将一个实物,放在其手中。问:“Is this a„?”该学生则通过触摸来判断,用“Yes,it is.”或“No,it isn’t.”来回答。然后把提问的任务交给在座的学生们。这个游戏情境的趣味性就在于用不蒙住
眼睛,孩子们对此会充满神秘感和参与欲。然后教师建议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充当老师的角色,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中,已感知了教学内容,并得以运用和练习,也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气氛的轻松活泼、乐趣无穷。
第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做到生动活泼,多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由此可见,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时有一种新鲜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实践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课堂教学毕竟不是真正的社会语言交际与实践。随着小学高年级的教材内容的加深、会话容量的加大,思想性的增强,情境交际更难设置,但是,多媒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录音机、幻灯片尤其是录像、VCD、投影仪、电脑等,可以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式”立体教学,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脑动的学习活动。有时,可在学生翻开书之前,先放两遍录音,训练他们的耳力,也让他们对会话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开始放录音,但把声音消掉,利用暂停键,让学生根据录像画面,也就是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给录像配音。这样,学生就好像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了。而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所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浓郁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插上愉悦的翅膀,带着渴望的心情,步入英语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已成为我们英语老师所追求的目标。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需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陆』 英语课如何创设情境
以下这篇论文你可作为参考:
创设英语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新个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要从小培养其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的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造质疑情景,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创设疑问情景,强化动机,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例如,学了SB.III.L22 “Under the sea”后要求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find under the sea?How important is the sea to our life?
2.鼓励质疑创新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创新观点。在做了课后阅读“The Necklace”后,只有一个女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而这个女学生恰恰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是一个“聪明、不认真、别出心裁”的学生。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她与众不同的问题(尽管英语形式有错的地方,表达也不太老练):“Why we think Mathilde was a not good woman?She want to be beautiful.Is it wrong?If she didn't lose the necklace,she was not wrong at all,but she returned Jeanne necklace.At last she could get some money from Jeanne,because her necklace was much more expensive than Jeanne’s.Do you think she could live a good life now?”
从这个课堂阅读实例的教训中,我进行了反思,觉得自己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做得太差了,反过来,恰恰是这位女学生的创新个性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3.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倍加爱护引导。例如,SB1B, Lesson61的Fire Notice中有这样一个句子:Consider every fire alarm to be a real fire.对学生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使他们能透过问题的表面看到其本质的联系,列举出诸如: “Maybe a naughty boy can sound a fire alarm to play a joke,and some people won’t believe that a fire has broken out till they have seen it themselves.”之类的情形,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4.批判性置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例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ses English.
A 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置疑,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 i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一旦形成,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二、创造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生归国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人说: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 向“多向思维拓展”。
1.再造想象拓展思维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心组合、加工。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例如,有一次我在“归纳动词不定式”的一节课的后面部分,要求学生结对子活动,尽量用动词不定式讨论对英语学习的看法,然后进行全班讨论,有一位学生在班上交流的原话为: English is not easy to learn ,but it is important to do so.In order to study it well ,we get up early to read English in the morning .In class we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and do what she wants us to do.It is useful to remember words and phras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we like to sing English songs very much ,and we like to listen to them ,too.Do you want me to tell you my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Well,it is to become an English teacher just as Miss Xue.
这一段话虽然有错误,但它包含了11个动词不定式短语,是通过讨论后形成的,该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体性。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原来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重要指标。让学生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例如,教完中学课本SB III L78 “Standing Room Only”我让学生讨论: “The..population..problem”,学完SB III“A great inventor”后,我让学生命题作文“Edison”,写出学生所熟知的各种发明,学完新教材SB III L10后,我让学生谈谈“The pollution problem”……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有跳跃性。
三.创造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协作”
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一问多解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例如SB III L5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Qing?”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Yes ,I have .”“No ,I have no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No,never.”“Not yet.” “Yes,only once”
Yes ,I have .It is very exciting to be there .
Yes ,I have .I will never forget it.
No ,I have not .How I wish to go there .
No ,I have not.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又如,SB L37,主题是关于sports 的对话,因为学生年轻活泼,爱好运动,尽可能的说出一些体育用语,如tennis,badminton, relay race ,wrestling,balance beam,shooting,track and field 等。
2.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尤其在英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而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进行看图说话(talking about pictures )一般感到很有困难,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每个学生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新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柒』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在新的英语抄教学理念指引下,关于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的研究日益深入。在英语阅读课上,学生的阅读任务增多,如果教师不能采用适当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那么阅读教学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情景教学法在阅读课堂上的运用,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捌』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英语中的情境是指一种生活场面。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许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创设的情境价值不大,有效性不高。本文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碰到的若干情境创设无效的案例作些分析,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 一、把握实──应创设自然生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案例:《where is the ?》(导入环节) 2.学生从教师的动作中猜出句子where’s the pen?的意思。 大部分学生困惑,茫然。 反思: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语言。我以为英语教学更应该在真实二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和运用语言。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语言。案例中的情境创设,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从教师的表演中理解语言,这种情境创设简单、方便。但这种情境的创设基本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它不符合我们的生活真实。因为教师自己刚把钢笔放入学生的笔盒后马上就开始寻找钢笔,而且有个别眼尖的学生已经看到钢笔就摆在笔盒里,而教师仍找得满头大汗,这与现实生活脱节,不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致使学生误解,答非所问。如果把这一情境改创为:(课件或表演)冬冬:mum,i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mum:ok, but you must come back earlier.(画面)冬冬满头大汗地寻找篮球,边找边说:where’s my basketball?这个情境,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回答出我的篮球在哪里。故创设情境必须贴近现实,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 二、注意趣──应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案例:《i love animals!》 t: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边说边演示课件)小精灵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就想请大家帮忙,他这里有不少动物的叫声和它们喜欢吃的食物,你能猜出是哪种动物吗?(教师开始演示课件,并指名回答。) 这时有同学小声议论又是猜动物,一点也不有趣,教师似乎听见了,但还是坚持一一指名回答。 反思: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故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突出童趣。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以上这个guessing game,再如其他的小小采购员、小小设计师等,但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因此任何情境一旦使用次数过多,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致在课堂上出现多情反被无情恼的尴尬。 三、追求活──应创设信息丰富、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案例:《there is a 》 (教师出示画面) t:can you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 there ia a to say a sentence?反思: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上述案例画面生动,颜色鲜艳,但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创设情境应蕴涵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上述案例可将情境改创为:在一个房间里摆放不同的物品,先让学生观察几分钟,而后将画面切换为空白,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凭记忆说出房间内物品的摆放,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同时由于相对性的原因,一种位置关系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达,可去掉案例中的箭头,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从现实性、效用性、趣味性、思考性这四个维度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尽力提高情境创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笔者前不久听了一堂《numbers》的英语课,短短四十分时间里,教师创设了五种情境:动物运动会热闹的操场动物打靶游戏空间模拟购物,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开开心心。但我们不禁要反问:学生在这堂课中学了哪些与英语有关的知识?英语能力、素质、思维有没有得到提升?仅仅停留在情境上,以致丢失英语课必须具有的英语味,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否有价值?
『玖』 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景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
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
老师们常常将情境教学频频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成了当前语
文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但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中发现,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创设是无效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实
效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创设,而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过分地关注了情境
的创设,过度追求花哨的教学形式和课堂上热闹的气氛,以至于分散了学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与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的干扰,导致难以把握学
习的目标。有一节低年级的语文课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老师以动物王
国要举行比赛为题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以这场动物比赛来串联整堂课的
教学内容。可是老师在执教中却只注重了这种形式,而将课文中的儿歌进
行了肢解,先引导学生了解是哪些动物参加比赛,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六个
问句,了解比赛的具体项目,最后出示六个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赛的结果。
按照这样的思路学下来,兜了大半圈还未进入正题,学生的兴趣早已被转
移,而到读书的时候是将课文生硬地分成问句和回答两个独立的内容读,
缺乏整体感。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违背了情境创设的初衷。在课堂
上,将形式和内容分裂开来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教学的虚假和无效。因此,在确定教学
-
-
2
目标之后,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
务。这样,才能让“情境”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情境要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学习真正产生了兴趣,就会觉得
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良好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习热情得到高涨。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
心选择最有效的情境创设的方式。基于这一点,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
时,一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角色扮演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引导
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本剧的排
练,选出各组的小导演,然后分组自选角色记台词,创造性地自编动作,
自备道具,最后各小组在全班汇报展示。学生的表演兴致很高,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台词。接着在这次表演的基础上对
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拥有了各种表情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让学生续演这个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课本中的原故事情节,而这一次却
完全是自己的创作,导演想怎么导就可以怎么导,所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先是共同续编故事,然后就开始积极排练。各组设计的故事情节各有特点,
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获得人的表情后再次遇到红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并与红狐当面对质将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获
得人的表情后帮助那位曾经冤枉过它的老婆婆。在这两个情境的创设中,
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有趣角色,首先是进行课本剧表演,然
后在课本剧表演的基础上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续演故事,大大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滋有味地亲历学习过程,
使他们乐学爱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推着孩子不知不觉地、深入地进行到教学
的一个个进程中。因为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精神
世界。通过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声情并茂的场景,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围,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去感染孩子们的心灵。但是,有些老
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时,却忽视了一些小细节的处理,如:背景音乐的选
择问题,一篇介绍历史比较悠久的古典建筑的文章,却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钢琴曲,课堂营造的情感氛围显得格格不入;针对故事情节设计的模拟主
人
『拾』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刚刚接触这门新课程的小学生都怀有新鲜感、带有好奇心。《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以及课本上如此少的语言材料,如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
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把孤立的单词、句型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而是能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让他们掌握语言运用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积极运用情境创设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效果。出示同学们熟悉的图片以拉近英语语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没有距离,从而消除心理障碍,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是“情”和“境”的统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二、为什么要运用情境创设进行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表达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英语又不同于汉语,对于刚刚接触它的学生来说,课本上出现的只不过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要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交际活动,教师向学生渗透的是文字所包含的真情和激情,使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唤起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
1.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状况的必然要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活泼、好动、和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等特点,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应借助多种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进行日常的生活交际。交际能力包括了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等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我们要明白语言运用能力的习得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分不开的。教师以“情”感染学生,以“境”培养学生,学生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才会乐学、乐说。学习即生活,我们若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这样培养出的才是懂得生活,懂得交际的社会人。
3.英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这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得到了很高重视,却往往忽略了它对于另一教学主体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不同学生、处理不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实践,教学相长,能使原有单薄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后的立体认知,这对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提高。
三、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丰富情境创设的手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对连续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采用同一情境创设手段。根据教学实践,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1.可以多利用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等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
如在教授教室里的东西时,我请学生们指着自己身边的东西来一一跟读chair, desk, teacher等单词,利用身边的实物使抽象的声音与形象得到很好的结合。当在教授学生打招呼时,我又利用了多媒体这一资源,用动画生动呈现了“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的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操练阶段,出示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学生在一声声地惊叹中操练了很多遍的“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跟那些人物用学过的语言来打招呼,有效的情境充分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可以利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创设真实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What time is it?”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一儿童常做的游戏。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