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思维
作为一名执教毕业班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发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英语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补全短文还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强与否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另一方面,阅读是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
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英民说过:“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英语阅读能提高读者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其他三种技能(听、说和写)能力的提高。阅读也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困难,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出发,主要阐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增长语言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注意哪些阅读技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一、尽可能多的记忆英语单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单词,英语短文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现行的牛津英语的教材词汇量扩大了不少,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词汇表“八到”记忆法
这是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将生词表和人的器官相结合: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写到、嘴里拿到、耳朵听到、(结合实物还可以)鼻子嗅到、舌头尝到、手指触到。学生在记忆时不要偷懒,一定要边记边比划,把各个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把目标词汇与自己的大脑神经联系,易记忆深刻,印象持久。
2.分类记忆法
即分析单词的形态,将所要记得单词根据其义、形、音进行分类。例如,按音标的拼读规则记忆单词,按词性变化记忆单词,按同音记忆单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关于英语词根和词缀的知识等;通过词根加前缀或后缀可派生出新的单词,将两个或更多的词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单词。
3.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正式建立联系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记忆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材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成了各种资料的钓钩,万一资料沉没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联想这样的钓钩将资料钩出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具体化,使生词与熟词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除了记忆生词表内的词汇外,学生对于课外的词汇尤其是热门词汇、新词汇要知道意思。在阅读材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最新词汇和缩写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二、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刚开始时,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对英语文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畏难情绪。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一日一篇短文,用“蚕食”的方式来逐步训练学生。在选材时,文章体裁多样化,涉及面要广,趣闻性要强。
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应该收集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难度不太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感兴趣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训练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风土人情、节日礼仪等方面的文章,还可以使用关于外国校园生活、笑话、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学生读后,要求他们做一定的习题,或写出内容概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书写能力。
在学生的英语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可结合考试常见的阅读题型,如说明文、科普文章等,让其练习。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鼓励他们认真思考,推敲,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举办一些英语阅读竞赛,提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B. 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层思维能力
你好!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考试时最后一篇阅读理解就算连英语尖专子生也只能勉强理属解他的意思,也有可能不理解它的意思。 我也碰过,一些英语底子不好的学生,哪怕遇到第一道阅读题,就算完成了答题,他还是没明白文章到底讲了什么。可见词汇量是相当重要的。
鼓励孩子带着寻找问题的答案去通篇阅读。有时第一次阅读,你还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可你知道答案就在这几句话里或者几个单词中间,所以鼓励还是在适当的地方做记号先,第二次阅读时要吃透这个地方而不需要再次通篇阅读了。
选择答案后,学生要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这就是正确答案。而不是完成后总觉得别扭和牵挂,这种情况鼓励孩子再次阅读得到正确答案,及时找不到正确答案也要选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答案,千万不要觉得一个答案很勉强而非去选。
初中的阅读时为了正确答案,所以并不是每个单词都要认识,一片文章中总会出现很多生词,不需要怕,也不需要去把这些生词给记牢,因为下次还会遇到的。
鉴于现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分数所占比较中,必要的话每天让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或完型,熟悉后就不会对这些感到害怕了。
谢谢,望采纳。
C.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主要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教学来提升,而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设计来引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引导学生辨析、概括文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纵观现今的英语阅读教学,虽注重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课堂已从沉闷走向了活力,但是经过理性观察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大多数老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局限于“浅阅读”状态,没能引领学生走进深度阅读,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思维含量过低,学生长期处于“思辨缺席”的阅读课堂中,其思维必定会受到抑制,尤其是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有效训练。
LQ阅读表演教学法
为了推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引进北美阅读教学法,90年代开始美国汲全国人力财力通过研究阅读的过程打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内外通过大量全面泛读的方式汲取知识,专业教师通过用精读的方式完成课标,并通过完成任务单布置的任务、动手探究、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深度高品质自主学习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法。
LQ教育结合中国学生学习状况,汲取教育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成长规律,并针对中国教学重课本,不重视阅读、动手实践、拓展教学。重听、写,轻说、读,导致中国孩子欠缺表达、实践创新、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也考虑到北美教学过程中,教师配合过程中训练环节缺失、训练强度不够,造成K12阶段学习成绩堪忧,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开发听说读写问创演七大能力环节的阅读表演教学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分配了教学载体和资源,标准化了课件和教学环节,融合了中西课程和文化,打造了学习和教学自主学习环境,把方法环节、内容和学具的衔接融合,打造了能够自主学习的听说课程、读写课程、形式多样的问创演课堂,更完美的实施七大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除了标准化的听说读写基础性教学课程设计,还添加了个性化问创演拓展性教学课程设计。
读中活动,训练思维
读中活动是核心部分,是阅读教学的输入和理解环节,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巧设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及语言特点,灵活设置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借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活动
在这张思维导图中,所填的信息不仅仅只限于文本规定的范围之内,还给思维导图增添了若干空白信息条,以引发学生展开更多的信息联结,激发发散思维,保证了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
从培养思维角度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使所学内容变得条理化,这是语言学习中的迁移运用,同时这一活动也达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的积极迁移。
阅读后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篇章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特点,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维度和节奏。在读后环节紧扣阅读主题,搭建各种必要的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篇章主题,引起思考,激起表达欲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互相交流。
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宗旨的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不是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对的或是错的,而是把“对、错”交给学生,并协助他们独立做出判断。有效的活动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教学活动思维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有序进行文本解读和思维训练,达成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阅读教学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思维品质。
D. 如何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思复维能力的训练有5个方面制。
1)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推断生词的大意;
2)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意群来概括段落核心大意,总结出关键句;
3)辨析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找出与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让学生找到问题选项的在原文中的还原点;
5)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阅读文章后能体会、概括出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
具体教学设计,围绕着5方面针对性的找原文,改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独立编写阅读题和设计选项的能力。
E.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有5个方面。
1)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推断内生词的大意;
2)概容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意群来概括段落核心大意,总结出关键句;
3)辨析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找出与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让学生找到问题选项的在原文中的还原点;
5)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阅读文章后能体会、概括出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
具体教学设计,围绕着5方面针对性的找原文,改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独立编写阅读题和设计选项的能力。
F. 英语思维培养 小学生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标志。它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人的思维越深刻,其语言表达越明确。由此看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有外在的交际性言语活动,又要有内在的思维性言语活动。只有两者融合统一,才能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呢?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思维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有效地学习活动,都是由兴趣开始并且自始至终贯穿其中的。因此,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形成也应该从兴趣谈起。为了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而又快乐的活动。英语与美术相结合,听听画画。如《牛津小学英语》3A,在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本册中学到的事物名称和Colors这一单元来巩固单词,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兴趣。教师将“a red apple, two black pens, a yellow dog, a green desk 等一些词组说出,要求学生听后立刻用彩笔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比要求学生听到后写出单词和汉语意思要好的多,因为这一过程正好是学生直接用学到的英语进行思维并作出判断的过程。牛津英语教研博客\‑BbxV
英语与数学相结合,想想算算。例如教学4A Unit 7 中B部分的数字时,可以用3A中学过的句型让学生做口算比赛。教师快速的出示口算题目。如:“4 8=?”问:“What’s four and eight”。学生回答:“It’s twelve.”也可用教材上的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数数,遇到三的倍数say Hello. “ one, two, hello, four, five, hello…”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学生不用通过汉语这个“中转站”直接用英语表达。 牛津英语教研博客Y8XJ)~Ee?9Sh
d
二,重视短文阅读,培养思维习惯。牛津英语教研博客'H x)?Hd/f H ]S
英语的学习不是为了掌握几个孤立的单词。而是为了读懂外语的文章,听懂外国人的话,甚至能同外国人交谈。然而,令国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几十年来一直不尽如人意:学了十年英语,只会说:“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之类的问候语和认识大量的却很孤立的单词。一旦阅读起来,总是断断续续,一知半解。高校的外语阅读教学为何如此没有成效?这就要谈到学生的阅读习惯了。由于从小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学生阅读时喜欢逐词逐句的念,同时又想着汉语意思,使得阅读速度减慢。不但速度慢了,而且前面好不容易“理解”得内容是自己译出来的“汉语”。所以很快又忘记了。造成理解“断链” 和循环阅读。从而大大的影响了阅读质量。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的启蒙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用好教材上的 materials,重视短文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4A到5B的每一册教材都有阅读训练的部分。即Fun house中的look and read. 比如教学4A Unit 7 G Fun house Look and read. 短文内容是这样的:“Ⅰ What is two and three? Five. Ⅱ What is six and four? Ten. ⅢWhat is five and nine? It is fourteen. Ⅳ What is one and one? Eleven. 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三分钟内迅速读完短文,并且强调要默读。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图片帮助阅读。这一部分都是趣味阅读,内容轻松可读性强。所以大部分学生读完都会情不自禁的笑出来。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其中的幽默内涵。这时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来说一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及短文的幽默之处。但切忌让学生逐句翻译。最后,可让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该短文来回味一下。
三,创设真实情景,促进思维发展。
十年来,中小学的英语教材一直在变化着。语言不变,教学内容自然也不会变。变化的是教学的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些教材最大的变化是赋予教学内容精美的图片。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主要的是为其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话语情景中展开思维和语言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渗透文化意识,拓展思维空间。
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她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适时的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中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诸如“please”、“thanks”之类的词使用频率比中文的对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的多,他们就很难理解下面这段对话: 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再如,A:“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Thank you.”这里,假设B不了解以上“文化”,她会谦虚的回答:“NO, Not good.然而,这样的回答令英美人士瞠目结舌。
总而言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则是人的内部语言。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我们英语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G.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
就是我们的学生在说或写英语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跳出母语的思维方式。学生在专组句的时候不是按属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他们先把句子按汉语习惯组织好,然后再译成英语。将思维方式的错误归类于语法错误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文章中的语法错误是一种表面现象
H.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来系-日耳曼语族自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英语包含约49万词,外加技术名词约30万个,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I. 英语学习: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一、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1〕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事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浩瀚无垠和高深莫测。可见,兴趣是阅读动机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主动钻研,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知识。笔者认为,激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课前要精心选取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的知识结构上,应注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题材选取上,初级阶段应以故事、小说、新闻类为主,逐步过渡到科普类以及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与其本专业相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比如对于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提供一些和市场营销、企业策略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相关的阅读材料。
第二,课上要积极创设课堂情境。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情境,提示阅读教学的主体内容,使学生对阅读话题感兴趣。同时,教学方式要丰富多彩,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上,不但要关注课本上的知识,还要介绍外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也可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宗教和影视明星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比如阅读主题是爱的文章,可以在课上让学生列举各式各样的爱,学生会先提及身边可触可感的爱,比如对父母、亲人、朋友和爱人的爱,慢慢会延伸至较抽象的爱,比如对家乡、爱好、宠物和学科的爱。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上找一些和爱有关的英文故事和名言,唱一些和爱相关的英文歌曲,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同学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三,课后应少布置枯燥无味的作业,多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阅读约翰・济慈的《夜莺颂》时,合理地设置一些探究济慈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和诗作中所传递情感的课题,推荐给学生描述济慈年轻时爱情故事的传记电影《明亮的星》。这些课后作业能够丰富学生对诗作的联想,拓展视野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全面提升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记忆是有效阅读的基础,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复杂、最艰巨的任务。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还是句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在记忆词汇方面下的功夫最多,但收效不大。有些学生由于记不住单词,导致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全面提升学生记忆词汇效率势在必行。笔记认为,掌握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是解决词汇记忆难题的关键。
应精通读音规则、熟练掌握构词法。英语单词的拼写与读音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仍有规律可循。在英语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读音规律,着力培养学生应用读音规则记忆词汇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解构词知识,对单词进行构造分析,把长词变成短词、生词变成熟词,使学生掌握构词规律,有效提升记忆效率。
要尊重记忆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无数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起初很迅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慢,也就是“先快后慢”。〔2〕另据研究表明:记忆单词一天后保持90%,三天后可保持60%,四至七天后不复习则会遗忘。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要根据记忆规律有针对性地安排词汇反复出现的次数和间隔,提高单词的复现率,以增强记忆效果。
要加强意义识记。记住单词的音、形、意不等于会应用单词。英语语言中的句子是词与词之间按照一定规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词与词之间有着一定的搭配关系。意义记忆的原理就如同下面现象:一堆纸散落一地,某人只能一张一张去拾捡;如一本书掉到地上,捡起来就是举手之劳了,原因在于这些纸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阅读中的句子是由一个个单词按一定逻辑和规则有机组合到一起的,有着完整的意义,句子与句子之间又形成了更为完整的主题意义。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语言环境进行情景教学,增加对阅读材料的复述、缩写、改写、归纳主题等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要培养猜词的能力。阅读材料中遇到生词在所难免,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通常情况下,学生阅读文章时,一遇到生词就读不下去了,急于查字典。其实,当你停下来去查字典时,不但减慢了阅读速度,还严重扰乱了原来阅读时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根据上下文去猜测词义,即从已知推出未知。
三、采取有效教法,培养阅读技巧
精读和泛读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地翻译,按部就班地做上几道习题,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然是收效甚微。要想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于采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精读教学要有深度。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训练。阅读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被动地接收语言信息的过程,更是主动的思维过程,学生尽可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信息、观点和感情,与作者交流思想,最终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精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课文是由词、句和段落构成的完整语篇,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上,启发学生由理解文章大意,到段落,到篇章结构,到写作技巧,到主题,到再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直到真懂会用。在教学中,可采取四个步骤。 1、做好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每篇课文,通读全篇,了解大意。再布置一些问题辅助学生预习。比如课上的阅读材料是介绍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的,这些专业词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举一些能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的具体实例。这一过程成功完成了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
2、了解课文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从而深刻理解全文,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
3、精讲语言要点。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单词、词组和语法现象,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通过分析语法现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然后配合恰当的练习,使学生切实掌握本课的语言点。
4、深入分析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但教师仍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弄清文中的一些细节,包括篇章结构,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态度等,让学生既理解大意又理解细节,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深层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全篇的逻辑关系,整体把握全文的层次和内在联系。
5、务求知识再现。在完成以上阅读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改写课文或者简要概括课文的方式,达到重新使用这些阅读材料的目的。或者以团队为单位组织情景表演。比如在阅读完主题是代沟的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排练能体现家长和孩子代沟的英文短剧。这一环节恰恰是学生们创造力迸发的环节,也可以让学生们尽快适应和融入自己的团队。
(二)泛读要有广度。如果学生阅读量有限,广度不够,英语单词的复现率低,语言材料中涵盖的英语知识极为有限,学生就很难读懂材料。众所周知,任何语言都与它代表的文化密不可分。要想充分理解文章,必须兼备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修养两方面。不熟悉英语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不了解英语主要国家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就不能理解英语文章的深层含义。具有一定广度的泛读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英文的欣赏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逐渐加大阅读量,不断扩大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三)阅读要有速度。读中文材料,我们可以“一目十行”,有助于我们在最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主旨。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略读和跳读能力的训练。略读和跳读是两种较高技巧的速读,常常配合使用。一方面,要克服嗓音发声。阅读是一种视觉过程,只用眼睛,不用嘴或声带,词汇的意思不在嘴里读出来,也可以一目了然。同时,要扩大视距,克服眼睛回视,停顿次数过多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寻找主旨句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中的主旨句就能准确地反映出要表达的中心内容。主旨句通常简洁的提出一个论点,而其他内容则围绕这个论点来组织材料。主旨句通常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当然,文章的标题也非常重要。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统领,是文章展开的依据,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四)课外阅读要有热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主动关注社会民生热点,不遗余力地发出正面声音,积极传递正能量。同时,积极推介学生较为关心的图书馆、网络全书、研究中心以及网上报刊杂志等英文版网站,让其时常关注、浏览,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有在搜集资料不畏难的情况下,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收获。
一言以蔽之,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加词汇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技巧,了解掌握英语主要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方能实现阅读能力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