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加快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围绕如何利用英语阅版读教学来提升学生权核心素养(Core quality)的话题,正越来越受到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核心素质的培养是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标,它倡导当代的教育不光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科学精神、科学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要素的培养.而英语阅读教学又正好是当代学科教育当中非常富有特色的一个教育组成,它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❷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来系-日耳曼语族自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渊源于希腊字母,而希腊字母则是由腓尼基字母演变而来的。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英语包含约49万词,外加技术名词约30万个,是词汇最多的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❸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徐育兵, 2005)。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以教学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中Reading I Have a Dream 为例,即可提下列开放性问题What does Luther King, Jr mean by saying “This ‘wait’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 此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高二Unit 17的阅读文章 Disabled?Not me!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 的理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如何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王治闲, 王翔, 2006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3)、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并在课堂上朗诵或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到了驾驭语言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4)、指导“节目式”活动。指导学生举办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上完了“Necklace”后举办英语晚会,上完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一课后组织观看科幻英文录像, 上了A Garden of Poems 后演唱英文歌曲如 Waiting Here for You, 上了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后组织“英语小品大赛”。这一系列活动既能使课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又能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祖大庆,刘会民,2004)。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将学习视为被动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主动的、内需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1)、课前的网络教学。以SEFC Book 2A中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 阅读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上网查询下载有关British Isles的相关资料,可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给出4个不同的任务,每个学生自愿承担其中一个具体的任务:
a) Collect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Isles.
b)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the United Kingdom.
c) Find ou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s about Ireland.
d) Find out the sentences with prepositions off , to, on , in and their different usage.
学生在校园网上即可查找到资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2)、课中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室来上阅读课,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研究、探索、实践和交流,进行自主性学习。每节课留出15—20分中的时间,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或组织小组活动,以考查其是否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并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以教学SEFC Book2B Unit 14 Freedom Fighter中的阅读 I Have a Dream 为例,笔者先将全班分成8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个任务(比如: Martin Luther King’s Childhood, King’s Family, King’s E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lacks in the U.S.A, King’s Struggle, King’s Death, King’s Achievement, King’s Influence on America 等);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在网上查找关于Martin Luther King 的文字信息和声像资料。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各小组学生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生平、家庭、受教育的情况、斗争经历、被谋杀的经过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有的学生还在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开展了“记者采访马丁·路德·金”的活动;教师最后引导学生开展了辩论:Has Martin Luther King’s dream come true in the United States now ?
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参与性很强,其学习效果比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好得多。
(3)、课后的网络教学。教师可从网上下载各种各样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的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粘贴到指定的文件中,由学生上网自由阅读;或鼓励学生浏览一些英语学习网站,了解英美文化;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开设不同的版块,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它既照顾了不同学生对阅读量的需求,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❹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
作为一名执教毕业班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发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英语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补全短文还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强与否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另一方面,阅读是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英民说过:“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英语阅读能提高读者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其他三种技能(听、说和写)能力的提高。阅读也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困难,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出发,主要阐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增长语言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注意哪些阅读技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一、尽可能多的记忆英语单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单词,英语短文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现行的牛津英语的教材词汇量扩大了不少,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词汇表“八到”记忆法这是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将生词表和人的器官相结合: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写到、嘴里拿到、耳朵听到、(结合实物还可以)鼻子嗅到、舌头尝到、手指触到。学生在记忆时不要偷懒,一定要边记边比划,把各个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把目标词汇与自己的大脑神经联系,易记忆深刻,印象持久。 2.分类记忆法即分析单词的形态,将所要记得单词根据其义、形、音进行分类。例如,按音标的拼读规则记忆单词,按词性变化记忆单词,按同音记忆单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关于英语词根和词缀的知识等;通过词根加前缀或后缀可派生出新的单词,将两个或更多的词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单词。 3.联想记忆法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正式建立联系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记忆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材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成了各种资料的钓钩,万一资料沉没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联想这样的钓钩将资料钩出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具体化,使生词与熟词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除了记忆生词表内的词汇外,学生对于课外的词汇尤其是热门词汇、新词汇要知道意思。在阅读材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最新词汇和缩写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响对全文的理解。二、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刚开始时,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对英语文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畏难情绪。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一日一篇短文,用“蚕食”的方式来逐步训练学生。在选材时,文章体裁多样化,涉及面要广,趣闻性要强。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应该收集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难度不太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感兴趣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训练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风土人情、节日礼仪等方面的文章,还可以使用关于外国校园生活、笑话、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学生读后,要求他们做一定的习题,或写出内容概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书写能力。在学生的英语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可结合考试常见的阅读题型,如说明文、科普文章等,让其练习。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鼓励他们认真思考,推敲,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举办一些英语阅读竞赛,提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❺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我们提倡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凄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
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对学生的英语课外l’列读活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比较其差异:以便进一步有效地开展系统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这一调查及统计,我们发现68%的学生几乎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男、女生在阅读巾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中由于读不懂英文课外阅读材料而放弃的约80%,没有时间进行阅读的约90%,没有兴趣读的约86%。·经过和学生交流得知,导致这个不良结果的主要冈素为:课后作业较多,阅渎时间没有保证;没有阅读的兴趣;只疲于应付语法题目。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但是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1.精选材料,扩大范围,培养兴趣。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元认知结构,注意材料的内容,把握语言难度,经常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强化阅读意识。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及时指导。心理因素对阅读的影响也很大。不少学生在阅读时缺乏信心,或被动,或急于求成。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心平气和主动积极地参与这一活动。为此,我们设立并完善了一些奖励措施和评估办法。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培养高效阅读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①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②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渎和泛读有机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高潮、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③贯彻“整体阅读”法。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否定它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鼓励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阅读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与此同时,我们提倡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丐=式测读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❻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教学的内容,包括我们的民族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思维会更活跃,交流会更得体。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英语课标》中指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发展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要想充分扩大学生接触英语国家文化的范围,必须采取多种方式。
1通过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对比。
中西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中涉及面非常广,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些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通过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所以当在教学有关天气的内容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出这一文化背景,并告诉学生谈论天气的方法多种多
样,如Lovely day,isn’t it? It’s a fine day, isn’t
it?等等。凡是遇到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教师就适当提醒学生。中西方人给动物和颜色的文化附加意义也不是一样的,如在中国,有人听见You are a lucky
dog必然生气,但在英语中lucky dog是“幸运儿”, “clever dog” 意为“聪明的人,“It rains cats and
dogs”意为“下倾盆大雨”,“爱物及乌”的英语表达是Love me,love my dog;“人人都有得意之时”的英语表达是Every dog has his
day。在美国,狗作为宠物对人们极其重要,被看作家庭中的一部分。“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红茶在英语中叫“black tea”,而非red
tea.数字“thirteen13”在中国没有什么,但是在西方国家却是不祥的象征。原因是西方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而在最后的晚餐上第十三个人的出现,出卖了耶稣,使耶稣蒙难,因此13
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象征。一般来说西方国家门牌号,没有13号,电梯也没有13层。九年级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专门讲到了西方人见面的文化礼仪,谈论不同国家的风俗礼仪,学会尊重他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第一次见面“bow”,巴西人和墨西哥人第一次见面“kiss”,美国人第一次见面shake
hands,而我们中国人第一次见面 “shake hands”.从而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餐桌礼仪table
manners的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能懂有关不同国家的饮食eating
habits,生活习俗customs,提高对文明生活的认识。词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意义,还应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通过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如九年级的第二单元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Mid autumn Festival 及西方的万圣节Halloween
。这是一个典型的节日文化单元。圣诞节是为纪念耶稣诞生而在12月25日举行庆祝活动的节日。12月24日晚上被称为圣诞夜Christmas
Eve,是家庭团聚,共进晚餐,互赠礼品的时间。孩子们还会期待着圣诞老人Santa
Claus在圣诞夜送来礼物。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死后复活的重大节日。复活
❼ 如何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思复维能力的训练有5个方面制。
1)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推断生词的大意;
2)概括能力。让学生通过意群来概括段落核心大意,总结出关键句;
3)辨析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找出与原文相符的答案;
4)定位能力。让学生找到问题选项的在原文中的还原点;
5)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阅读文章后能体会、概括出作者的语气、态度、观点。
具体教学设计,围绕着5方面针对性的找原文,改编,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具备独立编写阅读题和设计选项的能力。
❽ 如何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作为一名执教毕业班多年的英语教师,我发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一方面,英语阅读在英语测试中占的分值很高。不管是完型填空、补全短文还是短篇的短文理解,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强与否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另一方面,阅读是在英语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英民说过:“不会阅读就不会学英语,阅读是基础,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很好的听力,没有阅读,就更谈不上写作。”英语阅读能提高读者的认识能力,从而促进其他三种技能(听、说和写)能力的提高。阅读也能使人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着困难,不知道正确的阅读方法。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出发,主要阐述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增长语言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注意哪些阅读技巧,进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一、尽可能多的记忆英语单词,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如果有大量的生疏的单词,英语短文阅读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是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在农村中学,由于受到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现行的牛津英语的教材词汇量扩大了不少,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有以下几种:
1.词汇表“八到”记忆法
这是中学生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即将生词表和人的器官相结合: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写到、嘴里拿到、耳朵听到、(结合实物还可以)鼻子嗅到、舌头尝到、手指触到。学生在记忆时不要偷懒,一定要边记边比划,把各个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这种方法使学生把目标词汇与自己的大脑神经联系,易记忆深刻,印象持久。
2.分类记忆法
即分析单词的形态,将所要记得单词根据其义、形、音进行分类。例如,按音标的拼读规则记忆单词,按词性变化记忆单词,按同音记忆单词,教师还可教给学生关于英语词根和词缀的知识等;通过词根加前缀或后缀可派生出新的单词,将两个或更多的词放在一起,可合成新的单词。
3.联想记忆法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正式建立联系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记忆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材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成了各种资料的钓钩,万一资料沉没脑海,我们就可以通过联想这样的钓钩将资料钩出来。”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使所要记忆的英语单词,生动、形象和具体化,使生词与熟词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记忆的目的。
除了记忆生词表内的词汇外,学生对于课外的词汇尤其是热门词汇、新词汇要知道意思。在阅读材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最新词汇和缩写等,如果不清楚,很可能影响对全文的理解。
二、 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刚开始时,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学生对英语文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畏难情绪。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一日一篇短文,用“蚕食”的方式来逐步训练学生。在选材时,文章体裁多样化,涉及面要广,趣闻性要强。除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教师还应该收集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难度不太大、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感兴趣的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训练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关于西方国家风土人情、节日礼仪等方面的文章,还可以使用关于外国校园生活、笑话、寓言故事等文章。在学生读后,要求他们做一定的习题,或写出内容概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口语、书写能力。
在学生的英语阅读达到一定水平后,教师可结合考试常见的阅读题型,如说明文、科普文章等,让其练习。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鼓励他们认真思考,推敲,要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可定期举办一些英语阅读竞赛,提供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感到一定的成功感。
三、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明确目的,提高做题正确率
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相关的信息,目的不同,题目要求不同,我们阅读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
1.如若学生只想知道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意思,只需要浏览或略读即可
在阅读时,重点读文章的首句(段)和末句(段)。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意思或事情的结果大都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
2.如若学生想对文章的具体细节进行了解,就要进行精读
逐句逐段进行阅读,了解事件发生的开始、经过、结果,这对于掌握具体事实的细节有很大的帮助。
3.如果篇幅过大,故事性不强,时间又有限,学生可根据训练题目来进行有目的的选读
4.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熟悉或不认识的生词,影响理解
若是不重要的词汇,要求他们可以不要理会,若影响文章的理解,学生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猜测。用这种方法,有时可以帮助文章的理解。
除了注意阅读方法,在平时训练的时候,还要注意阅读习惯和时间的合理分配。有的学生习惯出声阅读,还有的学生习惯用手指或笔指着阅读,都是不可取的。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考试的时候,既打扰别人,也耽误时间。学生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在阅读时,要心无杂念,扩大视幅,减少回视。将精力全部集中在阅读的材料上,节约时间。教师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也可给学生限定时间,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尽量少查或不查词典,加快阅读节奏,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阅读成绩打下基础。
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是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版块,是读者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坚持训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实际地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挖掘每个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❾ 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主要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教学来提升,而阅读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的设计来引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引导学生辨析、概括文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判断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纵观现今的英语阅读教学,虽注重以任务为载体,以活动为依托,课堂已从沉闷走向了活力,但是经过理性观察与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大多数老师还是把阅读教学的视野局限于“浅阅读”状态,没能引领学生走进深度阅读,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思维含量过低,学生长期处于“思辨缺席”的阅读课堂中,其思维必定会受到抑制,尤其是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很难得到有效训练。
LQ阅读表演教学法
为了推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改革,引进北美阅读教学法,90年代开始美国汲全国人力财力通过研究阅读的过程打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内外通过大量全面泛读的方式汲取知识,专业教师通过用精读的方式完成课标,并通过完成任务单布置的任务、动手探究、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能够深度高品质自主学习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法。
LQ教育结合中国学生学习状况,汲取教育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成长规律,并针对中国教学重课本,不重视阅读、动手实践、拓展教学。重听、写,轻说、读,导致中国孩子欠缺表达、实践创新、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也考虑到北美教学过程中,教师配合过程中训练环节缺失、训练强度不够,造成K12阶段学习成绩堪忧,创造性地提出了着重开发听说读写问创演七大能力环节的阅读表演教学法,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分配了教学载体和资源,标准化了课件和教学环节,融合了中西课程和文化,打造了学习和教学自主学习环境,把方法环节、内容和学具的衔接融合,打造了能够自主学习的听说课程、读写课程、形式多样的问创演课堂,更完美的实施七大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除了标准化的听说读写基础性教学课程设计,还添加了个性化问创演拓展性教学课程设计。
读中活动,训练思维
读中活动是核心部分,是阅读教学的输入和理解环节,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巧设活动,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及语言特点,灵活设置任务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借用思维导图设计教学活动
在这张思维导图中,所填的信息不仅仅只限于文本规定的范围之内,还给思维导图增添了若干空白信息条,以引发学生展开更多的信息联结,激发发散思维,保证了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
从培养思维角度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个性化表达,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使所学内容变得条理化,这是语言学习中的迁移运用,同时这一活动也达到了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感的积极迁移。
阅读后活动形式多样,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篇章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特点,准确把握学生思维的维度和节奏。在读后环节紧扣阅读主题,搭建各种必要的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篇章主题,引起思考,激起表达欲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互相交流。
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为宗旨的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思考方式;不是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对的或是错的,而是把“对、错”交给学生,并协助他们独立做出判断。有效的活动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教学活动思维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有序进行文本解读和思维训练,达成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阅读教学目标,逐步提升自我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