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和美国
有本杂志曾在美国排名前三十的综合型大学和排名前十的文理学院做过一个小规模的调查。受访的50名从中国高中毕业的学生,根据各自专业和选修科目的不同,每周的阅读量大概在150-500页不等;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必须完成学校的通识课程(GE)和写作课。采访中,约有九成学生(无论是从国际班还是普通高中毕业的),纷纷表示在大学(尤其是第一年)遇到的最大的学术挑战是阅读和写作。
相反,美高党们因为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历了这种疯狂的读写节奏,在大学期间的适应性就好得多;一些寄宿高中的毕业生甚至表示,大学的读写任务比高中还更为容易。
在杜克大学,我们遇到了……。高一的时候,她申请到了位于罗德岛的一所寄宿高中——Portsmouth Abbey school,重读十年级。当时她的英语并不好,TOEFL只考了90几分。陈旻茜坦言,如果现在用这个成绩申请,可能根本进不了一所比较理想的学校。而她在美高的学习经历也颇具代表性。
你说自己英语成绩一般,但是我们知道美高的阅读和写作量都非常大,你是怎么完成的呢?
在我的学校,十年级开设了一门非常非常好、但也是非常非常难的课,叫Humanities(人文课),它是把宗教、历史、文学融合在一起,一门课占两个课时,需要一年读25本书,写30多篇论文。这个课业量放在大学里都不算少。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但丁的《神曲》。当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来介绍一下这本书,……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回去一查字典,整个人都傻了,怎么第一本书是读这个?我基本一个词都不懂,于是就一手抱着中文版,一手抱着英文版,别人读两个小时,我要读四个小时,慢慢啃下来。很多时候,真的需要靠中文版来帮助理解,否则根本读不完也读不懂。
这个阅读量对美国学生也很大吧?但丁对他们来说应该也很难。
是的,都觉得很大,很难。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在抱怨,十年级开始的那两个礼拜,就不是人过的日子……我记得当时我们是分班上课,一个班的检测方式是以考试为主,相对容易;而我所在的班则是写30篇论文,老师给分也很紧。
你的读写要求和频率是怎样的?
基本上你读完一本书写一篇论文,每篇论文都有不一样的prompt需要回答,必须分析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主题。有长有短,短的大概是double space,2页;长一点的话3-4页。阅读的话大概是每周1-2本,因为有时候是两本书同时在读。写作也是每周1-2篇,因为除了阅读课的写作,我们还有一门专门的写作课。
这两门课的写作要求有什么差别?
写作课就是有点类似于创意写作,就像国内的作文课,但会有趣得多。而人文课的写作,其实是偏学术写作。
对于英文的学术写作,其实我过去一点了解也没有。学术写作非常讲究逻辑,但当时我也不太懂这些,我的第一篇文章是C+。我只有不断去找老师,让老师看我的草稿和思路,再进行修改。我记得有一次,早上七点多到教室去堵我的英语老师——我可能是唯一这样做的学生。
问:可以具体说一下写作中的难点是什么呢?
第一个是理解文本,厘清思路,来回答prompt。我当时的问题是逻辑不清晰,比如我有一个论点,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论证,建立分论点,当时也是花了很多时间来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接着是要找到合理的论据来支撑我的分论点,我经常会跑题,或者找到的论据并不那么充分。所以要写一个文本大纲,我需要不断质疑自己,这样写是否足够有说服力;然后跟同学、跟老师讨论,看这样去写是否可行。
第二个难点是如何用英语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一来词汇量不够,二来对于词的精确含义和使用并不了解。所以经常会词不达意。于是老师经常会批注:too vague, not specific enough, what doyou mean by this sentence?
国内也有议论文写作,有什么不一样?
可能我是读完高一出国的,当时作文课还是以记叙文为主,没有接受过严谨的学术论文的训练。而且高中阶段虽然有议论文写作,但通常你只有一节课的时间来写文章,并不需要你写得多深入,你只需要大概的举例和论证就可以了。我觉得在深度上是不一样的。学术写作要求的不是那种散文性的发散,而是有逻辑的发散,所以当时我很难适应这种风格,要么就会跑题,要么就词不达意。
是不是必须完成阅读才能进行写作?比如我知道国内的语文课也有经典阅读的要求,但一些学生可能会读一个简写本之类的?
怎么说呢,当然有偷懒的方法,读大纲,读摘要,但是我觉得如果只是读这些是无法真的把文章写好的。但是对我当时来说,如果要把英文书完整细读,去写作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先读大纲和摘要,再读中文版,然后找到自己想要写的部分,对照进行英文的细读。一直到12年级时,我才能够不用借助中文版,直接用英文版来阅读,然后进行写作。
你最后的成绩是怎样的?
第一学期B和C,后来是A,最后整个学年是A-。
说说你的睡眠时间?
有时候两三个小时,好的时候是十个小时——其实大家都是这样。
你觉得人文课程带给你的收获和影响是什么呢?
虽然过程很苦,但是一年以后,我的英语阅读和写作好像也过关了,虽然不是很拔尖,但是足够应付所有的文科。我现在打算学习社会学科,可能也跟我当时受到的人文教育可能有关。在这个过程里,我也发现这是我比较擅长的领域。如果当时没有选择读美高,而是高中毕业来读大学,也许我会选择那些比较热门但自己却不太擅长的专业,比如经济之类的了。
后记
相比陈旻茜这样的美高党,其实国内高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并不少,但很多人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最后简化到了TOFEL和SAT的刷分之上;而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背单词和刷真题。
以SAT考试中最让中国学生畏难的阅读部分为例,根据其官方考试机构在《SAT技能详解》(SAT Skills Insight)中的说明,主要考察五项技能:推断词语的含义;理解文学元素;分析结构与观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技法;推理与推断。这些技能其实代表了学生批判式英语阅读的能力,这些能力绝不是简单的背单词+刷题的过程可以解决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许多学生可以记诵一两万个英文单词,但在写作时只能用500个,甚至常常用得不到位——因为背单词并不能真的让他们掌握这些单词。背单词和刷真题之于阅读能力更像是一种技巧训练,而泛读和精读才是真正的体能锻炼。体能锻炼毫无捷径可走,你必须像美高党那样阅读和写作,才能获得读写能力的真正提高。
❷ 读书时代学习的英语是美国的还是英国的
唔……是英国的,一直到现在都是牛津或译林版的,是英国英语。
❸ 前天考的英语六级,谁有没有仔细阅读的答案。阅读是深度阅读和美国移民这两篇
第三篇:文学阅读让我们更加聪明和美好
选自2013年6月3日“时代”周刊:Reading Literature Makes Us Smarter and Nicer (By Annie Murphy Paul)
原文
56题选:B It should be preserved before it is too late.
解析:题干问到作者对”deep reading”(深度阅读)的看法,定位到文章第1段。第1句话说,“深度阅读”是一种濒危技能,我们应该保护起来。后文更是提到,这一实践如果消失的话会带来很大损失。其中”should”对应”ought to”, “before it is too late” 则是对“its disappearance would jeopardize…”的逆向改写。
57题选:A It helps promote readers’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growth.
解析:题干问到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文学阅读”,考生切记不要与“深度阅读”的信息混淆了。文章有两处直接提到了“文学阅读”的好处,一处是第1段最后一句,提到文学阅读对大脑的智力训练;另一处定位到第3段最后一句,作者认为文学是文学作品中的情境和道德困境对大脑是有力的训练,迫使人们理解虚构人物的想法,增加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同理心。
58题选:B It enables the reader to be fully engaged.
解析:题干问纸张阅读与在线阅读的区别。定位到最后1段,第2句说二者在阅读体验和发展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第3句进一步补充,在线阅读 “less engaging”, 可以反推出来纸张阅读更令人投入。
59题选:D It renders reading less enjoyable.
解析:题干问,研究表明在线阅读如何。定位到最后1段第3句,作者认为在线阅读 “less satisfying”,对应选项D,render表示“使…变得…”, “less enjoyable”替换“less satisfying”。
60题选:A Onscreen readers may be less competent readers.
解析:题目问与英国“国家读写信托基金”(the National Literacy Trust)的调查相匹配的信息,定位到最后1段中间到最后。最后一句话说,研究还发现,比起结合纸张阅读和屏幕阅读的读者,只在屏幕上进行阅读的读者” less likely to be above-average readers”(不太可能成为中等偏上水平的读者)。选项中的”less competent”就是对”less likely to be above-average readers”的同义改写。
第四篇:抽象的移民
选自2013年6月4日Human Events:Abstract Immigrants (By Thomas Sowell)
原文
61题选:C Their background may determine whether they benefit the American people.
解析:题干问作者对移民到美国的人的看法,由于第62题定位在第3段,因此反推61题应该定位在1、2段。作者认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之间的具体差异,将决定他们的到来对美国民众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选项中的 “background”对应” immigra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hether they benefit the American people”对应”whether their coming here is good or bad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62题选:A It is hardly practical to find an ideal solution to America’s immigration problem.
解析:题干问,作者通过引用MF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定位到第3段,作者认为追求不现实的“理想结果”是不可取的。随后引用MF的话进一步论证,追求不可得的理想主义会阻碍我们获得务实的成果。
63题选:C Unrestricted immigration will undermine the American welfare state.
解析:题干问,作者对美国移民政策的看法,根据细节词 “immigrant policy”定位到第6段最后一句作者提到移民政策必须考虑福利系统 “Anything we try to do as regards immigration laws has to be done in the context of a huge welfare state that is already a major, inescapable fact of life”,再结合上一句”we do not have choice between the welfare state and open borders”(要么保全福利,要么开放疆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表明作者担忧不断涌入的移民会损害福利体系,选项中的unrestrained immigration对应open borders。
64题选:D To show that immigrants’ cultural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host country has consequences.
解析:题干问作者提到最近一次恐怖袭击的目的是什么,定位到倒数第2段。作者说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发现,接受来自对立文化的移民会到来数不清的后果,随后就以波士顿和伦敦恐怖袭击作为例证。选项中immigrants’ cultural incompatibility 对应 people with incompatible cultures, with incalculable consequences对应 …has consequences.
65题选:B Negative.
解析:题目问作者对“移民政策全面改革”的态度,根据”comprehensive immigration reform”定位到最后1段。作者认为这一做法意味着草率行动(in a rush),还意味着一切行动都基于对抽象人群的抽象看法——这恰恰是他在前文中否定的做法。————来着长沙新东方
❹ 美国加州少儿英语阅读和美国少儿英语分级阅读哪个好
《清华儿童英语分级读物》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从美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原版引进,全英内文影印出版。容
全套共分八级,前四级 “机灵狗故事乐园”(ABC级和第1—3级),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后四级“开心小读者”(第1—4级)适合小学中、高年。。
❺ 美国的孩子怎样学习英语阅读
阅读一些课来外读物自,以达到训练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经常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对话练习,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自身自信,克服开口说英语的恐惧,突破哑巴口语的屏障,我现在就是这么学,大家若是还很迷茫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学习方式:
当然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点”
一、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二、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
四、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
五、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
❻ 美国孩子是怎样学习英语阅读
我觉得学习英语就是方法+环境,很容易学上手的,每天就是每天坚持背诵一些常用回句子、单词以及阅读答一些课外读物,以达到训练自己的英语思维方式。经常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对话练习,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自身自信,克服开口说英语的恐惧,突破哑巴口语的屏障,我现在就是这么学,大家若是还很迷茫的话,可以看看我的学习方式:
当然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点”
一、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
二、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三、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
四、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
五、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
❼ 如何了解美国时事,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可以通过阅读报纸、浏览新闻网站等方法来了解美国时事,而通过以下方法可版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权1、提高单词量
提高单词量是阅读的基础,如果你的单词量很小,那很可能成为你做阅读时的瓶颈。虽然阅读允许有少量的生词,并且不知道词义也不影响理解,但是如果因为单词不认识影响了你的阅读,我觉得这时首要的任务是加大单词量。单词是可以在短期内突击的,花半个月集中突击单词,对后面加强阅读训练会有很大的好处。
2、做阅读专项题
每天可以做1单元的阅读专项练习,一般4篇就够了,数量不在多,关键在质量,每篇都要弄明白,包括结构、句型、中心思想等等;每一题都要明白选择的原因、错的原因。这样才是有长进的,不能做完就搁置不管,那样做再多也没有效果。
3、扩大阅读范围
除了做专项阅读练习,最好是每天花1小时时间看看英文报纸、杂志,主要是为了增强语感、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和扩大阅读范围。如果买不到英文杂志,可以经常听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新闻、浏览一些外国网站。
❽ 电大英语b阅读关于美国和中国 人名的区别
大学英语2级水平比
统考的水平难度大些
大学英语二级有听力
统考没有 统考的题型
分为单选 完型 翻译 作文
阅读 很简答的 现在逐步在简化
如果满意请选为满意回答
❾ 为什么我们的英文读起来跟美国人不一样
要把英文读得像美国人,首先需要用自然发音法。最好的自然发音方法是瑞格叔叔的自然发音。
最标准的发音是瑞格叔叔的自然发音。
瑞格叔叔的自然拼读法共分五级,其中第一级的自然拼读如下:
A a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上下唇开与半开之间,形成半微笑状,嘴唇绷紧。这是一个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B b 要发准确这个音,保持上下唇紧贴,完全阻止气流,声带要振动。
C c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D d 要准确发这个音,舌尖贴住上齿龈,声带振动发音。
E e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稍稍向下降,保持嘴唇绷紧,向外伸展呈一个半微笑状,上下唇介于半合半开之间。
F f 发这个音时,上齿紧紧贴住下唇,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
G g 这个音的发音方法和c一样,只是声带振动发声。
H h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不需要和其它部位接触,气流从喉咙流出,但声带不振动。
I i 要发这个音,稍微降低下巴,放松嘴唇,呈半合状。
J j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中部贴住硬腭,完全阻止气流,然后突然释放气流,声带振动发声。
K k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后部贴住软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但不要让它发声。
L l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向上卷曲,把舌尖紧紧贴住你的上齿龈,声带振动发声。
M m 要发好这个音,闭上双唇,然后声带振动发出m的声音,气流从鼻腔流出。
N n 要发好这个音,舌头贴住硬腭,并且停在那里,声带振动发声,气流从鼻腔流出。
O o 要发好这个音,下巴下垂至上下唇接近全开,保持放松。
P p 要准确地发这个音,上下唇紧紧地在一起,完全停止气流,然后双唇发出砰的一声,并张开,声带不振动。
qu 发kw的音,注意,这是一个不送气音。
R r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后缩,不要把舌头碰到口腔中的任何部位,嘴巴呈圆形,并向外突出,声带振动发声。
S s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中部贴住硬腭,然后慢慢地释放气流,但不要停止气流,也不要振动声带发声。
T t 发这个音的时候,舌尖贴住硬腭,完全停止气流,然后释放气流,声带不振动发声。
U u 要发好这个音,保持嘴巴稍稍张开,上下唇介于半开和开之间。
V v 要发好这个音,发音方法和f一样,但声带要振动。
W w 要发好这个音,放松舌头,嘴唇呈圆形,稍微抵住牙齿并向后缩,然后发声。
X x 发音为ks。
Y y 要发好这个音,把舌头变平,与硬腭齐平,但不要让舌头接触硬腭,嘴唇做一个大的微笑状,舌头向前伸,声带振动发声。
Z z 发音方法和s一样,但声带要振动。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